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卫生》考核知识点索引

时间:2019-05-15 08:2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心理卫生》考核知识点索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心理卫生》考核知识点索引》。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卫生》考核知识点索引

第三章 青少年的性心理卫生

《青少年心理卫生》考核知识点索引

第一章 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1.识记:心理卫生学的含义,P1;心理卫生的含义,P1。2.领会: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P3-4。3.领会: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P5-6。

4.领会: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内容,P10-11;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P8-10;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P11-12。

5.应用:结合实际说明开展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P7-8。6.识记: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的5种基本方法,P12-14。7.领会:5种基本研究方法的特点,P12-14。

1.识记:性心理的概念,P30。

2.领会:性心理的发展阶段,P31-32。

3.识记:早恋的概念,P33;早恋的特征,P32-33;早恋的类型,P33-34。4.领会:早恋的危害,P35;早恋形成的原因,P34-35。5.应用:正确对待早恋的方法,P35-36。

6.识记:性恐惧的含义,P37;性压抑的含义,P37-38;手淫的含义,P38;性罪错的含义,P39。

7.领会:性恐惧的原因,P37;性压抑的原因,P338;手淫的原因,P38;性罪错的原因,P39。

8.应用:性心理问题的辅导方法,P37/P38/P39。

9.领会:性教育的意义,P41;性教育的内容,P42-44。10.应用: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P44-45。

第二章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1.识记:青春期的概念,P15-16;身体外形的变化特点,P16-17;神经系统发展特征,P18;性生理发育特征,P19。

2.领会: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P19-20。3.领会: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P20-2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P21-2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P22;青少年认知发展特征,P22-23;青少年人格发展特征,P23-24;青少年道德品质发展特征,P24-25。

4.应用:青少年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P25-28。

第四章 青少年的个性与心理卫生

1.识记:个性的概念,P47。

2.领会:卡特尔的个性特质理论,P49。3.识记:气质的类型,P50。

4.领会:青少年性格发展的特点,P5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53;青少年的典型优势需要,P53-54;人生观的形成阶段,P54。

5.识记:逆反心理的概念,P55;孤僻的概念,P58;依赖的概念,P59;怯懦的概念,P59;反社会倾向的特点,P59。

6.逆反心理的实质,P55;逆反心理的表现,P56;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P56-57;依赖产生的原因,P59;孤僻产生的原因,P58。

7.应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引导,P57-58;克服孤僻的方法,P58;克服依赖的方法,P59。

8.领会:青少年健康个性的具体表现,P60。

9.应用:青少年良好个性的自我塑造,P61。

第七章 青少年的意志与心理卫生

1.识记:意志的概念,P100;双趋冲突的概念,P103;双避冲突的概念,P104;趋—避冲突的概念,P104。

2.领会: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P102;青少年意志行动中心理冲突的表现,P103-104。

3.领会: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P104-105。4.应用: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P105-107。

5.识记:挫折的概念,P107;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P112-113。6.领会:挫折的成因,P108-109;挫折的反应,P110-111。7:应用:应对挫折的策略,P111-114。第五章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

1.识记:自我意识的概念,P63。

2.领会: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P65-67。

3.领会: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P67;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P68-69;青少年自我调节的特点,P69;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P69-71。

4.识记:皮亚杰的自我中心概念,P71;艾尔肯的自我中心特点,P72;从众心理的概念,P73;自卑的概念,P74;自负的概念,P77。

5.领会:自我中心的表现,P72;青少年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P74;自卑产生的原因,P75。

6.应用:自我中心的克服方法,P72-73;自卑心理的克服方法,P75-76。7.应用:如何正确认识自己,P77-78;如何积极悦纳自我,P78-79;如何有效调控自我,P79。

第八章 青少年的学习与心理卫生

1.领会:影响青少年学习的因素,P117-118。

2.识记:学习动机的几种理论,P120-121;学习策略的定义,P122。

3.领会:青少年智力的发展特点,P119;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P119;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P121-122;学习策略的组成,P122-123。

4.识记:学习困难的含义,P124;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P124;厌学的含义,P125;学习疲劳的含义,P126;考试焦虑的含义,P127。

5.领会:厌学产生的原因,P125-126;学习疲劳的种类,P126;考试焦虑的形成条件,P127-128;考试焦虑对青少年的影响,P128-129。

6.应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P129-131;学习兴趣的培养,P131;学习策略的指导,P131-132;学习疲劳的辅导,P133;考试焦虑的调节,P133-135。第六章 青少年的情绪与心理卫生

1.识记:情绪的概念,P82。

2.领会: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P87-88;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P88-89。3.领会:青少年情绪发展的基本特点,P89-90。

4.识记:焦虑的含义,P91;抑郁的含义,P91;恐惧的含义,P93;嫉妒的含义,P94。5.领会:焦虑的表现,P91;抑郁的特征(P91-92)、形成原因和危害,P92-93;恐惧形成的原因,P94;嫉妒的危害,P94。6.识记:情绪调节的含义,P95。

7.应用: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P95-98。

第九章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

1.识记:人际交往的含义,P137;人际关系的含义,P138。

2.领会: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138。

3.领会:青少年同伴交往的特点,P141-143;亲子交往的特点,P143;师生交往的特点,P145。

4.领会: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偏差,P146-147;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问题,P147;人际交往中的人格缺陷,P148;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问题,P148-150。5.领会:交往原则,P150;交往技巧,P152-153。6.应用: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辅导,P150-152。

5.领会:学校风气的功能,P176;班集体的效应,P176-177;教师职业道德(P177-178)、教师期望(P178)、教师领导方式(P178)和奖惩手段对青少年的影响(P179)。

6.应用:创设优良学校环境的途径,P179-180。7.领会:社区环境(P180)、社会风气(P180-181)、图书、电视、互联网等社会因素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P181-182。

第十章 青少年的生活习惯与心理卫生

1.识记:吸烟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P156。2.领会: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P158。

3.应用: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与矫治方法,P160-162。4.识记:过量饮酒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P162-163。5.领会: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P163-164。6.应用: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预防与矫治方法,P164。7.识记:网络成瘾的定义,P165;网络成瘾的类型,P165。

8.领会:网络成瘾的诊断,P165-166;网络成瘾的三种理论模型,P166-167;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P167-168。

9.应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矫治,P168-170。

第十二章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1.识记:心理危机的定义,P183;心理危机的种类,P183-184。2.领会: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P184;心理危机的结局,P185。

3.领会:青少年常见心理危机源,P185-186;青少年心理危机常见的表现,P186。

4.识记:危机干预的定义,P187;危机干预的原则,P187。

5.领会:危机干预的四种基本模式,P187-188;危机干预的三种技术,P188-190;危机干预的四个步骤,P190;青少年危机干预的策略,P192-194;对危机干预的错误认识,P194。

6.应用:最佳应对方式训练计划,P193;危机事件应激解说,P189-190;危机评估,P190。

7.识记:自杀的定义,P195;自杀的预防体系,P198-199。

8.领会:青少年自杀的原因,P196-197;自杀的预测指标,P197-198。9.应用:青少年自杀风险性评估,P197-198。

第十一章 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卫生

1.识记:家庭气氛,P171;独生子女的个性特点,P173-174。2.领会:家居空间(P171)、家庭气氛(P171-17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P172)、父母教养方式(P172-173)、父母自身素质(P173)、离异家庭等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P174-175)。

3.应用: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途径,P175。

4.识记:学校风气的概念,P175;教师的职业道德,P177-178。

第二篇:《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

《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

第一章 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1、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维护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学:在积累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称心理卫生学.2、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3、心理卫生的任务是: 1, 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2, 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心理异常,积极治疗心理疾病.4、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还必须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上的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 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3,智力正常.4,情绪乐观.5,意志坚定.6,人际关系和谐.7, 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5、青少年心理异常的几个成次: 1, 轻度的心理异常,也称轻微心理失调,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2, 中度心理异常,也称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3, 重度心理异常,也称严重心理疾病,包括各类精神病.1936 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翌年抗日爆发后被迫停止,新中国成立后,1985 年 4 月重新成立.6、心理卫生的意义: 1, 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2, 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3,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7、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 1, 而向全体与个别对待的原则.2, 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 主体性原则.主观能动性,积极性.4, 社会共同参与原则.8、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第二章 青少年身心发展

1、青春期主要有哪些生理变化: 主要为身体外行,生理器官,生理机能以及心理行为的突出阶段.2、青春期:是一个生理学的概念,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身体外形,生理器官,生理机能以及心理行 为的突出阶段.3、青少年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1,连续性和 阶段性.2,产生性意识.3,产生成人感.4,独立性与封闭性的发展.4、身体外形变化的表现:身高,体重,第二性征 3 方面.脑和神经系统的表现:脑重与脑室容积增加,脑电波的变化皮层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5、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6、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和先天素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育.主观因素.主观意识,态度,活动

第三章 青少年性心理卫生

1、性心理:指性征,性欲以两性交往等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2、青少年性心理活动的表现: 对性知识的追求.性欲望和性冲动.性的自慰行动.对异性的爱慕.3、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1.年级).异性疏远期(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低 异性好感期(初中到高上低年级)..异性爱慕期(高二到大学低年级).两性恋爱期.4、早恋的成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5、早恋:指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过早的建立恋爱关系行为.6、判断早恋的依据是: 1.2.差程度.早恋的特征有:朦胧性,矛盾性,变异性和差异性.7、早恋的类型有 7 种: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补偿型,叛逆型,病理型.爱慕型有可分为:仪表型,专长型,品性型.8、早恋的危害: 1.2.3.4.生活自立的程度.恋爱的年龄和法定最底结婚年龄相 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易受伤害,产生心理问题.容易出现性过失,甚至妊娠.发生犯罪发生率.9、性恐惧:指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主要对自己身体内部和外部的急剧变化,尤其是对月经和遗精现象的 恐惧产生很大的压力.10、性压抑:青少年的性冲动在性激素作用下产生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青少年对自己的性冲动感 到不安,迷惑,羞愧,而把自然的性冲动和对异性的兴趣压抑起来的表现.11、性罪错:青少年在好奇心理和不良因素影响下,做出违反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性行为.12、如何正确对待早恋: 1.正视早恋的发生是必然的,客观存 在的.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真诚,尊 重和关心早恋青少年,让早恋者了解性心理知识,尤其是朦胧的感情的产生.3.丰富课余活动,转移注意力.4.鼓励异性正常交往.13、青少年常见的性问题有哪些: 1.性罪错.性恐惧.2,性压抑.3,手淫.4, 手淫:指用手抚弄自己的生殖器官以引起性快感获得性满足的行为.14、手淫的辅导策略: 1.碍.2.惯.3.树立手淫的科学认识,削除心理障 注意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培养广乏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4.15、性罪错的辅导策略: 1.2.加强性知识,性道德的教育.要指导他们如何学会与异性交往, 创建良好的家庭,学校和教育环境.15、避免性的挑逗和诱惑.3.15、中国性教育内容: 1.2.3.4.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纪教育.16、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家庭性教育,父母生活中指导,讨 学校性教育.直观教学,收集问题 社会性教育.如医院.1.论交流,榜样示范.2.讲解,读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讲故事,个案分析.3.提高自我的分析鉴别能力.第四章 青少年的个性与心理卫生

1、个性又称人格,本意是指面具.需要是个性的原动力.2、个性从结构上分为 3个性动力系统.以积极性,选择性 个性表征系统.体现在气质,性格, 个性调控系统.维持个性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自我意识构成.个系统:

3、个性的特征: 1.2.3.4.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个性的独特性和共同性.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4、个性特质理论(卡特尔 16 因素特质理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1.乐群性.2,聪慧性.3,稳定性.4,特强性.5,兴奋性.6,有恒性.7,敢为性.8,敏感性.9,怀疑性.10,幻想性.11,世故性.12,忧虑性.13,激进性.14,独立性.15,自律性.16,坚强性.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分为三种基本特性:强度,平恒性,灵活性.5、个性的 5 因素模型: 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 责任心.具有公正,条理,尽职, 外倾性.具有热情,果断,活跃, 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 神经质.表现出焦虑,敌对,压抑,2.富,求异,创造等特质.3.成就等特质.4.乐观等特质.5.依从等特质.6.自我意识,冲动等特质.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 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气质的类型: 1.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兴奋 剂体验强烈而讯速,思维灵活行动敏捷,但性情急噪,鲁莽冲动.2.多血质:这类人情感丰富,外显不 稳定,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但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办事重情趣.3.粘液质:这类人情绪平稳,不外漏, 不易激动,考虑周密,自制力强,但是行动迟缓,主动性差.4.抑郁质:这类人情绪体验深刻,细 腻持久,易多愁善感,思维敏捷,想象里丰富,但不善交际,孤僻离群,对人对事易多虑,反应 缓慢.性格: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的个性特征.性格主要有 4 个方面的特征构成:态度特征,情绪特征,认知特征和意志特征.青少年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的性格认识特征在初二至高一阶段发展讯速.这个时期青少年能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能灵 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思维灵活性和权衡性.另外,青少年开始多方位的探索生活中的各种 问题,表现出主动性和认知特征.青少年的性格特征从小学六年级出现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学生的 情绪的稳定性加强.体验更加深刻.青少年的意志特征在初二以后进入讯速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 意志果断性上.各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是有差异的,各个方面的特征方面都是有内在的联系.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活动中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表少年阶段是性格正确性实施教育的关键时期.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依赖:以依附性为特征的不良个性.怯懦: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不良个性.依赖的形成大多与优越的家庭环境,从小学父母保护和照顾有关.克服依赖的方法:1,学会生活处理.2,独立实践,增强自信心.3,树立奋发自强的精神.反社会倾向:主要是在心

