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青岛水产加工业
青岛自欺欺人的产业
——青岛水产加工业
青岛市各媒体的报道,官方资料时常自诩我市为山东地区水产品深加工产业的龙头,我市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各方资料还预测未来青岛的水产加工业会如何如何的发展等等。到处宣扬青岛水产加工行业形势一片大好,颇似上世纪30年代大上海“繁荣”的景象。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还编织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梦想:
{青岛市将加快发展水产加工业作为现代渔业发展的一项主要产业,着力发挥水产加工传统优势,做大做强水产加工业。一是研究水产品加工业扶持办法,着力提升加工能力,加快推进养殖鱼类、海参、贝类三大地产品加工。二是坚持开拓国际市场与扩大国内市场并举,以市场多元化战略促进水产品对外贸易,争取全年水产品出口创汇突破15亿美元,把青岛加快建成全国重要水产品物流贸易中心和国际知名水产加工贸易基地。}(来源:2011-3-16http:///content/1088594)多美的设想啊,这个规划是如此的豪言壮语,如此的鼓舞人心,请问具体措施是什么?我们来看看目前我们青岛海产品加工业的现状。
先看现在市场,{目前虽然散装的干海货在标签上的产地一栏均填写“青岛”,中山某海产品批发商场总经理却表示,店里除了鳕鱼片、黄花鱼干、少量的海米、蛤蜊干以及部分海参属于地道的青岛海鲜外,80%的干海产品都产自南方等海域。现在烤鱼片的种类比较多,像畅
销的马面鱼、三文鱼都不产自青岛,还有南方的蛤蜊干、海米、鱼干个头饱满供货量大,游客也挺认可,“想想吧,青岛的鲜海货都供不应求,哪还有多余货做成干的?”}(http:///www/byfoods)其实仔细看一下,现在的包装的成品很多也是分装的。比如鳕鱼片现在市场上也鲜有青岛产的了,本来原材料都是进口的,现在物流成本这么高,原材料价格这么贵,现在大多厂家选择了分装。
接下来我们来看青岛海产品加工行业,现在的青岛水产行业整体发展还是比较滞后,出口贸易仍以粗加工为主,做的比较规范的还要数外商管理的代加工企业。还有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民间社会团体,最明显的就是没有一个组织严密的水产行业组织、行业联盟。水产加工企业自身的很多权益得不到保障,信息沟通有障碍,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极为不利,严重影响我市水产行业整体发展。现在我们迫切需要一个不以收取会费为目的的,能够切实为行业、为企业办实事的行业联盟,共同提升青岛水产加工业整体实力。
再来看青岛的资源条件,水产品加工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所以资源既包含本土海产品资源,也包含劳动力资源。青岛海洋捕捞的产品,以一尺多长的鲅鱼和大鱿鱼是主要鱼种,带鱼、黄花鱼等鱼种则相对较少,还有活虾、琵琶虾、螃蟹等等。人工养殖的种类要丰富一些,档次也很多。但是这些产品都是本地人爱吃的种类,最好吃的就是新鲜的产品,拿来深加工还不如直接送到老百姓的餐桌上,这样丰富了老百姓的美食,也是提高了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食品安全有保障,如果把这些产品送到当地的那些小食品加工厂
去粗制滥造,不知道对我们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将造成多严重的伤害。所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原材料是去外地采购的,这样必然产生一定的物流费用,增加成本。青岛的劳动力资源也比较匮乏,基层劳动者缺口还是比较大的,这样也必然要付出相对要高一些的劳务费用,最终这些费用都会转嫁到产品上面。同质的产品到零售商手里价格会比其他地区生产的价格稍高,请问竞争力在哪里?所以在目前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生产企业拼的就是管理、拼的就是产品高附加值,看看青岛地区的企业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吗?
