第一篇: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升本论证报告
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晋升本科高等学校论证报告
根据乌兰察布市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遵照教育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印发的《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精神,结合《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对照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经过调查研究和论证后认为,我区有必要、有条件将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本科高等学校,校名为集宁师范学院。
一、集宁师专历史沿革
集宁师专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的学校。1931年,原绥远省在集宁创办绥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第一师范学校在呼和浩特市),开启了乌兰察布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之后,学校几经停办,先后更名为绥蒙第二中学、绥远省立第二中学、平地泉师范学校等。1958年,集宁师范专科学校依托之前设置的集宁师范学校建立。1973年,乌兰察布盟盟委决定成立乌兰察布盟师范学校。1977年9月乌兰察布师范学校增设普通大专班。1983年4月,乌兰察布盟教育学院成立。1985年4月,乌兰察布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与教育学院合署办学,一所学校,两个牌子。1995年,原国家教委发文(教计[1995]121号文件),乌兰察布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10月,根据教育部教发[1999]146号文件精神,乌兰察布盟教育学院撤销。2000年7月,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发[2000]36号文件精神,乌盟师范学校和乌盟蒙古族师范学校并入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回顾过去,集宁师专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为社会培养了35000多名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为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集宁师专晋升本科高等学校的必要性
(一)集宁师专晋升本科高等学校,提高办学层次,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可以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乌兰察布市及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在“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的政策”部分制定了有利于西部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人才创业的政策,明确指出“对西部高等学校建设予以支持”。教育部采取的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十项措施也明确:“西部大开发需要的人才和智力,主要立足于西部的高等学校。”“加强西部高等学校建设力度,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2004年,教育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印发的《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
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偏小”。为此《规划》提出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扩大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多种途径支持西部地区扩大高等教育和优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布局结构,使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跃上新台阶。”《规划》明确提出:“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调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布局与结构,多种途径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形成高层人才流向西部和在西部留住的机制,为西部大开发培养大批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人才。”为了实现上述战略思想和任务、目标,《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特别是“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政策倾斜力度”,并首先指出:“继续在高等学校设置、招生方面给予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倾斜,不断扩大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增加西部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机会。”上述政策环境为我区增设本科高等学校提供良好机遇。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全市辖1区、1市、4旗、5县,共11个旗县市区,总人口278.16万,包括主体民族蒙古族在内的少数民族人口有近10万人。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4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7.08亿元。乌兰察布市属呼市、包头、银川经济区和北京、天津、唐山经济带的结合部,区位优越,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基础。乌兰察布市东南距北京320公里,西接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30公里,南倚煤都山西省大同,北与蒙古国接壤,距中国北方大型陆路口岸二连浩特300公里,市内国境线104公里。乌兰察布市交通便利。京包、沪兰、集
二、集通、丰准五条铁路贯穿全市。集张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之中。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近11223公里,形成了以集宁为中心,以110、208国道和京呼高速、呼满大通道为主干的公路交通网络。市府所在地集宁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蒙古、俄罗斯的重要国际通道。
乌兰察布市有着发展重化工工业独特的资源优势,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达4500亿元。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畜牧业大市,天然草场面积5000多万亩,年出售商品畜500多万头(只)。马铃薯种植面积400万亩,总产量达100亿斤,是中国最大的地区级马铃薯产地。电力工业是乌兰察布市的支柱产业,2007年装机容量达到690万千瓦。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正全力打造工业大市和畜牧业强市,实现乌兰察布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是,高层次人才匮乏,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2007年和2008年区内高校本科毕业生共有29953和23524人,而2007年和2008年到乌兰察布市工作的区内本科毕业生数量很少,其中本科师范毕业生仅有85人和136人。因此,在乌兰察布建立一所本科高等学校显得非常迫切。
在乌兰察布市建设一所本科高等学校,并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智力支持,可以为社会培养相关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以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集宁师专晋升本科高等学校必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乌兰察布市乃至周边地区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具体实施。
(二)集宁师专晋升为本科高等学校,有利于全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相对落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按人口计,本科学校的数量在西部地区排位居后。就乌兰察布市而言,目前也仅有集宁师专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没有本科高校,这与278万人口大市的实际是不相适应的。
教育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印发的《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争取到2010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达到680万人左右,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420万人左右。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扩大,在学研究生人数达到32万人左右,每十万人平均在校大学生人数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按照这个规划,西部省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发展目标比规划制定时的235万人需要增加185万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西部省区的高等学校显著提高办学层次和扩大办学规模,集宁师专晋升为本科高等学校,将对我区扩大本科办学规模起到明显作用。
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实用型专门技术人才的急迫需求,高等师范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目前,我区专门独立承担师范教育任务的,只有内蒙古师范大学一所本科高校。集宁师专晋升为本科层次的师范学院以后,主要实施本专科师范教育,适当并适量发展其他类型的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全区本科高等师范教育平稳、健康地发展。
