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__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本站推荐)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
解州中学政治组
孔仙俊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现状及特点,通过作者的实际经验,较为深入地剖析了新时期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青少年
违法犯罪
道德
法制教育
预防
遏制
引题
法治是政治文明成熟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从无到有,经历了颠簸和迷茫,现在终于迈向了健康发展的坦途。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伴随着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而扎实推进。可以说,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经做到了有法可依。
2010年是“五五”普法的最后一年,实施“六五”普法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的具体举措,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决策。在此,我就加强新世纪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见解,谨以此来迎接“六五”普法的到来。
一、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已迅速成为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值得让我们深思。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统计,我国某省在1983年共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995名,而1996年已达7663名,13年上升了2.56倍。1991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是1.8‰,2003年增至3‰,比五六十年代增加了10多倍。目前,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人数已占我国所有犯罪人数的70%左右,并且呈上升趋势。其中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速度快,以低龄化,团伙化,行为不计后果,不懂法为主要特征。青少年犯罪比例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可谓触目惊心。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社会,学校危害很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和学校教育问题。
如何从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多方面杜绝中学生逃学,辍学,教育青少年克服不良诱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全社会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存在的根源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究其根源主要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俗话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品德和行为不良对个人和社会危害很大。我曾经在《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一文中分析过新世纪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发生扭曲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的过早成熟: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迅速发育的阶段,思维活跃,十分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又缺乏足够的正确判断的能力。面对外来和本土的不同多元文化的熏陶,他们有时会在接受与排斥,良性吸入与恶性影响中徘徊不定,这段时期若不把握好生活的“坐标”,就可能误入歧途不能自拔。
在如今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影视等媒体十分普遍,内容却良莠不齐,尤其是网络上的许多不健康的东西,使许多青少年整天沉迷于其中,丧失了积极进取心。风靡大陆的港台电影如《赌神》、《监狱风云》等大肆鼓吹赌博、黑社会、个人英雄主义,使大多数青少年盲目模仿,淡化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扭曲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2.“独生子女症”:
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现象在我国越来越普遍,这无疑是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极大成果,但对这些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表现有二:由于是独生子女,家长自然十分疼爱,然而正是家长的过分溺爱,使许多独生子女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祖宗”。对他们而言,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是理所当然的。在生活中,他们我行我素,产生了严重的唯我独尊的意识,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在他们的心中不再有多少位置。其次,独生子女在家长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说一不二,有求必应,在其潜意识里却不知不觉地形成了对家长的过分依赖。一旦置身于学校和社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一筹莫展,或灰心丧气,束手无策,或铤而走险,做出极端的行为,极易形成孤僻、暴戾的不良性格。
大多数独生子女,在家受父母溺爱,生活较为优越,充分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成果,却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缺少艰难困苦生活的锻炼。因此,一部分青少年爱慕虚荣,追求享乐,互相攀比,把职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少当作人生的目标,过多地看重金钱的作用,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花父母的血汗钱毫无顾虑,不知节约,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顾父母的实际能力,更有不习正道者采取偷盗或抢劫的方式获取不义之财,走上犯罪道路。
三、加强青少年道德、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
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上升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新时期青少年中出现的不良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都与忽视传统道德教育有直接关系。传统道德是根基,决不能丢。道德教育应该从恢复传统道德开始,把基础打好,使青少年多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使传统美德在青少年的心灵中深深扎根。这对新时代的青少年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专心学习、健康成长、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少学校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一般十分重视说理和从外部灌输,而比较忽视其内在的需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现代社会中,有许多适合学生参加的公益活动。如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校园及居住地,帮助军烈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捐物捐款献爱心,宣传交通规则等,都不失为良策。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培养青少年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一个具备良好道德习惯的人必定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有着直接的作用。
