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五中全会)

时间:2019-05-14 00:5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六大五中全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六大五中全会)》。

第一篇:(十六大五中全会)

屏边县国土局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

“五抓、五确保”

日前,屏边县国土资源局党组召集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局党组书记杨国昌要求大家要学好文件,吃透精神,要学习把握好“六个一”。即要学习把握好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统领全局,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个重大原则,就是要始终把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一条主线,就是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切实解决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确指出,要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贯穿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贯穿于当前、明年及“十一五”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会议提

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做到“五抓、五确保”。

一是狠抓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精神,继续严把土地“闸门”。重点是严防反弹、严格管理;核心是保护耕地、集约用地。坚持依法依规、从严从

紧、有保有压、节约集约的原则不动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大力发展土地要素市场,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严格依法查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确保国土资源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抓矿产资源管理,切实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和开采等违法行为,全面查处越界开采违法行为,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全面清查和纠正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矿业市场规范化、法制化。

三是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力推进地质工作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全面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基础支撑能力。建立地质灾害预报制度,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群测群防制度和灾情速报联络制度。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地段加强预警预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抓节约集约用地。走节约集约用地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我县县情出发,抓紧研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具体政策,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同时,要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矿业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确保土地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五是抓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因人施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干部的依法行政、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协调沟通、推进工作的能力,清正廉洁、自我约束的能力,要把完善体制作为关键环节,推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到位并不断完善,为全面推进“十一五”国土资源工作提供体制保障,为全面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打下基础,确保依法行政。

第二篇:五中全会

五中全会为何再提改革:中国提前进入改革深水区

2010年10月24日01:22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一句话引来广泛注目:“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公报中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到发展现代农业;从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到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也无不透露出极强的改革意识。作为一次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发展确定方向、谋划蓝图的会议,这些无疑表明:改革开放将在这个人口占世界1/4的大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是在32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作为我国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被提出的。30多年过去,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已经证明了这一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然而,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面临的发展环境,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已经全然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五中全会要再次提出深化改革开放,并且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加以强调?细读全会公报,就能找到答案。

公报中的一个重要判断,是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明朝中期“地理大发现”后工业革命的开始,或19世纪末东方与西方的文明碰撞期,还是以科技革命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时代,这几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都因为种种原因错失了。而今天,在信息化浪潮、全球化环境之下,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很可能再次被时代抛弃。

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还再次重申了十五大所规划的战略目标: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00年,我国GDP为近8.94万亿元;2009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33.5万亿元。期间的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翻一番”的程度。

可以说,我国提前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30多年后的今天,与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要继续发展,需要破除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机制弊端,需要触动一些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这个时候,强调以“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正当其时。

另一方面,公报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发展的一个指针;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心词“转变”,本身即含有改革、改变的意思。改革,可说是蕴藏于这个主题与这条主线背后的另一个中心词。

现在我国的发展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比如投资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再比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还有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社会矛盾增多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继续变革体制机制,更新发展理念。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基于此而提出的“改革”。

当然,在不断的改革之中也要看到不变的东西。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整个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题也没有变。实际上,正是这些“不变”和“变”的共同作用,才决定了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改革,去发展,去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经历着一个个“破—立—破”的螺旋上升过程。正如列宁所说:“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变则难免会倦怠,难免有暮气,难免裹足不前。有破有立,才能不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激发向上的活力。而这,也正是“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的关键所在。(金苍)(来源:人民网)

第三篇:五中全会

会议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媒体分析指出,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有关表述,传递出明确的信号——即将启程的“十二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迈出更大的步伐,迈向更广的领域,将为中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十二五”规划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

中新社报道说,五年前,“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类的表述,就已出现在“十一五”规划中。如今,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这一转变已变得更为迫切。事实上,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仍然面临巨大的困难,甚至更严峻的挑战。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正步入1950年代社会制度转型和1980年代以来经济体制转型之后的第三次社会转型。

这次“十二五”规划制定,也体现出中央新的发展思路。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早在7月2日政治局会议为五中全会作重要准备之中已然宣布,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9月28日的政治局会议又对此再次加以强调。“十二五”规划中有关民主、民生内容的估计会有所强调,应为这些方面的内容,同社会公众的关注程度是成正比例的。

这次“十二五”规划制定,也体现出中央新的发展思路。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早在7月2日政治局会议为五中全会作重要准备之中已然宣布,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9月28日的政治局会议又对此再次加以强调。“十二五”规划中有关民主、民生内容的估计会有所强调,应为这些方面的内容,同社会公众的关注程度是成正比例的。

《21世纪》:9月16日,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

上提出要“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据悉,这是决策层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提法。这样的概念,会不会写进五中全会的文件中,甚至写入“十二五”规划?

