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指挥信息和疏散体系建设为防空防灾一体化打好基础
加强指挥信息和疏散体系建设为防空防灾一体化打好基础
访谈直播:专访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陈灿辉副主任和指挥通信处处长林增金。时间: 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8时30分
人民防空指挥信息体系是人民防空的中枢神经系统,疏散体系是城市综合防护能力的组成部分,加强人防指挥信息和疏散体系建设,是推动防空防灾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人防指挥信息和疏散体系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3月16日上午,就与有关部门和百姓相关的一些问题,福建省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互联网“在线访谈”栏目主持人卢汉欣专题采访了省人民防空办公室陈灿辉副主任和指挥通信处处长林增金。欢迎网民踊跃提问,积极参与!
[主持人](08:30)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本期福建人防网站的在线访谈。本期在线访谈由我们省人民防空办公室陈灿辉副主任和指挥通信处林增金处长参与访谈。人民防空通信、警报网建设所需的线路、电路、频率和值勤用电保障有什么规定?这个问题首先请陈副主任给大家回答一下。
[陈灿辉](08:32)在我国,人民防空通信网是组织指挥人民群众开展防空袭斗争的主要保障系统,使用人民防空警报网是发放和传递空袭信号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用其他网络,如电信网、电视广播网传递空袭信息只是辅助手段。事实证明,只有建设好人民防空通信、警报网,才有条件及时、准确地发放和传递空袭信息,实现有效指挥,才能减轻空袭带来的伤亡和损失。为此,《福建省人民防空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 人民防空通信、警报网建设所需专线、中继线、电路,电信部门应当优先予以保障。无线电管理部门对人民防空专用的无线电频率,必须予以保障。人民防空通信、警报值勤用电,由电力部门提供保障。”《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军区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闽委发[2001]17号)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建设通信网、警报网以及发放警报信号所需的电(线)路、频率和战备用电等,广播、电视、电信、无线电管理、信息产业、电路等部门和单位要优先予以保障,并按国防战备标准价格给予优惠;对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平时安装、维护通信警报设施,组织人民防空演练等,有关部门要提供便利。”这里涉及三个方面问题:
一、通信、警报网建设所需专线、中继线、电路保障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建设的人民防空通信、警报网所需的专用线路、电路,它与电信公众网相联通,是保障人民防空通信和警报的必备条件,由电信部门负责保障。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在通信、警报建设中所需的线路、电路与其他部门、单位建设发生矛盾时,电信部门有权中止对其他部门、单位的保障,优先保障人民防空建设的需求。
二、专用的无线电频率保障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用于建立人民防空专用通信和警报所需的无线电频率,它专门用于保障人民防空指挥和警报发放,其他部门不得占用。人民防空专用通信所需的无线电频率由无线电管理部门予以保障。
三、通信、警报值勤用电保障
人民防空通信、警报值勤,在平时,是使人民防空保持一定戒备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战时,是确保空情信息和警报信号及时、有效传递的关键环节。因此,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安排的通信、警报昼夜值勤所需的用电,电力部门应当提供保障。
[主持人](08:40)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安装有什么规定?
[陈灿辉](08:41)人民防空警报设施是由国家定点单位生产,对安装和检查有特殊要求,因此,只能有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安装。
《人民防空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安装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供方便条件,不得阻挠。”《福建省人民防空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按照规划必须设置在建筑物上的人民防空警报设施,业主应当提供方便条件”。这里所说的“业主”,是指防空警报器安装依托的建筑物所属的单位和个人。人民防空警报设施是根据战时需要,经过充分论证,按照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统一规划、布点建设的。在安装警报器和敷设线缆等,需要占用有关单位和个人所属的场地、位置和空间,需要与有关单位的电源相连接,需要给予施工作业配合,涉及的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无条件的为安装人民防空警报设施提供便利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阻挠。《人民防空法》第四十九条规定:“阻挠安装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拒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对当事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可以对个人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并处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主持人](08:44)林处长,请你说一下,业主在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管理中应当承担什么义务?
[林增金](08:45)业主在管理中,发现人民防空警报设施锈蚀、损坏、被盗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当地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报告,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酌情处理。
分散设置在各单位的警报设施,是城市人民防空警报网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本单位和附近居民能够及时接收防空信号和实施防空掩(隐)蔽行动。由业主负责管理设置在本单位的警报设施,是我国长期以来推行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社会化管理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各城市都是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业主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加强人民防空设施的管理,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检查指导,使人民防空警报设施随时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
[主持人](08:47)拆除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有什么规定?由哪个部门审批?