(三)集宁师专晋升为本科高等学校,能够促进乌兰察布市及全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新师资的培养质量。实力较强的高等学校要在新师资培养以及教师培训中做出贡献。”
据统计,2007年,乌兰察布基础教育专任教师共有20403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5911人,只占近29%。全自治区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的任务很重,增设师范本科高校十分必要。
集宁师专地处民族自治地区,多年来承担着民族教育任务,为民族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集宁师专现有少数民族教职工176人,其中蒙古族专任教师80人,共有少数民族学生1850多人。学校设有蒙文系,开设蒙语授课初等教育专业,主要招收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学生近200人。集宁师专晋升为本科高等学校后,可以提高民族教育的层次和水平,有利于促进民族教育和民族团结事业。
三、集宁师专晋升本科高等学校的可行性
(一)集宁师专晋升本科高等学校工作得到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有关方面的支持
1、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十分支持高等教育事业,自治区级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逐年增长。乌兰察布市多年按照有关要求为集宁师专划拨教育事业费,达到了生均3500元以上。此外,乌兰察布市在土地划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集宁师专以切实的支持。
2、2004年6月4日,乌兰察布市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集宁师专晋升本科事宜,形成了《研究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晋升本科事宜》的会议纪要,明确了集宁师专晋升本科高等学校有关具体工作。(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常务会纪要[2004]4号)2004年6月17日,乌兰察布市委和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晋升本科高等学校领导小组。(乌党办发[2004]31号)进一步加强了升本工作的组织领导。
3、2004年9月24日,乌兰察布市政府市长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快集宁师专发展事宜,形成了《研究集宁师专发展事宜》的会议纪要,对集宁师专的办学方向、内部管理、发展规划、教师编制、基建立项等方面予以明确的指示和支持,并拨款100万元作为集宁师专晋升本科高等学校启动资金(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04]29号)。
4、从2005年到2008年,乌兰察布市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抓好集宁师专升本工作”、“争取集宁师专晋升本科院校”、“全力支持集宁师专升本工作”。
5、在2005年3月全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侯翠荣等三名代表向大会递交了《关于请求支持乌兰察布市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本科院校》的建议。该建议由大会转至教育部,教育部及时以《对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第6144号建议的答复》(教建议[2005]第23号)予以答复。集宁师专晋升本科高等学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引起了全国人大、国务院和教育部及其主管高等学校设置的发展规划司的注意。
6、2008年9月在集宁师专建校50周年庆典上,自治区副主席连辑,教育厅厅长李东升,乌兰察布市委书记吴永新、市长李万忠等领导都明确表示支持集宁师专晋升为本科高等学校。
(二)集宁师专已经基本具备了举办本科高等学校的条件
1、办学规模
2008/2009学年初在校生7597人。
2、学科与专业
现已形成以社会学科(教育学)、工学为主,人文学科(文学、历史学)、农学、管理学等共同发展的学科体系。设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35个专业。
3、师资队伍
2008/2009学年初专任教师487人,生师比为15.6∶1。另有外聘教师25人,合计教师数为512人,生师比为14.8∶1。
外聘教师25人,占教师总数的4.9%。
2008/2009学年初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165人,占33.9%,另外还有我校出资培养的在读硕士生23人。
2008/2009学年初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61人,其中教授23人、副高级138,占33%。
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以上;各门专业必修课程,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人以上;主要学科各专业已配备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名或多名。
4、教学与科研
在2006年对学校进行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学校设有应用技术等十余个研究所,完成和在研各类课题多项,教师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多件,获奖科研成果多项,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EI、ISTP等全文复印或收录。创刊于1980年的《集宁师专学报》已经出刊100余期。
5、基础设施
2008/2009学年初占地面积691245.7平方米(合1036.8亩),生均90.99平方米。
2008/2009学年初学校总建筑面积259849平方米,生均34.2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34177平方米,生均17.66平方米。
2008/2009学年初学校设备仪器总值6712.65万元,生均8836元。其中单价大于或等于800元的设备仪器总值4947万元,生均6512元。
2008/2009学年初学校有适用图书79.04万册,生均104册。
学校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有阅览座位300个,有电子图书10万册;学校建有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学校设有附属实验中学,另有固定实习学校25所。
6、办学经费
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属于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投资和教育事业费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
2006、2007年,乌兰察布市为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拨付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是2571.6和2801万元,生均分别是3550和3680元。2008年,乌兰察布市为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拨付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190.7万元,生均4200元。
7、领导班子
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具备《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关于高等学校领导任职条件要求的、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品德高尚、熟悉高等教育、有高等教育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领导班子。
总之,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集宁师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具备了举办本科高等学校的条件。
第二篇: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升本报告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晋升为吕梁学院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f5a70d0100fdwf.html 为了进一步优化我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推进贫困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增强高等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功能,我校从全省及吕梁市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出发,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臵工作的意见》精神,对照《高等教育法》、《普通本科学校设臵暂行规定》的有关标准,经过审慎研究论证和长期准备,特申请将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本科层次的吕梁学院。
一、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吕梁学院的必要性
(一)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吕梁学院是山西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地区性差异。在中部地区,我省高校数占六省高校数的12.58%,在校生数仅占9.47%;特别是本科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中部六省共有本科院校164所,山西只有17所本科院校,仅占到中部六省的10.36%;山西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3所,而本科院校只有17所,所占比例为27%,远远低于39.12%的全国平均水平;国家每年的招生计划都增长5%,我省的高考录取率却连续两年为负增长。2007年我省高考录取率只达到上海的一半。2008年,我省高考录取率为41.9%,低于全国15.1个百分点,排在中部6省的最后一位,与东部地区差距更大。同时,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布局结构也不尽合理。在17所本科院校中,有9所在省城太原,15所在太原中轴线上。位于山西中部西侧的吕梁市,半径200公里区域内没有设臵本科院校,形成了吕梁地域上的“本科院校缺失孤岛”。这种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与吕梁市承东启西的战略枢纽地位以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相称。这既不利于地方高等教育的平衡发展,难以满足大批高级中学毕业生就近接受本科教育的愿望和要求,也不利于我省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吕梁学院,加大地方发展本科教育力度,不仅能优化我省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有效发挥吕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教育影响辐射力,也将增强我省高等教育的实力,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我省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思路,符合教育部“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臵工作的基本原则,也符合科教兴晋和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的战略需要。
