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
国务院出台意见
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
《 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11日02 版)
本报乌鲁木齐10月10日电(记者戴岚)近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15年,基本完成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到2020年,大幅提升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意见》确立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战略定位。《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喀什地区和伊犁州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拓展对外联结通道,发挥口岸和交通枢纽作用,加强与中亚、南亚、西亚和东欧紧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努力打造“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开放合作平台,把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推动形成我国“陆上开放”与“海上开放”并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通过实施特殊经济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充分发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于产业布局,《意见》提出,喀什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出口机电产品配套组装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建材、冶金、进口资源加工、机械制造、旅游、文化、民族特色产品加工、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其中,喀什市重点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金融贸易区和优势资源转化加工区;伊尔克什坦口岸重点建设进出
口商品物流仓储集散中心、进出口产品加工区。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新材料、建材、进口资源加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其中,伊宁市重点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优势资源转化加工区;霍尔果斯口岸重点建设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中心区及配套区;清水河配套产业园区重点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机电产品配套组装加工基地。
《意见》明确了扶持政策。2011年至2015年,中央财政对经济开发区建设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将经济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银行贷款,中央财政给予贴息支持。2011年至2015年,对经济开发区内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央投资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购置机器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地方财政予以贴息支持。2010年至2020年,对经济开发区内新办的属于重点鼓励发展产业目录范围内的企业,给予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企业所得税五年免征优惠;对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用电、运输等方面给予特殊价格政策支持等。
喀什经济开发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包括喀什市40平方公里左右、伊尔克什坦口岸10平方公里左右;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面积约73平方公里(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包括霍尔果斯口岸30平方公里左右(含国务院已批准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13.16平方公里)、伊宁市35平方公里左右、清水河配套产业园区8平方公里左右。
第二篇: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1〕33号
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中发〔2010〕9号)精神,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战略定位
(一)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充分发挥喀什地区和伊犁州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拓展对外联结通道,发挥口岸和交通枢纽的作用,加强与中亚、南亚、西亚和东欧的紧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努力打造“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开放合作平台,把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推动形成我国“陆上开放”与“海上开放”并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实施特殊经济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充分发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喀什和霍尔果斯的特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突出特色,加大对经济开发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推进与中亚、南亚、西亚和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着力加强与内地的紧密联系,着力提升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将喀什市和伊宁市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促进我国向西开放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完成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体系,为经济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到2020年,大幅度提升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滚动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做好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采取统一规划、综合协调、系统推进、滚动开发的模式,加快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步伐,并为今后发展预留空间。
(二)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充分借鉴国内各经济特区和各类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根据新疆地域特点和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开放措施,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
(三)完善功能,协调发展。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和发挥喀什市、伊宁市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吸引技术、产业、资金、人才集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园区和城市协调发展,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四)内引外联,共同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强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高起点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鼓励东部省市开发区对口支援经济开发区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利益共享、共同发展。
