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卫生复习资料(单页)
第一章概述
1、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维护心理健康.2、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3、心理卫生的任务是:(1)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2)帮助人们及 早发现心理异常、积极治疗心理疾病.4、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还必须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上的健康
5、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3)智力正常.(4)情绪乐观.(5)意志坚定。(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6、青少年心理异常的几个成次:(1)轻度心理异常、也称轻微心理失调、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2)中度心理异常、也称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3)重度心理异常、也称严重心理疾病、包括各类精神病.1936 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翌年抗日爆发后被迫停止、新中国成立后、1985 年 4 月重新成立.7、心理卫生的意义:(1)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2)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8、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1)面向全体与个别对待的原则.(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主体性原则.主观能动性、积极性.(4)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9、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的方法有: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10、青少年身心发展青春期主要有哪些生理变化: 主要为身体外行,生理器官,生理机能以及心理行为的突出阶段。
11、青少年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1)对身体容貌的敏感性增强。(2)产生性意识。(3)产生成人感。(4)独立性与封闭性的发展。
1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1)连续性和阶段性。(2)方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13、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和先天素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育。主观因素。主观意识,态度,活动等。
14、性心理:指性征,性欲以两性交往等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
15、青少年性心理活动的表现:(1)对性知识的追求。(2)性欲望和性冲动。(3)性的自慰行动。(4)对异性的爱慕。
16、性心理的发展阶段:(1)异性疏远期。(2)异性好感期。(3)异性爱慕期。(4)两性恋爱期。
17、早恋:指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过早的建立恋爱关系行为。
18、判断早恋的依据是:(1)生活自立的程度。(2)恋爱的年龄和法定最底结婚年龄相差程度。
19、早恋的特征有:朦胧性,矛盾性,变异性,和差异性。
20、早恋的类型有七种: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补偿型,叛逆型,病理型。爱慕型有可分为:仪表型,专长型,品性型。
21、早恋的危害:(1)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2)易受伤害,产生心理问题。(3)容易出现性过失,甚至妊娠。(4)增加犯罪发生率。
22、如何正确对待早恋:(1)正视早恋的发生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真诚,尊重和关心早恋青少年,让早恋者 了解性心理知识,尤其是朦胧的感情的产生。(3)丰富课余活动,转移注意力。(4)鼓励异性正常交往。
23、青少年常见的性问题有哪些:(1)性恐惧。(2)性压抑。(3)手淫。(4)性罪错。
24、手淫的辅导策略:(1)树立手淫的科学认识,消除心理障碍。(2)注意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培养广乏的兴趣爱好,转 移注意力。(4)提高自我的分析鉴别能力。
25、性罪错的辅导策略:(1)加强性知识,性道德的教育。(2)要指导他们如何学会与异性交往,避免性的挑逗和诱惑。(3)创建良好的家庭、学校和教育环境。
26、中国性教育的内容:(1)性生理教育。(2)性心理教育。(3)性道德教育。(4)性法纪教育。
27、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家庭性教育,父母生活中指导,讨论交流,榜样师范。(2)学校性教育。直观教学,收集问题讲解,读书知道,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须故事,个案分析。(3)社会性教育。如医院。
第二章 青少年的个性与心理卫生
1、个性又称人格,本意是指面具。
2、需要是个性的原动力。
3、个性从结构上分为三 个系统:(1)个性动力系统。以积极性,选择性为特征。(2)个性表征系统。体现在气质,性格,能力三方面。(3)个性调控系统。维持个性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自我意识构成。
4、个性的特征:(1)个性的整体性。(2)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3)个性的独特性和共同性。(4)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5、个性特质理论(卡特尔16因素特质理论)(1)乐群性。(2)聪慧性。(3)稳定性。(4)特强性。(5)兴奋性。(6)有恒性。(7)敢为性。(8)敏感性。(9)怀疑性。(10)幻想性,(11)世故性。(12)忧虑性。(13)激进性。(14)独立性。(15)自律性。(16)紧强性。
6、个性的五因素模型:(1)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只能等特质。(2)责任心。具有公正,条理,尽职,成就等特质。(3)外倾性。具有热情,果断,活跃,乐观等特质。(4)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等特质。(5)神经质。表现出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等特质。
7、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 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
8、气质的类型:(巴甫洛夫依据神经活动的过程划分四个类型)(1)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思维灵活行动敏捷,但性情急噪,鲁莽冲动。(2)多血质:这类人情感丰富,外显不稳定,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但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办事重情趣。(3)粘液质:这类人情绪平稳,不外漏,不易激动,考虑周密,自制力强,但是行动迟缓,主动性差。(4)抑郁质:这类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易多愁善感,思维敏捷,想象里丰富,但不善交际,孤僻离群,对人对事易多虑,反应缓慢。
9、性格: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的个性特征。
10、性格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构成:态度特征,情绪特征,认知特征和意志特征。
11、青少年性格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的性格认知特征在初二至高一阶段发展迅速。这个时期青少年能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思维灵活性和权衡性。另外,青少年开始多方位的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表现出主动性和认知特征。青少年的性格特征从小学六年级出现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情绪的稳定性加强。体验更加深刻。青少年的意志特征在初二以后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意志果断性上。各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是有差异的,各个方面的特征方面都是有内在的联
系。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活动中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青少年阶段是性格形成和实施教育的关键时期。马斯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层次的,需要的满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的发展,底层次的 需要的到基本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2、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1)友谊的需要。(2)独立自主的需要。(3)理解和尊重的需要。(4)成就的需要。
13、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和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
14、逆反心理的表现:(1)对正面宣传作反向思考。(2)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3)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4)对思想教育,尊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
15、逆反心理的产生的原因:(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2)自我意识的觉醒。(3)认知水平的偏差,(4)好奇心的驱使。
16、逆反心理的引导:(1)加强感情投入,建立信任感。(2)采取正面引导教育方式。(3)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4)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5)引导青少年的自我教育。
17、孤僻:是以畏缩和回避为特征的不良个性。
18、青少年常见的不良个性:(1)逆反心理。(2)孤僻。(3)依赖。(4)怯懦。(5)反社会倾向。
19、青少年良好个性的自我塑造:对照健康个性的标准,刨析自己。丰富知识,加强文化修养。从小事做起。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应对挫折,锻炼意志。
20、健康个性的基本特征:富有责任感。自尊自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诚实正直。合群协作。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有独立的生活与工作能力。第三章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
1、意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一个主要标志。
2、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它以个体自己作为意识对象。
3、自我要作为主体起作用,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分离感和统一感是自我的两个基本侧面。也是自我的两个基本特征。
4、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包含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我自我调节三个方面,他们的分别反映了自我意识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三 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构成了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5、自我意识的内容:(1)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的意识。(2)现实自我,理想自我,镜中自我。
6、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1)信任对不信任: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5 岁)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的阶段。(2)自主对羞怯和怀疑:第二阶段为儿童期(1.5-3 岁)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和羞怯感的阶段。(3)主动对内疚:第三阶段为学龄初期(3-5 岁)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4)勤奋对自卑: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6-12 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的阶段。(5)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第五阶段为青春期(12-18 岁)是获得自我统一性而克服角色混乱的阶段。(6)亲密对孤独: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 岁)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阶段。(7)繁殖对自我专注:第七阶段为成年中期(26-65)是获得创造力而避免自我专注的阶段。(8)自我整和对失望: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65 岁以上)是获得自我整和感而避免失望感的阶段。
7、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2)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3)青少年自我调节的特点。
8、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1)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之间的矛盾。(2)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3)独立与依附的矛盾。(4)自尊与自卑 的矛盾。(5)好生与消沉的矛盾。
9、青少年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1)自我为中心。(2)从众心理。(3)自卑。(4)自负。
10、如何克服自我为中心的倾向:(1)了解什么是自我中心观。(2)视角转换。(3)学会爱别人。(4)主动承担责任。
11、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2、青少年从众的原因:(1)相信他人的心理。(2)寻求安全心理。(3)群体认同的需要。
13、自卑:是由于个体的认知歪曲而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我轻视的情感体验。
14、产生自卑的原因:(1)家庭背景。(2)生理因素。(3)能力因素。(4)挫折经历。(5)过强的自尊信。(6)不合理认知。
15、如何克服自卑:(1)认知矫正:包括对自己客观全面的评价,对失败做适当的归因,进行自卑补偿和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2)行为锻炼法:战胜自卑,培养自信心还可以从日常行为的改变入手。
16、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1)正确认识自我:包括全面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2)积极悦纳自己:包括学会接受自己,体验成功。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3)有效调空自我:包括建立合理的理想自我,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提高自制力。第四章 青少年情绪与心理卫生
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人的情绪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客观事物的作用引起的。
3、情绪的成分:(1)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2)外部表现:情绪的外部表现又称表情。(3)生理唤醒:是人的情绪在生理方面的反映。
4、情绪的两极性:情绪包含快感度,激动度,紧张度,和强度等方面的特征。(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组织功能。(4)信号功能。(5)健康功能。
5、现代心理学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
6、情绪状态分类: 根据情绪发生时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心境,激动和应激 三种基本状态。(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2)激情:是一种强烈,爆发性的,短时的情绪状态。(3)应激:是由于出呼易料的紧张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7、焦虑:是个体面临或预期即将来临的威胁而又对此无能为力,不能应付时出现的紧张痛苦反应。是个体处于失助状态之中而不能采取有效行为去对付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8、焦虑的反映:过度的焦虑会引起生理,心理行为的一系列反应。生理方面:引起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凌乱,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心理体验方面:焦虑状态通常表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在外显行为方面,焦虑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手足无措。
