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思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青少年思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青少年思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青少年思想教育问题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谈话》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
庭、社会和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这表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期,具有多变性和不稳定性,是一生成长中的最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情况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对青少年思想教育问题进行调查与思考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当前青少年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容否定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突现,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通过这次为期一个多月的社会调研,我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多五少”:一是多依赖学校教育,少家长、社会参与。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否则根本无关系,固然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必然性,社会也渴盼自己能得到有用人才,可是他们就没看到一个人的成才过程是受家庭、社会影响,甚至制约的作用,因而家长、社会很少关心青少年思想的成长,只注重成绩的进步与否;二是多教育理论,少实践活动。远的不说,就近十年来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已是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特别是素质教育理论更是异彩纷呈。然而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学校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至于其他方面教育几乎就没有实行;三是多重视智育开发,少加强德育培养。目前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还只注重智育的开发,只要读书好、分数高,那么你就是好学生,包括“三观”在内的其他素质教育,则少得可怜,甚至忽视;四是多纵向发展,少横向联系。一个青年,除了所生活的周围环境之外,就是小学、中学,直至走向社会才发觉世界原来是如此的多彩,又那样的无奈;五是多书本知识,少社会实践。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教育,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在书中大都有触及到,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懂得屈原到底是谁,龙的传人是什么意思,思想教育流于形式,失于空洞。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我认为,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校园,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目前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不健全、不系统,尚未形成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内容的政治教育、以立志建功为重点的理想教育、以学史建碑为重点的革命传统教育、以讲究职业道德、转变社会风气为标志的道德教育、以普及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的民主与法制教育、以读书活动为具体形式的科学教育,以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主义教育等一套较为完整而科学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
(*)学校教育导向的偏差。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一些学校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抓智育和德育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缺少一个丰富有效的德育课堂。
(*)各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力量分散,各行其事,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对策
目前青少年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实现教育的“网络化”,这种网络化不是电脑世界里所讲的“网络化”,而是江主席所讲的“教育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和各方面都要来关心支持。”简而言之,也就是教育的社会化,大致可以把它概括为“地域的扩大化,渠道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化”。从教育地域、渠道、内容各方面大联网,真正做到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使之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
1、地域的扩大化目前的教育除了内容的单一性外,还存在着地域的狭隘性。不同地区之间很少交流,青少年的活动范围,大都只局限于本地区,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在读完中学之前很少走出去,有的甚至连离开家庭都没有过,也从未写一封信,这样的青少年能有多高的素质可想而知,在知识经济大潮面前又怎能立身处世。为改变这
第二篇:青山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团区委的统一部署,全区各级团组织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围绕我区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开展了细致深入的调研,共撰写有关调研文章13篇,思考总结我区在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的基础性、科学性、层次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区104个社区及部分区直单位、学校、企业中10至35岁之间的中、小学生、在职团员青年以及社区闲散青少年。
2、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广泛联系青少年的工作优势,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04年9月至10月间。
3、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思想道德的内容包含着政治理想、价值取向和思想品德等方面,但突出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主要的问题或指标涉及对理想信念、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看法、对个人成长发展的价值目标追求等。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1000份,回收850份,其中男性占39%;女性占61%;年龄在10-20岁的青少年占52%,20-30岁青年占30%,10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青少年分别占1%和17%;政治面貌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占12%,共青团员占60%,一般群众占21%,少先队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分占6%和1%;学历为大学专科以上的占36%,高中或初中的占61%,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3%;在校生占57%,行政事业单位青年占17%,企业青年占7%,其他性质或无业人员占19%。