2.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和希望,从小培养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能够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学校法制教育具有弘扬法治精神,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决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实现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才能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收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学校应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义务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禁毒条例》交通法规等法律法规普及了法律法规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已步入法制化轨道,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有法,要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其次,学校应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寓教于乐”被事实证明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同样法制教育如果打破听报告、宣讲的框框,而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那么听报告、讲座的效果就会提升,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积极性就高涨,作用就更会显著。比如将法制教育融入到主题班会竞赛、法制小报竞赛、法制征文比赛等活动,学生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将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为了召开法制教育专题主题班会,学生网上查找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事例,认识到“法”就在身边,法就在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其三,学校的法制教育,应紧密结合新时期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和时代(社会)的主题,紧密结合学生行为偏差的个性特点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现阶段学生的特点:一是生理成熟提前,心生理发展不同步,自控能力较差;二是在校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娇、骄两气严重,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强;三是辨别是非能力低,抵御外界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四是追星、追时尚、追求刺激,因而网上交友、聊天、玩游戏成为严重问题。针对这些特点,学校法制教育要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接受,简单地讲解法律条文,空洞地说教已不能被学生接受。在法制教育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结合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发生的案例、事例、进行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地辅导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真正提高法制观念,知法、守法用法。在校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指出了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指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也就是加强教育,尤其是学校法制教育。因此,只有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学校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从而有效地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促使他们身心健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仅仅拥有智慧的大脑,精湛的技艺,他们并不能真正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只有同时具备了崇高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才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格肩负起兴国的重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制道德观念,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对学校、对家长、对社会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将这项任务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作者:刘书林
2、《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作者:佚名
第二篇:增强法制观念
“增强法制观念,做守法小公民”班队活动主持词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同学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一些切身相关的法律知识。
2、通过活动,让同学们能够学法、懂法、守法,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同时让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制观念,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的现代小公民。
二、活动主题:增强法制观念,做守法小公民
三、活动时间:2013年12月6日
四、活动主持:沈豪熠、陈童昕
五、活动内容:
1、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知识;(1名同学)
2、三句半:《遵守校规校纪》;(4名同学)
3、明辨是非:展示四个情景,学生根据掌握的法律知识进行辨析;(4名同学)
4、歌曲演绎《让世界充满爱》;(8名同学)
5、“做守法小公民”签名活动;
6、孙老师总结发言。
陈: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沈:我们需要温暖的阳光,陈:我们需要甘甜的雨露,沈:我们需要健康地成长。
陈:遵纪守法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障;
沈:让我们从小做自觉遵纪守法的小公民,长大后当个合格的公民。
合:学法、知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做守法小公民”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陈:以前有句古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国家,对社会来说,这个规矩就是法。沈:法律就是一定的规则,它告诉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要想从小做一个守法的好孩子,首先要懂法。
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经常翻阅《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沈:今天我们请
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知识,大家欢迎。(1名同学)
《未成年人保护法》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1991年9月4日正式通过,2006年12月29日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由原来的56条增加至72条,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宗旨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根据《宪法》的要求制定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一般在中、小学校就读或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都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五项权利。
沈:感谢
同学的精彩讲解,请同学们有空的时候可以去认真学习一下这部《未成年人保护法》。陈:作为北海小学的小公民,我们首先要做到遵守校规校纪。
沈:请欣赏三句半
《遵守校规校纪》。(4名同学)
金秋天阳光灿烂,从小养成好习惯,校规校纪人遵守,不能犯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说不动不张望,发言请你先举手,不能忘 美德要求讲诚信,考试坚决不作弊,作业要独立完成,不抄袭 讲卫生人人有责,不随地乱扔纸屑,随地吐痰要不得,记住了 校园是个大家庭,和睦相处其乐融,不打不骂团结好,要记牢 文明礼貌是个宝,尊老爱幼少不了,尊敬师长要做到,不胡闹 校园人多很热闹,切记安全少不了,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 校规校纪有规范,披肩首饰禁止带,奇装异服咱不穿,鞋平跟
合:校规校纪是个宝,学生人人要记牢,处处落实行动上,坚决不能放空炮!放空炮!陈:我知道为了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我们班的同学在课下看了不少法律知识,收集了不少材料呢,对一些法律知识应该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沈:到底我们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从违纪到犯法,也许只是一步之遥。陈:下面我们要考一考同学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下列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你的理由是什么?
