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随笔教学浅谈

时间:2019-05-14 00:3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语文随笔教学浅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语文随笔教学浅谈》。

第一篇:高一语文随笔教学浅谈

高一语文随笔教学浅谈

周维军

关键词:引子导入批阅重点展望

一、引子——教学重地

随笔是高中生观察社会,积累生活之后形诸笔端的心灵感悟,是高中生习作园地的一块奇葩。是仅次于日记、书信的最佳表达自我的载体。基于此,本人拟从执教高一半年的点滴经验谈起,意在提出问题,以期与同道师友共同探索。

二、导入——现状分析

半年来,共批阅高一随笔1000多篇,它们大多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多样

性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3%左右的随笔为抄袭之作,有的抄自报刊杂志,有的取材过去旧作,态度敷衍,应付了事。教师必须批评教育,训导开化。

2.70%左右的随笔有内容,有一定文学性,达到了写作练笔的要求,是对随笔教学的有力肯定。教师要立足全局,充分肯定,大力扶持。

3.20%左右的随笔文情并茂,主题深刻,文学性强,立意新颖,是习作中的佼佼者,这些作者的作文成绩普遍较高,属于在写作上有特长的一部分。教师要独具慧眼,开掘激发其潜能,推荐发表其作品。

4.7%左右的学生随笔为不尽人意的不合格之作,主要表现为:无中心主题或中心主题过于单一;“随便写一笔”;确确实实不会写。教师要因材施教,治病救人。

三、批阅——教学对策

对于这些佳思妙构,这些异彩奇葩,教师在批阅中要有别于批阅作文与读书笔记,以下是我的几点拙见:

1.语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有主题深刻的作品——尽管表达欠佳。我们要多表扬,多指导。或许,这就是引领他们步入语文殿堂的成功之路。

2.在随笔的文学性与创新性上,更要侧重于后者,特殊情况,甚至忽略其表达,只观其立意。

3.与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要辨证的对待,妥善的分析。一刀切,一风吹的作风不可取。

四、重点——几项工作

随笔教学中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1.批阅要及时

随笔直接来源于学生自发的写作冲动,一旦有了灵感,必须马上写下来。因此,教师一定要

将随笔本子及时返还到学生手中。

2.评语的艺术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鼓励为主。面对各具面目的随笔,文笔优美的,不妨在其上圈圈点点,批语“快要赶上语言大师了 ”,“文学新秀”,“韩寒第二”等鼓励性话语,虽然夸张,但学生心里一定美滋滋的。主题深刻的,例如谈腐败、国际时事、盗版、环保、流行语、市民文化、两极分化等等,都需要教师及时用评语加以褒贬。对于偏激、片面乃至完全错误的观点在表扬其立意新颖的同时必须加以纠正以防微杜渐。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2)针对性强。学生会在不同时间的随笔中倾诉不同的心路历程,不同的学生更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要求评语有极强的针对性。在随笔中,流露出低落情绪的,要写上鼓励他(她)乐观、坚强、自信的话;流露出优越感、骄傲自满看不起差生的要警醒之以戒骄戒躁永葆虚心;显示出自卑、自怜、自怨自艾的,要在评语中鼓励劝勉以提升其人格,必要时要提供成功励志书籍给他看,讲成功奋斗事迹给他听;表现出不健康情调,不积极心态如说脏话,市侩气,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的人更要在评语中予以批评指正。

3)师者风范。有时学生会在随笔中倾诉许多心里话,真话,而且行文中言明“不能让班主任看到”“千万不能让我的父母知道”“保密,千万别叫其他同学看见 哦”等等。这表明,学生对批阅其随笔的语文教师是信任的,能够坦诚相待的。在这里,语文老师要承担起不同的角色:或父母,或师长,或兄弟姐妹,或知音好友。一定要放下教师的严肃面孔,摆出亲和的姿态,体现出师者的人情味,师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要在评语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你的师者风范。

4)语文素质。教师评语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一环。对于随笔而言,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作参考:

首先,决不写错别字。评语不多,出现笔误则为下品。好的做法是在返还同学手中时最好再浏览一遍自己的评语,只有这样,才能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其次,写实为主,兼顾文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相关姊妹学科。教师的评语要耐读,要含蓄,要有余味,要深刻,要一字千金。这要求教师首先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那种提倡语文老师是“杂家”的说法,不失为肺腑之谈,是深得语文教学三昧的。

再次,对偶,比喻、排比、双关、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在寥寥数语中体现语文之美。有古诗词基础的完全可以自作诗词联语,效果也许会更佳。

最后,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相统一。语言最忌老生常谈。教师评语要力避相同的评语在不同的随笔中出现。忌重复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适应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力避迂腐,要做到投其所好。

3. 谈话的技巧

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担当起学生心理医生的重任。对于随笔中流露的较大问题,艺术的评语之后,最好再辅之以有技巧的谈话。谈话时间可长可短,谈话地点不一而足,可在办公室,亦可在教室外,甚至在食堂、放学路上、公交车上都可以与学生作心灵的对话。谈话主题要灵活控制,必要时也可无主题聊天。谈话方式可旁敲侧击,可单刀直入,需要批评教育的,就恩威并施双管齐下。谈话频度没有固定标准,要或多或少弹性掌握,最终以解决问题为宗旨。达到真正的技巧没有捷径可走,多攻心理学,多实践而已。

4. 总结与交流。

每次批阅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写下心得。特别优秀的,要在班上宣读其作品,由全体同学共同评议,作者本人谈创作体会,有条件的,可以在报刊杂志上推荐发表。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的做法是年级组每周评选出四篇优秀习作打印成作品系列在全年级发放,使学生的习作及时得到肯定,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很好的促动作用。总结与交流的形式可参考作文评点课或语文活动课的具体做法灵活制定。

综上所述的几项工作在实践中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切不可割裂开来。

五、展望——意义影响

随笔教学是高一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其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以及道德理想的建构,情感智商的培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座重镇,决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本文限于篇幅,拘于经验,只是简单的提出问题,而好的方法,新的思路,还要期盼同道师友不吝赐教,共同探索。

(2003年3月2日一稿20日二稿26日改定4月15日四稿)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中学语文组周维军2255000523——8242353)

初中语文随笔教学探究

南京市华电中学蔡巍

内容简要:随笔教学深受学生们喜爱,随笔教学可以综合各种练笔形式的长处,它的内容放开,文体放开,表达方式放开,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情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对写作的兴趣会逐渐提高,经过三年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关键词:随笔 表现心理 满足心理 提高思想素质 放开 加强写作指导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1,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开发学生的多元思维。2,注重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4,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现代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四条基本理念重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写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淡化写作知识、技巧的传授,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的体验。这一点主要针对学生写作理论知识接受过多,而实际体验不足的现象,促使学生有一个从无序——有序——无序的写作体验过程。我想,提出这一点旨在促使学生养成随时动笔的习惯,并在写作的过程中领会观察、思考、发现的意义及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

传统的写作教学以命题作文为主要乃至唯一的形式。即使有日记随笔,也只是被当作可有可无的点缀或补充,往往得有提倡无落实。我有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把随笔请进了课堂,每周一篇随笔,雷打不动。每天收阅7本,选择部分(不一定都是好文章,有的取其内容,有的取其形式,有的纯为鼓励,视具体情况而定)有周五的语文课上安排当众朗读,形成固定的教学程序。我想三年之后,每个人都积累了厚厚的几本,学生下笔作文自然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意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尤其是经常动笔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专题写作的意识。

随笔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的天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生活有多宽广,随笔的范围就有多宽广;生活有多丰富,随笔的内容就有多丰富。在随笔中。孩子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自由翱翔。或古或今,或中或外,或叙或议,或诗或文,或挥墨如泼洋洋漂洒洒下笔千言,或惜墨如金斟字酌句寥寥数语。呈现在我和学生面前的不再是一篇篇矫揉造作的文章,而是一颗颗真诚炽热的心。我批

第二篇:高一语文教学随笔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1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学校里,春暖花开,少年云集,既是读书的好季节,又是读书的好年龄。

本学期,学校将周五中午自修定为课外阅读时间,引领学生阅读、悦读。这是我校“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浸润学校”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很有远见的举措。

试想,学生从清晨开始一向做功课,直至黄昏时分,住校学生甚至奋战到夜晚九点,哪有时间读书?学生在枯燥的题海中只会焦躁抑郁,何谈欢乐?即便是语文课,也被考试指挥棒所驱使,为了高分而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一天也只阅读一两篇短文而已,学生苦不堪言。长此以往,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呢?

