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郭园镇对集镇的管理与建设现状及规划思路
郭园镇集镇管理与建设现状及计划
集镇是联结城市和乡村的桥梁,是农村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强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郭园镇人民政府始终将集镇管理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坚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控制红线、控制风格、控制体量、控制色彩的集镇规划管理措施,成功建设起“一个中心,两片区域”的集镇规模,集镇管理水平取得明显进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展现了集镇形象。
郭园镇地处如皋南端,总面积53平方公里,系2000年由原郭园乡和车马湖乡合并而成,东接九华镇和下原镇,北临吴窑,西与石庄镇接壤,南接长江镇(如皋港开发区),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同时,随着蒲黄公路的建设以及204国道的改线,交通区位优势也日益凸显。近年来郭园镇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城镇建设迅猛发展,江平公路工业区已具备一定规模,镇区的布局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规划不足的困扰,为了更好的进行集镇建设,2008年郭园镇对镇区的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明确了郭园镇设中心集镇一个即郭园镇,小集镇区域两片,即:车马湖小集镇和薛窑小集镇,并对规划布局管理模式及规划发展思路做了科学的判断。
一、集镇发展规划
1、郭园镇中心集镇
郭园镇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以纺织、服装为传统产业,以船舶、机电为主体,佛教、旅游业和农副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
(1)镇区规模:近期(2010年)镇区人口按1.6万人规划,镇区建设用地按181。7公顷控制;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按
2.8万人规划,镇区建设用地按336.8公顷控制。
(2)规划布局:采用“三片、两轴”的紧凑型块状布局结构。三片,由兴园路、人民路和204国道分割镇区形成南、中和东北片,南片集中郭园镇的行政、居住、商业、医疗等,中片沿蒲黄公路布置工业区,东北片为郭园镇的北工业区、仓储用地。两轴,纵轴为迎宾路贯穿三个片区,横轴为兴园路联结工业区和生活居住区。
(3)道路系统:镇区道路系统由主、次、支三个等级道路构成,结合蒲黄路、204国道、336省道形成了三横三纵的道路格局,配合外围环路、内部支路形成统一、完整的道路骨架系统。(三横即蒲黄路、兴园路、郭车公路,三纵即迎宾路、人民路、204国道)
(4)公用工程设施:给水工程、污水工程、供电工程、电信工程、光电工程、燃气环卫等工程都进行了详细规划。
2、车马湖、薛窑小集镇
两小集镇均是历史悠久并初具规模,不论从交通优势、结构布局,还是从居住环境、生活水准等各方面都占有一定主导地位,根据郭园镇村庄布局规划,将这两小集镇规划在车马湖居和薛窑居两个村委会所在地,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统一服从政府的管理模式,发挥他们潜在的优势,将两小集镇建成高起点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小集镇。
二、集镇发展现状
在郭园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集镇管理和建设水平取得长足进展:镇区规模已达成近期规划;蒲黄、迎宾路的建设已竣工,兴园路建设已开始实施,预计明年7月份投入使用,届时规划布局将全面铺开,道路系统将成功合拢成为完整骨架交通网络;国家二级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将于明年投入使用,占地16亩的文化活动广场也已开始动工,8000平方米的高起点高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人民路的建设计划明年正式动工建设,公用工程设施建设水平将达到新的高度。
三、集镇发展管理思路
1、集镇发展之管理
由于近年来郭园镇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此镇政府在管理模式上加强了规划的执法管理工作,健全规划管理机构,以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强调总体规划、建设的法律、标准和准则以及相应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遵章进行建设项目的管理,明确规划建设的审批和修改的办法、程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集镇发展之宣贯
为了更好的执行规划,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群策群力,镇政府紧抓规划的宣传、解释工作,以期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做到认识、目标、措施、资金四个落实。
3、集镇发展之环保
镇政府以资源合理配置、提高镇区发展层次、用地布局合理有序为原则,提高镇区中心的土地使用效率,严格控制乡村中的非农用地,引导乡村工业向镇区和镇域工业小区集中,切实保护镇域的基本保护农田。同时,根据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环境效益,把环境意识贯穿在整个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过程之中。
总而言之,现代集镇管理与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管理和建设问题,而是一个城镇现代文明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城镇生产力发展水平、居民素质、政府作为的一个外在标志,它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本身的工作范畴,郭园镇政府将清醒头脑、认真探索,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加强城镇管理,努力使郭园镇城镇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有序化的轨道,提升本地居民的幸福指数。
