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第四届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上的致辞
在第四届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上的致辞
古列维奇·B·C 2013-3-11 14:06:37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第4期
(俄罗斯联邦犹太自治州副州长)
中图分类号: F752. 751. 2;F755. 122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1008 -0961(2011)04 -0006 -01
尊敬的第四届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的与会者们!
请允许我代表犹太自治州政府衷心地祝贺你们,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边境合作是国家和地区为解决自己领域内经济发展问题的直接工具。
《俄联邦远东和中国东北 2018 年前合作纲要》是确定中俄边境关系基本方向的重要文件。我们认为,在该纲要中,边境地区投资项目实施问题具体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犹太自治州政府与黑龙江省政府之间长期的相互关系可以使合作纲要顺利实施并保证完成投资项目。
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在犹太自治州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为对外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这些工作将促使犹太自治州与中国的贸易额增长 1.5 倍,使中俄边境过货量和游客数量增加。
合作纲要中特别关注边境基础设施、口岸设施的发展及道路的修建。
今年我们与中国伙伴将完成国家鉴定,即将实施一项重大项目,修建中俄边境上的第一座跨界(阿穆尔河)铁路桥。这条铁路大动脉将俄罗斯与中国及其他亚太国家联系在一起,每年过货量 3 000 万吨左右。
下列宁斯科耶—同江口岸横跨阿穆尔河的冬季浮桥已经连续运行四年。该口岸客货运输安全水平高,滞留时间短,因此我们认为今年有必要在自治州的其他通关口岸搭建类似浮桥。我们已经与黑龙江省政府商定在即将举行的第 22 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淡会上就此签署协议。按照此前达成的协议,正在进行浮桥的设计和加工工作。
双方最重要的一项合作投资项目是建立阿穆尔采矿冶金集群。吉姆卡诺—苏塔尔斯克铁矿项目投资巨大。根据合同,最近中国工程电气公司开工建设精炼厂,三年时间内将完成 4 亿美元投资。
另外一项利用犹太自治州丰富自然资源的合 作项目是建设开采和精炼南辛甘斯克矿区锰矿的矿井,该项目由中资企业“合盟—远东”主导进行。大量修路、建设生产基地的工程已经完工,7月开始开凿水平坑道,之后组织开发猛矿。
在帕什科沃和下列宁斯科耶、布杜坎镇建立锯木深加工大型工厂是重要投资项目之一。在实现锯材生产的同时,还要建设厂房、安装木材加工设备,今年下半年就可以生产地板块、胶合板和家具板材。
农工综合生产领域的合作是我们的优先合作方向。拟在近期种植大面积大豆、玉米、水稻、蔬菜,加工猪肉、禽肉,扩大鱼类繁殖,须邀请中国企业家参与这些互利合作项目。
州政府和行政机关与中国合作伙伴拟在旅游、环境保护和人文领域共同开展积极合作。
在即将结束我的简短发言之际,我向所有出席此次论坛的朋友发出邀请,欢迎你们到犹太自治州参观考察。我们已经准备好与中方共同落实地区间的合作纲要,确保俄中关系的继续发展,巩固俄中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
谢谢大家!
