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
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
充分发挥三级安全环保督查网络作用。创新安全监管的手段和形式,建立完善绩效管理措施,力求查有实效、查有促进、查有推动,形成“自查自纠、互查互纠、上下互动、互相促进”的立体督查模式。要重点培养基层自主管理、自我检查的自觉意识,倡导开展零事故管理、班组隐患排查、三不伤害等活动,促进企业主体责任到位。
加强现场监督、监护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禁令,全面推广和落实“现场施工安全监督值班长”制度,明确监督值班长的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可预见性事故防范措施“点检制”,实现对安全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坚持“谁签批、谁负责”,严格作业许可证审批手续,加强工业用火、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破土作业等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
进一步规范安全环保监督站的管理和执行运作职能。加强监督检查机制建设,从监管执行模式、检查标准范围、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强化检查效能。继续实施安全环保月度量化考核制度,以各级监督检查机制运行情况、标准化知识普及、基层“三标”建设等为重点检查内容,加强对安全环保工作的考核、评比,细化考核标准,探索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
严格控制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环保风险。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的安全环保职责,分系统建立健全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和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完善安全环保管理实施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强化重大危险源的运行过程监控和封闭化管理。对同位素放射源、油罐区、液态烃罐区等重大危险源要配备必要的监测手段和应急防范措施,定期进行检测、评估。逐步完善火灾消防、可燃气体报警等安全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实现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全方位动态监控。全面贯彻落实《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和集团公司《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做到科学规划、规范设计、标准施工和精细管理,实现安全平稳运行。
认真贯彻落实《胜利油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标准,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要达到100%。加强特种设备的维护保
养和定期检验工作,做好锅炉启运前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检查,杜绝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爆炸事故。
加大风险评价与隐患治理工作力度。按照“全员排查、分工分级、逐项治理、风险受控、确保安全”原则,建立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消除安全环保隐患。组织开展“查找身边的十大隐患”活动,发动全员排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分级和风险分析,疏理出各专业类别的厂级、三级、四级直至班组(岗位)级的十大隐患。特别要抓好重点要害岗位的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对每一道生产工序、每个岗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找出风险控制关键点,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管理流程,全面落实突发性事件信息上报管理规定,提升应急管理成效。
各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本系统的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各单位要落实隐患治理主体责任,全面负责所在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环保部门要落实监督管理职能,对隐患治理项目进行分级界定,制定实施隐患治理项目上报与答复制度、隐患项目运行调度制度以及重大隐患整改指令督办制度,抓好隐患项目治理方案、资金、责任人、整改期限 “四落实”,提高隐患治理工作实效。
加强海油陆采及滩涂油区的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油田《海油陆采滩涂油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有关制度,优化海油陆采及滩涂油区工程的设计、施工,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海上安全评价和环境评价工作。认真抓好海油陆采设施的风险评估,排查并消除事故隐患。进一步完善气象预警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配备必需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强化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安全保障措施,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落实HSE评价和“三同时”管理。抓好新、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卫生评价,要将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卫生检查验收作为工程质量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HSE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计划、财务、基建、生产、安全等主管部门要提前介入,全程跟踪项目建设,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把好项目的立项审批、队伍准入、财务结算等重要管理关口,从根本上保障“三同时”工作的落实,避免新上项目“先天不足”。
加强井控安全管理。树立“大井控”的观念,全面落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井控管理规定》(中国石化安【2010】579号),加强采油、作业、注水(汽)和报废井弃置处理等各环节的控制与管理。严格执行井控分级管理、井控工作检查、井控培训取证等工作制度,强化井控设计审批、井控装置完善配套、井控技术培训等工作。落实井控防范措施,严防井喷失控、水体污染等重大恶性事件发生。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认真落实“两交一封一定”、长途车审批等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完善GPS车载终端运行信息管理,加强车辆运行管理和监督检查,突出雨、雪、雾等特殊天气下的车辆安全监控,突出大中型客车、危化品运输车辆的监控管理,认真组织开展机动车与驾驶员检审工作,实现交通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交通安全培训教育,做好新驾驶员的岗前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私家车驾驶人的安全教育引导,组织签订《私人机动车辆安全使用管理承诺书》,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
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公路运输证管理制度,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要定期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发现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现实危险的,要立即停止使用,予以更换或者修复,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二篇: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
预防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
我县的机构编制检查监督工作在省、市编办的指导下,不断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在检查监督的方法手段、制度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在减少机构编制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如何做到预防与惩治并举,把机构编制违法违纪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化地减少或防止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这次学习调研,就如何加强机构 编制监督检查力度预防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建立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的重大意义
