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 海伦娜在“经济全球化与青年就业”会议致辞

时间:2019-05-14 01:2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英文 海伦娜在“经济全球化与青年就业”会议致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英文 海伦娜在“经济全球化与青年就业”会议致辞》。

第一篇:中英文 海伦娜在“经济全球化与青年就业”会议致辞

海伦娜在“经济全球化与青年就业”

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英文)

(2004年10月16日)

我非常高兴代表国际社会学会和第34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在第六届亚洲区青年问题研讨会上致开幕词。我感谢你们邀请我参加本届大会,经济全球化和青年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适时的主题。

然而,当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谈青年社会学和青年研究时,我们试图寻找在全球范围内最具普遍意义的东西,而本届会议的主题就具有普遍意义。

全球化的各个方面和青年就业与弱势青年群体相关,与青年就业政策相关,与技能培训和青年社会文化建设相关。青年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独特的主观实体,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生命阶段,是一种社会文化资本要素,是一种社会经济资源。这些是本届大会上将要讨论的具体问题。我们能否发现全球范围内可比较的趋势呢?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第34研究委员会得以在1975年成立,它是国际社会学会的一个分支机构,自成立以来一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部门密切合作。

从一开始,第34委员会就不仅仅是一个纯学术型的青年研究组织,一直以来它就秉承了最初的传统,即承担促进和平教育和战后世界青年发展的社会政治责任。第34委员会一直以来诚邀其他学科的同行以及青年工作者加入该委员会和参加该委员会的活动,从而形成一个全球性的、跨学科的网络,和一个探讨青年问题会谈场所。第六届亚洲区青年问题研讨会的主题与第34委员会的这一目标是非常相关的。我完全相信,本届大会将为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青年社会学家、青年工作者以及非政府组织的青年问题官员提供良好的交流场所。

本届大会将在全球范围内促进青年社会学和青年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发展,通过融合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和科学思想,依靠社会做出的承诺,来解决地区和国际范围内与青年相关的各种问题。

第34委员会的工作依赖各地区副会长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活动和联络。我要感谢亚洲区的副会长魏雁斌博士,他负责该委员会在日本和中国的工作,感谢他为第34委员会的辛勤工作,感谢他和他的同事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为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青年社会学和青年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国家之间、个人之间的合作不断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使我们的联系日益紧密,信息在国家间的快速十分迅速。然而,这同时也对儿童和青年人的安全带来了威胁,比如环境隐患、艾滋病、毒品、违反人权、不平等、犯罪和恐怖主义。我们面临的各种社会经济变化还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世界各地的儿童和青年。

世界银行2002年的报告显示,自70年代中期到1998年,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在出口中的比重由原来的25%增至80%。而在融入全球经济的一些国家,比如乌干达、印度、越南和中国,高工资和良好的就业状况积极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减贫。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埃及、巴西和马兰西亚,卫生和教育状况明显改善,婴儿死亡率在90年代平均降低了30% 以上,而所有发展国家平均降低了12%。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利益,但是这些利益的获得可能不可避免地需要为此付出社会代价,而青年人比其他任何社会群体都更有可能被迫承担为全球化付出的社会代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聚集在一起不仅仅讨论当今儿童和青年面临的问题,我尤其希望我们能讨论在当今世界他们所能获得的机会。我们需要采取多层次的行动。我们需要各国政府、组织、民间社会以及科学家和研究者共同努力,从而建立一个保护人权、倡导性别平等、促进社会安全和发展,提供医疗和社区服务的社会。这项工作并不只是一项政治工作。我们还需要进行儿童和青年研究,我们需要进行对比研究,我们需要在保护青年免遭风险以及如果帮助他们实现风险价值方面获得建议。我们还需要获得了解并对一些新的问题进行研究,如互联网、网聊、电子游戏和德行人生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等等。

亚洲青年问题国际研讨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当今青年问题。我相信这次会议中会有优秀的论文和精彩的讨论,并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青年就业问题做一次全方位的探讨。

我要感谢会议的主办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以及协办方香港青年协会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感谢学术委员会中所有同事们为本届青年大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你们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专家们有机会就经济全球化和青年就业这一重要主题相互切磋与交流。

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同事们,我再次感谢你们精心筹备了本届大会,感谢你们为当今青年一代所做的工作,这将为他们创造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Helena Helve, PhD