(二)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吕梁学院是吕梁市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吕梁市是一个新兴的资源城市,2003年撤区设市以来,吕梁市委政府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双百双千”(200个项目,2000亿投资)项目大会战,全力推进现代化、市场化、城市化步伐。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煤、焦、铁、化工、建材、铝土、酿造和旅游等八大支柱产业以及小杂粮、干鲜果、食草畜、中草药和反季节蔬菜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吕梁具有承东起西的战略地位,青岛至银川高等级公路、青岛至银川通信光缆和2011年即将开通的太原到宁夏中卫高速铁路都通过吕梁,吕梁机场建设已经奠基开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吕梁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发建设高潮,届时吕梁将增加两条东出西进的黄金通道,成为名符其实的联结东西部的交通枢纽和信息走廊。吕梁这块红色热土正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由贫困弱市向发展强市、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由封闭山区向交通要冲的“四大新跨越”。近几年,吕梁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08年达到629.6亿元,2010年力争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08年达到165亿,跃居全省第二,2010年力争突破200亿元。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吕梁市从事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市化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专门人才明显短缺,急需的工科类高等专门人才十分匮乏。全市人才总量约为97000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4%,低于全省2.97%的平均水平0.2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8%的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拥有全日制本科学历者只有3841人,其中取得学士学位的仅有2832人;高学历人才流失严重,从1996年到2001年,全国各类高校在吕梁录取全日制本科生11499人,而回市就业的仅有1241人,仅占10%左右。人才尤其是高等人才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到2015年,吕梁市人才总量将达到176560人,年均增长10.5%。其中经营管理人才达到2.2万人,年均增长8.7%;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0.67万人,年均增长10.2%;高技能人才达到2.4万人,年均增长19.5%;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9万人,年均增长12%。人才在吕梁市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显著扩大,每万人中人才占有率达到210人以上。围绕吕梁延伸四大产业链,培育八大支柱产业,打造三新吕梁,实现五大奋斗目标,每年就缺本科以上的人才1792人以上。实现吕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迫切需要尽快增设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集中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地方自给,形成当地的人才凹地、科研高地,尽快缓解经济建设中人才不足的突出矛盾。带有社区性质的地市本科院校是当地“产学研”开发的最好场所。
从目前吕梁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看,中小学教师教育供求关系正在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失衡,教师教育也面临着从满足数量需求向质量提高的重大转变。在“十二五”期间,吕梁市将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初中教师本科化。目前,吕梁市初中专任教师13997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5577人,占39.8%,按现有人数计算,将有 8420名教师学历需要提高到本科程度。现有普通中学(含高中、初中)专任教师18867人,按3%自然减员率计算,“十二五”期间高中教师自然减员730人,初中教师自然减员 2100人,高中教师缺口2000人,初中教师缺口10520人,“十二五”期间共需补充本科以上学历教师12520多人。解决吕梁市普通中学教师缺口较大、学历层次较低的矛盾,仅靠区外高校难以满足要求。改建一所多科性的吕梁学院,提高办学层次,可为吕梁提供和培训中学急需的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利于整体提高吕梁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吕梁中等以上教育资源配臵来看,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落后,仅有我校唯一一所省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另有一所独立学院,一所成人高校,一所电视大学分校,高等院校数量少、规模小,办学层次低、质量次。同时,吕梁市十二所中等专业学校也面临着资源整合和办学层次提升的任务,迫切需要一所本科院校作为“龙头”来引领和示范。市委市政府提出整合现有中等以上教育资源,组建本科层次的吕梁学院和专科层次的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和吕梁师范专科学校的构想,为吕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描绘出了宏伟蓝图。因此,我校晋升本科院校,既是吕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吕梁教育资源整合,调整结构布局的需要。
(三)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吕梁学院,能够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对革命老区关心和支持
革命战争年代,吕梁是著名的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革命圣地延安东部的屏障、红军东征的主战场。193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吕梁,壮大革命队伍,建立革命组织。周恩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同志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在革命战争年代,7.6万名吕梁儿女踊跃参军,近百万民兵、自卫队员配合部队开展敌后斗争。吕梁人民养兵10万,3万多英雄儿女血染沙场,有名有姓记载下来的革命烈士就达1万余人,涌现出贺昌、张叔平、刘胡兰等革命烈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一部《吕梁英雄传》是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吕梁山与沂蒙山、井冈山、百色、延安等一样,是中国革命老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1940年到1945年,晋绥边区人民共缴纳公粮1686.4万公斤;晋绥根据地支援中央的经费一般要占到边区财政的50%-60%,1943年上解中央的经费甚至占到吕梁各县财政总收入的81%。1946年到1948年,晋绥边区先后供给中央和西北财政共计76172.9亿元边币,折合人民币7.6亿余元,占到边区财政总支出的73.7%。吕梁作为晋绥边区的腹心地区,承担了供给中央和西北财政、物资的主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吕梁既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又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山区,全市13个县(市)区中,现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个,省定贫困县3个。截至目前,吕梁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仍然是一个相对贫困的欠发达城市,到目前全市357.6万人口中,我市农村贫困人口还有86.22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29.53 %,高出全省平均数18个百分点。吕梁人民为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的牺牲贡献,却没能更加充分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所以发展老区经济,满足老区人民举办本科教育的愿望是党和政府的首要职责。
中国共产党从未淡忘过这广袤而沉重的红色土地,从未忘记用鲜血养育过自己的革命摇篮。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胡锦涛、温家宝、胡耀邦等中央领导亲临视察,江泽民同志题词“艰苦奋斗,振兴吕梁”。中部崛起和我省“两区”开发的实施为蓄势待发的吕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吕梁作为革命老区,十三县(市、区)中有十一个县(区)比照西部大开发享受优惠的倾斜政策。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吕梁学院,是一项造福一方、泽被千秋的民心工程、希望工程、战略工程。吕梁社会各界对筹建吕梁学院纷纷表示关切和支持,饱受文化科技落后之苦的吕梁人民对尽快改变生活状况的愿望非常迫切,对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吕梁学院寄予着浓厚的情感和极大的期许,他们对该校晋升的呼声也愈发强烈。因此,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本科层次的吕梁学院,既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增添新的动力,又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革命老区的关怀和支持。