(五)市场导向,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推动技术进步,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四、区域范围
喀什经济开发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包括喀什市40平方公里左右、伊尔克什坦口岸10平方公里左右。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面积约73平方公里(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包括霍尔果斯口岸30平方公里左右(含国务院已批准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13.16平方公里)、伊宁市35平方公里左右、清水河配套产业园区8平方公里左右。
以上区域应纳入所在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并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四至范围在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衔接后,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程序报国务院审批。
五、产业布局
做好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工作,要充分发挥当地及周边国家的资源优势,积极利用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支援的特殊政策和有利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进技术进步,构建适合经济开发区长远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喀什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出口机电产品配套组装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建材、冶金、进口资源加工、机械制造、旅游、文化、民族特色产品加工、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其中,喀什市重点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金融贸易区和优势资源转化加工区;伊尔克什坦口岸重点建设进出口商品物流仓储集散中心、进出口产品加工区。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新材料、建材、进口资源加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其中,伊宁市重点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优势资源转化加工区;霍尔果斯口岸重点建设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中心区及配套区;清水河配套产业园区重点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机电产品配套组装加工基地。
六、扶持政策
(一)2011年至2015年,中央财政对经济开发区建设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将经济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银行贷款,中央财政给予贴息支持。
(二)2011年至2015年,对经济开发区内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央投资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购置机器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地方财政予以贴息支持。
(三)2010年至2020年,对经济开发区内新办的属于重点鼓励发展产业目录范围内的企业,给予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企业所得税五年免征优惠,具体目录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对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用电、运输等方面给予特殊价格政策支持,具体办法由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
(四)对经济开发区内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配套件、备件,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五)支持在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批准霍尔果斯为整车进口口岸。经济开发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以边贸方式经营进出口商品,在申请配额、许可证时给予倾斜。
(六)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经济开发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建立经济开发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统筹研究和协调金融政策,推进金融创新试点,推动金融行业发展,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支持设立经济开发区产业投资基金。
(七)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经济开发区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加强对经济开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股权激励政策,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技术转让免税等政策落实力度,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按规定给予政策支持。支持内地科技成果在两个经济开发区转化。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开发区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八)国家在编制土地利用计划时,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用地计划指标给予适当倾斜。自治区和兵团可根据建设需求和进度安排,单列经济开发区用地计划指标,保障经济开发区建设。使用戈壁荒滩开发建设经济开发区、引进产业项目的,免交土地出让收入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九)对有利于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疆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投资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中吉乌、中巴铁路建设;加快改善口岸查验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铁路、公路建设;支持伊宁、喀什机场进一步完善机场设施。
(十)适时开放伊宁机场口岸和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支持和鼓励中外航空企业开通喀什机场直达周边国家主要城市的国际航线,在伊宁机场航空口岸设立后适时开通相关国际航线。在霍尔果斯口岸和喀什机场口岸符合规定条件的前提下,适时研究批准其办理口岸签证业务。
七、组织领导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经济开发区工作,有关对口支援省市参与领导小组工作。为加强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可根据需要,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研究设立开发区管理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相关经济管理权限适当下放给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会同有关对口支援省市,编制好《喀什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要加强组织协调,落实自治区、兵团相关部门和喀什地区、伊犁州的责任,确保经济开发区各项建设任务顺利有序推进。有关对口支援省市要把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作为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规划制订、项目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
(三)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发展和建设,协调落实有关重大发展政策。商务部负责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切实加强指导和服务。
国 务 院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三篇:新疆喀什、霍尔果斯两经济开发区建设快速推进