叶笃初:我也注意到锦涛同志的这个新提法。一般而言,作为中央领导人在发言时说什么不说什么、怎么说都是有深意的,是由专门的写作班子反复琢磨的,不会随便说的,是做过详细深入的研究的。在那样一个场合提到“包容性增长”的概念,说明中央领导同志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与认识。

不过,我倒是觉得媒体目前不必着急对这个概念做过多的解读,因为“包容性增长”是一个比较原则性的概念,在“十二五”规划中是否有所体现、怎么体现都是需要看到最后的会议文本才能评价。另外,在此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中,其实对此也没有过多的强调。

叶笃定:是的,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就是“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锦涛同志在主持学习时对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三个最大限度”、“四点要求”,这些都是新的提法,值得关注。从历史上看,在中共党内一直在讲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次更是提出要“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更强调要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个调子就比较高了。

此外,近期党内抓的比较紧的是干部培训、干部素质的提高,习近平在参加一个干部培训班时提到了党内中青年干部的双向交流任职,这些都是党内进行改革的一些重要举措,也跟此前的四中全会提到的党建的公报相吻合。这些方面的内容,都可能在此次全会中有所涉

一、“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化推进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结束时,中国工业化进入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整体上已经从一个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但还不是工业强国。一方面,我国形成了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主体地位。工业总量规模不断壮大,我国工业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对外贸易大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绝大部分,工业化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中国工业增加值率不高,工业品国际竞争力不强。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增加值占总产值比例)仅为26.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超过了40%。由此可以判断,“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化推进的关键时期,这就意味着:其一,基本完成了工业数量扩张的任务后,实现工业

质量提升,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是这个阶段工业化的核心任务。其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提升制造业水平、推进城市化和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需要快速发展。

一般来说,产业升级有三种形式。一是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二是在产业链上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领域延伸。三是创建新兴产业。基于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而产生的将改变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产品和由此产生的新的产业群。

“十二五”时期,加快产业升级。一方面必须使我国的制造业从简单的加工装备向现代装备业转变,延伸制造业的价值链,如开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和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目前已经确定七大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因此,需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相结合,推动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性产业。

当前,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中国发展的不二法宝。在“十二五”规划中,发展还是硬道理。中国官方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进而把蛋糕做大。

与此同时,公平公义切好蛋糕,动用税收、初次分配等各种手段,调整好高、中、低收入者之间的关系,大庇天下寒士、低收入群体俱欢颜,让全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新憧憬变为现实。而这也是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这一切并非无迹可寻。最近,中央有关部委推出楼市新政,包括通过信贷、限购令等一系列抑制投资投机性炒楼,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以及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等举措,可见端倪。相信随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以及审议通过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国人将会看到更多愿景及实现愿景之路径。

第四篇:十六大 群众观

群众观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关键词 什么是群众观 怎样建立 现实意义 如何做

一如何理解群众观及必要性

(一)群众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根本变革。

(二)基于这种唯物史观的认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其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二群众观点的巨大现实意义

新时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依靠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奋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主体力量,只有获得他们的积极支持和拥护,革命和建设才能成功。1934年9月时游击战争开展不起来,“甚至找不到饭吃,归于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去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的帮助。”

群众是英雄、群众出智慧。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认识和智慧的源泉。“没有人民,就没有英雄”,“离开群众,世上是没有什么诸葛亮的。”相反,任何所谓的好汉,一旦离开了人民群众,就将一事无成。

(三)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评价干部和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就是评价党员、干部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因此,考虑和选拔干部时,特别重视考察被选拔对象与群众联系的密切程度,“与群众有密切联系”是选拔干部和考察党员的极其重要的条件之一。三怎样坚持群众观

(一)明确着眼点,夯实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基础

1要强化理论武装。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下促进、保证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武器。要不断深化学习、提高素养,加深对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把握衡量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标准,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群众的实际需求。

2要严格制度约束。要严格形势分析制度,定期检查党组织决议的制定、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背群众意愿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查找突出问题,力争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严格检查讲评制度,结合民主生活会,总结讲评对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内容。要严格群众评议制度,畅通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真心换取群众的真话。

(二)选好结合点,找准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1首先,要同党组织建设相结合。要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组织上保证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能自觉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要做到“五个不争”,即在行使职权上,不争谁大谁小;在处理工作上,不争谁说了算;在原则问题上,不争个人的面子;在使用干部上,不争一己的好恶亲疏;在生活待遇上,不争谁先谁后。

2其次,要同中心工作相结合。只有围绕中心,才能抓住大局,才能实现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目的。既要抓物质建设,又要抓精神建设,以联系群众的成果促进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中心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密切联系群众向更深、更广处延伸。