(四)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吕梁学院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和积累,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办学基础设施不断增加,办学质量和整体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已经达到了本科学校的设臵标准。多年来,我校准确把握教师教育发展脉搏,努力推进师范教育发展的同时,坚持把学科专业建设作为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向当地支柱产业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培育师范教育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非师范教育,学科专业设臵不断完善。目前,我校设有30个专业,已经涵盖了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6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重,文、理、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地域的局限,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学校的发展动力不足,现在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因此提高办学层次,谋求跨越发展,已经成为我校更好挖掘办学潜力,发挥自身作用,服务地方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将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吕梁学院,有利于我校在保持师范教育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科专业领域,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提高我校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加快学校发展提供新的更大的平台;有利于学校吸收优质生源,提高办学水平,发挥存量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科交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学科专业特色;有利于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更好地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吕梁学院是促进学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学校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吕梁学院的可行性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吕梁师范专科学校和筹建中的吕梁理工专科学校于1989年6月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吕梁师范专科学校建校于1978年,吕梁理工专科学校筹建于1986年。经过三十年的不懈追求,学校现已建设发展成为吕梁市内唯一一所综合型地方普通高校。从2003年以来,我校自觉比照举办本科高校标准,开始筹建吕梁学院。2006年6月,占地1039.71亩的新校区奠基开工建设。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各项指标已经达标。
按照《普通本科学校设臵暂行规定》的有关条款,我校已经具备了晋升为吕梁学院的条件。
(一)办学规模
2008年年底,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有5769名,学生主要来自山西省各市县,此外在内蒙、陕西、河南、河北等省区招生,有稳定的生源。晋升为吕梁学院后,学校将坚持质量优先、稳定发展的原则,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并逐步增加本科生比例,2015年在校生达到8500人。
(二)学科与专业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现已形成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和工学等共同发展的学科体系。设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法律文秘、煤炭开采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30个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15个,非师范类专业15个。学校与太原师范学院、大同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成人本科学历教育,积累了设臵本科高校学科与专业的经验。
经过慎重研究和科学论证,晋升为吕梁学院后,首批拟在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生物科学、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等6个专业招收本科生,此后根据社会需求与办学条件,通过正常申报与审批程序逐步增设本科专业,确保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师资队伍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69人,另有兼任教师369人。专任教师与在校生比为1:15。学校制定了多项师资引进、培养和培训政策,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截止2009年7月底,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硕士学位的15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4%,另外学校还出资培养的在读博士6人,在读硕士49人。目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65人,其中教授 20人,副高级14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2%。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或2人以上;各门专业必修课程,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人或1人以上;主要学科各专业已配备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人或1人以上。晋升为吕梁学院后,首批招生的专业有师资方面的保证。学校有相当数量的专任教师担任过本科教学任务,为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与科研
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特别是涌现出了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自强模范、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一等奖获得者、“教坛保尔”李立忠老师,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教师中有教授20名,博士8名,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一等奖获得者1人、三等奖获得者2人。有山西省教学名师2名,省级“双师型”教师1名,校级学科带头人17名,校级教学名师12名。
建校30年来,学校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吕梁精神,培养了2.2万名毕业生,大多数成为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人才,为山西省、特别是吕梁市的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其他领域建功立业。2003年以来,学校有1314名毕业生考入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北大学等院校深造,专升本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近十年来,学校代表队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队(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0.10%、80.16%、和81.02%。2008年,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获得“优秀”成绩。
近五年来,学校教师承担教改科研课题3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省级课题31项;教改科研成果获奖63(部、篇),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53项。出版教材47部,出版著作33部;发表论文474篇,其中SCI、E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62篇,核心刊物收录54篇。创刊于1984年的《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已经出刊 90余期,1999年获全国高校学报“质量进步奖”一等奖,并在吕梁地方文化研究方面逐渐形成特色。
(五)基础设施
2003年以来,在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开展新校区建设。目前,学校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52112.1156平方米(折合978.266亩),生均113平方米
学校加强教学、行政、科研和师生生活用房的建设。目前,学校总建筑面积241970.07平方米,生均41.9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50619.11平方米,生均26.1平方米
学校不断购臵教学仪器设备,先后获得世界银行“贫1”项目贷款70万美元、省政府配套款1000万元人民币,教学仪器设备得到充实和更新。目前学校仪器设备总值4500万元,生均7800元。其中单价大于或等于1万元的仪器设备总值万元,生均元。
学校通过购买、接收捐赠等方式逐步增加图书馆适用图书。目前学校有纸质适用图书72万册,生均126册。学校建立了现代电子图书系统,有阅览座位1952个,有电子图书30.62万册。