而窗外春光明媚,花草树木尽情生长。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因为有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书籍正是人们成长的“阳光雨露”,是人类礼貌发展的`“阳光雨露”。阅读,异常是“悦读”,正是青少年汲取礼貌精华、先进文化的最佳途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体机能快速成长的时期,记忆最强大,精力最旺盛;思虑单纯,不为闲杂事务所牵绊。这正是“无边光景一时新”的人生之春,正是勤奋读书的最好时期。

晨曦照室明,绿树入帘青,学生不释卷,琅琅读书声。此情此景,用朱熹的《观书有感》来表达则恰如其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如同打开一面镜子,知识思想映眼前;阅读就像打开一扇窗,杨柳春风扑面来。

寄语学生,大好春光,正好读书,博览群书,内修积淀,外阔眼界,视通千载,神骛八极,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2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使命。我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担负的重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断地进行探讨、研究、实践、反思。下方,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和反思。

一、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用心性和创造性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好处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具体问题,我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示他们回去以后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透过提出疑问、自行释疑,既深入明白了课文,又丰富了课外知识。由此,我就启发学生:文选资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超多的课外阅读来充实、完善,健全中学语文知识结构是课内课外等综合因素建构而成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

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应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新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再让他们透过分组讨论,进行评价,看哪一组同学表演得最为恰切,最贴合文章要表现的思想。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了,他们在阐述中融入了许多现代汉语词汇和意识,加进了超多肢体语言,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这种简单愉悦的教学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情感,又帮忙学生更好地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转变思路,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由文章学的思路转向阅读学的思路

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推荐,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只有遵循学生学的思路和阅读学的.思路,才能真正激发师生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学思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谈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问,然后加以梳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就这些方面深入讨论,最后我再作总结。整堂课,学生至始至终都处于一种主动的参与状态,学习效果良好。

五、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潜质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潜质。”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忙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气”。

六、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如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唠叨……从中感受人与人世间的情感,然后想一想自己诚如何明白他们,感受他们。之后,许多学生在周记中谈了学习后的感想及自己对父母亲的感激之情。学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礼,感情在此得到了释放。

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主角,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3

一、重新解读新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的能力,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但是,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都清楚,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着很大的反差。要贯彻语文新课程关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至少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

1.要有真正的问题意识

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那么,什么是“问题”?所谓“有疑而问”,那么,“疑”就是“问”的根源。可是,什么是“疑”?孔子的解释是最好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即“解惑”,解答疑难问题,这样看来,“问”是疑难问题,自己不懂的问题。因此,提问的出发点是为“学”设疑,以引起学生思考探究的功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有探讨的价值。

2.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培养,鼓励学生有“自我”

新课程提倡的探究能力不仅允许而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支持和尊重学生发表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个人见解。

二、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误区

新课程标准理念从20xx年就走进语文课堂了,实事求是地讲,在这几年里,我们的语文课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老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学”变成了现在课堂上出现的师生互相探讨。尤其是探究性阅读、自主性阅读、延伸性阅读等各种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教师也有了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从这方面讲,新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它确实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和提升。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由于一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认识肤浅甚至理解错误,使语文课越上越不像语文课了,没有了认识“语文味”,语文教学中的那部分庄重也似乎越来越少了。

1.凸显“形式”,淡化“双基”

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新奇的教学设计、越来越精美的教学课件、越来越热闹的小组讨论。但这些“繁华”过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课堂设计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潜心解读,更谈不上心灵的触动和精神的对话,一晃而过,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留给学生回味的也只能是几声咔嚓咔嚓的声音和几张美丽的图片了。事实上,语文是最为基础的学科,“字、词、句”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一些精美课件慢慢地把这些基础淡忘了,它们逐渐淡出了学生的视野。更让人痛心的是,学生有时竟然连最基础、最常见的词都能读错,更别说能写对了。一节课留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那些眼花缭乱的课件。

2.讲台作秀,失去了自我

最近听了学校几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以其中一节公开课为例,这堂课以一首歌曲《男儿当自强》导入新课,歌声雄浑壮阔,鼓舞人心。可是统观整堂课,发现课件不少,但是基础的东西基本没有,板书更是少得可怜,尤其是在提问环节,老师很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可是有的学生答非所问,但老师可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所以对学生的回答都予以表扬,对此,我真的很无奈。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教法探讨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把课文分条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堂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一节语文课讲下来,锻炼了老师,耽误了学生。这些弊端是必须要革除的,我认为应该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1.教师改变角色,由“严师”变成“朋友”

《三字经》中有话“教不严,师之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又一个的“严师”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听话虫”产生了,当然,也有些悲剧事件在接连不断地上演。试问,如果我们老师愿意做学生的“朋友”,“俯下身子教育”,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就可以减少一些呢?我在教学的十几年中,印象中每周六的“周记”是我最成功的教学方式,学生把每星期发生的点滴事件向我吐露,哪怕平时当我的面不敢说的都说出来,我都一一进行解答,无形中师生距离拉近了,我了解了学生,学生也懂了我的良苦用心,课堂中师生的默契感增加了,教学效果当然也就有了。

2.变“被动”为“主动”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由老师“问”变成老师“答”。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课文都是让学生自己先试着完成,老师在这里就充当“领路人”“引领者”的作用。教师在课前要把所需要理解掌握的东西分门别类地归纳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堂上让学生做“老师”。“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然,没有一个学生承认自己是弱者、是差生,他们要证明自己就必须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僵硬的教学模式消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剩下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应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行家里手。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4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5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对于五年级,这个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与中低年级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一样,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侧重于品读语言文字、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思想感情。所以,阅读教学要由“诵读”转变为“品读”。教学方法由“教师的教为主”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在半学期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一、以学生为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要让学生将学习变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所以,在授课前我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这样使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减少,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二、以自学为主

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本事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感悟资料,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仅有一片空白,没有什么收获。仅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同时可培养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本事。

三、以读书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以读书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探究,理解课文资料,感知课文的主要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同时注重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指导学生朗读,高年级较适合的方法是“默读”,默读有助于思考,读思结合。将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有机地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朗读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还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可是,在教学中也有几点问题值得反思:

一、作文指导不够充分

作文是需要教师经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我的语言表达自我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作起来部分孩子很困难,觉得无从下手空泛、不生动。想象是由当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过程。它是探索和创造的一把重要钥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联想开始的。联想对排除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本事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本事薄弱有必须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资料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本事,使学生山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二、批注式阅读抓得不实

批注式阅读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本事、深入理解本事,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本学期我抓得不够实,中下等生批注得很肤浅,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抓好孩子们的批注式阅读本事的培养。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6

1.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平时的阅读课上,我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或默读或个人自由地放声朗读。每节阅读课我都留给学生默读的时间,此时教室里虽然静悄悄一片,而学生的大脑却处于亢奋状态。默读能让他们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过去老师喜爱齐读,学生因为要做到读得整齐,所以无法用心感悟、体味课文,只能是“和尚念经”罢了。而默读,因为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恰恰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真正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魅力。

课堂阅读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的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慢慢走出以往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误区。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以往的阅读课上,我总是重点讲文段大意,忽视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分析。这样学下来,学生对课文内容是掌握了,可一旦知识点出现在新的文章当中,学生就一头雾水,不知怎样去读了;同时课堂气氛也较沉闷,成了我的个人表演。学生提不起兴趣,我也毫无激情。于是我改变思路,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文章内容提纲挈领,都串联了起来,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了。再附上相关知识点的考题进行实战演练,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学会了答题的方法,还学得有兴致,并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2.加强语言教学。

语言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言教学要求语言代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代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言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言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代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是一个人睿智、思维敏捷的体现。现代语代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学生课前阅读训练教,让学生课前阅读、准备,每堂课课前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同时,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此外,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言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3.以书为纲,以生为本。

3.1确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建立发散式教学模式。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在以语文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让学生紧紧抓住桃树,在领略墙内春色的同时,把头探到墙外,去欣赏墙外的无边风光。

3.2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我注重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以课堂为主阵地。

课上的45分钟是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战场。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课上的效率,我还特别注意学法的指导,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在的学生有一种心理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争强好胜,他们极富挑战性,而且相对于他们早熟的心理,仅凭课本的那点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和打动他们,所以我就经常设置一些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告奋勇,共同参与,在这一次次的挑战中,学生的兴趣浓厚了,信心增强了,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去看一些知识性强、娱乐性强的栏目,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主动性。如此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了愉悦的心境,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科学探究。

5.作文评讲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作文评讲必须兼顾点和面两个方面。这里的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就习作而言的,二是就学生而言的。就前者说,点是个别的问题,面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就后者说,点是少数人的问题,面是全体的问题。作文评讲,可以先点后面,可以先面后点,也可以由面到点再到面。既要通过点来反映面的问题,又要通过点引导面的提高。有面无点,容易空洞浮泛;有点无面,容易狭隘偏颇,没有代表性。选好点,往往是评讲成功的关键。有时候点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即点代表了面;也有时候点虽然是少数人的问题,却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很有评讲价值的问题,也可以作为评讲的重点。处理点面关系,尤其要防止只盯着几个作文的尖子,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把作文评讲变成几个人的展示课,大多数学生的挨批课。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7

在深入学习和逐步推广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我们初中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多年,虽未有大作问世,但对教育教学形式和改革也算感慨良多了。下面就其谈一些拙见。与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勉。

