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使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现状及思考

时间:2019-05-14 01:0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使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现状及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使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现状及思考》。

第一篇:青少年使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现状及思考

青少年使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现状及思考

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遭受到一场来自新媒体的颠覆性挑战。新媒体借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迅速的抢占了原来传统媒体独霸的领域,对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结合我乡实际,并对目前青少年使用新媒体的状况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在新媒体应用背景下如何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的措施。

一、新媒体对青少年发展与共青团工作的现状

1.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近年来,广大青少年把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接受社会信息的主渠道。调查发现,80%以上的青少年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获取资讯,运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网上联络和交友,参与网上讨论、娱乐、购物活动等。当代青少年对互联网的运用,使他们大大开阔了眼界,给生活、学习与工作带来了便利,也提高了自主、参与、民主等意识。但我们还应看到,各种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即时传播,其中一些带有极端倾向的思潮,较容易被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所接受,如部分青年长期坐在电脑面前打游戏,聊天,沉浸在虚幻的世界中,不能有利地筛选信息,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意愿的表达方式。随着互联网和手机新功能的不断开发,新媒体对青少年意愿表达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迅即性、组织化和非理性,而且这三个方面相互交织。迅即表达是信息技术的固有特点。网络表达的组织化倾向因青少年的共同兴趣而起,他们对某一事件共同关注形成“同声共振”。QQ群、MSN群、校园网等,便是青年意愿组织化表达的重要路径。非理性表达尤为值得重视。由于网上信息体现出一定的“去中心化”的特征,缺乏主流引导,同时网上存在很多来自境外的背景不明的信息和思潮。大量的网络信息使青少年在互联网上一直是“看问题”、“听问题”,而不是“想问题”。很多现实中的事件往往由于网民个人观点的集中表达,一些正常的情绪和一些极端化的现象被显著放大,并上升到政治层面。这种放大效应既可能推动社会进步,也可能掩盖了真相甚至危害社会安定。如果非理性表达再与组织化、迅即性结合起来,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3.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聚集方式和动员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开放、平等、自由等特点,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因而吸引大量青少年参与其中。特别是社交类网站已成为大学生网上集中活动和聚集的平台。随着网民聚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技术的提升,青少年网络自组织开始涌现,发展迅猛。这些自组织主要通过网络或手机联系和组织活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青少年的交往模式和群体参与模式。部分网络自组织将网上行为与线下行为相结合,不断向线下发展,常常“以虚带实”影响社会,具有很强的社会动员力和行动力。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理论界对网络与青少年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随着信息技术提升,移动互联网即将兴起和蓬勃发展,触网青少年将不断增多,新现象、新问题将不断出现,需要理论界对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发展和青少年工作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1、深入研究新媒体对青少年特别是对重点群体的影响以及他们呈现的新特点。要研究新媒体信息传播和受众认同的规律,辨析其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研究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重点群

体的负面影响及其预防措施。研究不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特点,探索如何增强共青团工作思想内容的针对性和方式方法的适用性。比如,针对未成年人容易网络成瘾这一现象,要研究他们沉迷网络的深层原因及有效的矫治方法;针对大学生这个对网络信息感触最敏锐的群体,要研究他们网络非理性表达和组织化表达意愿的基本特点;针对青年知识分子在网络话语体系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这一状况,要研究如何使他们成为正面的“意见领袖”和“舆论先锋”的有效方法;针对农村青少年成为近年来增长较快的网络用户这一情况,要研究新媒体对他们心理可能造成的巨大落差,关注他们政治情绪和政治意愿的表达途径。

2、深入研究利用新媒体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有效渠道和具体手段。在新媒体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青少年的兴趣和特点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要研究并找准带有前瞻性、方向性的工作突破口,尤其要研究如何通过即时通信、手机上网和社会性网络服务这三大应用,为共青团组织引导和服务青少年探索积极有效的渠道和手段。要研究如何在团的工作内容和形式设计中融入“开放、平等、参与”等网络特性,增强引导和服务青少年工作的实效。要研究通过新媒体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要研究青年网络社区中“版主”与“博主”对青少年思想观点的影响度,探讨正面舆论传播的技巧。

