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

时间:2019-05-14 01:1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

第一篇: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

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

李寒梅 *

(齐鲁师范学院 政治系,山东 济南 250013)

摘要:现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理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的关键,是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生活伸延和分离的影响,这启发我们要使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和现实思想道德教育区分开来,重视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处理好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关系,注意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一是确立主导性教育体系及主导性教育价值取向,二是重视自下而上的教育方式,三是通过学校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内容,四是鼓励青少年发挥道德养成的主体性作用。关键词:网络;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随着现代网络的扩展和延伸,青少年上网人数正在急剧增长。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1年1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网络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网民总数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网络用户中29岁以下人数占总数的58.2,是中国网民的第一大用户群体。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认知与行为方式,正在迅捷地影响着青少年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他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自我认同以及成长形态,从而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产生与发展发挥着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空间已不再只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更是一个实时、多媒体、双向互动的社会行为与社会生活场域,他们能够在网络空间持续地展开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多对多的社会互动,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新事物所能提供的总和。网络既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也引发了一系列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中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网络空间的道德思想问题,也包括道德行为问题;既包括网络空间中的青少年问题,也包括网络对青少年现实生活的冲击。这就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发挥其正面效应,最大程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是摆在我国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最迫切的是寻求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的关键,探索适宜于当下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与方法。

一、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网络对青少年生活伸延和分离的影响

思想道德教育是经由文化维持并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构建的,如果说社会是青少年活动的空间,那么思想道德就是青少年活动的灵魂,在这方面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教育建构,网络教育是以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两分为基础的。网络社会虚拟性和现实性的对立统一,形成青少年网络思想意识与道德行为的最大特色,构成了对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决策建构的基础。依据卡斯特的观点,网络流动空间的出现,表

(523)①现出与以地方空间为基础的社会文化之间的脱落。[1]吉登斯也强调,理解网络对日常

(196)社会生活影响的关键,是分析网络对社会时空伸延和分离的影响。[2]因此,理解青少年

网络思想道德影响的关键,是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生活伸延和分离的影响。

从早己进入网络社会的国家的情况来看,在那里,网络只是青少年学习与生活的纯粹工具,主要用来帮助学习、购物、发送邮件等等,很少是聊天、游戏的空间。研究也证明我国*本文为“2009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现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09BSHJ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手稿日期:2011-06-23

作者简介:李寒梅(1968-),女,山东禹城人,副教授,博士。

大多数青少年都认同网络是一个文明的场所,需要一定的网络道德准则来规范其行为。对于网络环境中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青少年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反应,对于消极的网络行为如欺骗、过激等,则表现出消极的情感反应;并且在网络道德意向上,大多数青少年都表示愿意在使用网络时遵守道德规范,表现出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3]这就是说,网络发达国家的青少年与我国大多数青少年群体中,网络并没有造成青少年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分裂。这是因为:现实社会游戏的空间愈大,虚拟社会游戏的空间就愈小;现实社会中自我表达、实现理想的人愈多,虚拟社会中追求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人就愈少。现实世界中青少年作为弱势群体不被重视等现实情况投射到网络上,就会形成青少年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分裂。在这里青少年虚拟社会代表青少年理想的自我,现实社会代表青少年实际的自我。青少年理想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差距愈大,他们的挫折感就愈大,因此就愈想通过网络空间虚拟地实现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的梦想,这就为青少年虚拟社会的存在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造成青少年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分裂。所以说,青少年虚拟社会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还在现实社会,这一理论视角为网络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基本的思路。