新课程理念无疑是我们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循的一条法则。一股“综合性学习”之风便也随之而起,于是,我们开始引导学生研究历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环保,,创作美术作品……语文教师成了杂家,变得前所未有的“能干”,语文课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异彩纷呈”。 20世纪80年代,一些名师以“大语文”主张和实践来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教学界逐渐趋向这样的共识: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种语文学习,但是反过来做就完全错误了。语文学习从言语学习内容上来说从来就是综合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言语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越来越分化,另一方面越来越综合。有些时候,我们怀疑课堂上、尤其公开课上的语文教师还是不是语文教师,上的还是不是语文课。你看,在课堂上要解决生态保护、物种繁衍;要研究建筑与政治历史的关系……尤其在仔细研读“新课标”后,发现在整个新课标中,关于综合性学习是耗笔墨最多的,于是才有了凡公开课必以活动课,尤其是综合活动课为多,唯恐无从体现“新课标”之“新”;于是才有了要求学生规划一座大城市、画出一套熊猫邮票的试题;于是才有了利用多媒体技术令人眼花瞭乱的走马观花的“热闹”课堂。语文课前所未有的包罗万象,大有一统天下之势。那么语文课与其它课的分界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觉得不管选文有多丰富,学科间如何渗透,还是要重提“听说读写的训练”,“字词句篇的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文课的灵魂!品酒师与饮酒者的差异就在于一个“品”字,语文课应是对语言文字、人文情感的领悟剖析,这是综合性学习所代替不了的,效仿的结果只是无功而返。

一部新教材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产生的`。放眼望去各种新课程培训班、各种新课程研究论文在肯定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对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学传统几乎全盘否定。那么传统的教学观念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语逻修文”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现在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如果抛开理念意义上的国家教育目的不论,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一直遵守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以考的内容为标准学为考服务。那么现在“新课标”的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指出:“英语语法逐步的强化,汉语语法逐步淡化,致使不少理工科大学生用英语语法来分析汉语复杂语句,而不能用汉语语法来分析母语。”这种现象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还将更为严重和恶化。目前由于中考不考因而教师也不教语法,学生便无从知道“短语”、“句子成份”、“句子主干”、“复句类型”,这不但不能以语法思维习惯来感受母语,而且使英语语法教学也无法顺利地贯通下去。其实一个学生如果不进行专门系统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仅仅靠涵咏品味、整体感悟,那无论是对当前还是未来的学习绝对是不利的。

语感是对语言内容和形式的领悟,语句数量,内容无限而形式有限,所以可以从形式入手,教给学生语法知识,让学生通过掌握语法规则、培养语法思维习惯去培养语感。此外,系统的语法知识还可以指导学生自觉地修正自己的书面用语,减少语病,不仅做到词能达意,更能做到词能传神。

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理念的理想性固然不错,游泳池边教不出游泳健儿,问题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还给了学生,自主到什么程度才算“自主”,而且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教师被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课堂上有一位同学说他最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为“那是作者喝醉了酒写的”。面对这样的“独特感悟”,乐耶?忧耶?怕只能无言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这也正是产生认同和共鸣的基本前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个不懂得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的。但问题是学生现在所面临的教材,其生活内容常常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这个“桥梁”非语文教师莫属。

现在说到“自主性学习”,教师便不敢“多言”,唯恐遵循“陈陈相因”的老路。其实与学生生活相重叠的选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疑、自己解答,或者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互助学习,然而对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有距离的课文还是应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三颗枸杞豆》这样描写太阳:“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如果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那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把语言放在特定的语境和课文背景中去解读,必须要教师“扶上马送一程”。

“新课标”还主张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我们认为应缓提“首席”,因为抱着电视,看卡通长大的初中学生的生活平台实在太单调、太狭窄了,如果就让他们在这样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初中的学制起马应再延长一至两年。我认为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主学习”有赖于学识的储备、生活的积累、阅历的增长,它的合适学龄段起马要到高中阶段。真正有效的教学既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也不是学习者瞎子摸象,原地打转,而是要在教师桥梁作用的引导下建构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学习者自己的见解和真正意义上的相得益彰。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8

今年适逢高中新课程实施第一年,困难与挑战并存。作为一线教师,自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就积极投身到新课程实施中。截至期中考前夕,我们高一语文已完成了必修一(模块一)的教学任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新课改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让我们萌生了不少困惑。下面着重分析语文模块一的考试情况及整改措施:

本次期中考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较为规范的综合测试,为让学生们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所以本次考题立足课本,难易度适中,其命题形式及内容兼顾高考命题的基本题形及语文新课改的考试趋势,不出现偏题、怪题。考试结果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考查目标。但由于本次试题区分度不大,缺少难题的比重,所以尖子生未能彻底冒出来。全年段24个班级,最高分121分,仅有一个。通过考试,也发现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选择题及名句默写类知识基础题都存在较多不应有的错误。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说明部分同学对学习或考试掉以轻心、不够踏实、不够认真。同时也不排除考试技巧的掌握程度不熟练和考试心理有待提高。

2、能力性中难度题失分普遍较高。本次阅读试题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古诗鉴赏三方面,需要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考试情况来看,此类主观题一些答案表述不够严谨、全面,缺乏整体把握文段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纵深度。

3、本次考试为半命题作文,方向明确,跑题者甚少。但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立意不高、挖掘不深,文体格式较为单一的情况。需要大力提高作文创作的个性化特征及创新意识。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和提高:

1.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和领悟,定期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多听观摩课,切磋教技,交流教学教法。时刻关注全国高考的改革动态,了解语文高考的改革的发展趋势,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2.课堂常规教学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求“新”求“活”,大胆创新,多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教学内容,既要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紧跟高考语文改革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

3.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改进教学方式,要多运用激励式、诱导式教学,促进学生生发性学习潜能,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语文成绩突出的同学,要适当引导,使他们成为培优的种子。

4.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古诗文背诵篇目的默写,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报刊、杂志,扩大阅读量,建立读书笔记资料库,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第三篇:语文高一教学随笔

语文人教版高一教学随笔

语文人教版高一教学随笔1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语文教学,任教班级还是高一21班和高一22班。因为已经教过一个学期,磨合较好,可以提高教学要求和教学质量,重点和方法也稍有变化。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平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会议,并经常注意翻阅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随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坚信教师无小节,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随着教龄的增长,越来越向老教师看齐,敬业爱岗,诲人不倦。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争取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不只对学生如此,平时与领导群众关系和谐,与本组及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合作愉快,人际关系较好。廉洁从教,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从事有偿家教,保证以全部精力投身于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服从组织的安排,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学期满工作量,教案和各种业务资料齐全,备课认真规范,每一堂课都保证有备而来,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考虑到这一学期要向高二过渡,所以继续注意了高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了对笔记的要求,注重打牢基础。并且分层次作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要求,尤其写作方面,在班内形成比学赶帮的热潮,以学促学,为以后高二和高三的学习作好足够准备,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所以,让学生学会为自己负责,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是我这个学期的工作重点、同时我在其他同志的启发下,加强了教学手段的探索和变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我和其他同志经常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寻求的方法来处理每一课、新的高一语文教材,使我更像一个新手,如履薄冰,举步维艰,但和学生一起学习使我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也增加了以前没有的一些经验、到期末,这两个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尖子生脱颖而出,达到了我的学期要求,基本奠定了较好的局面。

近一年我虽然没有从事班主任工作,但不忘身正是范,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从语文的角度,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以身示范,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是师生,也是朋友,和学生一起努力搞好教与学,积极进取,使学生不只会学习,而且起码会做一个好人,这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在做的,两年的高三经验证明明确这个宗旨事半功倍、语文教学必须有大语文观念,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同现实联系,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理想的成绩,才符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注重了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让学生在领略祖国悠久古代文化的同时,促成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健全人格的无形塑成、

其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教案、听课记录齐全认真,上交及时。参加学科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这学期经由老师们的帮助,经过自己的认真准备和反复练习,较成功地上了一堂年级观摩课《黄鹂》,听课的领导老师反映还不错。在此我要感谢罗敬中、余国治、曹秋菊、王淑玲、胡文娜等老师前后对我的无私帮助。但是长久以来,对某些学生(尤其是某些男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够,没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影响了全班的成绩。自己也有一些惰性,笔不勤,个人教研活动还有明显缺陷,尤其课件做得不够好,今后一定要向别的同志学习,时刻注意加强研究,总结经验,探索新路,做到有成绩,有发现,有创新,争取做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这一学期出勤准时,正常教学时间是全勤,从没无故旷工。

这一年总的来说收获良多,最起码算是初步了解了新的高一语文教学工作,也锻炼了自己的耐力,提高了能力。还有许多不足,如与学生相处还不够自然融洽,还不能教学相长,还不能多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所以还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在指导阅读方面方法还不好,需要加强学习,向其他优秀老师借鉴、下一学期,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争取让学生发挥出自己更好的水平!