3、深入研究通过新媒体拓展组织动员青年的新模式。继传统的组织动员、社会动员之后,网络和移动通讯正在成为新的“第三动员”。新媒体的开放性、隐蔽性和便捷性为各类动员主体提供了全新的动员条件和机会,各种声音都可以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社会基础。要研究在以新媒体为平台的这一全新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模式中如何体现共青团职能,切实承担起“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要深入挖掘网络性组织在其成员个体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网络组织成员的相对松散性与内在一致性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增强网络团建的信心。要研究在团的日常工作中,通过新媒体组织动员青年的常态化、机制化建设。

4、深入研究通过新媒体吸引凝聚青少年的长效机制。在运用新媒体吸引凝聚青少年、积极履行四项基本职能方面,共青团组织面临平台支持缺乏、内容供给不足、人才技术短缺、推广渠道不畅等困难。下一步,一要研究共青团组织如何与专业媒体开展合作,如何整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借助其相关运营资质、专业技术支持和推广渠道,创造一种社会化合作的新模式。二要研究如何立足共青团自身,建设一支懂网络技术、懂青少年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三要研究如何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网络服务和产品。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文化需求,研究如何在内容提供、形式创新、平台建设和研发能力提升等方面着力,开发主要针对青少年的网络应用,依靠健康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吸引、凝聚和引导青少年。

2011年8月18日

第二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以镇江市为例

镇江市烈士陵园管理处:吴晓霞

内 容 提 要: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高度重视对本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转型期的到来,我国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社会氛围不浓;多元化冲击;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果不佳等现状。为此,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应加强政府的重视与引导;注意学校教育的方式;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注重社会教育的影响;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关 键 词: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 思考

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仍然是时代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努力及全体人民的配合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一些不容忽视的主客观因素又严峻地制约着爱国主义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

一、镇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一)历年来镇江烈士陵园清明祭扫情况

镇江烈士陵园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建于1966年,建园40多年来在对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每年清明,更是社会各界群众集中祭扫先烈,接受传统革命教育的重要场所。上世纪90年代以前,每年清明来烈士陵园祭扫人数达7万余人,本世纪以来,平均祭扫人数仅为3.8万人。清明祭扫人数最多的一年,来园群众达12万人,而2008年仅为2万人。

三是氛围营造不够。笔者曾去过马来西亚,印象深刻的是马路、宾馆、商铺、住宅,甚至是正在建设的工地,到处飘扬的国旗。而我们国家,国旗并不是随处可见的,也许只有在运动员得到冠军,电视上播放颁奖仪式时,我们才能体会到国旗的亲切和国歌的庄严,才能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再看马路上的广告,都是清一色帅哥美女做的商品广告,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和为国奉献的英雄什么时候能占据广告牌一角呢?

(二)学校、家庭教育存在缺陷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但高考的指挥棒并没有很好地调整,白热化的优质教育竞争导致残酷的淘汰,考场变战场。高考、中考、中学、小学一片“火海”。从而不可避免地使得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拼命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德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1。近年来,来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初中生少,高中生更少,学校以一个班甚至以十几个人代替全校数千名学生祭扫现烈的现象不断发生。此外,我们的中小学都设置了思想德育课、历史课等,但这些课程往往都作为副课而不被重视,被主课挤占现象严重。可见学校普遍重学习轻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有人说:中国当前家庭子女缺少的不是营养、金钱,也不是家庭的爱,而是缺少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给孩子灌输: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个好工作。却很少有家长会灌输孩子: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家长的心中想的是小家,而恰恰忽视了大家,没有祖国的大家哪有自己幸福的小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很多家长都知道岳母刺字的故事,但我们有多少家长对孩子进行过“精忠报国”的教育呢?