[林增金](08:48)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是国防设施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城市居民安危的重要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建筑物的拆除,难免带来了安装在建筑物上的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拆除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必须报经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在这里需要说明两点:
一、不准擅自拆除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
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包括: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专用通信警报设施,如无线电台、交换机、警报控制设备、终端设备、警报器、警报通信车、天线、通信线缆以及设备用房等;设在电信部门机房的人民防空专用通信、警报设备,以及电信部门和军队通信部门保障人民防空专用通信、警报的有线电路等。人民防空通信设施是人民政府和军事部门组织指挥人民群众开展防空袭斗争的重要保障,必须保持良好状态;警报设施是及时传递防空袭警报信号的主要手段。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是按照统一规划、布点建设的,一旦拆除,必须就近重新选点安装,以防止出现通信中断或警报音响盲区。因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拆除”。
二、拆除警报设施的必备条件和审批部门
“确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的,拆除单位必须报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拆除人民防空通信和警报设施的前提条件是城市建设需要,通常是城市公共事业建设、旧城改造时,人民防空通信和警报设施所安装的建筑物需要拆除,使人民防空通信和警报设施失去依托。拆除人民防空通信和警报设施前,拆除单位必须向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拆除。拆除和重建所需经费,包括重新布设专用线路的费用、重建所需的工程材料费、人工费等,由拆除单位负责承担。
[主持人](08:54)陈副主任,你能谈谈组织防空警报试鸣应注意什么问题?
[陈灿辉](08:55)组织防空警报试鸣应注意四个问题:
一、合理确定防空警报试鸣日
组织试鸣防空警报,是检验人民防空警报设备和控制系统保持完好程度的重要措施,对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人民防空意识也具有重要意义。试鸣防空警报日期由各城市人民政府研究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目前,一些城市将试鸣防空警报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结合起来,有的确定在9月18日——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国耻日,有的选在城市的沦陷日,有的选在城市解放纪念日,告诫全民不忘历史,居安思危,效果不错
二、只能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试鸣防空警报
组织试鸣防空警报是一项人民防空的重要战备活动,根据《人民防空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只能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试鸣防空警报。
三、组织试鸣防空警报应当提前五天公告
为了达到试鸣防空警报的预期目的,不影响城市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和市民惊慌,《人民防空法》第三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组织试鸣防空警报,应在试鸣的五日以前发布公告。
四、组织人民防空演习时鸣放防空警报应提前申请
因组织演习、演练需要鸣放防空警报时,主办单位也应当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由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主持人](09:02)开展城市人口疏散地域建设有什么意义?
[陈灿辉](09:03)开展人口疏散地域建设是提高城市综合防护能力的客观要求。我省地处东南沿海,战时防空袭、防炮击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平时受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气候影响大。随着城市化战略的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城市公共场所和交通拥挤状况日趋严重。然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却相对滞后,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容易出现混乱,造成重大伤亡。针对上述情况,增强城市综合防护能力,已成为保持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开展人口疏散地域建设,当战争灾难或平时重大灾害发生时,为人民群众提供疏散避难场所,这是增强城市综合防护能力的有效措施。
[主持人](09:07)林处长,请你谈谈如何开展城市人口疏散地域建设?
[林增金](09:08)疏散地域是战时城市人口进行疏散安置的地区,也是平时遇到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为减轻伤亡损失而组织居民疏散避难的区域。疏散地域建设内容包括疏散地域生活设施建设、疏运能力建设、配套工程建设以及制定疏散方案和组织疏散演练等,它们彼此关联,共同构成人口疏散体系这一有机整体。由于疏散地域建设涉及党政军警民诸多部门,涉及城市人口疏散方和接收安置方,需要多方共建,城乡互动,因此,应当由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完成建设任务。
城市人口疏散地域原则上在本行政区域内选定,通常距疏散人口城市60公里以内。如在本行政区内安置疏散人口有困难,确需跨区安置疏散时,必须报经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从2006年开始,省人防办在泉州市开展城市人口疏散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城市人口疏散指挥机构,修订城市人口疏散方案,开展疏散地域(基地)建设,组织社区人口紧急疏散掩蔽演练。经过2年多实践探索,于2008年11月份召开了“全省城市人口疏散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同时为南京战区“六省(市)人防办主任联席会议”提供观摩现场。试点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泉州试点”经验应当在全省各地普及推广。
[主持人](09:12)群众防空组织有哪些?