2、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基本特征:(1)基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对未来充满信心。当代中国主流政治理念要求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倡导爱国主义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对青少年自身政治理想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我区青少年对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见表1),对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相当高的认同(见表2),并且绝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必要(见表3)。表1:您觉得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发展中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比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80%发挥的作用有限10%说不清楚10%表2:您认为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是否必要:比例(表2)比例(表3)很有必要76%86%重要但不必要14%7%不必要3%5%说不清或与我无关7%2%表3:您认为当前提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否必要:同时,90%的青少年对改革开放的政策表示满意,93%的青少年对台海局势表示应“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但决不放弃军事斗争的手段”,60%的青少年充分肯定了“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对与规范政府所起的作用,95%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有90%的青少年认为当前有青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分重要,这充分说明我区青少年满怀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已经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2)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冲撞,大容量、高速度、多渠道的信息流通和获取对传统的道德体系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带来较大的影响,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日趋弱化。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它与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代的社会风尚。青少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的价值观念还缺乏认同。他们在做出某种价值判断时,往往以自身耳濡目染的事实为依据,空讲道理不太能打动他们。因此,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对确立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规范青少年的行为具有相当的意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教育趋于弱化。这一方面体现在一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上的模糊,另一方面表现为过于实用功利,现在青少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调查中显示,人们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环境(即影响因
第三篇:关于青少年吸毒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青少年吸毒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国内毒品问题不断发展蔓延,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 者,同时,毒品问题也已经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省青少年 吸毒的现状、特点和规律,探求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趋势及深层次原因,团省委组织力量深入到郑州、焦作等市,采取与干警座谈、访谈吸毒人员及其家庭等形式,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青少年 吸毒现状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特点和趋势
1吸毒人数不断增加。
1992年我省吸毒者为489人,1994年为1003人,1996年猛增到2264人,1997年为6761人,199 8年为8696人,1999年为8908人。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22000多人,其中80% 以上是青少年,如果根据惯例按“每发现1例显性吸毒者,实际上就有10例隐形吸毒者”计 算,数量更加惊人。
2吸毒者年龄出现低龄化倾向。
据焦作市强制戒毒所统计,戒毒学员中17岁以下的由97年的1人发展到现在的32人,18—25 岁的1 077人,占收戒总人数的229%;26—35岁的2742人,占收戒总人数的582%。如吴某(女)1 4岁就开始吸毒,至今已有6年的吸毒史。
3吸毒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从各地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情况和我们对戒毒学员的调查看,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最多,部分为文盲。如2001年全省强制戒毒2961人中,小学438人占148%,初中2405人占812%,文盲67人占226%,且通过测试实际上有50%的文化水平与统计的 文化水平相差甚远。
4具有结伙吸毒特征。
青少年吸毒人员已由过去单独隐蔽吸毒逐渐发展到结伙吸毒,并且选择一定的固定场所。郑 州市今年5月份在二七区某招待所一次抓获了正在吸毒的30多名青少年男女。结伙吸毒与个 人吸毒相比,相互影响,危害性更大。
5以贩养吸者较多。
由于吸食毒品需要花费较大的资金,一部分青少年通过以贩毒养吸毒,由单纯的吸毒者变为 贩毒者,由毒品的被害者变为害人者,走上了毒品犯罪的道路。如我省“6·26”前几名伏 法的 贩毒分子,都是吸毒上瘾后,为寻求毒资来源才开始贩毒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毒品犯 罪人员中,有近半数以上是既贩毒又吸毒,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
6复吸率居高不下。
据调查,吸毒的青少年,几乎每个人都想戒毒,并尝试戒毒,但由于毒品对吸毒者生理和心 理的极大影响,一旦沾染,毒瘾便难以戒掉,极易形成吸毒——戒毒——复吸——劳教戒毒 的现象。据强制戒毒所统计,我省吸毒人员戒毒后的综合复吸率为80%左右,其中一年复吸 率为70%,两年复吸率为80%以上,三年复吸率为90%以上。
二、造成的危害
