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实施的监督
目前,普遍存在对各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监督难,难监督情况,如何落实中央关于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进行有效监督?是摆在各级面前大的问题,也是有效防止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大事,同时纪工委能否有效履行监督职能?直接关系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成效和职能的发挥。努力破解对监管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工作中存在的范围界定难、监督执行难、责任追究难等问题是目前重要课题和工作,经过调研,吸取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现提出以下对监管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实施有效监督,破解监督难题的粗浅认识。
一、明确监督范围,破解“三重一大”范围界定难题 “三重一大”范围界定是监管工作的基础工程,于整个监管过程至关重要。县纪委统一或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要制定《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让“三重一大”事项的范围标准和监督机制细化、量化。
一是明确内容。针对所辖管单位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的内容予以明确,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能够准确把握某项工作是否属于“三重一大”范畴。
二是明确标准。根据各单位性质,划分为几个档次和类别。比如,按有无专项资金分类可分为有项目资金分配职能的单位和 1
党政部门无项目资金分配职能的单位,或按有无收入等性质划分单位类别,并按类别制定相应档次标准。
三是明确规则。各单位要将“三重一大”事项的讨论决策权纳入本单位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的议事范围,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议事规则,对讨论、决策、审批等程序严格进行规范。针对各单位重大决策的内容和大额资金使用的标准各不相同的情况,规定各单位可结合实际适时予以调整,调整后必须书面报纪工委监察分局备案,以便议事规则与“三重一大”配套。规定所管辖和联系单位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重大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都要公开,纪工委定期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二、明确监督程序,破解“三重一大”监督执行难题 纪工委、监察分局为使监督检查不走过场,要制定《关于“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办法》,注重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强化对所属部门“三重一大”事项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
一是抓好决策环节的监督。实行部门党组(党委)会议提前报告制度,所辖部门在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研究涉及“三重一大”事项时,须提前报告纪工委监察分局并提交会议相关资料供审核。纪工委监察分局在列席会议时,重点针对重大决策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要干部任免是否经有关职能部门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是否按主管部门审查要求依法进行、大额度资金使用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等内容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是抓好实施环节的监督。在重大决策方面,重点抓好是否存在不执行、乱执行或擅自改变集体决定等问题的监督。在重要干部任免方面,重点抓好对资格审查、考试、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党组(委)研究决定及任前公示等环节执行情况的监督。在重大项目安排方面,重点抓好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是否按规定程序实施,是否存在串标、围标等违规行为,主管部门是否进行严格审查,项目质量及资金使用是否按法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查核准等情况的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实行增加和变更固定资产备案制度,对增加的固定资产,纪工委监察分局主动对其是否经相关部门批准、资金来源是否正当、政府采购及公开招投标程序是否完备等情况进行审核。对变更的固定资产,所属部门必须主动将经有关部门审核后的方案报纪工委监察分局备案。在大额度资金使用方面,纪工委监察分局会同财政、审计部门重点抓好纳入预算的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基金,以及应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是否坚持“收支两条线”,是否存在“小金库”,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内容的监督。
三是抓好后续监督。主要通过信访和开展检查进行监督。纪工委监察分局建立信访初核制度,在其所管辖单位设立举报箱,向社会公布信访举报电话,及时受理涉及所属部门“三重一大”的举报,采取倒查的方式组织初核。认真抓好日常和专项报告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党风廉政、纠风、专项资金治理、收支两
条线、五费一票、执法执纪等综合检查,定期对所属部门的“三重一大”事项进行专项督查。对群众反映属实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并督促其整改。
三、明确监督责任,破解“三重一大”制度执行难题 制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有力地执行。纪工委要紧紧抓住制度执行不力这一难题,明确监督责任,有力推进“三重一大”制度的落实。
一是建立监督纪实档案。实行“一事一记”,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全过程纪实监督,将时间、地点、责任人、参与监督的过程或环节、结果等真实详细地记录,形成专门的监督纪实档案,为检查、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提供可靠依据。对监督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督职责,被监督者规避监督、不配合监督和干扰监督的,都必须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促使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有效配合、全面履职。
二是健全监督制度。建立“三重一大”事项责任考核制、预报告制、票决制、备案制四项制度。即将执行“三重一大”监督规定的情况纳入各单位年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各单位在研究“三重一大”事项之前,必须以书面形式向纪工委报告,纪工委根据报告的内容及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列席会议;各单位研究决定“三重一大”事项时,实行党政“一把手”未位发言制和无记名票决制,只有应到会班子成员三分之二以上投票赞成的决策事项才能付诸实施。而且票决情
况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报纪工委备案。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和管理,对应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而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的,或不告知、不报告、有意规避监督的,视情节给予有关责任人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对变相规避监督,严重违反“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和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不认真落实有关规定,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或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引发严重社会矛盾的,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一票否决”,并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党政纪责任;对纪工委、监察分局干部不认真履行职责、监督缺位或不到位造成所管辖和联系单位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则由县纪委监察局依照派出纪工委监督约束制度和绩效考评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失职失察责任。