据此,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建构范式有两种思路:一是作为虚拟极端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和现实思想道德教育完全对立起来;另一是作为虚拟和现实续谱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包含这一续谱的两种属性。前一种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建构是把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和现实思想道德教育截然对立起来,忽略了网络教育中的现实性和现实教育中的虚拟性,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后一种思想道德教育建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在网络教育中既有虚拟性,也有现实性;在现实教育中既有现实性,也有虚拟性,虚拟与现实在网络教育和现实教育中都只是一个程度问题。这一基本背景假设引导我们探索网络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虚拟中的现实和现实中的虚拟,有助于我们发现青少年网上道德思想与行为和网下道德思想与行为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规律,启发我们在探讨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与方法中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要使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和现实思想道德教育区分开来。要真正将二者区分开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前者具有后者所不具有的教育功能;二是网上思想道德教育不同于网下思想道德教育,并影响网下思想道德教育。根据这两条标准,当前我们的确必须建构一个网络虚拟思想道德教育,建立起虚拟思想道德教育和现实思想道德教育的联系,并使虚拟思想道德教育成为现实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对青少年来说虚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功能:第一,学生自我思想道德教育虚拟权利的增长,第一,思想道德教育梦想虚拟实现,第二,思想表达与交流的窗口,第四,青少年情绪与宣泄渠道,第五,思想道德教育舆论监督,第六,思想道德教育民主化发展平台。同时,也要避免虚拟思想道德教育和现实思想道德教育的分裂和对立,避免虚拟思想道德教育成为展示教育失误的场所和舞台,避免出现网上思想教育与网下思想教育纠结不堪的两难现象。如: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脱离,形成二重教育标准的背离与教育现象的错位。就像现实社会的文化形态所形成的网络主流文化、网络负文化和网络反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样,网络道德教育标准的背离与教育现象的错位,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影响是特别明显并极其深刻的。

其次,重视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处理好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关系。一般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网上社会与网下会逐渐趋于一致。在当前社会中,只有少数圣贤之人和少数质朴之人,他们在网上的思想与行为和网下的思想与行为才是一致的,能够保持“不移”的坚定立场。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网上思想与行为和网下思想与行为或多或少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已成为一种常态的实时互动,其在场的感觉是通过实时与双向的沟通交流创造的。同时,廉价的网上互动进入成本使他们把复杂的社会生活简单化,他们几乎不懂得网上思想与行为和网下思想与行为的区别,因此在从网上转入网下的时候,他们立刻成为网络“恐龙”狩猎的对象,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当网下思想道

德教育转入网上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教育工作者要以“狼外婆”的故事为戒,[4]注意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二、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确立主导性教育体系及主导性教育价值取向,明确道德标准,避免网络道德行为的伪善性

按照福柯的看法,人的自我是被发明出来的,而不是被发现的。因此人本身不存在任何不可改变的规则或规范,也不存在任何隐藏在表象背后的不变的本质。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对青少年来说正是福柯所说的“发明”一个新的自我的过程。但是,这并部意味着网络空间的自我塑造完全是任意的,因为每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都必须经由与他人的互动逐渐形成一个自圆其说的叙事后才能真正完成。只有通过长期、稳定地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动,青少年才能真正在网络空间获得自己的网络身份,获得他人对这个网络身份的认同并环绕着这个身份形成一定的网络人际关系。这就使得青少年网络空间的自我塑造没有中心感和地方感,缺乏稳定性。正如迈克尔·海姆所说:“虚拟世界的最终目标是消解所泊世界的制约因索,以便我们能够起锚,起锚的目的并非漫无目标的漂流,而是去寻找新的泊位,也许寻找一条和往走的路,去体验最原始和最有力的另一种选择,它植根于莱布尼兹提出的问题:究竟

(142)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5]因而,确立主导性教育体系及主导性教育价值取向,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表层的符号关系掩盖的仍是深层的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关系。在超越传统地域的网络范围内,网络道德的行为者与现实传统道德的行为者是共同的行为主体,所以网络思想道德的价值体系的建立理应参考现实道德规范及价值尺度。同时在分析网络特殊的文化现象、心理现象的规律及功能等基础上,推动网络主流教育价值观的建设,合成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环境中正确主导。在全面权衡网络社会中的自由与责任、个体与样体、全球性与本上性、权利与义务等等各种关系的基础上确立具有一定普遍性,又具有一定高度的主导性教育价值体系,既体现国家与社会的要求,又体现对青少年群体独特的道德要求;既代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又代表青少年群体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凸显并明确道德标准,培养青少年对网络道德标准具备清晰的认同和坚定的信念,矫正与道德标准不一致的行为。另外要注意网络道德教育原则的具体化、重视道德情感教育、配合以强有力的外界制约,以增大个体不按道德原则行事的代价等等,[6]妥善解决网络与现实的冲突带来的严峻的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