[陈灿辉](09:13)“群众防空组织”,主要是指根据战时消除空袭后果的需要,按照专业系统组织,担负人民防空勤务的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包括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治安、防化防疫、通信、运输等专业队伍。群众防空组织是战时消除空袭后果的骨干力量,平时可协助有关部门担负抢险救灾的任务。《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4号)第十二条规定:“要把群众防空组织纳入应急救援队伍,作为政府防灾救灾的重要力量。”
[主持人](09:15)怎么组建群众防空组织?
[林增金](09:16)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军事机关根据城市防空袭斗争的需要和城市专业人员的分布情况提出组建方案。组建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情况判断;组建群众防空组织的依据、原则;编制的数量;承担的任务;负责组建的主管部门;组建单位;配置的位置;有关保障等。《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中发〔2001〕9号)规定:国家人民防空重点城市要按城市人口1‰到3‰(其中一类重点城市按3‰、二类重点城市按2‰、三类重点城市按1‰)的比例,组建群众防空组织。
《人民防空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民防空的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群众防空组织。”四十二条规定:“群众防空组织由下列部门负责组建:
(一)城建、公用、电力等部门组建抢险抢修队;
(二)卫生、医药部门组建医疗救护队;
(三)公安部门组建消防队、治安队;
(四)卫生、化工、环保等部门组建防化防疫队;
(五)邮电部门组建通信队;
(六)交通运输部门组建运输队。
红十字会组织依法进行救护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治安、消费专业队因公安部门、消防部队已有现役组织和相应的群众组织,平时不另行组建,但应做好战时担负消除空袭后果任务的方案。群众防空组织的编成要与工作、生产、行政组织相适应,其编成和干部任免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军事机关共同任命。依据《人民防空法》规定,目前我省各个城市已组建相当数量的人民防空专业队伍。
[ 主持人](09:22)群众防空组织的训练、管理有什么要求?
[陈灿辉](09:23)群众防空组织的训练主要是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和生产进行,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通信、运输专业队一般不进行脱产的训练,在生产、工作实践中提高专业队的技能。防化专业队可适当组织集中训练。已完成训练内容的专业队员,一般不再参加训练,但应当参加综合演练。县级以上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专业队训练的指导,组织必要的检查和考核,促进训练落实。
人民防空专业队伍是不脱离生产和岗位的群众性防空组织,因此,平时由组建单位进行管理。
第二篇:烟草行业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规范体系探析
近年来,烟草行业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和整顿规范工作,高度重视自律,切实加强内部监管,逐步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以开展“两项检查”和“三项检查”为契机,梳理和完善规章制度,推进政(企)务公开,取得了显著成效,规范建设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规范水平明显提升。但同时还必须看到烟草行业规范建设中还存着各种各样的弊端,尤其是规范
制度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要达到全面规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根据烟草行业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就规范制度建设必要性、强化制度执行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以规范制度建设为基础推动全面规范进行初步探讨。
正确认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推动全面规范
随着烟草行业的快速发展,全面规范越来越重要,然而全面规范首先要规范制度建设,如果缺乏规范制度管理体系,就必然导致经营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不高,财产损失和浪费,经营效益低下。
尤其是烟草商业企业取消县级公司法人后,市级烟草公司的规模扩大了,管理范围、空间更广更大。其经营管理就更需要一个健全、有效、规范的内部管理监督制度,保障烟草行业持续、稳健、协调发展。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和发展过程看,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而建立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基础就是建立规范的制度和监督评价体系。没有规范、有效、实用的制度体系,全面规范便缺乏基础,无异于空中楼阁,说起来好听、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空。
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到规范制度建设是重点和关键,烟草行业以规范制度建设为基础推动全面规范,构建内部监管长效机制,是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烟草行业特殊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坚持和维护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推进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加强队伍建设、树立烟草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