我们青岛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比较早,创立20年左右的生产厂家比比皆是。但是真正有实力,做大做强的企业又有几个?哪一家企业敢出来说自己能称得上是水产行业的大企业?哪一家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名牌?标杆在哪里?现在成长型的企业5年时间就可以追得上这些所谓的老牌企业。究其原因:本行业的企业管理相对之后,严重脱离市场发展轨迹,保守固化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安于现状,不能紧跟市场潮流,发展到中型企业的时候还是用小型企业甚至是作坊式的管理模式。不能采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市场拓展方式、客户维系方式,最终只能是转行,继续到另一个行业做小企业。现在放眼看一下我们的水产加工企业哪一家的主营收入还是主要靠水产深加工得来的。在城阳区的那个青岛最大的水产加工厂不是也已经转让了吗?二三十年过去了,企业发展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工艺到底是不是先进?现在的利润是不是丰厚?那些老板们自己非常清楚。再就是那些海产品了,卖了20年还是那些产品,新品在哪里?也许商家可
以自我安慰一下,这是传统食品,但是传统的食品就不可以提取高附加值的产品了吗?你们有去钻研产品更深的加工了吗?同样的产品现在也大不如从前那么美味了,为什么呢?这就联系到食品安全问题了,关系到老百姓生计的大问题。现在的人们不知道该不该说是聪明了,可以研制出这么多食品添加剂。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比核辐射可怕多了吧?天天去吃一些化工原料是不是时间长了人体自身都带辐射就不怕核辐射了?不可否认现在我们青岛的水产品口碑不是很好,其中有企业自身的错误,但是无良媒体也在不断抹黑我们的食品行业。现在每个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QS,也都通过了ISO认证也就是所谓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是在现在国内食品监管极度落后的情况下主要还是靠良心,食品企业做的还是良心。
看了这些,我想知道,怎样才能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水产加工行业腾飞,我们的企业、行业、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做些什么来挽救我们的这个行业?以上看法仅是我个人的胡说八道,急求博学人士解我心中疑惑。感激不尽!
2011年5月4日
第二篇:关于促进市水产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市水产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市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总要求,根据常委会工作安排,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于2007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围绕我市水产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刘爱世主席、夏夫根副主席带领下,听取了XX县政府、XX县政府、市经贸委、市检验检疫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外经贸局和市出口水产行业协会的情况介绍,调查走访了13家水产加工企业。调研组成员根据调研情况,结合舟山实际,进行了充分的协商讨论,认真分析了我市水产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并就促进我市水产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水产加工业的基本情况
水产加工业是我市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宣传舟山、推介舟山的一个重要品牌,一直在舟山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一。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水产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整体素质逐步改善,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成为我市海洋经济“3×3”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市“发展、平安、和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水产加工业已成为我市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2006年,我市398家水产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50.3亿元,占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650亿元的23.1%,其中规模以上水产加工企业147家,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3。2006 年全市110家水产品出口注册企业,其中对欧注册企业32家,对美注册企业38家,对韩注册企业84家,出口水产品总值6.38亿美元,同比增长 4.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9.3%,分别占全省、全国水产出口的85%和7.8%。全市水产加工企业日冷冻能力8000多吨,冷藏能力20多万吨;各种现代水产品加工生产线200多条,年加工能力80万吨。目前,舟山水产加工业整体装备水平、生产加工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拥有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精营销、敢开拓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
(二)水产加工业已成为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
水产加工业作为现代渔业可靠的后方加工、销售基地,为舟山渔民转产转业、吸纳城镇劳动力和消化渔农村富余劳力提供了重要的就业渠道。水产加工业是以渔业资源为依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头连着渔业生产,一头连着市场销售,是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重要连接点,在产业带动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据估计,2006年全市水产品加工量达60万吨,约占全市渔业捕捞总量的48%;直接吸纳从业人员9-10万人,带动的渔业、机械制造业、包装业、服务业等产业吸纳劳动力约为25万人。据国泰公司反映,企业附近的渔农村已基本上招不到人。
(三)水产加工业已成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有生力量
我市水产加工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的水产加工系列,水产品加工从传统的冻、干品逐步转向活、鲜、熟制品和小包装、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一批高新技术加工企业正在形成规模,水产品原料特别是低值原料开发利用已达95%以上。如海氏集团的海洋胶原多肽、氨基酸等系列海洋保健品,海力生集团从鱼皮、鱼骨等初级加工废弃料中提炼成的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肽等生物产品,正龙水产研发的新的鱿鱼产品配方工艺,等等。品牌培养也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有中国名牌1个,省级名牌25个,是全省省级水产品名牌最多的市。2006年,全市水产精深加工产值59.2亿元,占全市水产加工总量的 39.4%;出口额3.86亿美元,占出口水产品比重的60.5%。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调研得到的情况分析,目前我市水产加工业正处在产业转型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有些光靠市场和企业自身的能力无法破解,亟需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通力扶持。总体来看,水产加工业行业集中度低,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比较弱;技改投入不足,产品结构趋同,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行业自律性较差,部分企业内部管理还有待加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一)市场环境方面。一是国际贸易壁垒加剧。