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大庄镇方寨村走工业强村之路的调查

时间:2019-05-14 00:4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功县大庄镇方寨村走工业强村之路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功县大庄镇方寨村走工业强村之路的调查》。

第一篇:武功县大庄镇方寨村走工业强村之路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武功县大庄镇方寨村是省委副书记张保庆同志的党建工作联系点,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640户,2998人,耕地面积1772亩。村上拥有一个年产值2.5亿元的东方纸业集团。2002年实行村企合并后,成立东方党总支,党总支共有党员86名,下设1个村党支部、5个企业党支部。近年来,张保庆同志多次深入该村调研指导,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并为该村题词“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奔向小康”。东方党总支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方寨这一目标,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抢抓机遇,滚动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村战略,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农民富裕、村风良好的喜人局面。200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00多万元,成为全县的明星村。村党总支先后被评为市县先进党支部、省级“五个好”党支部,方寨村也先后被省市命名为“文明村”和“小康示范村”。

二、成功实践

(一)工业兴村,走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好路子。

改革开放以来,方寨村农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有了一定改善。但是,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两委会”班子想为群众增收致富搞服务,却苦于无资金没办法,导致公益事业百废待兴,群众收入增长缓慢,出现了人心散、村风乱的局面。严峻的现实,使村干部深刻地认识到,人均不足0.7亩的耕地仅能养家糊口,要致富,光靠农业不行,不办企业不成。思想认识统一后,村党支部、村委会毅然决定大办集体企业,走工业兴村之路。为此,党总支首先从转变干部群众观念入手,召开两委会、党员干部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认真学习发展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使党员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后,组织党员干部到江苏华西村参观,学习外地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坚定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还在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了“我们能不能发展集体经济,不发展集体经济怎能富民强村”的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更加明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他们结合地处小麦主产区、桔杆利用率低、劳动力低廉的实际,聘请专家进行指导论证,决定打造以造纸为主的支柱产业,走兴企强村富民的路子。

(二)股份合作,创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好方子。

为了促进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上不断采取新措施,借鉴外地经验,推行股份合作制,在原有两个造纸厂的基础上,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有步骤、分阶段地对村办企业进行改造,在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中使企业进一步强盛。

1999年,党总支提出了“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鼓励村民积极参股入股,组建企业集团”的口号。村上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将原纸厂、退水渠、道路和电力、土地等折合成股份,组建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实行厂长负责制,各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风险共担,分厂承包,超产提成。村党支部、村委会还鼓励村民积极参股入股,融集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了三个分厂,扩建了九条生产线,组建了东方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他们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提出了建立东方工业园区的二次创业计划,对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规划,配套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新办企业入园发展。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再一次掀起了参股入股高潮,短期内聚集资金7000多万元,技改扩建了25条生产线。公司年产方化用纸8万吨,生产的5个规格、20多个品种的产品,畅销西北、西南和东南沿海一带,转销东南亚和吉尔吉斯等几个国家和地区,一直供不应求。

2001年,他们在干部群众中开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组织党员、企业主和群众去河南南街村等地考察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这次考察“考察”出了方寨村发展的新思路:招商引资,园区带动,进一步发展运输、化工等与造纸业相关的产业,形成一条龙产业链、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2003年,东方集团引进资金300多万元,筹建了科龙化工厂,投资1800多万元,技改了13条生产线。截止目前,集团公司共投资9500万元,建成17个分厂47条生产线,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其中集体经济占到了52.6。公司年产值达2.5亿元,实现利税3000多万元,年上交国家税金200多万元。

(三)