第二篇:郭园镇建设管理服务站全年工作总结
郭园镇建设管理服务站全年工作总结
(2009)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2009年,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建设为抓手,以创建“人民满意站所”为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紧扣中心,认真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设健全站所制度,助力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廉政建设,把好权力关
我们通过主动张贴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观看廉政系列教育片等活动,对站所人员进行廉政教育,通过这些活动,我站人员做到了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同时能够严守工作纪律,迄今为止工作中没有出现任何徇私舞弊或贪赃枉法的现象。
2、提升法律意识,把好执法关
我们通过集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强化站所人员法律意识,保证执法工作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全年未出现一起因执法不当导致的上访闹事事件。
3、建立各项制度,把好责任关
我们建立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岗位职责制、安全责任制及台账管理制度,落实了各项工作责任人,全年工作得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办公效率得到提高,部门形象也相应提升。
4、提倡主动学习,把好意识关
我们健全了全员学习体制,引导站所人员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努力寻求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该机制,提升了站所人员的主动能动性,强化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的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抓好一个中心工作,全面铺开两个基本面
1、一个中心工作—小城镇建设
我们对照政府2009年小城镇建设工作考核目标,紧扣时点,不断加以落实推进。全年的工作中,我们在镇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调整思路,狠抓落实,加大了工作力度,成功弥补了去年工作掉队造成的负面影响,镇区建设情况得到全面改观,主要有:基础设施上,全年共投资2900万元用以进一步完善;道路建设上,光明路出新、公园路的和迎宾路的建设形成了“大交通”的喜人格局;迎宾路两侧人行道的铺装,绿化、路灯的竣工、90000平方米商居房的开发以及农贸市场的即将竣工,给新的镇区带来了商业交通的繁荣,给镇区居民带来了温馨、和谐的大环境,给郭园镇的对外形象增添了新的光彩;未来展望上,全面动工的兴园路和即将建设的占地十余亩的文体广场必将成为郭园形象更新的新篇章。
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加大了建设安全检查的力度,从原来的一月一次的例行检查升级为不定期全面检查,因为安全事故也是不定期的,全年的安全检查找出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了制止和限期整改,减少了不少有可能发生而没有发生的事故。
2、两个基本面—农民集中居住和过渡房审批
农民集中居住推进过程中,我站全体人员可谓是“踩着星星上班,踏着月光下班”,全年来几乎放弃了一切假日进行工作,协助各村处理各种难题,在审批过程中,做到随叫随到,不厌其烦,杜绝了因工作拖拉耽误老百姓建房情况的发生。迄今为止,取得了全镇26个集中居住点开工建设23个,镇区集中居住建设开工建设了4个,累计住户达近600户的好成绩,为市委市政府的农民集中居住工作目标交了一份优秀答卷。
过渡房审批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35号文件关于严格控制过渡房审批的规定,做到一切按照规定和程序办理,仅对经济困难且房屋鉴定为危房的农户进行建房申请的审批,所有申请户户必到,查看实情进行汇总,并报政府办公会讨论。
同时,为保证集中居住工作和过渡房审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加大了对点外违章建房的查处,组织了专职巡查队伍,对巡查结果每周进行一次汇总:全年共查处违章建房24起,强行拆除9起,限期整改后其自行拆除6起,因自然灾害导致房屋不能居住的进行就地补办相关手续8起,拟报法院申请强制拆除1起。通过巡查,狠刹了点外违章建房的歪风,保障了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服从经济建设大局,配合政府中心工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把服从和服务于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作为全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听从安排,积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兴园路拆迁过程中,顺利与5户拆迁户签订拆迁协议并提供安置地的具体落实;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拆迁顺利进行,目前已开始动工;挂钩村居—范刘村的创卫、改厕工作,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目前该村的创卫工作已达到省级验收级别。同时,政府安排的其它中心工作如收款、计划生育、小学合并等也能积极参加并较好的完成了工作。
四、勇于面对存在不足,积极探索问题根源