2.转变传统道德教育的观念,重视自下而上的教育方式

研究证明,青少年对教育方式认同的缺乏将会提高其道德问题的发生率,这一问题提示我们在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转变传统道德教育观念,重视自下而上的道德教育方式。自下而上的道德教育方式是指从青少年作为道德教育主体出发,强调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自主性,重视青少年的道德需要和道德内在结构,提高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学家米德强调:“自我具有一种不同于生理学机体本身的特征。自我是逐步发展的;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社会经验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即使作为个体与那整个过程的关

[7](120)系与该过程中其它个体的关系的结果发展起来的。”与现实社会相比,由于身体不在场,青少年在网络空间的自我形塑也更为自由开放。这意味着青少年网络空间的活动,更多的并不是一个去发现他自己、他的秘密、他的隐藏的“真实”的人的过程,而是一个力图创造他自己、生产他自己的过程。换言之,作为自我塑造过程的青少年网络交往,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性“自我塑造的游戏”,网络空间也因此成为一个比现实社会空间更为人性化的空间。

[8]

网络空间的这一人性化特点要求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要关注作为个体的内在认知

机制,发挥青少年道德自我调节效用,影响其产生道德行为,在这一内在因素的影响下,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作用才能有效。所以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关注青少年的内在心理过程,从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前因入手,有效控制和消除网络道德问题的发生。基于这一视角,根据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自下而上地发生于青少年内在的自我教育过程,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如通过青少年移情倾向性的培养促进青少年对他人的尊重,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引导青少年关注于自己行为可能的道德性质和道德内容,关注自己行为的客观结果,降低网络道德问题发生率。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教育干预,对青少年的道德问题的倾向施加影响,即从影响道德问题的前因变量入手,有效控制和降低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倾向。[9]

3.通过学校教育,凸现道德、心理一体的健全人格教育内容

青少年网络空间活动实质上是一种角色背后的人格之间的接触。不管青少年怎样在网络空间重新塑造自我,他们都无法完全抹去现实世界的印记。他们可以把大量时间花在网络上,甚至更喜欢自己在网络空间的身份,沉溺于在网络空间扮演的角色,但由于物理身体的限制,最终还是得回到现实社会中进行生活。再加上青少年在网上可能同时拥有数个代号,这些不同的代号面对着不同的交往对象,这易使部分青少年由于网络道德心理、网络道德人格的不健全出现如前所述的认知模糊、情感淡漠、诚信丧失等道德缺失和人格分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抗拒网络带给青少年的这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教育主题,也是教育必须予以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

(289-290)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0]网络道德总

是表现为一种良心导向的行为选择,而网络空间的负面效应是对青少年的技术化诱迫,道德、心理一体的健全人格教育内容的确立即体现着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网络技术化抗拒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是网络青少年道德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育内容方面,学校道德教育首先要凸显网络道德人格追求内容,包括:网络社会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同一性;网络行为中内在“真实的自我”的一致性;网络行为中达成的自我价值观、理想和承诺的确定性;朝向自我和世界的“广阔的胸怀”,对经验的开放,以及愿意确认责任以认识关于自我和世界的本质所体现出来的真实性的同一性。[11]其次,注意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包括个人的独立、平等、自由意识,乐观进取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促使青少年个性自由与人格发展。另外,还应该注意强健的体魄、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自主决策力、进取开拓精神、强烈的民族意识教育,正确的价值观、人类的认同感、优秀的公民意识教育,唤醒青少年“完善人格”的意识,培养信急主导化、开放化和国际化的有道德的人。

4.鼓励青少年发挥道德养成的主体性作用

青少年进入互联网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信息,更主要的是为了寻找符合自

(183)己想像中的他人,以便与之进行互动。[12]开放、匿名的、广阔的对话界面存在着无数的不确定因素与无限的可能性,青少年可以在网络空间这一“虚拟”舞台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在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想像力所及的范围内,自由地选择和塑造身份进行自我表演和呈现。同时,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存在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特质,是多重、流动和零散的。