9、青少年时期出现的学习焦虑主要有:考试焦虑,社交焦虑等。
10、抑郁:指个体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感到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异常沮丧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
11、抑郁的一般特征是:(1)食欲不振(2)睡眠不良(3)丧失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2、抑郁形成的原因:(1)成就动机强烈,期望过高。(2)自我认识和评价出现偏差。(3)人际关系不良(4)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
13、抑郁的危害:对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影响青少年学习和做事的动机,是青少年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而对不快乐的感受却与日俱增。抑郁影响青少年注意力和记忆力,抑郁影响青少年对自己,对未来乃至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方式。
14、恐惧:指个体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事物,人际交往或处境等产生的紧张不安内容体验。
15、按照恐惧对象的不同,可以把青少年存在的恐惧现象分为对特殊事物的恐惧,对社会交往的恐惧,对学习恐惧等。
16、恐惧产生的原因:通常外界环境和机体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7、嫉妒: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怨恨的情绪体验。
18、学习的嫉妒心理三 个方面的表现:(1)不愿意承认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别人明明成绩好,进步快,却视而不见,不于承认。(2)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比如说他们的成绩是偶然的,运气好等。(3)对成绩好比自己进步快的同学表现出怨恨。
19、青少年嫉妒形成的内因为自身知识的浅薄,心胸狭窄,极端自私。外因来自家长,老师的错误的教育观点与方法。
20、嫉妒的危害:(1)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2)有害于身心健康。
第五章 青少年的意志与心理卫生
1、意志的含义: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支配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3、意志的三大特征:(1)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具有调节支配作用。(3)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4、意志的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尺度,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四个方面。
5、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为。分为两个阶段:(1)准备阶段。(2)执行阶段。
6、意志行动中的冲突:(1)双趋冲突:当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而人们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冲突。(2)双避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所回避的,而人们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产生的冲突。(3)趋避冲突:一个人一方便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时产生的冲突。
7、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1)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依赖性依然存在。(2)果断性有所发展,但仍伴有冲动行事和优柔寡断。(3)坚韧性提高,但做事仍易虎头蛇尾。(4)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力仍较薄弱。
8、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树立远大的理想。(2)制定合理目标。(3)讲究科学方法。(4)从小事情做起。(5)坚持体育锻炼。(6)塑造良好的个性。(7)榜样示范。
9、挫折:是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10、挫折包括三个成次的含义:(1)挫折情境,即干扰或足碍意志行动的情境,也称挫折源。(2)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 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3)挫折反应,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11、挫折产生的原因:形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便的,大致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社会 和教育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
12、青少年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1)学业失败。(2)人际关系不协调。(3)情感困扰。(4)心理承受能力差。
13、应对挫折的策略:(1)正确对待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具有两重性,即能折磨人,也能考验人,锻炼人。(2)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3)调节抱负水平。(4)寻求社会支持。(5)创设挫折情境,培养挫折承受力。第六章 青少年的学习与心理卫生
1、学习: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乏指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仅指人类的学习。
2、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
3、青少年的学习特点:(1)青少年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青少年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3)青少年的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4)青少年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4、影响青少年学习的因素:(1)生理成熟水平。(2)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3)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4)学校因素。(5)家庭因素。
5、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取的学习成效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
6、智力:是指顺利完成智慧活动的能力,即人的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
7、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
8、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说,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被分为超常(IQ>130),正常(IQ 在 70-130 之间)和低常(IQ<70)3 个等级。智力正常者又可分为 3 种: 智力偏低(IQ 在 70-89 之间)智力中常,(IQ 在 90-109 之间)和智力偏高(IQ 在 110-129 之间)。智力的发展水平呈中间比例小的正态分布。
9、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动力。
10、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对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
11、青少年学习动机的理论:(1)归因理论。韦纳的三纬度成败归因理论。(2)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或判断,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个体的认识,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进而对行为起到调节作用。
12、学习兴趣:也称求知欲。
13、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发展的特点:参与倾向,情绪体验,兴趣专一,兴趣广乏,兴趣稳定性,兴趣效能。
14、学习困难:指明显智力缺损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上出现障碍,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不良。
15、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1)、神经功能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2)、认知 感觉统合失调。(3)、元认知。(4)、学习动机。(5)、社会性发展。(6)、心理健康。厌学:指学生消极的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的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心理一般是指厌学情绪。厌学的原因:
1、学习目标不明确。
2、心理压力过重。
3、教师教学水平底下。
4、片面的自我认知。学习疲劳:指由于连续学习或高强度学习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现象。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太大,学习方法不当。作息时间凌乱,睡眠时间不足,对学习缺乏 兴趣等。考试焦虑:指学生面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为基本特征的心理状态。考试焦虑的形成条件:
1、考试情景的激发性。
2、认知评估的调控性。
3、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4、反馈信息的强化性。考试焦虑对青少年的影响:
1、对考试成绩的影响。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对身体的影响。第四节 青少年的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兴趣的培养:
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情趣点。
4、及时帮助 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5、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七章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概述
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相互认识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际交往的 3 个基本特征:
1、信息沟通的过程。
2、相互认识的过程。
3、相互作用的过程。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人际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包括:包容,控制和情感需要。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接近性。
2、相似性。
3、互补性。
第二节 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有哪些特点:
1、迫切需要融入同龄群体。
2、重视友谊。
3、充满矛盾的异性交往。青少年的亲子交往的特点:
1、青少年对父母的态度发生变化。
2、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发生变化。
3、青少年对父 母产生新的期望。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问题:
1、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偏差。
2、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问题。
3、人际交往中的人格缺陷。
4、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问题。
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
1、遵循交往原则。
2、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4、掌握交往 技巧。
第八章 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卫生 吸烟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的影响:
1、对身体的影响,包括生理影响,易导致疾病。
2、对心理健康的危害。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
1、好奇心理。
2、模仿心理。
3、补偿心理。
4、表现心理。
5、交往心理。
6、解压心理。青少年吸烟的外部因素:
1、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偏差。
2、家庭的影响。
3、同伴的影响。
4、大众传媒的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1、吸烟危害的教育与宣传。
2、群体规范的约束。
3、矫正吸烟习惯的心理技术。
4、营造良好的反吸烟环境。
过量饮酒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1 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过量饮酒产生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
1、民族习俗和家庭的影响。
2、同伴的影响。
3、心理因素包括好胜心理,叛逆 心理,交往的需要。
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1、过量饮酒的宣传与教育。
2、矫治过量饮酒行为的心理敢于技术:包括交色 扮演,社会影响干预技术。自然控制程序。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的明显的社会,心理 功能损害。又称网络成瘾综合征或病理性互连网使用。
网络成瘾的类型:
1、网络交际成瘾。
2、网络游戏成瘾。
3、网络色情成瘾。
4、信息搜集成瘾。网络成瘾的诊断工具:Young
1、专注于网络。
2、上网的时间越来越来长。
3、对上网的忍耐性增高。
4、减少 或停止上网后出现戒段症状。
5、时间管理问题。
6、面临着环境的压力。
7、对上网的时间说谎。
8、心境随互联网 的使用而改变。符合其中 5 条才能诊断为网络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1、互联网的易成瘾性。包括随意,多样,匿名等。
2、易导致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包 括内向,底自尊、高人际敏感性、喜欢标新立异等。
3、需要满足解释。
关于网络成瘾娇治的策略:
1、改变上网时间。
2、定时提醒,强制执行。
3、设定上网的具体目标。
4、约 束和过滤上网内容。
5、家长或老师要经常引导成瘾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改变错误认知。
6、让成瘾青少年列出沉迷 于网络而无法参加的其他感兴趣的活动。
7、建立支持群体。
第十一章 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卫生 第一节 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卫生 家庭因素分为客观和主观因素。家庭生活欢迎包括家具空间、家庭气氛、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父母的教育方式:
1、民主型(高要求,高反应)。
2、专注型(高要求,低反应)。
3、溺爱型(低要求,高反应)。
4、忽视型(低要求,低反应)。独生子女良好个性特点形成的因素:
1、优越的经济条件。
2、享有充分的爱。
3、教育条件好。夫妻离异对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
1、产生消极情感。
2、出现性格缺陷。
3、缺乏自信心,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高。
4、心灵创伤难以抚平和恢复。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途径:
1、营造舒适的家居环境。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第二节 学校与青少年心理卫生 学校风气:又称校风,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的积聚而形成的师生共同具有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校风包含 2 个成面:
1、行为层面。
2、精神层面。学校风气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塑造功能。班集体具有凝聚,驱动和同化的效应。创设优良学校环境的途径:
1、完善学校的物资条件。
2、加强精神文化环境建设。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1、客观因素,如家居空间,家庭的社会地位,家庭结构等。
2、主观因素,如父 母自身特点,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等。学校的校风,班集体和教师素质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1、社区环境。