沈:请看情境一:要考试了,我的钢笔不见了,小龙不在,我拿他的用一下。
请
同学回答。
陈:情境二:红红到自选商场购物,看见一个装饰物很精致,趁售货员不在意,悄悄拿了放进自己的书包,若无其事地走出商场。请
同学回答。沈:情境三:小可听了税法宣传员的介绍,回家后,劝爸爸买东西时记住开发票。他爸爸说:“我们要发票干啥?又不能报销。小可告诉爸爸:“这是避免商家偷税、漏税的好办法,也是为国家作贡献嘛。”请
同学回答。陈:情境四:小雨到一个旅游胜地秋游,当他见到一棵古树上刻有名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也拿出小刀在树上刻上自己的大名,然后满意地离开。请
同学回答。沈:看来大家都是小法官啊!你们真厉害!
陈: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做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啊。
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与人发生一些矛盾,产生一些积怨。陈:当你因心情压抑急于发泄时,沈:请多一点克制,陈:少一点放纵,沈:多一些理智,陈:少一点冲动。
沈:我们应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请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8名同学)轻轻地捧着你的脸 为你把眼泪擦干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 告诉我不再孤单 深深地凝望你的眼 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紧紧地握住你的手 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 为你把眼泪擦干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 告诉我不再孤单 深深地凝望你的眼 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紧紧地握住你的手 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我们同欢乐 我们同忍受
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 我们同风雨 我们共追求
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 无论你我可曾相识 无论在眼前在天边 真心的为你祝愿 祝愿你幸福平安
我们同欢乐 我们同忍受
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 我们同风雨 我们共追求
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 无论你我可曾相识 无论在眼前在天边 真心的为你祝愿 祝愿你幸福平安
沈:是啊!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遵纪守法,将爱埋在心中,相信我们的校园也会因我们而和谐、而美丽。
陈:美好的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转眼间我们的主题班会已接近尾声了,可以说我们不是虚度的,我们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沈:接下来让我们来进行“做守法小公民”的倡议签名活动。陈:请同学们有序在倡议书上签上你的名字。
沈:签字仪式完毕,请全体同学起立,举起你们的右拳,跟着我一起宣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争做阳光好少年,争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宣誓完毕,请坐)陈:法制教育谱新篇,沈:争做守法好少年。陈:知法守法用好法,沈:公民意识记心间。
合:让我们心怀理想,走向明天。
第三篇: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夏宝龙: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是当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欲成才先成人,“德”乃为人之本。著名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思想不端正、作风不正派、志向不远大、爱国不强烈,必定难有大作为。因此,成才固然重要,但成人是基石。那么,何为成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而是后天精心培育和锤炼的结果。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黄金阶段,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水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题中之义。二是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着力完善德育体系。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爱国情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意识,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培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毛主席说过,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要根据青少年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科学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探索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道德教育,使之紧贴时代、紧贴发展、紧贴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科学编纂符合浙江实际的学生德育教材,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中小学德育课教师的专题培训和骨干培训,进一步夯实青少年德育教学的基础。要依据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合理规范各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适时推广一批德育精品课程,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机统一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核心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增强他们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强化德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导向。我们之所以矢志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目的不只是为了让青少年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所以,我们必须把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自觉把德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觉融入到青少年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浙江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学生把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促进青少年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全面发展。
三是坚持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着力优化德育环境。青少年兴,则国兴;青少年智,则民族智。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对青
少年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要求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另一方面,要广泛动员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建立起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区经常沟通的渠道和机制,形成共同推进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合力和关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浙江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实践,比如宁波推行的“社区四点钟学校”,免费接收放学后的小学生,由退休老同志和大学生担任义务老师,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受到了广泛赞誉和欢迎。
四是深化教育改革,着力创新德育模式。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浙江已实现了基础教育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的跨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我们要积极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把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抓手,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到“教育强省”建设过程中,努力把德育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平。为此,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式,继续深化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全面实施学生成长记录和家校联动制度,努力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要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使德育融入到高中教学各环节;要继续深化完善本科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促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得更充分;要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模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德育更好地涵养年轻一代,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浙江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和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来抓,把青少年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更为突出的位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贵在“润物细无声”
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联系当今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点应解决如何更好地“进头脑”的问题,我以为,“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如何能实现“润物细无声”呢?关键是能不能让这种教育“随风潜入夜”。思想道德教育要随的“风”,最主要的当然是“说”和“教”。而“说”和“教”最根本的是要讲求艺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讲的既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若能做到寓理于情,入情入理,情理交融,通情达理,青少年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并使这种教育在内心深处发生作用,产生效果。亦即入情才能入耳,入理才能入脑,入脑才能见效。
“随风潜入夜”,贵在借好“风”。比如,借助于业务课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就是应极力提倡的教育方式。知识是传播真理的媒介,知识也是触发思想的火石。一旦化入思想道德教育,就会产生无穷的魅力。使做人的道理随着业务知识的讲授而进入学生的心灵,教书的过程自然也就成了育人的过程。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主要是因为“身教”是无声的教育,用的是“行动语言”,而“行动语言”更能达到“润物”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一种教育。抓学生的教育首先应从抓教职工的教育入手,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教风、校风和工作作风。“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学生耳濡目染,怎么能不从中受到教育?
