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届东北亚青年企业家发展论坛新闻通稿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振兴发展
第五届东北亚青年企业家发展论坛在长举行
9月7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主办,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承办的第五届东北亚青年企业家发展论坛在省宾馆举行。本次论坛以“创新〃多元〃共赢——加强区域合作,服务经济发展”为主题,引导广大青年企业家传承友谊,深入交流,精诚合作,共谋发展。省委副书记竺延风、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出席论坛并致辞,省委常委、副省长陈伟根出席论坛。来自美国、韩国、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企业家代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及省内青年企业家代表400余人参加了论坛。
竺延风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论坛的青年企业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力的决定性要素。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创新,企业文化的精髓也是创新。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深刻调整。在这种宏观背景下,抓住调整机遇、顺应变革要求,占据未来优势,推动持续发展,唯有不断创新。青年企业家是最富创新精神,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应以敏锐的眼光探索创新,努力把创新理念转化为企业创新的实践,成长出创新的成果,使创新成为企业事业长青的永久动力。吉林是一块创新的
1热土、成就事业的宝地,希望各位青年企业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吉林,让事业成长在吉林。
贺军科代表团中央、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作为企业管理者中最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群体,广大青年企业家要努力担当起促进改革、引领转型的时代重任,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积极适应劳动力和消费者群体出现的新变化,在企业管理方式、市场营销手段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伴随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吉林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为东北亚地区青年企业家投资兴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希望广大青年企业家把握机遇,深入交流,在吉林找到个人事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结合点。
论坛上,省委副书记竺延风,省委常委、副省长陈伟根为第六届吉林青年创业奖获得者颁奖;IBM公司亚太地区采购部总经理周子明代表出席论坛的青年企业家作了发言;The Act〃1 Group创立者兼首席执行官Janice Bryant Howroyd、TIG首席执行官Bruce Geier、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宣奇武、西部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远东、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5位嘉宾作了主旨演讲;中青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立军、江森自控香港有限公司亚太区采购总监潘建明、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采购经理郁健、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金勇等6位嘉宾围绕
“创新〃多元〃共赢”主题进行了高端对话。
论坛还举行了投资项目签约仪式。年初以来,团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收集、筛选、包装招商引资项目,采取邮寄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窗口招商等多种形式,发布招商项目信息,广泛联络境域外客商,积极宣传和推介吉林优势项目,共达成6个投资项目协议,总投资额为54.3亿元。
据悉,论坛期间,团省委还将组织境域外青年企业家与省内优秀青年企业家共同参与的项目对接会10场,并组织青年企业家分赴我省部分市、县进行经贸考察和项目推介。
第二篇:论坛类新闻通稿
后金融危机时代 浙江物流业何去何从? ——浙江物流业转型升级发展论坛盛大开幕
由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和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由浙江省综合交通物流行业协会承办的浙江物流业转型升级发展论坛在之江饭店举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郑黎明出席开幕式并作开幕致辞。
论坛邀请了省交通运输厅、省运管局相关领导;各市运管处分管处长、货运科负责人;省市物流龙头企业负责人;制造企业代表与媒体代表共计约250余人。论坛聚焦主题为新经济形势下的浙江物流业转型升级。不同于以往论坛的单一讲座模式,本次论坛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包括背景VCR、议题对话、沙龙聚会、专题讲座等,以物流业转型升级作为主线,相关贯穿。
一直以来,制造业与物流业始终伴随浙江经济发展的每一步进程。2009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22832亿元,每年保持近9%以上的增长。庞大的制造业让人们记住了浙江,“浙江速度”的背后又离不开物流业如火如荼的发展。09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5.8万亿元,每亿元GDP物流需求达2.5亿元,社会物流增加值也达到2120亿元,占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1.6%。然而,市场总是以她特有的规律刷新着面孔。历经考验的浙江经济,在遭受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后,打破了已有的平衡,关于制造与物流的种种弊端被市场无情地放大,浙江经济也由此陷入了发展瓶颈。一方面,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没有转化为社会化的需求,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受到制约,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能力不高,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应不够并存的矛盾。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特征,如何推动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帮助降低风险、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效率,掘取更多的“第三方利润”? 如何发挥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融合联动,在唇齿相依中携手共舞?如果说,创新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基因,那么,现在,又有一系列创新命题摆在我们浙江的物流业面前。
