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探究实践
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探究实践
湖州市东风小学储建刚
内容摘要:信息网络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和道德风貌。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反抗和叛逆心理以及求新性,他们试图摆脱束缚,任意驰骋,发展自己的个性,互联网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我们应当正视它,而不是回避它,应该利用它而不是害怕它,要全面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找准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各个因素,本文就以课堂教学发生一堂关于教材范例6188站点更新而造成的教学冲突,引发我对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思考,并对教材通过不同的处理,实施我对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网络信息网络道德6188站点时限性 冲突教学尝试 正文部分:《下载精美的图片》一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网络中找到适合的图片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对于这个技能点来说似乎并不困难,可是在教学这堂课的时候我却遇到了很大的困惑。原因在于教材以(这是一个桌面壁纸站点)这个网站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进入这个站点,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图片并打开大图,通过“图片另存为”命令保存图片的方法学习。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个教材是2005年8月出版的,当时6188站点的图片的确都是非常精致的风景图片:山川、大海、草原、宇宙、冰雪世界„„。可是今年由于站点的更新,却加进来了许多人文景观:性感数码宝贝桌面、世界杯宝贝人体彩绘、华歌尔内衣,更有甚者:黛安芬模特、女优写真、性感车模等明显不适宜小学生的图片。
联系教材的前后,根据我对教材的研究和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思考。我想,异途同归,只要把保存图片的这个技能教给学生掌握,而至于利用什么作为教学素材并不重要。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并在一班进行教学。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留住精彩网页,学会了网页的保存方法,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如何把网站上的图片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中,为我所用。老师介绍一个非常好的图片站点给大家,它就是“天空之城,桌面壁纸”。接着我拿出一支红粉笔把这个站点的地址()大大地写在了黑板上,非常的醒目。接着我就按照教材的要求把图片如何保存等技能传授给学生。对于书本上的6188网站只字未提。由于“天空之城”网站是我在课前精心挑选出来的站点,不但里面的图片都很健康而且也非常地漂亮。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学生都被我引导到了这个站点中寻找自己心仪的图片了,前半节课进行得很顺利。我也被自己的教材重组而感到欣慰,满意地在教室里巡视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可是纸包不住火,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第四组一学生惊呼:老师,他在上黄色网站,这位学生指着边上一位同学的电脑说,还神情夸张地用手掩住眼睛。好奇的学生都站了起来,伸长着脖子看者那位同学的电脑。几个调皮的男生一窝蜂地跑向那位同学的电脑前。那位同学顿时满脸通红,支支吾吾地说:“我没,我没,我上的是书本上的网址,不信你们自己去看啊。”教室里顿时砸开了锅,乱成一团。最后我只能用教师的威严加大声地命令学生回到自己位置做好,并用电子教室统一把学生的屏幕切换到而草草收场。
课后我做了深刻地思考,不适宜的网络信息到底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呢?、对青少年世界观的不良影响
我想象上面的这个方法即使学生这一节课没有发现这个网站,但是教材上却显赫地标有这个站点的地址。退一万步说,就算学生永远不知道6188这个站点,可是网络中却还有千千万万个类似的6188。大量的网上信息为青少年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网上有那么多的不良信息,学生可能会有意无意浏览到一些,对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不良信息对他们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气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的冲击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青少年在信息的消费中无法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认知事物和判断是非,可能导致道德判断力的下降甚至丧失。同时,由于青少年不成熟的一面,往往道德和道德行为是做给他人或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自律性较差,一旦进入互联网的“自由空间”的界域,那些在别人监督下筑起的道德防线很容易崩溃,造成青少年道德人格的缺失甚至网络犯罪。
3、对青少年身心、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影响着青少年如何看待社会、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给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和社会沟通方面带来很大影响和危害。现代的青少
年多为独生子女群体,往往崇尚独立,自主和个性,使得他们相当多地从高新技术、电子游戏以及计算机中吸取营养,这样往往导致他们一方面对网络的极度迷恋,长期使用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患上信息瘾症。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孤独和郁闷。互联网给人创造出一种虚拟的情感,使自身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中,得到一种逃避的方式。利用虚拟的“人机交往”替代实体的“人际交往”,以屏幕界面来回避直接面对矛盾,这便造成了青年人对于近距离沟通的疏远,忽视了近在咫尺的亲情和友情,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那么针对小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去进行引导呢?到底要不要让学生知道这样的站点存在呢?对于里面的不适宜的内容要不要明确地和学生提出来呢?