新疆喀什、霍尔果斯两经济开发区建设快速推进核心提示:2012年,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均取得了新成效。不少人再次来到喀什、霍尔果斯时都发出了类似的感叹。
新疆网讯 “3月份,我们将赴香港召开专场推介会,此外还将相继走访深圳、北京等地,针对洽谈比较成熟的开工建设项目进行回访。”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亚农说。这些活动将掀起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个小高潮。去年,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均取得了新成效。
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国家、自治区各项优惠支持政策的叠加效应。去年自治区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也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意见》。
目前,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46亿元,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等配套基础设施及绿化亮化工程等都在加紧建设中;喀什经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22亿元,综合保税区、东城区已基本形成道路管网框架。
随着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陆续进驻,立体式的“特区”形象逐渐显现。去年,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02亿元,同比增长126.3%。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已有总投资240亿元的18个项目入驻开建,已完成投资22亿元。喀什经济开发区引进企业14家,其中10家企业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1.45亿元。八钢集团金属制品产业基地已建成试产,三一重工机械与零部件再造、深圳产业园开发投资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企业相继入驻园区。
在21日自治区召开的“新春好开局,实干促落实”系列活动之对外开放推进活动上,自治区有关方面又透露出激动人心的消息,目前正在加紧制定涉及财税、金融、人才吸引等八方面政策,力求创新制度机制,进一步推进两个开发区建设。
在霍尔果斯从事十几年小商品销售的王秋妹感慨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这里南来北往的人越来越多,正在建设的楼越来越多,霍尔果斯的变化太大了。”不少人再次来到喀什、霍尔果斯时都发出了类似的感叹。
第四篇: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
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泉州市各界热议抢抓机遇科学发展
海西崛起 泉州先行
2009年05月11日08:53来源:《泉州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来,连续多天,泉州大地上,无论是沿海还是山区,不管是机关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在为这件大喜事而激动、兴奋;从报纸到电视到网络,海西话题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在“海西崛起”中抢抓战略机遇走前列,加快推进新一轮发展,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期盼。
党委政府:泉州当好海西建设排头兵
5日下午,泉州市委立即召开常委扩大会,学习领会有关精神,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与会人士认为,国务院首次出台政策明确支持海西经济区发展,是全省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发展始终关怀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持续运作的结果,也是全省人民矢志不渝、团结拼搏的结果。这一重大战略,进一步明确海西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的重要位置和我省在海西的主体地位,使建设海西经济区战略从地区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使福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服务两岸和平发展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作为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地处海西经济区前沿,具备独特的“五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发挥着支撑带动作用。海西就像一面旗帜,鼓舞着全省全市干部群众奋勇前行。市委常委扩大会要求,泉州各级各部门要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契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做好政策对接、项目对接等方面的工作;要充分发挥泉州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致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深化泉台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台商投资区、重大台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对接,力争在“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中走前列、挑大梁;要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广泛凝聚推动海西建设的强大合力,发挥泉州人爱拼敢赢的精神,先行先试,为泉州新一轮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使泉州走在海西建设的前列。
侨乡各地:优势产业搭乘海西新干线
“台湾石化专区经过了八年长跑,本月将正式挂牌设立办事处,开启泉台石化对接新局。”泉港区委书记游祖勇说,海西战略的每一步向前推进,都让台商热情澎湃,信心倍增。专区的启动,正是海西战略的一个有力体现。未来,以泉港、石狮、晋江、南安、惠安等为代表的沿海县(市、区)将利用港口优势,发挥前沿效应,在石化船舶、物流电子、纺织鞋服、建材机械等领域与台湾先进产业更紧密地对接。
而在山区德化,陶瓷的泉台对接已有不少新动作。德化县委书记陈全顺表示,今年德化陶瓷赶赴台湾巡展,并与台湾的陶瓷名镇开展文化交流,旨在打开台湾市场。不久,借助国务院对海西的支持和泉三高速公路带来的时空变化,安溪、永春、德化等山区县也能像沿海一样,发挥茶叶、生物医药、陶瓷、芦柑等特色产业优势,同时打造更多旅游目的地,实现全面发展。
作为中心市区的一员,泉州开发区则对申报台商投资区更有信心。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远东认为,面对来之不易的海西发展契机,开发区将加快申报台商投资区和国家级开发区步伐,打造全国主要台资聚集地和高新技术的产业高地。将来,丰泽、鲤城、洛江、开发区等中心城区将汲取更多国内及台湾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促进优势产业和先进文化交流,为产业提升、港口发展、城市壮大带来全新动力。
部门:用好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
“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申报迎来了最好的契机!”在市外经局局长刘明亮看来,国家赋予福建先行先试的政策,为泉台产业对接打开一扇新门。经过多年发展,泉州市已经形成国内领先的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等多个优质产业集群,为两岸产业对接打下良好基础。“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心愿。
市港口管理局局长吕刚也看到了泉州港的新商机。今后,泉州港将以对台经贸交流为中心,集中发展全方位对台海运直航和港口物流,建设面向全国、服务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和合作发展平台,力争台湾往大陆的货物更多地通过泉州中转交易,大陆往台湾的货物也先在泉州中转交易。
“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泉州,将以更快的速度崛起。”市建设局局长刘文儒对此满怀期待。泉州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承上启下作用明显。今后,与台湾及浙、赣、粤等相邻区域间的密切合作将为泉州城市发展带来乘数效应,在拓展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泉州都将迎来发展新机。“在福建对台文化交流上,泉州当仁不让地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市文化局局长龚万全认为,海西建设获得国务院支持,将为闽台文化交流提供最坚实的后盾。今后,曾14次登上宝岛的泉州提线木偶将带领南音、高甲、梨园、武术等闽南文化瑰宝频上宝岛,使闽台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提升。