(译者: 钟建平、陈秋杰、邹秀婷
第二篇:在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
在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开幕
式上的贺词
И.И.普罗斯佳科夫
2013-1-10 15:53:05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6年第4期
(俄罗斯总统驻西伯利亚联邦区全权副代表)
[中图分类号] F151.255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8-0961(2006)04-0006-01
尊敬的大会主席团,尊敬的各位代表: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西伯利亚联邦区领导向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的代表致意,并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我也深信,本届论坛一定能开成一个具有“三高”特点的会议:高层次的学术交流、高水平的组织筹备工作、高级别的实业界人士会晤。
本届论坛是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的重要活动之一。2006年3月俄联邦总统普京访问中国时,高度评价了中俄政治和经济合作的成果。中俄关系的发展,呈现上升势头。例如,三年前提出了实现双边贸易额200亿美元的任务,但是今天这一指标已经逼近300亿美元。俄罗斯对中国的投资额明显增加,约达5亿美元。我们两国的科技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中俄地区间的合作在加强双边关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今天举行的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就是发展双边关系的最鲜明的典范。
中俄两国是战略协作伙伴。西伯利亚联邦区各联邦主体与黑龙江省的伙伴关系应依托三种主要力量发展,即政府、科研单位和实业界。在以往的岁月里,我们已经成功地搭建了不断推进中俄区域合作的平台。在这方面中国学者已经开创了先例。
例如,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与工业生产组织研究所的合作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当年正是这两个单位发出了定期举行中俄国际会议的倡议。首届国际会议于2001年5月在哈尔滨举行,第二届会议一年后在新西伯利亚举办,第三届于2005年在哈尔滨成功举办。
必须强调的是,随着中俄论坛的升级和双边合作经验的积累,我们会议的任务已经由探讨改善中俄经贸关系和边境地区合作的部分问题转向探讨俄罗斯东部地区与中国东北省区的战略协作问题。我们既要把这些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同时又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协调两国移民政策。
西伯利亚联邦区已经制定了新版本的西伯利亚发展战略,即《西伯利亚战略:为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定增长政府和实业界应建立伙伴关系》。这一战略得到了2006年西伯利亚联邦区高级经济委员会的肯定。中国学者和专家制定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规划。2005年我们参观了哈洽会并受到黑龙江省领导的接见,在哈尔滨的所见所闻使我们确信,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认为,在实施上述区域纲要时,双方也可以开展战略协作。
我还想强调一点,就是中俄经济和科技合作的发端和沿革。在第一届论坛上,我们讨论的重点是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战略合作,如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木材。我并不否认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但是今天我们选择的方针是加强中俄科技特别是经济创新方面的合作,要发展科技园区,要创造新技术工艺。我们认为,在这方面开展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例如实施托木斯克州科技开发园区和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科技园区的大型项目。据我所知,本届论坛将探讨这些问题,我也非常希望这些探讨对中俄合作具体项目和技术创新产生影响。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纳入哈洽会日程,并成为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同事的明智决策。这将为中俄政界、实业界和学术界的对话奠定新的基础。我在此真诚地表示感谢!
再次祝贺本届论坛成功!我希望本届论坛的成果能为巩固我们两个兄弟般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各位!
第三篇:坛致辞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致辞
3,.s,,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致辞
在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主旨演讲
合作共赢 推动中俄边境地区合作新发展阿穆尔州的投资环境提升沿边开放 推动经济持续均衡发展滨海边区与中国边境省份关系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全力打造黑龙江沿边开放先导区中俄关系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俄经贸关系及地区合作哈巴罗夫斯克边区与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合作前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香港未来合作的机会
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专题演讲
推进中俄区域经贸合作若干问题的研究1 王巨禄 巴布克 孙尧 张晶川 李永军 安 民 施维茨 刘 伟 果尔恰科夫 张晶川 李静杰 凌 激 罗富昌陆南泉 沃斯特里高夫
合作共赢中的机遇与挑战张一驰 突破制约瓶颈 推动中俄地区合作张树华 合作与共赢——对中俄区域合作的几点思考栾景河 中俄合作的新动力宋魁 加强俄中双边交流 促进区域矿产资源领域合作姜哲 推进中国大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经济与社会信息合作与交流刘恩嘉 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媒体聚焦
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日程安排
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日程安排牡丹江市政府办公室 “大峡谷之夜”篝火晚会节目单牡丹江市政府办公室 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承办总结
关于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承办情况的汇报牡丹江市政府办公室
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嘉宾名录
嘉宾名录黑龙江省政协牡丹江市政府办公室
第四篇:在第三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上的致词
在第三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上的致词
何秉孟
2013-1-9 19:26:06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4期
[文章编号] 1008-0961(2005)04-0004-01
尊敬的俄总统副全权代表普罗斯佳科夫先生,尊敬的俄罗斯联邦各位州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参加论坛的两国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讲以下四点想法和意见:
第一,发展中俄区域合作的政治意义不可低估。中 俄两国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边境接壤4 000多公里的相邻大国、经济结构上具有优势互补关系的大国、具有共同根本利益的战略协作关系大国,两国发展区域合作对于巩固中俄传统友谊、实现互利互惠、促进加快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政治意义。尤其是两国都面临超级大国和霸权主义的威胁,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也面临本国犯罪问题的困扰,我们在区域合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于加强在国家层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可或缺。对此,中俄两国各界有识之士都应在思想上有战略高度的认同,在行动上只争朝夕,积极推动中俄区域合作。