在全年工作中,我们存在着农民集中居住工作推进速度不够迅速,小区基础配套设施尚未完全到位,违章建房依旧未能从源头上得到控制的问题,经过努力探索和追根溯源,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缺乏创新思维,未能真正找到解决小区基础设施配套资金难问题的有效方法,使得全镇小区建设中缺乏一个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样板小区,老百姓看不到不出小区的优越性;二是小区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农民想进区建设而进不了,导致你不批,我就自建的恶性循环,这也是近年违章建房户数量较多的客观原因;三是违章建房查处力量不够,缺少一支建管所直辖的巡查队伍;四是农民建房执行政策不严,少数村私自表态老百姓建房的收费标准,致使我们的工作难以开展。
五、部署明年工作安排,推进站所建设进程 展望2010年,我站将进行以下部署:
站所制度建设上,继续贯彻廉政、守法、守制和加强意识,进一步提升全站人员各项基本素质,全面提升站所形象。
小城镇建设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模式,以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紧缺的局面,围绕“以地生财,以财建镇”,把镇区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出让,把土地收益金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形成建设镇区—推动镇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模式。
过渡房审批上,继续严格落实建房审批制度,狠刹违章建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现有存在问题上,我们将采取直面面对的态度,将其作为2010年工作中的重点注意事项加以改进,确保来年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同时,我们还将向兄弟乡镇取经学习,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做法,切实解决小区建设土地问题。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对我们站所工作的大力支持,还请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郭园镇建设管理服务站
2009年11月24日
第三篇:某镇集镇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某镇集镇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周年珍
摘要:加强集镇建设历来是学界讨论的重要课题,也是政府工作的中心之一。本文根据太平桥镇集镇建设的现状提出了集镇建设发展程度不高,总体规模偏小;缺乏产业支撑和区域特色;集镇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政策环境欠缺,管理水平滞后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要搞好集镇建设就要
高水平领导好集镇建设,高质量建设好集镇,高效益经营好太平桥镇,高标准管理好城镇。
关键词:太平桥镇 集镇建设 集镇管理
内容:
太平桥镇位于浏阳西郊,北枕焦溪岭与焦溪乡接壤,南临浏阳河岸与枨冲镇隔河相望,西连葛家,东接集里。交通十分便利,距市区仅6公里。全镇辖2个居委会,4个行政村,5704户,20456人。镇域总面积98.36平方公里。太平桥镇是以烟花鞭炮生产为主的工业重镇,也是综合性农业经济区。近年来,为把太平桥镇建设成为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我镇抢抓机遇,立足开发开放,紧紧围绕“领跑西区,融入城区”的发展目标,把集镇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来抓,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格审批,严谨管理,初步形成了建设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环境园林化的新型集镇。为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规范我镇集镇建设与管理,提高集镇品味,不断改善集镇环境,我针对集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集镇建设对太平桥镇发展的现实意义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集镇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的突破口,是扩大工业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集镇建设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企业的不断壮大,现有小集镇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太平桥发展的瓶颈。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还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集镇建设这个对全镇整体经济牵动力很强的点,科学发展,启动我镇新一轮经济增长。
二、太平桥集镇建设的自身优势
(一)思路更加清晰,思想更加统一。近年来太平桥镇立足浏阳市域发展第一方阵,奋力追赶跨越、崛起争先,保持了良好态势。一是加快土地开发,扩大集镇规模;二是打造专业市场,提升竞争力;三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集镇品位;四是规范市场管理,树立集镇形象。这些举措既符合乡情实际,又切实可行。
(二)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今年人代会上我们就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镇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领跑西区,融入城区”的发展目标,主攻产业提质、招商引资、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四个重点,突出融城发展、强化队伍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富裕、精美、和谐的新太平。这个思路是党委政府反复研究提出来的,即符合太平桥镇实际,又科学可行,跳一跳,够得着。