第二篇:*村走工业强村之路的调查

村走工业强村之路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武功县大庄镇方寨村是省委副书记张保庆同志的党建工作联系点,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640户,2998人,耕地面积1772亩。村上拥有一个年产值2.5亿元的东方纸业集团。2002年实行村企合并后,成立东方党总支,党总支共有党员86名,下设1个村党支部、5个企业党支部。近年来,张保庆同志多次深入该村调研指导,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并为该村题词“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奔向小康”。东方党总支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方寨这一目标,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抢抓机遇,滚动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村战略,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农民富裕、村风良好的喜人局面。200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00多万元,成为全县的明星村。村党总支先后被评为市县先进党支部、省级“五个好”党支部,方寨村也先后被省市命名为“文明村”和“小康示范村”。

二、成功实践

(一)工业兴村,走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好路子。

改革开放以来,方寨村农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有了一定改善。但是,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两委会”班子想为群众增收致富搞服务,却苦于无资金没办法,导致公益事业百废待兴,群众收入增长缓慢,出现了人心散、村风乱的局面。严峻的现实,使村干部深刻地认识到,人均不足0.7亩的耕地仅能养家糊口,要致富,光靠农业不行,不办企业不成。思想认识统一后,村党支部、村委会毅然决定大办集体企业,走工业兴村之路。为此,党总支首先从转变干部群众观念入手,召开两委会、党员干部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认真学习发展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使党员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后,组织党员干部到江苏华西村参观,学习外地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坚定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还在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了“我们能不能发展集体经济,不发展集体经济怎能富民强村”的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更加明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他们结合地处小麦主产区、桔杆利用率低、劳动力低廉的实际,聘请专家进行指导论证,决定打造以造纸为主的支柱产业,走兴企强村富民的路子。

(二)股份合作,创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好方子。

为了促进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上不断采取新措施,借鉴外地经验,推行股份合作制,在原有两个造纸厂的基础上,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有步骤、分阶段地对村办企业进行改造,在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中使企业进一步强盛。

1999年,党总支提出了“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鼓励村民积极参股入股,组建企业集团”的口号。村上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将原纸厂、退水渠、道路和电力、土地等折合成股份,组建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实行厂长负责制,各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风险共担,分厂承包,超产提成。村党支部、村委会还鼓励村民积极参股入股,融集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了三个分厂,扩建了九条生产线,组建了东方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他们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提出了建立东方工业园区的二次创业计划,对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规划,配套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新办企业入园发展。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再一次掀起了参股入股高潮,短期内聚集资金7000多万元,技改扩建了25条生产线。公司年产方化用纸8万吨,生产的5个规格、20多个品种的产品,畅销西北、西南和东南沿海一带,转销东南亚和吉尔吉斯等几个国家和地区,一直供不应求。

2001年,他们在干部群众中开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组织党员、企业主和群众去河南南街村等地考察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这次考察“考察”出了方寨村发展的新思路:招商引资,园区带动,进一步发展运输、化工等与造纸业相关的产业,形成一条龙产业链、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2003年,东方集团引进资金300多万元,筹建了科龙化工厂,投资1800多万元,技改了13条生产线。截止目前,集团公司共投资9500万元,建成17个分厂47条生产线,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其中集体经济占到了52.6%。公司年产值达2.5亿元,实现利税3000多万元,年上交国家税金200多万元。

(三)筑牢堡垒,构建一个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的强班子。

实践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为此,他狠抓了“一个选配”“三个落实”和“两个带头”。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成员的选配。党总支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在培养选拔干部上,除坚持政治强、文化水平高的标准外,更侧重于考察其是否懂市场、会管理和乐于奉献。根据这一标准,先后为总支下属的6个支部选配和调整了10名干部,其中支部书记5人。

二是抓好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党总支从严要求,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大会、3次支委会,认真分析兴企办厂和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新情况,经常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

和对党组织及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抓好廉洁自律制度的落实。党总支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成员首先做到。还明确提出了做“三不”党员干部,即:不沾集体便宜,不贪图享乐,不过一天闲日子。村上还制定了“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财务公开”和“六不准”等制度,郑重向村民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对于每一项工程,党总支做到干部不参与,只是组织协调和监督,工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工程小组全权负责。