语文人教版高一教学随笔2

日子过的很快,恍惚间高一的时间已经过半,回想去年的今天正在全力以赴备战高考。今年虽然教高一,但并没觉得身上的担子轻多少。不教高一已经6、7年了,习惯了高三大量做题、总结、归纳的教学模式,所以刚下高一时感觉自己还真有点手足无措。还好,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努力,现在已经适应了高一的教学模式,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也在高一的四次考试中一次比一次进步,此次成绩的取得是我和孩子们努力奋斗的结果。回顾高一上半学期的教学我有以下心得和大家分享:

1、首先要做一名孩子们喜欢的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良好的生活心态,让学生们在老师的言谈举止中时时刻刻感受语文的美丽。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可能的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3、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探究式、师生互调式等多种课堂模式,转换教学思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课堂提问设计尽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特别是中等生,要及时鼓励,多用赞语。

5、课本中知识点要细讲,讲透;课外多补充一些好的文章让学生欣赏。

6让学生养成练笔的习惯,多写随笔,读后感。

7、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和两位年轻的班主任沟通,获得了他们很大的支持。

不足之处:

1、高一学生大部分学习不自觉,主要靠老师督促,所以有时作业不能及时检查到位。

2、因时间、精力有限,所以有时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少。

3、缺少持之以恒的决心,没能让孩子们坚持每天练字。

4、时间、精力有限每一堂课不能精益求精。

基于以上的不足,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会努力改正,查漏补缺,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语文人教版高一教学随笔3

高一下学期根据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我继续担任高一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两个班共同点都是语文基础极其薄弱,阅读面狭窄,薄弱点很多,学习上不善于安排、反思与总结。学生的学习意识不是很强,基本的学习习惯差,不太注重科学方法,不善于学习,甚至不会于学习;学习较比动,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写作缺乏坚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知识面狭窄,不善于感悟和表现生活,很多学生还不能做到文从字顺,作文思路打不开,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两个班的语文基础较差。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学期初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高一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对将来的高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将学习中遇到的已在初中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然后联系所学到的新的内容,做到温故知新。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要求和目标去组织教学,抓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为了切实地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等都严格认真地去按要求和标准去做,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教的方面给学生的学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文容量,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

我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雷雨》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先播放了话剧《雷雨》,营造出一种氛围,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效果就好多了。或是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寓教于乐。许多课文的学习,我都播放配乐朗诵,给学生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的活动,促进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因而,在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除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记录外,还做好语文的学习积累,开展语文背诵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

六、以高考为方向,强化高考意识,明确奋斗的目标

高一的学生对高考都比较陌生,为此,我就不断的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有关高考的各种信息,介绍高考的状元经验,学习方法,往届的高考语文试卷,使学生及早的对高考有所了解,明确高考的题型,树立高考的意识,做好准备。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完善。

语文人教版高一教学随笔4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班和(2)班的语文教学,这两个班入学考试成绩在本区属中等水平,在全年级7个班中居倒数一二。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缺乏学习自觉性和自学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我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着力做了以下工作:

一、激发兴趣,建立对语文的全新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只停留在作业和应付考试的层面上,因此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当务之急。从期初起我坚持向他们渗透“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力求将课上得灵活轻松,设计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课,让他们感觉“语文是一场游戏,语文是一种情趣,语文是一种智慧,语文是一个美丽奇妙的世界”,消除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恐惧和厌倦。

二、引领体验情感,塑造健全人格。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确定为三维目标,这一维度不仅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还要求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必修1第一单元“认识自我”中,我们重点教授了第三课《北大是我美丽羞涩梦》。

并且让学生拓展阅读湖南高考状元肖拮、四川“考霸”张飞的故事,通过三位状元人生经历的比较,引发学生围绕“理想从何起飞?”等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通过思考、辨析,明确奋斗目标,规划人生道路,塑造健全的人格。必修2第一单元是活动单元,其主题是情感体验,我们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精心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学知识学技能的过程中,深切地体验各种情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个有高尚人格的人。

三、注重培养实力,严格要求课文背诵。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品,特别是教材要求背诵的文章。基于此,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背诵那些必背书目,要求他们必须到我这里过关。这些文章的背诵,有助于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对他们自己的作文写作也大有裨益。

针对现今高考有默写的考题,我在学生背完课文后,我还组织他们全篇默写,加深印象,记住字词。

四、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教学的要求,多年来,学生注重的只是写和读的能力,忽略了说的能力的培养,而说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与处世尤为重要。因此我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预备铃后每节课一名学生上台,按学号轮流;开展科学活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搜集学习资料,积累语文知识,感悟语文的魅力。

五、作文训练,循序渐进。

作文是中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半壁江山,所以在教学中得高度重视并从高一抓起,一是训练每个学生都作文过关,二是培养好写作能力优秀的学生。

在本期的作文教学中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课堂作文训练,二是课外阅读和作文能力分点训练。训练的重点是记叙文,按照“突出的中心”——“切当的选材”——“巧妙的人物设置”——“漂亮的结构”——“生动的描写”——“适当的详略”——“真挚的情感”——“巧妙的点题”顺序进行,每一步力求训练到位。

第四篇:高一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

1、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平时的阅读课上,我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或默读或个人自由地放声朗读。每节阅读课我都留给学生默读的时间,此时教室里虽然静悄悄一片,而学生的大脑却处于亢奋状态。默读能让他们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过去老师喜爱齐读,学生因为要做到读得整齐,所以无法用心感悟、体味课文,只能是“和尚念经”罢了。而默读,因为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恰恰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真正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魅力。

课堂阅读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的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慢慢走出以往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误区。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以往的阅读课上,我总是重点讲文段大意,忽视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分析。这样学下来,学生对课文内容是掌握了,可一旦知识点出现在新的文章当中,学生就一头雾水,不知怎样去读了;同时课堂气氛也较沉闷,成了我的个人表演。学生提不起兴趣,我也毫无激情。于是我改变思路,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文章内容提纲挈领,都串联了起来,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了。再附上相关知识点的考题进行实战演练,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学会了答题的方法,还学得有兴致,并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2、加强语言教学。

语言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言教学要求语言代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代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言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言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代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是一个人睿智、思维敏捷的体现。现代语代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学生课前阅读训练教,让学生课前阅读、准备,每堂课课前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同时,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此外,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言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3、以书为纲,以生为本。

3.1确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建立发散式教学模式。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在以语文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让学生紧紧抓住桃树,在领略墙内春色的同时,把头探到墙外,去欣赏墙外的无边风光。

3.2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我注重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以课堂为主阵地。

课上的45分钟是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战场。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课上的效率,我还特别注意学法的指导,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在的学生有一种心理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争强好胜,他们极富挑战性,而且相对于他们早熟的心理,仅凭课本的那点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和打动他们,所以我就经常设置一些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告奋勇,共同参与,在这一次次的挑战中,学生的兴趣浓厚了,信心增强了,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去看一些知识性强、娱乐性强的栏目,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主动性。如此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了愉悦的心境,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科学探究。

5、作文评讲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作文评讲必须兼顾点和面两个方面。这里的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就习作而言的,二是就学生而言的。就前者说,点是个别的.问题,面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就后者说,点是少数人的问题,面是全体的问题。作文评讲,可以先点后面,可以先面后点,也可以由面到点再到面。既要通过点来反映面的问题,又要通过点引导面的提高。有面无点,容易空洞浮泛;有点无面,容易狭隘偏颇,没有代表性。选好点,往往是评讲成功的关键。有时候点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即点代表了面;也有时候点虽然是少数人的问题,却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很有评讲价值的问题,也可以作为评讲的重点。处理点面关系,尤其要防止只盯着几个作文的尖子,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把作文评讲变成几个人的展示课,大多数学生的挨批课。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随笔2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使命。我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担负的重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断地进行探讨、研究、实践、反思。下方,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和反思。

一、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用心性和创造性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好处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具体问题,我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示他们回去以后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透过提出疑问、自行释疑,既深入明白了课文,又丰富了课外知识。由此,我就启发学生:文选资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超多的课外阅读来充实、完善,健全中学语文知识结构是课内课外等综合因素建构而成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

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应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新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再让他们透过分组讨论,进行评价,看哪一组同学表演得最为恰切,最贴合文章要表现的思想。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了,他们在阐述中融入了许多现代汉语词汇和意识,加进了超多肢体语言,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这种简单愉悦的教学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情感,又帮忙学生更好地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转变思路,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由文章学的思路转向阅读学的思路

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推荐,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只有遵循学生学的思路和阅读学的思路,才能真正激发师生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学思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谈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问,然后加以梳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就这些方面深入讨论,最后我再作总结。整堂课,学生至始至终都处于一种主动的参与状态,学习效果良好。

五、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潜质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潜质。”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忙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气”。

六、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如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唠叨……从中感受人与人世间的情感,然后想一想自己诚如何明白他们,感受他们。之后,许多学生在周记中谈了学习后的感想及自己对父母亲的感激之情。学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礼,感情在此得到了释放。

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主角,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随笔3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学校里,春暖花开,少年云集,既是读书的好季节,又是读书的好年龄。

本学期,学校将周五中午自修定为课外阅读时间,引领学生阅读、悦读。这是我校“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浸润学校”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很有远见的举措。

试想,学生从清晨开始一向做功课,直至黄昏时分,住校学生甚至奋战到夜晚九点,哪有时间读书?学生在枯燥的题海中只会焦躁抑郁,何谈欢乐?即便是语文课,也被考试指挥棒所驱使,为了高分而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一天也只阅读一两篇短文而已,学生苦不堪言。长此以往,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呢?