第二篇:完善监督机制 实行全程监督
完善监督机制
实行全程监督
二、当前“一把手”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一把手”监督机制虽有较大的推进,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初级阶级”。
(一)“一把手”监督机制尚未理顺,监督权小于被监督权、监督权源于被监督权、监督权依附于被监督权。监督权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机制弊端依然存在。从现行政治体制来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并以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为主。特别是监督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不是由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兼任,就是由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任命。而地方党委又是同级纪委的监督对象,因此便出现了监督客体领导监督主体、监督主体依附于监督客体的现象。这在客观上使监督者缺乏执纪的自主性、独立性,监督往往在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大大削弱了监督职能的力度。因此,“一把手”监督中“虚监”、“弱监”甚至“无监”现象仍严重存在。
(二)权力监督机制运行方向单一,自上而下的监督比较容易实现,监督功能发挥得比较好;而自下而上的监督则相对薄弱,渠道较少、功能萎缩、步履维艰、难以奏效。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应当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平行监督统一的多向运行机制。就目前监督机制运行状况来看,自上而下的监督比较容易实现,较为有力,功能发挥得较好。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效率较高,基本可以做到“无所不监”,但自下而上的监督则相对薄弱。从理论上讲,领导干部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意味着责任越大,对其用权行为的监督本应越严格。而现实政治生活中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在于,对“一把手”的监督不力,致使一些“一把手”“腐而不败”,甚至“边腐边升”,这使得手握重权的高级领导干部反而成为监督的“盲区”,并对整个权力监督体制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对“一把手”监督的现有法规、制度中部份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了“牛圈关猫”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颁布了很多法规、条例,我市各有关部门也相应制订了许多配套的规章制度,以防止“一把手”专权、滥权,例如:《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局党组(委)议事规则》等等。尽管当前有不少规定和措施,但是监督的效果并不理想;制度虽然很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落到实处少,部份制度成了摆设。对“一把手”的监督制度某种程度上成了文本体系,成了务虚工作,就像休眠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至多只有羸弱的震慑作用,不能实现全过程的风险监控。
(四)对“一把手”监督内容不够全面,监督法规制度不完备,缺乏明确的监督标准和具体的实施细则,难以准确判断和及时纠正被监督者的越轨行为,监督的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影响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当前,我国“一把手”监督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八多八少”现象,即:监督违法违纪多,监督决策失误少;事后追惩多,日常监管少;具体微观事项监督多,全面宏观控制少;对事的监督多,对人的监督少;行使任免权多,行使弹劾权少;应急性、治标性规定多,长效性、治本性规定少;正面规范行为的规定多,违反规定的处置措施少;一般性,抽象性规定多,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性规定少。从学理上讲,完整的监督应该是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统一。但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监督工作的重点放在对被监督者的事后惩戒,而忽略了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实践表明,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因主要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其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而现行监督机制却难以及时纠正重大的决策失误,不能把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其结果不仅使监督机构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而且监督的路子越走越窄,监督的作用和效果也越来越小。现行有关“一把手”权力监督的法规制度总体上比较零碎,且不具体,不仅很多必要的监督法规尚未出台,即使已经出台的某些规范因可操作性差、缺乏配套措施而难以发挥作用,导致在现实监督行为中常以领导人的讲话、批示为依据,使监督行为缺乏明晰可靠的法律依据。因此,监督者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容易产生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影响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三、制约“一把手”监督机制完善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把手”监督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极广,其发展完善必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拍权。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变成了个人领导。少数党政领导干部集行政领导权、政治决策权和党的监督权于一身。这种集权体制势必形成自上而下的单向集权型监督模式。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必然造成上级机关及其领导人无人监督,也难以监督的现象。这样,权力制约和监督模式就出现了本未倒置现象;上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权力较大,但却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制约;与此同时,针对下级组织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却相对健全。“一把手”贪污腐败问题之所以日渐突出,高官“前腐后继”,正是现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结构性缺陷的集中体现。