学校建有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开展接入国际互联网、网上教学、办公和管理等服务。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附属高级中学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实习基地,也是吕梁市最有影响力的中学之一。学校换确定了离石一中、二中、三中等固定实习学校36所,在大土和煤焦集团、天脊集团等36个单位建立了实训基地。
(六)办学经费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属于国家举办的高等院校,基本建设投资和教育事业费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2007、2008、2009年,省财政为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拨付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2699、4482和
万元,生均分别是4740、7766和
元,呈逐渐增长态势,且以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七)领导班子
学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具备《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干部任职的条件要求,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品德高尚、群众基础扎实,熟悉高等教育,有高等教育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目前党政领导共有8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职称3人,在读博士3人,7人具有硕士学位。学校有一支求实创新的中层干部队伍,教学单位正职中有教授
人,副教授
人。配备了适应本科教育需要的专兼职德育工作队伍,学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建校30年来,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立足偏远贫困地区,秉承“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吕梁精神,保持“艰苦创业、踏实奉献”的优良传统,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三实一强”(基础厚实、作风朴实、技能扎实、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始终不渝地为边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蓄积了较强的办学优势,具备了举办本科学院的条件。
三、山西省和吕梁市的全力支持为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吕梁学院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一)山西省的支持。
山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吕梁学院工作,省委书记张宝顺2008年在吕梁调研时,专门听取了学校升本工作的汇报,并指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王君省长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工作力度,增加高等学校数量,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省政府张平副省长多次深入学校,召开会议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并积极协调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予以支持。在2008、2009年省财政分别拨付专项资金1000万元的基础上,再追加拨付专款3000万元,支持学校升本工作。2007、2008、2009连续三年,省政府将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列入省级重点工程,在计划、立项、资金等多方面予以支持。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吕梁学院后,省政府将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本科院校的建设工作。
(二)吕梁市的支持。
吕梁市委、市政府对吕梁晋升吕梁学院工作极为重视。早在2001年,市政府就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升本有关工作。2003年以来,吕梁市委、政府积极推进工作进程,成立了新校区建设协调领导组,进一步加强了对升本工作的领导。吕梁市委、市政府还把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吕梁学院工作作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写进《吕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连续三年把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工程列为吕梁市重点工程,重点关心、重点推进。市委、政府领导多次到吕梁高等专科学校调研或现场办公,专题研究或解决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臵、发展规划、基建立项等方面工作予以明确的指导和支持,并拨款2亿元,资助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
2009年,在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晋升吕梁学院的关键时期,吕梁市委政府继续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升本大业,决定每年拨款1000万元,对我校升本发展时期的银行贷款予以政府贴息,支持学校升本工作和吕梁学院的建设、发展。同时,决定在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东侧,预留500亩发展用地,列入城市规划,为筹建“吕梁大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篇: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5年科研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安排
一、2005年科研工作运行情况
1、常规工作
(1)年内承担省教育厅及其相关课题研究16项(含本新立项4项),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其中《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目标探索》等5项课题已完成计划以待结题;“羌族造型艺术”等3项社科研究课题和《中学数学建模教材研究》等两项高教处教改课题已于年初结题。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与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城镇化关系思考》已在年内结题,并与西华师大合作出版专著《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1部。由民研所承担的国家民委“十五”规划课题“羌族释比经典”研究,已完成前期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全面进入翻译、整理、校验阶段,计划于2006年底前结题(出版专著)。(2)本校级课题新增立项16项,在研项目共计40项。但由于近几年教师课时量大、授课任务重等原因,运行中出现一些问题,个别课题未能如期完成计划任务。(3)本学校共投入科研经费10万元,其中用于课题研究经费(含省级课题配套费和民研所7.33元,用于学校教职工上科研成果奖励(23项)1.38万元,其它相关支出1.29万元。(4)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精神,学校进一步规范了科研课题经费的管理,做到按支付,实行有效票据报销。(5)根据省政府和教育厅文件通知精神,5月中旬由校科技处与宣传统战部联合开展了科普宣传周活动,利用广播、电视、专题宣传栏等形式向广大师生传播相关科技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并写出了专项总结上报省厅科技处。
(6)邀请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傅勇林博导等校外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
2、重要工作
(1)为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建设发展特别是迎评升本工作的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理顺了管理机制,科技处从原教务科技处分离,独立建制,与学报编辑部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2)根据学校总体发展思路和科研管理的需要,年内拟定了学校科研工作“十一五”规划纲要,修订了学校科研奖励办法,适度加大了奖励范围和额度。
(3)拟定并经学校党委审定,下发了阿坝师专校内专家(学科带头人)评定及管理办法。
3、体会
2005年学校进行了领导班子调整,新校长到任后学校科研工作整体意识增强,力度加大,并在机制、人员、经费等方面进行了充实调整,特别是相关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提高学校教职工的科研热情,促进学校科研发展及其成果产出等均将产生其良好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由于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过重,致使个别省厅立项课题和学校立项课题未能按计划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并结题。
2、课题经费特别是校级课题经费限定使用有效票据报销后,给项目工作运行带来一些不便,因为学校地处边远民族地区,到农村、牧区实施调研工作支出很难获取有效票据。建议省厅对规模小、科研经费投入相对较少的学校能给予一些变通政策。
3、学校正处在迎评升本的特殊时期,却又底子薄、基础差,科研项目数和成果均有限,实施研究工作成本高,为此特请求省厅在今后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及经费资助中给予相应优待,望能在2006年的课题立项中于2005年基础上增加1-2项资助课题。并望能与省科技厅、社科院、省民委等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多渠道获取项目和经费资助。
三、2006年学校科研工作的思路
1、强化管理,规范运行,进一步加强做好省厅和学校科研项目的日常运行管理及经费使用管理,力争省校两级超期课题在年内全部结题,确保今后的各项在研项目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划任务并如期结题。
2、做好省厅和学校科研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加强纵向和横向联系,争取省校两级新增课题数量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20%。