经过思考和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我决定做一次尝试,于是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并在二班进行教学。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才能把精彩的图片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中,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第7课,课本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有丰富图片的站点:6188。”我单刀直入地直接把学生引到6188这个网站上,接着我就把直接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了6188的站点地址,一个回车后。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学生顿时炸开了锅。可我的心理却比上次平静了许多,这次我是有意地把这个显示给学生看的。学生在一阵骚乱之后,见我没有继续讲下去,而且是很严肃地站在讲台上,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把事先准备好的“我该点进去吗?”几个字用电子教室给学生展播了下去,替换掉了刚才的6188站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我该点进去吗?”
“不该”。很多同学都顺口应答了下来,这种有口无心的应答显然不是我要的效果,我也深知这只是学生那么随口一说罢了。
“不!”我说:“我们要点进去,这并不是我们的过错,教材就是这么编写的”。我很严肃地提了出来。学生被这一反常的回答给吸引。,似乎对我的回答觉得很不可思议:既然要点进去,那你还出示“我们该点进去吗?”几个字干吗呢?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呢?学生的情绪也从刚才的骚乱中调整过来了,一个个争大了眼睛看着我。我却故意和学生卖着关子:“同学们让我们先来一起思考讨论几个问题:”
1.是教材编写错误了吗?
2.平常我们正常浏览网页的时候遇见过今天类似的问题吗?
3.我们该点进去吗?
一节本是学习电脑操作技能的课,学生却谈论得很热闹,谈论的出来的结果也很多,有的说是教材编写错误了,有的说不是的。我并没把站点更新的事和学生说明,因为我觉得这个已经不重要了,6188这个站点不论是关于明星写真的图片原先有或者没有,就算这里没有,平时的正常上网浏览过程中也会弹出一些恶意的插件,那里面的内容更加的不堪入目。而我们学生的思想健康程度这个时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学生还是得出了满意的回答,6188这个站点可以上,但是关于里面的图片我们要有正确地选择,对于那些不适合我们小学生的图片分类我们就不应该点进去,当然,对于里面的精彩图片我们还是可以正常地选取、下载的。
其实我们的学生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脆弱,他们虽然很天真,但是他们是有分辨能力的,只是比我们多了份好奇,只是还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惑,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品位。记得在电视中我看见一位香港的中学生在接受关于对色情站点的相关采访时说到:“我是一个香港正规中学的学生,而且我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怎么会去接触哪些肮脏的东西呢?”如果每个学生都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还担心什么呢?
二节课给我的启示其实还是那么的简单,无非是大禹治水:堵和导的问题。如何堵如何导却值得我们深究和探讨。如何树立学生正确地上网观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做好上网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
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青少年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青少年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青少年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应积极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青少年上网前就向青少年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青少年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青少年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
二、加大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
首先,是要多让青少年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力和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特别是对正在打基础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更不能以电脑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再次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培养。青少年在电脑面前,只要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长此以往,由于手脚活动减少,不利于他们协调性的培养和大脑的全面发育。加强青少年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弥补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缺陷。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美国华盛顿有一个名为“计算机伦理研究所”的组织推出了“电脑伦理十诫”。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网络伦理声明中,指出了 6 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这些规范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补充和发展,使其在数量上不断积聚和扩大。当前,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青少年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堆后再回头来矫正。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面对网络上良莠参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别是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起保护青少年的重大职责,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的软件。
我想,虽然花了很长的时间让学生得出“该不该点进去”这个结论是仅仅不够的,但是至少是他们认识、分辨网络这个纷繁复杂世界的第一次选择。从这么一个站点内图片的选择到以后网络内容浏览的选取。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关要过。网络道德,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学刊 2004.7、《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第二篇: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德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活动。我们学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小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小学生上网的指导。自从去年以来,我校已对全部教师进行了数次网络知识的培训,同时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学校还花费20多万元组建了的学校电脑室,并和江山广电网连接。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目前,我校教师100%都会上网,其中不少人会利用网络制作课件或主页。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规范教师的上网行为,学校还制订了教师上网的若干规定,保证了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