(三)多元化冲击中小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

由于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大,冲击着我国青少年传统价值观念。中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的形成期,处于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中,其判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在国外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很容易迷失。黄色暴力的影视片,奢靡的西方生活方式都影响着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上网、追星、追求时尚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值得关注。

(四)教育手段单一,形式重于效果

1陆冬梅.浅谈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1)的宣传工作,此外,各地的党史部门、关工委、妇联、工会也有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能,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组织具体负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在力度上、效果上不够,很难组织统一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三是经费上的保障。政府应拨出一定的经费专门用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尤其是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上要投入大量经费,目前全国还有很多地方的烈士陵园、博物馆、历史遗址、纪念地等存在房屋破旧不堪,陈列馆简陋、管理人员不足等现象,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

(二)注重学校教育的方式

1、通过渗透式教育,提高爱国主义知识的掌握

学校是学生完成社会化、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如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地掌握爱国主义知识,必须通过课堂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一是课本内容的渗透。在每门课程课文的选择和编排上要有连贯性,在课程与课程之间要有渗透性,如语文的教学可与历史的教学相对应等。如语文课上《郎牙山五壮士》,历史课正好对应讲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地理课对应讲故事发生的地点,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和地理知识的了解,也便于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的理解,提高教育的效果。二是各门课程的及时渗透。这就需要老师在上课时能随时发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掌握知识。三是在各种活动中的适时渗透。如通过升旗仪式,可灌输学生国旗、国歌的来历,有关《国旗法》的知识,升国旗、放国歌的礼仪知识等。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学校可组织一些纪念活动,同时及时灌输学生一些历史知识,如解放战争中有哪些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战役,有哪些重点烈士,本地区在渡江战役中牺牲了哪些烈士等等。

2、通过针对性教育,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要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来组织开展,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年龄不同,心理的成长发展不同,接受的能力也不同,要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生的活动要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初中生与高中生可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学生的教育就应侧重于实践和对理性的思考的引导。此外城乡的差别,针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差异性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上也应有所不同。农村学生可能见识的世面少一些,所受到诱惑相对少一些,思想可能

孩子明辨是非。随时随地,加强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是家庭教育的优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注重社会教育的影响

个体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社会化的过程,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社会的影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社会教育,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意义重大。

1、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一方面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及时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编辑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宣传爱国英雄、先进典型,宣扬传统美德等,通过集中的、大密度的宣传,主导青少年的意识形态。二是政府、学校、单位、公共场所等要悬挂国旗,要开展挂国旗、唱国歌仪式,开展经常性的国旗、国歌、国徽教育,让爱国主义的情怀时时激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三是通过公益广告、展览、街头雕塑等强化社会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

2、净化社会环境

目前,许多成人爱国情感不高,社会上一些负面的、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如个人利已主义思想、贪图享受的思想、贪污腐败现象、铺张浪费现象、诚信缺失现象以及离婚率居高不下等一系列不良的思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影响着青少年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许多孩子追求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迷恋明星、网络成瘾、逃学、暴力、少年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不能不令我们关注,净化社会环境势在必行。在舆论宣传上要正确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辨别是非标准,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五)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

1、加大基地建设,增加基地教育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应以新的理念加强基地建设,一是要改变过去基地建设统一以庄严肃穆为基调的传统观念,要融入现代化的理念。基地建设可集参观、教育、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向公园化发展,让青少年在心情愉悦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二是要充分挖掘教育内涵,每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基地建设中要将这些内容通过艺术的手

7、邢孝福.爱国主义教育初探

8、盛鹏.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战略意义

9、陆冬梅.浅谈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1)

10、梁惠玲.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探析.中国知网

11、朱冬梅.中西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相似性及其启迪.教育发展研究,2006,25(4):33-35

第三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内 容 提 要: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高度重视对本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转型期的到来,我国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社会氛围不浓;多元化冲击;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果不佳等现状。为此,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应加强政府的重视与引导;注意学校教育的方式;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注重社会教育的影响;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关 键 词: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 思考

自古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仍然是时代的主旋律,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一些不容忽视的主客观因素又严峻地制约着爱国主义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

一、故陵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况,本人选择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经统计分析,情况不容乐观。

在基本常识方面,有30%的学生不知道我国成立的日期;3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我国国歌的原名;在传统文化、历史知识方面,有近50%的学生不能准确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的五位英雄;40%的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我国的四大发明;25%的学生不知道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很多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不感兴趣,却对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表现出向往;近3成学生不知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人的所为;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不知道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所毁。在时事、国情知识方面。20%的学生不知道四川汶川地震的具体时间;3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香港回归的时间。

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上网、追星、追求时尚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值得关注。