理上缺乏道德价值观念,行为上不符合社会规范,但尚未形成反社会人格.马斯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次的,需要的满足由低成次向高次不断的发 展,低成次的需要的到基本满足后,高成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 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1,友谊的需要.2,独立自主的需要.3,理解和尊重的需要.4,成就的 需要.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和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 1.2.3.4.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自我意识的觉醒.认知水平的偏差.好奇心的驱使.逆反心理的表现: 1.2.3.4.对正面宣传作反向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尊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逆反心理的引导: 1.2.3.4.5.加强感情投入,建立信任感.采取正面引导教育方式.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引导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孤僻:是以畏缩和回避为特征的不良个性.孤僻的形成与个体幼年时期的创伤经验密切相关.克服孤僻的方法:1,社会支持疗法.2,扩大交往范围.3,鼓力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青少年觉见的不良个性:1,逆反心理.2,孤僻.3,依赖.4,怯懦.5,反社会倾向.健康个性的基本特征: 1.2.3.4.5.6.7.良好个性的自我塑造: 富有责任感 自尊自信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诚实正直 合群协作 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有独立的生活与工作能力.对照健康个性的标准,刨析自己.2.3.4.5.丰富知识,加强文化修养.从小事做起.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应对挫折,锻炼意志.第五章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

意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一个主要标志.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它以个体自己作为意识对象.自我要作为主体起作用,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分离感和统一感是自我的两个基本侧面.也是自我 的两个基本特征.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包含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我自我调节 3 个方面,他们的分别反映了自 我意识的认识,情感和意志 3 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构成了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内容: 1.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的意识.2.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现实自我,理想自我,镜中自我.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1.信任对不信任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5 岁)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的阶段.2.自主对羞怯和怀疑 第二阶段为儿 童期(1.5-3 岁)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和羞怯感的阶段.3.主动对内疚 第三阶段为学龄初期(3-5 岁)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4.勤奋对自卑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6-12 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的阶段.5.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第五阶段 为青春期(12-18 岁)是获得自我统一性而克服角色混乱的阶段.6.亲密对孤单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阶段.7.繁殖对自我专注 第七阶段为成年 中期(26-65)是获得创造力而避免自我专注的阶段.8.自我整和对失望 第八阶段为成年 晚期(65 岁以上)是获得自我整和感而避免失望感的阶段.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 1.2.3.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青少年自我调节的特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 1.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之间的矛盾.3.4.5.6.青少年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1.2.3.4.如何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 1.2.3.4.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独立与依附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好生与消沉的矛盾.自我为中心.从众心理.自卑.自负.了解什么是自我中心观.视角转换.学会爱别人.主动承担责任.从众: 是批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 在知觉, 判断, 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青少年从众的原因: 1.2.3.相信他人的心理.寻求安全心理.群体认同的需要.自卑:是由于个体的认知歪曲而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我轻视 的情感体验.产生自卑的原因: 1.4.挫折经历.5.过强的自尊心.6.不合理的认识.家庭背景.2.生理因素.3.能力因素.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 4 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 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 岁)如何克服自卑: 1.认识矫正 包括对自己客观全面的 评价,对失败做适当的归因,进行自卑补偿和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2.行为锻炼法 战胜自卑,培养自信 心还可以从日常行为的改变入手.青少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 1.己,客观评价自己.2.己,体验成功.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正确认识自我 积极接纳自己 包括全面了解自 包括学会接受自 3.想自我,积极驶回实践锻炼.提高自制力.有效调控自我 包括建立合理的理

第六章 青少年情绪与心理卫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绪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客观事物的作用引起的.情绪的成分: 1.的自我感受.2.情.3.的反映.主观体验 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 是个体对不现情绪状态 情绪的外部表现又称表 是人的情绪在生理方面 情绪的两极性:情绪包含快感度,激动度,紧张度和强度等方面的特征.情绪的功能: 1.4.信号功能.5.健康功能.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组织功能.现代心理学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情绪状态分类:根据情绪发生时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心境,激 动和应激 3 个基本状态.1.心境 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2.激情 是一种强烈爆发性的,短时 的情绪状态.3.应激 是由于出呼易料的紧张情境 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情绪的基本理论: 焦虑:是个体面临或预期即将来临的威胁而又对此无能为力,不能应付时出现的紧张痛苦反应.是个 处于失助状态之中而不能采取有效行为去对付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焦虑的反映:过度的焦虑会引起生理,心理行为的一系列反应.1.生理方面:引起不同程度的植物神 精功能凌乱,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2.心理体验方面:焦虑状态通常表现 出一种莫名其炒的不安.3.在外显行为方面:焦虑状态表现为 不同程度的手足无措.青少年时期出现的学习焦虑主要有:考试焦虑,社交焦虑等.抑郁:指个体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感到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异常沮丧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抑郁的一般特征是:1.食欲不振.2.睡眠不良.3.丧失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抑郁形成的原因: 1.2.3.4.成就动机强烈,期望过高.自我认识和评价出现偏差.人际关系不良.不良家庭环境影响.抑郁的危害:对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影响青少年学习和做事的动机,是青少年体 验不到生活的快乐而对不快乐的感受却与日俱增.抑郁影响青少年注意力和记忆力,抑郁影响青少年 对自己,对未来乃至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影响青少年的行方式.恐惧:指个体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事物,人际交往或处境等产生的紧张不安内容体验.按照恐惧 对象的不同, 可以把青少年存在的恐惧现象分为特殊事物的恐惧, 对社会交往的恐惧, 对学习恐惧等.恐惧产生的原因:通常外界和机体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嫉妒: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怨恨的情绪体验.学习的嫉妒心理 3 个方面的表现: 1.人明明成绩好,进步快,却视而不见,不于承认.2.的成绩是偶然的,运气好等.3.恨.不愿意诚认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别 贬低别人成绩和进步,比如说他们 对成绩好比自己进的同学表现出怨 青少年嫉妒形成的内因为自身知识的浅薄,心胸狭窄,极端自私,外因来自家长,老师的错误教育观 点与方法.嫉妒的危害:1.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2.有害于身心健康.第七章 青少年的意志与心理卫生

意志的含义: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支配行为,克服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三大特征: 1.2.3.明确的目的性.调节支配作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的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尺度,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 4 个方面.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为.分为两个阶段:1.准备阶段.2.执行阶段.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1.双趋冲突:当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 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而人们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冲突.2.双避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 标都是人们力图所回避的,而人们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产生的冲突..3.趋避冲突:一个人一方便要接近一 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时产生的冲突.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 1.信赖性依然存在.2.事和优柔寡断.3.4.薄弱.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2.3.4.5.6.7.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 果断性有所发展,但仍伴有冲动行 坚韧性提高,但做事仍易虎头蛇尾.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力仍较 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合理目标.讲究科学方法.从小事情做起.支持体育锻炼.塑造良好的个性.榜样示范.青少年的挫折的

教育 挫折:是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挫折包括三个成次的含义: 1.的情境,也称挫折源.2.识,态度和评论.3.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挫折情境,即干扰或阻碍意志行动 挫折认识,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 挫折反应,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 挫折产生的原因:形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便的,大致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包 括自然,社会和教育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青少年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 1.2.3.4.应对挫折的策略: 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困扰.心理承受能力差.1.2.3.4.5.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是普遍存在 的,挫折是具有两重性,即能折磨人,也能考验人,锻炼人.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 御机制是指人们为了应对挫折感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而有意无意使用的一种精神上的自我保护 机制.调节抱负水平.寻求社会支持.创设挫折情境,培养挫折承受力.第八章 青少年的学习与心理卫生 学习: 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乏指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仅指 人类的学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青少年的学习特点: 1.青少年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 验为主.2.青少年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3.青少年的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 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4.青少年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 的.影响青少年学习的因素: 1.2.3.4.5.生理成熟水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取得学习成效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智力:是指顺利完成智慧活动的能力,即人的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说,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被分为超常(IQ>130),正常(IQ 在 70-130)和低常(IQ 小于 70)3 个等级.智力正常者又可分为三种:智力偏低(IQ 在 70-89 之间)高(IQ 在 110-129 之间).智力的发展水平呈中间比例小的正态分布.智力中常(IQ 在 90-109 之间)智力偏 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对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青少年学习动机理论: 1.归因理论.韦纳的三纬度成败归因 理论.2.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或判断,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 力的主观推测.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个体的认识,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进而对行为起到调节作用.学习兴趣:也称求知欲.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参与倾向,情绪体验,兴趣专一,兴趣广泛,兴趣稳定性,兴趣效能.学习困难:指明显智力缺损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上 出现障碍,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不良.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 1.2.3.4.5.6.神经功能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认知,感觉统合失调.元认识.学习动机.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厌学: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 极的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心理一般是指厌学情绪.厌学的原因: 1.2.3.4.学习目标不明确.心理压力过重.教师教学水平底下.片面的自我认知.学习疲劳:指由于连续学习或高强度学习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现象.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太大,学习方法不当,作息时间凌乱,睡眠时间不足, 对学习缺乏兴趣等.考试焦虑:指学生面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的心理状态.考试焦虑的形成条件: 1.考试情景的激发性.2.3.4.考试焦虑对青少年的影响: 1.2.3.学习兴趣的培养: 1.2.3.4.5.学习策略的指导.第九章 认知评估的调控性.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反馈信息的强化性.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对身体的影响.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 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相互认识和作用的过程.人际交往的 3 个基本特征: 1.信息沟通的过程.2.相互认识过程.3.相互作用过程.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人际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包括:包容,控制和情感需要.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接近性.2.相似性.3.互补性.青少年人际交往有哪些特点: 1.2.3.青少年亲子交往特点: 1.2.3.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问题: 1.2.3.4.迫切需要融入同龄群体.重视友谊.充满矛盾的异性交往.青少年对父母的态度发生变化.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发生变化.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新期望.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偏差.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问题.人际交往中的人格缺陷.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问题.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 1.2.3.4.第十章 遵循交往原则.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掌握交往技巧.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卫生 吸烟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的影响: 1.导致疾病.2.青少年吸烟的心理分析: 1.2.3.4.5.6.青少年吸烟的外部因素: 1.2.3.4.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与乔治: 1.2.3.4.过量饮酒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1.2.3.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 1.2.3.交往的需要.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对身体的影响,包括生理影响,易 对心理健康的危害.好奇心理.模仿心理.补偿心理.表现心理.交往心理.解压心理.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偏差.家庭的影响.同伴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影响.吸烟危害的教育与宣传.群体规范的约束.矫正吸烟习惯的心理技术.营造良好的反吸烟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过量饮酒产生的社会问题.民族习俗和家庭的影响.同伴的影响.心理因素包括好胜心理,叛逆心理, 1.2.术.包括角色扮演,社会影响干预技术和自然控制程序.过量饮酒的宣传与教育.矫治过量饮酒行为的心理干预技 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年网行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的明显的社 会,心理功能损害.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或病理性互连网使用.网络成瘾类型: 1.2.3.4.网络交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信息搜集成瘾.网络成瘾诊断工具:YOUNG 1.专注与网络.2.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3.对上网的忍耐性增强.4.减少 或停止上网后出现阶段症状.5.时间管理问题.6.面临着环境的压力.7.对上网的时间说谎.8.心境随 互联网的使用而改变.符合其中 5 条才能诊断为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1.样,匿名等.2.内向,低自尊,高人际敏感性,喜欢标新立异等.3.YOUNG 关于网络成瘾矫治的策略: 1.2.3.4.5.的上网行为.改变错误认识.6.法参加的其他感兴趣的活动.7.互联网的易成瘾性,包括随意,多 易导致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包括 需要满足解释.改变上网时间.定时提醒,强制执行.设定上网具体目标.约束和过滤上网内容.家长或老师要经常引导成瘾青少年 让成瘾青少年列出沉迷于网络而无 建立支持群体.第十一章 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卫生