[13]这些特点增强了青少年网络行为在自我、自我行为、主客体关系等方面的道德主体性要求。鼓励青少年发挥道德养成主体性的主体性,是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唤醒并强化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并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提高青少年网络主体能力。首先,唤醒并强化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是培养青少年网络道德主体的前提。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网络主体对自身发展的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从而决定着其道德养成的发展水平。德国教育之父洪堡认为,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培养人去适应传统世界,不是首先要去传播知识和技能,而是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

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能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作出有意义的选择。这就意味着必须尊重青少年在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教育者要尊重、信任青少年网络意识与行为,让青少年在网络空间能充分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使他们获得自尊、自信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并提高他们道德思维能力、道德践履能力和道德批判,培养他们分析和辨别各种思潮并择善而从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此达到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14]

参考文献:

[1]M.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安东尼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M].北京:三联书店,1998.[3]雷雳,马晓辉.青少年网络道德实证研究[J].中国德育.2010,(5).[4]夏学銮.网络社会学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5]迈克尔•梅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6]寇彧,徐华女.论道德伪善—对人性的一种剖析[J].清华大学学报,2005(6).[7]乔治•米德.自我、心灵与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8]黄少华.《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引言[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9]潘清泉,周宗奎.道德脱离的机制及其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4).[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0)[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1]郭本禹,王云强.道德人格: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2]翟本端.教育与社会:迎接资讯时代的教育社会学反省[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13]黄少华.论网络空间的社会特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4]张娓娓.青少年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失落与重构[J].人大建设.2009,(1).To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

about Ideological and Moral Network Education of Youngsters

LiHanMei

(Politics Department,Qi Lu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3,China)

Abstract:The educators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ideological and moral network education of youngsters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modern network.The key of knowing the effect of network is analysis of the effect the network extends and segregate youngsters’ life.It suggests us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network education and lifing education,attach importance to network education and deal with relation of network and lifing education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questions to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establishing leading educational system and orientation;regarding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bottom up;consummating personality educational content by schooling,arousing main body function of youngsters.Key words:Network;Youngsters;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许海丽)

第二篇: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多年来,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造成的新的环境,新的现实,使青少年思想产生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只有认识社会的新变化,才能正确地把握青少年思想的新特点,才能懂得青少年的心思。只有懂得青少年的心思,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摆脱过时的空洞说教方式,增强说服力,真正做到把青少年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主旋律上来。

一、影响青少年思想新变化的社会因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社会现象层面看主要是出现了六个“多样化”。这些社会变化,就是新的社会现实,就是分析青少年思想产生变化的基础和根据。

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多种经济成分特别是私营经济出现并急剧发展起来。过去青少年教育依靠的思想和舆论的单一状况消失,青少年及其教育者必须学会在多种声音中判定是非。青少年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接受主旋律教育,遇到了严重的挑战。

组织形式多样化,活跃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城市的社会组织多种多样。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与过去不同了。人们头脑中“单位”的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就业方式多样化,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包分配、包就业的做法,实行了自谋职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一定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般化的学生甚至较差的学生,凭着家长的权势和熟人关系,很早就落实了优越的工作岗位。这个复杂的结局显然对学生教育工作不利。

利益关系多样化,这使得人们利益方向的不一致成为事实。各种不同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状况,引发了青少年追求方向的分离。为了不至于落到社会底层的状况,他们更加强调自身发展的利益,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不同利益的要求在青少年生活中和不同的工作领域中都会表现出来。

分配方式多样化,拉大了贫富差距,激发了一部分人发财致富的积极性,激活了人才流动,同时也激化了矛盾,引导了追求?物质利益的片面性。贫富分化趋势的出现,严重冲击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生活方式多样化,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闲暇时间和活动内容的增多,使人们享受到社会发展的带来的好处。某些模糊的生活方式领域的诱惑力也推动了享乐主义蔓延,社会丑恶现象腐蚀着人们的灵魂。

二、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采取的对策

1.加强读书指导入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针对青少年阅读的误区,我们要在校里营造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师生亲近经典书籍,在阅读中实现与老师对话,使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成为生活习惯,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榜样是身体力行,在读书活动中作出榜样。在课程改革中,学校要编制阅读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中设置阅读课。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在其中,给青少年提供有益的阅读空间,宣传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在读书中激励青少年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从中吸取力量。积极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书刊作品,提高阅读品位。使图书馆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