四是抓好党员教育制度的落实。为了搞好党员教育,他们在硬件投入上毫不吝啬,先后建起了农民和职工培训学校以及党员活动室,投资2万元建起了党员电教室,购买图书1500多册,建立了图书室,用于干部群众的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还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徽师大、省农科院等单位10多名专家教授给党员干部和群众讲课,使全村90%以上的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70%以上的新党员成为致富能手。

五是重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给集体经济的发展搞好服务,党总支提出“有困难、找支部”的口号。村民白巨敏,承包村办污水治理收浆地,因技术问题,生产的包装纸质量较低,市场销售困难,占压资金严重,企业面临倒闭。党总支书记高志鹏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及时开会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使白巨敏的企业很快起死回生,一举扭转了亏损,重焕生机。在党总支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带头集资参股入股,发展集体经济。村委会兼职副主任许立参、许志宵,企业支部书记许云礼等带头集资入股办厂。党员许永忠、白立团在企业发展中不计恩怨、不顾个人得失,帮助企业解决退水、道路和供电等困难,为企业发展发挥了党员干部应有的作用。

三、良好效应

方寨村走工业强村之路,尽管还处于进一步发展探索阶段,但却已显现了良好的效应:

一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村上积极开展各项公益事业,先后实施了十大利民工程:一是道路硬化工程。投资35万元将园区内的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投资85万元硬化村街道4800米,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投资27万元新打机井8眼,衬砌渠道3500米,投资6万元架设农灌线路2000多米,使井泵配套齐全,农田旱涝保丰收。三是亮化工程。投资70万元给企业架起了电力专线,投资12万元对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并给四条街道安装了78盏路灯,解决了村子和企业用电方面的问题。四是希望工程。投资6万元对学校校舍进行了修缮,更新了桌椅,添置了实验器材仪器124种,729件,解决了学生上试验课难的问题,减免了6名学生的学杂费用,解决了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2004年,还计划投资200万元新建一所小学和幼儿园。五是送温暖工程。积极开展了帮扶交友活动,每年拿出2万元,对5户困难户进行救济扶持。六是利民工程。从2002年起,村上每年为群众代缴农业税达11万元,减轻了农民负担。近年来,还投资89万元为周边村子修建了2座桥,铺设了2公里的水泥路面和90多根过路暗管。七是碧水工程。投资1230万元进行污水治理,聘请安徽师范大学化工学院和江苏宜兴瑞盛水处理研究所专家教授,进行了污水治理的技术设计和安装调试。2004年3月份,企业环境影响大纲顺利通过了省市专家评审;计划6月底前,建成投资300万元、日处理废水3万吨的水处理厂,达到污水回收利用,解决污染问题;投资120万元新修和扩建两条退水渠2650多米,解决企业的退水难问题。八是绿化工程。投资2万元在厂区建立隔离带和草坪、苗圃花木,共栽植树木20多个种类,3000多棵。九是形象工程。投资80多万元建起了一栋三层办公楼,配备了电脑传真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供“两委会”、集团公司办公和党员活动。十是再就业工程。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有效地解决剩余劳动安置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安排闲散劳力4000多人,安置下岗职工287名。

二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了村域经济发展。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农工副牧全面发展,新发展良种50多亩,杂果1000亩;养殖业发展迅猛,生猪存栏2000多头,笼养鸡20000多只;铁器加工和食品加工生意火爆,私营、股份、个体经济总收入达5500多万元。全村现在共有运输车辆50多辆,摩托车200多辆,手机500多部,电话普及率达70%,家家用上了电视机。

三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做大做强纸业这一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动运输、加工、养殖、种植等个体经济发展,600多户农户基本形成了户户有主业,人人有活干,家家奔富路的局面,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380多亩的土地流转,每年就可为农民增收40多万元;全村上千名闲散劳力的安置,每年也为群众增收500多万元。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3500多元,比1999年增加了1600多元。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如今方寨村,呈现出水泥道路四通八达,新楼房连成一片,小伙子进进出出骑摩托,老人电视机前度晚年的美好生活情景。