而窗外春光明媚,花草树木尽情生长。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因为有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书籍正是人们成长的“阳光雨露”,是人类礼貌发展的“阳光雨露”。阅读,异常是“悦读”,正是青少年汲取礼貌精华、先进文化的最佳途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体机能快速成长的时期,记忆最强大,精力最旺盛;思虑单纯,不为闲杂事务所牵绊。这正是“无边光景一时新”的人生之春,正是勤奋读书的最好时期。

晨曦照室明,绿树入帘青,学生不释卷,琅琅读书声。此情此景,用朱熹的《观书有感》来表达则恰如其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如同打开一面镜子,知识思想映眼前;阅读就像打开一扇窗,杨柳春风扑面来。

寄语学生,大好春光,正好读书,博览群书,内修积淀,外阔眼界,视通千载,神骛八极,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第五篇:语文随笔高一

语文随笔高一

语文随笔高一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晨曦的微光铺满综合楼的蓝色碧瓦,如同蔚蓝的海面波光粼粼。苍翠的叶子拥抱浅棕色的树干,光线从缝隙中偷溜进来映在空旷的地上。

远处迷雾朦胧的群山连绵怀拥着校园,抬头,是碧空如洗的苍穹,阳光透过缺角的玻璃折射到桌上的字迹。课程一如昔日重复着,脚下同一块地板算不出踩过的次数,仿佛所有景物和生活都在循环。高考将近,17天似乎一瞬却又冗长。倒计时诠释了一段故事的结束又是一个未知而美好的开始。身旁堆积着厚重的.公式笔记本,连篇累册的作文,横七竖八的地图册,自然少不了配套的疲倦迷离的眼神。午餐似乎成了最渴望和放松的理由,对于食堂阿姨以吝啬为职业准则的现象不再抱怨,或许这也算高三的升华。

各色室友,一种深厚的莫逆之交。上铺是我的同窗,魔鬼般惹火的身材,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让我每每无法平衡。对面是重量级的脂肪堆积者,深夜鼾声如雷,只少了闪电,偶尔被震醒而担心天花板塌下来,她的上铺半径八两,属于一个道上,畅游在如梦如幻的境界,时而奔出几句模糊铿锵的话语,合奏着下铺的“背景音乐”,别是一番滋味。

然而早上醒来,总有出头椽子抱怨,她俩平淡如水道:“感谢室友不杀之恩”,于是便无下文。毕业照,一段离别和积累的故事。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漏在衣服上呈现点点摇曳的光晕,瑟瑟的微风轻抚落下的碎发,摄影师的白衫被汗水浸湿,不匀均地映衬着肌肤,游刃有余地指挥队形,快门按下,微笑,难过,拥抱,分离,用力将一切事物珍藏眼底。

此刻,我开始责怪时光荏苒,带走稚嫩青涩,纯白懵懂,埋下水乳胶融的友谊。我们笑靥如花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悲凉与伤感,我们谈笑风生倒叙生活的陈迹,我们用搞怪的姿势宣誓意气风发的青春,送给十年后经历万千,有棱有角的自己。

回顾往昔,高考似乎非常遥远,每年六月,看着毕业生焦虑的神情和忙碌的背影,毫无察觉自身的处境,然而昙花一现,只不过重演当年高三的惶恐不安。六月,又是一年高考日,愿君不为高考殇让六月成为焦点,上苍眷顾。一同走过的青葱岁月也终将分路而行,任岁月摩挲友谊的坚贞,敲击无坚不摧的信念,但愿不会化作“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望前景霓虹。

语文随笔高一2

你会感谢谁?你是否会感谢那个生你养你的父母?你是否会感谢那个一直帮助你的朋友?甚至你是否会感谢那个只有一面之缘人给你的帮助?答案是很显然的。

但你是否想过感谢你的对手?什么是对手?对手就是你一直想超越的人;对手就你一直不敢轻视的`人;对手就是在你想要放弃时真正让你燃气斗志的人。这就是对手。

的确,对手其实是一个很恐怖的存在,但是试想一下若没有对手会是一个怎样的后果?就好像动物没有了天敌一样可怕。仔细回想,你是否为了超越你的对手而拼命了解他的一切,了解他每天在学什么,学了多久,然后自己在根据自己了解的反复去修改自己的不足,你甚至比你对手的朋友还了解你的对手,反过来想想你的对手何尝不是这样的吗?其实你的对手也是最了解你的那一个。所以,身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仅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朋友,甚至陌生人,更是应该学会去感谢一下我们的对手,因为有了对手,在生命中就好像又多了道奇特而亮丽的风景。

感谢对手,感谢那个你最讨厌,却是最真正懂你的那个人。

语文随笔高一3

大抵是由于年少不知,我张扬懵懂的把青春尽情挥霍。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少年心中那孤独寂寥的梦,得不到肯定的往往是叛逆的花样年华中所热衷追求的,有时候,我们潇洒恣意的洒下的青春热血,往来的却回事成熟懂事时的悔恨。但尽管明知这个道理,我们还是飞蛾扑火般的爱上了追梦的过程。

这世间最后悔的事,莫过于当你恍然大悟时却早已身陷回不了头的路。当你还在为充满未知与迷茫的`未来担忧恐惧时,你也早已不知不觉度过了岁月中的最美时光。但人生,从来就没有如果。所谓如果,不过是自给自的安慰。

青春,不是给迷茫不知的孩子带来快乐的,而是给正在面对生活选择的天使以成长的。少男少女不懂,或许更多人所追求的也不过是青春花季中的堕落。就算浑浑噩噩的挥霍而过,也可以当做年少无知,当做懵懂放纵。就算所谓年少轻狂,不过也只是给自己犯罪的借口。

没有人会明目张胆的宣扬你的无知,即使会在心里唾弃。但谁又没有那么一段不看岁月呢?不管是否尽是黑暗还是充满阳光,谁也不能否定曾经挥霍光阴的错举。谁也不能不承认自己的堕落期和自己人生中的低谷点。向来挫折带给人的是沉重的打击,但是往往培养的是坚强,锻炼的是成长。

漫漫旅途,有时很长。有时很短。有时崎岖不平,有时却平坦顺畅。有时路上开出的是鲜花,有时蔓延出的却是荆刺。谁也不能料定,谁也不能决定。自己的路,选择是其次,走下去才是重点。

人生不一定充满阳光,生活也不一定尽是黑暗。所谓选择,有时决定的是自己的人生,有时改变的蜕变的会是一个世界奇迹。

路途上有许多擦肩而过的行人。有时匆匆不留恋,有时却是抬头向你微笑。他们在你的人生之路来来往往,陪你走路。但是真正跟你走完路的,只是你自己。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人能陪你。不必觉得孤独,人生这条路,何其短暂又何其漫长,每个人都一样!

路上的行人,有些为你铺上鲜花却在下面埋下荆刺。有些为你铺上荆刺,却在过去撒满鲜花。有些在你跌倒时向你冷眼旁观,甚至丢来石头。有些却向你伸出援助之有。在你成功时带来掌声。

其实不管他们带来的是什么,我们都能从中获得教益。不去冒险,怎知那上面是真的荆刺还是真的鲜花。不去收获石头,咋能为未来之路做出铺垫。不去尝试,咋知获得是冷眼还是掌声。不去拼搏,咋知未来黑暗还是充满阳光……

漫漫人生,漫漫旅途,不去选择咋知有走下去的希望!

语文随笔高一4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使命。我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担负的重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断地进行探讨、研究、实践、反思。下方,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和反思。

一、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用心性和创造性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好处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具体问题,我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示他们回去以后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透过提出疑问、自行释疑,既深入明白了课文,又丰富了课外知识。由此,我就启发学生:文选资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超多的课外阅读来充实、完善,健全中学语文知识结构是课内课外等综合因素建构而成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

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应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新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再让他们透过分组讨论,进行评价,看哪一组同学表演得最为恰切,最贴合文章要表现的思想。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了,他们在阐述中融入了许多现代汉语词汇和意识,加进了超多肢体语言,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这种简单愉悦的教学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情感,又帮忙学生更好地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转变思路,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由文章学的思路转向阅读学的思路

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推荐,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只有遵循学生学的思路和阅读学的思路,才能真正激发师生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学思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谈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问,然后加以梳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就这些方面深入讨论,最后我再作总结。整堂课,学生至始至终都处于一种主动的参与状态,学习效果良好。

五、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潜质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潜质。”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忙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气”。

六、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如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唠叨……从中感受人与人世间的情感,然后想一想自己诚如何明白他们,感受他们。之后,许多学生在周记中谈了学习后的感想及自己对父母亲的感激之情。学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礼,感情在此得到了释放。

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主角,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语文随笔高一5