3第三,要同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相结合。群众看待领导干部、看待一级党组织,往往是从身边具体的事情开始的。要切实做到“抓大事、做实事、办好事、不出事”,力争做到群众有呼声,党组织有回声;群众要求办,党组织有行动。

(三)抓住关键点,树立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形象。

1领导干部要把权力使在为群众服务上。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领导干部要把心思用在解决群众疾苦上。要时刻做到心系基层办好事,履行职责带好头,群众面前做榜样,献身事业当好官。凡是群众生活上的难题,都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做到以关心群众促稳定,以解决问题促发展。

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对于一个共产党人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作风。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任何政党显著区别的三个标志之一“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密切联系。”这一作风保证了中国共产党能在较短时间内,打败了国内外的敌人,建立起了人民民主共和国。所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正由于此,中国共产党从1 921年成立时的一个小党,才发展成为一个能和国内其它党派相抗衡的大党。也正是由于此,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中国人民群众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国家政权,成为一个执政党。建国前28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下、支持下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才最终成为一个执政的党。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支持和广泛参与,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党特别重视群众工作的原因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论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这表现在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生产的直接承担者(诸如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口生产),始终是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些都已经是历史唯物论的蠢识。同时,群众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这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和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所形成的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鲜明、具体地解释。所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路线。

当然群众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也是有自己的具体内容的,这就是:首先,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因为历史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潘动,既不可能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不可能有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帮助人民群众自己行动起来,指出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让人民群众遵循着社会的发展正确方向,自己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其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这里体现的正是群众利益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除了劳动人民大众的利益之外,我们的党应该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执政的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诸如经济利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生活的各项权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认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再次是,群众观点又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既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就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芝,向人民负

责。”(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由于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所以,人民的利益也就是党的利益,向人民负责就足向党负责。同时要做到向人民负责,就要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要转变工作作风,自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最后,群众观点还是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事实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党的各种正确意见和主张,本质上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个人的才干和能力总是有限的,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真想全心全意为人民,就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甘为群众的小学生。总之,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既体现了唯物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认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就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过程。因此,可以说.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群众利益等问题不是权益之计,不是实用主义的考虑和冠冕堂皇的标语口号,而是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历史依据和社会现实背景的。没有人民群众参与的历史活动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伟大的历史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同志才说:“我是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表白.深刻地诠释了伟大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之间休戚相关的血缘联系。深刻地说明了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我们的事业是不可能付诸千百万人的实践的,只有在全体人民群众都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历史活动中,才可能有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中,我们的国家之所以取得经济建设的长足发展,也正是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事实一再证明,当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掘出来后,什么人间奇迹都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

现实的问题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复杂。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作为执政党,应该如何继承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光荣传统,使之发扬光大,这的确是个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大问题,在我看来,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开展好群众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它政党的根本区别。邓小平同志指出,共产党人“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所以,人民群众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因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第五篇:十六大心得体会

学习十六大心得

党中央十六大自十一月八日召开至今,我们作为金融战线的员工,全体组织学习了十六大报告精神,通过十六大的学习,我领悟到以下几点:

1、要牢牢把握好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个十六大报告的主题;

2、要牢牢把握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十六大的灵魂;

3、要牢牢把握好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十六大报告的精髓;

4、要牢牢把握好十六大报告系统总结的十三年来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十条基本经验”;

5、要牢牢把握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要牢牢把握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7、要牢牢把握好十六大报告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新的重大决策;

8、要牢牢把握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证。

通过对十六大精神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江泽民同志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论述精避,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听后备感亲切,深受鼓舞。十六大报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总结了党十五大以来五年的工作,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对新阶段全面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对于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做好全党和全国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十六大报告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全面部署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报告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阐述了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突出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深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江总书记的报告充满了新意,全篇报告有90多个“新”字,如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新创造,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等等。这一个个“新”字,说明了一个道理:与时俱新是我们制胜的法宝;这“新”字,预示着一个前景:我们的事业将永远向前,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

2002.12.6

下载(十六大五中全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六大五中全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六大报告

    团的十六大报告“十个突出”和“十个关键词” ——宣传稿 6月9日,中国共青团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做重要讲话。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同志代表团......

    十六大报告

    十六大报告全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新局面}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第一次代表......

    学习五中全会

    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吉炳轩主持会议并讲话 王宪魁王巨禄等出席黑龙江日报23日讯(记者焦明忠)22日至23日,省委召......

    五中全会重点

    全会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

    十六大报告诞生记专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诞生记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激起了全体代表一次又一次热......

    学习十六大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标志着中国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和高度上,昂然阔步,迈向一个新的伟大里程......

    十六大文件翻译札记

    翻译创新与规范译法 --十六大文件翻译札记 中央编译局 徐梅江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翻译工作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

    十六大报告指出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对于“虚拟经济”目前有多种说法,究竟什么是“虚拟经济”?专家分析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时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