1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各类毒品对人体都有严重危害,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发育均未成熟,受到的摧残更加严重。吸毒不仅在生理上导致青少年的记忆力衰退、营养严重不足,抵抗力下降,诱发多种疾病,而且在心理上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并逐渐摧毁其精神和 意志,使其堕落、道德沦丧,出现人格解体、心理变态。如一些吸毒成瘾又搞不到毒品的人,在毒瘾发作时,用切手指、砍胳膊、烟头烫等自残方式来缓解毒瘾,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焦作市一青年吸毒者毒瘾发作时自断左臂;三门峡市张某和妻子共同吸毒,把在金矿干活 挣 的40多万元吸光后,又卖掉全部家中财产,毒瘾发作时,他曾从五楼跳了下来,去年11月15 日年仅七岁的儿子也被他活活掐死在床上,随后本人企图自杀,后经抢救脱险。
2严重影响家庭生活。
据一调查个吸毒者每天所需毒资100—1000元不等,因此,一人吸毒,往往会使全家的积蓄 迅速 耗光。当吸毒者毒瘾发作而又无钱买毒时,吸毒者就会不顾一切地变卖甚至偷拿家中的财产,使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家庭的倾家荡产,必然导致家庭成员的不和,并最终造成家庭破裂,妻离子散,亲人反目,甚至残害家庭成员,可谓“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如焦作市周斌,今年30岁,他曾是名噪一时的企业家,吸毒仅仅一年多,就耗资100多万元,还吸掉了周 围的朋友和自己的事业;如郑州一对青年夫妇,1991年开始吸毒,三年中吸光了包括两幢楼 房、一辆出租车在内的百万家财后,又借了80多万元的债,致使年迈的老母和年幼的孩子流 落街头。同时,由于吸毒者常常采用肌肉或者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毒,因多人共用消毒不严的 针头或注射器,而传播多种皮肤病、肝病、性病甚至艾滋病等多种疾病,给家人的安康带来 很大的隐患及危害。
3极易引发刑事犯罪。
吸毒是一种高额消费。一般说来凭正常的合法收入来维持高昂的消费是不可能的。为了支付 巨额的毒资,吸毒者往往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从大量的事实来看,吸毒者除了采用贩毒等方法获得毒资外,男性吸毒者采用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手段获 得财物,供吸毒之用。如许昌市涉毒人员王青海、李宏安为筹集吸毒先后在郑州、安阳、开 封等地,盗窃、抢劫作案8起、杀死64人,抢劫现金和财物10万余元;女性吸毒者以色相换 取财物,以娼养吸,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前不久,焦作市车站公安分局抓获的女性吸毒人员中有88 2% 的从事卖淫活动。据统计,2001年全省因吸毒诱发的刑事案
件4600多起,治安案件近6 000起,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
三、原因分析
1强烈的好奇心理。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的时期,对任何 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与染上吸毒恶习的青少年交谈中,我们发现多数青 少年最初接触毒品,往往受到好奇心的驱动,而且对毒品的危害不了解,在一试无妨的冒险、侥幸心理驱使下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如焦作市的张某(女),18岁,听说毒品可以使人飘 飘欲仙,想什么有什么,就认为如果自己能吸毒,日子会过得更充实,在强烈的好奇心理的 驱使下,很快成为毒品的俘虏,而且每天近百十元的毒资全靠“坐台”维持。据戒毒所有关 统计,因为好奇、受诱惑而染上毒瘾的占70%。
2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调查表明,许多青少年吸毒成瘾即是其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言传身教的结果。如焦作 市破获的一个家庭共7个成员全部参与吸贩毒的案件,涉及祖孙三代人。除了家庭成员的吸 毒行为直接成为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外,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 教育,都是导致青少年吸毒成瘾的原因。如郑州市的康某,自幼父母离异,缺少正常的家庭 关爱和教育,高中毕业后,待业在家,感到生活无着落,内心空虚,在某娱乐场所接触毒品 后,无法自拔。
3个人交友不慎被人诱骗。青少年缺乏分辨力,人际交往能力差,极易受到周围朋友、邻居的影响,而且在交往 中称兄道弟,盲目的从众心理极强。如袁某(女),23岁,因其好友吸毒,在好友“一试无妨 ”的劝说下,很快染上毒瘾。据调查,在吸毒青少年中,因为朋友吸毒觉得好奇、赶时髦而 吸毒和受朋友引诱后吸毒的占70%以上。
4教育管理的弱化。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在调查中,有60%以上的吸毒青少年缺 乏毒品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如焦作市的丁某,97年生病久治不愈,听说鸦片能治病,就尝试 吸食,至今已有5年的吸毒史,身体状况极差,仅有80多斤。此外,对吸毒青少年的帮教、管理、控制工作薄弱,相当一部分戒毒后的青少年受到歧视,缺少关爱和帮助,以致自暴自 弃,仇视社会和家庭,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某男,23岁,强制戒毒后,家庭对其唾弃,不管不问,很快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员交往,2002年2月,因吸毒犯盗窃罪被判刑。
四、防治对策
1以理拒毒,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禁毒宣传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要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要把防毒、禁毒教育作为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以禁毒知 识讲座、以案示例、观看禁毒展览、自护教育等形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禁毒教育,增强拒 绝毒品、远离毒品的自觉性,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目前,全国还没有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禁 毒教材,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力量编写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禁毒教材,把禁毒教育纳入德育教 育的内容,使学校禁毒教育规范化、经常化。
要加大禁毒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开展创建“无毒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宣传活动,使防 毒、禁毒的观念深入人心,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防毒、禁毒意识。禁毒部门可 和学校建立组织联系,抽调专门人员与教师组成禁毒宣传教育小组,负责培训学校教师和到 学校宣讲毒情形势,保证教育的具体性和社会性。要以社区、学校为依托,扩大禁毒教育的 影响,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的禁毒意识和家庭教育管理水平,使禁毒教育进入学校,进入社区,进入每个家庭,筑起禁毒的坚固防线。
2以法禁毒,加大打击毒品犯罪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毒品犯罪活动,杜绝毒品来源,是减少、消除吸毒问题的根本手段。2002年5月30日,焦作市公安局深入开展的禁毒严打斗争,历时9天,抓获了吸毒人员1000余名,使全市的刑事犯罪案件下降了30%,市区刑事犯罪案件下降了40%,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加大对种、制、贩毒犯罪的打击力度,深入开展禁毒严打专项斗争,特别 是对引诱、强迫、教唆、容留、欺骗他人吸食毒品的犯罪分子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是遏制 毒品犯罪,减少青少年吸毒的根本途径。