(三)发展机遇更加凸显。一方面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机遇。当前,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资金主要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这些领域都与我们密切相关,可以说,只要我们找准上级政策与太平桥实际的结合点,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多份额的支持。另一个方面是产业加快转移升级的机遇。利用长浏高速发展机遇,我镇的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将进一步显现,随着绿化环保消费理念的进一步普及,太平桥在承接农业产业企业化方面也将处于相对有利地位。只要我们狠抓招商引资不动摇,着力在打造各类载体和平台上下功夫,在优化投资环境和服务上下功夫,必将迎来新一轮投资兴业热潮。
(四)产业支撑较强。我镇是以烟花鞭炮生产为主的工业重镇,也是综合性农业经济区。工业经济中烟花、豆豉、酿酒、竹地板制造逐步发展为特色产业,成为全镇主要经济支柱。目前镇内有工业企业105家,其中规模企业23家,已基本形成了以花炮、酿酒、竹地板制造三大产业为主体,豆豉、造纸、印刷、化工、黑火药、机械制造等全面发展的全新工业格局。
三、目前太平桥集镇建设取得的成绩
太平桥镇先后投资300余万元改造老街硬化村组道路12.4公里,完善了高家小区配套设施,启动了李家湾、唐家园龙背小区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实施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新建绿化带2800平方米,新安装路灯32盏,补植补种桂花,香樟等行人道树300余棵,安装景观石15处,街道交通井然有序,乡容乡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已基本实现“四化”。即一是硬化。按照“政府投资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上级支持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修建集镇水泥道路,下水道等。使集镇主干路网形成,拉大集镇框架,改善集镇道路网络状况,解决行路难问题。二是亮化。就在在集镇主干路上安装路灯,每到夜晚灯火通明,方便群众出行和夜晚行走安全。三是绿化。目前已经在主干路段两旁植绿化树,镇政府内连片绿化带,改善了街道环境,随着集镇的发展还要不断的增加绿化范围和面积。四是美化。街道两旁安装垃圾桶,配备环卫工人,做到日扫日清。针对太平集镇目前存在的以路为街,街市拥挤的问题,我镇正着手在太平集镇旁建停车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太平桥街道交通拥挤,车辆停放无序的问题。
四、太平桥镇集镇建设
存在问题
经过几年的建设,太平桥集镇基本完成了新集镇的建设,浏阳城区西大门形象越来越美,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式形成。但由于投资不足,体制不顺,集镇建设技术力量薄弱,导致我镇集镇建设面临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一)发展程度不高,总体规模偏小。集镇人口数量和建成面积是决定集镇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人气旺才能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交汇,才能产生不断的商机。我镇的人口规模和人口集聚速度都偏低,而镇区人口集聚程度是衡量城镇化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专家调查研究表明,只有当镇区人口达到万人时,城镇的资源配置效益才能最佳发挥出来,人口规模过低,就会造成城镇资源浪费。
(二)缺乏产业支撑和区域特色。产业支撑不够,辐射作用较弱。产业是集镇兴旺的基础。近几年,我镇虽然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够快、不够优,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紧迫。所谓小集镇仅仅是相对集中的居民点,虽然建了街道,但集市总是热闹不起来。门面使用率低,资源闲置,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农村经济没有特别明显的作用。
(三)集镇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集镇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但集镇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越来越多,制约集镇的发展。靠财政投资,本身财力非常有限,难以拿出资金引导集镇建设;靠土地生财,有待于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扶持;靠银行贷款,银行怕担风险,对集镇建设放贷较少。运用市场化手段拓展融资投资渠道是加快集镇建设的当务之急。
(四)政策环境欠缺,管理水平滞后。这是调研过程中反映较大的问题,主要是:建设用地征用难度较大,成本过高;征地涉及的村组矛盾多,调处的难度大。所谓的管理仅仅停留于说教层面,没有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导致集镇的脏、乱、差现象难以根本改变。把小城镇建设成绩与镇主要领导人的政绩乃至职务升迁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小城镇建设具有急功近利的色彩,而不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水到渠成的结果。
(五)基础设施不全。基础设施建设是集镇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集镇建设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集镇的工商业活动和人们生活的需要。集镇建设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环保、排水等设施不健全,没有公共停车场、公共厕所较少,道路交通不畅,绿化程度不高。集镇街道上电信、广播、电力等线路纵横交错,形成了“线网”,既不美观,也不安全,不利于集镇形象的提升,不能满足集镇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六)集镇功能不完备,作用无法发挥。集镇在一定区域的农村发展具有“核心”作用。对于一个功能完备的集镇来说,它是一定区域内农村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通讯信息、科技教育和政治文化的“中心”,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简单地商品交换集合地,集镇的“中心”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功能十分不完备,限制了集镇作用的发挥。