2、社会风气。
3、传播媒体。第十二章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指个体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却无法回避,又无法用以有方法加以解决时产生的严重心理不平衡状态。心理危机分为成长性危机、外源危机、存在性危机。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1、冲击期。
2、防御期。
3、解决期
4、绝望期或成长期。
心理危机的结局:
1、个体顺利度过危机,并从过程中学会处理危机的新方法。
2、危机虽然度过,个体却留下心理 阴影,形成带有偏见的观点或态度。
3、自杀,个体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采取结束生命来解脱自己。
4、个体 未能度过危机,引发精神障碍。
青少年心理危机源:
1、学业压力。
2、环境适应不良。
3、人际交往障碍。
4、身心发展不平衡。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
1、情绪反应。
2、认知反应。
3、行为改变。
4、生理反应。危机干预:指及时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危机干预特别强调要及时,灵活,方便,强调短期性和创造性。
危机干预的原则:
1、想方设法让当事人自愿接受帮助。
2、帮助当事人正确地面对危机,并采取合适的行为。
3、为当时人提供各种有关的信息。
危机干预基本模式:
1、平衡模式。
2、认知模式。
3、心理社会模式和折中干预模式。
青少年危机干预的策略:
1、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源的控制。
2、增强青少年的挫折承受能力。
3、加强青少年心理 健康教育。
4、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支持系统。
5、建立青少年危机预警机制。
对危机干预的几种错误认识:(1)、心理危机干预就是言语劝说。(2)、危机发生一段时间后的干预没有价值。
3、危机 发生后出现各种反应是正常的。
4、他人的介入和帮助对当事人度过危机意义不大。危机事件应激解说: 团体干预技术,也称团体语谈。自杀是指主题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1、社会文化因素。
2、生物学因素。
3、心理学因素。青少年自杀的预测:
1、自杀意愿。
2、自杀计划。
3、自杀动机。
4、未来安排。
5、自杀未遂或自杀伤害。
第二篇:青少年心理卫生解读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美国斯威萨最早提出,目前学术界对它有三种理解:(1)指人的心理健康状况;(2)指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3)维护和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项事业或服务性工作 许又新;衡量心理的3个标准,內省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选择)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3智力正常4情绪乐观5意志坚定6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的特点与与年龄特征相符合。(简答或多选)心理异常的层次:(1)轻度心理异常(局部失调,有偶发性和暂时性)(名解)(2)中度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名解)(3)重度心理异常(心理疾病,精神病)比尔斯 《自觉之心》,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比奈尔,给精神病人解除了身上的锁链
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简答题、多选)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1)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
一般目标:包括学会调适和学会寻求发展两个层次。
特殊目标:针对某个年龄段的特殊矛盾或某个青少年的特殊问题的而制定的目标。(2)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理解两个目标的区别,选择题)
终极目标: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总目标)
中间目标:针对具体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中间目标
直接目标:针对具体的个别学生制定直接目标(针对具体问题)我国将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分为:(理解,单选考点)
矫治性目标:以矫治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为主,目的在于矫正已经严重妨碍青少年成和的心理问题。(名解)
预防性目标:旨在预防青少年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减少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可能性,维护其健康。
发展性目标:是最高目标,旨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现实与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名解)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内容:性、个性、自我意识、情绪、意志、学习、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环境、心理危机干预。(多选)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填空,多选)(1)面向全体与个别对待(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3)主体性原则(4)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
青少年卫生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多选、简答)调查法最常用访谈法和问卷法,访谈法包括三种形式: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性,即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人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以信度系数为指标。(名解)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的正确性,即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名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身体外形的迅速变化、(2)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3)性生理发育成熟三个方面。(多选)(名解)第二性征(女孩9-13岁、男孩13-15岁)(选择)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特点;1脑重与脑容积的增加2脑电波的变化3皮层兴奋过程与4抑制过程的平衡。(多选)性心理发育是指性器官及生理机能的成熟。男女两性在性器官和性机能方面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由性机能发育导致身体外形上的性别差异成为第二性征。(注意区分,选择题)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表现为四个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多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而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
青少年的思维力的发展体现在:(1)思维能力: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选择、填空)(2)思维品质:具有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同时又表现出表面化和片面化的特征)
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名解)自我意识是人格中的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名解)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华的行为方式,是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要人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名解)第三节
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必考考点)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多选)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和先天素质(填空题)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和教育影响
在心理发展理论中,“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选择)孩子生活在紧张冲突的家庭氛围之中,容易产生紧张或焦虑,时常缺乏安全感。(填空)家庭气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亲双方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待人处世的态度,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填空)第三节
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必考考点)先天素质:是有机体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大脑的解剖胜利特点。(名解)
主观能动性:指个体的主观意识,主观态度和主体活动对客观世界能动的积极作用,包括个体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获得发展和提高。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内部动力。(名解)先天素质→必需条件 环境→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单选、填空)性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异性好感期、异性爱慕期、两性恋爱期。(单选、多选)主张“性力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的心理学家是弗洛伊德(单选)儿童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一、二年级阶段,一般属于异性疏远期。(填空题)初中二、三年级至高中一二年级阶段,一般属于异性好感期 早恋的特征:朦胧性、矛盾性、变异性、差异性。(多选简答)早恋的类型: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补偿型、逆反型(不恰当干预)、病理型(营养过剩)。(单选)早恋的成因:(简答)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1)生理:早熟;(2)心理:好奇心理、虚荣心理和易受暗示性;(3)社会:生态环境恶化、成人诱惑、学校单调生活(填空)如何对早恋进行心理辅导?(早恋的正确对待)(简答题)(1)正视早恋(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3)丰富课余生活(4)鼓励异性正常交往
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简答)(1)家庭教育:生活指导、讨论交流法、榜样示范法。
(2)学校教育:直观教学、收集问题讨法、读书指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故事续述、个案分析。(3)社会教育:青少年专题性教育。
个性又称人格,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名解)
个性结构分为:个性的动力系统,个性的表征系统和个性的调控系统(多选)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与社会有密切关系的个性特征。(名解)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多选)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1)友谊需要(2)独立自主需要(3)理解和尊重需要(4)成就需要(填空题)人生观的形成可分为五个阶段:(理解各个阶段,选择题)(1)准备阶段(小学)(2)观察阶段(初中)(3)探索阶段(高中)
青少年提出“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等有关人生的种种问题和思考属于人生观的探索阶段。(选择题)(4)定向阶段(部分高中生)(5)确立阶段(高中阶段后期)。举例说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1)对正面的宣传作反面的思考(2)对榜样和先进无端的否认(3)对不良倾向产生同情感(4)对思想教育与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
产生原因:(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2)自我意识的觉醒(3)认知水平的偏差(4)好奇心的驱使
请简述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引导策略?(1)加强感情投入,建立信任感(2)采取正面引导的教育方式(3)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4)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5)引导青少年自我教育
克服孤辟的方法:(简答)(1)社会支持疗法;(2)扩大交往范围;(3)鼓励多参与集体活动。依赖形成与家庭环境有关,要克服的方法有:(简答)(1)学会生活自理(2)独立实践,树立信心(3)树立奋发图强的精神(4)培养独立的人格
2010年7月 34.举例说明青少年健康个性的基本特征?
健康个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富有责任感 自尊自信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诚实正直 合群协作 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有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论述如何塑造青少年良好的个性?(论述题)对照健康个性的标准,剖析自己 丰富知识,加强文化修养 从小事做起
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确对待挫折,锻炼意志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自我意识:人类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以自己作为对象。通常是指个体自己的身心活动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和觉察。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名解)自我的两大基本特征:分离感和同一感。自我意识的结构:(选择题,简答)自我认识:认知成份,其核心是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情感成份,其核心是自尊 自我调节:意志成份,其核心是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
生理、社会和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个体自我意识的核心,选择题)现实、理想和镜中自我(单选)
镜中自我,也称为投射自我,是指一个人根据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形成的对自己的看法。简述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单选)(上面的表格题目)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简答)自我的分化(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
自我评价表现出对自我容貌和内心世界的关注 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
自我评价客观性的发展 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简答)日益丰富和深刻闭锁性(话到嘴边留三分)矛盾性 易变性
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中有哪些矛盾冲突?(201107论述)(1)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自己觉得是助人为乐,别人却认为是好管闲事。
(2)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希望自已是个三好学生,成绩很好,可体育不好达不到三好的标准。(3)独立与依附:无经济来源,能力有限,独生子女习惯依赖。(4)自尊与自卑:有很强的自尊心,却容易产生自卑感。
(5)好胜与消沉:血气方刚,上进心强,对未来充满幻想,但在困难面前容易消极和退缩。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表现在哪些方面?(简答论述)自我中心 从众心理 自卑 自负 自我中心的表现:(简答)
“假山实验”
(1)以自已的需要兴趣为中心,无视他人的利益;
(2)以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3)不关心他人;
(4)固执己见,不容易改变态度甚至盲目地坚持。
2010年4月 30.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如何帮助青少年克服自我中心?
了解什么是自我中心观
视角转换,换位思考 学会爱别人 主动承担责任 青少年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产生原因:(1)相信他人心理;(2)寻求安全心理(3)群体认同的需要(简答或多选)
原因:a家庭背景;b生理因素;c能力因素;d挫折经历;e过强自尊心;f不合理认识。(简答)艾利斯认为不合理认识包括: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透顶。(多选)2010-07 如何帮助青少年克服自卑心理?
