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非公有制企业的调查报告
我们接到对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的通知后,及时向有关领导做了汇报,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调查小组,制定了非公有制企业调查实施方案,调查组深入各乡镇开展了非公有制企业调查工作。目前调查工作已经结束,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有制企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大胆实践,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的历程,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潜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经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据县统计局提供,今年上半年,我县生产总值实现30.2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20.3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2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97746万元,规模以下企业完成51256万元。这充分显示,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网点遍及各乡(镇)、村,对繁荣经济,活跃城乡市场,解决全县49万人人口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仅县二肥超市有限公司就拥有连锁店家,遍布全县 12个乡镇个村庄。
为拓宽就业渠道作出了重要贡献 元至七月份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到了1866家,从业人员达74914人,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同时,非公有制企业还在吸纳下岗职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分流、确保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共吸纳下岗职工8000多人。
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非公有制企业的崛起和壮大,逐步打破了农村只是农业,农民只能种地的传统习俗陈旧的单一农业经济结构格局,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农业、工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和服务性行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据县统计局统计,仅上半年,第三产业完成生产总值65082万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15200万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3386万元,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实现2687万元。
启迪了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 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和经营,增强了广大农民是市场经济意识,逐步改变了他们过去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的小农经济思想。如 围绕“林果强县”工程,建起了远宇木业加工厂、东森木业等木器加工龙头企业,以树根、树梢和下脚料等“废弃物”为原料,加工成细木板,使原木增值3.7倍,带动发展木材加工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产值突破10亿元。再如围绕做大做强肉牛养殖业,使肉牛养殖业成为了农民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目前,该县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达到18家,其中千头以上的有5家,肉牛存栏总量18.8万头,增加就业岗位300个,带动了1万余户农民养牛致富。
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几年来,我非公有制企业主,致富不忘国家,不忘群众,积极主动为受灾群众、孤寡老人、希望工程和社会事业捐款捐物的事例不胜枚举,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如今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由县工商联组织的捐助活动当天收到善款近15万元。
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我县非公有制企业明显存在投资规模小、科技含量偏低、新产品开放能力较弱、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低、知名品牌偏小、产业链偏短、企业整体素质偏低等缺陷。尤其在改善融资环境、投资环境、政务环境和人才培训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理顺体制,改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才能使非公有制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
优势产业项目较少,抵抗风险、持续发展能力较低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县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属于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的行业和项目,其产品寿命和市场份额的预期风险较高。我国加入wto后,全球大企业将陆续进入国内市场,他们更占有规模、资金、管理和运营体制上的优势,对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来说,在强悍竞争对手面前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地方银行不能有效地结合实际开展创造性经营,缺乏应对市场变化风险的措施和能力关于企业融资据调查显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专门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寥寥无几,目前我县仅有1家,注册资本150万元,担保能力在300万元以内。二是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投资风险基金与直接融资渠道的保障力度不够。三是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是银企对接不够全面,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根据调查统计的资料显示:约90%以上民营中小企业因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无抵押能力和担保困难,而难以向银行贷到款,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数申请的是小额贷款,因达不到银行单笔贷款的规模要求而被拒之门外,造成银企矛盾。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即民营有效资金不多,符合抵押资产较少,难以达到抵押贷款条件,其大多数是租用原乡镇的土地和厂房等租赁经营性质的小型企业,其新增资产普遍不符合法定产权抵押要求,从而使民营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四是在贷款程序和手续方面过于繁琐复杂。如符合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企业贷款,需要经县、市、省、国家多个相关部门报批、审核,几经周折争取到的项目费又被层层扣减,最后拿到手里只有一半或者更少。
政务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从我县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不断强化,政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税费负担重,“三乱”尚未彻底根治。据企业反映,近年来“三乱”现象有明显改变,由过去的普遍现象,表现为现在的极个别现象,据调查,认为“三乱”现象没有的占50%,认为不多了的占25%,认为偶尔有的占25%;二是还存在着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寻租化的现象。有些职能部门的同志在执法过程中,往往用以管理代替服务、以罚代管的方式,行政执法缺乏人文关怀;三是某些职能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企业创业环境需进一步优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我县的非公有制企业创业环境也存在着问题:一是物流系统还不够完善,企业货物外运不够顺畅,运输时间长;二是产业不配套,围绕行业龙头企业的协作配套企业不多,不能发挥集群聚集效应,增大了企业运营成本;三是围绕民营企业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企业不知道是哪个机构能够解决他们在管理中运行的某些问题,而管理服务机构又不知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导致信息不畅;四是缺乏为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机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难求。