(七)集镇管理不到位
首先基础设施管理不到位。道路的破损加剧直接影响交通功能的正常运转,供水、供电管道、线路经常被破坏,造成水资源浪费和不安全隐患因素出现。其次城镇辖区公共设施受到破坏。垃圾箱、桶不是丢失就是被煤球烧成窟窿,广场灯具经常不径而飞。再次乱挖滥种现象严重,植被受到破坏和损伤。最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严,建筑污染严重。
五、缺乏有效的城镇管理措施,影响了城镇形象。
五、对我镇集镇建设的建议
现代集镇建设与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建设与管理问题,而是一个集镇现代文明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外在体现,是一个集镇生产力发展水平、居民素质、政府作为的一个外在标志,它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本身的工作范畴。对此,我们的回答是:必须清醒头脑,认真探索,坚持建管并重。只有不断加强城镇管理,才能使太平桥的集镇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有序化的轨道,才能不断提高太平桥新集镇的品位。
(一)高水平领导好集镇建设。
1、集镇的发展不能靠搞运动和行政命令,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民集聚要靠市场吸引。但是,政府的引导作用不能放弃,镇政府要高度重视集镇建设工作,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要作为镇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形成制度,强化目标管理。要认真分析和把握乡村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时引导农民新建住宅向集镇集中。
2、充分认识到集镇建设对于促进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的现实作用,树立多元筹资、多方启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新观念,切实把集镇建设作为发展经济、拉动投资、扩大就业、加速农民向集镇转移、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大事来抓。要通过舆论宣传、参观学习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对集镇建设的宣传和发动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集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支持配合集镇建设,自觉投身集镇建设,形成加快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高质量建设好集镇
集镇建设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
1、挖掘集镇内涵,彰显集镇特色,提高集镇规划和建设品位。每一个集镇的定位,应当充分考虑其自身的地理位置和特色产业优势,结合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准确定位,科学确定集镇发展目标和建设方式。注重挖掘人文、风俗、历史的底蕴,突出人居、建筑、景观的特色,使集镇文脉清晰、蕴涵丰富,最适宜居住和创业,成为人居福地。
2、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注意集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集镇发展不能以掠夺性开发利用资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通过集镇规划加强生态系统的有效建设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绿化美化集镇环境,搞好公共设施建设,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增强集镇自然环境优势和生态承载力。自然融于城乡、城乡归于自然,使居民、建筑物、集镇融入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生态氛围,为集镇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要把城镇化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来抓,严格制定工程建设方案,高质量管理好在建工程,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建筑工地施工现场运输道路要平整坚实、畅通;施工现场围墙应封闭严密、完整、牢固、美观;施工现场内应有排水措施;建筑主体必须实行围档全封闭施工,使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建筑工地内外的零散碎料和垃圾渣土应及时清理,减少扬尘。控制区范围内的建筑工地,现场搅拌混凝土必须在搅拌设备上安装除尘装置,方可进行现场搅拌,以达到减少粉尘等污染。严禁在施工现场排放有毒烟尘、气体和噪声作业。在现场洗石灰、熬沥青必须使用密闭和带有烟尘处理装置的设备。建筑垃圾的运转必须通过楼梯或垂直运输机械转运,禁止从建筑物高处流放污水、倾倒垃圾。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必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必须有遮盖和防护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和尘土飞扬、洒落和流溢;驶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严禁带泥上路和进入城镇区域。给居民一个安宁、清洁的生活环境。
(三)高效益经营好太平桥镇