(1)进行认知矫正:①客观评价自己;②对失败作适当的归因;③自卑补偿法;④积极暗示。
(2)进行行为锻炼法:①突出自己; ②目光接触,正视他人; ③昂首挺胸,快步行走;④练习当众发言;⑤学会微笑。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简答)正确认识自我 积极悦纳自我 有效调控自我 2011年4月 3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么该怎样帮助青少年悦纳自我呢? 学会接受自己 体验成功 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
如何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简答)
全面了解自己(自我分析,与他人比较、从他人评价、从实际生活)客观评价自己(形成客观衡量自己的尺度,有效的社会比较)
如何帮助青少年有效调控自我?(简答)建立合理的理想自我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提高自制能力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他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客观事物作用引起的。(名解)
情绪的成分: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表情)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多选简答)情绪基本特征:快感度(愉快与不愉快)、激动度(激动与平静)、紧张度(紧张与放松)和强度(强与弱)。(简答)
情绪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健康功能。(简答)现代心理学常把: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列为最基本的或最原始的情绪。(多选)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可以分为:心境(微弱而持久,有弥散性)、激情(强烈,暴发和短时)、应激(出乎意料,紧张情境)三种状态。
(单选、多选和简答,特别是心境记名解)詹姆士—兰格情绪学说;它是首先提出生理变化是情绪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
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论:由于外办刺激物按一定顺序作用于人,就会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比较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动力定型,简称为动型。沙赫特提出的情绪三因素说(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的产生是受到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制约,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塞利提出应激生理反应说,认为就激是各种紧张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的非特异性反应。他称它为全身适应综合征,可分为三个阶段:惊觉阶段、阻抗阶段和衰竭阶段(2011年4月考选择)。
过度焦虑会引起的反应:(2010年7月简答)(1)生理方面:引起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口干舌燥、手脚出汗、失眠多梦等。
(2)心理体验方面:莫名其妙的不安、烦躁等。(3)外显行为方面:手足无措、有无意识的动作等。青少年常见焦虑:学习焦虑、考试焦虑、社交焦虑
抑郁:指点个体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感到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异常沮丧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
抑郁最典型的心理特征是缺乏快感。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不良、丧失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简答)
成因:(1)成就动机强烈、期望过高;(2)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出现偏差;(3)人际关系不良;(4)不良的家庭环境。
(简答或论述)
抑郁的危害:动机、情绪、思维、注意和行为多个方面;具体表现有:(1)影响学习和做事的动机;(2)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3)无法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4)对未来和世界的看法;(5)不良的行为方式。(简答)抑郁未考过,但其比任何情绪问题都重要。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情绪状态以及他人情绪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发生一定变化的过程。(名解)基本情绪调节的方法: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系统脱敏法、表情和呼吸调节法、简便易行的情绪调节方法。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名解)意志的品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多选或简答)(1)自觉性(有明确目的,主动支配使符合于既定目的;反面:盲从和独断)(2)果断性(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并执行决定)(3)坚韧性(百折不饶之精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自制性(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反面:任性和怯懦
意志行动分为两个基本阶段:(1)准备阶段(2)执行阶段。
人的意志行动的表现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标。所以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有哪些?
1、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依赖性依然存在;
2、果断性有所发展,但仍伴有冲动行事和优柔寡断;
3、坚韧性提高,但做事仍易虎头蛇尾;
4、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能力仍较薄弱
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树立远大的理想2制定合理的目标3讲究科学的方法4从小事做起5坚持体育锻炼6榜样示范7塑造良好的个性。
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包含三层含义:挫折情境(挫折源)挫折的认知(认知,态度和评价)挫折反应(焦虑、攻击、愤怒)青少年产生挫折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学业失败2人际关系不协调(得不到父母、老师、同学的认可)3情感困扰(不够理智、情绪波动大而造成情绪困扰)4心理承受能力差
应对挫折的策略1正确对待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具有两重性2合理利用心理防御机制3调节抱负水平4寻求社会支持5创设挫折情境,培训挫折承受力。
心理防御机制:指人们为了应付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而有意无意地使用的一种精神上的自我保护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认同、补偿、升华、幽默
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压抑、文饰/合理化、投射、反向。文饰,也称合理化,是指个体给自己的失败和挫折寻找各种能为自己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是最常见的两种表现形式。即自欺自人!投射,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或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典型!
学习: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的行为较持久变化的过程青少年的学习特点1青少年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青少年的学习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学习3青少年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品德4青少年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影响青少年学习的因素1生理成熟水平2智力和非智力因素3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4学校因素5家庭因素。
学习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对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
韦纳提出的三维度成败归因理论是解释学习动机最系统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解释成功或失败的4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划分为控制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
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提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或判断,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个体的认识,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进而对行为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学习兴趣,也称求知欲,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般性的整体策略和谋划。它不同于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的组成1丹塞伦担出了MURDER的学习策略,由基本策略系统和支持策略系统构成。基本策略系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学习过程的主导性策略2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复述、精加工及组织策略);元认知(计划、监视及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和其它人的支持)
青少年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困难、厌学心理、学习疲劳和考试焦虑。
学习困难:指无明显智力缺损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上出现障碍,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
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认知指向外部的客观世界,而元认知指向个体自身的认知过程,它以认知过程本身的活动为对象,一般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青少年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学习目标不明确2心理压力过重3教师教学水平低下4片面的自我认知。
学习疲劳:是指由于连续学习或高强度学习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学习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是人体生理系统产生的疲劳症状,主要是由身体能量的过度消耗而引起的。是累了不能学了。心理疲劳是由于从事的学习活动不符合主体的心理需要,难以形成积极的态度所引起。是倦了不想学了。
考试焦虑:指学生面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的心理状态。考试焦虑包括三个方面:认知反应、生理唤醒和行为表现。过度考试焦虑对青少年的影响1过度考试焦虑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易分散注意力,干扰回忆过程,对思维过程有瓦解作用2过度考试焦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对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评价、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3过度考试焦虑对身体的影响:导致大脑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引起神经衰弱等。
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1激发与维持学习的外在动机:①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②及时反馈学习结果;③恰当、适时的表扬与批评;④适当开展竞赛活动2激发与维持学习的内在动机:①创设问题情境;②提倡发现问题3归因训练: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其掌握归因技能,逐渐改变不良的归因模式,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三种基本方法:①团体发展法;②强化矫正法;③观察学习法4培养自我效能感:①丰富学生的成功体验;②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③指导学生积极归因。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4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5利用原有的兴趣迁移.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1制订学习计划2抓好学习的基本环节,预习-听课-复习3掌握“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4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认知策略,如划线、作笔记、写提要等。如何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疲劳1学习疲劳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之分A对于生理疲劳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保证充足的睡眠②保证合理的营养③懂得科学用脑④合理安排作息时间B对于心理疲劳的预防可以采用以下手段①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②提高学习的内在兴趣③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④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
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考试焦虑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2确定合理的期望水平3做好考试的准备4学会积极暗示5学会几种放松方法,如表象调节法、深呼吸等6掌握考试技巧.人际交往指人与人相互传递信息,相互认识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人际交往的手段有:言语手段和非言语手段。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人际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人际关系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接近性、相似性、互补性.舒茨的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指出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包括1包容需要2控制需要3情感需要.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从经济学原理出发,认为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交换性。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功能:1交流信息,启迪思维2学习行为规范,促进社会化发展3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意识发展4满足心理需要,促进心理健康。
根据交往对象不同,为三类: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师生交往。友谊:指朋友之间的情谊,以心理认同感和情感依恋为主要特征。是在人们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
青少年渴望友谊的原因:烦恼与困惑需要;归属与爱,自尊,自我实现需要成为主导需要。和谐亲子关系三个特征:亲近感、心理自由、有效监控。
亲子冲突:指子女与父母之间公开的,过度的行为和心理上的对抗或对立。亲子冲突①日常生活安排;②责任感;③学校学习;④家庭关系;⑤价值观和道德观。亲子冲突的原因,两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对父母社会角色的认知重组→朋友2家庭系统理论:家庭成员系统功能的缺失,不是单方面的问题.师生交往的特点1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2教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导者3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和信任程度降低。
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问题:愤怒和羞怯
试述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偏差1首因效应;指在形成对方印象过程中最先获得的信息起重要的作用。举例:第一印象
2晕轮效应;指当人们对他人某方面的人格特征形成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断该人具有其他方面的特征,又称光环作用;举例:多方面观察人,防止以偏概全
3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根据国籍地域社会角色等标准对人进行归类并对每一类人形成相对固定的概括的笼统的看法。举例:加强沟通全面认识和评价。
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人格缺陷包括:自卑、多疑和孤独。
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问题包括:社会性退缩行为和欺负行为。社会性退缩行为是指个体在陌生或熟悉的环境下独自一人、回避社会交往的行为方式。社会性退缩的青少年主动将自己孤立于群体之外。退缩行为可分为:无意社交型、被动焦虑型和抗拒社交型。欺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与一般的攻击性行为相比,欺负行为具有两个特征:力量的非均衡性和重复发生性。
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怎样建立良好人际关系1遵循人际交往原则;①平等原则;②互利原则;③诚信原则2学会控制自己情绪;①克服羞怯:改变人际交往的观念、要维护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②克服愤怒:抑制、化解和合理表达自己3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包括:①尊重;②宽容;③热情;④责任感4掌握交往技巧:①主动交往,善于自我表露②耐心倾听,善于提问③掌握赞美与批评的艺术④勇于承认错误若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应遵循哪些人际交往原则1平等原则,解释或举例2互利原则,解释或举例3诚信原则,解释或举例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需要掌握哪些交往技巧1主动交往,善于自我表露+举例2耐心倾听,善于提问+举例3掌握赞美与批评的艺术+举例4勇于承认错误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三篇:个人简历单页
临沂大学
个 人 简 历
个人概况 姓 名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专 业 培养方式 求职意向 求职性质 可到职时间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主修课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工厂供电,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 子技术,电路等 计算机水平 外语水平手 机 通信地址 全 职 2012 年 6 月 21 日 应聘职位 普通全日制 毕业院校 籍 贯 性 别 民 族
社会实践 2010.7-9 2010.4-5 2009.7-8 苏州雅固拉国际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月余时间学到了很多 金工实习,学校安排,以使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 明达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工作,也意识到了工作的艰辛
自我评价 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强,性格温和、易于和人相处。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 企业发展的意识。对个人要求严格,积极向上,踏实勤奋、认真负责,时间观念强。想要做一个优秀的职业工作者。
第四篇:青少年心理卫生案例分析
五、案例分析:
(一)李XX(男,高二)自述:
我平时酷爱体育活动,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区、县等各级别的比赛,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我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水平,老师有意安排王XX和我同桌,让我们结成学习对子,并嘱咐王XX帮助我提高学习成绩。但我自认为是校队主力,王XX应该主动给我补课,“巴结”我才对,结果我们的合作很不愉快。我开始在背后对他说长道短。比如,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会在背后不屑地说他“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他在区级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我认为他的成绩仅属于个人行为,不值得表彰,而校篮球队在区赛中取得的冠军才是值得隆重表彰的。我还经常使“坏”,为了扰乱王XX听课,我在上课时故意找话题和他聊,有时甚至把他的笔记本、作业本藏起来,让老师以为他偷懒。只要王XX主动帮助同学或班上做好事,我心里就不舒服,就要找他的“茬子”,说他爱出风头,表现自己。我的队友批评我“嫉妒之心太重,不像个男子汉”,不少“铁哥们”也在逐渐疏远我。我开始觉得是自己不对了,自己有心理问题了,觉得自己变得很可怕,为此感到很痛苦„„老师,你帮帮我吧。
1.李某存在哪些情绪问题?答:李**存在着较强的嫉妒心理。
2.分析李某存在这种心理原因哪些?