(一)建立预防教育机制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已经拉开序幕,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将相继展开,其他各类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的多发期,建立健全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坚持惩防并举,将监督检查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是适应机构编制工作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各项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改革事必涉
1及到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的利益,一些单位和个人为维护自身利益很可能做出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的行为,阻碍改革的推进。如何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使党和国家的执政资源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建立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的预防教育机制,有效减少行政机构改革中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显得十分必要。
(二)建立预防教育机制是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内容。机构编制管理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近几年先后颁布实施了《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中央编办和监察部联合颁布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这些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规范管理和开展检查监督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按照省、市的要求,近几年,我县不断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力度,机构编制工作逐步规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振兴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目前有的部门仍然存在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管理不规范是主要原因。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做好日常管理、事后管理的同时,更要重视做好预防工作,突出事前的管理,减
少和防止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的方法和手段
(一)加强对机构编制法规的宣传培训,增强机构编制法规意识。目前,机构编制管理的范畴内容及规定透明度还不高,广大群众了解甚少,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对机构编制法规还很不清楚。因此,要加大对机构编制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和机关内部信息渠道的作用,大力宣传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用编单位的机构编制法规意识。要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增加机构编制的透明度,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凡是不涉密的内容要在网上公开。要加强培训教育。机构编制部门要制定分层次、有步骤的培训计划,以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具体从事机构编制工作的同志为重点开展培训。不断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机构编制意识,为机构编制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强化法规和制度建设,为预防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保障。要逐步健全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法规体系,依法管理机构编制工作。近几年,省、市相继出台或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但是,机构编制的立法层面还
很低,一些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法规还没有形成。机构编制法还要尽快研究出台。真正有了机构编制法,才能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切实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要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完善各级编委集体议事规则,坚持集体研究,做到“一支笔”审批;实行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将机构编制政策规定、业务范围、审批程序,以及不涉密的政府各部门的“三定”规定等信息向社会公开,增加透明度;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做到核编到人,公开公示;实行领导机构编制审计制度,将领导干部执行机构编制规定情况纳入到巡视组的工作内容,纳入到组织部门干部考核的内容,每年或在换届、职务调整时对其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有针对性地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建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调机制,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密切配合,共同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建立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配合制约机制,使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和财政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录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干部和核拨经费要以机构编制部门的文件为依据。
(三)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的实效性。发挥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的作用,把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执行机构编制规定情况纳入巡视组的工作内容。纳入组织部门干部考察、考核的内容;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作用,加强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行政监督;发挥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作
用,实行机构编制部门向人大报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情况的制度,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等,及时发现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案件线索;发挥机构编制检查监督机构的作用,督促检查,对重点工作、重要问题进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做到检查结果有分析,有建议,并及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通报,督促有问题的单位按要求进行整改。
(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及时惩治违法违纪行为。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是惩治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的重要手段。对不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要运用组织处理的手段;对确实触犯机构编制法规和有关政策且问题严重的,要移送纪检、监察部门依法进行查处。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相关责任人受到惩罚,而且对其他领导和用编单位也能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三、建立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机制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重在建设,贵在落实责任。要在党委、政府和编委会的领导下,建立各级编委会负总责、机构编制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各级编办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编委领导的参谋助手,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定期汇报会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情况,及时报告重大问题和案件,真正把建立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