(四)教育手段单一,形式重于效果

纵观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多是灌输式的教育为主。不分年龄、不分层次,不管能不能接受,教育者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针对性不强。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没有将爱国主义教育一以贯之,课程断层现象严重,各门课程间的渗透也不够。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多,实践活动开展的少,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在心理上使学生产生共鸣,不能在点点滴滴中加以渗透,教育效果不明显。

三、对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建议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既受到自身内在因素的制约,更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发展自我认知能力和获取社会认同的重要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和各种信息的冲击,对其施与什么样的教育,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1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社会各个方面都应高度重视,具体对策如下:

(一)加强政府的重视与引导

政府的重视与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的引导。注重政策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和持续性。要制订相关法律,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如修订和设立国家安全法、各机关及社会组织活动法等来确立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律地位。此外,对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也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改革力度,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接受各种素质教育。二是组织保障。在全国应成立爱国主义教育指挥系统,各级地方也应有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三是经费上的保障。政府应拨出一定的经费专门用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尤其是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上要投入大量经费

(二)注重学校教育的方式

1、通过渗透式教育,提高爱国主义知识的掌握

学校是学生完成社会化、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如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地掌握爱国主义知识,必须通过课堂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一是课本内容的渗透。在每门课程课文的选择和编排上要有连贯性,在课程与课程之间要有渗透性,如语文的教学可与

(三)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一个人接受的最早教育,对人的品格、情感和道德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通过家庭教育所形成的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等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家庭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家长与子女间的亲情关系、子女对父母的依恋关系,使子女更容易理解、接受父母的教育,在感情上更容易产生共鸣,形成互相认同。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更有针对性。选择更适合子女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来开展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而很多家长恰恰是忽视了自己的教育作用,认为只要把学生送到学校有老师管理就行了,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的生活是家庭的事。许多家长把孩子的生活料理的妥妥当当,却从来不知道给孩子灌输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更有些家长把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带回家,给孩子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成长。南宋爱国将领岳飞这所以能有报效祖国的豪情,离不开母亲从小的教育和熏陶。

此外父母还应该注意自己的及时引导作用。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对孩子的影响,会不自觉地表露在其言行上,父母要及时引导,帮助孩子明辨是非。随时随地,加强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是家庭教育的优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注重社会教育的影响

个体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社会化的过程,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社会的影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社会教育,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意义重大。

1、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一方面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及时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编辑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宣传爱国英雄、先进典型,宣扬传统美德等,通过集中的、大密度的宣传,主导青少年的意识形态。二是政府、学校、单位、公共场所等要悬挂国旗,要开展挂国旗、唱国歌仪式,开展经常性的国旗、国歌、国徽教育,让爱国主义的情怀时时激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三是通过公益

第四篇: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本作为人际间信息交流中介的手机,现在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并逐渐演变成手机媒体。手机媒体体现着不同以往任何媒体的传播功能。这种新媒体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现有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自身的发展瓶颈。

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分别是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或手段加强行业内或行业间的联盟,并在多赢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每一次新媒体的出现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仅是知识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更是人类思想、行为、观念、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的革新。手机具有高度的便携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话,这是手机最初被发明出来时的基本功能,也是其被大众接受的基础,现在随着其功能的增强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手机还可以读新闻、看电视、写博客、玩游戏、炒股票……手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资讯的重要载体。

手机作为各种应用最终实现的工具,作为与用户直接接触的终端,是移动通信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便携性与多功能性的特点甚至让很多人因此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手机用户较上年底增加4056.6万户,月均增长676.1万户,达到5.01648亿户,手机短信发送量为2790.2亿条,较上年同期增长37.5%。截至2007年12月30日,中国手机拥护达5.56亿。可以认为,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它会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3G(第三代数字移动通讯技术)时代的到来,媒体理念和运营模式的逐渐成熟,而成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媒体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实现充分结合,对这种新媒体的深度解读,将有助于推动其在我国的高速发展。

一、手机媒体在中国的发展

虽然手机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手机与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国内已在尝试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新闻传播与出版活动,并积极实践手机媒体化,“手机正在实现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

手机用户增长迅速

从媒体理论上来看,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实和潜在受众数量,而对手机媒体来说,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用户资源,到目前为止,全球有超过21亿的手机用户。手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虽然只有十几年,但目前已经有五亿多手机用户,拥有手机的人数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而且,使用手机短信的人也已远远超过使用E-mail的人。