第三篇:解放思想大开放 工业强村促发展

解放思想大开放 工业强村促发展

——沙洋县纪山镇郭店村村级集体经济材料

近年来,纪山镇郭店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举全村之力抓招商、集群众之智抓服务,全力打造郭店食品工业园,辖区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截止2009年,全村拥有企业1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0家。2009年,全村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其中规模企业产值1.8亿元,村级集体每年增加收入70多万元,逐步探索出一条工业强村之路。

一、解放思想,探索发展新路子

郭店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山楚墓群所在地,境内古墓群密布。上世纪80年代,受“要想富,挖古墓,一夜成为万元户”思想的影响,村里青壮年男子成群结伙盗墓成风,随着“严打”专项行动的深入,该村7名青壮年男人被判刑,有的被处极刑,郭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寡妇村”、“贫困村”。2000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产生,痛定思痛,新班子冷静分析了村情民情,找到了该村的优势与劣势,优势在于“区位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便于招商引资”,劣势在于“可供利用的土地较少,农民增收的空间有限”。针对这一实际,村“两委”班子决定立足村情,发挥优势,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在县、镇两级的支持下,经村党员大会讨论,村“两委”决定将村级经济发展定位于“以工兴村、以工促农、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并成立了两个工作小组:一个是工业发展工作小组,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负责,主抓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一个是农业农村工作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主任负责,主抓农业生产。两个工作小组相互分工,密切配合,依托本地蔬菜种植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当年就引进了全村第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荆门市南江味品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生产“荆沙牌”剁椒酱、豆瓣酱等系列调味品,当年销售收入就超过了500万元,解决了40多人的就业问题,让村里人尝到了“以工兴村、以工促农”的甜头,也坚定了村干部谋发展、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2007年,三届沙洋县委、县政府根据省第九次党代会关于“推动一江两线’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提出了“构建207国道沿线和荆襄高速出口沿线经济走廊”的发展思路。郭店村作为两大沿线交汇处的一个重要节点,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该村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决定将“企业做大、产业做强”。村“两委”自费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及企业老板赴京山、荆州及赤壁、咸宁等地学习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并请来省市相关专家进行研讨论证,通过学习政策、参观考察、讨论交流,村“两委”一班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树立了“农业稳村、工业兴村、园区强村”的观念,提出了“围绕农副产品办企业,围绕农业标准化建基地、围绕特色产业创品牌、围绕企业集群办园区”的新一轮发展思路,在全村开展了“建设新园区、发展新工业、建设新郭店”的活动,并争取镇委、镇政府及镇属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提出了重点规划建设郭店食品工业集中区的构想,成立了以村支部、村委会干部为骨干,5名党员代表为成员的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协调专班,具体负责食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土地收储、农户拆迁、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等工作。新的发展蓝图跃然纸上,新的发展前景呼之欲出。