3以情戒毒,做好吸毒青少年帮教管理。对于已经染上毒瘾的青少年来说,关键是要做好戒毒和帮教管理工作,使他们早日脱 离毒魔。
一方面要加强戒毒所建设,提高戒毒水平和质量。目前,我省公安机关共建立强制戒毒所15 个,拥有戒毒床位2200张,依法对2万多人次的吸毒人员进行了强制戒毒,司法部门建立了 劳教戒毒所1个,拥有戒毒床位1500张,每年强制戒毒4000多人。但与青少年吸毒人数逐年 增加的现状相比,还不能满足戒毒的需要,加之戒毒者无力支付戒毒费用,戒毒工作在经费 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口,需要增加对戒毒工作的财政和人力投入,有计划地培养戒毒所需要的 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努力将戒毒所办成戒毒教育的学校,帮助吸毒青少年尽早戒除毒 瘾。
另一方面要做好吸毒青少年的帮教管理工作,建立吸毒青少年社会预控体系。吸毒青少年本 身是受害者,社会、家庭、学校、单位不能对其歧视,放任自流,要为他们戒毒创造有利条 件。特别是对戒毒后的青少年,禁毒部门要建立回访制度,基层社区居委会、群团部门要同 他们建立帮教联系,并协助其家庭做好教育管理,使其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同时,为戒毒 青少年就业、就学提供服务和帮助,重树生活信心,早日健康成长。
第四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2.热爱学习,积极追求进步。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关心,认为对个人未来发展而言,知识和思想一样重要占79.3%;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为国家社会贡献的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占91%;认为学习压力大的占70.3%;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勤奋学习的占82%;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占76.2%。可见认真学习,追求进步仍是当代青少年的主流写照。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 76%的人认为教师布臵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4.认识不到位。44%的学生不相信网恋;45%的学生乐意参加义务劳动;38%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54。2%的学生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在时间上的自控力比较差;这些数字是可怕的,更是让人担忧的。
5、迷恋网络游戏,因网络游戏造成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35%
三、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手拉手的活动是“大手拉小手,齐扬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要做到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孩子,辐射一群伙伴;一个孩子牵扯一个家庭,影响一片邻居。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娱乐消费。
通过开展“三百红色经典”(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竞赛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作完作业,闲暇之余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我们建议结合社区建设,部门联合,整和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利用闲臵校舍或结合新校舍开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坚持服务育人,积极推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科学把握现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从语言行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理能力、感恩思想、爱护环境等方面明确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要身体力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觉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1、增加财政对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和学校要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财政收入即使困难,也要给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提供较充裕的经济支持。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发展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3、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色情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第五篇:青少年法制教育问题初探
青少年法制教育问题初探
赵 益 民
(成县教育局甘肃成县74250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中小学是培养21世纪建设人才的摇篮,党的教育目标明确规定要把受教育者造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因此,学校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同时,必须采用切实有效的举措,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从小就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初步树立起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和谐地融入法制社会前进的轨道。
在“四五”普法中,各级政府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较为重视,做了大量工作,初步构建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确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运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学校法制教育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统一规范的法制教材;中小学普遍缺少专业化的法律教师;法制副校长的法律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从而导致学校法制教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中小学的普法水平和一些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在当前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大好形势下,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座谈,深切感触到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法制 1
教育工作势在必行,而搞好此项工作应该坚持“五个结合”,突出“五个特色”。
一、坚持上下联动与学校主抓相结合,突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规范性