3、增大科研经费投入,计划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1-1.5倍;增强激励机制,提高科研成果奖励额度和项目经费投入额度。
4、加强制度建设,年内根据学校科研工作实际及学校发展需要,拟将对2001年制定的学校科研管理运行规划方案和2002年制定的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尽快建立起与学校发展相应的科研评估体系和相应的制约机制。
5、学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科研工作在服务学校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上,力求突出特色,努力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其有效方式是:课题立项上与本地区(藏羌)历史文化、教育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实施课题研究中与地方各相关单位专兼职人员密切合作,以求得在研究人才上的互补和在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6、配合学校本小学教育办学评估和2007年专科评估做好相关工作。
7、组织校内外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开办各类学术讲座按。
8、配合各系部做好部门科研发展规划。
9、按照学校科研工作“十一五”规划实施计划方案,年内支持教职工出版专著2-3部,自编特色课程教材3-4部。出版书号费用由学校承担,并给予一定数额的成果奖(成果共享。但需在显要位置标注阿坝师专科研基金资助字样。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处
2006年1月12日
第四篇: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以师范教育为主,包括非师范教育的多学科、多层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中原大地、黄河之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省会郑州。
学校拥有举办高等师范教育的学科基础和办学经验,拥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一支从事高等师范教育多年、爱岗敬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师范教育办学体系,培养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师资逾万人,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我校举办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三年制专科教育,开设的师范类专业有:语文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数学教育(计算机方向)、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化学教育(科学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生物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特殊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十六个专业;开设非师范类专业有:汉语、新闻采编与制作、商务英语、统计实务、物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人力资源管理、出版与发行、旅游管理、园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音乐表演、舞蹈、装潢艺术设计等十六个专业。
我校非常注重国际文化交流,2006年与世界著名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联合举办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三年制专科教育,专业有:艺术设计、舞蹈表演、音乐表演三个专业;与英国格林姆斯彼大学联合举办招收招收高中毕业生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在我校就可以享受到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学生毕业后,我校将为毕业生出国深造开通绿色通道。2006年继续与河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招收高中毕业生的四年制本科教育,专业有:教育学(小学教育文科)、教育学(小学教育理科)、美术学、音乐学四个专业。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帮助毕业生就业。我校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适应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第五篇: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知识学习材料
(二)1.2016年我国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A. 6.5%-7% B.6.5%-6.9% C.6.9% D.6.5% 2.今年将深入推进(),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A.创新+互联网 B.中国创造+互联网 C.中国制造+互联网 D.双创+互联网
3.简除烦苛,(),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A.简政放权 B.禁察非法 C.削减审批 D.释放活力 4.2016年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具体采取三项举措:一是();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三是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
A.全面实施营改增 B.全面实施三证合一 C.全面实施简政放权 D.全面实施一照一码
5.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A.品牌 B.时代 C.工匠 D.大众
6.加快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学杂费。A.高中 B.初中 C.小学 D.中专
7.大力推行(),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A.简政放权 B.政务公开 C.互联网+政务服务 D.政务清单 8.建设一批(),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A.智慧城市 B.光网城市 C.数字城市 D.互联网城市 9.2016年将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元。
A.“420” B.“410” C.“400” D.“390”
10.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结算。A.本地就医 B.异地就医 C.跨省就医 D.跨市就医 11.为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将采取三方面举措:一是();二是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三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A.强化个人创新主体地位 B.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C.大力弘扬创新文化 D.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
12.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时代。A.大众消费 B.个人消费 C.绿色旅游 D.大众旅游 13.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A.绿色B.宜居 C.青山绿水 D.现代
14.“十三五”时期,要深入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A.以民为核心 B.以发展为核心 C.以创新为核心 D.以人为核心 15.“十三五”时期,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发展。
A.分享经济 B.绿色经济 C.新动能 D.新经济
16.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A.贫困 B.富裕 C.中西部 D.沿海
17.“十三五”时期,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
A.差异化 B.标准化 C.规范化 D.统一化
18.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扛在肩上,把万家忧乐放在心头,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A.高效 B.民生 C.创新D.制度
19.到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增”。
A.十二B.十一 C.十 D.十三
20.2015年,政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新设广东、()、福建自贸试验区。
A.浙江B.天津 C.山东C.重庆
21.2015年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一照一码。
A.五证合一B.两证合一C.三证合一D.证照合一
22.2016年5月1日零时,随着北京民族饭店开出的张北京酒店业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意味着在我国实施66年的营业税告别历史舞台,全面推开()税制转换顺利开启。A.营业税B.增值税C.营改增D.资源税
23.2016年6月25日晚8时00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首次发射圆满成功。
A.长征五号B.长征六号 C.长征七号D.长征八号
24.2015年,我国服务业国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首次占据半壁江山。
A.50.5%B.50.1% C.60% D.50.9% 25.1.“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发展主线是()。
A.促进区域协调 B.调整经济结构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6.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A.生产力 B.服务能力 C.管理能力 D.供给能力
27.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A.工业经济 B.实体经济 C.国民经济 D.公有制经济 28.下列哪项不属于“十三五”时期启动的重大科技项目?