从近年来烟草行业专项检查和日常管理监督工作中发现问题看,规范化制度建设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梳理和查找制度建立和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问题,透析成因,研究对策,落实整改,使制度更完善,流程更优化,程序更规范,执行更到位,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全面规范的意识,促进推动烟草行业全面规范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当前,烟草行业虽然在规范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烟草系统规范建设工作整体水平仍不够平衡,主要体现在严格规范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重效益、轻规范,重形式、轻实效,重眼前、轻长远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规范管理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对生产经营的过程控制缺乏有效的措施;规范建设的制度基础相对薄弱,现有的制度体系对经营管理的覆盖面不全、控制力不够,制度建设不够系统、不够具体,从而不能有效防止一些无章可循、无据可依,执行偏差、行为失范等问题的发生。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根源在于不够规范或规范不全面,这些问题已经日趋成为阻碍烟草行业走向全面规范的瓶颈。针对烟草行业规范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没有规范,形成不了规矩,工作执行力会大打折扣,就会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局面,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烟草行业要通过全面、细致、深入地查找和梳理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不规范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构建以制度为基础的内部管理监督工作长效机制,促进烟草行业更加严格、更加自律、更加规范,从而逐步走向全面规范。
全面梳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制度体系
规范的制度体系是搞好各项管理、提高自我规范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中,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为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为维护制度的科学规范与完整统一,防止在制度建立中重复、遗漏和相互矛盾等现象的发生,更好地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力和导向作用,使制度更具可操作和实效性。
要认真梳理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努力从存在问题中寻找、分析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因素而产生的问题根源。当前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有的制度不严密,有漏洞,或是刚性条款少柔性条款多,或是有制度、无罚则,有制度,无考核,造成制度行同虚设;还有的单位规章制度多、杂、空,未形成制度监管体系。因此,要定期对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剔除与当前加强管理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并及时完善补充相关制度,针对本单位制定的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认真梳理,需要建立的要建立,需要完善要补充修改完善,已过时效的或不合理的要及时进行清理,真正做到以制度规范行为。按照分、市公司是经营主体、县(分)局是行政执法主体的体制要求,按两个层次进行修改完善规章制度:
首先对市局(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完善,要求机关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对相关管理事项要求由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并实施对口
第三篇:以分项体系建设为基础建立健全“人人都是通风员”工作体系(精选)
以分项体系建设为基础
建立健全“人人都是通风员”工作体系
同煤集团同忻矿董事长 靳建顺
推行“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必须围绕分项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工作体系。
一、从思想认识入手,分层次构建“人人都是通风员”的思想认同体系
“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是全面总结及对事故教训的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安全管控的实际需要提出的一个广义的安全理念,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而且在实践中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理解好、把握好、应用好是核心和关键,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分层次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解和认识,构建起思想认同体系,最终使其成为全员都能信守执行的安全信仰。
第一,通过安全培训,从业务层面上认识到通风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矿井通风是一项系统的安全工程,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关系到整个矿井的生产安全。我们通过全员安全培训,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井下作业无论是哪个系统、哪个岗位,只要是在井下作业的人员都不可能脱离通风网络而开展生产作业。与此同时,我们又从“人人都是通风员”的角度出发,让员工明白,在矿井中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即是通风管理的参与者,更是通风安全的受益者,利益与义务是同等的。让员工在分享安全利益同时履行安全义务,有效杜绝了员工对通风安全的认识盲区。
