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时间:2019-05-14 01:2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第一篇: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1955年9月、12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66页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学生时的讲话》(1957年11月17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650页

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95页

老一代文艺工作者,在发现和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青年文艺工作者年富力强,思想敏锐,是我们文艺事业的未来。应当热情帮助并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既不脱离生活,又能在思想上、艺术上不断进步。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12页

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要以对今后十年乃至下个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广大青少年。

江泽民:《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1991年7月1日),《论党的建设》第38页

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代表着祖国科技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年轻人朝气蓬勃,勇于进取,锐意创新,敢于向未知的世界进军,往往能超越前人的成就。世界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都是在青年科学家手里创造的,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就完成了他们最重要的科学发现。这是人类的科学史已充分证明了的。

江泽民:《攀登科学高峰,推进科教兴国》(1995年7月26日),《论科学技术》第65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

江泽民:《创新的关键在人才》(1998年6月1日),《论科学技术》第111页

青年的素质,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

江泽民:《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998年6月24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420页

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

江泽民:《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998年6月24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420页

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关键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要注重培养新的人才。青

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未来发展的希望。

江泽民:《考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时的讲话》(1999年8月20日)《论科学

技术》第141页

广大中青年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代表着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培养中青年领导

干部的工作,不仅要抓紧,而且要抓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十分清醒,十分坚定。

江泽民:《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2000年6月9日),《论“三个代

表”》第35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青年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去奋斗。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2年5月7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421页

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青年要立足岗位,锐意创新,敢于超越前人。

千百万青年的创新实践,必将汇聚成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奔涌洪流。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2年5月15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423页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中,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开拓精神的群体。“自古英雄出少年”,这确实是个规律。

江泽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2002年5月28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61页

青少年,如花似锦的年华,充满着多少青春的渴望;青少年,如诗如画的岁月,凝聚着多少亲人的期望。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的父母,谁不盼女成凤,望子成龙。”内容来自成功励志网

12、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同时也灌输着热烈的感情和坚强的意志。

青春——人的一生中最美好年岁。它是一个人的生命含苞待放的时期,生机勃发、朝气蓬

勃;它意味着进取,意味着上升,蕴含着巨大希望的未知数。

我们愿做一颗星,一颗流星,用自己的年华在广阔的夜空划下一道轨迹。

我们明白既然已经拥有生命,就应该试着用它来擦亮“民族希望的火柴”

既然选择了奋飞,便只有风雨兼程!

既然选择了面对,便只有永不退缩!

十四岁,操场上的五星红旗绽放笑脸,喇叭中的运动员进行曲斗志昂扬。

十四岁,我们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拼搏冲刺,欢呼呐喊。

十四岁,激活青春的张力,高竖理想的风帆。

十四岁,属于我们的时代,含苞欲放的花蕾,生命中的阳光,黑暗中的亮点

十四岁,信念的支点,未来的憧憬,梦想的起航。

十四岁,前方的路,充满挑战,充满艰难,但我们坚信,终点一定美好。

十四岁,我们虽惦念旧日的温馨,儿时的天真稚嫩,但又满怀希望的奔向祖国的未来。

十四岁,我们一样有“钢”一样的性格,愿在风雨中磨练成长,愿在激流中表现“

自我”的形象;没有做不成的事,没有退缩的意识。

十四岁,我们的脊梁铸有傲骨的印记,我们的肩膀肩负神圣的使命。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十四岁的学子们,奏起我们青春的乐章,架起我们年华的风帆,前进吧,哪怕是

惊涛骇浪,我们依然义无反顾,永远向前,向前!

青春的旋律今天的我已不再是从前的我,今天的我是个宣誓过后的“年轻人”,今

天的我将走近成人的“世界”。现在的我年轻、朝气,青春的旋律伴随着我,赋予我青春的生命。青春之诗,空灵、奇幻、邈远,读罢令人心旷神怡;青春之

诗,深沉而又豪放、旷达,读罢令人回味无穷。青春之诗,是心灵独语,是人生

浅唱,是生命物解悟,是自由的渴望。它,寓理奇特清晰,格调高雅明朗,个性

刚直强烈,具有慰藉浑雄的内在张力;它,携着浓浓的艺术气息,颂扬坚定的信

念,不屈的精神,独立的人格,深广的胸怀。青春之诗,借景抒情,托物咏志,诗人感情,沿着诗行的滚动,直叩我们的灵魂。诗,不是感情的波涛,而是

感情的浪花,青春之诗,便是生命长河中所溅起的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它如梦、如真、如幻、至美、至善、至爱……青春的旋律,围绕着我,伴随着我,将