家庭因素分为客观和主观因素.家庭生活包括家具空间,家庭气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父母的教育方式: 1.2.3.民主型-高要求,高反应.专注型-高要求,低反应.溺爱型-低要求,高反应.4.独生子女良好个性特点形成的因素: 1.2.3.夫妻离异对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 1.2.3.高.4.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途径: 1.2.3.忽视型-低要求,低反应.优越的经济条件.享有充分的爱.教育条件好.产生消极情感.出现性格缺陷.缺乏自信心,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 心灵创伤难以抚平和恢复.营造舒适的家居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学校风气:又称校风,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的积聚而形成的师生共同具有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校风包含 2 个方面:1.行为层面.2.精神层面.学校风气的功能: 1.2.3.班集体具有凝聚,驱动和同化的效应.创设优良学校环境的途径: 1.2.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因素: 1.地位,家庭结构等.2.方式和家庭气氛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塑造功能.完善学校的物资条件.加强精神文化环境建设.客观因素 如家居空间,家庭的社会 主观因素,如父母自身特点,教育 学校的校风,班集体和教师素质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1.社区环境.2.社会风气.3.传播媒体.第十二章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指个体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却无法回避,又无法用已有方法加以解决时产生的严重心理不平衡状态.心理危机分为:成长危机,外源危机和存在性危机三部分.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1.2.3.4.心理危机的结局: 1.会处理危机的新方法.2.影,形成带有偏见的观点或态度.3.力,采取结束生命来解脱自己.4.青少年心理危机源: 1.2.3.4.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 1.2.3.4.危机干预:指及时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危机干预特别强调:要及时,灵活,方便,强调短期性和创造性.危机干预的原则: 1.2.取合适的行为.3.危机干预基本模式: 1.2.3.冲击期.防御期.解决期.绝望期或成长期.个体顺利度过危机,并从过程中学 危机虽然度过,个体却留下心理阴 自杀,个体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 个体未能度过危机,引发精神障碍.学业压力.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身心发展不平衡.情绪反应.认识反应.行为改变.生理反应.想方设法让当事人自愿接受帮助.帮助当事人正确地面对危机,并采 为当时提供各种有关的信息.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社会模式和折中干预模式.青少看危机干预的策略: 1.2.3.4.5.对危机干预的几中错误认识: 1.2.价值.3.的.4.机意义不大.危机事件应激解说: 团体干预技术,也称团体语谈.自杀是指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1.2.3.青少年自杀的预测: 1.2.3.4.5.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源的控制.增强青少年的挫折承受能力.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支持系统.建立青少年危机预警机制.心理危机干预就是言语劝说.危机发生的一段时间后的干预没有 危机发生后出现各种反应是正常 他人的介入和帮助对当事人度过危 社会文化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学

因素.自杀意愿.自杀计划.自杀动机.未来按排.自杀未遂或自杀伤害.浙江省 200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卫生试题 课程代码:06051

心理健康教育概》知识点

一、解释名词

1、健康: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即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的完满状态。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全面。

*

2、心理健康;指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

3、心理问题;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

*

4、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的表现,其原因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

*

5、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强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致。

*

6、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卫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

7、心理压力;指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

*

8、心理应激;指人们在压力情景下引起的一系列不同于平时的身心反应。

*

9、挫折(心理挫折);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自认为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

10、合理化;主要是通过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如贬低目标(酸葡萄机制);美化结局(甜柠檬机制)、推诿责任等。

*

11、否认:这是对挫折情境采取的一种鸵鸟政策,即不承认态度,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

12、投射;即将引起压力和冲突的焦虑感以及深层的需求与动机转嫁到其他人身上以减轻自身压力的方式。

*

13、幻想;即通过幻想或想象的方式来暂时满足一下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某些需要的调节方式。

*

13、固执行为;指坚持某些明知无效甚至有害的反应方式,而不能作出有效的调整。

*

14、攻击行为:比如受到别人的指责后马上反唇相讥,甚至恶语伤人,这是直接攻击;假如此时意识到这种言语侵犯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于是将供给矛头转向与之有关的其他目标,这叫间接攻击;如果受挫折是一个性格内向、比较懦弱的人,也可能把攻击矛头指向自己,这是自我攻击。

*

15、压抑行为:指运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理智的行为,避免给自己带来更大伤害的反应方式。

*

16、替代行为;就是寻找新的目标来代替原有目标,借以不长远目标未能实现所造成的心理损伤。

*

17、升华行为:是将挫折感受转化为一种奋发上进的动力的反映方式。

*

18、逃避行为:这是一种想方设法躲开挫折行径的反映方式。

*

19、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具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20、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成效的一种主观体验。

*

21、自我质辩:即同自己的完美主义要求进行辩论,从中发现不合理之处。

*

22、角色互换:即把那些要求别人的期望标准用到自己身上,体会一下被别人苛求的感受。

*

23、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

*

24、情感的两极性:人的任何一种情绪与情感体验都有性质上完全相反的两种表现,高兴与生气,喜欢与厌烦等。

*

25、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对方有它的道理

*

26、合理宣泄:合理宣泄是指在不妨碍或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以自己和他人能接受的方式达到“分流”的目的。

*

27、性格:是表现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28、内向型和外向型:根据人们感兴趣和关系的对象,以外部客体为主的属于外向型,以主体自身为主的属于内向型。

*

29、A型性格:性格急躁、争强好胜、易激动、行动快、做事效率高、整天忙忙碌碌,常感时间不够的人是A型性格。B型性格的人正好相反。容易知足,悠闲自得,不争强好胜。

*30、大五人格结构:即从五个大的方面来描述人类的性格结构;第一、外倾性。第二、随和性;第三、认真尽责;第四、情绪稳定性、第五、求新性。

*

31、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期望效应,由教师的期望引起的学生在学业、智力、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变化,称为“期望效应”。

*

32、成功教育:即通过各种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与自尊心的教育模式。

*

33、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认识水平,是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共同结果

*

34、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通常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各项心理素质,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自我观念、性格特征等。

*

35、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综合而成的。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

36、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交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反映着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

*

37、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态的重要因素,改善和协调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

38、文人相轻: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坏习气,指的是文人之间相互轻视、贬低的不良习气。

*

39、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或“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是由脑器质性损伤、遗传基因的作用、神经递质的作用、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引起的。

*40、学校恐惧症:是以学校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害怕或拒绝上学,一到学校就感到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痛苦烦躁,有时还会伴随一些生理症状。

*

41、孤独症:孤独症是一种社会交往方面的明显缺陷,通常都伴随有一定的言语障碍,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智力发展落后。

*

42、心理辅导活动: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

*

43、心理咨询: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

44、共情:就是咨询员不仅要设身处地的进入对方的个人精神领域,去理解和体会对方的各种内心感受,而且对来访者所处的境况要达到心领神会,并将对方的感觉和内容表达出来,告诉对方,对其进行帮助。

*

45、助人自助:试心理咨询的精髓所在,因为它指明了咨询的目标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就事论事的,而是要从根本上帮助一个人充分发展,提高适应水平。

46、心理卫生;一般认为,心理卫生即是心理保健。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是一种手段与目标的关系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观点提出:心理卫生即讲求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之道。

47、心理卫生学:研究心理卫生的基本原理与规律的学科。

48、社会角色;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对他提出的要求,借助于自己的主观努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49、角色认知;是指对某一角色规范的了解与认识。

50、角色期待;指人们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某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通常包括外部期待和内部期待(自我期待)两种

51、教师的自我期待;是指教师基于对教师角色的正确理解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期望。

52、教育诊断。教育诊断是运用教育诊断和心理诊断的技术与方法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析、评价,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

53、代偿失调;指在应激过程中出现了整合功能减弱,适应水平下降,甚至发展到心理崩溃的程度。

54、心理应对机制;心理应对机制是人们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适应机制,其心理成分可以包括认知、态度和行为三部分。

55、自发的应对机制:主要是通过遗传所获得的本能的反应方式,这些由潜意识支配的应对方式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里被称为心理防御机制。

56、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系统认识或看法。主要表现在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

57、学生观: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等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的认识与理解。

58、发展观:是人们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系统认识或看法。主要表现在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

59、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功能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念会对教育质量观产生直接的影响。

60、意识狭窄:人在过于激动的情况下,出现的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的现象称之为意识狭窄。

61、升华:是将情感激发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

62、自卑:是人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并伴有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不良的情绪体验。

63、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的相对稳定而设计的教学活动结构。

64、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积极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65、心理诊断:心理诊断就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个体的发展状况进行分类、鉴别与描述的过程。

66、学习技能障碍:是在某些特殊学习技能方面的“缺损”现象,主要指阅读、拼音、计算和运动功能方面的明显障碍。

67、焦虑:指由于对自己的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现象。

68、焦虑症:指在没有受到直接的外部刺激却体验到强烈的焦虑感,并且长期不能摆脱的现象。有急性焦虑症和慢性焦虑症两种。

69、厌学症:指以学习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沉重负担,有时甚至是一种痛苦的事,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以逃学的方式逃避学习,严重者会导致辍学。

70、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神经症,主要表现是经常出现一些无意义、不必要、妨碍正常生活和工作而自己又无法控制的观念、意向或动作。

71、交友原则:交友原则是指咨询员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及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来访者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的朋友式的关系。

填空

1、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的完满状态。

2、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全面。

3、不健康的心理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4、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统计测量标准

2、临床病理标准

3、社会适应标准

4、个性发展标准。

5、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观点提出:心理卫生即讲求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之道。心理学家潘菽提出:我们因注意身体的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发展,就必须注意心理卫生。

6、在古代许多医学典籍中也都提到了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问题。如《医学入门》中就提出内伤七情的理论,认为暴喜伤心、暴怒伤肝、积忧伤肺、过思伤脾、失志伤肾。

7、我国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4月19日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985年4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再次成立,并在泰安召开了首届代表大会。

8、心理卫生工作目标的三个阶段(1)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时间大致从20

世纪20年代到第二世界大战结束。(2)从关心身心因素的作用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时间是从第二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3)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时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

9、当今世界心理卫生运动的最新目标和发展趋势是:重点是健康人的心理保健,是全社会人口的心身健康,是人生全程的心理健康。

10、心理卫生的意义:(1)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心理保健意识。(2)有助于改善家庭、单位里的人际关系状况,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缓解人际冲突,增进团体内部的凝聚力,改善家庭和单位的气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3)有助于提高人们承受压力,耐挫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提高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能力,减少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1、心理卫生前景:(1)学科本身的发展水平正在走向成熟与完善,而且有极强的整合功能和辐射作用。(2)社会需求逐步升温。

12、我国的心理卫生工作于80年代重新恢复活动以来,很快就被引进了校园,起初是高校,随后是部分中小学。

13、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4、按照目前对人才素质结构通行的划分方法,人才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其中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

15、学业成就不仅与智力水平有关,而且同非智力因素有关。

16、A型性格的人表现为进取向上,争强好胜,急躁易怒、节奏紧张,容易得心脏病。

17、B型性格的人表现为从容不迫、温和平静,不容易得心脏病。

18、很多情况下,身体上的不适感并不是来自生理上的原因,而是来自心理的原因。

19、教师职业示范性的基础主要是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

20、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不仅表现在教育活动中,而且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所有方面。

21、积极的工作态度包括敬业和爱生两方面。

22、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23、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24、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从而使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25、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是建立在正确的人性观、师生观基础上的。

26、“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就能做一个好老师”

27、敏锐的观察力是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前提条件。

28、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29、教师的基本工作方式就是通过人际沟通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0、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

31、人际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非语言沟通手段的能力。

32、语言表达能力是指正确运用语言词汇传递信息的能力,语言在知识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3、非语言沟通通常是借助于手势、体态、表情等方式来进行的。

34、教育诊断是运用教育诊断和心理诊断的技术与方法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

35、正确的自我期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目标和动力,自我期待的水平越高,教师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

36、教师的自我期待是指教师基于对教师角色的正确理解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期望。

37、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表现: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少数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

38、成语中所说的“情急生智”、“狗急跳墙”等现象都是应激反应。

39、心理压力的来源大致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

40、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

41、导致挫折外部因素一般包括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发展机会以及各种天灾人祸和意外事故等方面。

42、发的应对方式常见的有:①合理化②否认③投射④幻想⑤仿同⑥潜抑

43、消极的应对方式常见的有:①攻击行为②逃避行为③固执行为④压抑行为

44、积极的反应方式常见的有:①继续努力②调整目标③替代行为④升华行为

45、减轻压力的方法正视现实合理宣泄学会放弃自我放松

46、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陈家麟的观点)。第一、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并对之作出有效地反映。第二、要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良好的成绩。第三、要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第四、要情绪乐观稳定,善于排遣消极情绪。第五,要有自知之明,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自尊、自制。第六、要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即行为反映要与环境适应,在活动中要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制力。

解答

*

21、如何合理表达教师积极情感?