(二)是制度执行“疲软”,个别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制度建设还缺乏整体性、超前性和预见性,缺乏系统性,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倾向。在制度的完善上流于形式,存在缺陷。制度仅用于应付检查,未能在抓好制度的落实上下功夫。个别干部职工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视制度为虚设。主要表面在:党风廉政责任制未能认真履行;对人、财、物、事权相关制度遵守不严;对工作纪律、自律、他律落不到实处;还存在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现象;执人情法、办人情事、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现象还未完全杜绝。
(三)是监督力度不够,监督考核未能落到实处。部分涉权岗位,未能建 立起有效的制度监督机制,监督上出现“真空“地带;在检查制度的落实上,存在重年终轻平时的现象,日常监督时紧时松;奖惩机制不到位,奖惩还不能充分反映工作量和工作业绩,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
四、建立加强对“一把手”有效监督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利用市纪委监察局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垂直管理的良机,彻底扭转监督权依附于被监督权的被动局面。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后,驻在部门与派驻机构的关系,由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转为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确立了监督权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派驻机构要切实增强“派驻意识”,自觉主动接受纪委、监察局的领导,要建立驻在部门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凡重要案件线索、重大决策事项、领导个人重大事项、部门及所属系统发生的有关事件等,都要及时报告。实践证明,反腐败的核心问题是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要以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为重点,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是派驻机构开展监督的重要方法,要切实用制度监督工程建设、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领域。省委书记汪洋说:“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谁可以凌驾制度之上”!派驻机构要依照《中共惠州市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履行监督职责办法(试行)》,利用派驻机构工作相对独立、职能加强的优势,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大胆进行监督,挺起腰杆,切实做好“三员”:信息员、宣传员、监督员,对“一把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二)适度赋权,规范用权,保证“一把手”不专权、滥权。一要科学界定“一把手”权力,公开权力范围。要建立工作制度,对“一把手”在重大决策方面的实际权限作出具体的的规定,坚决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把对“一把手”的权力限制在履行职责所允许的范围内,让监督部门有的放矢地进行监督。二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规范“一把手”的用权行为。对领导班子成员讨论决定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的会议程序作出 严格细致的规定,坚持“一把手”未位发言制,坚决杜绝“家长制”、“一言堂”现象。严格推行“四个不直接分管”,即“不直按分管财务、不直接分管人事、不直接分管工程招投标、不直接分管物资采购”。三要增强班子成员民主意识,形成同舟共济的合力。“一把手”要带头接受监督,班子成员既要自觉维护“一把手”、尊重“一把手”、支持“一把手”,又要大胆监督“一把手”,监督主要领导干部是否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在班子内部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权力制衡机制,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审批及招投标制度,构筑源头治理腐败的事权防线。
1、扎实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有形建筑市场。按照省市统一部置,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围绕专项治理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工程建设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制订了《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在专项治理过程中,局注重加大建设工程招标信息化建设力度,从2009年开始先后建立实施了招投标网上报名制度,完善了适时监控和电子评标等多项机制,进一步优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推进了有形建筑市场规范化、制度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推行投标网上报名,有效优化交易流程,减少了建设工程交易人为因素影响,提高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升级改版信息网站,增加了信息动态和诚信企业栏目,并对工程信息栏目(如招标信息、资格预审、中标信息)按县区范围进行了分类,提高了网页更新率和浏览速度,更加利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增设电子开标系统,对于投标报价中前20种主要材料、设备、人工的单价由系统去评定。四是开发使用电子监察,将局招标投标的电子监控系统与市监察局的电子监察系统实行对接,及时将工程招投标交易全过程及各个步骤的详细资料上传到监察部门,实行招投标全过程的监督。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坚决执行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制度。完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严格控制划拨用地和协议出让土范围,推进经营性用地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完善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出让制度。
2、开展对房地产开发领域专项治理活动,促进规划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省建设厅、监察厅关于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管理和监督检查的有关文件及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与市监察局联合成立专项工作机构,就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进行全面的自查。在自查工作中,局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流程,建立科学民主规范的规划决策机制,对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提高容积率实行过错责任追究。通过自查,把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许可从原来的32项减少至目前的23项。二是修改完善了《惠州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管理,使行政执法和职权的行使更加公开、透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对规划设计单位的指导和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规划设计招标、评优等措施促进规划设计质量的提高和理论、方法的创新。三是强化对规划编制工作的全程监管,严格按照现行的国家、省、市有关的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验收规划成果,使规划成果在内容上的深度、广度和实施上的可操作性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减少了自由裁量。
(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监督机制,对“一把手”实行全程监督。