2.充分利用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

对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电影公司、新华书店、广播电视台等,要积极向青少年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做好面向青少年的优秀影片、戏剧、歌曲和图书民演、展播、展销,并组织他们剧评、影评、书评,使他们在学习娱乐中受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成为青少年开拓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自己的精神园地。

3.网络管理和网络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络管理和网络教育,加大传统文化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这就要求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引导,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构成网络教育网络

加强网络法制、网络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配合和引导。首先,家长要加强网络知识并教育子女要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其次,学校要开网络安全防范教育课,加强网络和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律自控,从根本上防止青少年的网络有害使用。学校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下载把关工作,预防不良网址进入校园网,给网络提供安全保证。第三,社会上有关单位及学校要建立“家长课堂”向家长培训网络知识、青少年心理知识及家教成功经验,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教育积极有效。

总之,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要把家庭、学校与社会(社区)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挖掘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德育教育网络,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关心青少年,体现人文精神,不断满足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用先进文化武装青少年,用先进文化塑造四有新人,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篇: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2009-04-14 17:56:16)

转载

标签:

教育

内容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精神文明身教三位一体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

(一)树立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基本的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因为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如果一个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并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就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本职工作表现出深沉的爱,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凝聚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科学文化素质好比人的双手和工具,是实现目的,奔向目标的手段。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就能建功立业,有所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身教胜于言教,培养良好习惯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一句话,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自古就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培养人的工作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发展。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崐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教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总之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网络

家庭,就是凭借家庭的力量,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管教,使他们健康的成长。一要管子女的行为方式。一方面培养他们自立。古人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接受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习惯,就象先天形成和与生俱来一样稳固,终生都会起作用。我们要借鉴国内、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良好的家教传统,把子女培养成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家庭成员。现在的青少年群体,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家庭中铲除独生子女那种“唯我独尊”观念的温床,于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显得十分重要。所有的家庭,都要对自己的子女进行忍让、合作、助人方面的行为引导,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善意地与别人合作共事,以增强子女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家长要结合子女的各种活动,阐释一些基本的社会道理和人生道理,并有意识地安排子女参加一些社会交往,对一些事情和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使子女对周围的事物抱正确的态度,懂得判断是非的正确标准,同时,家长要运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手段,实事求是地、公正合理地表扬子女的优秀品德,批评子女的一些不良倾向,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准则,改正不良的习气和错误的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学校,就是充分发挥学校传播知识、造就新人的功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青少年。学校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改革中。落实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原则,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要明确寓德育于教学过程的要求,坚持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清中国国情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学雷锋和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观点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贯彻学生守则和落实校训、校规、校歌为主要内容的品德教育,抓住升旗仪式、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军训、课外、校外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等主要德育途径,建立健全对学校、班级、学生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社会,就是全民动员,“从娃娃抓起”,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一要抓好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明确规范,给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要在理论上廓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规范和各行各业职业道德规范,分清道德建设的层次性,明确地告诉青少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允许什么,不允许什么,净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氛围。要在实践中严惩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扫除毒害青少年思想的社会垃圾。二是抓好社会义务服务制度建设。建议组织13岁至22岁成长期内的每一个青少年,通过每年的寒假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或其他特定时间,参加助老敬老、助残扶弱、扫盲扶贫、保护环境等其他社会公益服务事业,以逐步累计的方式,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一定量义务社会服务工作,以培养广大青少年艰苦奋斗、奉献社会的精神。

另外,利用”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聘请革命前辈和英模到学校讲传统、作报告,现身说法,也不失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就会造成一个教育、引导、影响青少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篇:浅析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浅析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华山小学黄宗凯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深得党心民心、顺应时代要求、令人振奋鼓舞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党贯彻十六大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

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仅靠一朝一夕或几个部门开展几个活动难以奏效,必须深入下去,做一些细致的科学研究工作,切实找出其中规律性东西,使思想教育工作深入浅出、环环相扣、扎实有效。对此,笔者认为,青少年思想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仿佛就像一条环环相扣的“感应链”,在发生着一系列传感效应,教育效果的好坏其实就是链条效应的现实体现。