对你的爱,是海枯石烂。

怀着最虔诚的感动,我打量这河山,自远古面来,向明朗奔去,无数人用鲜血般的孤独和纯粹的灵魂筑就这座红色的城,我知道,在任何的伟大面前,连感动都是多余的,她用年轮的寿命,一圈一圈讲述荡气回肠的传奇。从黄麻起义开始,便注定这座城的英雄情结,她不用任何言语的赞颂,她追逐光,一路朝圣。

从来历史,都是沉重的话题,像风霜的老人脸上最深的沟壑。这座城,是铁血的将军,他怎样开疆拓土,守护家园,我们不得而知,零散的材料,老者的只言片语不过是他三尺青锋上的锈迹斑斑,却承载了一座城的荣耀,而今,我停下来,用自己的手来抚摸一个英雄的累累伤痕,悲痛却也带着骄傲。被侵掠的伤口早已烟尘满面,时隔百年,曾经的呐喊与呼救,悲恸或怆然,与历史一道沉淀,深埋在土地里,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所有干净的痛苦都会沉淀,沉淀成悠闲。”然而我却铭记,我身体里翻腾的是红色的血液,是英雄的血液。这是我的信仰。

不同的文化源自于不同的地域。在这里,你看到了吗?荆楚大地拭剑扬眉的豪气,百万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在文化面前,每一雨土地都是如此年轻。比不上吴道子宣纸上流畅的线条,比不得杜刺史口中吐纳的花香,荆楚文化以这样的方式长生不老。永远昌盛,永远年轻。像黑夜中的一道强光,带给每一个人信仰,在时间的豁口里,来赴一场盛宴,文化总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让这片红色土地寸寸成金。也许,在这里,有差异巨大的方言和习俗,有翻山越岭的障碍与休止,可是我们始终都是麻城的子民,有着同样的信仰和同样滚烫的血液,始终坚守着“孝善忠勇”的誓言。是一脉相承的文化所带来的震憾,使一方水土的灵魂得以永恒。

都说,时间给了我们闯荡江湖的勇气,和山河踏遍的决心。须知,我们走过的一山一水终究要用一朝一夕来偿还。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否是落单的大雁,把万水千山走遍,却始终忘不掉故乡的一眼泉孔,一寸日光。还是那一句话,归去来兮,我的家在这里!

大别山上那一抹一抹的红,我不禁赞叹,这是神的花园。红到如此鲜艳,是丹青泼成的颜色。这样的花,开在故乡,美到落泪。她开在你必经的路上,带着一样的优雅和故乡的深情。像那些忠勇的英雄一样,碎裂了,亦带着暗香,鲜艳一万年。

带着这样的风范,我将踏遍河山。

山河叹,我叹这河山……

语文随笔高一6

在这一个月的教学中,我学得在课堂提问上有一点感悟。教师上课,都离不开课堂提问。但课堂提问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注意:

1、难度。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我曾两次讲《祝福》,都是从“我真傻”入手,去深刻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但由于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不一,教学效果也就不同。第一次,我是这样来设计提问的:“祥林嫂认为自己真傻,这告诉了我们什么?作者这样写能否揭示主题?”由于问题涉及的面较大,较笼统,学生难以回答清楚。第二次,我改提如下几个问题:“祥林嫂为什么认为自己傻?”“为什么阿毛被狼吃了,祥林嫂就变傻了?”“阿毛不被狼吃掉,她会不会变傻?她的命运会不会好些?”这样提问,化难为易,学生也就乐于思考,从而深化了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认识。教师的提问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难度过大。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例如,一次教《项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此问题一提出,学生默然。这时,我随机应变,问道:“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很快答道:“是一个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我再设一问:“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答:“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豪华奢侈、讲排场、爱虚荣之风大盛。”这样,就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解决了。

2、坡度。有的心理学家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叫“解答距”。所谓“解答距”,就是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让思维的“轨迹”有一段“距离”。一般来说,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提问可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属于初级阶段,所提的问题,学生只要参照学过的例题、例文,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属于“微解答距”范畴。第二级,属于中级阶段,所提问题并无现成的“套子”可以依傍,但不过是现成“套子”的变化与翻新。这样的问题,属“短解答距”的范畴。第三级,则是高级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属“长解答距”的范畴。第四级,则是高级阶段的发展,属创造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采用特有的方式(无现成方式参照)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属于“新解答距”的范畴。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提问题的坡度,为学生增设台阶,使之能拾级而上,直达知识的高峰。

在教学《过秦论》时,我曾根据秦国兴起、强大、统一全国及其灭亡的过程,精心设计了四个台阶式提问:(1)秦国兴起时实行何种基本国策,起何作用?(2)秦孝公以后的80多年,又为何能进一步强大起来?(3)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偶然的吗?为什么?(4)秦朝迅速灭亡的基本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几个问题,由于“解答距”的长短不一,形成了提问的坡度,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随之逐步提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我们把握适当的度,以启迪学生思维。

语文随笔高一7

四年前,我中考落榜,一年前,我高考落榜。这可以堪称我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两次考试,都给我一次又一次致命的打击。初三的时候,我模拟成绩都很乐观,我暗自在想,没事,就算是这座城市最差的学校我也能考进的。然后结果就已经很明显了,我连市里最差的高中都没有被录取到。高三那会,我的成绩一直很稳定,所以我也已经有了一个念头,广州那么多个学校,肯定能考上一个的。然后,结果和初三一样。我从来都不相信我会落榜,不敢相信落榜这两个字会发生在我身上的而且还是两次,我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竟然发生了两次,这让我消极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很乐观的去接受命运的打击,然后转过身眼泪就哗哗的往下流。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坚强,我总是被我自己赋予的希望给打倒。在那之后,我就一直相信那句话,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高考过后,我被第二志愿录取了,去了一个南方的城市。从此以后,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去猜想他的结果,甚至都把最坏的'结果都想出来。如果我已经做了一件事或者一个决定,我也会想出十几个坏结果来逼自己接受现实,然后就不会那么的失望了,如果结局没有自己预料的那么惨,就不会那么的伤心。因为我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倘若结局很好,那便自然会很开心,倘若结局很糟糕,没事,我曾经还想过更糟糕的,这已经好很多了。这样子,虽然有一种懦弱的感觉,但是,生活也就是这样,自己能够过了心里的那道坎,就能活的自在一点。

所以,别以为事情发生的机率小就不会发生,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发生了,就欣然的去面对,然后再想办法去解决。这个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分每秒都在变化着,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你身边的学渣突然间就变成了学霸,你觉得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其实是你不知道他每天是怎样奋斗的。你身边的英语白痴突然间跟你说要出国留学,你无法相信英语那么差的人都出国留学了,其实是你不知道他每天是怎样起早贪黑的背英语单词。你以为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我不知道在以后面临事情的发生时我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心情去面对,但我会相信的是只要你肯努力去做,结局应该不会很差的,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语文随笔高一8

古今中外,但凡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名人、企业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行善。

名人、企业家所行的善或许是大善,但这并证明行善这个伟大、光荣的举动仅属于那些头顶光环和家财万贯的名人、富人们。行善的权利属于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包括老人、妇女、儿童,还有残疾人等,当然还有你和我。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通常认为,行善事是一种虚伪的做法,只是那些名人、富人彩piao、出名、造势的一种手段。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并非所有的行善举动都是有目的`的。陈光标,一个在慈善界享有声誉的企业家,数十年如一日行善,从不间歇。如果说一个人能够一直行善,哪怕他是“伪善”、“假善”,时间一久,这种善也就成为“真善”、”“大善”。“大善”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气魄、实力和胆量,那么小善则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道德。

我们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办“大善”,但我们绝对有能力去从事“小善”。小善就在我们身边。所谓“小善”,就是利用我们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哪怕是让座、指路,甚至是笑容,这些都是一种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有的大善都是由诸多小善积累起来的,博大的爱心都是由微小的善举堆砌而成的。

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小善,更不要忽视小善的力量。对于自己来讲,有可能一个小小举动不能损失什么,但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讲,小善也许会帮到大忙。如果说大善是一种荣耀,那么小善则是一面镜子。是一面反映人道德修养、思想品质的镜子;是一面折射人性光辉、乐于助人的镜子。

明知善小而不为,这是一种愚昧、堕落;明知善小而为之,这是一种聪慧、积极。现实生活里,没有万事不求人,也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一路平坦,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行小善也许不能让我们出名,但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洗涤;行小善也许不能让我们得到回报,但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如果人人都去行善,都去从小善做起,那么加起来这就变成了大善,整个社会到处都会充满温暖和爱。小善是一面镜子。

如果想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美丽的一面,那么就请伸出自己的双手,献出自己的爱心,从小善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诸多“小善”汇集起来而形成的绚丽色彩,为你画上人世间最美丽、最高贵的妆容。

语文随笔高一9

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爱上音乐的,只是跟随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并无多么堂皇的理由。而刚刚跨进音乐的大门,才发现以前的世界真是太小了,原来生活中还有一个从未注意的闪光点。