今天,浙江省物流行业的政府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济济一堂,相互碰撞思想,分享观点,交流经验,共同探求物流业发展的破冰之旅。作为“后起之秀”的物流业,必将迎头赶上振兴大势,通过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发展途径,真正实现“大物流”的发展目标。
第三篇:第五届青年人才论坛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电子公文
电子公文专用章
渝委组〔2009〕81号 核收: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
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团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央在渝单位组织(干部,人事)部(处),团(工)委,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党委组织部,团委:
根据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的统一安排,第五届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定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举办.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关于论坛的主题和论题.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围绕“扩大内陆开放·建设五个重庆”这一主题,着重就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和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体制机制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讨,分论坛可围绕主论坛的主题内容,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设计论坛主题和论题.二,关于论坛的参与对象.论坛坚持不设门槛,海纳百川.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市内,市外(含境外,国外)青年人才,均可报名参加.三,关于论坛的举办形式.按照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层层遴选的要求,采取“1+X”的形式开展.主论坛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负责举办.分论坛包括区域性分论坛和行业性分论坛.区域性分论坛以区县(自治县)为单元,由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团委负责举办.行业性分论坛共设18个,分系统举办.其中,市纪委负责组织市级纪检监察系统分论坛活动;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市级宣传文化系统分论坛活动;市委政法委负责组织市级政法系统分论坛活
动;市直机关党工委负责组织市直机关分论坛活动;市教委负责组织在渝高等院校,直属单位分论坛活动;市科委负责组织在渝科研院所,直属单位分论坛活动;市交委负责组织市级交通系统分论坛活动;市农委负责组织市级农口系统分论坛活动;市商委负责组织市级商贸流通系统分论坛活动;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市级卫生系统分论坛活动;市国资委负责组织市属重点国有企业,中央在渝企业分论坛活动;市地税局负责组织地税系统分论坛活动;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市级统计系统分论坛活动;市工商局负责组织工商系统分论坛活动;市林业局负责组织市级林业系统分论坛活动;市金融办负责组织市属金融单位,中央在渝金融单位分论坛活动;市工商联负责组织民营经济组织分论坛活动;市青联负责组织海外分论坛活动.分论坛可根据情况,设立若干子论坛.四,关于论坛的时间步骤.第五届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活动,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举办.其中,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举办分论坛活动;2010年底,筹备举办主论坛活动.请各分论坛组委会于2009年12月26日前向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办公室报送分论坛活动方案;2010年10月前,向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办公室报送分论坛论文成果,活动总结,并推荐上报3-5名分论坛活动中涌现的优秀青年人才人选名单及相关资料.五,关于论坛的评选表彰.按照《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评选表彰试行办法》(渝委组〔2008〕25号)有关规定,主论坛通过制定统一的论文评审标准,组建专家评委会,按照分论坛推荐,专家评审,论文答辩,组委会审定,论文公示等5级评审程序,确定获奖论文和参加演讲的正式人选.主论坛设论文奖和工作奖,以主办单位的名义进行奖励.其中,在论文奖方面,设优秀论文奖20个,优秀论文提名奖40个,优秀论文入围奖若干.在工作奖方面,优秀组织单位按分论坛总数的30%设立;先进工作者主论坛3—5名,每个分论坛1名.各分论坛的评选表彰工作可参照主论坛进行.六,关于论坛的组织领导.第五届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是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五次全委会精神,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加快建设“五个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发现人才,荟萃智慧,营造氛围的重要举措.各区县(自治县),市级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论坛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健全论坛活动组织机构.第五届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主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市委组织部相关部领导,团市委书记任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委,市国资委,团市委,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任成员.