第二,发展中俄区域合作的经济前景非常广阔。有两组数字可以说明问题。第一组数字是:2004年,中俄两国双边贸易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增幅超过30%,其中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达到38亿美元,占中国对俄贸易总额近1/5。这些数字说明,黑龙江省是中国对俄贸易的第一大省,是中俄区域合作的第一大省。第二组数字是: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而中俄双边贸易总额所占比重不到2%,占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不到10%。这同中俄两国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同中俄两国经济实力极不相称,也同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极不相称。随着中俄东部地区边界的最后划定,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睦邻友好关系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展现出中俄两国区域之间的合作不仅将高于两国GDP的增长,也将高于对其他国家合作的增长的更加光明的前景。这也应该成为两国有眼光的政治家、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共识。
第三,发展中俄区域合作的模式创新至关重要。中俄两国区域合作要取得重大突破,关键是学习借鉴世界多国经验建立创新的合作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和发展自由贸易区的模式、出口加工区的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区的模式以及保税区、免税区的模式,等等。中俄两国要在国家层面上扩大合作,建立全方位、高层次、多领域的战略合作,就应该借鉴世界一切行之有效的地区合作模式,首先在中俄远东和东北区域之间进行大胆试验,取得经验,再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延伸和扩展;我们应从中俄两国区域合作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有中俄区域合作特色的新模式。
第四,发展中俄区域合作的理论支撑亟待加强。中俄区域合作的光明前景与巨大潜力,既为两国企业家发展合作创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两国专家学者理论研究搭建了巨大的舞台。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现有1 500多名高级研究人员,拥有学科齐全、学风优良的高水平专家队伍,我们愿意围绕发展中俄区域合作这一主题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联合与协作,愿意与中国地方一流社科研究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加强科研合作,也愿意与俄罗斯有志于中俄区域合作的专家学者共同进行理论研究与理论创新,为发展中俄区域合作,为黑龙江省实施对俄合作战略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建议。
如果说,俄罗斯的繁荣有赖于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的繁荣有赖于同中国的合作;也可以说,中国的振兴寄希望于东北,而东北的振兴寄希望于同俄罗斯的合作。总之,中俄区域合作是一篇互利双赢的大文章,也是一篇丰富多彩的大课题,更是一座亟待开发的理论“宝库”。我想,做好大文章、完成大课题,开发“大宝库”,正是举办第三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的根本宗旨之所在。因此,我祝愿这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希望论坛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
(何秉孟: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
第五篇:致辞在第致辞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
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致辞
(2010年5月2日)
刘 延 东
各位校长、企业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生机勃勃、春花烂漫的美好时节,我们在六朝古都南京欢聚。前晚,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今天,南京又迎来了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这次论坛不仅有全球知名大学校长,还首次邀请了企业界和驻华使馆的朋友们,可以说群贤毕至,蓬荜生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和良好祝愿!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是大学精神和创新思想的高层对话,是分享智慧、凝聚共识的互动平台。自2002年以来,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这既为中国学习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先进经验提供了一个契机,也为国际高等教育界的朋友们近距离观察、认识中国和中国高等教育,打开了一扇窗户。本次论坛立足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繁荣发展,以“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就创新型人才培养、绿色大学建设、大学与企业合作等议题进行交流,1 探讨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对于大学和企业应对共同挑战,增进民众福祉,开创美好未来,更好地肩负起促进人类进步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女士们,先生们: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使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人类创造了空前的繁荣与文明,但是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粮食安全、疾病防治、贫富差距、重大灾害、公共安全和重大经济金融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也使我们面临着共同的风险与挑战。各国都在思考,力图在反思过去中把握未来,在应对挑战中创造机遇。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孕育着巨大转变。开辟人类社会的光明未来,需要新的视野、新的智慧、新的方法、新的科技,更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并肩、共同努力。
作为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和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尽管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增长77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50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00倍,人均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岁,但中国仍然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着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资源环境制约、经济增长的质 2 量和效益不高、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复杂等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增添新的发展动力,培育新的发展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国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全局性的战略举措。我们倡导创新发展,即依靠科技进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路子;我们倡导绿色发展,即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倡导和谐发展,即切实改善民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我们倡导和平发展,即以自身的发展给全球发展带来更多的贡献和机会,与世界各国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所选择的科学发展道路,是既对自己未来负责、也对世界未来负责的发展道路。