说到华语流行乐坛,不提到Jay恐怕是不行了,一首《发如雪》带着淡淡的忧伤以一种喑哑的声调将“缘字诀”演绎得无懈可击。“你发如雪,纷飞的`眼泪,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那零零星星的歌词,即使让人毫无头绪,却仍能感受到一个字,那就是美,而“凄”就只能从旋律中去体会了。听着听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油然升起,那区别于通俗的快乐,是在音乐中寻觅到一种最真实的愉快。

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影视音乐,与专辑和单曲不同的是,影视音乐往往有一个起点,也可以当做创作的源泉吧,不言而喻就是故事的情节。正因为有了回环曲折的故事内容,其间的音乐就更能打动人了。今年寒假只看了一部电视剧《天外飞仙》,虽然可能会被别人说成是肥皂剧,但我还是要说。这是一部神幻剧,讲述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

也许上诉观点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但我不在意。因为让我的生活更加精彩,我的生活不再平淡,反更加丰富和真实。

语文随笔高一10

今年适逢高中新课程实施第一年,困难与挑战并存。作为一线教师,自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就积极投身到新课程实施中。截至期中考前夕,我们高一语文已完成了必修一(模块一)的教学任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新课改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让我们萌生了不少困惑。下面着重分析语文模块一的考试情况及整改措施:

本次期中考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较为规范的综合测试,为让学生们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所以本次考题立足课本,难易度适中,其命题形式及内容兼顾高考命题的基本题形及语文新课改的考试趋势,不出现偏题、怪题。考试结果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考查目标。但由于本次试题区分度不大,缺少难题的比重,所以尖子生未能彻底冒出来。全年段24个班级,最高分121分,仅有一个。通过考试,也发现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选择题及名句默写类知识基础题都存在较多不应有的错误。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说明部分同学对学习或考试掉以轻心、不够踏实、不够认真。同时也不排除考试技巧的掌握程度不熟练和考试心理有待提高。

2、能力性中难度题失分普遍较高。本次阅读试题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古诗鉴赏三方面,需要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考试情况来看,此类主观题一些答案表述不够严谨、全面,缺乏整体把握文段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纵深度。

3、本次考试为半命题作文,方向明确,跑题者甚少。但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立意不高、挖掘不深,文体格式较为单一的情况。需要大力提高作文创作的`个性化特征及创新意识。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和提高:

1.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和领悟,定期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多听观摩课,切磋教技,交流教学教法。时刻关注全国高考的改革动态,了解语文高考的改革的发展趋势,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2.课堂常规教学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求“新”求“活”,大胆创新,多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教学内容,既要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紧跟高考语文改革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

3.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改进教学方式,要多运用激励式、诱导式教学,促进学生生发性学习潜能,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语文成绩突出的同学,要适当引导,使他们成为培优的种子。

4.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古诗文背诵篇目的默写,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报刊、杂志,扩大阅读量,建立读书笔记资料库,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语文随笔高一11

经过台风的席卷,今年的秋来得似乎格外的早,早的那么令人迷惑,那么似是而非。蛙的销声匿迹,和蝉的残鸣都在诉说着夏已过,秋已悄然到来。

其实相较于夏的酷热我更爱秋的暖阳。夏天的阳光炙热而恣意。太阳不曾探头就仿佛整个人已经置身烤炉。使得自己像个发狂的.狮子一样焦躁不安心绪不宁。而秋的暖阳让我感觉温和,像兔子一样温顺的窝在母亲的怀抱里。

秋风是温暖的,不似夏风的清凉,冬风的凛冽。秋风的到来带走了夏末的余热。让人觉得呼吸都清浅了几分。

秋雨绵绵,没有夏雨的豪爽热烈。没有春雨的温柔细腻。却有着宁静带着典雅,就像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弟淡然不失高贵。

一叶知秋,谁能解我心忧?秋来了,叶落了。洋洋洒洒的铺在地上。凌乱中带着淡淡离愁。站在树下,仰望枝头,树枝上挂着将落不落的叶,黄中带着浅浅的绿。一阵风吹过,叶旋旋而落。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凄美,像是叶与树正无声的告别。叶落下的那一刻,树哭了么?

古往今来,总有人用无数语言,诗句来形容秋的寂寥,秋的萧瑟,秋的凄美包括秋的离愁。我,独爱秋风的和煦,秋阳的温和。秋雨的宁静,典雅。更想抚慰秋的离愁。

语文随笔高一12

正是由于一系列的在校外部动机的习得,也就是成就动机的不断强化,人们走向社会时,为满足此动机的需求,则自然而然就表现出了一种功利的生存状态。

其实,在我看来,功利本身并不具备罪恶感,以功换利,难道就不是一种能量守恒定律吗?难道就不是一种“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生态平衡吗?难道就不是一种艰苦奋斗,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吗?

由此可知,功利本身并不具褒贬之意。这世上有很多种人,她们的心复杂的如同市场上任人挑选的物品般琳琅满目。有外表光鲜亮丽内心藏污纳垢的;自然亦有外表笨拙淳朴内心慧智通达的。有了表里如一,也自会有表里如一。条条大路通罗马,从希腊时期的文明就开始向我们播下了智慧的种子,也证实了功利的正能量,而那些利欲熏心的反面史料,只不过是群被花花世界迷了眼,乱了心神的虽生犹死之人罢了!

功利无罪无错,有罪有错的`是放任自己心欲无限助长最终丧失人性做出劳民伤财之事。妄想以此来换取自己的得到成仙之路之人最终只会求的被万人抛弃的死路。

此时此刻,我终于明了,功利无罪,最需我们呵护和不断净化的是人之善心。唯有这般,方能享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雅又风趣的生活原态。

语文随笔高一13

1.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平时的阅读课上,我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或默读或个人自由地放声朗读。每节阅读课我都留给学生默读的时间,此时教室里虽然静悄悄一片,而学生的大脑却处于亢奋状态。默读能让他们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过去老师喜爱齐读,学生因为要做到读得整齐,所以无法用心感悟、体味课文,只能是“和尚念经”罢了。而默读,因为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恰恰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真正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魅力。

课堂阅读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的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慢慢走出以往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误区。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以往的阅读课上,我总是重点讲文段大意,忽视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分析。这样学下来,学生对课文内容是掌握了,可一旦知识点出现在新的文章当中,学生就一头雾水,不知怎样去读了;同时课堂气氛也较沉闷,成了我的个人表演。学生提不起兴趣,我也毫无激情。于是我改变思路,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文章内容提纲挈领,都串联了起来,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了。再附上相关知识点的考题进行实战演练,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学会了答题的方法,还学得有兴致,并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2.加强语言教学。

语言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言教学要求语言代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代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言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言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代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是一个人睿智、思维敏捷的体现。现代语代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学生课前阅读训练教,让学生课前阅读、准备,每堂课课前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同时,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此外,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言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3.以书为纲,以生为本。

3.1确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建立发散式教学模式。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在以语文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让学生紧紧抓住桃树,在领略墙内春色的同时,把头探到墙外,去欣赏墙外的无边风光。

3.2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我注重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以课堂为主阵地。

课上的45分钟是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战场。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课上的效率,我还特别注意学法的指导,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在的学生有一种心理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争强好胜,他们极富挑战性,而且相对于他们早熟的心理,仅凭课本的那点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和打动他们,所以我就经常设置一些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告奋勇,共同参与,在这一次次的挑战中,学生的兴趣浓厚了,信心增强了,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去看一些知识性强、娱乐性强的栏目,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主动性。如此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了愉悦的心境,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科学探究。

5.作文评讲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作文评讲必须兼顾点和面两个方面。这里的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就习作而言的,二是就学生而言的。就前者说,点是个别的问题,面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就后者说,点是少数人的问题,面是全体的问题。作文评讲,可以先点后面,可以先面后点,也可以由面到点再到面。既要通过点来反映面的问题,又要通过点引导面的提高。有面无点,容易空洞浮泛;有点无面,容易狭隘偏颇,没有代表性。选好点,往往是评讲成功的关键。有时候点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即点代表了面;也有时候点虽然是少数人的问题,却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很有评讲价值的问题,也可以作为评讲的重点。处理点面关系,尤其要防止只盯着几个作文的尖子,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把作文评讲变成几个人的展示课,大多数学生的挨批课。

语文随笔高一14

唯有树叶的飘落,才有果实的成熟;唯有太阳的降落,才有月亮的升起;唯有今天的耕耘,才有明天的收获。每个人都要经过义务教育的.九年和高中辛苦难熬的三年,才能进入令人向往的大学。

很多人向往大学的轻松、向往大学的自由、向往大学美好的爱恋,没错,那的确是美好的生活,但必须通过挥洒十二年的鲜血换来。值得?或不值得?每个人的看法都各不相同。若真想得出每个人都认同的答案,可能一辈子都会陷入这苦苦纠结之中。“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世间唯情动人、唯情感人,多少人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为情痴痴怨怨,为情喜笑颜开,为情患得患失。如此转瞬皆是虚幻,倒不如无爱无恨,做个无情之人,反而过得更为安稳。然而,何谓有情、何谓无情?就像我们至今也无法知道,究竟是流水辜负了落花,还是落花辜负了流水。世情难测,深邃如海。