“事实胜于雄辩”,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是如此。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的认识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还在于事实本身就是看 1
得见、摸得着的“无声语言”。给学生在课堂上用有声语言多少遍都讲不透的道理,可能让学生到实践中看一遍就都解决了。比如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在看中学,在干中学,受直观教育,就能收到心悦诚服之效。
每一代青少年都有其在社会生活影响下形成的时代特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与时俱进。随着当代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日益活跃,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顺应这一趋势,鼓励学生自己去思、去想、去试、去闯,启人以思考,教人以智慧。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是无声的受教育过程。重要的不仅在于老师让学生“听懂”,还在于让学生“想懂”。不仅要让学生按照教育者指引的方向“公转”,更要设法让学生增强“自转”的能力。“自转”能力强,既是学生成长进步的表现,也是对教育效果最好的检验。
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从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坚持不懈地进行。针对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要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道德教育应该各有侧重。要重视道德养成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习惯,把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行为规范上。
第五篇: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2009-04-14 17:56:16)
转载
标签:
教育
内容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精神文明身教三位一体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
(一)树立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基本的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因为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如果一个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并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就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本职工作表现出深沉的爱,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凝聚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科学文化素质好比人的双手和工具,是实现目的,奔向目标的手段。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就能建功立业,有所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身教胜于言教,培养良好习惯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一句话,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自古就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培养人的工作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发展。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崐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教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总之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网络
家庭,就是凭借家庭的力量,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管教,使他们健康的成长。一要管子女的行为方式。一方面培养他们自立。古人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接受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习惯,就象先天形成和与生俱来一样稳固,终生都会起作用。我们要借鉴国内、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良好的家教传统,把子女培养成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家庭成员。现在的青少年群体,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家庭中铲除独生子女那种“唯我独尊”观念的温床,于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显得十分重要。所有的家庭,都要对自己的子女进行忍让、合作、助人方面的行为引导,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善意地与别人合作共事,以增强子女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家长要结合子女的各种活动,阐释一些基本的社会道理和人生道理,并有意识地安排子女参加一些社会交往,对一些事情和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使子女对周围的事物抱正确的态度,懂得判断是非的正确标准,同时,家长要运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手段,实事求是地、公正合理地表扬子女的优秀品德,批评子女的一些不良倾向,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准则,改正不良的习气和错误的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学校,就是充分发挥学校传播知识、造就新人的功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青少年。学校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改革中。落实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原则,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要明确寓德育于教学过程的要求,坚持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清中国国情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学雷锋和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观点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贯彻学生守则和落实校训、校规、校歌为主要内容的品德教育,抓住升旗仪式、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军训、课外、校外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等主要德育途径,建立健全对学校、班级、学生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社会,就是全民动员,“从娃娃抓起”,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一要抓好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明确规范,给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要在理论上廓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规范和各行各业职业道德规范,分清道德建设的层次性,明确地告诉青少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允许什么,不允许什么,净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氛围。要在实践中严惩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扫除毒害青少年思想的社会垃圾。二是抓好社会义务服务制度建设。建议组织13岁至22岁成长期内的每一个青少年,通过每年的寒假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或其他特定时间,参加助老敬老、助残扶弱、扫盲扶贫、保护环境等其他社会公益服务事业,以逐步累计的方式,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一定量义务社会服务工作,以培养广大青少年艰苦奋斗、奉献社会的精神。
另外,利用”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聘请革命前辈和英模到学校讲传统、作报告,现身说法,也不失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就会造成一个教育、引导、影响青少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