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团市委,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姜平任办公室主任;团市委书记,市青联主席王志杰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冉隆江,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常务副主席李卫东,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谢辛,团市委统战联络部部长,市青联秘书长涂凯任办公室副主任.要加强论坛活动宣传发动.可以委托专门的宣传策划公司,制定论坛活动宣传实施方案,加强论坛活动的宣传工作.要采取专刊,专栏,专版,专网,专位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立体式,全方位宣传论坛活动.要注重论坛活动前期宣传,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网络,深入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宣传论坛活动的目的,宗旨,主题,形式,内容;要定期召开新闻通气会,分阶段发布论坛活动及成果转化情况,不断扩大论坛的社会影响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论坛,关注论坛,支持论坛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青年人才了解论坛,走进论坛,参与论坛.要抓好论坛成果转化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评选表彰试行办法》(渝委组〔2008〕25号).在人才成果转化方面,要多形式,多渠道加大论坛活动中优秀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力度;在智力成果转化方面,要吸纳论坛提出的重要观点,创新思路和合理化建议,通过汇编优秀论文政策建议,建立重要政策建议回复制度等措施,真正把论坛的智力成果转化到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重大战略,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中去.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周新育 63897545 63895979(传)
论坛组委会办公室电子信箱:cqytf@126.com
附件:第五届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参考论题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
2009年11月24日
主题词:人才工作 论坛 通知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办公室 2009年11月27日印
(共印250份)
附件:
第五届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参考论题
1.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2.在开放型经济建设中转变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3.适合内陆特点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4.符合重庆特点的开放方式研究;
5.建设宜居重庆问题研究;
6.建设畅通重庆问题研究;
7.建设森林重庆问题研究;
8.建设平安重庆问题研究;
9.建设健康重庆问题研究;
10.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11.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问题研究;
12.完善“一圈两翼”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13.培养,吸引,用好高素质人才推动内陆开放问题研究;
14.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开放问题研究;
15.后危机时期的重庆产业体系调整问题研究;
16.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问题研究;
17.建设内陆保税港区问题研究;
18.推动重庆园区建设快速发展问题研究;
19.推进长江上游文化中心发展问题研究;
20.建设高效能行政管理体制模式研究;
21.重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研究;
22.保护三峡库区水资源问题研究;
23.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4.推进重庆民主与法制进程问题研究;
25.健康发挥网络和媒体作用问题研究;
26.进一步探索通过“唱读讲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
27.进一步推进重庆党风廉政建设机制问题研究.万州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开发模式研究
第四篇: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五届年会邀请函
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五届年会邀请函
(2005年2月22日-2月24日中国亚布力)
尊敬的 :
在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五届年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代表理事会全体成员邀请您在2005年2月22日——24日光临中国滑雪胜地——黑龙江亚布力。
世界将进入21世纪的第五年,中国企业也将在21世纪走过五年,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也整整举办了五届,我们所能庆幸的是中国企业家论坛的所有参会企业都还存在着并且依然生机勃勃。我们依然是在正月十五(2005年2月22日-24日),依然是在中国亚布力,依然一如既往地邀请您参加中国企业家的自己的节日——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五届年会。
本届主题是:中国企业基业长青之道,我们将聚焦中国企业的内部的经营管理。本届论坛拟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广达电脑公司董事长林百里先生、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公司总裁张斌、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周伟焜、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先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吴鹰、阿里巴巴创办人、主席兼CEO马云先生、大连实德集团董事长徐明发表演讲。
中国企业家论坛不仅仅是一次论坛,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中国企业家的生活方式。这里汇聚了中国最活跃商界、学家领袖,我们全力为商界精英和思想领袖打造世界级的交流平台,针对业界最新潮流的观点进行深入探讨。
这是一个中国企业家自己的舞台,一个创造知识资本的舞台。
感谢您一直给予论坛组织工作大力支持!