与我一起走进,那灯红酒绿中的最后一片净土,秋天中的最后的一片黄叶。年轻,在岁月中挺身,贴在夜的桥面,静静聆听——“它”无声息的到来。

十八岁寄语就在你们步入成人行列之际,让我以你们朋友及师长的身份由衷地祝福你们茁壮成长、青春永在!世纪之春多缤纷,遥望鲤鱼跃龙门。日出江花红似火,华夏昌盛后来人。十八岁是成熟的标志,犹如一艘白色的帆船已经起锚,乘风破浪前行。它俊美、挺拔,远远望去似海鸥的翅膀?不!是大海中泛起的浪花点点。它拥有大海的胸怀,把目光投向海角天涯。十八岁是青春的象征,多象刚刚出水的芙蓉,在阳光的淋浴下,闪烁着迷人的色彩。它倩丽,多姿,渐渐地变成晨曦中耀眼的霞?不!是多彩的鸟在空中翱翔,追逐着太阳,企盼着真理,愿把自己的年华奉献给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十八岁有“火”一样的激情,它的能量可以把高山熔铸成利剑,它的光芒可与日月同晖,在宇宙中与天地共享生命的崇高、自然的博大。就在你们年满十八周岁的时刻,我们的祖国腾飞了,我们的民族像一头醒狮开始怒吼了……21世纪里,中国这个世界上的巨人,靠你们进一步塑造它的伟大形象,靠你们的学习、创造来完善它顶天立地的气派。十八岁的学子们,奏起你们青春的乐章,驾起你们年华的风帆,前进吧!哪怕是惊涛骇浪,义无返顾,永远向前、向前!

第二篇:青年公益,推动社会向上的力量

青年公益,推动社会向上的力量

2012-5-4 8:14:11 编辑:田野 来源:半月谈网

编者按:“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当前中国公益事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将投身公益事业作为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选择,积极组织参加公益活动,进行公益志愿服务。对公益精神的认同与呵护成为当代青年人群体引人注目的新亮点,“公益青年”已闪亮登上时代舞台。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本刊特别刊发此文,与读者共同追寻公益青年的脚步,感受青年公益的蓬勃力量。(《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5期)

大学生志愿者为“课后四点班”的孩子辅导功课。“课后四点班”搭建爱心传递的舞台

4月末的一个周六下午,北京海淀区肖家河社区的一间临时教室里,6个大学生志愿者正在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志愿者们是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过来的,而参加辅导班的孩子们则是周围外来打工者的子女。

“当孩子们问我问题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可以有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了”,1992年出生的郭晓月在当天的服务日记里写道。

肖家河是海淀区外来农民工最为集中的社区之一,常住人口有4000多人,而外来务工人员多达5万人,其中务工人员子女有1500多人。以前,这些八九岁的孩子每天下午4点放学之后经常处于无人看管和照顾的状态,很多孩子变得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下降。这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病。

2008年,一个名为“课后四点班”的公益项目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温暖。项目由中国农业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发起成立,每天下午四点孩子们放学之后,大学生志愿者们便会过来辅导他们做功课,教授他们一些兴趣特长,学生家长不需要交一分钱。

如果没有“课后四点班”,11岁的左宏磊此时应该还在家中独自玩耍。父母都在附近打工,虽然他还有一个姐姐,但姐姐远在石家庄上大学。这个略有些腼腆的男孩告诉半月谈记者:“这里有大学生哥哥姐姐过来辅导,有些不会做的课后作业他们一讲就明白了。在这里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比一个人待在家里好多了。” 4年来,在这里上课的孩子由最初的30人发展到200多人,来自海淀区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现在,我们的大学生志愿者主要给这些孩子提供一对一辅导、周末选修课等服务。”大学生吴桐现在是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介绍,目前这一项目吸引了35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