当前以食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壁垒”,正被越来越多国家作为一种维护本国利益的贸易保护手段而广泛采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技术壁垒”正在加剧,俄罗斯等一些国家也争相效仿。这些国家不但增加进口产品的检测项目,提高检测标准,而且还从证书格式、食品标签等方面加以限制,使得我市水产品出口门槛趋高,对外贸易摩擦风险增大。如最近美国对从中国进口水产品从原来的抽样检测升级为逐柜检测,到今年6月底,美方已扣留中国输美养殖水产品184批次,占输美水产品总额的18%;俄罗斯也要求对我国出口企业实施注册制度。此外国际反倾销诉讼时有发生,如2004年美国对我输美暖水虾实行反倾销,我市华定水产公司代表浙江省虾类出口企业参与反倾销诉讼,前期虽有市里的支持,但由于参与该反倾销行政复审法律程序较为复杂,诉讼过程漫长,同时每年另需100多万人民币应诉费用,且有败诉风险,企业感到力不从心。二是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大大压缩。自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7.28%,今后继续升值可能性较大,按去年我市水产品出口值估算,今年预计将减少企业利润1800 万美元。今年6月实行输欧水产品h.s编码后,输欧水产调味制品将不能享受13%的退税优惠政策,按2006年水产品出口量估算,今年企业将减少约 3000多万元的退税收入。三是国内市场经营步履艰难。据部分做国内超市贸易的企业反映,超市资金周转量大,结算周期长,运作资金相当于国外同类贸易的3 倍,资金信用度大不如国际市场,这也是水产品加工企业大多热衷于出口的原因之一。
(二)行业发展方面。一是行业生产能力过剩。据统计,2006年我市水产加工量只占水产企业年加工能力的 75%,造成大量设备闲置,如全市单冻虾仁生产线有100多条,但设备利用率仅为30%。而全市各地水产加工企业还在不断上马,据检验检疫部门提供的数据反映,近三年来新增出口水产注册企业20家,许多企业还在积极争取出口注册。为满足生产需要,水产加工企业相互争抢原料,进一步加剧原料供应紧张矛盾。二是企业竞争同质化。由于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产品种类和结构单一(多为初级加工品),使部分企业压级压价销售,有些企业甚至无货乱报价,扰乱外贸秩序,损害行业整体利益。三是引发新的贸易磨擦。部分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管理不到位,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极易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对外贸易纠纷的导火线。四是企业诚信建设有待加强。个别企业诚信缺失,不认真执行行业协会的自律要求,存在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现象,有损于国家、地方和行业的信誉。
(三)企业用工方面。据劳动部门调查统计,仅兴业、国泰、海力生、正龙等四家公司就缺1550人,估计全行业正常性用工缺口在1万人,季节性用工缺口达2万人。用工短缺直接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如正龙公司鱿鱼制品产量每天减少12吨,国泰水产关闭了两条生产线,兴业公司只能安排一天两班制生产。究其原因,一是随着舟山经济的发展,本地劳力择业范围不断扩大,不愿意从事水产企业这种苦、累、脏且工资收入较低的工作,因此目前企业一线生产工人80%以上都是外来民工。二是部分企业没有把员工视作企业财富的创造者,缺乏依法用工和善待员工的理念。许多水产企业工资福利待遇不高,往往不能满足员工的食宿、医疗、文化娱乐等基本需求,企业主动出击寻找工人的意识又不强,导致企业招不到人、留不住人。三是外来民工流动性大,过分看重现成的工资收入,认为与企业签了劳动合同会失去择业自由,加上现行社保异地接转困难,导致外来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四)原料供给方面。首先,原料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目前,我市大多数渔船的鱼货装载、保鲜条件不能满足食品安全要求,渔船改造工作由于资金落实困难而进展缓慢;渔民不规范使用亚硫酸盐保鲜剂,养殖产品药物残留问题不能彻底解决,也是原料源头食品安全的隐患。其次,企业原料收购紧张。近年来舟山捕捞产量一直稳定在130万吨左右,而水产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却不断增长,造成本地原料越来越紧缺。再次,我市来/进料加工发展不快。据统计,2006年,舟山口岸来/进料加工量1.25万吨,仅占全市水产品加工量的2%。
三、对策和建议
我市水产品加工业基础雄厚,地位重要,技术领先,发展的前景广阔,又正面临可持续发展新的机遇期。最近,中央明确要求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长三角地区将呈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也为舟山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不久前刚刚闭幕的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更是实现舟山水产加工业“两次创业”、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契机。大陆连岛工程建成在即,大桥经济初露端倪,给我市水产加工业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水产品作为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市场需求强劲,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到2015年,世界水产消费将缺口1100万吨,欧美发达国家的水产品消费市场正以每年 10%以上的速度递增。因此,建议深化对水产加工业的再认识,在抓住临港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同时,从建设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精深加工贸易基地的战略定位出发,继续加强对水产加工业的扶持,合力营造重视水产加工业的良好氛围,实现加工技术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产业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品市场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不断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逐步提高海洋化工、海洋医药、海洋生物等在水产加工业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大扶优扶强力度
我市现有的水产加工业扶持政策,对行业整体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根据产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建议市里对已有的水产加工业扶持政策作一次梳理,该延续的应延续,该修订的应修订,该调整的应调整,更好地发挥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
1、进一步扶优扶强。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在综合考虑行业布局、地区发展潜力、要素供给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全市水产加工集聚区的布局,并妥善协商解决好区块集聚中市、县(区)、乡镇(街道)利益关系问题,进一步促进企业集聚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增强行业集中度。二是通过政策导向和市场行为,支持骨干企业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和联合,促进生产要素集中,做强做大企业规模,打造加工技术领先、市场信誉度高、有核心竞争力、集团化的“航母型”企业。三是继续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发挥水产龙头企业对现代渔业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提高现代渔业组织化、基地化和标准化水平。四是通过规划布局调控、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依法加强环境评估和监管等措施,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控制新办“低、小、散”的水产企业。五是切实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建议通过调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和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着力构建符合水产加工企业融资特点的融资服务体系。当前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优先解决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建议政府将水产加工业的贷款增长额度列入对金融机构考核目标。