女士们,先生们: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发展最根本的事业。中国先贤曾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过去30年中国快速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基础还是在教育。正因如此,中国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建成了拥有2.6亿学生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免费,高等 3 教育毛入学率从30年前的1%提升到24%,财政教育投入10年来年均增长19%。特别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导致财政收入减缓情况下,去年教育投入仍然增长25%,其中投入800亿元为1000万中小学教师增加工资。同时,全面布局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蓝图,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使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大学作为教育事业的最高殿堂,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高地,是新知识、新思想、新科技诞生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家园。面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人类多样文明和谐共生的新潮流,大学在引领未来中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崇高使命和历史重任。为此,在未来十年里,我们确立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高等教育的努力方向,将推进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结构,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推动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第一,我们将进一步彰显大学人才培养功能,以开放合作集聚人才培养的新优势。当代大学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与考验中,最 4 为关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我们将大力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一是更加注重创新性,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二是更加注重综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能力;三是更加注重包容性,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博大胸怀;四是更加注重选择性,为学生创造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我们将通过开放合作汇聚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幅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将完善专博结合、文理兼容的课程新体系,为学生构建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我们将创立大学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新机制,使学生在参与科学研究和建设项目中提高实践能力。我们将探索中外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引进优秀教师和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推进人才培养的优势互补。
第二,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大学的科学研究功能,以联合共享开辟科学进步的新领域。当前,全球处于新的科技革命的前夜,世界正迎来创新密集与产业振兴时代,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领域、跨国界合作共享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中国把发展新能源、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鼓励大学在创新重大基础理论和突破技术瓶颈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重大共同挑战,鼓 5 励大学加强经济金融、历史文化、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促进跨文化交流、研究不同发展模式和构建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问题上提供智力支持。我们倡导大学遵循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自由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索。我们将进一步构建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相互开放的格局,促进科技资源联合共享,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水平。我们将培育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团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我们将支持不同国家、不同大学间通过建设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基地等创新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以激发创新潜能,产生倍增效应。
第三,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引领开拓创新文明进步的新空间。大学只有与社会紧密互动,才能彰显自身价值,真正服务社会、引领社会。只有将理论研究与创新成果回馈社会,才能真正体现出大学的功能与成就。我们主张大学广泛参与科学普及,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成为社会文明风尚的引领者。我们倡导大学形成富有特色的创新文化,这是优秀人才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深厚土壤。我们鼓励大学主动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今天,许多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加入到论坛中,展现了校企合作的强烈愿望。我们主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大学加快 6 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也鼓励企业支持大学提高办学水平,这既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也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学作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还应当自觉承担起人文交流的功能。人文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大学要成为人文交流的先锋,为促进人类多样文明和谐共生作出更大贡献。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尊重和欣赏彼此的文化,才能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的差异,实现建设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
女士们、先生们: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但虚拟空间代替不了面对面的坦率交流,高清晰度的视频代替不了真实的笑脸。来自不同国度、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校长与企业家们集聚一堂,相互启迪、凝聚共识、激发创造,这对于高等教育发展乃至社会发展都将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影响。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高等教育界和企业界的优秀领导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衷心希望大家携起手来,进一步提高论坛的层次,丰富论坛的内容,使论坛成为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互动平台,成为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开放平台,成为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的友谊平台,成为立足前沿、国际知名的高端平台。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将引领高等教育走向新的发展高度,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预祝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