答:

1、使用积极的语言过学生以鼓励。

2、充分发挥表情的作用。

3、利用动作表达积极情感。

4、多种沟通手段的综合运用。

*

22、应如何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

答:

1、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

2、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

3、在育人成才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4、在创造性劳动中体验自我价值感。

*

23、人民教师的情感调控的意义?

答:

1、防止干扰教学过程,降低教学效果。

2、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

3、克制或合理宣泄不良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

*

24、教师消极情感调控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1、知足常乐。

2、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3、心理换位。

4、转移认知对象。

5、合理宣泄。

6、升华调控

7、自我安慰

8、一笑了之

9、快乐作业。

*

25、好教师应具有什么特征?

答:第一、控制班级的能力;第二、对学生个人关心和同情;第三、把课程教好,使学生学懂学会。第四、耐心;第五、教的方式让人有兴趣,鼓励学生的热情和信心,使他们学会;第六、行为上高标准,使学生尊敬。第七、喜欢并尊重儿童,师生关系好。第八、对于教学热忱专致。第九、又容易接近、令人愉快的性格,第十、对所教的学生的性格彻底了解。

十一、有幽默感。

十二、对待问题掌握灵活。

十三、公正。

*

26、性格与身心疾病的关系。

答:心身医学家研究发现,尽管人们的性格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的方面,性格对人体疾病,尤其是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合病程的转归都有明显的影响,身心医学家巴登研究发现,同一疾病的患者往往具有类似的性格特点。如偏头疼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尽善尽美、死板、好争、嫉妒。

*27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答:

1、读书明理,增强自我完善的方向性。培养塑造良好性格,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是最理想的。

2、内省慎独,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在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良好性格的过程中,内省和慎独是自我完善的两个基本途径。

3、虚心求教,严于律己。

4、实践锻炼,磨练性格。

*

28、谈谈嫉妒的产生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答:第一、形成原因:①在早期成长环境中,家长、教师的“攀比”心理及相应的教育方法。②自我中心、虚荣心强、心胸狭隘、眼光短浅、知识浅薄。第二、矫治措施:①加强自身内在的修养。②缩小“我”字。③善于自知。④为自己设计切合自己实际的生活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

*

29、成功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有哪些启示?

答:(1)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2)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3)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4)改变学生的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形象,恢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理想目标,是成功教育的最大成功之处。

*30、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评价学生(应遵循的原则)?

答:

1、评价要全面客观,首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其次收集信息要全面、客观。

2、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评价的方式必须服从评价目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进取。

3、评价要有发展性,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切忌要僵化、固定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

31、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因素分析。

答:

1、内因方面: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1)智力因素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认识水平,是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共同结果。(2)非智力因素通常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各项心理素质,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自我观念、性格特征等。

2、外因方面: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外因主要是教学环境,其中包括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1)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的相对稳定而设计的教学活动结构。(2)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综合而成的。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态的重要因素,改善和协调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

32、教学中如何贯彻积极情绪这一心理卫生原则?

答:(1)教师本身先要有一个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要有较强的感染力。(2)教师的教态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3)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4)创设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

*

33、教学中如何贯彻体验成功这一心理卫生原则?

答:(1)确定教学目标要实事求是,设置教学目标要有弹性,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真正体现“因材施教”。(2)教学评价应体现鼓励性的原则,要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充分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与长处;要引导学生多运用自我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3)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

34、教学中如何贯彻合理负担这一心理卫生原则?

答: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者的素质,这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关键。

2、增加教学管理中的科技含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3、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少课外练习的负担。

4、适当减少考试次数,合理控制职业总量。

*

35、教学中如何贯彻民主自治这一心理卫生原则?

答:

1、教师首先要增强民主意识,实行民主化的课堂管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

2、师生共同协商制订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行为规范标准,教师对学生的各项要求应尽可能争取学生的认同后再去执行。

3、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应以积极的引导为主,以消极的限制为辅,尽量避免激化矛盾,防止师生间的直接冲突。

4、对违反课堂行为规范的行为,应尽可能通过集体舆论,借助集体压力来解决。

*

36、谈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答:

(一)充分利用知识作载体创造力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媒介和载体。一方面,知识越丰富,联想也就越丰富,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开阔;另一方面,有关创造方法和技巧的知识越丰富,创造的成果就会越丰富,水平也就越高。

(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安排教学内容上要注意研究教学内容是否渗透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否注意运用教材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使用科学探索教学模式和发现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一种复合型的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形式逻辑思维与辨证思维、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都有重要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

37、简述人际关系的类型。

答:(1)以感情为基础的人际关系(2)以利害为基础的人际关系(3)缺乏任何基础的陌路关系。

*

38、简述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答:

1、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满足基本的心理需要

2、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保持愉快的心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4、不良的人际关系会损伤身心健康。

*40、教师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答:

1、我们都是教育者,在学校里,校长与教师的关系既是上下级的关系,又是平等的同志关系。

2、了解领导的需要,教师首先要满足领导获得尊重的需要,支持领导的工作,队领导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承认。

3、争取领导的支持,一个教师只有尊重、信任领导,听从领导指挥,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

*

41、教师如何处理与同事关系?

答:第一、独木难成林,学校是一个集体,教师在学校里是作为一个教育集体共同担负育人任务的。

第二、不要文人相轻,要辩证的看待自己的已有成绩,要看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中都包含着其他人的心血,不是单凭个人努力的结果,要给自己订出更高的目标,确定更远大的志向。第三、团结协作,共育良才。要尊重同事的劳动,维护同事的威信,同同一学科的教师要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同一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密切配合。

*

42、师生关系对学生有什么的影响。

答:(1)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2)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3)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4)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

43、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答:(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的指导态度(3)教师的个性特征(4)教师的专业能力

*

44、师生冲突的产生及其解决方法?

答:师生冲突的产生:师生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师生冲突的解决方法:第一,教师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热情耐心地帮助学生,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教师的了解。第二,在师生冲突不可避免时,教师要冷静,防止冲突加剧。第三,在冲突中,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找出冲突的症结和自己思想方法与工作上的不足,不能采取强制的做法。第四,教师不能为了解决师生冲突而放弃原则,屈从于学生的压力。

*

45、教师如何尊重与信任学生?

答: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学生与教师在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因此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人。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

46、心理诊断的任务是什么?

答:

1、确定状态是否正常,2、确定问题的性质和原因。

3、确定问题的程度。

4、预测发展前景。

*

47、简述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及矫治措施。

答:表现:临近考试和在考场上就出现紧张、担忧、注意不能集中、记忆堵塞、思维迟钝并伴随食欲不振、失眠、血压升高、手脚冰凉、腹泻严重甚至发生休克等生理异常现象。矫治:第一,帮助压力过大的学生重新认识考试的价值,调节自己的期望值,减轻心理压力;第二,帮助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恢复或增强自信心,减轻对考试结果的不必要的担忧;第三,教给学生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控制过度紧张的情绪;第四,症状比较严重的,建议到专门的咨询部门去寻求帮助。

*

48、简述强迫症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神经症,主要表现是经常出现一些无意义、不必要、妨碍正常生活和工作而自己又无法控制的观念、意向或动作。

*

49、简述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原则及程序。

答:(1)针对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强调了活动目标的针对性。(2)民主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对师生交往方式提出的要求。(3)活动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对活动形式方面的基本要求。(4)参与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对活动主体方面的基本要求。设计程序:(1)明确目标确定辅导活动的目标要做到具有明确,具有较

强的可操作性。(2)确定内容内容的确定要以目标为依据,要紧紧围绕目标的实现来安排有关内容。(3)选择形式形式的选择要服从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要体现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

*50、心理辅导活动的特点?

答:(1)目标的单一性:心理辅导活动的目标比较单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2)内容的补充性: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通常都是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来安排,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传统教育的重要补充。(3)形式的独特性:心理辅导活动在形式上有许多独特的地方。

*

51、简述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施要领

答:(1)明确角色。教师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应扮演设计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活动过程中应当发挥导演的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2)开放自我。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和开放自我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并对学生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3)机动灵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定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

*

52、简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答:(1)在内容上,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多从政治理论、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的角度,在“他律”的基础之上,着眼于学生社会行为规范的养成;而心理辅导与咨询则是从社会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医学的角度,以人为本探讨人的内心世界。(2)在方式和目的上,学校政治思想工作多采用宣传、说教、批评、表扬、提供榜样、纪律约束等方式,促使人逐步完成社会化的过程;而心理辅导与咨询则通常采用交友、共情、倾听、接纳、参与、鼓励、辅导、训练等方式,注重在“自律”的基础上,强调人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完美,助人自助自强。

*

53、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答:(1)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帮助活动;(2)心理咨询是一个人际的互动过程;(3)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过程。

*

54、什么人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

答:第一、有心理困难以及轻度神经症患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些严重的病态性格及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属于咨询帮助的范围之列。第二、对正常人的指导和帮助。对涉及到“潜能开发”和“人的发展”有关的学生、家长、老师给与辅导,帮助人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使其潜能得到最佳的发展。在学校心理咨询中重点是对那些在学习、适应、发展、择业、交友、等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与辅导与帮助。

*

55、心理咨询的原则有哪些?

答:

(一)指导与交友——交友原则

(二)理解与共情——共情原则

(三)助人自助——自助原则

*

56、建立咨访关系的技术有哪些?

答:

1、善用“请谈”,2 分类筛选。

3、集中滑梯、4、巧妙的鼓励、5、开放式提问、6、注意倾听、7、妙用沉默。

57、简述不健康心理的划分依据及种类。

答:不健康的心理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1)心理问题(2)心理障碍(3)心理疾病

58、简述西方心理卫生运动的历史(起源、发展、典型人物等)。

答:古罗马医生盖伦在其著作中就提出“感情卫生或精神卫生”的问题。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始于正确认识精神病及给精神病人以人道主义待遇。第一,法国医生比奈是心理卫生运动的倡导者;第二,费尔赫特斯列宾写了《关于心灵营养问题》、邵尔茨写了《关于精神营养问题》一书,被称为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第三,弗洛伊德和巴甫洛夫的有关理论为心理卫生学的产生起了奠基作用。第四,1908年美国的比尔斯发表了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会而写成的《自觉之心》(我国翻译为《一颗自我发现的心》)。以此为标志,现代心理卫生学诞生。比尔斯被称为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起人或创始人。

59、简述我国心理卫生运动的历史。

答:第一,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著名思想家都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问题有过精辟的论述。第二,在古代许多医学典籍中也都提到了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问题。第三,我国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

60、简述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

答:心理卫生的三级目标: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障碍的预防和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已经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得到了贯彻。61、简述心理卫生学的基本任务。

答:第一,研究并揭示心理健康的本质及其制约因素,探索维护心理健康的最佳途径及有效措施。第二,研究和发现人生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方法。第三,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咨询服务活动,以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

62、为什么说心理卫生工作进入学校以后,对传统的学校教育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答:心理卫生工作进入学校之后,对传统的学校教育起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表现在:

1、在目标任务上心理卫生的三级目标: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障碍的预防和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已经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得到了贯彻。

2、在理论基础上:心理卫生学及其许多相关学科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有效地拓宽和深化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

3、在工作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包括了人生观、世界观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涉及了人际关系辅导、自我观念调节、自我监控训练、态度矫正、情绪调控与行为习惯矫正,以及常见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防治等内容;

4、在实施途径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发挥学科教学和班集体活动等基本途径的作用,而且十分重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作用,这是最具有专业特色的一种途径。

5、在手段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大量汲取了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一些原理与方法,注意体现平等性、理解性、自助性等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气氛感染、角色扮演、心理暗示、自我调控等方式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63、简述心理应对机制的类型。

答1)从应对的自觉性水平看,可分为自发的应对和自觉的应对。第一,自发的应对方式。第二,依据应对方式的效果,可分为积极的应对和消极的应对。

64、简述不合理的比较方式有哪些?

答:常见的不合理的比较方式主要有:A:总是与所得多于自己的人比较。B:以己之长比彼之短。C:爱同身边熟悉的人或身份地位与自己相当的人进行比较。D:以自己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为标准与他人做比较

65、谈谈如何使用合理的比较方法?

答:A: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B:单一因素比较与系统比较相结合的方法。C:绝对比较与相对比较相结合

66、谈谈如何通过有效的自我调节来改善自己工作态度?