2、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小学生电脑课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学习网上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不破坏网络秩序;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在三至五年级选拔出三名网络管理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3、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儿童网站,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后,我们还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有意义的网上活动,参加《少年电脑报》、《中国少年报》组织的竞赛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的欢迎。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第三篇:(003)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杨成庄中学 刘香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无论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提高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实效.【关键词】中学生;网络;德育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目的、作用和要求,对其信息元、信息点做出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信息元能够自动在教学实施体、教学对象与教学管理体三者之间流动的反馈型流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其信息流动模式可大大增加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能动作用,提高其系统的运行效益。1.信息元的优化设计
一、目前中学生上网状况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随机抽样,开展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被抽样调查的学生共260名,调查结果如: 在260名学生中有183名占69.8%的同学家里拥有计算机,其中l50人占57.3%的学生经常上网,从不上网的学生有65人,占24.8%。被问及上网地点的时候,有155人占59.2%的学生在家里上网;在校内与网吧上网的学生各占17.9%和22.9%,学生上网选择的内容首选文化娱乐方面占45.8%,时事新闻类只占19.8%,游戏类和聊天各占16.4%和14.l%,只有9.9%的学生选择上校园网,许多学生很实在地说:当初上网的目的只是追逐时尚,满足好奇心,但是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上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高一有位学生在谈到自己为了解决一个历史学科的知识问题,在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高二有一位学生为了学好生物课上关于激素这一节,在互联网上查了大量有关激素的资料,分析比较激素的作用,并且查阅了大量奥运会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例,说明激素的利弊。从调查中发现,有31.4%的学生是在互联网上获得时事新闻进行学科教育类的学习。学生认为,能从网上“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得到各种知识”、“完成研究性学习”是上网的最大目的。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和全面的特点,给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看到网络发挥积极作用时,更为担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教师一谈上网首先想到的是负面影响:网上原始信息良莠不分,势必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对自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网上虚拟化的交流,弱化了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并助长了对虚拟的成就感的追求;长时间上网易导致视力下降和神经衰弱,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等等。网络世界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构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主体匿名匿形,主体间的平等、远距离的交往,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的影响尤为重大。一方面,网络世界不仅消除了面对面交往中性别、身份、地位等传统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赖以产生、提升的基础,使行为规范、伦理道德观念难以放到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认识、检验。也难以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加以对比,网络世界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也由此模糊了人们道德行为规范的是与非的明确界限。
二、如何加强网络德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通过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网络德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开放性德育。未来的学校将趋于一种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德育将形成。任何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
②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可以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
③趣味性: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网络德育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学生可以通过德育课件来了解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来自: 免费论文网
三、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其教学思路贯穿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包括拟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启发性提问和变式自测题等。教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主动考虑如何展示德育内容,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数学中的渐开曲线、对称图形,可点击北京立交桥、中华世纪坛、南浦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用数学美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化学中的氟利昂性质、臭氧空洞、地球温室效应,可虚拟一个灾难画面,唤起同学的环保意识。教钢琴协奏曲《黄河》时,可以组合百团大战、香港回收、澳门回归等画面,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教师的主导作用除表现在软件制作过程之中,还表现在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课堂中的启发引导以及教学进程的调控。
四、开展网上主题班团活动 传统班队活动,通常是班级同学、老师围坐在一起,在黑板上写好主题活动的名称,节目一个接一个演,活动一个接一个按部就班地进行。班队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很快就会厌倦,少先队活动因此缺乏吸引力。校园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文化赋予班队活动新的意义,信息时代特有的工具给单调的班队活动形式带来了勃勃生机。传统的班队活动,往往是由老师一手策划,班干部按部就班,队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率很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媒体环境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教育需要设置的情景两者之间的脱节和断层,这也是最棘手的教育难题。随着信息社会进一步走入我们的生活,网络文化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班会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