President

ISA RC 34

It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in this case the Youth Research Committee(ISA RC 34)to be opening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n Youth Issues.I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invitation to this Conference with its very important and timely them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Youth Employment.Nevertheless, when speaking about youth sociology and youth research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social sciences we try to reach findings which are as universally valid as possible.The theme of this conference indeed is universally valid.All different aspects of globalization and youth employment are connected to the vulnerable young people, policies for youth employment, skill training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youth: youth as a state of being, a distinct category of subjectivity and identity, a form of cul-tural expression, a stage of life, an element of social-cultural capital and a socio-eco-nomic resource – these are specific issues of youth in this conference.Can we detect globally comparable trends? It was also to answer these sorts of questions that RC 34 was established as a specialized branch of the ISA in 1975 in close cooperation with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UNESCO.Yet from the beginning RC 34 has not been just a network for pure academic youth research, but it has remained committed to its original heritage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for promoting peace education and youth issues in the post-war world.It has also been the policy of RC 34 to invite in colleagues from other discipline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in the youth fields, for membership and participation, and then to serve as a global, Tran disciplinary network and meeting place regarding youth issues in general.The theme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n Youth Issues is very appropriately related to this aim.I am quite sure that also this conference will be a place for youth sociologists, youth workers and NGO youth officers from all around Asia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This conference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youth sociology and youth researc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n an international level-bringing together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cientific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commitment to work on problems and issues relevant to young people themselves on a local,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The work of RC 34 is built on regional Vice-Presidencies running their activities and networking in various areas of the world.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Vice-President, Professor Ngan Pun Ngai, who is representing Asia, including Japan and China, for his active work in RC34 and his contribution with his colleagu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youth sociology and youth research in China and other parts of Asia.The world in which we live today is global.Cooperation between nations and individuals is growing constantl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bring us ever closer together, delivering messages and information rapidly from one culture to another.However there are also threats to the security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They relate to the environment, diseases like HIV/AIDS, drugs,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inequality, crime and terrorism.We are faced with var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which also affect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 in different way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The World Bank(2002)reports that between the mid-1970s and 1998 manufacture increased from 25%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exports to more than 80%.In some cases, higher wages and the employment characteristic of globalizing countries such as Uganda, India, Vietnam and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poverty reduction.Health and education provision has improved in many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Egypt, Brazil and Malaysia where infant mortality was reduced on average by more than 30 per cent during the 1990s, as compared to an average decline of 12 per cent amongst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These figures clearly reflect the fact that globalization offers economic benefits, but those benefits, perhaps inevitably, are accompanied by social costs, andyoung people, perhaps more so than any other social group, are forced to pay the social cost of globalization.These facts are some of the good reasons that bring us together to discuss not only the problems facing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today, but especially, I hope, the opportunities which are open to them in today’s world.There is a need for multilateral action.We need all governments, organizations, civil society and also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to work together in order to build human rights, gender equality, social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health and community services.This work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politics.We also need research o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we need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we need proposal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risks young people are facing.We therefore need research on the needs of young peopl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We also need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on new

issues such as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line-chatting, video games and virtual life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etc.Th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n Youth Issues offers us a place for bringing together different expert perspective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young people of today.I believe that this meeting will produce good papers and good discussions, giving an overall view of matters relating t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youth employment in the 21st century.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host organization, China Youth & Children Research Center, China Youth & Children Research Association and co-organizers,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Macao Education and Youth Affairs Departmentand all our colleagues from the Academic Committee for the work they have done for this conference on young people and for giving us, researchers and exper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the opportunity to bring our various perspectives into the important them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youth employment.Ladies and Gentleman, dear colleagues, once more, thank you for your careful preparations and for all your work for the young people of today, which is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building of a better future.海伦娜:国际社会学会第34委员会会长,芬兰赫尔幸基大学教授,博士

第二篇:20110427在“2011’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新华日报)

在“2011’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国工会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这是我第三次同出席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的朋友们见面,记得2006年12月和2009年2月,也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我与出席论坛的各国朋友进行了愉快交流,今天再次同各位新老朋友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2011年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国工会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

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成立7年来,在各方的支持和参与下,得到了长足发展,论坛规模不断扩大,交流议题日益广泛,国际影响逐步增强,已成为各国工会加强合作、平等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运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经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论坛一定能够办得越来越好。

女士们、先生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使这一课题变得更加迫切。本次论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体面劳动与社会保障”为主题,为各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从中国的实践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与广大劳动者密切相关。这当中,很重要的有这样三点。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劳动者的积极参与。在中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亿万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充分发 挥广大劳动者的主力军作用。我们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和尊重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截至2010年9月底,中国已建立基层工会197.6万个,拥有会员近2.4亿人,工人入会率达75%,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的各类企业181.4万家,覆盖64%的公有制企业和62%的非公有制企业。我们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鼓励和支持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争当锐意改革创新的先锋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亿万劳动者以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劳动热情充分发挥,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在中国,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造就宏大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劳动者队伍。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1.8亿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我们大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普通劳动者技能和创业培训,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建立健全培养人才、聚积人才、激励人才、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亿万劳动者以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劳动者权益的有效保障。在中国,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宗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们制定了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安全生产法、工会法等一大批法律法规,并通过执法检查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积极推进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建立健全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解除广大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着力解决拖欠职工工资、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等劳动者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企业与职工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亿万劳动者以乐观向上、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通过辛勤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工作生活更有尊严。