第二,通过逻辑分析,从哲学层面认识到通风安全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哲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相对平衡的团体内个性必须符合共性的底线原则,个性利益不能超越共性利益,即必须对共性利益负责。推行“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工作体系,目的就是要让全体人员都能坚持“人人都是通风员,人人都是通风责”的通风管理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我们通过广泛的安全思想教育活动,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就是对大家的安全负责,追求自身安全的同时也为整个矿井的安全做出了贡献。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井下员工安全自保互保机制,使全矿员工结成了一个基础扎实的安全大联盟。与此同时,我们还重奖对矿井通风安全做出贡献的干部、员工,让全矿干部员工在思想意识中形成了“抓通风光荣、抓通风伟大、抓通风高尚”的意识。特别是,我们将各类在通风安全工作中发现的违章行为做为反面教育,对员工进行逆向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了在通风安全上对自己不负责就是对矿并不负责,忽视通风管理就等同于犯罪,破坏通风设施就是图财害命。通过正反对比教育,员工在通风安全认识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认识到了正与反、错与对,从而更加自觉地尽到通风管理的安全责任。
第三,通过压力传递,从责权层面上认识到所肩负的重大安全责任。通过在具体安全管理的实践,我们很好地分解了通风安全管理的责任,扩大了责任网络,而且还通过责任的分解将管通风的权力,合理的下放到每一位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上,将原来的由专人专管的通风管理格局,变成了以专人专管为基础,全员广泛参与的“大通风”安全管控格局。我们通过出台相关的安全规定,明确了井下员工不仅可以对别人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也时刻被别人监督和管理,从而使通风安全管理形成了一个“三力共动、互助互制”的良性互动模式。
二、从管理创新入手,分系统构建“人人都是通风员”的责任落实体系
“人人都是通风员”之所以具有理论层面的广义性和实践层面的广泛性,其精髓就在于“人人”二字,即在通风安全管控过程中“人人有权力、人人担责任、人人享成果”。因此,通过分系统构建“人人都是通风员”的责任落实体系,将每一个井下员工参与通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员工的通风安全责任心。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安全管理网络将通风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头上。目前,在专业通风管理队伍和安全监管队伍的基础上,我们按照管理的压力传递原则,迸一步分解了矿井通风安全管理责任,并根据各安全监管力量所涉及范围的特点,明确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各种力量的安全补位作用,进一步强化了矿井的通风安全管理,将各种安全管理力量都很好地融入到全矿安全管理的各个领域之中。
其次,制定了详实可行的“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管理制度。责任的落实,除了要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外,必须还得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人人都是通风员”涉及到井下工作的各个系统、方方面面,但又因为所处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方式的不同,其参与通风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立足整个矿井安全管理的高度,细化了各项通风安全管理制度,在专业的通风安全管理制度的大框架内,充分利用各工种、各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将其在通风安全管理的大框架内放大,不仅做到了“全面”,并且确保了制度的“可行”,从而为整个矿井的通风安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三,实现了通风安全管理制度的最广泛覆盖。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工作比天还大、瓦斯治理重中更重”、“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的基础上,在全矿全面推行“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安全工作体系。针对外委队组多的实际情况,我们也将其纳入到全矿安全管理范围之中,认真落实了“五到位、三不准”硬性规定,突出狠抓了“一通三防”及机电菅理的“三件大事”。
三、从严格考核入手,分内容构建“人人都是通风员”的价值表现体系
所谓“人人都是通风员”的价值表现体系,就是指让积极参与“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工作体系建设及做出贡献的人员除了享受到安全成果之外,还能够享受到物质、精神、政治上的待遇。反之,则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因此,我们在原有通风安全考核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更为明确的“人人都是通风员”的价值表现体系。
一是价值表现体系与个人名誉挂钩。通风安全事关全局,在通风安全上做了贡献的人就是对整个矿井做了贡献。合理自觉地参与通风安全管理,不仅是一个矿工业务素质高的体现,更是一个员工高尚精神和纯洁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我们通过对在通风战线上做出贡献的各类先进的表彰,以及通过矿自办简报、对外宣传报道对他们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在全矿很好地营造了“抓通风光荣、抓通风伟大、抓通风高尚”的良好氛围。通过行之有效的精神鼓励,极大地提高了全矿员工参与通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二是价值表现体系与个人职位挂钩。人人都是通风员的落实,除了靠员工自觉参与和制度保障外,另外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高效、畅通的管理网络。这就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严格执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激励、落实、责任追究”三项机制,实现了通风安全隐患排查闭合管理。进一步严格了区队长、班组长资格准入,为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我们把“人人都是通风员”这项工作细化成干部考核的一项硬性指标、刚性规定,不能通融,没有余地,在重大的通风失职问题上,切实做到了严格追究责任,该免的免,该撤的撤。