2、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是企业的活力所在。一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企业研发低值水产品、加工废弃物和近海养殖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加大对企业研发高科技新产品的资金补贴力度,降低企业研发风险。二是鼓励企业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校的联系和合作,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三是整合现有科技研发资源,充分发挥海洋开发研究院作用,有针对性地建立开发合作平台,重点解决水产品保鲜、加工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动行业精深加工技术水平的突破性提升。有关部门应引导企业重视研发成果专利的申请,帮助制定水产品加工的行业标准,加强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3、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在继续巩固传统国际市场的同时,应鼓励企业大力开发国内市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饮食习惯和口味,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开展市场错位竞争。要支持企业争取与境内外著名超市建立商品产销关系,积极探索产品专卖店等新型营销渠道,不断扩大舟山水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份额。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或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或独资在主要出口国建立销售机构或在原料主产地设立收购公司。建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水产品出口企业代表本地行业应对国外贸易纠纷诉讼,不应把其视作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个体行为,对相关的企业应诉费用无论诉讼胜败都应给予一定补助,以减轻企业应诉风险。
(二)构筑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缓解加工原料短缺矛盾
水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人身健康的大事。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要求,从食品安全的高度加强对水产品的源头质量管理,对水产品的源头质量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监管。
1、加强原料源头质量控制。一是建议政府确定渔船改造计划,落实渔船改造配套资金,积极推进渔船改造。有关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渔船改造补助资金,加快推进渔船改造进程。二是建议由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牵头,各县区、乡镇、村(社区)共同参与,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渔民正确使用保鲜剂,推广超低温、冷冻媒介等无毒无害保鲜技术。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养殖病害测报点和“农民信箱”等载体,指导养殖户合理用药,建立育苗日志和养殖日志,加强对药物残留的监控,建成一批符合出口标准的检验检疫备案的养殖基地。此外,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和设施,加强对加工、储藏、销售等的全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有关部门应强化对海捕原料的质量检查。
2、缓解企业原料收购难矛盾。一是借助舟山水产加工业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充分利用国外渔业资源,大力发展进料加工。有关部门应为企业发展进料加工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完善原料供需协作机制,在原料丰富的产地建立原料收购、初级加工基地,引导企业与固定渔船(养殖场)建立生产、销售、加工联盟。进一步发挥舟山国际水产城的市内外水产品的集散功能,吸引更多的外地渔船到舟山投售鱼货。三是积极发展水产物流业,通过发挥水产品公共保税库、国际水产城等平台的作用,合力保障舟山水产加工业的原料供应。
(三)增强部门服务意识,主动做好服务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行政理念和工作作风,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寓监管于主动服务之中。
1、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应对机制。有关部门应及时地把最新贸易政策法规、食品安全标准等信息告知企业,开展指导培训工作。企业也应及时将产品质量事件向主管部门进行通报,有关部门应帮助企业妥善处理好事件发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各相关部门还应加强联系协调,统一产品质量信息发布口径,避免类似山东多宝鱼、海南香蕉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应把企业法人诚信建设放在企业诚信建设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制度的监督约束作用,增强企业法人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开展诚信企业评比活动,培育一批诚信企业、“免检企业”,建立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营造企业诚信度越高、得益越多的激励机制和社会氛围。
2、切实履行部门服务职能。有关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为企业在产品市场准入、原产地注册、专利申请、龙头企业申报、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从服务地方经济出发,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研究制定一些类似良好企业名单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深化推进。从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出发,运用经济手段引导企业采用节能节水的生产新工艺,对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水产加工企业生产实际,研究间断性停电改为一段性停电的可行性办法,要适应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并不断改善水质。
3、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品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应鼓励企业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对企业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并批量生产的给予重奖;积极推进舟山水产品原产地注册工作,建议尽快落实牵头负责部门,制定工作计划,力争有更多的水产品获得原产地注册,打响舟山水产品品牌。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舟山水产品的宣传,大力宣传舟山水产品营养价值,大力宣传舟山水产精深加工的先进工艺和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大力宣传舟山水产品原产地品牌和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的特征,使舟山加工的水产品驰名国内外。
4、推进水产行业协会建设。关心、扶持协会健康运作,帮助协会解决各类实际困难,形成内部自律监督机制,使协会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对企业进行奖励、处罚时能事先告知和征求协会意见。
(四)切实转变观念,努力缓解企业用工紧缺