中国企业家论坛主席 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董事长
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
事长兼CEO 田源
陈东升
第五篇: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新闻通稿
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新闻通稿
一、会议背景
2011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大量含有荧光增白剂的餐巾纸、卫生纸充斥市场;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曝光京城部分影院和超市爆米花桶中含有大量人为添加的具有致癌作用的荧光增白剂等,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包装安全的广泛关注。为推动中国食品包装行业技术水平提升,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支持下,中国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推出了“食品包装安全环保”认证。
2011年6月1日,在“限塑令”实施三周年之际,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对北京十家大型连锁超市与十家农贸批发市场塑料袋的销售、使用及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测表明,超薄塑料袋大多用垃圾塑料制成,含多种有害物质,带颜色的袋子易掉色危害更大。
台湾塑化剂**酿成了重大食品安全危机。我国卫生部2011年6月1日晚紧急发布公告,公布第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等共17种。这意味着塑化剂的使用将作为卫生监管部门今后的监督管理重点之一。
聚碳酸酯(PC)奶瓶透明、轻巧,但原料双酚A影响激素分泌,对儿童健康影响更大。我国卫生部等六部门表示,自2011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聚碳酸酯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聚碳酸酯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由生产企业或进口商负责召回。
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9号令)》,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再次列入淘汰轻工类的落后产品中,为发泡餐盒存废之争画上了句号。另外,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还明确淘汰“超薄型(厚度低于0.025毫米)塑料购物袋生产”、“直接接触饮料和食品的聚氯乙烯(PVC)包装制品”以及“含苯类溶剂型油墨生产”等,希望企业和经营者要准确了解和把握产业政策动态,防止盲目生产和经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配合下,2011年8月8日、10日、11日和12日,央视二套在全国各地区调查,CCTV-2《消费主张》栏目连续四期播出了“超市滥用保鲜膜,包装肉食留隐患”食品安全专题,许多PVC保鲜膜生产企业被迫停产整顿,大批保鲜膜被查封。
2011年9月9日,CCTV-2《消费主张》栏目在中秋节前再次曝光月饼托中含有大量超标的增塑剂,对月饼以及糕点的包装安全提出了挑战。
为了中国食品包装行业的更好发展,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标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于2011年12月20日在京成功举行“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
二、会议内容
1.发布食品包装相关产品隐忧问题及2011中国食品包装消费警示(详见《食品包装》2011年12月第4-17页)
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董金狮教授的话说,“隐忧”是看不见的担心。和食品接触的包装等相关产品均可成为食品的隐形添加剂。我们目前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也多是由食品包装等相关产品造成的。
一般提到某个食品安全事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生产企业出现问题,往往忽略了政策、标准、标识等的影响。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结合行业情况,将涉及到食品包装相关产品的政策、标准、政府监管、原辅材料使用、标签标识等整理出“食品包装相关产品十个隐忧问题”如下:
(1)政策执行不到位,违法生产、销售我行我素。
(2)标准滞后甚至缺失,企业生产和政府监管双困难。
(3)原材料选用应慎重,消费者健康排首位。
(4)添加剂检测仍困难,生产监管、取证难上难。
(5)水性、醇溶油墨市场推广难,致命苯类油墨依然风光无限!
(6)辅料等同原料要求,质量控制不能放松。
(7)企业为取得生产许可证格式化,实际生产与现场审核情况脱轨。
(8)包装标识未及时更新,注意事项不详细标注。
(9)简单、减量、透明包装逐渐成包装发展趋势,合规且有特色产品开发待加强。
(10)过度包装禁而不止,违规企业难受处罚。
2011年对于食品包装行业可谓是不平凡的一年,被曝光了很多食品包装问题,在全社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以及包装安全的同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共同发布了“2012中国食品包装消费警示”,为广大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各种食品包装提供了最新、最准确、最实用的方法。
(1)劣质餐巾纸含荧光,自带手绢保健康。
(2)消毒湿巾并非“消毒”。
(3)“爆桶”安全惹人疑,荧光增白能致癌。
(4)PC奶瓶遭禁令,家长选购要看清。
(5)塑化剂少量摄入勿担心,少喝饮料加快代谢是关键。
(6)限塑三年喜忧参半,连卷袋垃圾袋泛滥。
(7)一次性发泡餐盒遭禁11年,百余企业“合法生产”为哪般?