三是价值表现体系与个人收入挂钩。做为基层的员工,除了强势的理念灌输和精神激励以外,最能牵动员工神经的就是收入了。所以,我将价值表现体系与员工个人收入挂钩。我们本着“奖就奖的心动,罚就罚的心疼,让得了奖的还想得奖,让受了罚的再也不敢犯错”的奖罚原则,通过出台相应的制度对奖罚力度及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对自觉参与通风管理且做出贡献的员工在物质上要给予重奖,反之,我们就要给予重罚。同时,我们还根据管理失职或者各种未遂行为进行延伸分析,根据延伸假想后的结果对当事人进行处理,此举极大地增强了全矿各级干部的安全责任意识。
通过建立和实践“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工作体系,进一步规范了安全管理、提升了干部员工素质、夯实了现场安全管理、改善了作业环境,为把同忻矿打造成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超一流现代化矿井”奠定一个坚实的安全基础。
第四篇:浙江省两防一体化建设和疏散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两防一体化建设和疏散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浙江省人防办(民防局)副主任(副局长)作者:赵德兴 被访问: 299次 2009-10-19 10:35:20近年来,根据国家人防办开展两防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浙江省人防实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谈一些个人的感受,供同志们参考。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推进“五化”建设,扎实做好向民防发展的各项基础工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人防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线,结合近年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我省人防建设现状,进一步理清思路,讲究方法,真抓实干,在谋全局、管长远、打基础、抓落实上使实劲,努力推进“五化”建设。
一是要推进人防法制化建设。加强新形势下的人防工作,必须加快人防法制化建设进程。要进一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民防的地位、作用以及推动力等问题,确保民防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能。针对人防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出台规范性文件进行调整规范,形成以法制手段为主的人防建设管理机制。当前要重点抓住以下几个问题实施法制保障:要研究民防工作的地位、作用;要研究人防工程产权归属问题,充分考虑人防工程的国防战备和社会公益属性,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拿出国家和个人都受益的有效政策;要规范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管理,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必须依法修建防空地下室,确因条件限制不能同步配套建设收取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必须全额、专项用于人防建设;要积极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与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出台,合理、有序、规范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二是要推进人防体系化建设。胡总书记强调;“必须在形成体系作战能力上用更大气力”。人防建设是国防动员和应急作战体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必须着眼整体功能,加强体系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上级关于军事斗争人防应急准备一系列指示要求为依据,按照国家和军区人防办的统一部署,整体推进人民防空组织指挥、信息保障、防护工程、人防专业队伍、人口疏散、重要目标防护、人防队伍能力等七大体系建设,确保人民防空建设质量全面提升,确保全省人防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三是要推进人防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人防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按规定办事。根据近年来人防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对已取得初步成果或达成共识的意见方法,及时进行总结规范,形成新的政策制度或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推广实施;特别重视学习领会近年来国家、南京军区和省人防办组织召开的各类会议文件、出台的各种规定和标准规范,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各地实际抓好细化落实。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浙江人防发展特点的依法行政、人才选拔培养、资金保障、基层工作、应急准备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保证人防建设高效运作。
四是要推进人防社会化建设。坚持“两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民事防护主要对象,是人防工作主体”的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切实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人防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加人防建设的合力。成立自救互救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自救互救知识和防护手段教育,使人民群众掌握遭受空袭时自防自救和互救互援的业务技能,提高防护救援能力。按照形成组织、建立网络、落实责任、信用考核的原则,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重点镇等单位建立民防志愿者队伍,研究规范管理、培训和使用的办法,组织参与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进一步推行警报社会化管理,动员社区、乡镇基层组织维护和管理民防设施设备。