A.精准医疗 B.深海空间站
C.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D.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29.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是()。
A.信息 B.金融 C.人才 D.物质
30.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地域分割和()。
A.区域分割 B.部门分割 C.行业垄断 D.行政体制分割 31.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增强简政放权的()。
A.针对性、协同性 B.针对性、有效性
C.针对性、实用性 D.针对性、科学性
32.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A.绿色农业 B.高效农业 C.智慧农业 D.精细农业
33.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A.10% B.12% C.15% D.20% 34.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
A.数字中国 B.互动中国 C.数据中国 D.宽带中国 35.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
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等城市 D.城市群
36.“十三五”时期,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A.甘肃 浙江 B.宁夏 广东
C.新疆 福建 D.青海 上海
37.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_____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A.优化结构B.增强动力C.化解矛盾D.补齐短板
38.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对此,下列理解中错误的观点是_____。
.. A.标志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已经终结
B.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 C.有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D.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
39.十八届五中全会认为,到_____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_______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A.2020 关键 B.2020 决胜 C.2030 重要 D.2050 决胜 40.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__________,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A.依法治国B.从严治党C.反腐倡廉 D.依德治国
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提到,要使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______贫困。A.整体 B.部分 C.个别
42.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______、协调、绿色、开放、______的五大发展理念。
A.创新 包容B.共赢 可持续 C.创新 共享
43.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________”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A.互联网+ B.信息共享 C.数据共享 44.“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的中心是__B___,第一要务是__A___。
A.坚持发展 B.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C.推动“四个全面”建设 D.推进“五位一体”建设
45.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_____ A.改革 B.创新 C.开放 D.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
46.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_____ A.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B.市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C.县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D.乡镇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4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_____ A.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B.社会治理法制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C.社会治理法治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D.社会治理全面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48.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A.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B.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实践能力 C.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学习能力
49.()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A.依法治国B.改革开放C.党的领导
50.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A.资金B.人事 C.资本
5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A.协调 B.开放 C.共享
52.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A.和谐、共赢、高效 B.均衡、共赢、包容 C.和谐、包容、可持续
53.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A.共赢B.分享C.互联
54.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A.《中国制造二〇二〇》 B.《中国制造二〇二五》 C.《中国制造二〇三〇》 55.()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A.创新B.绿色C.开放
56.“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有序的发展环境,回答了()。
A、如何规范发展 B、如何以改革促发展 C、发展为了什么 57.《建议》提出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内容。
A、主体功能定位 B、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空间治理体系 58.2015年 11月3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代表,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人民的中国梦,坚持同世界各国建立和谐共生的_____。
A.发展共同体B.经济共同体C.政治共同体D.命运共同体 59.教育部印发了《_____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计划将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A.初级职业教育B.中等职业教育C.高等职业教育D.特殊职业教育 60.领域侵权假冒违法行为,营造_____的网络交易环境作出部署。A.自由、无约束、诚信、安全B.开放、无约束、竞争、安全 C: 开放、规范、诚信、安全 D.开放、规范、竞争、自由 61.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_____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A. 李鸿章 B.孙中山 C.左宗棠 D.袁世凯
62.2016年1月27日,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A.提高劳动效率水平B.提高创新水平
C.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D.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63.2016年1月31日,我国城镇化率达到(),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比较缓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比较低。
A.56.1% B.70.1% C.66.1% D.30.1% 64.长沙()是中国首条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线,西起长沙南站,东至黄花机场,线路全长18、5公里。
A.中低速磁浮铁路B.中高速磁浮铁路 C.高速磁浮铁路D.低速磁浮铁路
65.李克强指出:农民工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时期,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落实和完善_____,使更多农民工成为有技能的新型产业工人和平等享受权益的新市民,这对于打好扶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意义。
A、暂住证制度 B、流动证制度 C、户籍制度 D、居住证制度 66.2016年2月5日,李克强亲切会见在华工作的部分外国专家并同他们座谈。李克强表示,中国新型工业化、_____农业现代化将带来巨大发展潜力,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A.信息化、城镇化B.机械化、城镇化 C.市场化、私有化D.信息化、市场化