当前,“依法治校”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充分认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优先地位,明确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首先,要在和基层学校签订的《教育目标责任书》中增加中小学法制教育考核项目和验收标准,促使学校把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其次,为了提高校长的依法治校水平,要定期对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计入个人档案。
基层学校每学期初,都要制订出普法教育的实施计划,建立普法教育的考核、评估、督导的量化体系,把法制教育内容按年级分解细化,阶梯式循序渐进渗透进各年级的主课堂。比如从一年级起始班起,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将《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进行适当的普及。并充分利用学校领导在国旗下的讲话、学生大会、班会、家长会、墙报、黑板报、校广播、组织收看电影电视等形式,使教育法律法规的普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坚持加强组织领导与建章立制相结合,突出中小学普法教育的整体性
为使学校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建立一支由校长为组长、法制副校长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普法领导小组。构建成学校、年级组、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网络,形成纵向到底有人抓、横向到边有人管的法制教育体系。一定要靠实工作责任,实行“责任到人”。校长室、党支部负有领导、协调、检查的职责;政教处、教导处、团委、少先大队部承担执行部门的责任;班主任、科任教师有直接进行法制教育的职责。同时,对普法工作任务实行量化目标管理,引进奖罚激励机制,把普法工作的实绩列入教师个人考核档案。依法建章立制,目的是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学生法律素质,学校要从校情出发,因地制宜的制订和健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公约》、《学生奖惩条例》、《学生管理条例》、《学籍管理规定》等制度,让每位学生都能从小接受纪律的制约,养成遵纪守法的高度自觉性。
三、坚持校内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多样性
对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法要结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遵循“多渠道、多形式”的原则,切忌成人化的说教。“多渠道”就是除了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外,要不断开拓
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为学生营造学法的良好育人环境。比如配合有关部门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派出所)、看守所、少管所、戒毒所等机构和设施、建立一批校外法制教育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同时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用活生生的案例去教育他们,从而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多形式”就是要发挥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网页、录象、电视、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等对学生进行教育。中学生可以走向社会进行调查、咨询有关法律问题,也可以通过模拟法庭审理案件,自编自演法制小品等活动,将法律知识融于学生的情趣之中,使法制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收效。
四、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和社区教育相结合,突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广泛性
对中小学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是一项需要有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身处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学生,他们涉足的社会舞台广阔,社会风气和各种思想,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些学生参与违法犯罪,虽然是在社会上发生,但学校应充分关注这一点。认真分析导致学生违法犯罪的各种因素,对症下药,耐心教育。在此基础上,要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普法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学校要聘请法制教育校外辅导员,由这些人员定期为学生作普法讲座,联系司法部门有关资深专家进校作专题讲座,与校方
一起共同研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案。学校要把“家长学校”作为对中小学家长进行普法的重要课堂。学校要通过对家长的普法,一方面提高了家长的法律意识,同时要求家长做好子女的法律教员,多开通一条普法的渠道。
五、坚持重视教师自身法律水平的提高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突出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在开展普法的全过程中,对中小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育人工程”。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要坚持与时俱进,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法制教育教师队伍,抓好对教师法律知识的再学习,更好地适应依法施教的迫切需要。教师是普法工作中的具体实施者。中小学法制教育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法律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法律教育的成效,要让学生懂法,教师必须领先一步,只有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广度上和深度上都应有一桶水,方可让学生在学法上有“一杯水”。针对大部分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去强化:(1)结合时事形势,分专题以校长、教导处以及年级组、教研组为主体,举办研读班。(2)组建校级法制宣讲团,外聘律师来校为教师辅导法制知识,也可由校方派出一名教师外出进行短期培训。学成后回校为教师作有关法律的宣讲。(3)注重教师学法用法个案的经验交流,激发教师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成立法律学习的教研组,加强对新出台的法律文本的学习和研究。
总之,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途径广泛形式多样,值得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作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成败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是培养各类建设人才的摇篮,法制教育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基础教育扩充了内涵,提升了功能。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认真审视、高度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问题,群策群力、以干克难、千方百计地确保广大青少年在法律“阳光”的沐浴下,成长为遵纪守法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