(8)密胺餐具科学使用无隐患,含脲醛置物盘装食品要小心。
(9)透明PVC保鲜膜:含油脂食品和微波加热能躲就躲。
(10)彩色吸管很时尚,经常使用不健康。
(11)不锈钢餐饮具学问多,装盐、酱、醋问题多。
(12)月饼托增塑剂超标800倍,违法添加检测监管成问题。
(13)喝瓶装水和饮料问题多,自带水杯喝开水更健康。
2.公布2010-2011中国密胺餐具行业调查报告(详细内容请见密胺餐具调查报告)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联合组成调查组对北京、广东和浙江10家连锁超市、10家批发市场销售的密胺制品及北京20家餐饮企业密胺餐具使用情况进行了长达四个多月的全面调查、测试和分析发现:
(1)10家超市随机购买的5种密胺餐具均有标示标签,检验均合格,质量相对有保证。但有些企业标签上的字体达不到1.8毫米规定,且将非食品用的“置物盘”摆放在销售餐具的货架上,容易误导消费者,在超市中调查组还发现一款外形为水杯,但标签上产品名称却为“置物盘”的器具。这种情况让调查组很是费解。
(2)10家市场随机购买的23种密胺餐具只有12家是获证企业,占52.2%。经检验,部分产品的高锰酸钾消耗量和甲醛含量严重超标。此外,调查组在对10家批发市场走访时发现,超过九成的密胺餐具无标签。
(3)调查组对密胺托盘和含尿素甲醛树脂托盘进行蒸煮发现:密胺托盘蒸煮后安然无恙,含尿素甲醛树脂托盘全炸裂。
(4)调查组对北京的20家餐饮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15家使用的密胺餐具均为获证企业生产的产品。5家使用的是生产企业不详的密胺餐具,占调查的25%。
建议生产企业应注重标签标识问题,严格遵守国家规定;超市中销售的产品应合理分类,勿将非食品用“置物盘”与餐具摆放在同一货架上销售,以免使消费者误选、错用;批发市场应加强监管力度,经销商要提高质量意识;餐饮企业责任也很重大,严把餐具质量关,企业才会走的更远。最后建议消费者谨慎选购,认准标识和生产许可(QS)很重要。
通过2010-2011中国密胺餐具行业调查审核组评定,授予惠州五和实业有限公司“密胺餐具国内销量第一企业”荣誉称号;授予东莞万善美耐皿制品有限公司“密胺餐具最大外销生产企业”荣誉称号;授予米尔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密胺餐具最佳采购供应商”荣誉称号。
3.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保鲜膜使用情况再调查(详细内容请见保鲜膜调查报告)
“塑化剂”无疑是2011年食品安全的关键词之一,保鲜膜是由“塑化剂”引出的食品包装行业重要事件,更应得到政府、媒体和大众的重视。2011年6月、8月及12月,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联合组成的调查组,重点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超市含油脂食品使用保鲜膜情况进行了3次调查。
相对于首次调查时超半数超市使用PVC保鲜膜包裹含油脂食品的情况,CCTV-2《消费主张》栏目连续四期播出了“超市滥用保鲜膜,包装肉食留隐患”食品安全专题,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了《全国保鲜膜质量(塑化剂)调查报告》和《超市保鲜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之后,包括保鲜膜生产企业、知名超市、保鲜膜经销商、餐饮协会、检测机构和媒体,对PVC保鲜膜包裹含油脂食品的危害都了解得更加详细,也更加重视,在第三次调查中发现,北京地区调查的10家超市全部使用PE保鲜膜包裹含油脂食品,只有上海地区家乐福新里城店、世纪联华御桥店和深圳佳华超市龙华分店共3家使用PVC保鲜膜包装油脂食品。
通过调查报告的公布、媒体的宣传报道和政府的大力监管,各生产企业、经销商、超市等均已对保鲜膜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有了一定了解,并做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但这些还远远不够,食品包装安全同食品安全一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将国家政策法规、标准等落实到实际生产、经营和使用中。
4.2011北京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市场调查报告(详细内容请见一次性餐饮具调查报告)
为切实掌握北京地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市场销售产品的质量情况,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组成专项调查组,于2011年11月至2011年12月对东郊市场、岳各庄批发市场、北京京城开源副食批发市场、锦绣大地批发市场(包括锦绣大地物流港)等6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北京三吉多利来商贸中心,以及部分在京销售产品的企业,随机抽取了39个产品。其中,除3个产品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发泡餐盒未送检外,其余36个产品均按照GB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送至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发现,36个产品中有25个产品质量合格,占送检总量的69%。其余11种产品主要存在使用原材料和添加剂有问题,蒸发残渣超标,有的甚至超标上百倍。本次调查和产品检测合格的获证企业中深圳迅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雁栖中央化学有限公司、天津育新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北京永夏旗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北京通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北京万容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北京京兴兴旺腾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北京宝隆兴业工贸有限公司、北京新捷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石狮市敦煌塑品有限公司共10家企业的产品质量一直比较稳定。在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上,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对上述企业授予“北京市百家一次性餐饮具质量放心单位”称号,并为其颁发牌匾给予鼓励,希望这些企业今后继续起到优秀的模范作用,带动行业发展。