随着舟山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劳动力供应短缺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当前,在进一步加强本地劳力择业观教育、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外来民工在推动舟山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外来民工看作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1、加强培训和引进工作。一方面应加强对本地劳力择业观念的教育,通过暖促工程等载体,加强对渔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尽可能多吸纳本地劳力就业。另一方面,有序组织引进外来劳动力。在切实发挥中介机构作用的同时,建议由劳动部门出面,发挥跨省劳动协作网络和校企对接网络作用,委托那些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劳动部门发布招工信息,组织统一培训和劳务输出,为水产加工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劳动力基地和人才基地。
2、营造以人为本的就业大环境。合理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报酬是企业解决用工紧缺矛盾的首要环节。企业应提高计时计件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采取年终福利、工龄津贴等工资性补助和其他有效方法稳定企业职工队伍,为企业职工特别是外来民工提供必要的的生活设施和条件,以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企业应树立依法用工观念,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劳动部门应依法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督促指导,针对企业与外来民工的实际,妥善处理好外来民工的社保和劳动合同签订问题。建议政府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地规划中留出建设民工住宅设施空间,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民工住宅设施建设,优化企业用工环境。
3、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支持企业引进和研发自动化生产设备,鼓励企业加强技改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对用工的依赖,引导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首页12尾页
第三篇:食品加工业
食品加工业
案例17:山东某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案例
项目背景
该客户成立于2002年,是以花生加工、销售为主的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已发展成山东省大型的出口花生食品加工企业之一。
该企业人员不多,加工粗放,贸易量具大但利润微薄,艰苦奋斗是其企业的一贯传统,依靠这一特点,已经逐步在行业内奠定了自己稳固的地位。
主要问题
作为一个利润率极低的企业,成本控制一向是其成功之本,而过度的成本控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果,例如,2005年我们在该企业进行诊断时发现,该企业存在大量超负荷兼职现象,有的员工甚至同时兼任四到五个岗位,管理下移现象也十分的严重,企业高管普遍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岗位上兼任实际操作职位。导致了以下管理问题:
1.任职更多因为因人定岗,能力越强的人兼任的工作职能越多,而传统的级别薪酬机 制却不能使收入向贡献多的员工倾斜,直接导致了员工满意度大幅度下降,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招聘工作举步维艰。
2.随意指派造成职责不清,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责任推诿现象开始出现并威胁到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
3.有的高管都在兼任实际操作工作,例如,总经理掌握着60%的销售业务量,业务副总裁掌握着50%的采购客户。这使得高管无力去从事企业的战略规划工作,也使得中基层员工没有机会锻炼成长。
4.管理粗放,计划体系,预算体系基本不存在,整个企业就是一个没有计划的冲锋队,每到业务旺季大家忙成一团。
5.基于上原因,企业内部已经出现了不良的情绪,员工心态涣散。
解决思路
横向兼职过多和管理下移现象是该企业的主要特征并已经给企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第一步是进行工作分析,并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对部门和职责进行了重新调整,调整工作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以往的工作习惯和思路。因此,在此部分,在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的时候,进行了很多思想工作。
其次是进行岗位价值评估,这也是企业最为敏感也需求最为强烈的一个点,由于前期的职责梳理和职位说明书编制比较到位,加上企业员工对此工作十分重视,因此,岗位价值评估过程十分顺利,评估结果也获得了企业上下的一致认可。
然后是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阶段。该部分工作较为复杂。表面上看,该企业类似于传统的生产营销型企业,而实际分析起来,更像是一个粮油期货企业。财务利润并不是在采购、加工、销售中体现出来的(采购、加工和销售几乎没有任何利润产出),实际利润产出于企业根据花生价格的变化,低价囤积,高价出售。而该项决策主要由其总经理作出,因此,很难将利润率作为企业的主要前段目标。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在设立考核标准的时候,主要采用了考核执行、考核职责的方法。而并没有过多的突出量化的KPI的观念。注重过程沟通,淡化薪酬激励。把考核工资比例设立比较低。
我们也针对该企业的生产周期特点调整了他的考核周期。该企业的生产特点是,每年9月份,花生开始进入收获期,企业全员几乎全体出动,由南向北,抢购花生资源,该项活动几乎可以持续到每年的5到6月份。而进入7月8月份。基本进入完全的淡季。
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将其考核设定在每年的八月份。取消月度考核,改为季度考核。绩效考核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效果最明显的体现是工作的计划性的增强。内部沟通也比
以前充分了。
在理顺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后。我们还对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进行了提炼。当然,我们帮助提炼企业价值观的前提是该企业确实有不错的价值观沉淀。我们主要通过访谈的方式来进行提炼,并对企业价值观进行了诠释和宣导。提炼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宣导过程,唤起了员工对当年创业激情的回忆,也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对同事和领导的信任感。项目成果
1、通过组织架构的重新梳理构建,明确了各部门职能,改变了过去管理流程混乱的局面,提高了管理运营效率。
2、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的推行,增强了员工工作方向性,调动了员工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公司目标层层落实,促进了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
3、通过薪酬制度的改革,增强了薪酬对外的竞争性和对内的公平性,充分发挥了其激励作用,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4、通过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案例18:山东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
项目背景
山东某公司是国内功能糖生产制造的旗舰企业,主要生产制造和销售功能性配料。公司在近几年高速增长,主要客户都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蒙牛、伊利等金牌客户。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提出,公司希望能够真正成为这些国际大客户和国内大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这就要求在企业管理等各方面能够真正提高水平,满足企业成为国际供应链的需要。在此情况下该企业聘请了铸成咨询的顾问团对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咨询服务 主要问题