“春晖支农开发”创新“造血式”公益

春晖青年公益发展中心是5年前由位于江苏无锡的江南大学的大学生发起成立的。这些年来,随着公益项目的运作日趋成熟,规模越来越大,春晖逐渐走上了一条与“课后四点班”完全不同的道路,那就是“公益创业”。公益创业是一个新兴领域,主要运用企业的经营手段来实现社会公益目标,通过自身的运营而不是依靠募捐获得公益资源。

2010年,春晖的15名大学生志愿者远赴甘肃省靖远县石门乡坝滩学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中,他们得知石门乡盛产大枣,且品质优良,是当地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然而,受制于落后的交通、薄弱的市场意识和开发能力有限等因素,大枣价格一直被枣贩控制,枣农受益很少。

“那时候我们认识到,帮助当地枣农开发和推广石门大枣、提高附加值可以极大缓解当地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多方面社会问题。”项目负责人之

一、1989年出生的大学生张龙说。随后,春晖联系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和暨南大学的三位教授一起赴石门乡开展调研,联合当地大学生和枣农成立了枣农合作社,并设立春晖支农开发项目组。当年,枣农合作社运作良好,大枣收购价较往年每斤提高了2元多。

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春晖于2011年下半年成立了支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市场运作开发石门大枣及同类的西部农产品,既逐步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教育、卫生等条件,又培养了青年的社会企业家精神。公司的利润除了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其余全部用于当地的教育改善等公益事业。

张龙告诉半月谈记者,目前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针对公益创业的政策还比较少。春晖支农公司品牌的塑造和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青年公益背后的公益青年

马煜时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名大四的学生。因为一次偶然机会报名成为北京志愿者服务平台蓝立方的志愿者后,他就一直坚守岗位,兢兢业业,终于凭借自己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在2011年成为蓝立方的站长。

“我喜欢将快乐融入这份志愿工作,不仅能高效率完成任务,还能给周围人带来快乐。”始终洋溢着笑脸的马煜时对半月谈记者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调整蓝立方站点期间,每天带领志愿者们一起工作至深夜,边搬运棚子边齐声歌唱,虽然很累却充满欢乐。

大学生群体天然地成为公益青年的主力军,而很多企业、单位的在职青年也逐渐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年27岁的杨丞琳是一位在京工作的白领,3年前她就参加了爱心家园义工联。现在,她每周坚持抽出至少一天的时间在老年福利院服务,与老人们聊家常,为老人们做拿手的饭菜。

“他们总让我想起远在家乡的父母,善待老人就是善待父母。”杨丞琳说,“这里的老人们都很喜欢我,他们喜欢给我讲年轻时的故事,从他们身上也能学到不少人生的智慧。”

像杨丞琳这样的在职青年还有很多,他们中的大多数具有专业的技能与较高的素质,在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过程中,升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蓬勃的青年公益凸显社会整体进步

据中国社科院《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1)》的统计,到2010年底,我国各类社会组织数量达43.9万个,慈善活动公益项目的开展日益频繁。其中,青年公益组织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北京奥运志愿服务、汶川抗震救灾到服务大型赛事、参与西部计划、关怀困难群体等重大社会议题中,中国青年的公益参与均成为解难事、办大事的重要支撑。青年人彰显自身的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为中国“80后”、“90后”的集体形象树立起美好、积极的标杆。

青年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巨大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无疑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道德水平。在公益活动中,青年人身上闪耀的那种守望互助、无私忘我以及爱心传递,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最好诠释,而青年公益事业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青年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公民的平等性和参与性。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表达社会关怀以及公益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环保、扶贫、教育等诸多领域,青年群体的参与意识和公益精神越来越强,并逐渐同政府力量形成合力,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助推青年公益仍需完善制度设计

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课后四点班”,吴桐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一项目得到了更多肯定和重视,忧的是受到了场地和资金的掣肘。目前,“课后四点班”使用的是肖家河居委会的一间平房,面积小,并且随着肖家河社区的拆迁改造,孩子们的这方课后园地也可能失去。“整个项目基本就是往里搭钱,大家完全凭着一腔热情在做事。”吴桐说,“课后四点班”作为共青团北京市委“社区青年汇”的项目之一,每年仅得到5000元资助。