与此同时,手机用户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09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可达6亿,手机的发展和普及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第四媒体——互联网,同前中国的手机普及率以及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这一方面是因为电脑和网络的准入门槛较高,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都大大高于手机;另一方面是因为手机的原始功能是语音通话,这一功能居于较低的消费层级,因此相对于网络更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分众传媒”进军手机媒体

分众传媒(Focus Media)是中国生活圈媒体群的创建者,旗下拥有商业楼宇视频媒体、卖场终端视频媒体、公寓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户外大型LED彩屏媒体以及数据库营销渠道等多个针对特征受众并可以相互有机整合的媒体网络,它以独创的商业模式,媒体传播的分众性、生动性及强制性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2005年7月分众传媒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海外上市的中国广告传媒第,一股,并以1.72亿美元的募资额创造了当时的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记录,目前市值超过30亿美元,是纳斯达克中国上市公司的龙头股。

2006年3月8日,分众传媒以1500万美元现金及价值1500万美元股票全资收购北京凯威点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宣布以此为契机进入手机广告领域。凯威是国内最大的手机定向广告服务提供商,它通过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网络,运营着国内规模最大的WAPPUSH广告发送平台,日发送能力达1200万条。分众传媒主席兼CEO江南春说:“我们已制定了进入中国手机广告市场的策略,并计划针对单独客户建立起高端广告通道。在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开通后,预计我们客户的手机广告支出将大幅度增长。”至此,分众传媒进军手机广告业务的消息成为业界关注手机媒体的信号。手机媒体化的战略转变

在手机媒体发展的过程中,运营商越来越意识到通话以外的收入将会慢慢成为运营商最主要的收入增长点,而原来的核心收入——话费,可能还将随着各种增值业务的发展而更多的让利给消费者。所以,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都在积极推进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增值业务的发展,手机媒体就是其中之一。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若要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事件,首先想到的是打开手机。”中国移动通信董事长王建宙曾经这样勾勒手机媒体的未来。同年7月12日,中国联通也宣布推出手机广告业务,主要通过WAP、短信、语音和置入等方式介入业务,并授权全资子公司来全权进行手机广告业务的实际运营。

由此可见,“手机媒体化”是现阶段运营商最重要的战略选择。

移动运营商的媒体化趋势是一种阶段性的战略转变,这种转变是对传统价值链重新审视后的新价值观,也就是说在传统的盈利模式基础上开发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实际上,内容市场的产业地位也将发生改变。作为转型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的运营商正在加紧新媒体战略的推进,也正是由于运营商的介入,仅仅几年的时间,手机媒体便实现了短信、手机上网、彩铃、手机电视等的全方位应用,比之当年的互联网风暴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全国人口38.3%的手机普及率,远远大干个人电脑的拥有率,带动了手机这个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成熟。

二、手机媒体发展瓶颈

当前手机媒体已经成了人际传播的主流和大众传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但同时,它本身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手机硬件平台空间有限

目前中国移动的彩信和中国联通的彩E是运营手机媒体的平台。前者,中国移动彩信的理论容量为50K,文字加图片,一般SP规定的文字在2200字以内,可是有些手机,如松下GD88手机在1400字之后文字就会自动切断。后者,中国联通彩E是通过网关邮件发送,理论上是支持5000文字,带有5个附件,每个附件100K,从新闻业对消息字数不成文的规定上来说,2200—2500的文字容量,可以一次发送5—8条信息,作为文化快餐也就刚刚满足需求。目前最大的手机屏幕(夏新AMOI N800)分辨率为480×640。屏幕约在2—3英时左右,也就刚刚能看清楚足球赛,手机硬件资源对于手机作为媒体来说刚刚及格。如果将用户深度需求量化,手机媒体对手机硬件设备资源,还有40%的发展余地。手机媒体所载的信息不只是文字,还有视频和音频信息。目前这部分技术有所突破,十几分钟的动画用RM流媒体格式压缩到手机上,需要占有8MB内存,而绝大多数手机容量为64MB左右(不包括手机存储卡),手机作为媒体的存储容量也仅是刚刚可以满足需求。随着受众对信息传播的更高要求,手机媒体的硬件技术仍将面临艰巨的挑战。缺乏专业媒体从业人员