答:李**的嫉妒心理就是将自己的体育优胜与王**的品学兼优进行错误的比较,使自己在心理上失去平衡,从而带来心理障碍。分析李**的嫉妒心理,其原因有三:一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二是好胜心强,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想占上风;三是心胸狭窄,缺乏修养,“我行,你就不行”,“我不行,你也别想行”,“你行,我偏叫你不行”。
3.请你谈谈如何对李某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答:嫉妒心理人皆有之,适度的嫉妒不仅能催人奋进、赶超先进,而且也能使人按照“比--学--赶--帮--超”的程序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目的;反之,嫉妒心过甚,就会害人害已。李已经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向老师求助,对其嫉妒心理的辅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帮助李**认识嫉妒心理可能带来的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危害。第二,帮助李学会正确评价自我,真正了解自己。在评价自己时,既要看到优势,也要看到不足,做到自知之明,这样才能摆正位置。第三,帮助李学会自我反省和换位思考。第四,指导李**和王**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二)案例分析:某市高二年级男生,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他说谎自己道德品质很坏,经常梦见自己和女教师发生性关系,甚至还有梦见和自己的小姨发生性关系。他很想控制这种梦,还经常打自己的耳光,但是没有作用。后来一见到女教师就紧张、害怕,就避开,更不愿见自己的小姨,现在发展到不敢睡觉,怕梦中又发生那些事情,自己不知道怎么办。1.这个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什么?答:性压抑。
2.如何进行心理辅导? 对手淫问题的辅导,一般只要通过性知识教育,使青少年明白手淫是正常的、无害的,并且手淫并不是个别人的行为,就可以卸下由手淫引起的沉重心理负担,手淫的欲望和行为也会从 此减少。第一:树立对手淫的科学认识,消除心理障碍。第二:注意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培养广泛的兴趣,转移注意力。第四:提高自我的分析鉴别能力。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此时的青少年好奇心强,思想感情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影响。因此,青少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分析鉴别能力,有选择地阅读健康书刊,对黄色书刊要自学抵制
(三)案例分析:张某,男某校初三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觉得同班一位女生非常漂亮,仪表非常美,随时都想见她.后来觉得与她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日,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张某问学校心理辅导员:“我和她是不是真有爱情呢?”辅导员:“.....”问题:
(1)根据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阶段来看,张某处于什么时期? 根据青少年心理的四个发展阶段,正在上初三的张某应处于异性好感期。(2)根据青少年早恋的分类,张某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青少年早恋的类型可以归纳为7种,根据张某对同班女生外表的爱慕,可以确定张某属于早恋类型的第一种————爱慕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ide仪表而产生的早恋。
(3)张某的恋情具有早恋的什么特征?为什么?根据张某从开始的热恋到最后的无话可说来看,张某的早恋具有变异性特征。因为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特别敏感,情感十分强烈,一旦钟情于谁,往往会迅速进入“热恋”,目随气人,耳随其声,步随其影,但由于缺乏深厚的感情基础,他们热的快,说谈就谈,说吹就吹,早恋关系的鲤鱼合之间没有多少悲与欢,带有很大的变异性。
(四)案例分析:魏老师是某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有一天她收到这样来信。尊敬的魏老师:您好!
我是小H。最近我感到很困惑,也许这是爱情,也许这是一段介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感情,我也不知道。我和她(暂时保密)彼此见面有一种欣喜,有一种温暖,我的心随着她的出现而颤动。我知道,她对我也有好感。有时我们一起吃饭,有时一起聊聊,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约会,我心中既高兴,又深感不安。我知道高考在即,也知道最近我的成绩有所下降,但我控制不住对她的想念。老师,帮帮我吧。
1.根据青少年早恋的分类,小H属于哪种类型?属于好奇型
2.小H的恋情具有早恋的什么特征?为什么?具有矛盾性,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往往充满了矛盾,既想与爱慕的异性单独解除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与痛苦并存。3.如何对小H进行心理辅导?青少年的早恋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家长和老师应正视青少年早恋存在的事实,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因势利导,施以人性化管理,使他们平稳、安全的度过人生的青春期。
(一)正视早恋,对于青春期的情感,家长和教师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青春期的情感是稚嫩的,也是美丽的。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伙在那个和教师要对早恋的情感表示真诚的理解和尊重,在实现情感沟通的基础上1
不断施以关心和诱导,将他们的恋情转变以异性的友情。晓之以理,则要加强审美教育,让他们明白青春期的情感是人生最纯洁的一种情感,要学会珍惜,同时,要耐心地启发他们珍惜青春大好时光,发愤图强,积极进取,努力实现成功又幸福的人生。
(三)丰富课余生活。青少年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他们不仅有本能的生理需要,也有丰富的精神需要,所以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青少年去追求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操,同事使他们有机会并有意义地释放自己的青春能量。
(四)鼓励异性正常交往。对青少年应施以人性化的尊重教育,鼓励他们实现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学习应多开展异性集体活动,提供合适的异性活动场所,集体活动中,还可以巧妙的利用舆论和同伴间的相互牵制,从而使青春期少男少女之间的交往能够健康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计20分)
魏老师是某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有一天,她收到这样一封来信。尊敬的魏老师:
您好!
我是小H,最近我感到很困惑,也许这就是爱情,也许这是一段介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感情,我也不知道。我和她彼此见面有一种欣喜,有一种温暖,我的心随着她的出现而颤动。我知道,她对我也有好感。有时我们一起吃饭,有时一起聊天,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约会,我心中既高兴,又深感不安。我知道高考在即,也知道最近我的成绩有所下降,但我控制不住对她的相念。老师,帮帮我吧。
(注:小H是高三某班班长,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他一直梦想着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
个案分析:
小H是个比较成熟的男孩子,他的情感属于爱慕型的早恋。这种早恋的最大特点是朦胧性和矛盾性。小H一方面感受到和对方在一起时的欣喜、温暖、心动,另一方面又因为影响了学业而深感焦虑与不安。小H已经觉察到了这份情感对他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分散他学习的注意力,导致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所以他向心理辅导老师求助。
对小H的心理辅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肯定他情感的真诚,同时肯定他的求助行为;
第二,帮助他认识早恋情感产生的原因; 第三,帮助他分析早恋的利和弊,(或者可以在心理辅导课上进行中学生恋爱的利弊讨论);
第四,引导他自己做出决定,如何处理这份情感。(如:要从各自的未来发展考虑,暂时把这份情感藏在心里,等考上大学再续前缘。)
案例分析案例:某一学生,男,16岁,他自述:“看到我的同龄人都长得又高又大,而我又矮又小,这成了我最大的烦恼。我的重量才30公斤,一个人瘦得太过分了,所以,我有许多绰号:“小排骨”、“小萝卜头”等。别的男同学有一副强壮的体格,各方面都占优势,我却败在下风。人矮小,给我带来许多不便,体育不及格,老师看了直摇头。”在这种情况下,该生显得怯懦、退缩。
请你判断一下该生的问题,你的看法如何?请你提出对该学生的辅导策略。
答:怯懦是指胆怯、懦弱、拘谨的心理表现缺陷。通常表现为害怕困难,意志薄弱;害怕挫折,情感脆弱;害怕交际,性格软弱。平
时寡言少语,行动拘束,容易逆来顺受和屈从他人;遇事退缩,极其胆小怕事,不愿冒半点风险;遇到困难易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受到挫折则易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从某种程度上讲,青少年也需要有一点自我约束,也应有“彬彬有礼”和“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但是如果过分拘谨,交往处事时就会躲躲闪闪,手足无措,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给人留下软弱无能、畏难怕事的印象。怯懦也是一种恐惧,害怕,适当的害怕还是必要的,极其害怕,恐惧,那就是恐怖症。
怎样调整呢?