二、创新思路,谱写发展新篇章

一是加大外出招商。由镇村主要领导成立招商专班,结合镇情村情,远赴浙江、广东、福建等,深入食品加工规模企业展开招商攻势,对于有投资意向的客商,专班坚持从项目需求出发,对项目选址、生产、发展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周全考虑,重点就投资者关心的“三通一平”问题、原材料购进、市场销售等情况进行前期调查,实事求是地介绍发展优势和不利因素,并与投资者积极研究化解不利因素的办法和措施,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让客商积极稳妥投资。同时,加强与对外成功人士的联系,对每一条有价值的招商信息都跟踪不放,并根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08年,在了解到客商荣冬萍有意到郭店投资后,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当即和村干部一道赶赴广西东盟经济园区,当面介绍镇村良好的投资环境及优越的招商政策。想方设法消除顾虑,使项目最终得以签约。二是强化以商招商。坚持把企业推向招商第一线,鼓励和引导现有重点企业、规模企业大胆走出去、引进来,通过他们介绍亲身经历和感受,吸引更多的客商来郭店投资兴业,切实将企业人士的人脉资源变成信息资源、项目资源,实现企业变成产业、产业形成集聚。顶辣食品有限公司、荆香食品有限公司就是通过南江调味品有限公司介绍引进的调味品生产企业,目前,这两家公司都已跻身规模企业行列,顶辣更是成为沙洋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年销售值达2000万元。三是扶强做大园区。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当地企业的“孵化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园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打出名气。实行多元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工业集中区“三通一平”建设的投入,对划入工业集中区的企业用地,提前进行拆迁安置,同时不断完善集中区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方便、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近几年来,集中区共投入100多万元,解决了200多亩工业用地的“三通一平”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的科学管理、综合开发及有序推进,今年,郭店村率先在全市成立首个乡镇工业园区管委会——郭店食品工业园区管委会,管委会主要以郭店村“两委”成员为核心,财政所、派出所、国土所、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文管所等相关镇属单位负责人参与,具体负责食品工业园的招商引资、规划管理、项目服务及其他日常性事务。

三、诚信服务,营造发展新环境

该村始终坚持把满足客商需求作为“第一追求”,大力推行“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全力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一是积极化解用地难。该村“两委”班子在加大闲置土地摸底清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合理流转的新思路,灵活机动地解决企业用地难的问题。荣谊塑胶是一家主要生产塑料秧盘的规模企业,去年落户之初,镇村干部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土地征用协调、四条电力和通信线杆迁移、100亩工业用地的场地平整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打造了郭店乃至纪山工业建设发展史上的“荣谊速度”。2009年,该企业生产总值达到8300万元。二是努力化解项目落户难。每个项目自落户到建成投产,镇村领导实行包点联系,明确责任,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实行“一个企业落户、一套班子服务、一个部门配合、一抓到底”的办法,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从企业名称核准、选址、征地、证照办理,直至开工投产,均由专班全程代理,并专门配备1名懂业务、能力强、热情高的干部积极协调企业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了“院墙以内的事情老板管,院墙以外的事情镇村办”,确保了投资者的精力不分散,时间不浪费,全力以赴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着力化解招工难。由于农村大多青壮年外出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如何确保正常生产用工成了企业不得不面临的一道难题。村“两委”班子想企业之所想,一方面加大企业用工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对全村16至50岁富余劳动力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与镇党校、企业等部门联合开展免费就业培训,使一批农民能就近进企、就近务工。四是全力破解融资难。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园区企业普遍面临后续资金缺乏的难题。镇村两级班子积极开展走访服务企业活动,详细了解园区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采取协助召开银企座谈会、邀请金融人士进企参观等形式,积极主动做好银企双方的协调工作,赢得了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仅2009年上半年,通过协调邮政银行为顶辣、南江、荆香、华茂解决了120万元的融资问题。近年来,累计帮助企业解决贷款3000多万元。五是努力解决原料难。随着郭店食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逐步推开,食品企业发展的原料需求越来越大。为解决调味品企业的原料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该村积极与企业进行协调,组织群众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种植黑蔸芥菜、小米辣椒和食用菌。现已建成黑蔸芥菜、小米辣椒种植基地1000亩,并带动周边镇培植基地1500亩,保证了企业充足的原料供应。

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郭店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党风民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村支部先后被市县评为“五好党支部”,郭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新村”、“文明新村”、“富裕新村”。

第四篇:大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调查分析报告

大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调查分析报告

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现将我村集体经济收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庄村地理及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我村位于榔桥镇中部,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00亩,山场4500亩。由原来的2个村合并而成,辖21个村民小组,720户,2937人,劳动力1755人。

目前,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养殖业、燎草加工业为主。作为村集体方面,收入则主要来源于村转移支付收入、本村两座小二型水库的承包收入。