女士们、先生们,工会作为广大劳动者的组织,是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中国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履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神圣职责,更好地团结和动员广大劳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功立业。希望各国工会组织进一步扩大交往、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发展互相尊重、友好合作、民主和谐的国际工会关系,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第三篇:吴邦国在“2011’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吴邦国:在“2011’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2011’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吴邦国

(2011年4月27日,北京)

尊敬的各国工会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这是我第三次同出席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的朋友们见面,记得2006年12月和2009年2月,也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我与出席论坛的各国朋友进行了愉快交流,今天再次同各位新老朋友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2011年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国工会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

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成立7年来,在各方的支持和参与下,得到了长足发展,论坛规模不断扩大,交流议题日益广泛,国际影响逐步增强,已成为各国工会加强合作、平等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运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经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论坛一定能够办得越来越好。

女士们、先生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使这一课题变得更加迫切。本次论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体面劳动与社会保障”为主题,为各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从中国的实践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与广大劳动者密切相关。这当中,很重要的有这样三点。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劳动者的积极参与。在中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亿万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劳动者的主力军作用。我们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和尊重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截至2010年9月底,中国已建立基层工会197.6万个,拥有会员近2.4亿人,工人入会率达75%,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的各类企业181.4万家,覆盖64%的公有制企业和62%的非公有制企业。我们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鼓励和支持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争当锐意改革创新的先锋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亿万劳动者以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劳动热情充分发挥,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在中国,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推动先进生产力发

展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造就宏大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劳动者队伍。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1.8亿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我们大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普通劳动者技能和创业培训,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建立健全培养人才、聚积人才、激励人才、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亿万劳动者以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劳动者权益的有效保障。在中国,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宗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们制定了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安全生产法、工会法等一大批法律法规,并通过执法检查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积极推进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建立健全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解除广大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着力解决拖欠职工工资、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等劳动者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企业与职工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亿万劳动者以乐观向上、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通过辛勤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工作生活更有尊严。

女士们、先生们,工会作为广大劳动者的组织,是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中国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履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神圣职责,更好地团结和动员广大劳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功立业。希望各国工会组织进一步扩大交往、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发展互相尊重、友好合作、民主和谐的国际工会关系,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四篇:习近平:在2010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_百(精)

习近平:在 2010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 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国工会朋友们, 女士们,先生们: 2010’ 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有机会 出席这次论坛并同各国工会朋友们见面,我深感荣幸。首先,我谨代 表中国政府和人民, 对论坛的举办表示衷心祝贺, 向各国工会朋友们 表示诚挚欢迎!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 是在一些友好工会组织共同倡议和 携手努力下创立的, 自 2004年 10月以来已成功举办 5次。中国国家 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都曾出席论坛、会见各国 工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致辞。论坛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参加人数不断 增多, 为推动各国工会相互了解和合作,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劳动者 体面劳动,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国际金融危机与工会作用”。与会 118个工 会组织的领导人将围绕大会主题,深入研讨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就业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问题, 广泛交流各国工会推动实现充分就 业和社会保障、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思路和举措。这对于世界 各国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至关重要。在这里,我愿向各位简 要介绍中国的有关情况和做法。

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国际金融

市场跌宕起伏, 世界经济深度衰退, 国际贸易大幅下滑。中国也受到 这场危机的严重冲击, 对外贸易发生逆转, 有效需求不足,不少企业 生产经营困难, 就业矛盾凸显。特别是大量进城农民工因失去就业岗 位出现的返乡潮, 如果处理不好, 将对广大农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 响。

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 坚持把保民生放在同保 增长同等重要位臵, 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促进就业增长紧密结 合起来,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中 央财政安排 420亿元就业专项资金, 切实

减轻企业负担, 缓交困难企 业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 同时大力度开展一系列就业公共服务 活动, 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 对农民工和城镇其他就业困难人 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实施了从 2009年开 始为期 3年吸纳 100万人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计划,全年共组织 2100万城乡劳动者参加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稳定农民工回城就业和 返乡就业。到 2009年底,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8.7%的同时, 中国城镇就业人员比上年净增 9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3%以下;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 1.49亿人,比一季度末增加 170万人。中国广大城乡劳动者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现的就业稳 定,既得益于国内经济稳定,又促进了经济稳定。