是树立经营集镇的理念,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在我镇政府资金来源有限,不可能拿出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建设的情况下,只有靠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来增加资金的投入。
1、着力盘活城镇资产。坚持和深化“总量控制—政府收购—储备整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土地供应制度,对城镇土地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使城镇土地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良性循环,使土地资产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要善于利用城镇级差地租,实现土地增值。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从中获取城镇建设资金。
2、努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有选择性地出让部分基础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如自来水厂、下水道工程等。使城镇的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确保城镇建设资金产生增量。
3、全力筹集集镇建设资金。坚持内外并举,着力招商引资,以地生财,引进外面的钱;争取国债资金和项目资金,用好上面的钱;启动民间投资,用好身边的钱。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运作,用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和经营方法来建设集镇。镇政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广开门路,用活政策,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建设转变为依靠政策,向市场、向社会要资金,逐步建立各种资本共同建设集镇的多元投资体制,使集镇建设步入自我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4、倾力打造优良的无形资产。对广场、雕塑、公路等形象工程,要精心进行整合包装,使之成为叫得响的集镇形象产品,提升集镇形象,打造经营环境,提高集镇的整体竞争力。做到政府引导、以地生财、激活民资、整合资源四措并举,要明确部门分工,规范工作程序,加强沟通协调,建立部门间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统筹协调把我镇建成“天蓝、水清、地绿、人和”的新型集镇。
(四)高标准管理好集镇
为了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我们必须以集镇建设为依托,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集镇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搞好我镇高效能管理,实现集镇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
1、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
建议由镇财政、城建、国土、环保、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组成综合管理机构,建立有力的镇政管理队伍,镇政府授权行使镇政等部门规定的行政管理职能,减少管理程序,促进集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创新管理模式,完善集镇功能,不断增强集镇的发展后劲。加快集镇建设的关键是有人入镇,有人建镇,有人兴镇。集镇建设的三步曲是政策引人、环境迷人、生意留人。加快我镇集镇建设就应该把政策引人、引资、招商放在第一位。政府及相关部门尤其要在涉及集镇建设的关键环节上创造优越而宽松的环境,切实做到放权让利,为集镇建设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必须紧紧抓住集镇建设的重大契机,充分利用一切政策优惠条件和各种经济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集镇建设,为实现我镇集镇建设而争取更大的作为。一是在管理中,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管理”的理念。摒弃冷、横、硬的作风和简单粗暴、动辙驱赶、取缔的工作方法,教育引导镇政管理人员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强化服务,文明执法,把镇政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卓有成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镇政管理由随意罚款向规范执法、依法行政转变,由简单的堵截向疏堵结合、以疏为主转变,由执法扰民向服务优先、执法为民转变。二是强化激励机制,落实责任考评制度,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在管理中,镇政管理机构建立工作人员镇容和环境卫生辖区管理责任考评制度,责任到人,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检查验收,对责任履行不好的,责令其限期改正,达到转变工作方法,提高管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目的。
2、美化集镇。
一是做好净化工作。环卫工作是镇政管理的基础和重点,在清扫保洁,落实路段清扫责任基础上,设立环卫路段监管人员,搞好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的日常清扫保洁,坚持不懈地开展对乱倒乱扔垃圾的监察执法。建立夜间巡逻制,强化工地管理,严格渣土运输准运制度,堵住脏源。加强集镇周边卫生整治,新建垃圾台,新增放垃圾桶,实行定点倾倒、定时清运垃圾。加强环卫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实行专人管理,提高环卫工作水平。
二是搞好绿化工作。突出生态环境优势,体现山水园林城市特色。集镇要发挥自身优势,在集镇绿化工作中,坚持哪里有道路,哪里就有绿化,在修道路时,就植好行道树。集中有限资金,合理利用有限土地,实施广场、游园、步行街的绿化改造。使广场、步行街和主次干道形成一条美丽的绿带。