一是理解青少年的感受。怯懦青少年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比较敏感,容易受伤,所以,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关爱。我们要以真挚的感情对待他们,避免于公开场合批评他们,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安全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二是建立青少年的信任。如果青少年的怯懦来自“畏人症”,我们就应该消除青少年对他人的恐惧,建立青少年对别人的信任。充分信任青少年,并让青少年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这种信任。青少年越是被信任就越能信任别人。信任是亲近的基础,让青少年从信任老师、亲近老师开始,转变对别人的畏惧态度。三是做最好的听众。有的青少年其实特别想说话,想表述自己的意见,可是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有时免不了会被人打断或取笑,时间久了,就会回避谈话类活动和人多的场合。这样的青少年有时会在不被人注意时自言自语。因此,老师应耐心倾听青少年的发言,做最好的听众,让青少年能够在老师的专心倾听下,消除恐惧心理,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四是拓展交往的经验。应当特别关注他们这方面的需要,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班级以及小组的各种活动,让他们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拓展青少年交往经验的方法非常多,在学校生活、班级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要避免一些优胜劣汰的高度竞争活动。五是树立青少年的自信心。要善于发现青少年的闪光点,激励青少年树立自信。即使最胆小怯懦的青少年,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家长老师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大的表扬鼓励。不要对青少年有过高的期望值,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少年,肯定青少年的点滴进步,以此来改变他的怯懦行为习惯。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青少年树立自信也很重要。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契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青少年如果能经常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会激发他们的热情,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同时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青少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
六是家长减少或停止对孩子的一切干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要养成耐心听取孩子意见的习惯。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突然对孩子发脾气,或因情绪不好拿孩子出气,那么父母应共同找出原因,努力避免类似事情再度发生。克服怯懦的法则:
一是径直迎着别人走上去,好像他欠了你的钱。
二是训练自己盯住对方的鼻梁,让人感到你在正视他的眼睛。
三是开口时声音宏亮,结束时也会强有力;相反,开始软弱,那么闭嘴时也就软弱。四是有时,为了在喧哗中让别人听见,有必要轻轻讲话。
五是学会适时地保持沉默,以迫使对方讲话。
六是会见一位陌生人之前,先列一个话题单子。
七是熟记演讲的首尾,那么你从头至尾都会口若悬河。
八是想方设法接触伟人。和比自己年纪大,比自己强的人交往。这样,你会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观察强者的弱点和缺点,从而增强信心。
九是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不断实践克服怯懦的方法。十是注意,这些只是窍门与法则。首先还需精通本职工作,有能力才会有信心,也才有自做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价值。
案例分析题(本题14分)
36.李XX(男,高二)自述:
我平时酷爱体育活动,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区、县等各级别的比赛,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我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水平,老师有意安排王XX和我同桌,让我们结成学习对子,并嘱咐王XX帮助我提高学习成绩。但我自认为是校队主力,王XX应该主动给我补课,“巴结”我才对,结果我们的合作很不愉快。我开始在背后对他说长道短。比如,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会在背后不屑地说他“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他在区级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我认为他的成绩仅属于个人行为,不值得表彰,而校篮球队在区赛中取得的冠军才是值得隆重表彰的。我还经常使“坏”,为了扰乱王XX听课,我在上课时故意找话题和他聊,有时甚至把他的笔记本、作业本藏起来,让老师以为他偷懒。只要王XX主动帮助同学或班上做好事,我心里就不舒服,就要找他的“茬子”,说他爱出风头,表现自己。我的队友批评我“嫉妒之心太重,不像个男子汉”,不少“铁哥们”也在逐渐疏远我。我开始觉得是自己不对了,自己有心理问题了,觉得自己变得很可怕,为此感到很痛苦„„老师,你帮帮我吧。
1.李某存在哪些情绪问题?
2.分析李某存在这种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3.请你谈谈如何对李某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李某存在着较强的嫉妒心理。他的嫉妒心理就是将自己的体育优胜与王某的品学兼优进行错误比较,使自己在心理上失去平衡,从而带来心理障碍。
分析李某的嫉妒心理,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二是好胜心极强,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想占上风;三是心胸狭窄,缺乏修养。
嫉妒心理人皆有之,适度的嫉妒可以催人奋进,赶超先进;反之,嫉妒心过重,就会害人害己。对其嫉妒心理的辅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帮助他认识嫉妒心理可能带来的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二是帮助他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真正了解自己。在评价自己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不足,做到自知之明,摆正位置。三是帮助他学会自我反省和换位思考。四是指导他和王某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建立2
良好的同学关系。
36.某活动课第一个上讲台的是一个男孩子,他的图画是一双大拳头。教师说:“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给我们听听好吗?”这个男孩子说:“我长期受人欺负,我希望自己有一双巨大的拳头。”他个子瘦小,秉性较弱.说到这里几乎哭了。教师让同学们给他“出主意”,一个女孩子站起来劝道:“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有同学说;“把学习搞好,只想打架不好”;等。这时,你面对这样一个当事人,将作出怎样的分析和适当的辅导。
对此,教师的指导有相当的难度,与思品教育比较,难度如下。(1)渴望有一双大拳头,是不是想打架?而打架是不对的,学校教育不但不支持,还要予以制止,对此,心理辅导切入的角度是什么?(2)有同学劝他“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孩子长期受人欺负,还能够劝他再“退一步”吗?再退后的结果是什么?(3)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仅仅中等,通过“把学习搞好”来实现强者的渴望,有多大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不大,又如何进行具体指导?(4)小学生处理同伴关系仅依靠“告诉老师”,这对他的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发展是有利的吗?如果教师使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对这个男孩子的人际适应指导,会犯根本性的错误。那么,符合心理健康辅导原则的具体指导是什么?针对这个男孩子长期受人欺负,自卑,退缩,教师除了接纳、理解外,要着重指导人际适应,帮助建立心理支持系统,交给具体方法,而非单纯反对他去打架。教师不妨直接告诉孩子:“老欺负别人不好,人应该‘不欺善,也‘不怕恶’,有多种方法都可以使不受恶者欺负。”实际上要让这类孩子实现“不怕恶”,还有相当多的心理指导工作,因为纠正退缩行为的难度甚至大于纠正攻击行为。
36.张某,男某校初三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觉得同班一位女生非常漂亮,仪表非常美,随时都想见她.后来觉得与她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日,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张某问学校心理辅导员:“我和她是不是真有爱情呢?”辅导员:“.......” 问题:
(1)根据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阶段来看,张某处于什么时期?
(2)根据青少年早恋的分类,张某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
(3)张某的恋情具有早恋的什么特征?为什么?