手机媒体是个综合媒体,它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的特点,涵盖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内容,因此对于手机媒体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手机媒体的业务刚刚起步,往往都是临时拼凑的人员,缺乏对手机媒体的深入认识和操作经验,而少了这种综合性的媒体从业人员就为手机媒体真正发挥媒体功能增加了难度。因此应尽早建立健全手机媒体自己的采编系统和运作管理体系。手机广告业配套服务亟需解决

有人说,手机媒体的广告业是一块比短信肥得多的肥肉。而事实上,目前运营商们并不开放手机媒体广告业,因为传统媒体的广告业务经过百年磨练,它的经营有工商、税务等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职业培训,而作为刚刚起步的手机媒体广告业务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配套服务,运营商们宁愿承受经济损失,也不愿冒政策风险来经营手机媒体广告。软广告与黄赌毒

目前许多软性广告(大多为垃圾信息)出现在手机媒体上,长期这样下去,会毁掉本来以短信新闻作为强项的手机媒体。如果说垃圾信息能埋葬手机,那么黄赌毒同样也是手机媒体的天敌。和广告业务一样,稽查手机媒体上的黄赌毒,手机媒体目前还没有配套手段,一些运营商为了竞争,将黄色图片发送到手机媒体,利用手机媒体进行赌博等情况并不鲜见。

三、手机媒体传播管理对策

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手机传播的经济性、互动性和方便性,深受用户的喜爱,但要让它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要整顿现有的棘手问题及传播环境。以手机短信为例,在韩国、日本以及欧洲很多国家,手机短信早就开始流行,在其短信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虚假短信、黄色短信泛滥的问题,但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一些控制不良短信的对策,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手机媒体传播特性出发,参考国外治理不良手机短信的经验,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着手治理手机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手机传播的法律法规建设

在手机媒体的发展中,政府部门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是手机媒体的管理者,还应当是手机媒体发展的促进者。政府部门有责任净化手机传播环境,保障手机网络的安全,国家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措施,使这一新兴媒体得到蓬勃发展。加强通信政策的监督管理

政府通信管理部门要对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大监控力度,同时鼓励积极向上、健康的手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制定相应政策。重罚违规者。韩国对手机市场管理就非常严格,而且有法可依。例如2002年韩国情报通信部针对手机广告短信泛滥一事出台并制定了一项严厉措施:广告商在发布手机短信广告时必须注明广告字样和发送者单位的电话及手机号码,如果手机用户不愿意接收该信息,所产生的电话费将通过080免费电话讼告并由广告发送者承担。这一措施就大大降低了垃圾短信的产生。规范手机传播的伦理道德

政府的立法与监管属于一种硬性的控制手段,伦理道德规范则属于一种软性的控制手段,它属于防范于未然的一种控制。手机媒体作为现代人生存的第二空间,应该有自己的一套道德伦理体系。完善技术层面的防范管理

一是从源头治理不良信息的传播,采用人网实名登记。例如韩国采取用户一网,机号一体的手机号码入网登记制度。在韩国,外国人购买手机时不仅要登记护照号码,还要登记外国人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韩国人买手机时也必须出示身份证,然后由售货员将顾客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信息输入电信运营商的中心数据库。二是要加大信息过滤技术。普及手机过滤软件。如何在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前提下,对有害信息进行过滤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大量通信设备公司都在加紧研制禁发、屏蔽黄色、违法短信的管理平台。高科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手机传播中的不良信息屏蔽在用户所能获取的范围之外。加强舆论宣传与教育管理

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手机使用基本道德知识,使之家喻户晓。手机是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手机传播。

手机媒体的传播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任何手段都只能起到一定的管理作用,而不能全部解决手机媒体负效应传播中的问题。不管是硬性的法律手段、技术手段还是软性的道德伦理和自我约束,不管是他律还是自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不是百分百的“万能药”。所以,手机媒体的传播管理应该是一种综合管理,在管理模式上应该有一个相互管理、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综合管理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手机媒体的有效管理,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手机媒体信息交流环境。