67.国务院发文指出,鼓励各地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_____。除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不得采取要求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积分制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
A.出生地落户 B.就业地落户 C.暂住地落户 D.转移地落户 68.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将把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应对_____网络安全、公共安全等五大领域风险。A.军事安全、生产安全 B.政治安全、军事安全 C.政治安全、金融安全 D.政治安全、生产安全
69.2016年,国家海洋局将推进_____重大工程建设,确保“科技兴海”战略深入实施。
A.“雪龙探海”“蛟龙探极” B.“雪龙探月”“蛟龙探海” C.“雪龙探极”“蛟龙探海” D“雪龙探极”“蛟龙探月” 70.《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印发,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_____服务。
A.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 B.高成本、全方位、专业化 C、低成本、阶段性、专业化 D、高成本、阶段性、专业化 71.习近平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指示强调,_____的必由之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A.现代化是城镇化B.城镇化是现代化 C.信息化是现代化D.城镇化是信息化
72.韩国政府日前宣布,为应对来自朝鲜日益加剧的威胁,韩国与美国决定正式着手讨论美军在韩部署“_____”反导系统事宜。A、大卫投石索 B、萨德 C、陆基宙斯盾 D、箭-3 73.2016年 2月29日,人社部透露,正在对养老保险体系进行顶层设计,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形成了_____方案,将按照相关程序,报经批准后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A.直接延退 B.渐进式延退 C.分段式延退 D.差别化延退
74.我国农村产权制度创新有序推进,目前全国2323个县(市、区)、2.4万个乡镇、38.5万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全国_____流转面积达到43亿亩,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A.集体耕地 B.个人耕地 C.承包耕地 D.分配耕地
75.汪洋3月2日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变_____,提高扶贫成效。
A.“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B.“精准滴灌”为“大水漫灌” C.“大水漫灌”为“开源节流”D.“大水漫灌”为“集中喷洒” 76.习近平3月4日强调,实行_____、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
A、非公有制为主体 B、公有制为主体
C、私有制为主体 D、混合所有制为主体
77.习近平在青海代表团强调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_____。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搞好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A.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B.不积跬步,无以千里 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8.教育部将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_____等作出明确规定。
A.刚性学制和休学创业 B.弹性学制和退学创业 C.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 D.刚性学制和退学创业
79.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_____”,“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目前就是低端产品供大于求,而高端需求空间还很大,我们就是要开拓和满足中高端的需求,占据高端市场。” A.大师精神 B.山寨精神 C.原创精神 D.工匠精神
80.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产业政策要()、微观政策要()、改革政策要()、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A.稳 准 活 实B.活 准 稳 实 C.活 稳 准 实D.稳 实 活 稳 81.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_____成为主题词。
A.强刺激、调杠杆、转方式 B.强刺激、调结构、去产能 C.稳增长、增产能、转方式 D.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
82.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围绕构建()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
A.信任、协调、共赢 B.公平、合作、共赢 C.公平、公开、公正 D.协调、集约、共赢
83.联合国大会4月1日决定将2016年至2025年定为“联合国()行动十年”,以促进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减少肥胖症等。
A.营养问题B.健康问题C.饥荒问题D.卫生问题
84.截至“十二五”末,我国累计()装机量达到4318万千瓦,首次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这是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继风电装机跃居全球第一之后的又一次飞跃。
A.生物发电 B.潮汐能发电 C.光伏发电 D.核能发电 85.习近平对在全党开展()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各级党组织要履行抓好学习教育的主体责任。
A.“两做一学”B.“两学一做”C.“一学一做”D.“两学两做” 86.我国先进核能研究团队在()反应堆堆芯核心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研发出新型燃料组件及包壳材料,这一成果打破了国外相关技术垄断,实现了()反应堆核心技术自主掌握。A.第三代核裂变 B.第四代核裂变
C.第三代核聚变D.第四代核聚变
87.李克强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
A.定制化和质量提升B.定制化和产量提升 C.标准化和产量提升D.标准化和质量提升
88.《“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将()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
A.大数据 B.云计算 C.物联网 D.智能芯
89.2016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制造业与()深度融合,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A.供应链 B.金融业 C.互联网 D.物联网 90.()的精准扶贫新模式,不仅为贫困山区提供产业支持,更是让他们赶上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提升。”
A.互联网+TV
B.互联网+经济C.互联网+生态
D.互联网+文化
91.2016年7月1日起公安交管部门将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增加_____和职业信息的采集项。
A.政治面貌 B.家庭背景 C.个人信息 D.诚信记录 92.英国时间6月24日,脱欧派以_____的得票率在英国是否脱离欧盟的公投中胜出。
A.52% B.51% C.55% D.57% 93.王岐山在京主持召开部分中央部委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对党忠诚最终要体现到担当上,_____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的制度笼子。A.八项规定 B.六项禁令 C.问责条例 D.五项纪律
94.航天科工倾力打造世界第一批、我国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_______。
A.物联网 B.工业云网 C.航天云网 D.智能工业网 95.举世瞩目的中国原创三代核电技术_____全球首堆预计2016年下半年将批量化建设。
A.天河一号 B.华龙一号 C.蛟龙一号 D.华芯一号
96.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强调要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_____周年为契机,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
A.80 B.85 C.95 D.90 97.大陆第一个也是唯一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的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位于_____。
A.福建泉州 B.福建福州C.福建漳州 D.福建厦门
98.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是构建以_____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
A.诚信 B.信用 C.法制 D.法治
99.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新一代全球级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_____”交付使用。
A.向阳红01 B.东方红01 C.雪龙号01 D.蛟龙号01 100.2016年6月20日,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公布了新一期世界500强排名,我国自主研制的“_____”成为全球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A.曙光星云 B.天河一号 C.天河二号 D.神威太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