张某正处于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阶段的异性好感期。他的情感属于爱慕型的早恋,这是一种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张某的恋情的最大特点是朦胧性和变异性。张某一方面感受到和对方在一起时“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另一方面又因为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早恋的情感呈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带有很大的变异性。
第五篇:自考必备:青少年心理卫生
第一章 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维护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心理卫生的任务是:
1、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2、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心理异常、积极治疗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还必须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上的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
3、智力正常.4、情绪乐观.5、意志坚定。
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青少年心理异常的几个成次:
1、轻度心理异常、也称轻微心理失调、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2、中度心理异常、也称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3、重度心理异常、也称严重心理疾病、包括各类精神病.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翌年抗日爆发后被迫停止、新中国成立后、1985年4月重新成立.心理卫生的意义:
1、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2、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
1、面向全体与个别对待的原则.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主体性原则.主观能动性、积极性.4、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的方法有: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青少年身心发展
青春期主要有哪些生理变化:
主要为身体外行,生理器官,生理机能以及心理行为的突出阶段。
青少年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1、对身体容貌的敏感性增强。青少年心理卫生自学考试
2、产生性 意识。
3、产生成人感。
4、独立性与封闭性的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方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和先天素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育。
主观因素。主观意识,态度,活动等。青少年性心理卫生
性心理:指性征,性欲以两性交往等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
青少年性心理活动的表现:
1、对性知识的追求。
2、性欲望和性冲动。
3、性的自慰行动。
4、对异性的爱慕。
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1、异性疏远期。2异性好感期。
3、异性爱慕期。
4、两性恋爱期。
早恋: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过早的建立恋爱关系行为。
判断早恋的依据是:
1、生活自立的程度。
2、恋爱的年龄和法定最底结婚年龄相差程度。
早恋的特征有:朦胧性,矛盾性,变异性,和差异性。
早恋的类型有7种: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补偿型,叛逆型,病理型。爱慕型有可分为:仪表型,专长型,品性型。
早恋的危害:
1、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
2、易受伤
害,产生心理问题。3,容易出现性过失,甚至妊娠。
4、增加犯罪发生率。
如何正确对待早恋:
1、正视早恋的发生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真诚,尊重和关心早恋青少年,让早恋者了解性心理知识,尤其是朦胧的感情的产生。
3、丰富课余活动,转移注意力。
4、鼓励异性正常交往。
青少年常见的性问题有哪些:
1、性恐惧。
2、性压抑。
3、手淫。
4、性罪错。手淫的辅导策咯:
1、树立手淫的科学认识,消除心理障
碍。
2、注意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广乏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4、提高自我的分析鉴别能力。性罪错的辅导策咯:
1、加强性知识,性道德的教育。
2、要
指导他们如何学会与异性交往,避免性的挑逗和诱惑。
3、创建良好的家庭,学校和教育环境。中国性教育的内容:
1、性生理教育。
2、性心理教育。
3、性
道德教育。
4、性法纪教育。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家庭性教育,父母生活中指导,讨论
交流,榜样师范。
2、学校性教育。直观教学,收集问题讲
解,读书知道,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须故事,个案分析。
3、社会性教育。如医院。
第二章
青少年的个性
与心理卫生
个性又称人格,本意是指面具。需要是个性的原动力。
个性从结构上分为3个系统:
1、个性动力系统。以积极性,选择性为
特征。
2、个性表征系统。体现在气质,性格,能力三方面。
3、个性调控系统。维持个性发展的稳定
性和连续性,由自我意识构成。个性的特征:
1、个性的整体性。
2、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个性的独特性和共同性。
4、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个性特质理论(卡特尔16因素特质理论)
1、乐群性。
2、聪慧性。3、稳定性。
4、特强性。
5、兴奋性。
6、有恒性。
7、敢为性。
8、敏感性。9怀疑性。
10、幻想性,11、世故性。
12、忧虑性。
13、激进性。
14、独立性。
15、自律性。
16、紧强性。
个性的5因素模型:
1、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只能等特质。
2、责任心。具有公正,条理,尽职,成就等特质。
3、外倾性。具有热情,果断,活跃,乐观等特质。
4、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等特质。
5、神经质。表现出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等特质。第二节 青少年个性的发展特点
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
气质的类型:(巴甫洛夫依据神经活动的过程划分4个类型)
1、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思维灵活行动敏捷,但性情急噪,鲁莽冲动。
2、多血质:这类人情感丰富,外显不稳定,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但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办事重情趣。
3、粘液质:这类人情绪平稳,不外漏,不易激动,考虑周密,自制力强,但是行动迟缓,主动性差。
4、抑郁质:这类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易多愁善感,思维敏捷,想象里丰富,但不善交际,孤僻离群,对人对事易多虑,反应缓慢。性格: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的个性特征。
性格主要有4个方面的特征构成:态度特征,情绪特征,认知特征和意志特征。青少年性格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的性格认知特征在初二至高一阶段发展迅速。这个时期青少年能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思维灵活性和权衡性。另外,青少年开始多方位的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表现出主动性和认知特征。青少年的性格特征从小学六年级出现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情绪的稳定性加强。体验更加深刻。青少年的意志特征在初二以后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意志果断性上。各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是有差异的,各个方面的特征方面都是有
内在的联系。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活动中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青少年阶段是性格形成和实施教育的关键时期。马斯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层次的,需要的满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的发展,底层次的需要的到基本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
1、友谊的需要。
2、独立自主的需要。
3、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4、成就的需要。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和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
逆反心理的表现:
1、对正面宣传作反向思考。
2、对榜样
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3、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4、对思想教育,尊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逆反心理的产生的原因: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2、自我意识的觉醒。
3、认知水平的偏差,4、好奇心的驱使。逆反心理的引导:
1、加强感情投入,建立信任感。
2、采
取正面引导教育方式。
3、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4、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
5、引导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孤僻:是以畏缩和回避为特征的不良个性。
青少年常见的不良个性:
1、逆反心理。
2、孤僻。
3、依赖。
4、怯懦。
5、反社会倾向。青少年良好个性的自我塑造:
1、健康个性的基本特征:(1)、富有责任感。(2)、自尊自信。(3)、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4)、诚实正直。(5)、合群协作。(6)、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7)、有独立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2、良好个性的自我塑造。(1)、对照健康个性的标准,刨析自己。(2)、丰富知识,加强文化修养。(3)、从小事做起。(4)、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正确应对挫折,锻炼意志。
第三章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
意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一个主要标志。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它以个体自己作为意识对象。
自我要作为主体起作用,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分离感和统一感是自我的两个基本侧面。也是自我的两个基本特征。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包含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我自我调节3个方面,他们的分别反映了自我意识的认知、情感、和意志3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构成了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内容:
1、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一
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的意识。
2、现实自我,理想自我,镜中自我。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1、信任对不信任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5岁)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的阶段。
2、自主对羞怯和怀疑 第二阶段为儿童期(1.5-3岁)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和羞怯感的阶段。
3、主动对内疚 第三阶段为学龄初期(3-5岁)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
4、勤奋对自卑: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6-12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的阶段。
5、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第五阶段为青春期(12-18岁)是获得自我统一性而克服角色混乱的阶段。
6、亲密对孤独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岁)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阶段。
7、繁殖对自我专注 第七阶段为成年中期(26-65)是获得创造力而避免自我专注的阶段。
8、自我整和对失望 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65岁以上)是获得自我整和感而避免失望感的阶段。
第二节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
2、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
3、青少年自我调节的特点。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
1、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之间的矛盾。
2、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
3、独立与依附的矛盾。
4、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5、好生与消沉的矛盾。第三节 青少年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1、自我为中心。
2、从众心理。
3、自卑。
4、自负。
如何克服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1、了解什么是自我中心观。
2、视角转换。
3、学会爱别人。
4、主动承担责任。
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青少年从众的原因:
1、相信他人的心理。
2、寻求安全心理。
3、群体认同的需要。
自卑:是由于个体的认知歪曲而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我轻视的情感体验。产生自卑的原因:
1、家庭背景。
2、生理因素。
3、能力因素。
4、挫折经历。5过强的自尊信。
6、不合理认知。如何克服自卑:
1、认知矫正 包括对自己客观全面的评价,对失败做适当的归因,进行自卑补偿和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
2、行为锻炼法 战胜自卑,培养自信心还可以从日常行为的改变入手。第四节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
1、正确认识自我 包括全面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2、积极悦纳自己 包括学会接受自己,体验成功。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
3、有效调空自我 包括建立合理的理想自我,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提高自
制力。
第四章 青少年情绪与心理卫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情绪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客观事物的作用引起的。情绪的成分:
1、主观体验 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
2、外部表现 情绪的外部表现又称表
情。
3、生理唤醒 是人的情绪在生理方面的反映。情绪的两极性:
情绪包含快感度,激动度,紧张度,和强度等方面的特征。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
能。
4、信号功能。
5、健康功能。现代心理学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情绪状态分类:
根据情绪发生时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心境,激动和应激3中基本状态。
1、心境 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
绪状态。
2、激情 是一种强烈,爆发性的,短时的情绪状态。
3、应激 是由于出呼易料的紧张情境
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情绪的基本理论:
焦虑:是个体面临或预期即将来临的威胁而又对此无能为力,不能应付时出现的紧张痛苦反应。是个体处于失助状态之中而不能采取有效行为去对付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焦虑的反映:
过度的焦虑会引起生理,心理行为的一系列反应。
生理方面:引起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凌乱,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心理体验方面:焦虑状态通常表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
在外显行为方面,焦虑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手足无措。
青少年时期出现的学习焦虑主要有:考试焦虑,社交焦虑等。
抑郁:指个体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感到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异常沮丧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
抑郁的一般特征是:
1、食欲不振,2、睡眠不良。
3、丧失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抑郁形成的原因:
1、成就动机强烈,期望过高。
2、自我认识和评价出现偏差。
3、人际关系不良