四、手机媒体前景展望

在2004年出版的《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一书中,保罗·莱文森对手机发展做了最乐观的分析。莱文森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横空出世,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即使是最神奇的电脑也把说话和走路、生产和消费分割开来。惟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于是,人就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解放出来,进人大自然,漫游世界。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虽然这种感性的评论不乏片面,但是它却形象地描述了手机媒体为人们提供的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途径。

台湾学者温世仁、庄碗华在其著作《媒体的未来》中曾写到“媒体传播的终极产品就是无线宽频网络加上大哥大影像电话,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得各种资讯。”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捷,比广播更丰富,集四大媒体的优势于一身,带来视听方式和传播模式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机媒体就是以手机为中介,传播文本、视听、娱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式传播工具,它不是传统媒体的延伸,也不是互联网的补充,而是一个全新的大众媒体。

纵观手机的发展历程,短信的出现使手机有了第一媒体(报纸)的功能;彩信的出现使手机更加全面地接近第一媒体,并有了第二媒体(广播)的功能;手机电视的出现使手机有了影响力更大的第三媒体(电视)的功能;WAP和宽带网络使手机有了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功能。在这些功能逐渐完备的基础上,手机的“媒体”地位也逐渐得以体现,已经开始通过手机报、手机博客、手机支付、手机视频等形式展开了大范围的商用。由于手机短信可以随时随地发送,因而在社会新闻的传播中,往往能够抢先传统媒体一步,容易使其成为新闻传播的首选媒介,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有关部门选择的第一信息发布方式越来越多的是手机。手机在功能上已经具备了媒体应有的潜质,并在实际中发挥了媒体的作用。

手机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它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随着手机技术迅速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受众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实现多媒体信息共享和人机交互功能。更为重要的是,3G时代的到来将会为手机媒体的“大进发”提供无限可能。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高速上网获取多媒体新闻信息,真正做到看新闻、听新闻。互联网可以看作手机媒体化过程中的资源基石和支撑。“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可以被认为是手机的副手”。3G时代的来临将使手机媒体具有网络媒体的所有特征,成为一种小巧的特殊电脑。“终端制造商诺基亚公司最近在全球11个国家(包括中国、法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国)进行的一项深度调研结果表明,消费者正热切期待移动多媒体电脑时代的到来,认为未来的手机应该成为一台移动多媒体电脑。”

目前中国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过47%,面对多样化的手机需求,面对手机超越语音和短信的基础功能,融合3G、数据传输、移动计算等多方面的业务功能,GPRS手机、WiFi等手机市场上已经启动了。“手机媒体”的催长剂和发展方向是3G,它代表了移动通信发展的新趋势。随着3G时代的来临,随着技术的完善、用户认知的不断提高和运营模式的逐渐形成,手机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专家预测,在未来的5-8年,3G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到2009年,3G多媒体手机销量将达到3.8亿部,以手机为载体的“第五媒体”以及相关产业也将随之得到空前发展。

手机媒体将逐步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最有资格成为第五媒体”,并最终成为“第五媒体”。

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chenxiaoxian2012/article/b0-i15128105.html

第五篇:青少年使用手机十大危害

青少年使用手机十大危害

手机,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中国已进入手机全面普及使用的时代,90%以上的中学生都以联系和通讯方便为由要求家长给他配备了手机。家长在这个问题上往往是随波逐流,缺乏深入调查和思考。最近,关于学生和手机的话题新闻不少,如“学生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没收后当场跳楼死亡”、“中学生被疑偷同学手机为求清白竟然跳楼”、“中学生欲拿回被没收手机,潜入老师办公室后不幸坠楼”。在手机多功能的诱惑面前,学生的自觉性、自控力、自我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青少年“手机成瘾”作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已成为摆在教育面前的一大难题,更是不少家庭的烦恼。青少年拿着手机,不是电话短信就是游戏微信,而上网、文档写作、QQ网聊等功能在手机上的实现,轻易地就俘获了未成年人,让学生成了“手机控”。不少学生甚至产生“手机依赖症”,“没收手机”就跳楼自然不是怪事。对此,中国的教育专家痛心疾首,家长们头疼不已,学校和老师忧心忡忡。

同学们,手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快乐。可你有没有仔细想过它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大?心智逐渐成长、成熟的我们是否应该在手机的诱惑面前保留一份理智和清醒。据专家调查,青少年学生使用手机,至少有十大危害。