二、大庄村经济发展的优劣势

(一)、经济发展优势

1、地理位置优势

大庄村村民组大部分分布在国道205沿线,离榔桥镇经济中心距离较近,交通较为便利。

2、大庄村现有榔桥河南岸河滩地、荒地的开发资源,急需土地流转。村民勤劳朴实,有强烈改变贫穷落后的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十分高涨。

(二)经济发展劣势

1、资源匮乏且未得到充分利用 大庄村目前除燎草加工业及一个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外,无其他经济实体,原因在于村资源匮乏,没有形成在主导产业下,发展其他经济的产业链。另一方面,现有的资源也未得到充分利用,榔桥河南岸河滩地、荒地有待开发及流传使用。

2、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民在选定生产项目上往往只抱着老祖宗的“传承”,对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项目顾虑较多,同时先进生产技术还未得到广泛普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思路

在多年的发展和经营过程中,我村的种植养殖业及燎草加工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的改造等。但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仍需要不断加强建设,为此,对于如何提高我村集体经济收入,我们确定了一下思路:

(一)因地制宜,选准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在选择发展路子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避免跟风上、盲目投资。

1、以村部为主导,兴办村级集体合作社。可以在本村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村级集体合作社,利用国家政策优势,在促进村民收入增收的同时,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招商引资,兴建或经营专业市场,走商业兴村之路。我村应该充分利用村发展地理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等,及时掌握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科技科学,招商引资,以市场经济带动农业发展,投资新型农业农产品科技,以此商业兴村。

(二)强化集体经济,更好的实现发展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强大的集体经济,否则,传统农业的改造、村容村貌的整治都将难以有效开展。为强化村集体经济,作为村领导班子,应当切实做好发展规划:

1、加强我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管理。承包经营的,完善承包手续,签订承包合同,有条件的公开招标,明确发包方,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的经济责任,确保承包费及时足额收回。

2、在领导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方式方法、发展思路以及工作措施等方面,我村要进行积极的调整和科学的定位。在指导思想上,作为村领导班子,主动确立“二次创业”的观念,牢牢把握发展村级经济的主动权。在方式方法上,确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念,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依照市场规律和法律法规来管理村级经济。在发展思路上,确立“多业并举,多条腿走路”的观念,努力培植村级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第五篇:段园镇大庄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段园镇大庄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段园镇大庄村位于段园镇南部,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5560人,有党员92名,党小组8个。2002年前,由于管理不善,班子较为涣散,村集体经济空乏,村里负债累累,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2007年通过村级换届,新的领导班子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重新拟定了发展思路,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村由原来的“空壳”村,一跃成为全镇先进村。

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富”是新时期农村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的有力途径,也是加强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几年来,村党支部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学习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作为实现农村奔小康大事来抓,以实施党员“双培双带”工程为抓手,通过党员冬春训、党员电教、组织党员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使全村党员干部进一步弄懂了党的政策、理论,掌握了一些科技知识,逐步树立了懂政策,有本事,善致富的党员队伍新形象,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政策的传播者,致富的领头人,农民的贴心人。2003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