三、对改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的几点建议
抓住机遇,强化舆论机制,营造大力支持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首先,要统一思想,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的政策;其次,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树立信心,充分认识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已连续10年达到7%以上的高速增长,表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已经来临。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要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发展企业。
优化服务机制,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金融、税收体制改革,切实精简机构人员,简化审批办理程序,实施阳光作业,强化服务意识,构建公正、合理、统一、高效的服务平台,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领域,进一步清理不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二是加大民主监督力度,落实有关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1、建立非公有制企业权益保护机构,受理和协商解决企业投诉和反映的各种问题。
2、对现行的行政收费项目、标准再一次彻底的清理,并实事求是的通过听证,予以调整审定。
3、对财政投入的项目、额度及相关政策,要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建议实行税费统一征收,从源头上杜绝有收费项目的单位向企业乱收费的现象。
5、用政策和严格的纪律制止任何单位以任何借口向企业拉赞助、搞摊派。
6、建立诚信招商环境,落实招商引资政策。三是强化金融服务环境,首先要强化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企业外部融资环境。一方面要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由政府牵头成立“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发展融资提供贷款保证;另一方面要注意优化企业外部融资环境。民营企业要赢得银行信用和支持,也必须健全各项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应鼓励民间创办投资公司,培育、建立独资、合资、合作风险投资主体,推动技术与资本的有效结合。
第二篇:双柏县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调查报告
双柏县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全面掌握我省人才资源情况,圆满完成全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任务,根据省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统计局《关于开展2010全省人才资源统计工作的通知》(云组通[2011]31号)的文件精神和州统一安排部署,我县积极开展对抽中的6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式
1、调查非公有制企业
本次共调查非公有制企业6家,共收回有效问卷6份,其中:建筑业1家,房地产开发公司1家,医院1家,工业2家,贸易业1家,全部为内资企业。
2、准备阶段: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召集相关单位和调查人员召开专门会议,统一布置调查问卷。
3、调查阶段: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上门调查,通过查看资料、台账,听取相关人员汇报,一方面填报调查问卷,一方面搜集企业对人才方面的经验、意见、建议。
4、资料审核阶段:在调查过程中,根据《调查方案》的要求,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问卷进行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询、更正。
5、针对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调查情况写出调查报告。
二、对双柏县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现状的分析
1、人员构成分析
我县共调查6家非公有制企业,2010年共有年末从业人员399人,其中女姓91人,占总人数的22.8%,少数民族35人,占总人数的8.8%,中共党员20人,占总人数的5%。在年末从业人员中,有经营管理人员95人,占总人数的23.8%,其中:高级12人,中级29人,初级46人;有专业技术人员92人,占总人数的23%,其中:副高级5人,中级29人,初级32人。有技能人员88人,占总人数的22%,其中:高级技师3人,技师21人,高级工16人,中级工35人,初级工13人。
2、学历状况分析
我县非公有制企业高、中、低学历从业人员并存,在年末从业人员中,按学历分,研究生及以上4人,占总人数的1%,大学本科48人,占总人数的12%,大学专科48人,占总人数的12%,中专及以下299人,占总人数的75%。
3、年龄状况分析
非公有制企业年末从业人员年轻化比较明显,按年龄分,35岁及以下159人,占总人数的40%,36-40岁102人,占总人数的26%,41-45岁61人,占总人数的15%,46-50岁43人,占总人数的11%,51-54岁12人,占总人数的3%,55岁22人,占总人数的5%。
4、有证情况
非公有制企业年末从业人员中具有国家评定的专业技术职称的有74人,占总人数的18.5%,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35人, 占总人数的8.8%。
三、对双柏县非公企业人才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双柏县非公企业拥有的人才资源整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人才配置较为合理,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通过
调查我们也发现非公企业在人才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受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传统就业观念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不强,部分人才对在非公企业中就业观念上存有偏见。非公企业中现有员工上岗前大多只经过简单基础性技术培训,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系统的培训,造成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够合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24%,大大低于国家的要求。普遍存在中、高级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懂专业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高级创新型管理、科技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二是人才管理模式不够科学。非公有制企业多数为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虽然大部分企业家从观念上能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和壮大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在具体的选人用人行为上实行的还是“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建立现代企业人才管理制度,企业家对企业经营管理不愿放权、不敢放权,企业重要岗位的经营管理人员多为企业家的亲属,严重地阻碍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活力。
三是人才引进渠道不够畅通。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引进,目前只制定了相对宏观的政策,细化的、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具体执行起来较为困难,人才的引进和留用较为困难,没有真正形成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人才供求信息相对闭塞。