一、影响学习、影响他人和集体

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当他们对课堂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甚至通话,课堂纪律及听课质量受到影响。有的学生上课不关机而是把手机调为震动,一旦有电话打进,往往是想接又不敢接,并猜测是谁打来的电话,从而无法集中精神。

二、谈情说爱的帮凶

中学生“早恋”对学习的危害应是大家公认的,手机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中学生“早恋”的“帮凶”。

1、手机是他们谈情求爱的工具和媒介。

2、手机是他们受到骚扰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女生)

三、考试作弊

不少学生利用手机在考试中发短信答案,甚至有的同学在网上直接搜索答案和作文范文,严重违反了考试规则,造成考试舞弊。

四、攀比成风铺张浪费

学生买手机,很多人眼红,想自己也有一部手机好在同学面前炫耀。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也越来越全面,手机功能的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同学每月花在手机上的费用少则几十元,多则两三百元,铺张浪费给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五、手机管理引发新矛盾

学校是公共场所,手机存放非常不便,导致部分同学手机经常被偷。由于学校明令禁止带手机进校园,手机得不到学校保护,导致同学间相互猜疑甚至报警,影响同学关系,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秩序,诱发新矛盾。

六、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健康

一些资料研究表明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身体健康,诸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脱发等症状。长期使用手机可引起神经衰弱症状发生率增加。

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一刻也离不开。一旦离开,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极端变化,变得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症”的表现。

七、侵犯他人隐私

学生喜欢拿着“摄像头”手机偷拍,作为谈资笑料;甚至故意将恶搞的情景拍下来发到网上,宣扬不文明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八、手机陷阱

如今,利用中奖、谎称家人出事行骗的短信比比皆是,成人笑话和不良短信令人防不胜防,占卜、整蛊和无聊短信更是铺天盖地。学生们心智尚未成熟,而且没有社会经验,很容易上当受骗。

九、惹是生非

一些学生闲来无聊,用手机到处招惹是非,侮辱他人,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争执,甚至引发恶性的打斗事件。还有的学生与同学发生口角,本来事件并不大,可手机在手,就非要打电话找一下“能人”来平息,进而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从而把事态闹大,无法收拾。

十、移动上网,防不胜防

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一直是老师家长头疼的问题,虽然反复教育,但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仍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青少年。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甚至通宵达旦在被子里上网,严重影响身体和学习。

同学们,手机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确实危害不小。其实,我刚才讲十大危害时,很多同学都是可以对号入座的。在次,我再次重申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教学区”和“禁止在学校充电”的强制性规定,希望同学们遵守和服从管理。同时,理性的看待和使用手机,拒绝成为“手机控”,预防感染“手机中毒综合症”。

下载青少年使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现状及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使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现状及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网络使用利弊调查

    青少年使用网络利弊调查 课题研究的背景 现时网络发展迅速,网络的使用者可以随心所欲浏览各种资料,其中特别是青少年,会花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他们玩游戏、聊天......

    网络安全监管承诺书 新媒体

    新媒体信息网络安全监管承诺书 为确保新媒体安全、规范、稳定运行,更好地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新媒体负责人,特做如下承诺: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网络新媒体营销时代

    网络新媒体营销时代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购物强势崛起冲击着传统商业,互联网也成为了继报纸、电......

    网络和手机使用自查报告5篇

    康交„2011‟号 签发人:何志超 康定县交通局关于组织 开展网络和手机使用保密的自查报告 中共康定县委保密委员会: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网络和手机使用保密管理,我局高度重视,在扎......

    网络和手机使用自查报告5篇

    康交„2011‟号签发人:何志超 康定县交通局关于组织 开展网络和手机使用保密的自查报告中共康定县委保密委员会: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网络和手机使用保密管理,我局高度重视,在扎实......

    关于青少年网络使用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网络使用的调查报告调查目标:1.了解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 2. 客观认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正确引导青少年利 用网络 3.给青少年提出一些使用网络的建议. 4.探索新的......

    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着深刻影响,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

    XX年网络新媒体年终总结

    XX年网络新媒体年终总结 一年过去了,我们即将放下身上的责任,但放不下心中对新媒的热爱、对新媒的牵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年网络新媒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