5.食品包装安全与发展趋势(详见《食品包装》2011年12月第18-20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其在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食品质量,继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而包装材料使用不当、违规添加禁用助剂、印刷使用苯类溶剂及使用后废弃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等食品包装安全现状,督促现代食品包装发展必须要着眼于新的包装材料研发及使用,以及不断推动包装工艺发展。因此,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教授,依据多年经验及国家不断推出的政策、法规,总结出食品包装行业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着眼安全化、透明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及国际化的七化发展方向。
6.食品包装印刷油墨对人身健康的安全性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包装技术专家顾问杨伟民先生表示,食品包装上印刷油墨的环保性、安全性与人身健康息息相关,必然导致公众的关注。只有油墨生产商、印刷包装制造业、包装应用界、有关部门强化监督和理性消费,全社会共同一致齐努力,才能将食品包装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7.绿色印刷为包装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的制定,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印刷大国、世界印刷中心,正在向印刷强国迈进。作为印刷领域和出版领域的翘楚,北京印刷学院肩负着为我国印刷、包装、出版等媒体与传播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创意设计、创新技术、绿色环保”作为包装的永恒话题,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许文才教授从绿色印刷与绿色包装的内涵与特征、发展绿色印刷和绿色包装的必要性以及包装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印刷现状及倡导低碳环保、发展绿色印刷;建设示范基地、培养龙头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数字印刷;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发言,为绿色印刷行业指明了发展的道路。
8.食品包装与保质期
目前动车盒饭保质期半年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普遍质疑和激烈争论。苏州丰连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世革提出,保质期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重要和常见问题。
对消费者来说:越新鲜越好,要在新鲜、成本以及方便程度之间寻找平衡点。
对食品业者来说:保质期越长越好,长保质期会带来成本的节约,业务模式的改善以及创新。
关键结合点:安全有保障,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口味。
动车盒饭的超长保质期具有灭菌工艺和包装容器的双重保障!使用新型高阻隔包装材料,减少防腐剂及干燥剂等有害添加剂的使用是延长食品保质期未来发展趋势。
三、关注支持
此次会议我们邀请到了原国家财政部、北京环境科学学会、中国商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中国信用经济发展学会、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北京市海淀区饮食服务行业协会、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市场协会、卫生部中华民族卫生协会、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包装总公司等领导。
参加会议的主要媒体有: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BTV-北京、BTV-生活《生活2012》、新华社、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商报、法制日报、法制晚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包装报、中国食品报、中国联合商报、中国商报、中国医药报、中国质量报、中国学生健康报、中国工业报、中国日报、中国化工报、中国环境报、广州日报、每日经济新闻、保健时报、北京广播电视报、国际商报、南方都市报、竞报、生命时报、深圳特区报、健康报、健康报―《大众健康》杂志、中国消费者杂志、食品工业科技、健康大视野、食品安全导刊、科学新生活周刊、民生周刊、商品与质量周刊、中国新闻网财经中心、慧聪网、搜狐绿色频道、39健康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五十余家。
另外,全国生产塑料袋、一次性餐饮具、保鲜膜、密胺餐具、纯净水桶等企业代表以及经销商代表、北京大型连锁超市、大型批发市场以及餐饮企业等各类代表1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不仅对中国包装行业的过去进行了回顾,同时对2012年整个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作为业界具有“公信力、影响力和推动力”的盛会,必将对中国以及国际食品包装行业未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著名食品安全与包装问题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教授指出,“行政许可是一种有效的监管方式,但从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的大背景来看,政府的干涉将越来越少,行业协会的作用日益重要,通过行业管理和市场优胜劣汰是未来行业竞争的必由之路。”董金狮认为,“政府的责任在于设置规范标准、进行监管监督,但整个食品包装行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取得信任,还得依靠行业的自律意识和竞争意识,企业领导的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以及企业员工的职业意识和道德意识。每个行业都需要有道德和文化层面的支撑,尤其是像食品包装这种消费者看不见或看不懂的行业,更需要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有数量没质量和有质量没数量的时代将逐渐离我们而去,企业只有把质量意识和规模效益相加才能在未来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为社会、为企业也为自己交上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