四是人才培训机制不够健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都没有专门的人才培训机构,人才培训基本上停留在技术岗位上的岗前培训,采用的方式也主要是采取“以老带新”,很少与专业培训机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人才知识的更新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导致企业员工素质提高缓慢。人才培训机构由于市场因素,极少顾及非公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职业高中、技术学校等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很少能与非公有制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专业进行配套。
五是人才整体队伍不够稳定。非公有制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企业内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等体系还不健全,难以为人才提供相对优越的待遇,在企业工作的现有人才普遍认为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稳定、工作相对清闲,经济发达地区工作条件、工资待遇优越、个人发展空间宽松,到发达地区工作更能开阔视野,提高收入,一些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企业人才纷纷报考公务员或外出打工等,造成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资源型城市定位及特定的基础条件是重要原因,企业规模小、经营业绩差、管理粗放及外部环境不够宽松是形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对加快双柏县非公企业人才资源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双柏县应加大力度,加快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加强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增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构建平台、优化环境,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实力强劲的非公有制企业优质人才队伍,为推动双柏县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加快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管理、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健全完善分层次、多渠道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年轻优秀人才为重点,完善选拔评价手段,优化队伍结构,加大非公有制企业
人才选拔比例,改进培养方式,以培养我县竞争力提升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领军人才为目标,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活力,使培养与使用有机结合,创造有利于中青年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二是推进科技人才继续教育。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结合我县各行业领域的发展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需要,大力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提高科技人才跟踪科技发展前沿的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自主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在重点行业、大型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以定向培养方式,为行业、企业培训科技创新人才。
三是大力引进双柏县急需的各类人才。组织实施各类人才引进工程,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引进主体作用,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手段,积极采取载体引进、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创新人才。继续推进与其他省市间的人才开发合作,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对口挂职锻炼,鼓励企业单位柔性引进外省市创新人才,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创新人才资源的共享。
四是积极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非公有制企业要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要积极探索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方法,建立以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主的收入分配制度。
五是加快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市场和人才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清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加快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和各类专业人才市场发展。促进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技术市场的贯通,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化服务。
六是积极营造加快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树立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的理念。大力宣传和表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的科技功臣,宣传他们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和精神风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珍惜人才、重用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
第三篇: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调查报告
非公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
人员情况调查报告
人才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非公有制企业最稀缺的资源。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非公企业只有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但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正确面对,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才能更好地推进非公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近日,根据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求,安民街道社保所组织开展辖区非公有制法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情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1、人才队伍素质不优,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较低
此次调查活动我街道社保所共计走访辖区十人以上非公企业23家,从业人员66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21人,专科77人,中专及高中228人,初中及以下341人。可见非公企业中高学历人才相当匮乏,从业人员总体质素不高。