答:

1、培养工作兴趣:(1)工作丰富化。(2)确定发展目标,培养间接兴趣。(3)“假装”对工作感兴趣。

2、增强自我效能感:第一,重新调整期望值,给自己定的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第二,要找到正确的参照标准。第三,要从多种积极的体验中去积累和增强自我效能感。

3、使工作内容丰富化。

4、要有一颗平常心。

67、简述不合理信念的表现。

答:

1、完美主义倾向。

2、寻求绝对公平。

3、以偏概全。

68、简述克服完美主义倾向的方法。

答:(1)自我质辩。即同自己的完美主义要求进行辩论,从中发现不合理之处。(2)自我分析。(3)角色互换。即把那些要求别人的期望标准用到自己身上,体会一下被别人苛求的感受。(4)改换比较的参照系。

69、简述克服寻求绝对公平心理的方法。

答:(1)进行认知调节。(2)正视现存的不公平现象。(3)改变比较的方法。

70、简述克服以偏概全心理的方法。

答:(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会辨证地看问题。(2)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对认识现象尽量有较全面的和深入的了解。(3)独立地分析判断问题,不要不加思考地人云亦云。(4)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看问题,不要从一己私利出发看问题。

71、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答:(1)从发生顺序和层次水平上看,情绪的出现较早,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的出现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2)从产生的基础看,情绪主要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主要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3)稳定水平看,情绪带有明显的情境性;而情感具有稳定性。(4)从表现方式上看,情绪具有鲜明的外显性;情感的表现方式具有内显性。

72、简述情感的一般功能。

答:(1)动机功能。(2)适应功能。(3)信号功能。

73、简述情感的教育功能。

答:(1)教师的积极情感是献身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2)教师的积极情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3)教师的积极情感是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

74、简述性格的涵义。

答:是表现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中的个性特征。(2)性格是一个人的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3)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在个性中具有核心的意义,具有道德评价意义。此外,一个人的性格规定了个性的其他方面,如能力、气质的发展方向,影响到能力、气质的表现。

75、简述性格的结构。

答:

1、性格的态度特征:对他人、集体、社会;对自己;对活动、生活、学习、劳动。

2、性格的意志特征:即对自己的行为调节和控制方面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主导心境和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方面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在认知风格方面的性格特征。

76、简述性格的分类(荣格:“大五”;A、B型理论)。

答:第一,性格的机能说:分为(1)理智型。(2)情绪型。(3)意志型。(4)混合型。第二,向性说(瑞士的心理学家容格提出)(1)外倾性;(2)内倾性;3)中间型。第三,独立—顺从说(1)独立型;(2)顺从型。第四,社会文化或价值取向说将性格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和社会型。第五,“大五”人格结构(1)外倾性(2)随和性(3)认真尽责(4)情绪稳定性(5)求新性。

77、谈谈应如何矫治自卑性格?

答:①首先从调整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入手。②增加成功的体验。③放大自己的优点,以补偿自身的弱点。④表现真实的自我。

78、谈谈应如何矫治嫉妒性格?

答:①加强自身内在的修养。②缩小“我”字。③善于自知。④为自己设计切合自己实际的生活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

79、谈谈应如何矫治孤僻性格?

答:①主动与人交往。②多参加活动。③深交几个朋友。④主动关心别人。

80、简述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性格。

答:(1)自卑(2)怯懦(3)嫉妒(4)狭隘(5)暴躁(6)孤僻 81、简述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因素。

答: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1)智力因素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认识水平,是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共同结果。具有正常的认识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条件,较高的智力水平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主导因素并不是智力因素。(2)非智力因素通常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各项心理素质,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自我观念、性格特征等。

82、简述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外部因素。

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外因主要是教学环境,其中包括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1)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的相对稳定而设计的教学活动结构。(2)课堂心理气氛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态的重要因素,改善和协调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83、简述教学模式包含的成分。

答: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内容:步骤安排、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和支持系统。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四个部分有不同的特点。

84、简述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卫生原则。

答:教学心理卫生原则包括积极情绪原则、成功体验原则、合理负担原则、民主自治原则。

85、谈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答:

1、教师首先要有较新的教育观念,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师生观,要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重要的目标列入自己的工作任务之中。

2、教师要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包括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关于创造力培养与训练的原理与方法,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理论等。

3、教师本人应具备适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个性特征。

4、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方面形成一些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特点与特色。

5、鼓励青少年的异想天开。丰富的想象力是构成创造能力的重要成分,应打破任何束缚青少年思维活动的桎梏,鼓励他们异想天开。

86、简述学校里的人际关系的类型。

答:

1、上下级关系

2、同事关系

3、师生关系

4、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5、同学之间的关系

87、简述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成分(因素)。

答:人际关系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其基本成分是认知、情感和行为。

1、认知——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人际关系的核心因素

3、行为——人际关系的表现方式。

88、简述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

答:教师的领导方式主要有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教师不同的 领导方式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民主型的领导方式的师生关系是最理想的。

89、简述教师应具备的心育能力。

答:教师要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必须具备较强的心育能力。即心理诊断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和心理咨询能力。

90、简述心理诊断的过程。

答:

1、确定对象

2、明确目的3、收集资料

4、综合评价

91、简述多动症的表现及矫治措施。

答:(1)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耐心、要多鼓励,少训斥,严禁打骂,减轻其心理压力,防止因过度紧张而使症状加重;(2)要有适当的要求;(3)采取各种行为训练的方法;(4)多安排一些户外活动;(5)严重的到医院就诊并适当使用药物。

92、简述学习技能障碍的矫治措施。

答:(1)采取支持性疗法,以鼓励为主,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2)在专家指导下开展有针对性的基本技能训练和特殊强化训练;(3)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及时到医院请医生给以治疗。

93、谈谈厌学症和学校恐惧症的成因及矫治措施。

答:(1)了解清楚致病原因,通过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转变态度,改进方法,从根本上消除应激源,如果一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也可以考虑通过换班、转学等措施,使学生脱离应激源。(2)进行心理治疗,一般可采用支持疗法和脱敏疗法,帮助学生逐渐减轻厌学情绪和恐惧感;3)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态度与方式,多关心、理解孩子,主动与老师保持联系,相互配合,改善教育环境;(4)药物治疗,对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由医生开一些抗焦虑药物作为辅助性治疗。

94、简述心理辅导活动与课堂教学、一般班级活动或团队活动的区别。

答:(1)目标的单一性。心理辅导活动的目标比较单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2)内容的补充性。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通常都是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来安排,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传统教育的重要补充。(3)形式的独特性。心理辅导活动在形式上有许多独特的地方。

95、简述心理咨询的任务。

答:

1、为遇到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烦恼和困惑的深层原因

2、帮助学生增强自知之明,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3、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诊断,作出初步的鉴别和判断

4、为教师、家长提供有关的信息,指导他们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96、简述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答:

1、精神分析的咨询理论。常用的具体方法有:自由联想法、释梦法、疏泄法、领悟疗法、暗示法与催眠疗法等。

2、行为主义咨询理论。具体方法有:系统脱敏法冲击疗法厌恶疗法自信训练法代币强化法放松法生物反馈法消退疗法、行为塑造法等。

3、人本主义咨询理论。具体方法有:理性情绪疗法认知转变法自我指导训练法应对技巧训练法隐匿示范法等。

97、简述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

答:

1、建立咨访关系

2、收集信息

3、分析诊断

4、咨询与治疗

5、结束咨询

98、谈谈在心理咨询中为什么要运用共情原则

答:(1)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首要条件。(2)共情使来访者感到一种人格的尊重,善解人意的关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畅所欲言。(3)共情使来访者感到自己被对方接纳而产生愉快和满足,从而使友好的咨询关系得以健康的发展。(4)共情能促进来访者的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增进其自我成长。(5)共情对于一些情感饥渴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青少年心理卫生解读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美国斯威萨最早提出,目前学术界对它有三种理解:(1)指人的心理健康状况;(2)指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3)维护和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项事业或服务性工作 许又新;衡量心理的3个标准,內省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选择)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3智力正常4情绪乐观5意志坚定6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的特点与与年龄特征相符合。(简答或多选)心理异常的层次:(1)轻度心理异常(局部失调,有偶发性和暂时性)(名解)(2)中度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名解)(3)重度心理异常(心理疾病,精神病)比尔斯 《自觉之心》,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比奈尔,给精神病人解除了身上的锁链

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简答题、多选)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1)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

一般目标:包括学会调适和学会寻求发展两个层次。

特殊目标:针对某个年龄段的特殊矛盾或某个青少年的特殊问题的而制定的目标。(2)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理解两个目标的区别,选择题)

终极目标: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总目标)

中间目标:针对具体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中间目标

直接目标:针对具体的个别学生制定直接目标(针对具体问题)我国将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分为:(理解,单选考点)

矫治性目标:以矫治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为主,目的在于矫正已经严重妨碍青少年成和的心理问题。(名解)

预防性目标:旨在预防青少年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减少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可能性,维护其健康。

发展性目标:是最高目标,旨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现实与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名解)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内容:性、个性、自我意识、情绪、意志、学习、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环境、心理危机干预。(多选)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填空,多选)(1)面向全体与个别对待(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3)主体性原则(4)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

青少年卫生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多选、简答)调查法最常用访谈法和问卷法,访谈法包括三种形式: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性,即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人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以信度系数为指标。(名解)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的正确性,即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名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身体外形的迅速变化、(2)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3)性生理发育成熟三个方面。(多选)(名解)第二性征(女孩9-13岁、男孩13-15岁)(选择)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特点;1脑重与脑容积的增加2脑电波的变化3皮层兴奋过程与4抑制过程的平衡。(多选)性心理发育是指性器官及生理机能的成熟。男女两性在性器官和性机能方面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由性机能发育导致身体外形上的性别差异成为第二性征。(注意区分,选择题)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表现为四个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多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而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

青少年的思维力的发展体现在:(1)思维能力: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选择、填空)(2)思维品质:具有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同时又表现出表面化和片面化的特征)

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名解)自我意识是人格中的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名解)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华的行为方式,是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要人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名解)第三节

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必考考点)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多选)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和先天素质(填空题)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和教育影响

在心理发展理论中,“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选择)孩子生活在紧张冲突的家庭氛围之中,容易产生紧张或焦虑,时常缺乏安全感。(填空)家庭气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亲双方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待人处世的态度,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填空)第三节

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必考考点)先天素质:是有机体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大脑的解剖胜利特点。(名解)

主观能动性:指个体的主观意识,主观态度和主体活动对客观世界能动的积极作用,包括个体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获得发展和提高。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内部动力。(名解)先天素质→必需条件 环境→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单选、填空)性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异性好感期、异性爱慕期、两性恋爱期。(单选、多选)主张“性力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的心理学家是弗洛伊德(单选)儿童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一、二年级阶段,一般属于异性疏远期。(填空题)初中二、三年级至高中一二年级阶段,一般属于异性好感期 早恋的特征:朦胧性、矛盾性、变异性、差异性。(多选简答)早恋的类型: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补偿型、逆反型(不恰当干预)、病理型(营养过剩)。(单选)早恋的成因:(简答)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1)生理:早熟;(2)心理:好奇心理、虚荣心理和易受暗示性;(3)社会:生态环境恶化、成人诱惑、学校单调生活(填空)如何对早恋进行心理辅导?(早恋的正确对待)(简答题)(1)正视早恋(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3)丰富课余生活(4)鼓励异性正常交往

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简答)(1)家庭教育:生活指导、讨论交流法、榜样示范法。

(2)学校教育:直观教学、收集问题讨法、读书指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故事续述、个案分析。(3)社会教育:青少年专题性教育。

个性又称人格,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名解)

个性结构分为:个性的动力系统,个性的表征系统和个性的调控系统(多选)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与社会有密切关系的个性特征。(名解)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多选)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1)友谊需要(2)独立自主需要(3)理解和尊重需要(4)成就需要(填空题)人生观的形成可分为五个阶段:(理解各个阶段,选择题)(1)准备阶段(小学)(2)观察阶段(初中)(3)探索阶段(高中)

青少年提出“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等有关人生的种种问题和思考属于人生观的探索阶段。(选择题)(4)定向阶段(部分高中生)(5)确立阶段(高中阶段后期)。举例说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1)对正面的宣传作反面的思考(2)对榜样和先进无端的否认(3)对不良倾向产生同情感(4)对思想教育与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

产生原因:(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2)自我意识的觉醒(3)认知水平的偏差(4)好奇心的驱使

请简述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引导策略?(1)加强感情投入,建立信任感(2)采取正面引导的教育方式(3)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4)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5)引导青少年自我教育

克服孤辟的方法:(简答)(1)社会支持疗法;(2)扩大交往范围;(3)鼓励多参与集体活动。依赖形成与家庭环境有关,要克服的方法有:(简答)(1)学会生活自理(2)独立实践,树立信心(3)树立奋发图强的精神(4)培养独立的人格

2010年7月 34.举例说明青少年健康个性的基本特征?