五是要推进人防专业化建设。根据新形势下人防向民防发展建设的需要,坚持多管齐下,突出重点建设,着力提高民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深化全员岗位大练兵活动,在练兵的实用性、创新性上下功夫,着力提高队伍的专业技能。结合民兵整组,对现有人防专业队伍进行清查登记,抓好组织落实,切实解决与其他民兵队伍交叉重叠的问题;根据防空防灾要求,调整结构,有条件的组建核生化技术、网络信息与防护、伪装设障等特种防护专业队伍,提高队伍科技含量。积极开展各种复杂条件下的人防应急抢险抢修、救援、消除空袭后果等适应性训练,了解方案,熟悉任务,掌握战法;严格落实装备器材、训练经费等各类保障,着力提高人防专业队伍遂行应急任务的能力。
二、积极稳妥地探索和实践,坚持推进人防向民防的整体转型
民防建设是国家对人防建设的要求,是人防向前发展的需要。总体上呈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但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存在着“上冷下热、实冷虚热、各自为政、推进缓慢”。最主要的问题是法律地位缺失、体制不顺、职能不明。需要各省市以及从国家到县(市、区)的各级人防部门,在各自的层级职责上积极探索,上下呼应,全力推动,才能取得明显进展。近年来,我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人防向民防转型:一是从理论上探索。利用每年的全省人防办主任读书会,2004年开展民防大讨论以来,从理论上探索
全省民防发展的思路,更好地统一思想,把握全局,优化思路,引领浙江民防创业创新、发展壮大。积极宣传人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参与防灾救灾、应急救援中的地位作用,为民防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深化人防宣传教育“五进”工作,扎实做好群众性防空防灾知识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在形式上挂牌。在民防体制上,2005年增挂民防局的牌子,2006年各市增挂民防局的牌子,目前80%以上的县(市、区)增挂民防局的牌子,调整了民防的职能。
三是在职能上试点。在民防职能上,各地按省办模式,整合人防资源,参与应急管理,承担突发公共事件人员防护牵头单位职能,提供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备用指挥平台。省办正积极协调省政府应急办进行调研,纳入省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成员单位。组织杭州市、嘉兴市开展民防试点,组织社区人防工作试点,召开了全省社区人防工作会议,积极推进人口疏散和人员掩蔽预案进社区工作的落实。按照“人员疏散掩蔽落实到点、到人”的要求,让老百姓知道该怎样疏散,到哪里掩蔽,使人民防空应急准备工作落到实处,落实街道、社区人口疏散指挥机构,确定疏散人员,明确疏散地域,以及留城人员的掩蔽位置、进出路线,并结合警报试鸣和防空演习,组织居民演练。“非典”之后,省政府又明确人防指挥系统为省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之一,民防局作为平时救灾中人员防护的组长单位,负责牵头省政府28个厅局,组织人口疏散工作。四是在方法上逐步推进。杭州市民防局成立了“96110”联动指挥平台,8年来运行良好;嘉兴市结合本市化工企业多的特殊性,政府确定民防局为化救的牵头单位,探索了“企业建队伍、政府下任务、民防搞协调、救援有偿化”的民防工作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对近年来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推广经验,扩大成果,以更好地适应平时防灾、战时防空的需要。积极拓展民防工作职能。目前有的市正在考虑民防局与应急办职能和资源的整合问题。全省县以上人防办制订了《应付公共突发事件人员疏散方案》。全省进行了警报控制终端重大突发事件警报信号发放的改造,使人防警报为抢险救灾服务。
三、着眼社会需求,把疏散体系建设作为“两防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来抓
民防工作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必须继续加大开放发展的力度,在疏散体系建设上,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多种渠道,着眼于战时和灾时条件下为人民群众提供疏散和避难场所的需要,抓紧了疏散地域的建设,并结合实际进行了疏散基地和疏散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开展试点研究,逐步推进。为更好地承担战时和灾时的人员疏散任务,着眼战时和灾时条件下为人民群众提供疏散和避难场所的需要,全面启动了疏散地域、疏散基地和疏散点三位一体的疏散体系建
设。自2004年起,我省通过试点,逐步开展了疏散基地建设,2005年召开了全省疏散体系建设研讨会,2005年召开了全省疏散基地建设现场会,全省推广了台州市三门县蛇蟠岛和温岭市长屿硐天两个疏散基地建设的经验做法。三门县蛇蟠岛疏散基地共分4个功能区,包括了人防应急指挥部、物资储备库、人员疏散安置区和人员疏散隐蔽区,其中人员疏散安置和隐蔽区面积共计3万多平方米,基地内水、电、排泄以及交通、通信、指挥等保障齐全;温岭市长屿硐天疏散基地总面积19万平方米,有三个硐区组成,可同时容纳8000人。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我省疏散基地建设标准的实施意见,指导全省的疏散基地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上下形成了抓好疏散体系建设的共识。目前,全省建立疏散基地73个,面积6248万平方米,可安置人口36万人;建立疏散避难点1685个,面积2119万平方米,可安置人口389万人。杭州拱墅区疏散(避难)场所的挂牌,结合杭州汽车城建设的可用于防台、防洪、防震和防空的应急疏散点。其规划建设9.47万平方米,其中将1.47万平方米的国际汽车会展中心建成室内避难区,8万平方米的广场绿地建成室外棚宿区,该疏散点充分利用了会展中心已有的设施设备,增加了应急供电、照明、统一标牌标识等要素,可容纳受灾群众1万多人。宁波市某区人防办通过调研,利用公共绿地、院校、公共体育馆、广场等设施建立了107个紧急疏散点,并全面统计了室内、室外面积和安置人员数量,建立了联系人、联系电话和附图说明,为组织疏散、应付公共突发事件奠定了基础。
(二)统一战技标准,规范疏散场所建设
人口疏散场所是用于战时人口疏散、灾时避难安置的场所,包括疏散地域、疏散基地、疏散点。应达到的基本标准是:
第一类人口疏散地域建设的基本标准
1、疏散地域的选择
疏散地域可依据人口疏散方案确定的疏散地域组织建设,也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各级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疏散地域要选择在便于机动、便于生存、远离重点目标和危险源的地域内。
1、规模要适当。市、县级疏散地域规模应根据疏散人口的数量而定,确定足够的地幅。也可按照城市疏散人口与疏散地域村、镇人口1:1至1:2的比例确定人口疏散地域。
2、距离要适当。通常疏散地域距离城区50公里以内。
3、配置要适当。疏散人口通常按城区街道、社区建制相对集中配置,配置区域根据地形、民情确定。