铸成咨询的顾问进入该企业,通过了解情况发现:该企业的有一定的管理基础,但是企业组织变动比较频繁,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未能够真正的建立。企业实行SBU管理,各SBU单位独立核算,并结合自己的经济效益提取工资总额。对于职能部门来说,实行“A+X”的薪酬体系。A是指岗位工资的65%额度,X是指—省钱、跑钱、挣钱。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也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于职能部门来讲,X在各部门之间的差异巨大,很多本来分内的工作也当成X,还有一些部门只盯着X,本职工作反而没有做好。对于各SBU单位来说,各算各的账,到最后各SBU单位都挣了很多钱,但是公司却没有挣到钱。由此造成各SBU单位工资奇高,而且互相比较上升,可以说薪酬体系混乱。员工和管理者都心有怨言,内不公平性很差。同时公司的目标模糊,只是在老总的心里有一个大致销售目标,部门经理们更是不了解自己部门的工作方向。缺乏长期激励机制,对核心人员的激励手段单一,效果不佳。
解决思路
这家企业是典型的人力资源系统不完善的案例,需要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在这个项目中,铸成项目组将整个工作分成四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建立完善的职位体系。铸成项目组对该企业的职位体系进行工作分析,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明确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的职位说明体系,通过职位评估,明确职位的相对价值。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稳定企业的组织架构,明确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减少内部沟通的难度。
第二阶段,建立目标管理体系,推行KPI。结合某的实际情况,我们以平衡计分卡思想作为指导,建立公司完善系统的目标体系,明确了各部门KPI指标体系。
第三阶段,建立科学且适合企业状况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绩效系统的重建,也建立了对目标管理体系的监控系统,同时,考核流程的优化也使绩效改善的目的得到体现。
第四阶段,对薪酬结构的调整,配合绩效管理体系,对员工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将薪酬和企业的效益和个人绩效绑定,将企业的绩效和个人绩效合理的融合在一起。
一期项目实施情况得到了企业个层面的认可,对企业的战略支持作用明显,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上升,企业管理水平也明显提高。基于此,某又提出了续约的要求。
续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集团化管控体系的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长期激励设计。项目现正在进行中。
项目成果
1.建立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成了从组织架构的梳理、职位说明书的编制、岗位评估、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考核体系,到动态薪酬体系的建立等等一系列工作
2.通过集团化管控体系的设计,为企业发展以及未来组织规划指明了方向,同时强化了企业内部管理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3.通过工作分析、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广大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干部逐步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目标以及量化的衡量标准为绩效考核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4、通过长期激励体系的设计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员工对企业进一步增强了信心,指明了员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强化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抢了企业的凝聚力。
案例19:山东某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背景
该客户是国内著名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创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为起点,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迅速占领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年销售总额在国内肉制品加工行业稳居前五位,企业品牌被国家确认为中国名牌,在广大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逐渐形成以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畜牧养殖、饲料粮油加工为主,以房地产建筑、生物科技、环保水处理等为必要补充的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近几年来,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减慢,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也感觉到是因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滞后,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难以形成有效支持。为此,该企业聘请了铸成咨询的顾问团队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咨询服务。
主要问题
铸成咨询的顾问进入该企业,通过了解情况发现:该企业的管理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原始的人事管理阶段,未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该企业已形成集团化运作的雏形,但在集团总部与各下属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上未能明确界定,造成总部与核心子公司混淆不清,对其他产业无法形成集团层面的管理和支持,企业发展难以形成合力。此外,该企业从总部到各业务单元,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工作目标未能有效围绕集团总体战略和目标来设定,员工的工作难以对集团战略的达成形成有效支持,在目标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方法和手段。在薪酬管理上,还是按行政级别定薪酬的管理模式,难以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解决思路
这家企业是典型的人力资源系统不完善的案例,需要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在这个项目中,铸成项目组将整个工作分成四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建立完善的集团化管控模式,明确集团总部与各业务单元之间的定位与关系,确定集团总部对各业务单元的管控模式和具体管控手段,把集团总部从过去的那种事务性操作转变为业务管理协调与监
控上来,从而是集团总部真正成为企业的大脑和中枢。第二阶段,建立完善的职位体系。铸成项目组对该企业的职位体系进行工作分析,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明确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的职位说明体系,通过职位评估,明确职位的相对价值。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稳定企业的组织架构,明确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减少内部沟通的难度。第三阶段,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在集团上下进行目标分解。通过建立公司完善系统的目标体系,明确和充实公司的阶段性的发展方向,同时应用平衡计分卡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将集团目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单元、部门的过程,使各层管理者的工作目标清晰化,也利于企业对各业务单元、部门工作状态的监控。第四阶段,建立科学且适合企业状况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绩效系统的构建,也建立了对目标管理体系的监控系统,同时,考核流程的优化也使绩效改善的目的得到体现。