为预防教育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求实落实。
(二)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机构编制部门要主动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监督作用,形成抓预防教育工作的合力。建议组织部门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纳入到对领导班子考核的内容,对存在的违反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适情进行戒免谈话或组织处理;协调纪检、监察部门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或触犯法律的,依法进行查处。
(三)加强理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机构编制部门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适应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通过学习,提高检查监督工作人员围绕中心想事谋事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不断改进监督方法,探索建立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评估机制,加强对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将评估的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责任制,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纳入各级党政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工作目标考核的内容;建立机构编制报告制度,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定期向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提供其职责履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情况。通过采取这样一些手段,预防教育体系将不断完善,在机构编制管理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篇:落实岗位责任强化监督力度
落实岗位责任强化监督力度
开展日常养护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工作是加强养护管理建设、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分处养护科在道路养护工作中以创新养护管理模式,促进道路养护精细化、管理规范化为工作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组织素质培训,提高试点质量;二是落实岗位责任,明确考核标准;三是强化监督力度,完善制度建设;四是规范秩序建设,严格绩效考核;五是落实岗位全面责任,工程项目追究制度。分处成立验收小组进行全面监督,实施项目委托审计,费用计量支付的办法,为分处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第四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
我县自2011年11月18日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和县农村信用联社的共同努力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全县参保人数为601人(其中享受待遇人数515人),发放养老金5.62万元,征缴养老保险费6.37万元。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专门成立了湟源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社保局成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公室,保证我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的顺利进行;二是县信用联社积极落实经办机构人员,保证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强化引导。自我县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发放《西宁市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问答》6000余份,宣传单5000余份,将政策宣传到社区、楼院、家庭,提高群众对新政策的知晓率,使我县城镇居民了解、理解、愿意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三、密切协作,合力联动。加强与县信用社和城关镇的联系,为推动我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发挥合力作用。
四、加强培训,提高水平。为了解政策规定,掌握经办程序,我县专门举办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培训会,由城乡居民养老办公室、城关镇、县农信社负责人及业务举办人员、各社区负责人、经办人员及片区协管员120余人参加。对我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进行
再安排、再部署,使全县从上至下的经办人员明确了政策,了解了工作程序、掌握了工作方法,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监管,确保基金安全。湟源县社保局自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严格执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规范基金使用和安全管理。自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以来,县社保局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审核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员,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程序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程序中检查是否参保和享受待遇,截止目前没有发现发现重复享受待遇人员,从源头上防止基金安全,从而保证了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
第五篇:强化监督检查规范粮食市场
强化监督检查规范粮食市场
去年是我市“十二五”开局之年,为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秩序,我局切实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行政能,加大粮食监督检查力度,依法履责,按程序执法,查处违法行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全市共收购粮食110272吨,其中:早籼稻67631吨,中晚稻14361吨,优质稻20904吨;从生产者购入86085吨,从企业购进24187吨。粮食销售103931吨,其中:加工生产付出99913吨,地方储备粮轮换转作商品粮销售4018吨。粮食市场秩序井然,社会反响良好,得到了粮食经营户和消费者的好评。
一、领导重视
新年伊始,局党政领导就今年粮食执法工作召开了专门的专门的会议,认真分析形势,深入开展研究,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粮食流通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设立了专门的粮食监督检查室,收购期间、从各股室抽调精干人员充实组建粮食执法大队,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履行职责,严格依法执法。确保有班子、有房子、有牌子、有车子、有票子。
二、加强宣传
加强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12.4”法制日等到市区、乡镇进行广泛宣传,印发宣传资料3000余份、张贴宣传画报200余张、悬挂横幅100多条,营造了良好的粮食行政执法氛围。
三、依法管粮
市局执法大队分为两个工作组,一组负责耒水河以东,一组负责耒水河以西,配备两台车,配齐执法设备。首先对执法人员进行法制培训,聘请市法治办专家授课,同时加强自学,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其次执法人员切实履责,一是深入经营企业,开展粮食收购质量和统计资料执法,认真工作,依法办案;二是与物价、工商、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查处粮食市场无证经营、哄抬物价、无序交易等行为。共查处违法收购六起,其中:三起是高水份、杂质超标的粮食质量案件,二起外地进入耒阳收购未按规定履行备案手续和报送相关资料案件,一起是无证收购案件。
四、成效显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粮食执法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粮食收购质量得到了提高,杜绝了高水份、高杂质等不符合标准粮食,确保了粮食收购质量;二是粮食收购秩序根本好转,粮食收购市场凭证入市,有序竞争,依法收购,合法经营;三是粮食统计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四是粮食销售规范有序,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五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更加深入人心,提高了广大粮食经营户守法的自觉性。
二0一二年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