4、环境要适当。便于生活,便于进出,有交通主干道路,迂回道路。避开核化设施、易燃易爆、易滑坡塌方、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等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区域。
2、疏散地域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1)疏散地域接收地有疏散人员吃、住的基本生活条件;
(2)有较完善的供电、供水、物资储备条件;
(3)疏散接收地的县、镇乡、村要分别建立指挥管理机构,根据接收疏散人员的任务,制订疏散人员接收安置方案和保障计划;
(4)有必要的通信保障和广播设备;
(5)利用现有医疗场所,供疏散人员看病就医;
(6)利用现有的学校和公共设施,为疏散的学生进行文化教育。
第二类人口疏散基地建设的基本标准
1、人口疏散(避难)基地的基本功用
人口疏散(避难)基地主要用于接纳、安置本行政区域内疏散(避难)的人员。经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也可以用于接纳、安置本行政区域以外疏散(避难)的人员。
2、人口疏散(避难)基地的规模
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评估确定,不同级别的人口疏散(避难)基地,规模应有所区别。设区市的人口疏散(避难)基地规模结合各市实际确定,应能满足接纳、安置2000人以上的基本生活需要。县(市、区)级人口疏散(避难)基地的规模可以适当减小,由设区市指导县(市、区)确定。疏散基地一般应有固定房屋和棚户区组成。
3、人口疏散(避难)基地建设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1)人口疏散基地的选址要避开政治、军事、经济等重要目标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
(2)选择交通便利,能满足疏散人员进住的车辆迂回;
(3)有稳定的水、电保障;
(4)具备消防、排污、卫生防疫条件;
(5)建有广播、通信设施;
(6)有固定房屋和棚户区;
(7)疏散基地应制定平(战)时与灾时应急转换方案,成立指挥机构。
第三类人口疏散点建设的基本标准
疏散点是指各级政府利用社会公共场所(如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公园、广场、学校的教室、宾馆、防空地下室等),实施就地就近疏散人员的场所。在普查的基础上,以政府发文的名义,确定担负接收安置临时疏散(避难)人口任务。
1、疏散点普查统计。按照疏散点的分类,对本辖区内可以作为疏散点的场所进行普查统计,掌握基本情况。统计内容包括:疏散点名称、室内外面积、床位数、可容纳人数、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地址、邮政编码、有关图片资料等。
2、公示告知。被确定的人口疏散点应向社会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疏散点名称、地址等。
3、分类管理。一类为随机使用的疏散点。二类为调整使用的疏散点。三类为征集使用的疏散点。
4、明确疏散点单位任务。以批准疏散点的文件为依据,明确疏散点单位要建立指挥协调机构,明确疏散点联系人、引导员、救灾工作人员的职责与任务,明确疏散点人口疏散各功能区域划分,并设置疏散点标识标牌,保证随时能够启用。
(三)人口疏散体系建设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一是自建。按照有关建设审批规定,由各级人防部门单独投资建设疏散基地;二是依托建设。由人防部门参与部分投资,与其他单位合资合作建设,或者依托其它已建项目,人防部门参与建设;三是规划建设。由各级政府根据人口疏散的需要,对辖区内可用于人口疏散的大型设施统一规划,设置疏散基地的标志标牌,保证应急时使用。保障两权:战时和灾时的使用权、平战结合收益权。
第五篇: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以学风建设为基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工作概要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以学风建设为基础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工作概要
新学期伊始,学院大力加强学风建设,旨在提高全院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规范其日常行为,正确积极地引导低年级同学树立长远的大学目标,敦促高年级同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为就业做足准备。为此学院制订并采取了一系列学风建设措施,具体包括:
一、“四讲谈”系列讲座
该系列工作设置了我院全体院领导参与的“2011年院领导恳谈会暨新生见面会”、学院六大专业博士针对新同学举行的“专业漫谈会”、邀请学院博士针对全院同学每周末计划进行的“博士系列讲座”以及为提供一个新老生专业学习交流平台的“学长讲堂”。众多专业类讲座及座谈会为我院全体同学尤其是2011级新同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他们无论在生活还是专业学习上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一设二查三反馈”的学风建设及督察工作
学院针对一、二年级延年设立早晚自习制度,且学院规定晚间7时至9时留寝同学不得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以此督促学生合理利用空闲时间,与此同时为全体同学提供一个增进友谊加强交流的机会和环境。学院会组织相关负责人长期与不定期地做早晚自习、课堂出勤和寝室检查,分别为各班级纪检委员、学生会自律委员会,每月会根据两负责组织的记录登记情况汇总反馈给相应辅导员及各任课老师,辅导员及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反馈有针对性的区分关注!
三、“师帮学”联系工作
学院在本学期启动了教师联系寝室制度,规定一名专业任教老师负责联系两或两个以上学生寝室,在此期间一对一进行专业和生活方面的辅导,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每月份每位同学需向本年级辅导员上交一份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辅导员以此来了解每位学生的专业学习。
至此,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学风建设已顺利开展并正在进行,其成果也逐步显现,众多同学表示开学初的一系列讲座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帮助,尤其在专业学习方面,已不再迷茫。另外一些列学风建设工作也得到了同学的广泛称赞。接下来学院各级领导和老师会一直密切关注此项工作,并积极参与指导和执行,相
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广泛、更科学的学风创新性工作为广大同学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