中国工会在稳定经济和稳定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 用。他们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关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号召,充分发 挥会员人数众多、组织覆盖广泛的优势,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 创意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 全国 有近80%的企业和职工参加了这项活动,激发了职工与企业共命运 的主人翁意识。工会还积极倡导在中国各类企业开展以保岗位、保工 资为主要内容的“共同约定行动” ,既动员职工立足本职,为企业发 展献计出力,又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尽量不裁员、不减薪, 少裁 员、少减薪。这项涉及全国 63万多家企业、覆盖 8400多万职工的活 动, 取得多方共赢的积极效果。中国工会还大力实施以就业援助为重 点的全国工会 “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 , 对 1390多万农民工开展就业 培训、岗位援助、创业指导、维权服务和生活帮扶,其中帮助农民工 实现重新就业达 276万人, 培训农民工 306万人。工会还大力推动 《劳 动合同法》 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把关心关爱广大劳动者同主动维 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结合起来,在稳定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关系 和谐、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成功实现经济稳定、就业稳 定, 同我们坚持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紧密相关, 同我们努力化危机为机遇、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 整紧密相关, 同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

工业化道路,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紧密相关。

我们在推进中国工业化过程中, 把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同探索 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 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起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关于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低、环境污染少”的主张,同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高度契合;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关于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主张,同中国拥有 13亿人口的基 本国情紧密相联。我们认为,在一个 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工 业化同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应当统筹兼顾。为防止出现机器排挤劳 动、资本所得挤占劳动所得的现象, 我们提出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 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提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 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提出要在积极发 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同时,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出就 业是民生之本, 要以创业带动就业, 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提出 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 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 业困难;提出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全面提 高职工素质;提出最大限度激发劳动者创新能力和活力, 提高创新效 率;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出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 配中的比重,等等。所有这些,都为促进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和让广 大劳动者更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奠定了基础。

我们认为, 广大劳动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体, 工会在推动实 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体面劳动方面可以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后国 际金融危机时期, 中国将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坚持走中国 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起来,因为这既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又能实现人力资源和体面劳动的可持续发展, 归根到底有利于促进人

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虽然使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有所变化, 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中国政府主张, 在后国际 金融危机时期, 各国政府都有责任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 惠、共赢方向发展,都有责任继续采取措施坚定不移促进经济增长, 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 推动解决世界财富 分配失衡、资源拥有和消耗失衡、经济发展失衡。各国工会都应该顺 势而为、趋利避害,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使世界经济增长惠及 各国人民。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维护公正、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这是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广大劳动者 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条件, 也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工会组织的重要使 命。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工会组织在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地 位和作用,支持中国工会充分履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神圣职责。中国政府支持中国工会同国际和各国工会组织进一步扩大交往、加强 合作、增进友谊,为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携手努力,为推动建设持 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第五篇:公司青年团员会议讲话稿与公司领导三八妇女节致辞

公司青年团员会议讲话稿

祝贺公司团员大会的召开,祝贺公司新一届团的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在这里,我给大家说几点希望:

首先要学习。青年人成长,要靠自己,也就是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学习。青年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可能会遇到一些迷茫,或有时感到不知所措的情况。因为我们涉世未深,阅历尚浅的缘故。这是人生的必然阶段。

要想真正成才,从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坚持学习。我们已经学了很多书本知识,还必须学习更多的书本知识。我们要向社会学习,学习人生练达,“人生练达即文章”嘛,向前辈学习,向师长学习,向同事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学工作技巧,学做人,把学得的知识转变为工作能力。因此,我们要把学习当作终生任务,即活到老,学到老。尤其是当今时代日新月异,不学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多人对薪酬很在意。但社会是公平的。首先考虑你的付出,你的付出决定你的所得。当然,这里也许有区位、企业、行业、岗位的不同。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是要热爱自己的选择,及热爱自己现在的本职工作。只有热爱,才能产生激情;只有激情,才能创造成果。一个毫无成果的人,到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到欢迎。在人生的道路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XX-11-17

公司领导三八妇女节致辞范文

春和景明,万象更新。值此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xx发电公司工会委员会向全体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亲切的慰问,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永葆青春!

XX年是我们公司最为艰难、最不平凡的一年。大家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恪尽职守,为公司的安全生产、人事制度改革做出了贡献。

XX年是xx公司的发展之年、希望之年,更是我们努力奋斗的一年。新的机遇和挑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大家在新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好过硬的本领,在改革的浪潮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公司的内部改革,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公司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女同胞们,你们作为一位好母亲、好女儿、好妻子,把勤俭和爱心献给了家人;作为一名好职工,把智慧和热情献给了公司。是你们支撑了xx的美丽和青春,参与了xx财富的创造,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成绩和荣誉!

工会委员会为你们的成绩喝彩!

下载中英文 海伦娜在“经济全球化与青年就业”会议致辞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英文 海伦娜在“经济全球化与青年就业”会议致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