尽管如此,吴桐面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因为,从2010年起,北京市出资上亿元,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将购买约300个低成本、高质量的公益服务项目。目前,这项工作还在继续,“课后四点班”的烦恼有望得到解决。

共青团北京市朝阳区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文丁认为,与大多数民间社会组织一样,青年公益组织必须尽快从身份困境、资金困境与管理困境中走出来,才有可能不断成长和发展,并发挥出最大的公益价值。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向半月谈记者表示,对于青年公益的发展,要在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公共财政上的激励和政策上的扶持。可以将公共预算这种资本化资源和公益性的非资本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青年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寓于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整体发展之中。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曾指出,制度建设是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可以预见,在社会管理创新走向深入,慈善公益制度逐步健全的背景下,青年公益定将焕发出更大的活力与价值。(祝伟 马晓远)让青春之歌唱响改革发展主旋律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中国共青团90年的辉煌历史,是在党的领导下带领中国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90年,穿越两个世纪的“青春之歌”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各级团组织努力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带领中国青年持续奏响“我与祖国共奋进”的时代主旋律。我们欣喜地看到,共青团对当代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仍在不断加强,以广大团员为主体的当代青年在改革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也更加凸显。

积极投身科学发展实践已成为当代青年的实际行动。在共青团的领导下,广大青年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为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等团组织活动品牌越擦越亮,成为广大青年发挥自身优势、投身科学发展实践的有效载体。

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级团组织的推动下,以个人创业带动社会就业成为当代青年投身改革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重要选择。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群体,被彰显个体选择的时代赋予了强烈的自主创业意识,这使他们展现出更多的独立和自信,也造就了不断壮大的自主创业群体,有力地带动了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当前,各级团组织围绕青年创业开展了大量的帮扶活动,对整合社会资源、扶持青年创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级团组织的领导、推动下,各种公益志愿者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公益志愿精神日益成为当代青年的崭新精神风貌。从事公益志愿活动,参与公益志愿组织,投身公益志愿事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当代青年的选择。青年群体中公益志愿精神的成长,为中国公益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当代青年仍然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一代。

青年强则国强。我们相信,在中国共青团90年高高飘扬的旗帜下,当代中国青年必将展现出更多令人振奋的特质,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积极行动,为中国的改革发展谱写更为辉煌的篇章。(王新亚)

第三篇:关于最有力量是信仰的专题党课讲稿(共)

关于最有力量是信仰的专题党课讲稿范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在成就面前,我们不禁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而这些思考都指向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信仰的力量。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无数革命先烈怀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抛头颅、洒热血,为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信仰在工作生活中的指导作用,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信仰,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字眼,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全体党员“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因此,当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信仰作为根本遵循。

一、何谓信仰

(一)信仰的内涵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简单地讲,信仰就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根本遵循。这一遵循是稳定的,相对不变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信仰,我们的工作、生活就有了目标和方向。

通过对比理想、信念、信仰这三个范畴的内涵,可以更好理解什么是信仰。第一,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或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相对于信仰而言,理想是一种比较初级的精神状态。那么,在其之上是什么?在理想的支撑下,我们会明确自己的信念,因此信念超越了理想。第二,信念。信念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对某一问题信任或有信心的一种思想状态。那么,在理想、信念之上是否就是信仰了?我们以理想、信念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信仰,因此信仰是一种更高级的精神追求。第三,信仰。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敬仰。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说,信仰统领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精神生活中最高级的状态,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二)信仰的类型

1.科学信仰

科学信仰既包括对科学的信仰,也包括对具有科学性知识的信仰。怎么理解?第一,我们有着坚持科学信仰的传统。在学校中,我们一直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工作生活中,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这体现了我们坚持科学信仰的传统,同时也说明坚持科学信仰的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密不可分。

第二,我们有着坚持科学信仰的文化传统。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儒家文化,告诉我们要遵守社会的规则规范,要靠拼搏、奋斗实现个人价值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坚持科学信仰的文化传统。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科学信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可以说,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由此,我们不能把科学信仰单纯地理解为对科技、对创新的一种信仰,它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内心中的一个传统。