健康个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富有责任感 自尊自信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诚实正直 合群协作 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有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论述如何塑造青少年良好的个性?(论述题)对照健康个性的标准,剖析自己 丰富知识,加强文化修养 从小事做起

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确对待挫折,锻炼意志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自我意识:人类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以自己作为对象。通常是指个体自己的身心活动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和觉察。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名解)自我的两大基本特征:分离感和同一感。自我意识的结构:(选择题,简答)自我认识:认知成份,其核心是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情感成份,其核心是自尊 自我调节:意志成份,其核心是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

生理、社会和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个体自我意识的核心,选择题)现实、理想和镜中自我(单选)

镜中自我,也称为投射自我,是指一个人根据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形成的对自己的看法。简述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单选)(上面的表格题目)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简答)自我的分化(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

自我评价表现出对自我容貌和内心世界的关注 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

自我评价客观性的发展 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简答)日益丰富和深刻闭锁性(话到嘴边留三分)矛盾性 易变性

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中有哪些矛盾冲突?(201107论述)(1)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自己觉得是助人为乐,别人却认为是好管闲事。

(2)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希望自已是个三好学生,成绩很好,可体育不好达不到三好的标准。(3)独立与依附:无经济来源,能力有限,独生子女习惯依赖。(4)自尊与自卑:有很强的自尊心,却容易产生自卑感。

(5)好胜与消沉:血气方刚,上进心强,对未来充满幻想,但在困难面前容易消极和退缩。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表现在哪些方面?(简答论述)自我中心 从众心理 自卑 自负 自我中心的表现:(简答)

“假山实验”

(1)以自已的需要兴趣为中心,无视他人的利益;

(2)以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3)不关心他人;

(4)固执己见,不容易改变态度甚至盲目地坚持。

2010年4月 30.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如何帮助青少年克服自我中心?

了解什么是自我中心观

视角转换,换位思考 学会爱别人 主动承担责任 青少年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产生原因:(1)相信他人心理;(2)寻求安全心理(3)群体认同的需要(简答或多选)

原因:a家庭背景;b生理因素;c能力因素;d挫折经历;e过强自尊心;f不合理认识。(简答)艾利斯认为不合理认识包括: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透顶。(多选)2010-07 如何帮助青少年克服自卑心理?

(1)进行认知矫正:①客观评价自己;②对失败作适当的归因;③自卑补偿法;④积极暗示。

(2)进行行为锻炼法:①突出自己; ②目光接触,正视他人; ③昂首挺胸,快步行走;④练习当众发言;⑤学会微笑。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简答)正确认识自我 积极悦纳自我 有效调控自我 2011年4月 3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么该怎样帮助青少年悦纳自我呢? 学会接受自己 体验成功 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

如何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简答)

全面了解自己(自我分析,与他人比较、从他人评价、从实际生活)客观评价自己(形成客观衡量自己的尺度,有效的社会比较)

如何帮助青少年有效调控自我?(简答)建立合理的理想自我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提高自制能力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他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客观事物作用引起的。(名解)

情绪的成分: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表情)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多选简答)情绪基本特征:快感度(愉快与不愉快)、激动度(激动与平静)、紧张度(紧张与放松)和强度(强与弱)。(简答)

情绪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健康功能。(简答)现代心理学常把: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列为最基本的或最原始的情绪。(多选)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可以分为:心境(微弱而持久,有弥散性)、激情(强烈,暴发和短时)、应激(出乎意料,紧张情境)三种状态。

(单选、多选和简答,特别是心境记名解)詹姆士—兰格情绪学说;它是首先提出生理变化是情绪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

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论:由于外办刺激物按一定顺序作用于人,就会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比较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动力定型,简称为动型。沙赫特提出的情绪三因素说(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的产生是受到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制约,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塞利提出应激生理反应说,认为就激是各种紧张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的非特异性反应。他称它为全身适应综合征,可分为三个阶段:惊觉阶段、阻抗阶段和衰竭阶段(2011年4月考选择)。

过度焦虑会引起的反应:(2010年7月简答)(1)生理方面:引起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口干舌燥、手脚出汗、失眠多梦等。

(2)心理体验方面:莫名其妙的不安、烦躁等。(3)外显行为方面:手足无措、有无意识的动作等。青少年常见焦虑:学习焦虑、考试焦虑、社交焦虑

抑郁:指点个体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感到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异常沮丧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

抑郁最典型的心理特征是缺乏快感。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不良、丧失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简答)

成因:(1)成就动机强烈、期望过高;(2)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出现偏差;(3)人际关系不良;(4)不良的家庭环境。

(简答或论述)

抑郁的危害:动机、情绪、思维、注意和行为多个方面;具体表现有:(1)影响学习和做事的动机;(2)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3)无法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4)对未来和世界的看法;(5)不良的行为方式。(简答)抑郁未考过,但其比任何情绪问题都重要。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情绪状态以及他人情绪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发生一定变化的过程。(名解)基本情绪调节的方法: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系统脱敏法、表情和呼吸调节法、简便易行的情绪调节方法。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名解)意志的品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多选或简答)(1)自觉性(有明确目的,主动支配使符合于既定目的;反面:盲从和独断)(2)果断性(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并执行决定)(3)坚韧性(百折不饶之精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自制性(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反面:任性和怯懦

意志行动分为两个基本阶段:(1)准备阶段(2)执行阶段。

人的意志行动的表现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标。所以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有哪些?

1、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依赖性依然存在;

2、果断性有所发展,但仍伴有冲动行事和优柔寡断;

3、坚韧性提高,但做事仍易虎头蛇尾;

4、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能力仍较薄弱

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树立远大的理想2制定合理的目标3讲究科学的方法4从小事做起5坚持体育锻炼6榜样示范7塑造良好的个性。

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包含三层含义:挫折情境(挫折源)挫折的认知(认知,态度和评价)挫折反应(焦虑、攻击、愤怒)青少年产生挫折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学业失败2人际关系不协调(得不到父母、老师、同学的认可)3情感困扰(不够理智、情绪波动大而造成情绪困扰)4心理承受能力差

应对挫折的策略1正确对待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具有两重性2合理利用心理防御机制3调节抱负水平4寻求社会支持5创设挫折情境,培训挫折承受力。

心理防御机制:指人们为了应付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而有意无意地使用的一种精神上的自我保护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认同、补偿、升华、幽默

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压抑、文饰/合理化、投射、反向。文饰,也称合理化,是指个体给自己的失败和挫折寻找各种能为自己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是最常见的两种表现形式。即自欺自人!投射,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或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典型!

学习: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的行为较持久变化的过程青少年的学习特点1青少年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青少年的学习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学习3青少年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品德4青少年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影响青少年学习的因素1生理成熟水平2智力和非智力因素3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4学校因素5家庭因素。

学习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对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

韦纳提出的三维度成败归因理论是解释学习动机最系统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解释成功或失败的4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划分为控制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

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提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或判断,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个体的认识,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进而对行为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学习兴趣,也称求知欲,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般性的整体策略和谋划。它不同于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的组成1丹塞伦担出了MURDER的学习策略,由基本策略系统和支持策略系统构成。基本策略系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学习过程的主导性策略2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复述、精加工及组织策略);元认知(计划、监视及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和其它人的支持)

青少年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困难、厌学心理、学习疲劳和考试焦虑。

学习困难:指无明显智力缺损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上出现障碍,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

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认知指向外部的客观世界,而元认知指向个体自身的认知过程,它以认知过程本身的活动为对象,一般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青少年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学习目标不明确2心理压力过重3教师教学水平低下4片面的自我认知。

学习疲劳:是指由于连续学习或高强度学习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学习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是人体生理系统产生的疲劳症状,主要是由身体能量的过度消耗而引起的。是累了不能学了。心理疲劳是由于从事的学习活动不符合主体的心理需要,难以形成积极的态度所引起。是倦了不想学了。

考试焦虑:指学生面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的心理状态。考试焦虑包括三个方面:认知反应、生理唤醒和行为表现。过度考试焦虑对青少年的影响1过度考试焦虑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易分散注意力,干扰回忆过程,对思维过程有瓦解作用2过度考试焦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对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评价、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3过度考试焦虑对身体的影响:导致大脑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引起神经衰弱等。

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1激发与维持学习的外在动机:①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②及时反馈学习结果;③恰当、适时的表扬与批评;④适当开展竞赛活动2激发与维持学习的内在动机:①创设问题情境;②提倡发现问题3归因训练: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其掌握归因技能,逐渐改变不良的归因模式,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三种基本方法:①团体发展法;②强化矫正法;③观察学习法4培养自我效能感:①丰富学生的成功体验;②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③指导学生积极归因。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4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5利用原有的兴趣迁移.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1制订学习计划2抓好学习的基本环节,预习-听课-复习3掌握“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4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认知策略,如划线、作笔记、写提要等。如何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疲劳1学习疲劳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之分A对于生理疲劳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保证充足的睡眠②保证合理的营养③懂得科学用脑④合理安排作息时间B对于心理疲劳的预防可以采用以下手段①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②提高学习的内在兴趣③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④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

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考试焦虑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2确定合理的期望水平3做好考试的准备4学会积极暗示5学会几种放松方法,如表象调节法、深呼吸等6掌握考试技巧.人际交往指人与人相互传递信息,相互认识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人际交往的手段有:言语手段和非言语手段。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人际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人际关系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接近性、相似性、互补性.舒茨的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指出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包括1包容需要2控制需要3情感需要.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从经济学原理出发,认为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交换性。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功能:1交流信息,启迪思维2学习行为规范,促进社会化发展3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意识发展4满足心理需要,促进心理健康。

根据交往对象不同,为三类: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师生交往。友谊:指朋友之间的情谊,以心理认同感和情感依恋为主要特征。是在人们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

青少年渴望友谊的原因:烦恼与困惑需要;归属与爱,自尊,自我实现需要成为主导需要。和谐亲子关系三个特征:亲近感、心理自由、有效监控。

亲子冲突:指子女与父母之间公开的,过度的行为和心理上的对抗或对立。亲子冲突①日常生活安排;②责任感;③学校学习;④家庭关系;⑤价值观和道德观。亲子冲突的原因,两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对父母社会角色的认知重组→朋友2家庭系统理论:家庭成员系统功能的缺失,不是单方面的问题.师生交往的特点1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2教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导者3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和信任程度降低。

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问题:愤怒和羞怯

试述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偏差1首因效应;指在形成对方印象过程中最先获得的信息起重要的作用。举例:第一印象

2晕轮效应;指当人们对他人某方面的人格特征形成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断该人具有其他方面的特征,又称光环作用;举例:多方面观察人,防止以偏概全

3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根据国籍地域社会角色等标准对人进行归类并对每一类人形成相对固定的概括的笼统的看法。举例:加强沟通全面认识和评价。

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人格缺陷包括:自卑、多疑和孤独。

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问题包括:社会性退缩行为和欺负行为。社会性退缩行为是指个体在陌生或熟悉的环境下独自一人、回避社会交往的行为方式。社会性退缩的青少年主动将自己孤立于群体之外。退缩行为可分为:无意社交型、被动焦虑型和抗拒社交型。欺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与一般的攻击性行为相比,欺负行为具有两个特征:力量的非均衡性和重复发生性。

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怎样建立良好人际关系1遵循人际交往原则;①平等原则;②互利原则;③诚信原则2学会控制自己情绪;①克服羞怯:改变人际交往的观念、要维护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②克服愤怒:抑制、化解和合理表达自己3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包括:①尊重;②宽容;③热情;④责任感4掌握交往技巧:①主动交往,善于自我表露②耐心倾听,善于提问③掌握赞美与批评的艺术④勇于承认错误若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应遵循哪些人际交往原则1平等原则,解释或举例2互利原则,解释或举例3诚信原则,解释或举例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需要掌握哪些交往技巧1主动交往,善于自我表露+举例2耐心倾听,善于提问+举例3掌握赞美与批评的艺术+举例4勇于承认错误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四篇:青少年心理卫生案例分析

五、案例分析:

(一)李XX(男,高二)自述:

我平时酷爱体育活动,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区、县等各级别的比赛,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我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水平,老师有意安排王XX和我同桌,让我们结成学习对子,并嘱咐王XX帮助我提高学习成绩。但我自认为是校队主力,王XX应该主动给我补课,“巴结”我才对,结果我们的合作很不愉快。我开始在背后对他说长道短。比如,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会在背后不屑地说他“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他在区级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我认为他的成绩仅属于个人行为,不值得表彰,而校篮球队在区赛中取得的冠军才是值得隆重表彰的。我还经常使“坏”,为了扰乱王XX听课,我在上课时故意找话题和他聊,有时甚至把他的笔记本、作业本藏起来,让老师以为他偷懒。只要王XX主动帮助同学或班上做好事,我心里就不舒服,就要找他的“茬子”,说他爱出风头,表现自己。我的队友批评我“嫉妒之心太重,不像个男子汉”,不少“铁哥们”也在逐渐疏远我。我开始觉得是自己不对了,自己有心理问题了,觉得自己变得很可怕,为此感到很痛苦„„老师,你帮帮我吧。

1.李某存在哪些情绪问题?答:李**存在着较强的嫉妒心理。

2.分析李某存在这种心理原因哪些?