教育链条效应的这个链条,是由“知”、“情”、“意”、“行”四个“环”组成,每个“环”均由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多方面因素共同锻制而成。具体讲,“知”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告知青少年应掌握的知识和应明白的道理;“情”是通过综合因素的积极影响,结合受教育者自身的好恶趋向,进而产生实施受教育知识和道理的认同感和主观愿望,即所谓的责任意愿;“意”既“意志”,一旦意愿形成,并保持长期坚持做下去的顽强毅力,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特点;至于“行”,乃是链条效应的阶段性结果,也就是我们的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受教育者在“知”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积极的愿望要求,加上持之以恒的意志强制,所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现实行动,既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最终现实体现。这其中每一个“环”都有着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必不可少,同等重要,并由之发生着传感效应。“行”的目标一旦实现,本“链条”的“知”不仅得到了巩固,“情”和“意”得到了加强,也同时为进一步迈向新“知”的境界,发生新一轮“链条”效应做出积极准备。

根据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目前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之所以花费了很大力气,效果却不甚理想。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等方面积极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不够和谐一致,还没有认真炼制好教育链条的四个“环”,没能切实构建好这条“链”。具体表现在:

一是只求其一,不求其二,导致“链”的缺失。

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中央再三强调要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仍有一部分没有摆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奉行以“说教”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知识教育的现象大量存在。甚至许多学生的家长,也在推波助澜,不断给天真烂漫的孩子施行获取高分的高压政策。社会方面,由于正处转型特殊时期,本身就给孩子增添了许多消极性诱惑。鉴于这种状况,仅正面性“知”这一“环”就很难完全形成,更何谈“情”、“意”和“行”的养成。当然,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许多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要从根本上按照《若干意见》提出“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四有’新人”的标准要求,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还有很大差距。何况,由于现实中简单化的工作方式,一些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教育形式,又人为割裂了四个“环”的科学连接,直接过渡到“行”的层面,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走向理想的反面。譬如,一些家长自己都不明白或不愿遵循的道理,却坚持让孩子去做,结果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二是单兵作战,缺乏合力,导致“环”的缺口。

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个社会性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如一方面作用发挥不好,“环”就不能闭合,出现“缺口”,也就不能顺利实现“链”的连动。在现实教育中,学校和家庭方面,除个别教育者失范、少数家长失责外,基本上都有着好的愿望,也有切实的行动。但从社会层面来看,存在问题还非常突出。正如《若干意见》上所述“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难题。

三是推诿扯皮,不负责任,导致“环”的劣质。

撇开青少年家庭,但从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层面来讲,目前在个别部门或少数单位的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重宏观、轻细微,重利益、轻责任,重眼前、轻长远的不良倾向,致使一些地方或领域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短期行为严重,负面作用加剧。究其原因,正如《若干意见》上所述,“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严重影响每一个“环”的炼制质量,在“链条”形成的过程中,“环”就会变形,甚至开裂,直接受影响的就是教育效果弱化。

四是盲目行事,不求规范,“链”的效应难以发挥。

教育本身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渐进过程,必须研究受教育者自身的特点,遵循其内在的科学发展规律。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过程中的启蒙阶段,是一个特殊关键时期,有着典型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但分辨能力差;自控能力差,感情用事多,理性思维少,易产生冲动。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宏观把握,抓住未成年好奇心强这个优势,持久性强化做好“知”的养成教育;也要进行中观分析,利用其感情用事等特点,及时跟进在“知”基础上“情”的养成教育和“意”的磨练教育;还要有微观解剖,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如闲散青少年、犯罪边缘青少年等需要特殊关注。但是,在目前我们的实际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不规范性和非系统性,致使教育“链条”各“环”之间的链接出现无序状态,“链”的效应发挥得也不理想。

综合以上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诚信体系出现危机。笔者认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应在坚持《若干意见》提出的十个方面二十八条要求的基础上,以养成青少年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为突破口和着力点,认真锻制教育“链条”中的每个“环”,循序渐进建好环环相扣的教育“链”,进而科学发挥好教育“链条”的实际效应,不断促使思想教育“链条”的积极循环。为实现这一良好愿望,切实从思想上解决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正确理解和科学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化青少年教育事业的社会公益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能否得到贯彻实施的根本性环节。青少年作为人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仿佛就像刚刚破土的幼苗,迫切需要一切组织和成年群体的精心培育和细致呵护。所以,必须要通过各种媒体和载体,在全社会广泛营造关心重视青少年的浓厚氛围,突出强化青少年教育事业的社会公益性特点,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参与青少年教育事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社会化。