2.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宗教的人对自己所信仰的教理教义,由认同和崇拜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全身心的皈依。在宗教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第一,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第二,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第三,不能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进行宗教活动。宗教信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社会上有宗教信仰的人相对较少,但宗教信仰带来的影响力不小,如果我们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文化冲突、民族矛盾,甚至会危害国家统一。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认同,是对政治的终极关怀。它包括我们对政党及其理论、政策的一种认识和理解。当前及今后,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党信仰。这是政治信仰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政治信仰是我们今天交流的主题,是信仰力量的一个核心。

(三)信仰的实质

信仰是一种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身的反思和确证,达到对自己区别于他人、他物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与他人、他物关系的意识。同时,信仰作为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具有时间的向度,是指向未来的。因此我们也明确,信仰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同现实的关系不能不是一种否定性的关系,以否定性为媒介的关系。也就是说,通过信仰对现实的否定,使我们不断趋于信仰。用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认识:通过信仰的指导,通过自我否定,否定我们现实中很多不合理性,来实现自我发展。

二、信仰源自哪里

(一)信仰产生于现实

宗教信仰源自现实生活的苦难,是人对超人力量的恐惧和对理想状态的幻想。宗教信仰是信仰较为低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产生的时间比较早,可以说,在人类社会刚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宗教萌芽。在原始社会,人类以群居状态生存,共同抵御来自自然界的种种威胁。但当自身无法克服这些困难时,我们就会产生宗教信仰,会把自己不具备的力量、不能实现的理想,诉诸宗教、诉诸神灵。所以说,宗教信仰产生于现实。我们对大自然的不理解,对自身认识的不深刻,对他物的妥协和屈服,形成了最初的宗教。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宗教的力量。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我们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唯心主义存在的合理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简单地讲,不管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有它们的局限性和合理性。那么既然唯心主义有合理之处,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呢?因为,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同时自然科学发展也给唯物主义观点提供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明。但如果坚持唯心主义,则会导致我们的很多想法仅停留在空想上,没有转化为现实的合理路径。这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坚持唯物主义、不主张把宗教信仰当作行为原则的原因。

总之,宗教信仰产生于所处的社会发展条件,而我们今天坚持正确的政治信仰也就是源于现实、源于我国社会发展成就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所以说,信仰是我们通过对现实的思考、通过对理论的推理和加工而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

(二)信仰发展于实践

这里,我们要讲一讲马克思,这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伟大的一生中都体现了信仰的力量。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长期革命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期间遇到的现实问题,使其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在大学期间,就把大部分的学习焦点放在哲学和历史上。步入社会后就在《莱茵报》做编辑,期间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19世纪初,贫民为了填饱肚子到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虽然有1826年《普鲁士刑法典》对擅自砍伐和盗窃树木行为的严厉处罚,但上述事件仍有增无减。面对这种社会形势,普鲁士统治者不是从社会制度层面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反而出台了一个更严厉的法案,将人们在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和其他一些仅仅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也升格为盗窃犯罪,给予刑事处罚。对此,马克思写下《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谴责普鲁士政府的做法,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森林立法观。普鲁士政府非常气愤,立刻查封了《莱茵报》。马克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后悔,相反,他更认清了政府的丑恶,也逐步意识到思想上的认识不足以改变现状,要通过革命推翻落后的社会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坚守这一信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一直从事理论研究与革命工作,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解读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经济危机,总结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以说,在马克思的努力下,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信仰成就于事业

我们不能把信仰仅作为思想上、头脑中的一种精神追求,更要通过不断努力和拼搏,将信仰转化为造福老百姓、为国家做贡献的工作成就。我们举两个例子。

“雷锋传人”郭明义,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从1996年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每天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工友们称他是“活雷锋”。他20年来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郭明义的实际行动和成绩体现了信仰的力量。只要坚持信仰,并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守岛英雄”王继才,200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86年起,毅然担起守卫黄海前哨开山岛的重任。他和妻子以海岛为家、与艰苦为伴,坚持每天升起国旗,每天按时巡岛,护航标、写日志,与走私、偷渡等不法分子作斗争。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后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体现了信仰的力量,实现了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三、信仰的意义