三是搞好亮化工作。加强灯饰建设,主次干道安装路灯,将广场的灯饰进行改造,集镇以广场为中心,主干道为纽带,彩灯、射灯、霓虹灯等交相辉映,使城镇夜里格外亮丽。五是坚决取缔占道经营摊点,确保道路畅通,着力解决集市经营杂乱无序的问题。加强集镇容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的管理。加强交通秩序整治,强化管理措施,构建出有序、平安、和谐的集镇。
3、以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辐射能力,为做大做强集镇提供产业支撑。
1、集镇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农副产品流通的集散地,农民走向市场的桥头堡,镇企业发展的主战场。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体、农业发展为支撑、房地产开发为经济增长点,引导集镇经济协调发展。
2、要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农特产品贸易大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种养、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这些链条以集镇为载体,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发展,而且可以推动集镇建设。近几年来,我镇水产养殖、禽类养殖、水稻种植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大力发展这些农副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相关产业,逐步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将带来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同时也将有力地促进集镇加快发展。
3、要以活跃商贸为基础,增强辐射能力。根据第三产业集聚性要求高、劳动密集度高和低资本构成的特点,较低的进入门槛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为集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就业途径,在集镇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发展交通、餐饮、商贸、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引导发展中介、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生态旅游等新兴服务行业,实现兴乡富民、拓宽就业、促进发展等多重效应。
4、提高居民素质。一是新闻传播媒体加大爱护镇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部门和居民行为。禁止一切单位和个人占用、损坏、拆除各类镇政、环卫设施,扼制乱挖滥种现象发生。设置户外宣传品张贴栏,规范各种广告行为,规范设置停车场,落实好“门前三包”等责任制。通过门前三包(环境、绿化、秩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集镇“脏、乱、差”整治中来,努力形成人人维护集镇环境的良好风尚。三是实行专职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树立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意识,杜绝随心所欲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
集镇建设是改变集镇人居环境,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保证;是贯彻集镇带动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发展太平集镇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缓解农村就业压力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推进集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基础设施和集镇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挥集镇辐射作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建设太平桥镇现代化集镇。
参考文献:陈志林《新农村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标准》中国城市出版社.03第3版钱伟长《当代集镇建设》重庆出版社 1992.02 第1版潘文《新农村建设通览》北京出版社.10 第4版
第四篇:曹武镇集镇规划建设情况简介
曹武镇集镇规划建设情况简介
曹武镇位于京山东部,地处应城市、天门市、京山县交界的三角地带,因曹操在此屯兵练武而得名,素有“京山东大门”之称。全镇辖28个村,155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3475人,其中农业人口27523人。版土面积18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899亩,其中旱田2782亩。山林面积98285亩,其中有林面积68794亩。集镇人口6400人,集镇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
一、集镇规划编制的背景
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京山”的发展战略,就如何实施“三化”同步,大力推进“两化”建设,镇党委、镇政府认真分析了曹武的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突出科学发展,实施城乡统筹,凸显城镇特色,促进跨越发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确立发展定位,结合发展定位编制集镇规划,以此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1、区位优势:曹武是荆门市、孝感市、天门市三市交界三角地带,是京山县的“东大门”,西接京山工业园区,东临汤池温泉,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交通优势:随岳、武荆二条高速公路通过,曹双公路升级为省级公路,皂当公路升级为国道,下高速后到曹武与到京山一样方便,时间都在十分钟左右。