4、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抑郁的危害:对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影响青少年学习和做事的动机,是青少年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而对不快乐的感受却与日俱增。抑郁影响青少年注意力和记忆力,抑郁影响青少年对自己,对未来乃至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方式。
恐惧:指个体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事物,人际交往或处境等产生的紧张不安内容体验。
按照恐惧对象的不同,可以把青少年存在的恐惧现象分为对特殊事物的恐惧,对社会交往的恐惧,对学习恐惧等。恐惧产生的原因:通常外界环境和机体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嫉妒: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怨恨的情绪体验。
学习的嫉妒心理3个方面的表现:
1、不愿意承认别人的成绩和进
步,别人明明成绩好,进步快,却视而不见,不于承认。
2、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比如
说他们的成绩是偶然的,运气好等。
3、对成绩好比自己进步快的同学
表现出怨恨。
青少年嫉妒形成的内因为自身知识的浅薄,心胸狭窄,极端自私。外因来自家长,老师的错误的教育观点与方法。嫉妒的危害:
1、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2、有害于身心健康。
第五章 青少年的意志与心理卫生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1、意志的含义: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支配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意志的三大特征:
1、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意志具有调节支配作用。
3、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的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尺度,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4个方面。
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为。分为两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执行阶段。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1、双趋冲突:当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而人们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冲突。
2、双避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所回避的,而人们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产生的冲突。
3、趋避冲突:一个人一方便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时产生的冲突。第二节 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
1、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依赖性依然存在。
2、果断性有所发展,但仍伴有冲动行事和优柔寡断。
3、坚韧性提高,但做事仍易虎头蛇尾。
4、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力仍较薄弱。
第三节 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树立远大的理想。
2、制定合理目标。
3、讲究科学方法。
4、从小事情做起。
5、坚持体育锻炼。
6、塑造良好的个性。7榜样示范。第三节 青少年的挫折的教育
挫折:是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挫折包括3个成次的含义:
1、挫折情境,即干扰或足碍意志行动的情境,也称挫折源。
2、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
3、挫折反应,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挫折产生的原因:形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
便的,大致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社会和教育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青少年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
1、学业失败。
2、人际关系不协调。
3、情感困扰。
4、心理承受能力差。应对挫折的策略:
1、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具有两重性,即能折磨人,也能考验人,锻炼人。
2、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3、调节抱负水平。
4、寻求社会支持。
5、创设挫折情境,培养挫折承受力。
第六章 青少年的学习与心理卫生
第一节
青少年的学习心理概述
学习: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乏指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仅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青少年的学习特点:
1、青少年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
验为主。
2、青少年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青少年的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青少年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影响青少年学习的因素:
1、生理成熟水平。
2、智力因素和非智
力因素。
3、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4、学校因素。
5、家庭因素。第二节
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特征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取的学习成效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
智力:是指顺利完成智慧活动的能力,即人的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
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说,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被分为超常(IQ>130),正常(IQ在70-130之间)和低常(IQ<70)3个等级。
智力正常者又可分为3种:智力偏低(IQ在70-89之间),智力中常(IQ在90-109之间)和智力偏高(IQ在110-129之间)。智力的发展水平呈中间比例小的正态分布。
韦克斯勒的智力分类。。。。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动力。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对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青少年学习动机的理论:
1、归因理论。韦纳的三纬度成败归因
理论。
2、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或判断,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个体的认识,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进而对行为起到调节作用。学习兴趣:也称求知欲。
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发展的特点:参与倾向,情绪体验,兴趣专一,兴趣广乏,兴趣稳定性,兴趣效能。第三节
青少年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困难:指明显智力缺损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上出现障碍,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不良。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
1、神经功能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
2、认知 感觉统合失调。
3、元认知。
4、学习动机。
5、社会性发展。
6、心理健康。厌学:指学生消极的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的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厌学心理一般是指厌学情绪。
厌学的原因:
1、学习目标不明确。
2、心理压力过重。
3、、教师教学水平底下。
4、片面的自我认知。
学习疲劳:指由于连续学习或高强度学习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现象。
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太大,学习方法不当。作息时间凌乱,睡眠时间不足,对学习缺乏兴趣等。考试焦虑:指学生面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为基本特征的心理状态。考试焦虑的形成条件:
1、考试情景的激发性。
2、认知评估的调控性。
3、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4、反馈信息的强化性。考试焦虑对青少年的影响:
1、对考试成绩的影响。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对身体的影响。第四节 青少年的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兴趣的培养:
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情趣点。
4、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5、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七章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概述
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相互认识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际交往的3个基本特征:
1、信息沟通的过程。
2、相互认识的过程。
3、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人际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
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包括:包容,控制和情感需要。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接近性。
2、相似性。
3、互补性。第二节 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有哪些特点:
1、迫切需要融入同龄群体。
2、重视友谊。
3、充满矛盾的异性交往。青少年的亲子交往的特点:
1、青少年对父母的态度发生变化。
2、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发生变化。
3、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新的期望。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问题:
1、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偏差。
2、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问题。
3、人际交往中的人格缺陷。
4、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问题。
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
1、遵循交往原则。
2、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4、掌握交往技巧。
第八章 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卫生
吸烟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的影响:
1、对身体的影响,包括生理影响,易导致疾病。
2、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
1、好奇心理。
2、模仿心理。
3、补偿心理。
4、表现心理。
5、交往心理。
6、解压心理。
青少年吸烟的外部因素:
1、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偏差。
2、家庭的影响。
3、同伴的影响。
4、大众传媒的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1、吸烟危害的教育与宣传。
2、群体规范的约束。
3、矫正吸烟习惯的心理技术。
4、营造良好的反吸烟环境。
过量饮酒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1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过量饮酒产生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
1、民族习俗和家庭的影响。
2、同伴的影响。
3、心理因素包括好胜心理,叛逆心理,交往的需要。
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1、过量饮酒的宣传与教育。
2、矫治过量饮酒行为的心理敢于技术:包括交色扮演,社会影响干预技术。自然控制程序。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的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又称网络成瘾综合征或病理性互连网使用。
网络成瘾的类型:
1、网络交际成瘾。
2、网络游戏成瘾。
3、网络色情成瘾。
4、信息搜集成瘾。
网络成瘾的诊断工具:YOUNG
1、专注与网络。
2、上网的时间越来越来长。
3、对上网的忍耐性增高。
4、减少或停止上网后出现戒段症状。
5、时间管理问题。
6、面临着环境的压力。
7、对上网的时间说谎。
8、心境随互联网的使用而改变。符合其中5条才能诊断为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1、互联网的易成瘾性。包括随意,多样,匿名等。
2、易导致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包括内向,底自尊、高人际敏感性、喜欢标新立异等。
3、需要满足解释。
YOUNG关于网络成瘾娇治的策略:
1、改变上网时间。
2、定时提醒,强制执行。
3、设定上网的具体目标。
4、约束和过滤上网内容。
5、家长或老师要经常引导成瘾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改变错误认知。
6、让成瘾青少年列出沉迷于网络而无法参加的其他感兴趣的活动。
7、建立支持群体。
第十一章 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卫生
第一节 家庭与青少年心
理卫生
家庭因素分为客观和主观因素。家庭生活欢迎包括家具空间、家庭气氛、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
父母的教育方式:
1、民主型(高要求,高反应)。
2、专注型(高要求,低反应)。
3、溺爱型(低要求,高反应)。
4、忽视型(低要求,低反应)。
独生子女良好个性特点形成的因素:
1、优越的经济条件。
2、享有充分的爱。
3、教育条件好。
夫妻离异对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
1、产生消极情感。
2、出现性格缺陷。
3、缺乏自信心,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高。
4、心灵创伤难以抚平和恢复。
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途径:
1、营造舒适的家居环境。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第二节 学校与青少年心
理卫生
学校风气:又称校风,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的积聚而形成的师生共同具有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
校风包含2个成面:
1、行为层面。
2、精神层面。
学校风气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塑造功能。
班集体具有凝聚,驱动和同化的效应。创设优良学校环境的途径:
1、完善学校的物资条件。
2、加强精神文化环境建设。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1、客观因素,如家居空间,家庭的社会地位,家庭结构等。
2、主观因素,如父母自身特点,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等。学校的校风,班集体和教师素质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1、社区环境。
2、社会风气。
3、传播媒体。
第十二章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指个体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却无法回避,又无法用以有方法加以解决时产生的严重心理不平衡状态。
心理危机分为成长性危机、外源危机、存在性危机。
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1、冲击期。
2、防御期。
3、解决期
4、绝望期或成长期。心理危机的结局:
1、个体顺利度过危机,并从过程中学会处理危机的新方法。
2、危机虽然度过,个体却留下心理阴影,形成带有偏见的观点或态度。
3、自杀,个体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采取结束生命来解脱自己。
4、个体未能度过危机,引发精神障碍。
青少年心理危机源:
1、学业压力。
2、环境适应不良。
3、人际交往障碍。
4、身心发展不平衡。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
1、情绪反应。
2、认知反应。
3、行为改变。
4、生理反应。危机干预:指及时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
危机干预特别强调 要及时,灵活,方便,强调短期性和创造性。
危机干预的原则:
1、想方设法让当事人自愿接受帮助。
2、帮助当事人正确地面对危机,并采取合适的行为。
3、为当时人提供各种有关的信息。
危机干预基本模式:
1、平衡模式。
2、认知模式。
3、心理社会模式和折中干预模式。
青少年危机敢于的策略:
1、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源的控制。
2、增强青少年的挫折承受能力。
3、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支持系统。
5、建立青少年危机预警机制。
对危机干预的几种错误认识:
1、心理危机干预就是言语劝说。
2、危机发生一段时间后的干预没有价值。
3、危机发生后出现各种反应是正常的。
4、他人的介入和帮助对当事人度过危机意义不大。
危机事件应激解说:
团体干预技术,也称团体语谈。自杀是指主题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1、社会文化因素。
2、生物学因素。
3、心理学因素。青少年自杀的预测:
1、自杀意愿。
2、自杀计划。
3、自杀动机。
4、未来安排。
5、自杀未遂或自杀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