1下,通过党员示范改良成功后,对全村的葡萄品种进行了改良,并形成规模化种植,经村委会组织成立了富源果业合作社,并在国家注册了“大庄牌”葡萄,建立了无公害产品基地,形成集产销一条龙的服务,切实解决了农户在葡萄种植过程中的产销困难的现象,实现了每亩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创下了农业种植效益的新高。目前已形成面积达3000余亩新改良葡萄种植基地,带动了全村农户的共同致富,极大的促进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0年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党支部还从关心群众生活入手,通过党员示范,大力推广生态富民沼气工程,共建沼气池15口,同时成立了沼气协会,为用户年均减负400余元,通过党员带头参加的实用技术培训和阳光培训工程的实施,举办大小培训班46次,培训1200人次,使全村一半以上的农户和80%以上的党员至少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科技致富的进程,也使党员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威信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加强经济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强发展是迫切要求”。几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以此为信念,一直坚持以经济发展为抓手,改变观念,盘活资产。经“四议两公开”决定将村闲臵一处小学旧址果断拍买,新建一座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面粉厂,既增加了集体资产,又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委会充分利用土地复垦项目,开发鱼塘450亩,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带来了90000余元的收入,既盘活了集体资产,又偿还了债务。在产业发展上,完成新栽培高效优质葡萄基地450亩,新建养鸭场小区20亩;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对沟渠实施配套整治3000米,架设桥梁24座,机井20眼,对500亩基本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完成1200户安全饮水工程,实现了尖庄、大庄、油坊、蔡园四个自然村的自来水入户工程;同时完成3200亩的国家土地复垦项目,新增耕地1600亩;完成了8.3公里的“村村通”工程,实现了四个自然村的道路贯通,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油坊自然村

1.5公里的道路改造工程正在建设中;在公共服务建设上,实施农户庭院绿化5000㎡,建设垃圾池(箱)50个,进一步促进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乡村。

三、加强规划建设,美化人居环境

2006年党支部结合新农村建设,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委会针对蔡园自然村的搬迁问题,采取了逐户走访、个别谈话及针对困难群众特别安排等形式,形成了新的搬迁方案,新方案的实施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拥护,解决了菜园自然村搬迁的问题,搬迁之后的菜园自然村实现了美化、亮化、绿化的农村新面貌,成为全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2008年党支部从节约用地,改善居住环境入手,对中心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大大促进农村城镇化居住的水平。同时在全村范围内进行改水、改厕、改厨,切实加强村容村貌的整治,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现象,使村民有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现如今段园镇大庄村村党支部正以一股不甘落后的昂扬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真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勤奋努力,扎实工作。

段园镇大庄村党总支2011年5月3日

下载武功县大庄镇方寨村走工业强村之路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功县大庄镇方寨村走工业强村之路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庄镇昝村幼儿园大走访方案

    西庄镇昝村幼儿园“千名教师进万家大走访、大调研活动” 实施方案 西庄镇昝村幼儿园全体教师: 为落实市局“千名教师进万家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文件精神,广泛征集全市教职......

    大庄镇大东村2015年--2017年精准帮扶工作计划

    大庄镇大东村2015年--2017年精准帮扶工作计划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2015—2017年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活动安排,我被分配到大庄镇大东村开展工作。入点以来,紧紧围绕“抓......

    照旺庄镇“我爱我村”驻村强基工程工作计划

    照旺庄镇 “我爱我村”驻村强基工程工作计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以“我爱我村”为主题实施机关干部驻村强基工程的意见(莱发﹝2012﹞2号)及全市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会议......

    大张家镇常庄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5篇)

    大张家镇常庄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我这次通过与村支部书记以及两委干部座谈、个别农户走访的方式,对常庄村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主要经济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尤其是对我......

    大满镇紫家寨村党总支书记董杰165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中共张掖市委创先争优活动 简报第165期中共张掖市委创先争优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养鸡兴业带民富 ——记甘州区大满镇紫家寨村党总......

    [七都镇]八棚村立足特色农业,依托科技走富民之路(★)

    石台县七都镇八棚村立足特色农业,依托科技走富民之路 地处海拔850多米的石台县七都镇七井八棚村,因地制宜,立足高山特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培训,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持续发......

    丛方伟同志在照旺庄镇“我爱我村”驻村强基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丛方伟同志在照旺庄镇“我爱我村”驻村强基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3月13日)同志们:市委、市政府站在谋求大发展、实现新跨越的政治高度,根据我市市情、农村实际和干部队伍......

    大北沟镇大耗来沟村党务公开活动实施方1[大全5篇]

    大北沟镇大耗来沟村党务公开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提高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县纪委、镇党委的有关要求部署,特制订我村党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