1、突出预防围标、串标,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的监督。进一步推进完善工程建设,房地产市场、土地要素市场的招投标管理制度;完善网上招标和计算机辅助评标,提高招投标的信息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2、加大改革力度,敢于创新突破,针对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创新出台新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惠州市建设工程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管理办法》、《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投标正式招标人确定方式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加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的补充通知》。
二0一0年四月六日
第三篇:加大监督力度 发挥预警功能
督 查 简 报
第47期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工作亮点候选事项实施情况之四:
加大监督力度
发挥预警功能
巡 视 办
我办扎实开展巡视工作,较好地完成今年的巡视检查任务:今年是省局建立巡视检查工作制度以来对全省国税市局班子及其成员开展的第三轮巡视检查的第二年,按照省局巡视工作计划,已完成了对阳江、佛山、揭阳、潮州、汕头市国家税务局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巡视检查阶段的工作,按要求和巡视检查规定的程序,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巡视工作任务。根据工作计划,今年3月至9月,省局派出5个巡视组对阳江等5个市国家税务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巡视检查,主要围绕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在坚持
第四篇:龚正: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龚正: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体制
作者:
来源:《浙江人大》2012年第10期
在9月27日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专题询问会上,副省长龚正作了表态发言。他说,省政府及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将认真听取省人大常委会的意见,自觉接受监督,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工作。
龚正强调,下一步食品安全工作要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广泛开展宣传,着力营造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法治环境。特别是要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从源头上筑牢食品安全的防线;要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掌握食品安全“一法两规”,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形成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隐患。结合目前全省正在开展的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集中治理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省食安委已经交办省级有关部门牵头开展的13项突出问题,要抓好推动落实;对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如“地沟油”、“病死猪”、“瘦肉精”、“非法添加”等积弊顽疾,要深挖根源,消除隐患,一抓到底,决不手软。
第五篇:加大工作监督力度 改善弱势群体生活
加大工作监督力度 改善弱势群体生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办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对甘肃加快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也反映了甘肃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这个文件是指导甘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通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国扶县的通渭如何借助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们急需研究的问题。然而,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如何推动国办意见中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政策的落实,促进和改善弱势群体生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把握国办意见中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新政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民生第一要保障就业。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也是经济的调节器。国办意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主线,明确提出了支持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我省乃至我县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我们要充分理解和把握这些新政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提出了整合培训资源,设立培训基地,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培训。在就业创业方面,提出了积极开拓劳务
市场,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协作,着力打造劳务品牌。鼓励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支持完善农民创业园,扶持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落实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了加强公共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积极发展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养老和孤残儿童护理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城镇廉租住房、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确定补助范围和补助标准。
二、找准推动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监督点 综合来看,国办意见最大的亮点是明确了甘肃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五大战略定位,以及根据战略定位确定的五大重点发展战略。其中战略之一是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战略,我市作为“两州两市”之一,将重点享受扶贫开发以及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文化、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倾斜。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就要紧盯国办意见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我县