3、突出休闲旅游。凭借汤池温泉名气、人气,依托香港富华实业有限公司百万葵园项目借势发展。
4、着眼长远发展。坚持科学谋划、特色经营,一方面立足当前,充分体现近期建设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准确把握集镇发展长远目标,便于和未来发展相协调,体现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集镇的总体规划
集镇总体规划为30年,人口规模达到3.8万人,总面积1034.6万平方米,15518亩,10平方公里。
1、工业区:对接京山工业园,把集镇西边、南边规划为工业区,作为工业预备地,总面积475万平方米,7200亩。
2、休闲旅游区:对接京山、汤池旅游,规划跃进垱水库周边为休闲旅游区,总面积373.2万平方米,5598亩。一是水域面积73.4万平方米,1100亩;二是百万葵园项目13.3万平方米,200亩;三是商业区面积16.3万平方米,面积245亩;四是公共活动广场9.4万平方米,143亩;规划了三个广场,一个公园;即:曹武广场、尔敬广场、人民广场、滨湖公园;五是公路公共绿地260.8万平方米,3910亩;六是高档酒店2处,农家乐一条街;七是规划了四片网球场。
3、居住生活区:发挥区位优势,把曹武打造成京山的后花园,服务京山工业园,建设工业园区的生活基地。规划住宅建筑占地面积181.4万平方米,2720亩,居住户数7600户,其中独
2013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宜居宜业风情小镇”建设,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托项目建设,促进市政设施配套。我们将以国家投资的曹武镇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为契机,在改造自来水管网的同时,完成廉方路、曹汤路、将军路路灯安装、街道绿化、彩砖铺设,完成十字路口交通岛建设。积极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全镇垃圾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二是吸纳社会投入,改造集镇面貌。通过招商引资,结合小区建设,调动转让旧城土地的积极性。撤去旧文化站,新建商贸中心;撤除交管站旁低矮的平房,新建曹公花园,提升集镇品位。三是抓好迁村腾地,保障用地需求。2012年,我们已经完成了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区规划、撤旧复垦和安置补偿方案。项目实施后,将可增加用地指标10.0405公顷,同时促进50个农户212人向新农村规划点和集镇迁移。四是抓住政策机遇,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今年邓李、归德寺、五福10000亩低产田改造已经启动,明年九里岗、青龙岭、源泉、石桥15000亩低产田改造和大治河18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将实施,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家项目实施的优势,建设三个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第五篇:徐集镇中小学现状及布局调整规划建设方案
徐集镇中小学现状及布局调整规划建设方案
(2008-2020年)
徐集镇共有72个行政村,总人口59684人,土地90平方公里。中小学现状:
镇一中: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18人。
镇二中: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32人。
现有小学20处,完全小学17处,教学点3处,在校学生4259人。为使全镇教育工作尽快满足政治经济发展需求,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优化全镇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使中小学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依据省中小学办学标准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布局调整建设方案:
将两处中学合并为一处,镇二中改扩建为第二中心小学,为满足教育教学需要,镇一中在现有基础上向北征地南北长98.7m。东西长175m,约26亩,2008年规划建设学生宿舍2500㎡,学生餐厅1260㎡;二中2008年建设学生宿舍楼1000㎡,并改建学生餐厅。合并后的镇中学位于镇驻地,济广高速出口2公里处。将小学规划建设为11处完小4处教学点,一处民办小学。2020后全部规划改造完成,符合省政府办学标准要求。
第一中心小学:异地新建,位于镇驻地,服务村队东徐、西徐、张楼、孔楼、堂子、北张、安庄7个,人口约6500人左右,服务半径2.5公里,在校学生455人。
碱柳小学(大庙教学点):服务人口6100人左右,村队7个,东大庙、西大庙、吴楼、刘楼、盛垓、张庄、袁庄。服务半径1.5公里,在校学生387人。
后张小学:服务人口5700人左右,村队7个,前张、后张、吕楼、林庄、汤垓、刘集、东侯庄,服务半径2.5公里,在校学生392人。杨楼小学:服务人口5800人左右,村队6个,前杨楼、前申庄、陆庄、后申庄、代庄、李庄,服务半径2公里,学生428人。
潘庄小学:服务人口4500左右,村队4个,潘庄、高庙、盛庄、南王楼,服务半径1.5公里,在校学生367人。
信楼小学:服务人口5000人左右,村队5个,信楼、东关、西关、路楼、南王,服务半径2公里,在校学生 356人。
第二中心小学:服务人口5200左右,村队6个,东坑、西坑、曹楼、后杨楼、南吴庄、二郎庙,服务半径1.5公里,在校学生383人。
孙庄小学(西王教学点):服务人口5100人左右,村队7个,孙庄、郭庄、陶庄、南李垓、西王、东王、孤柳店、服务半径2公里,在校学生346人。李阁小学:服务人口5700人左右,服务村队8个,李阁、崔庄、杨庙、王楼、吴庄、刘庄、南马庄、西侯,服务半径2公里,在校学生383人。秦店明德小学:服务人口5200人左右,村队6个,阚庄、东马、西马、鲁庙、秦店、郭楼,服务半径2公里,在校学生370人。
才林小学:服务人口5100人左右,村队8个,才东、才南、才北、才西、耿乡、北王、关乡、李垓,服务半径1.5公里,在校学生389人。欢欣小学:镇驻地,民办。
徐集镇人民政府
2008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