据调查统计,辖区非公有制企业共有管理人员70人,占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7.8%,占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0.5%。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15人,占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2.2%,占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7.2%。具有国家评定的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5人,占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0.4%。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人,占0.9%;中级职称人员7人,占6.1%;初级职称27人,占23.4%。由此可见,在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屈指可数。人才数量少和管理层人才稀缺是我辖区非公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人才发展规划不详,企业诚信度不高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一般规模较大或集团化的非公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比较重视,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和规划性。但一些规模较小或还在孵化阶段的非公企业,尽管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生产(经营)计划,但普遍缺乏人才发展的规划。一些企业老板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错误地认为有钱就有人才,只要舍得花钱,人才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在他们的心眼中,人才是雇来赚钱的,人才来了就要出效益,不愿意投入资本培养人才。这次参与调查的23家企业中,有21家企业都没有人才发展规划。只重视生产,追求利润,却忽视了人才队伍建设在企业中的巨大能量。
另外,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65%以上的非公企业从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乃至那些重要的岗位,大都由有血缘或亲朋关系的人员占据,一些招聘来的人才很难得到重用,不能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人才因得不到信任和重用,而最终选择外流。这也是非公企业员工队伍素质不优,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较低的原因。
3、培训与激励机制不全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目前一些企业给予人才的工资报酬算是不错的,但就是舍不得在人才培养、激励和潜能开发上投入资本,员工得不到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有效的激励。对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对企业也没有很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几点建议
一是创新人才政策,进一步改善非公企业人才成长环境。出台更加灵活优惠的人才政策。在经济收入、技术入股、物质精神奖励等方面作出明
确的规定,形成人才“洼地效应”。要健全非公企业人才保障体系,关心非公企业人才家属就业等问题,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要加强非公企业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完善非公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指导非公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实践,积极推进和规范股权制、期权制、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激励政策。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评机制,保证企业内部公平。
二是不断完善和健全非公企业的人才选拔机制。我们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仅是要帮助企业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也要帮助企业去留住人才,并给人才提供施展专业技术的平台。帮助非公企业建立和健全企业人才选拔机制,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人才资源逐步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非公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使用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机遇不均衡、地位不平等的现象,在待遇方面也不十分合理,造成了非公企业人才浪费和人才外流,严重影响了非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非公企业也要建立起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把内部选拔任用和外部公开竞聘结合起来。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人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目前,一些非公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科学的个人绩效考评体系,在人才考核上主要依靠定性分析,主观印象,没有真正做到公平、科学、量化考核人才。这既不利于企业发展,也难留住真正的人才,尤其是既懂管理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创新性人才、实用性人才。为了更好留住人才,应该积极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利于非公企业发展的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做到用真情留人、用有效的劳动回报留人。
第四篇:2010年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目前,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共***家,共有党员**名。已建立党组织的15家,占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79家的19%,不足3名党员的19家,占24%,无党员的45家,占57%。其中已建非公有制党总支1个,其中属地管理的4家,非公有制经济党总支管理的11家,企业党组织书记兼职的15家,占100%。目前,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我们感到,在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是有些民营企业主及其党员受现实经济利益思想的支配,认为私营企业只要抓好生产,实现效益、利润的最大化,党组织建设对企业生产发展影响不大,对企业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
二是民营企业党员流动性大,组织关系分散,在我县79家民营企业中有党员235人,有相当数量党员组织关系不愿转入企业,有的在乡(镇)村组原国有、集体企业单位和外省,原因是怕工作不稳定,不愿把组织关系转来转去,又没有办理流动党员证,致使一些企业党员人数少、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很难把他们纳入稳定规范的管理之中,这些情况也给党员管理和党费收效带来不便。
三是部分民营企业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对党员发展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完全建立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机制,给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员工带来入党难问题,还有些企业部分党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认为自己是不是党员并不重要,是业主的打工仔,只要赚钱就行,参不参与组织生活无所谓,干得好钱赚得多就干,干不好没钱赚就走人,党员的这些复杂心态,对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对他们的教育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四是民营企业党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据调查,我县民营企业中已建立党支部的15家企业中,大部分党建工作落在了实处,企业中的党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企业靠党的领导得到了蓬勃发展,党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部分企业业主对党建工作不重视,党组织建设工作没有得到落实,党员管理出现空档;五是部分企业党员人数少,在开展党的活动中,“三会一课”制度不落实,随意性大,企业无专职党组织负责人,由业主担任支部书记,在开展党的活动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业主对党的认识水平影响。
二、针对非公制企业的工作建议:
一是上级有关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建工作的有效指导,努力探索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注意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对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
二是要围绕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把服务企业建设,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在企业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是要加强民营企业组织中党员的教育。一方面要使党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思想觉悟;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制教育,使党员加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守法经营,靠劳动致富,靠信誉取胜,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中“政治人”的作用,增强抓好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形成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
四是加强组织建设,夯实组织基础。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本着“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在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原则,按照“积极稳妥、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消除盲区”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五是要改进方式方法,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借助有效载体,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在工、青、妇等组织中开展形式各样健康有益的活动,把党组织的工作富于群团活动之中,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六是要加强实践探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民营企业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这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认真探索,这既是解开企业业主思想的误区,又是建立党组织并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
七是非公经济组织党总支成立以来,无经费开展党的相关活动,建议上级有关部门适当给予一定的经费以便于党总支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
第五篇:关于对南乐县非公有制企业的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8月21日,我们接到对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的通知后,及时向有关领导做了汇报,成立了以党组书记李现昌为组长的调查小组,制定了非公有制企业调查实施方案,调查组深入各乡镇开展了非公有制企业调查工作,关于对南乐县非公有制企业的调查报告。目前调查工作...
8月21日,我们接到对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的通知后,及时向有关领导做了汇报,成立了以党组书记李现昌为组长的调查小组,制定了非公有制企业调查实施方案,调查组深入各乡镇开展了非公有制企业调查工作。目前调查工作已经结束,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有制企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大胆实践,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的历程,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潜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经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据县统计局提供,今年上半年,我县生产总值实现30.2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20.3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2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97746万元,规模以下企业完成51256万元。这充分显示,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网点遍及各乡(镇)、村,对繁荣经济,活跃城乡市场,解决全县49万人人口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仅县二肥超市有限公司就拥有连锁店家,遍布全县 12个乡镇个村庄,调查报告《关于对南乐县非公有制企业的调查报告》。
为拓宽就业渠道作出了重要贡献 元至七月份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到了1866家,从业人员达74914人,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同时,非公有制企业还在吸纳下岗职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分流、确保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共吸纳下岗职工8000多人。
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非公有制企业的崛起和壮大,逐步打破了农村只是农业,农民只能种地的传统习俗陈旧的单一农业经济结构格局,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农业、工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和服务性行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据县统计局统计,仅上半年,第三产业完成生产总值65082万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15200万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3386万元,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实现2687万元。
启迪了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 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和经营,增强了广大农民是市场经济意识,逐步改变了他们过去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的小农经济思想。如 围绕“林果强县”工程,建起了远宇木业加工厂、东森木业等木器加工龙头企业,以树根、树梢和下脚料等“废弃物”为原料,加工成细木板,使原木增值3.7倍,带动发展木材加工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产值突破10亿元。再如围绕做大做强肉牛养殖业,使肉牛养殖业成为了农民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目前,该县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达到18家,其中千头以上的有5家,肉牛存栏总量18.8万头,增加就业岗位300个,带动了1万余户农民养牛致富。
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几年来,我非公有制企业主,致富不忘国家,不忘群众,积极主动为受灾群众、孤寡老人、希望工程和社会事业捐款捐物的事例不胜枚举,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如今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由县工商联组织的捐助活动当天收到善款近15万元。
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我县非公有制企业明显存在投资规模小、科技含量偏低、新产品开放能力较弱、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低、知名品牌偏小、产业链偏短、企业整体素质偏低等缺陷。尤其在改善融资环境、投资环境、政务环境和人才培训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理顺体制,改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才能使非公有制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