(一)信仰的意义

信仰的意义是什么?信仰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信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小枫曾经这样阐述信仰,或许能够解答我们的疑问。刘小枫教授说:信仰就是毫无所惧地持有对生活的信赖感,就是在挚爱与希望受到现实否定时仍然持重挚爱与希望。它使人秉得一种超越性的心智力和感情素质,使人能超越存在的限定和伤害,进入神圣的自由空间,与此同时,又使人积极地、挚情地参与生活的更新,因为信仰也是对那种面临苦难、贫乏、痛苦、自弃而无动于衷的自由感的否定。

对于这段话,我理解有三层意思。第一,信仰是我们人生的目标与方向。信仰很抽象,好像很遥远,但通过我们对理想信念的深化、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可以慢慢地把握住。我们一旦有了信仰,生活就有了目标和方向,人生就有了明确的发展路径。

第二,信仰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前行的动力。通过信仰对现实的否定,我们可以克服现实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样才能趋向于信仰。也就是说,有了信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无须扬鞭自奋蹄。

第三,信仰使我们拥有一种自我超越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和失误。怎么办?简单来讲一句话,就是要坚持信仰,实现自我超越。

总之,通过刘小枫教授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信仰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二)信仰的养成那么,我们现在如何坚持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所以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我们信仰的力量。

这里要明确一个基本观点,即信仰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丰富、发展起来的。注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由人化文,通过人的劳动和实践,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另一个是以文化人,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反过来又在提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的不断进步。而人精神层面特别是信仰力量的提升,又推进了社会良性发展。

下面,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我们对信仰的养成做一个简单梳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而人民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一脉相承的。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和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化的矛盾中产生。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背后却体现出人道主义的缺失。面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所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深化对信仰的理解和认识,从“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我们提出了基本规范和要求。现在,我们对信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三)信仰的作用

有了信仰,我们人生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就有了超越自我的力量,社会发展就有了重要支撑和重要引导。反之,我们个人、社会都会面临很严重的问题。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这样一个高度去强调信仰的作用。

四、我们该如何坚持信仰

(一)坚定政治信仰

1985年,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大改革,并逐渐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亡党亡国。从历史上看,苏联共产党在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在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在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其中教训要引起我们高度醒思。当时,正是由于苏联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放弃了党的执政地位,才给了西方国家可乘之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在叶利钦的领导下,从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这一转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谷。所以,坚定政治信仰,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那么,有哪些错误思潮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宪政民主”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制度;“普世价值”论,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公民社会”论,意图瓦解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新自由主义,企图改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我们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甚至丑化、诋毁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消费主义,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以此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由此,政治信仰是一面旗帜,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政治信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旁落,否则就会犯无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

(二)夯实理论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理论信仰的根本遵循。那么,怎么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的谈话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戈尔巴乔夫时的谈话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

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

那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经由后人不断创新而成的理论体系。这短短一句话所包含的内涵非常深刻。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奠基人。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就要从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文章、著作中着手。第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第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成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则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这些思想观点,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综上而言,我们要夯实理论信仰,就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三)明确行动信仰

明确行动信仰,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19年12月1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其中排在第五位的是“接诉即办”。“接诉即办”是xx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推出的旨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基层服务机制。那为什么“接诉即办”能占据这么高的位次?因为它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客观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相继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重要思想都把人民放在了核心的位置,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深化我们对人民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对民生问题的传承。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落实群众标准。第一,群众观点,即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第二,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三,群众标准,即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我们坚持群众观点,怎么坚持?走群众路线。然后,通过落实群众标准,判断我们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否达到预期。可见,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信仰,是我们党根本宗旨传承发展的新形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最后,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重要讲话作为总结。2015年2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重要讲话站位非常高,寓意也非常深刻。总之,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第四篇:爱是最伟大的力量

爱是最伟大的力量

爱是冬日的一片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

爱是令人感到温暖的母爱、是令人感到温馨的父爱,是令人充满力量的友爱!