答:李**的嫉妒心理就是将自己的体育优胜与王**的品学兼优进行错误的比较,使自己在心理上失去平衡,从而带来心理障碍。分析李**的嫉妒心理,其原因有三:一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二是好胜心强,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想占上风;三是心胸狭窄,缺乏修养,“我行,你就不行”,“我不行,你也别想行”,“你行,我偏叫你不行”。

3.请你谈谈如何对李某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答:嫉妒心理人皆有之,适度的嫉妒不仅能催人奋进、赶超先进,而且也能使人按照“比--学--赶--帮--超”的程序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目的;反之,嫉妒心过甚,就会害人害已。李已经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向老师求助,对其嫉妒心理的辅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帮助李**认识嫉妒心理可能带来的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危害。第二,帮助李学会正确评价自我,真正了解自己。在评价自己时,既要看到优势,也要看到不足,做到自知之明,这样才能摆正位置。第三,帮助李学会自我反省和换位思考。第四,指导李**和王**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二)案例分析:某市高二年级男生,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他说谎自己道德品质很坏,经常梦见自己和女教师发生性关系,甚至还有梦见和自己的小姨发生性关系。他很想控制这种梦,还经常打自己的耳光,但是没有作用。后来一见到女教师就紧张、害怕,就避开,更不愿见自己的小姨,现在发展到不敢睡觉,怕梦中又发生那些事情,自己不知道怎么办。1.这个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什么?答:性压抑。

2.如何进行心理辅导? 对手淫问题的辅导,一般只要通过性知识教育,使青少年明白手淫是正常的、无害的,并且手淫并不是个别人的行为,就可以卸下由手淫引起的沉重心理负担,手淫的欲望和行为也会从 此减少。第一:树立对手淫的科学认识,消除心理障碍。第二:注意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培养广泛的兴趣,转移注意力。第四:提高自我的分析鉴别能力。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此时的青少年好奇心强,思想感情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影响。因此,青少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分析鉴别能力,有选择地阅读健康书刊,对黄色书刊要自学抵制

(三)案例分析:张某,男某校初三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觉得同班一位女生非常漂亮,仪表非常美,随时都想见她.后来觉得与她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日,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张某问学校心理辅导员:“我和她是不是真有爱情呢?”辅导员:“.....”问题:

(1)根据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阶段来看,张某处于什么时期? 根据青少年心理的四个发展阶段,正在上初三的张某应处于异性好感期。(2)根据青少年早恋的分类,张某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青少年早恋的类型可以归纳为7种,根据张某对同班女生外表的爱慕,可以确定张某属于早恋类型的第一种————爱慕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ide仪表而产生的早恋。

(3)张某的恋情具有早恋的什么特征?为什么?根据张某从开始的热恋到最后的无话可说来看,张某的早恋具有变异性特征。因为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特别敏感,情感十分强烈,一旦钟情于谁,往往会迅速进入“热恋”,目随气人,耳随其声,步随其影,但由于缺乏深厚的感情基础,他们热的快,说谈就谈,说吹就吹,早恋关系的鲤鱼合之间没有多少悲与欢,带有很大的变异性。

(四)案例分析:魏老师是某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有一天她收到这样来信。尊敬的魏老师:您好!

我是小H。最近我感到很困惑,也许这是爱情,也许这是一段介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感情,我也不知道。我和她(暂时保密)彼此见面有一种欣喜,有一种温暖,我的心随着她的出现而颤动。我知道,她对我也有好感。有时我们一起吃饭,有时一起聊聊,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约会,我心中既高兴,又深感不安。我知道高考在即,也知道最近我的成绩有所下降,但我控制不住对她的想念。老师,帮帮我吧。

1.根据青少年早恋的分类,小H属于哪种类型?属于好奇型

2.小H的恋情具有早恋的什么特征?为什么?具有矛盾性,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往往充满了矛盾,既想与爱慕的异性单独解除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与痛苦并存。3.如何对小H进行心理辅导?青少年的早恋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家长和老师应正视青少年早恋存在的事实,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因势利导,施以人性化管理,使他们平稳、安全的度过人生的青春期。

(一)正视早恋,对于青春期的情感,家长和教师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青春期的情感是稚嫩的,也是美丽的。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伙在那个和教师要对早恋的情感表示真诚的理解和尊重,在实现情感沟通的基础上1

不断施以关心和诱导,将他们的恋情转变以异性的友情。晓之以理,则要加强审美教育,让他们明白青春期的情感是人生最纯洁的一种情感,要学会珍惜,同时,要耐心地启发他们珍惜青春大好时光,发愤图强,积极进取,努力实现成功又幸福的人生。

(三)丰富课余生活。青少年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他们不仅有本能的生理需要,也有丰富的精神需要,所以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青少年去追求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操,同事使他们有机会并有意义地释放自己的青春能量。

(四)鼓励异性正常交往。对青少年应施以人性化的尊重教育,鼓励他们实现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学习应多开展异性集体活动,提供合适的异性活动场所,集体活动中,还可以巧妙的利用舆论和同伴间的相互牵制,从而使青春期少男少女之间的交往能够健康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计20分)

魏老师是某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有一天,她收到这样一封来信。尊敬的魏老师:

您好!

我是小H,最近我感到很困惑,也许这就是爱情,也许这是一段介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感情,我也不知道。我和她彼此见面有一种欣喜,有一种温暖,我的心随着她的出现而颤动。我知道,她对我也有好感。有时我们一起吃饭,有时一起聊天,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约会,我心中既高兴,又深感不安。我知道高考在即,也知道最近我的成绩有所下降,但我控制不住对她的相念。老师,帮帮我吧。

(注:小H是高三某班班长,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他一直梦想着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

个案分析:

小H是个比较成熟的男孩子,他的情感属于爱慕型的早恋。这种早恋的最大特点是朦胧性和矛盾性。小H一方面感受到和对方在一起时的欣喜、温暖、心动,另一方面又因为影响了学业而深感焦虑与不安。小H已经觉察到了这份情感对他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分散他学习的注意力,导致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所以他向心理辅导老师求助。

对小H的心理辅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肯定他情感的真诚,同时肯定他的求助行为;

第二,帮助他认识早恋情感产生的原因; 第三,帮助他分析早恋的利和弊,(或者可以在心理辅导课上进行中学生恋爱的利弊讨论);

第四,引导他自己做出决定,如何处理这份情感。(如:要从各自的未来发展考虑,暂时把这份情感藏在心里,等考上大学再续前缘。)

案例分析案例:某一学生,男,16岁,他自述:“看到我的同龄人都长得又高又大,而我又矮又小,这成了我最大的烦恼。我的重量才30公斤,一个人瘦得太过分了,所以,我有许多绰号:“小排骨”、“小萝卜头”等。别的男同学有一副强壮的体格,各方面都占优势,我却败在下风。人矮小,给我带来许多不便,体育不及格,老师看了直摇头。”在这种情况下,该生显得怯懦、退缩。

请你判断一下该生的问题,你的看法如何?请你提出对该学生的辅导策略。

答:怯懦是指胆怯、懦弱、拘谨的心理表现缺陷。通常表现为害怕困难,意志薄弱;害怕挫折,情感脆弱;害怕交际,性格软弱。平

时寡言少语,行动拘束,容易逆来顺受和屈从他人;遇事退缩,极其胆小怕事,不愿冒半点风险;遇到困难易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受到挫折则易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从某种程度上讲,青少年也需要有一点自我约束,也应有“彬彬有礼”和“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但是如果过分拘谨,交往处事时就会躲躲闪闪,手足无措,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给人留下软弱无能、畏难怕事的印象。怯懦也是一种恐惧,害怕,适当的害怕还是必要的,极其害怕,恐惧,那就是恐怖症。

怎样调整呢?

一是理解青少年的感受。怯懦青少年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比较敏感,容易受伤,所以,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关爱。我们要以真挚的感情对待他们,避免于公开场合批评他们,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安全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二是建立青少年的信任。如果青少年的怯懦来自“畏人症”,我们就应该消除青少年对他人的恐惧,建立青少年对别人的信任。充分信任青少年,并让青少年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这种信任。青少年越是被信任就越能信任别人。信任是亲近的基础,让青少年从信任老师、亲近老师开始,转变对别人的畏惧态度。三是做最好的听众。有的青少年其实特别想说话,想表述自己的意见,可是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有时免不了会被人打断或取笑,时间久了,就会回避谈话类活动和人多的场合。这样的青少年有时会在不被人注意时自言自语。因此,老师应耐心倾听青少年的发言,做最好的听众,让青少年能够在老师的专心倾听下,消除恐惧心理,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四是拓展交往的经验。应当特别关注他们这方面的需要,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班级以及小组的各种活动,让他们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拓展青少年交往经验的方法非常多,在学校生活、班级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要避免一些优胜劣汰的高度竞争活动。五是树立青少年的自信心。要善于发现青少年的闪光点,激励青少年树立自信。即使最胆小怯懦的青少年,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家长老师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大的表扬鼓励。不要对青少年有过高的期望值,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少年,肯定青少年的点滴进步,以此来改变他的怯懦行为习惯。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青少年树立自信也很重要。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契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青少年如果能经常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会激发他们的热情,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同时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青少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

六是家长减少或停止对孩子的一切干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要养成耐心听取孩子意见的习惯。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突然对孩子发脾气,或因情绪不好拿孩子出气,那么父母应共同找出原因,努力避免类似事情再度发生。克服怯懦的法则:

一是径直迎着别人走上去,好像他欠了你的钱。

二是训练自己盯住对方的鼻梁,让人感到你在正视他的眼睛。

三是开口时声音宏亮,结束时也会强有力;相反,开始软弱,那么闭嘴时也就软弱。四是有时,为了在喧哗中让别人听见,有必要轻轻讲话。

五是学会适时地保持沉默,以迫使对方讲话。

六是会见一位陌生人之前,先列一个话题单子。

七是熟记演讲的首尾,那么你从头至尾都会口若悬河。

八是想方设法接触伟人。和比自己年纪大,比自己强的人交往。这样,你会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观察强者的弱点和缺点,从而增强信心。

九是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不断实践克服怯懦的方法。十是注意,这些只是窍门与法则。首先还需精通本职工作,有能力才会有信心,也才有自做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价值。

案例分析题(本题14分)

36.李XX(男,高二)自述:

我平时酷爱体育活动,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区、县等各级别的比赛,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我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水平,老师有意安排王XX和我同桌,让我们结成学习对子,并嘱咐王XX帮助我提高学习成绩。但我自认为是校队主力,王XX应该主动给我补课,“巴结”我才对,结果我们的合作很不愉快。我开始在背后对他说长道短。比如,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会在背后不屑地说他“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他在区级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我认为他的成绩仅属于个人行为,不值得表彰,而校篮球队在区赛中取得的冠军才是值得隆重表彰的。我还经常使“坏”,为了扰乱王XX听课,我在上课时故意找话题和他聊,有时甚至把他的笔记本、作业本藏起来,让老师以为他偷懒。只要王XX主动帮助同学或班上做好事,我心里就不舒服,就要找他的“茬子”,说他爱出风头,表现自己。我的队友批评我“嫉妒之心太重,不像个男子汉”,不少“铁哥们”也在逐渐疏远我。我开始觉得是自己不对了,自己有心理问题了,觉得自己变得很可怕,为此感到很痛苦„„老师,你帮帮我吧。

1.李某存在哪些情绪问题?