网络世界对于未成年人有极强的诱惑力,他们需要专家的指导,广大未成年人面临着网络化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良好的网络内容,需要优秀的网络技能培训,需要安全的上网场所,需要优良的机器,需要体验网络生活,需要社会各界为他们提供网络世界中的阳光与营养。因此,我们既要净化网络内容,严格执行网法,更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倡导网德,高举法律之剑,激浊扬清,为他们创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四篇: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无论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提高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实效.【关键词】中学生;网络;德育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目的、作用和要求,对其信息元、信息点做出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信息元能够自动在教学实施体、教学对象与教学管理体三者之间流动的反馈型流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其信息流动模式可大大增加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能动作用,提高其系统的运行效益。
1.信息元的优化设计
一、目前中学生上网状况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随机抽样,开展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被抽样调查的学生共260名,调查结果如:在260名学生中有183名占69.8的同学家里拥有计算机,其中l50人占57.3的学生经常上网,从不上网的学生有65人,占24.8。被问及上网地点的时候,有155人占59.2%的学生在家里上网;在校内与网吧上网的学生各占17.9%和22.9%,学生上网选择的内容首选文化娱乐方面占45.8%,时事新闻类只占19.8%,游戏类和聊天各占16.4%和14.l,只有9.9%的学生选择上校园网,许多学生很实在地说:当初上网的目的只是追逐时尚,满足好奇心,但是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上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高一有位学生在谈到自己为了解决一个历史学科的知识问题,在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高二有一位学生为了学好生物课上关于激素这一节,在互联网上查了大量有关激素的资料,分析比较激素的作用,并且查阅了大量奥运会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例,说明激素的利弊。从调查中发现,有31.4的学生是在互联网上获得时事新闻进行学科教育类的学习。学生认为,能从网上“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得到各种知识”、“完成研究性学习”是上网的最大目的。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和全面的特点,给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看到网络发挥积极作用时,更为担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教师一谈上网首先想到的是负面影响:网上原始信息良莠不分,势必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对自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网上虚拟化的交流,弱化了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并助长了对虚拟的成就感的追求;长时间上网易导致视力下降和神经衰弱,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等等。网络世界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构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主体匿名匿形,主体间的平等、远距离的交往,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的影响尤为重大。一方面,网络世界不仅消除了面对面交往中性别、身份、地位等传统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赖以产生、提升的基础,使行为规范、伦理道德观念难以放到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认识、检验。也难以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加以对比,网络世界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也由此模糊了人们道德行为规范的是与非的明确界限。
二、如何加强网络德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通过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网络德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开放性德育。未来的学校将趋于一种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德育将形成。任何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
②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可以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思想
第五篇: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案(范文模版)
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案2009-2010学年 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将集中开展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鼓励中小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和手机过程中,及时举报不良信息。
二、活动内容及方式:
1、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绿色上网承诺等活动,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主动拒绝不良信息。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不进入营业性网吧,不登录不健康网站,不玩不良网络游戏,防止网络沉迷和受到不良影响,努力在校园内和学生中形成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风气。
2、要增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德育课程和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要把网络道德教育与学校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突显实效性和日常性。
3、要提高教师的网络道德教育水平。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了解网络知识,能有效指导学生使用网络获取信息,正确运用网络进行交流,正面引导,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通过课内外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健康文明上网。
4、要集中开展网络法规教育。学校要安排一次法制教育课,广泛宣传学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教育学生不得进入营业性的网吧。指派教师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教育学生在家庭或学校上网时,不登录、不游览未成年人不宜的网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未成年人不得进
入网吧的法规内容,教育子女不进营业性网吧,不浏览不良信息,切实承担起监护的责任。
5、要做好网络道德教育的广泛宣传。各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网络、报刊、黑板报等多种形式,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总要求,向学生广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意义、内容,宣传广大师生信守公约的事例和体会,营造推进全员恪守公约的良好氛围。要结合近期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远离网吧,文明上网”系列活动,教育学生自觉远离营业性网吧。
6、要加强对学校互联网终端的管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屏蔽淫秽色情、暴力和反动等非法网址,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的监控制度,构建校园“平安网”、“文明网”。
7、要加强对网络发展中给教育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特别要注意研究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