这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发生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在人们挖一座民房时,挖出了一位母亲,可是她早已经死去,她是跪卧着的,肯定有什么名堂,人们便移开了那位遍体鳞伤的已经僵硬的母亲的身体,在她的怀里人们发现还抱着一名熟睡的婴儿,在那位母亲的手中有一部手机,上面有一条没能发出去的短信亲爱的宝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在场的人们看到这情景,无不失声痛哭

有一个在5.12大地震中发生的关于父爱的感人故事。在5.12大地震中的一位幸免于难的父亲在余震中冲向她女儿的学校,在女儿教室的废墟上拼命的挖啊挖,四小时、六小时、八小时、十小时虽然他已经疲惫不堪,筋疲力尽,可他还在以自己坚信的决心挖着,终于在过去了11个小时,他终于发现了几个劫后余生的孩子,包括他的女儿,可是遍体鳞伤的她们已晕了过去,于是那位父亲又把她们背向了一里外的营救队。虽然他已筋疲力尽,但他还是挂念着女儿的安危,把仅有的水留给女儿,在场的人都非常佩服那位父亲。

在人们挖一所小学倒塌的教学楼时救出了四个女生,那已经是地震过后41个小时了,当人们询问她们时才得知,地震后她们本来也很慌乱,拼命叫喊,乱挖乱动,后来她们在相互安慰和相互鼓励中渡过了危难,当她们被救时她们还相互让别人先离开!

啊!爱是最伟大的力量!

第五篇:经典语录:一心一意,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力量

经典语录:一心一意,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力量

1、世上最凄绝的距离是两个人本来距离很远,互不相识,忽然有一天,他们相识,相爱。距离变得很近。然后有一天,不再相爱了,本来很近的两个人,变得很远,甚至比以前更远。

2、爱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埋怨他不能给你什么,应该珍惜他给了你什么。

3、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如果在今天遇到了你爱的人,那么一定就要在今天告诉他:我爱你,我非常非常爱你。即使他无法拿相同的爱和你回应,至少在他知道自己被爱的那一刻是高兴而欢喜。

4、其实所谓暗恋不过是:我的骄傲,无可救药。

5、无论你们是高矮胖瘦贫富,你们是怎样的人并不重要,如果你希望生活得有成就感,希望生活得充实,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那就是激情。

6、一心一意,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力量。

7、年少时的爱情,就是欢天喜地地认为会与眼前人过一辈子,所以预想以后的种种,一口咬定它会实现。直到很多年后,当我们经历了成长的阵痛,爱情的变故,走过千山万水后,才会幡然醒悟,那么多年的时光只是上天赐予你的一场美梦,为了支撑你此后坚强地走完这冗长的一生。

8、有时候真心话往往藏在玩笑中,只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罢了。

9、人生也像坐火车一样,过去的景色那样美,让你流连不舍,可是你总是需要前进,会离开,然后你告诉自己,没关系,我以后一定还会再来看,可其实,往往你再也不会回去。流逝的时间,退后的风景,邂逅的人,终究是渐行渐远。

10、我一直只看到那些闪闪发光的人身上的闪光点,却不知道他们到底是用了一个什么样的代价,才换取了这样的一个人生。我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抱怨。

11、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略了一辈子。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惦念了一生。

12、其实天很蓝,阴云总要散;其实海不宽,彼岸连此岸;其实梦很浅,万物皆自然;其实泪也甜,当你心如愿。

13、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4、以前我认为的幸福是:有一个命中注定的人,他无条件的爱我,永远不会和我分离。现在我认为的幸福是:我的泪点很高,我的笑点很低。因为值得我快乐的事很多,而值得我哭泣的事越来越少。

15、她追求的是钱,你给她足够的钱,她不会因为你去找女人而生气。她追求的是感情,你给她足够的爱,她不会因为你没钱而瞧不起你。如果钱和爱你都给不了,你却要她包容你的花心、懒惰、撒谎,那对不起,你需要的是个傻瓜。

16、不要轻易说一辈子。我也曾经说过一辈子,信过一辈子。可其实一辈子太长了,长得足够改变一个人,忘掉一个人,甚至,再爱上另一个人。

17、真正有气质的女人,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18、很多女孩一旦被人感动了,就会迅速爱上对方。但一直想说,浪漫不是爱,嘘寒问暖不是爱,陪聊陪笑不是爱,那只是泡妞的手段。真正的爱,是牺牲了自己某一部分,来成全你,让你变的更好。所以,不要找一个可以感动你的人,而要找爱你的人。爱不是感动,而是成全。(完)

下载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