如此,懒惰如我,只愿踏着时间的轨迹缓慢的行走在生命的长河中,不去思考所谓的值得与否,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遇见喜欢的就去追求,不去在乎世俗眼光,只要得心之所愿,那便是属于你的值得。即便最终擦肩而过,依然无怨无悔。

语文随笔高一15

高一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觉得值得思考、总结和改进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当然和新课程的实施这一大背景有关,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新课程的参与者、经历者把在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以及经验教训认真总结,好好反思,让自己在今后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在高一第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曾经有过的一些错误认识或做法。

一、以为新课改就是要完全摒弃传统教法的错误认识

我们常说“除旧立新”,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确实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破才有立”。这一次的新课改也是如此,它在课程结构设置、目标设计等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就使得我在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容易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法,特别是在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教法,比如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写、多练以及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挖掘、深入、延伸、拓展和精讲。事实证明,以上的方法虽然传统,但效果显著,在语文教育中大力提倡创新的时候,吸收和融会传统教法的长处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方法实施中产生过的错误做法

(1)导学案运用中的错误做法

我们这次高一语文的新课程教学一个重要的“新”的标志、新生事物是“导学案”。“导学案”在山东兖州一中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出于经验的不足和对学生学情调查了解的不够,往往会采取这样一种片面做法——只注重导学案的“学”和“讲”,却忽视了导学案的“导”,结果经常会把课堂变成做题目(做导学案)和讲题目(讲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学生的厌学。事实证明,如果导学案只“做”只“讲”却不“导”的话,对学生的“学”恐怕很难产生什么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所以,如何设计好导学案并进一步利用好导学案,使它能够真正调动学生、激发学生、解放学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一个新课程的参与者、经历者好好动一番脑筋。

(2)合作学习中的错误做法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资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我在实践中曾有过这样那样的一些错误做法:

①、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我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其实,这样的小组讨论由于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②、教师缺场。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我有时会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时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我再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其实这样的合作学习事实上只是一种形式,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学习效果也欠佳。

③、合作学习被用得过滥。有的时候我在课堂上不分问题是否合适都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其实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频繁、无价值的合作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事实上,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两者并不排斥。

④、小组中分工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合作,但有时候,在我的课堂上,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工,学生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最后找一个同学来汇报即可。而且,往往是小组中比较积极的学生会经常被推举来做汇报。这样,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以上两点新方法中的错误做法是我在新课程实施中曾经有过的较为突出的现象,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但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发现问题、预防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提出几点误区也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之路能走得更顺畅。问题出来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更应该防患于未然。在新课改的路上,让我们少些误区,多些成就,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

高一语文教育随笔篇3

一、走语文教学正常路,熟知课程标准,扎扎实实教语文

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好语文课时,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务必强化知识积累意识,言语品读意识,语文课堂应该通过咀嚼品味语言文字的方式,去触摸言语生命的体温、去感悟作者的情感,走进主人公、作者的内心,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之情气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最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反对教学之浮夸过度挖掘文本人文内涵让语文变了味,也反对教学理科化过分注重字词句篇讲解而让语文丟了味。语文教学要回到听说读写训练的本原上来,老师扎扎实实教,学生扎扎实实学。

二、走阅读积累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教学方式

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走阅读积累这条阳光大道。多读书,多积累,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进行水到渠成的写作,这才是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只有高一肯下功夫阅读,经过两年的读书积累,高三复习必会事半功倍。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阅读、写作,跟学生共阅读、同成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以教材为突破,少分析,多引导,多提供与教材同题、同类的其他文章让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多让学生去领悟体会,教师少分析讲授灌输。

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推荐适当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在阅读中,课内与课外并重,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搭建平台,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场所,让学生收获阅读的成果,感受到阅读的成功与幸福,从而恋上阅读,终身阅读。建议每个班级必须设有图书角,阅读写作成果展示栏,条件成熟时可以办班级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以阅读写作成果展示栏和班级日报,以及读书交流会、读书节等为平台,展示学生阅读写作成果,维持并巩固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走养成教育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点滴开始

语文教育不像其他自然学科,它天生是“农业”的,得遵循作物的生长规律,需要日积月累的养成,绝非一蹴而就。

高一学生应当人手一册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有了方便的工具书,才能培养出学生随时查阅、时时积累字词的好习惯。特别是古文阅读,离不开字词典的帮助,勤翻字典,勤做笔记,文言文是可以自学的。

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三本笔记本:一本用于写周记,一本用于作为读书笔记,包括摘抄和读书心得,另一本用来练笔,包括自己的'随笔和老师统一布置的写作任务。

周记本——每周坚持写一篇,长短不限,不计较形式。写每周自己最有感触的事物,即把每周最想记录的事、人、物、情、理写下来。

读书笔记本——每天摘抄至少一段文质兼美的文字,每周不少于写三篇读书心得。读书心得就附在相应摘抄的内容后面。注意注明摘抄内容的出处。摘抄和读书心得都应标注序号,每两周利用一节课检查、交流。

练笔本——一学年只统一布置8次作文,自由练笔不少于每两周1次。高一这一年的练笔以模仿为主,结合读书笔记模仿名家作文的方法技巧。建议老师创办办刊,推广优秀作文的成功经验。

此外定期举办与语文阅读有关的诗词朗诵、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等主题月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将口头表达、阅读、写作三者有机融合起来。

四、走作作文教学常识路,唤起写作热情、加强思维训练,多写多修改

思考的常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作文的过程必然是思维的过程。但由于教育的功利性,许多老师忽略了学生“思考”的环节,学生压根儿就不会“想”,程式化、模板化,没有生活体验、没有思想、没有情感,说空话、套话自然就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没有了‘想’,是无法感受‘听说读写’的快乐的”,作文一定要教给学生这样的常识。当然,要想让学生成为思考的人,教师就不能不会思考。

热爱的常识。写作的至高境界是热爱,一个人能爱写作,视写作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写作对他而言是生活必需的内容,一天不写点东西就恍恍然不知所止,这样的写作已不追求所谓“成功”,而成为生活的乐趣,是真正为人生的写作。让学生热爱写作,首先老师应是热爱写作的人。建议老师常写下水作文,言传身教,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此外,学校里形成的好的写作作风,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敢写的常识。斯宾塞说,在根本上,写作是孩子自己的事,也只有把写作变成他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的能力。作文教学需要把写作的权利交给学生,培养他们敢写的意识,只有敢写,才可以在不断的写作中走向熟写。所以,我们主张要营造宽容和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写作。其实,写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眼前有什么,心中有什么把它写下来,没有走样;拿给人家看,能使人家明白你眼前的、心中的是什么,这就行了”(叶圣陶语)。总之,一句话:敢写,就好办了。

读书的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发现的常识。现在的学生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游离在观察之外,自然无所发现。故而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开拓写作的领域,让他们有发现的意识,特别是要让学生在熟悉的地方有发现,因为聪明的人之所以聪明,无非是在熟悉的地方有所发现或发明。

修改的常识。文章写完了,看几遍,修改修改,做到“上口”“入耳”(叶圣陶语),是一个好习惯。文章为何要修改?就如“从树上掉下一根枯枝,恰好是合用的拐枝,不过就常情说,拾枯枝作拐杖,总难得恰好合用,所以还要修理修理”(张中行语)。关于文章修改,老师可以手把手教学生修改;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在修改的过程中还可以把要求说得明确些;引导学生积累修改的经验,循序渐进等。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是高三复习的基础,唯有夯实阅读积累之基础方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只要老师肯读书、学生肯读书,老师热爱写作、学生热爱写作,其余的就好办了。

下载高一语文随笔教学浅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语文随笔教学浅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物理教学随笔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许多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一物理教学随笔,......

    高一的教学随笔

    高一的教学随笔 高一的教学随笔1 从教近几年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的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语文教学的现状做过反思。借着洋思教学这样的机会,我静下心来,......

    高一地理教学随笔

    高一地理教学随笔 大方实验高中 朱玉娟 时光一晃而过,转眼我已经工作了半年,在大方实验高中,作为一名年轻的地理老师,作为一名没有经验的地理老师,一学期结束了,我真心的想对我的......

    高一随笔

    关于高一随笔 关于高一随笔1 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有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一个人,一段文,讲述着自己的遇见而改变的人生。我又遇见了谁?改变着我,让我成长。是我的国学老师—......

    语文教学随笔

    篇一:语文教学随笔人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因为“ 兴趣” 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

    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随笔】 让学生的笔下生出灵性 稻庄镇中心小学刘晓华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多年了,写作文成了孩子最头疼的语文课,我也经历了很多的困惑。作为一线教师,我从孩子的作文......

    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随笔 伊九 宋丹丹 时光随着记忆而尘封,心灵随着成长而成熟。初涉二年级语文教学,在与孩子们相伴的日子,在边揣磨边前行的路上,专业成长再提升了一步,随之心有点滴。如......

    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随笔 在深入学习和逐步推广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我们初中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多年,虽未有大作问世,但对教育教学形式和改革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