项目成果
1.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成了从集团化管控设计到组织架构的梳理、职位说明书的编制、岗位评估、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等等一系列工作
2.通过项目的过程和我们专业的培训,提高了该企业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技能、拓展了管理思路、增进了企业的学习氛围
3.初步理顺了人力资源中心与其他业务单元、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和关系,强化了人力资源中心在企业运作中的作用和价值,培训了人力资源中心的工作人员
4.通过工作分析、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广大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干部逐步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目标以及量化的衡量标准为绩效考核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案例20:山东某乳业有限公司
项目背景:
该乳业创建于2000年4月,是山东省最大的发酵乳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年销售总额在国内发酵乳加工行业稳居前列,在广大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以优良的产品品质获得市场的认可。
解决思路:
1、战略梳理
2、组织体系建设
3、授权体系建设
4、绩效体系建设
5、薪酬体系建设
项目成果:
1、梳理战略定位和目标,完善并形成了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的战略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战略落地形成了对内部管理体系的支持;
2、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进了从经验式管理到规范化管理的过程,完成了从组织架构的梳理、授权体系、部门职责分配体系到职位说明书汇编等基础管理体系的建立;
3、落实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岗位价值评估及薪酬管理等一系列具体工作;
4、通过项目过程管理、针对性的管理培训及“六个一工程”的参与性管理活动,提升了该企业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技能、拓展了管理思路、增进了企业的学习氛围;
5、三聚氰胺事件后,积极参与企业的危机后管理,包括战略的重新梳理、组织架构建议、目标绩效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的调整落实工作。
案例21:山东某实业有限公司
项目背景:
该公司是某煤矿转产企业,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员工1560余人,资产总值13800万元,拥有种鸡场存栏12万套;孵化厂年孵化能力1200万只;饲料厂年生产能力4万吨;肉鸡加工厂年可屠宰肉鸡1800万只;食品厂年生产能力10000吨休闲食品。
解决思路:
1、组织体系
2、经理人期股期权
3、绩效体系
4、薪酬管理体系
项目成果:
1、确立了新的组织架构,并完善了职位说明书体系
2、通过实施岗位价值评估进行了薪酬方案的设计
3、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方案双方研讨取得了一致意见,4、应卓越公司的要求,铸成咨询赴卓越公司就目标管理方案的实施进行辅导,并对前期方案的运行情况进行例行检查和指导。
案例22:山东某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背景:
该公司是由一批长期从事畜牧、饲料、兽药的科研、生产、管理工作的专家发起组成的高科技股份制有限公司。公司主导产品是复合预混料、浓缩料、配合饲料、兽药、饲料添加剂等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解决思路:
1、组织体系
2、职位体系
3、绩效体系
4、薪酬管理体系
项目成果:
1、通过组织结构的重新构建,明确了各部门职能,改变了过去管理流程混乱的局面,提高了管理运营效率。
2、通过行政人事部的建立,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观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始走上正轨。
3、通过职位说明书体系的建立,明确和规范了公司内部各岗位的职责以及胜任资格,为目标管理的推行和员工培训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第四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编者按:根据市场的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产业
化的必由之路。我省是农业大省,要立足资源优势,努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工业,藉以带动前头的种养业以及后边的市场销售业,达到产业互动、农民增收的目的。编发此文,意在引起读者进一步的思考。
省委领导最近强调:“要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基本思路,形成合力,加快全省经济发展”。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县域经济二元特征突出,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低,产业互动性差,产品附加值低,生产规模小,市场半径短,缺乏竞争力,形不成优势产品和特色经济,这些都直接影响四川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关键是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其它产业相比,农产品加工业具有与市场结合紧密和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递增、产品收入需求弹性较大、产业关联效益显著等特点,是能够带动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
在国内,许多兄弟省区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河南省的“莲花牌”味精厂,拥有年加工14万吨的生产规模,总产量居世界第二,占有国内46%的市场,年均加工和消化原粮35万吨。河南省的“春都”、“双汇”、“郑荣”三大火腿肠企业,产品占全国市场的70%,年加工和消化生猪1600万头、肉牛400万头。河北省的“露露”、“旭日升”、“妙士”三大饮品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也很大,“妙士”乳制品带动了1万多养牛专业户和20多个村的甜玉米生产。这些龙头型农产品加工业,既拉动了种植养殖业发展,加快了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运销业的发展,产业关联效应十分显著。
相比之下,作为生猪生产第一大省,我省的猪肉加工量还远低于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业还很不发达。实践证明,只有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农业和农村经济才能提高到新水平。农产品加工业能够促进一二三产业的互动,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使农民直接参与农产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增值过程,农民除获得种植、养殖业的收入外,还可分享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部分利润。而只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有力地推动城乡共融。
加入WTO后,发展高价值、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尤为重要,这是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一条主要途径,没有深加工、精加工农产品的出口,农产品出口永远只能停留在低层次。我省要建立大的龙头企业,不仅要扶持省内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鼓励省内的资本投向农副产品加工业,更重要的是向省外、国外招商引资。据分析,近两年中全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可望超过500亿美元,五年内可能接近1000亿美元。一些大食品加工业跨国公司,也正在调整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如果把我省的猪肉、牛羊肉、蔬菜等的价格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向大型跨国公司进行宣传,加大面向国外、省外招商力度,突出抓好猪牛羊禽肉类加工项目、菜油加工项目、薯类深加工项目、大米加工项目等的引资和建设,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就能不断发展壮大。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实现一二三产业