二是建立科学正确的人才观,从青少年开始着手进行全面素质的养成教育。以“学而优则仕”为代表的儒家观点,几千年来一度主宰着人们的思想,在某种程度激发人们求知欲望的同时,也促使形成了长期性扭曲了的人才观。上个世纪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日益到来,又曾以唯“学历热”为代表的意识潮流,再度让人们的知识追求和素质养成相背离。经过一个时期的反思和探索后,人们已逐步意识到,当今社会更需要有“德”有“才”之人,既需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也需要具备务实工作能力,更需要健全人格和良好思想素质,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马加爵一案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人们重新思考人才的科学内涵。所以,我们无论是在认识领域,还是在实际工作领域,都必须倡导科学的人才观,即“德才兼备”的人才观。要从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开始,把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制教育、人格素质教育、动手能力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等,同知识教育一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做好良好素质的养成教育。让孩子们从小认为,仅仅学习好算不上人才,还必须品质好、素质高、毅力强、乐于奉献社会。这一观念的形成,将有利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的好恶倾向,有利顽强意志的积极磨练,这对“情”和“意”的养成非常必要。同时还要通过倡导科学人才观的大力实践,切实转变教师、家长的成才理念,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方式。

三是政府带头在全社会倡导责任意识,为青少年“情”和“意”的积极养成树立榜样。责任感是做人的基本,做事的前提,也是一个社会赖以进步的柱石。教育“链条”中,青少年积极的“情”和“意”的养成,以及“行”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而责任感的形成,不是仅靠说教就能解决,必须要用一种榜样的力量去激发,用长期性的浓厚氛围不断强化。细想一下,我们目前有多少家长、有多少老师在认真地履行培养孩子的责任;我们的个别部门人浮于事、推诿扯皮、失信于民的现象,将会给成长中的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如,一位家长在说教孩子爱护环境的同时,自己却随地吐痰,无论他多么的振振有词,都将无济于事。所以,我们要想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政府必须转变作风,积极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努力打造成为一个开明的、负责任的政府;成年人要以身作则,给身边的孩子们当好榜样。同时建议,在全社会推行志愿义务工制度,无论是政府官员、企业老板,还是社区居民,都必须在每从事一定时间和工效的义务劳动,学校及家庭带领青少年参与其中,相信会对责任意识的形成有一些积极效果。

以上是我从事青少年工作的粗浅思考,也是现实生活的切实感受,希望能对今后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有所裨益。同时坚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凭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贴近青少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一定会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把未成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制度

鹤城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青少年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青少年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

三、目标任务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青少年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主要方法

(一)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导体制和保障机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成立鹤城镇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布置村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计划与安排意见。

(二)切实加强村委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 “中国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整合村教育资源,充实村教育队伍,邀请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剖析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对本村青少年进行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

(三)积极借助镇中小学、镇团委、妇联、综治办、文化站等部门的推力,加强与诸部门的联系与互动,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教育评价体系,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氛围,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强化对家长的培训工作,使他们不仅深知村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而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比较系统的思想道德科学知识,充分发挥村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

(五)创立创新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思路方法,发挥村思想道德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创新思想道德建设的载体,创新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

(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强化其遵纪守法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青少年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定期举行讲座或广播会。

下载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夏宝龙: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是当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欲成才先成人,“德”乃......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贵在"润物细无声" 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联系当今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点应解决如何更好地“进头脑”的......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先进集体材料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先进集体材料 晨光中学建校十二年来,始终秉承“育人为本,立德为先;广智健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中学......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报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

    如何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如何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全党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加强......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永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邓庆庭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

    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总结

    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总结 2012—2013学年度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给中小学生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腐朽落后反动的思想文化和有害......

    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1.改变传统教室的空间组合,采用几何形课桌。 2.创建小组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