工作实际和现有体制机制,找准落实就业和保障民生政策的监督点。一要在促进就业再就业上强化监督。要督促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就业的基本途径,创新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吸纳劳动力多的服务业。坚持把优化服务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工作,加强就业工作与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和就业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援助和服务。坚持把困难群体作为解决就业的帮扶重点,免费开展职业指导介绍,大力开展就业扶助行动,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的各项就业扶助政策,加大零就业家庭再就业的援助力度,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坚持把推动全民创业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举措,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从削减审批事项、降低创业门槛、实行税费减免、优化培训服务,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的作用。利用好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二要在劳动力培训和输转上强化监督。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解决就业的基本环节,完善城乡一体的技能培训网络,大力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要督促整合培训资源,创建培训基地,面向市场需求设置培训科目,加大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要充分利用县就业训练中心、职教中心、京通服饰培训中心等培训点,加大以“建筑、轻纺、家政、保安”为主的技能培训。要积极采取政府组织输出与
劳务中介、劳务经纪人组织输出相结合的办法,对层次、多渠道输转剩余劳动力。三要在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上强化监督。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工作,要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抓住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参保单位中未参保人员,做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征缴、清欠等工作。四要在完善社会救助上强化监督。要督促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城乡临时救助制度启动实施,并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上发挥有效作用。去年,人大常委连续对城乡低保工作和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展开了调查和检查。五要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上强化监督。积极推动县综合福利院加快建设步伐,促进五保家园规范管理,有序运转。六要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上强化监督。“两项制度衔接”是一项新的制度,要准确把握这一制度的实质内涵,主要从程序、政策、管理上推进衔接工作,力争提前介入,深入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督促检查,全力推动这一利民惠民的制度真正落实。
三、突出通过监督改善弱势群体生活的实效性 要真正使国办意见中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到实处,改善我县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状况,关键要开拓思路、突破固有观点、创新监督形式、进一步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
一要在了解一线情况上下功夫。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涉及的都是困难弱势群体,要格外关注。常委会无论是视察、调查还是执法检查,在有组织地查好总体情况的同时,突破正常的工作定式,组织几个精干的“小分队”,采取临时指定或随意走访的办法,深入农村、走进农户,深入企业、走进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到一线进行“突击性”检查,以保证更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去年,在检查《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时深入五保户家中,看到了实景、了解到了实情。
二要在倾听基层单位和普通群众的呼声上下功夫。听取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情况汇报、介绍是必要的,这对总体把握情况是有益的。但不能听了汇报就了事,而应该认真召开各层次座谈会或进行个别谈话,多听听所属单位的意见,具体工作人员的想法,还有基层分管领导的看法,五保户、低保户以及零就业家庭的意见,必要时还应搞一些适当范围的“民意调查”。对这些意见、看法和建议一定要认真汇总,并作为审议的主要依据。
三要在公开透明的工作形式上下功夫。对涉及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政府工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对促进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要在工作形式上完全公开透明,才能起到加大监督的效果。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可以小范围地搞些调查和评评议。但对于大多数的活动来说,应做到内容、工作过程公开,更重要的是评议结果和结论要公开,这样评议才能有力度。近年,县人大常委会对部分单位进行了工作评议,评议过程
中,我们与对被评议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零距离沟通、面对面讲评,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定了“ 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 档次。评议的意见综合整理后提供给县级领导和组织部门,并在一定范围予以通报,同时将审议意见以书面的形式反馈予被评议单位,既肯定了成绩,又指出了不足,既提出了努力的方向,又明确了今后工作中注意的问题,使评议实实在在的起到了统一思想,促进工作的目的。这种公开透明的办法,对有关单位负责人触动较大,为今后改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要在提出问题和建议上下功夫。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行审议时,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关键是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拿出解决的办法。要坚决克服提问题一带而过,提建议不具体的现象。在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同志,一般都资历比较老,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对做好审议工作有良好素质基础,关键是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去动脑筋分析问题,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诚心诚意出实招,替弱势群体说话,为困难群众解忧,帮政府改进工作,促进事业发展。
五要在跟踪督促落实上下功夫。对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形成的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不能满足于文件发了,协调会开了,而应把重点放在跟踪督促落实上。特别是涉及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和有时限性要求的内容,更要经常检查,及时督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力争达到党委、群众、有关当事人都满意,让监督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去年,县人
大常委会听取了全县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落实情况的报告后,认为岗位补贴资金不足、拨付不及时、不能按补贴政策落实以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生活。之后跟踪督促政府落实意见并出台了《通渭县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