此外,交通、旅游、农业等也正争先恐后地搭上海西建设这列“希望班车”,泉州发展正迎来最具想象力的黄金时代。
专家:“给政策比给钱更重要”
“政策空间是最大利好”、“给政策比给钱更重要”,海西建设获国务院支持,华侨大学、泉州师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们,期待泉州因此得到更灵活的扶持政策,迈出更大的发展步伐。
此前,在相关部委的政策支持下,率先零关税进口台湾水果、率先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和马祖旅游、率先赴台举办商品展„„一个又一个“全国率先”在福建实现。有关人士相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深化改革开放,赋予福建先行先试的政策,将为泉州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扫除政策性障碍,为泉州台商投资区的申报和泉台产业合作创造机遇。
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王文泰表示,市委、市政府历来注重做好泉台两地产业对接规划,积极主动与台湾产业对接,现已初显成效。泉州已经形成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石油化工等多个较成熟的产业链,为两岸产业对接打下良好基础,“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泉州要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完善两岸产业对接规划,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泉州师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院长欧阳钟辉认为,泉州要抓住机会,从政策、软硬环境上承接,充分利用“五缘”优势,吸引更多的台湾企业西移,促进产业的升级。
企业:借东风挖掘新商机
从中嗅到机会的还有泉台的企业。
在中国美旗控股集团决策委员会主席谢秉臻眼中,随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区域的投资成本进一步提高,地处于海峡西岸的泉州,正步步凸显打造新的台商投资聚集地的诸多优越条件。他坦言,将泉州打造成继昆山、东莞之后的国内第三个台资集聚中心,是美旗的愿望,也是很多台商的愿望。
“每位在泉台商都会信心倍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省政协特邀委员郑建良认为,在金融海啸大背景下,海西获国务院支持,泉州的区位优势已经凸显,将吸引更多台商来泉投资兴业,进行产业整合、垂直分工,完善相关产业链,推动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全面发展。
借海西东风加强海峡两岸合作、打造世界名牌的念头在匹克集团总经理许志华的脑海里愈加强烈。他相信,国务院支持海西,不仅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对泉州乃至海西的经济提升都是个好契机。泉州以品牌著称,如果在随后颁布的实施细则中,能看到支持海西做大品牌的内容,泉州企业品牌走向国际的步伐将因此加快。
群众:海西明珠扬帆远航
“海峡西岸春雷到,泉州经济景色好,八闽风卷先行旗,万马奔腾康庄道。”在泉州网()温陵社区论坛,网友“岸礁”在获悉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见这一消息后,即兴写下的一首《春雷》,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
“海西明珠,从今焕发异彩”、“希望泉州借这股东风迅速崛起”、“往前看,加足马力,充满自信向前发展”„„网友留言喊出了群众激动的心情。网友“0709”更是作了一首打油诗为泉州鼓劲:“中央喜事传温陵,俺等网友即抒情,等待春雷终有影,海西泉州一定行。”
激动之余,群众对泉州如何乘着国家支持海西发展东风加快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市民老陈看来,资金总是朝投资环境好、较有竞争力、回报率高的区域集中、流动,海西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海西战略提出以来,产生巨大吸引效应;如今,国家对海西的支持将更有利于泉州发挥创业型城市的支撑带动作用,增强经济快速发展的拓展效应。(记者 苏兴秋 屈人文 黄小玲 林绿波 陈凌鹭 朱娟娟 谢曦 曾聪虹)
第五篇:国务院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意见
国务院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意见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之际,《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
《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苏区精神,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使原中央苏区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若干意见》指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于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战略需要;是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若干意见》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战略定位是: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
《若干意见》共11章45条,主要包括: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快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道路建设等任务,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凝聚振兴发展民心民力;大力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增强振兴发展支撑能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特色优势矿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着力增强“造血”功能,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城乡居民;坚持以改革开放促振兴发展,着力构建有利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在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对口支援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现全面振兴。
——————————————————————————
一项着眼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新华社南昌6月29日电(记者余孝忠林艳兴)在庆祝建党91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意义重大,备受关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老区、着眼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对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性作用。
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要求。由于战争创伤、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社会民生问题突出,部分革命后代生活依然困窘。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迫在眉睫。
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战略需要。此前,这个区域的四周分别纳入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长珠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而赣南苏区处于国家区域发展优惠政策的边缘地带。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建设我国南部生态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赣南苏区是全国十八大重点林区之一,是长江第二大支流赣江、香港和珠三角饮用水源东江的源头,鄱阳湖水系25%、东江水系12%的水系都源于赣南。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推进南岭、武夷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可以切实保障我国南部特别是东南部地区的生态安全。
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赣南人民在80多年前的革命斗争中,与党和红军生死相依、休戚与共,鱼水之情深融血脉、代代相传。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不仅是对老区人民的反哺和回报,还将用精神和物质强化信念基础与精神支柱,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