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关键。
相关链接: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农产品加工只占农产品总量的10-20%,而发达国家达80%。我国食品加工业总产值仅为农业总产值的30-40%,欧美国家高达200%。美国在粮食增值方面,是我国的5至7倍。在美国,玉米可以加工成2400多种产品,而我国只有100种;我国的小麦加工品种不足30个,美国超过150个。麦当劳、品客薯片使土豆增值近百倍。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0元,中国只有0.38元。
第五篇:关于食品加工业建议
关于推进我市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发展振兴4+3重点产业,食品加工业列在其中,食品加工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也是全市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市食品加工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羁绊”,如我市在食品质量安全、品质鉴定以及面向基层、面向市场的检测水平等方面与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亟待进一步加强。
为加快推进我市食品加工业发展,切实抓好我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秩序,提高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水平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认真做好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普查接底、登记建档工作。各县区要通过普查摸底,彻底查清辖区内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分布情况、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找准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普查情况由各县区质监部门汇总并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业质量安全监督电子信息挡案。
(二)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业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要落实地方政府责任,落实监管部门责任,落实生产企业(户)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层层下达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要将食品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村级基层组织。监管部门要履行监
管职责,通过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将监管责任落到实处,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三)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对国家质监总局要求的28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做到严格工作规范、严格工作程序、严格现场核查、严格准入把关,努力提高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体水平。
(四)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切实加强巡查、回访、定期检验、报告及审查、监督抽查等日常监管,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对日常监督中发现问题的,要责令企业整改;问题较为严重的,要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对存在违法行为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五)加大对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的整治力度。对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和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要严厉查处、坚决取缔。
(六)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督抽查。重点抽查已纳入整顿和监管重点的食品品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重点项目、产品质量长期不稳定的中小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重点地区。积极宣传我市质量安全有保障的食品。
(七)突出抓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将小作坊的监管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对小作坊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食品质量安全监督
员、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采取巡查、强制检验、监督抽查等措施,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督促小作坊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对季节性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实施开业、歇业“两申报”制度,要求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食品安全工作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要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对小作坊监管工作的组织协调。
(八)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监督力度。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管理,严格监管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得在产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生产的复合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同时要将成分和含量报当地县(区)质监部门备案;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得滥用添加剂,不得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要建立购买和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情况台账,并定期到当地县(区)质监部门备案。
(九)认真做好食品标准化工作。严格食品企业标准的备案,抓好重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查处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各地要集中查处一批危害大、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十一)扶优扶强,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
会各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大对优势食品生产企业和优势产品的帮扶力度,加快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扶持一批市内优势食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市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