2.分析李某存在这种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3.请你谈谈如何对李某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李某存在着较强的嫉妒心理。他的嫉妒心理就是将自己的体育优胜与王某的品学兼优进行错误比较,使自己在心理上失去平衡,从而带来心理障碍。

分析李某的嫉妒心理,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二是好胜心极强,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想占上风;三是心胸狭窄,缺乏修养。

嫉妒心理人皆有之,适度的嫉妒可以催人奋进,赶超先进;反之,嫉妒心过重,就会害人害己。对其嫉妒心理的辅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帮助他认识嫉妒心理可能带来的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二是帮助他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真正了解自己。在评价自己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不足,做到自知之明,摆正位置。三是帮助他学会自我反省和换位思考。四是指导他和王某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建立2

良好的同学关系。

36.某活动课第一个上讲台的是一个男孩子,他的图画是一双大拳头。教师说:“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给我们听听好吗?”这个男孩子说:“我长期受人欺负,我希望自己有一双巨大的拳头。”他个子瘦小,秉性较弱.说到这里几乎哭了。教师让同学们给他“出主意”,一个女孩子站起来劝道:“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有同学说;“把学习搞好,只想打架不好”;等。这时,你面对这样一个当事人,将作出怎样的分析和适当的辅导。

对此,教师的指导有相当的难度,与思品教育比较,难度如下。(1)渴望有一双大拳头,是不是想打架?而打架是不对的,学校教育不但不支持,还要予以制止,对此,心理辅导切入的角度是什么?(2)有同学劝他“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孩子长期受人欺负,还能够劝他再“退一步”吗?再退后的结果是什么?(3)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仅仅中等,通过“把学习搞好”来实现强者的渴望,有多大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不大,又如何进行具体指导?(4)小学生处理同伴关系仅依靠“告诉老师”,这对他的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发展是有利的吗?如果教师使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对这个男孩子的人际适应指导,会犯根本性的错误。那么,符合心理健康辅导原则的具体指导是什么?针对这个男孩子长期受人欺负,自卑,退缩,教师除了接纳、理解外,要着重指导人际适应,帮助建立心理支持系统,交给具体方法,而非单纯反对他去打架。教师不妨直接告诉孩子:“老欺负别人不好,人应该‘不欺善,也‘不怕恶’,有多种方法都可以使不受恶者欺负。”实际上要让这类孩子实现“不怕恶”,还有相当多的心理指导工作,因为纠正退缩行为的难度甚至大于纠正攻击行为。

36.张某,男某校初三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觉得同班一位女生非常漂亮,仪表非常美,随时都想见她.后来觉得与她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日,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张某问学校心理辅导员:“我和她是不是真有爱情呢?”辅导员:“.......” 问题:

(1)根据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阶段来看,张某处于什么时期?

(2)根据青少年早恋的分类,张某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

(3)张某的恋情具有早恋的什么特征?为什么?

张某正处于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阶段的异性好感期。他的情感属于爱慕型的早恋,这是一种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张某的恋情的最大特点是朦胧性和变异性。张某一方面感受到和对方在一起时“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另一方面又因为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早恋的情感呈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带有很大的变异性。

第五篇:自考必备:青少年心理卫生

第一章 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维护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心理卫生的任务是:

1、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2、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心理异常、积极治疗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还必须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上的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

3、智力正常.4、情绪乐观.5、意志坚定。

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青少年心理异常的几个成次:

1、轻度心理异常、也称轻微心理失调、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2、中度心理异常、也称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3、重度心理异常、也称严重心理疾病、包括各类精神病.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翌年抗日爆发后被迫停止、新中国成立后、1985年4月重新成立.心理卫生的意义:

1、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2、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

1、面向全体与个别对待的原则.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主体性原则.主观能动性、积极性.4、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的方法有: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青少年身心发展

青春期主要有哪些生理变化:

主要为身体外行,生理器官,生理机能以及心理行为的突出阶段。

青少年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1、对身体容貌的敏感性增强。青少年心理卫生自学考试

2、产生性 意识。

3、产生成人感。

4、独立性与封闭性的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方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和先天素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育。

主观因素。主观意识,态度,活动等。青少年性心理卫生

性心理:指性征,性欲以两性交往等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

青少年性心理活动的表现:

1、对性知识的追求。

2、性欲望和性冲动。

3、性的自慰行动。

4、对异性的爱慕。

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1、异性疏远期。2异性好感期。

3、异性爱慕期。

4、两性恋爱期。

早恋: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过早的建立恋爱关系行为。

判断早恋的依据是:

1、生活自立的程度。

2、恋爱的年龄和法定最底结婚年龄相差程度。

早恋的特征有:朦胧性,矛盾性,变异性,和差异性。

早恋的类型有7种: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补偿型,叛逆型,病理型。爱慕型有可分为:仪表型,专长型,品性型。

早恋的危害:

1、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

2、易受伤

害,产生心理问题。3,容易出现性过失,甚至妊娠。

4、增加犯罪发生率。

如何正确对待早恋:

1、正视早恋的发生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真诚,尊重和关心早恋青少年,让早恋者了解性心理知识,尤其是朦胧的感情的产生。

3、丰富课余活动,转移注意力。

4、鼓励异性正常交往。

青少年常见的性问题有哪些:

1、性恐惧。

2、性压抑。

3、手淫。

4、性罪错。手淫的辅导策咯:

1、树立手淫的科学认识,消除心理障

碍。

2、注意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广乏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4、提高自我的分析鉴别能力。性罪错的辅导策咯:

1、加强性知识,性道德的教育。

2、要

指导他们如何学会与异性交往,避免性的挑逗和诱惑。

3、创建良好的家庭,学校和教育环境。中国性教育的内容:

1、性生理教育。

2、性心理教育。

3、性

道德教育。

4、性法纪教育。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家庭性教育,父母生活中指导,讨论

交流,榜样师范。

2、学校性教育。直观教学,收集问题讲

解,读书知道,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须故事,个案分析。

3、社会性教育。如医院。

第二章

青少年的个性

与心理卫生

个性又称人格,本意是指面具。需要是个性的原动力。

个性从结构上分为3个系统:

1、个性动力系统。以积极性,选择性为

特征。

2、个性表征系统。体现在气质,性格,能力三方面。

3、个性调控系统。维持个性发展的稳定

性和连续性,由自我意识构成。个性的特征:

1、个性的整体性。

2、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个性的独特性和共同性。

4、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个性特质理论(卡特尔16因素特质理论)

1、乐群性。

2、聪慧性。3、稳定性。

4、特强性。

5、兴奋性。

6、有恒性。

7、敢为性。

8、敏感性。9怀疑性。

10、幻想性,11、世故性。

12、忧虑性。

13、激进性。

14、独立性。

15、自律性。

16、紧强性。

个性的5因素模型:

1、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只能等特质。

2、责任心。具有公正,条理,尽职,成就等特质。

3、外倾性。具有热情,果断,活跃,乐观等特质。

4、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等特质。

5、神经质。表现出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等特质。第二节 青少年个性的发展特点

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

气质的类型:(巴甫洛夫依据神经活动的过程划分4个类型)

1、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思维灵活行动敏捷,但性情急噪,鲁莽冲动。

2、多血质:这类人情感丰富,外显不稳定,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但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办事重情趣。

3、粘液质:这类人情绪平稳,不外漏,不易激动,考虑周密,自制力强,但是行动迟缓,主动性差。

4、抑郁质:这类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易多愁善感,思维敏捷,想象里丰富,但不善交际,孤僻离群,对人对事易多虑,反应缓慢。性格: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的个性特征。

性格主要有4个方面的特征构成:态度特征,情绪特征,认知特征和意志特征。青少年性格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的性格认知特征在初二至高一阶段发展迅速。这个时期青少年能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思维灵活性和权衡性。另外,青少年开始多方位的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表现出主动性和认知特征。青少年的性格特征从小学六年级出现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情绪的稳定性加强。体验更加深刻。青少年的意志特征在初二以后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意志果断性上。各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是有差异的,各个方面的特征方面都是有

内在的联系。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活动中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青少年阶段是性格形成和实施教育的关键时期。马斯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层次的,需要的满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的发展,底层次的需要的到基本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

1、友谊的需要。

2、独立自主的需要。

3、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4、成就的需要。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和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

逆反心理的表现:

1、对正面宣传作反向思考。

2、对榜样

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3、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4、对思想教育,尊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逆反心理的产生的原因: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2、自我意识的觉醒。

3、认知水平的偏差,4、好奇心的驱使。逆反心理的引导:

1、加强感情投入,建立信任感。

2、采

取正面引导教育方式。

3、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4、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

5、引导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孤僻:是以畏缩和回避为特征的不良个性。

青少年常见的不良个性:

1、逆反心理。

2、孤僻。

3、依赖。

4、怯懦。

5、反社会倾向。青少年良好个性的自我塑造:

1、健康个性的基本特征:(1)、富有责任感。(2)、自尊自信。(3)、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4)、诚实正直。(5)、合群协作。(6)、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7)、有独立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2、良好个性的自我塑造。(1)、对照健康个性的标准,刨析自己。(2)、丰富知识,加强文化修养。(3)、从小事做起。(4)、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正确应对挫折,锻炼意志。

第三章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

意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一个主要标志。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它以个体自己作为意识对象。

自我要作为主体起作用,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分离感和统一感是自我的两个基本侧面。也是自我的两个基本特征。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包含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我自我调节3个方面,他们的分别反映了自我意识的认知、情感、和意志3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构成了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内容:

1、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一

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的意识。

2、现实自我,理想自我,镜中自我。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1、信任对不信任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5岁)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的阶段。

2、自主对羞怯和怀疑 第二阶段为儿童期(1.5-3岁)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和羞怯感的阶段。

3、主动对内疚 第三阶段为学龄初期(3-5岁)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

4、勤奋对自卑: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6-12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的阶段。

5、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第五阶段为青春期(12-18岁)是获得自我统一性而克服角色混乱的阶段。

6、亲密对孤独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岁)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阶段。

7、繁殖对自我专注 第七阶段为成年中期(26-65)是获得创造力而避免自我专注的阶段。

8、自我整和对失望 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65岁以上)是获得自我整和感而避免失望感的阶段。

第二节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

2、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

3、青少年自我调节的特点。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

1、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之间的矛盾。

2、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

3、独立与依附的矛盾。

4、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5、好生与消沉的矛盾。第三节 青少年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1、自我为中心。

2、从众心理。

3、自卑。

4、自负。

如何克服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1、了解什么是自我中心观。

2、视角转换。

3、学会爱别人。

4、主动承担责任。

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青少年从众的原因:

1、相信他人的心理。

2、寻求安全心理。

3、群体认同的需要。

自卑:是由于个体的认知歪曲而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我轻视的情感体验。产生自卑的原因:

1、家庭背景。

2、生理因素。

3、能力因素。

4、挫折经历。5过强的自尊信。

6、不合理认知。如何克服自卑:

1、认知矫正 包括对自己客观全面的评价,对失败做适当的归因,进行自卑补偿和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

2、行为锻炼法 战胜自卑,培养自信心还可以从日常行为的改变入手。第四节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

1、正确认识自我 包括全面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2、积极悦纳自己 包括学会接受自己,体验成功。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

3、有效调空自我 包括建立合理的理想自我,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提高自

制力。

第四章 青少年情绪与心理卫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情绪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客观事物的作用引起的。情绪的成分:

1、主观体验 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

2、外部表现 情绪的外部表现又称表

情。

3、生理唤醒 是人的情绪在生理方面的反映。情绪的两极性:

情绪包含快感度,激动度,紧张度,和强度等方面的特征。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

能。

4、信号功能。

5、健康功能。现代心理学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情绪状态分类:

根据情绪发生时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心境,激动和应激3中基本状态。

1、心境 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

绪状态。

2、激情 是一种强烈,爆发性的,短时的情绪状态。

3、应激 是由于出呼易料的紧张情境

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情绪的基本理论:

焦虑:是个体面临或预期即将来临的威胁而又对此无能为力,不能应付时出现的紧张痛苦反应。是个体处于失助状态之中而不能采取有效行为去对付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焦虑的反映:

过度的焦虑会引起生理,心理行为的一系列反应。

生理方面:引起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凌乱,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心理体验方面:焦虑状态通常表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

在外显行为方面,焦虑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手足无措。

青少年时期出现的学习焦虑主要有:考试焦虑,社交焦虑等。

抑郁:指个体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感到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异常沮丧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

抑郁的一般特征是:

1、食欲不振,2、睡眠不良。

3、丧失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抑郁形成的原因:

1、成就动机强烈,期望过高。

2、自我认识和评价出现偏差。

3、人际关系不良

4、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抑郁的危害:对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影响青少年学习和做事的动机,是青少年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而对不快乐的感受却与日俱增。抑郁影响青少年注意力和记忆力,抑郁影响青少年对自己,对未来乃至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方式。

恐惧:指个体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事物,人际交往或处境等产生的紧张不安内容体验。

按照恐惧对象的不同,可以把青少年存在的恐惧现象分为对特殊事物的恐惧,对社会交往的恐惧,对学习恐惧等。恐惧产生的原因:通常外界环境和机体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嫉妒: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怨恨的情绪体验。

学习的嫉妒心理3个方面的表现:

1、不愿意承认别人的成绩和进

步,别人明明成绩好,进步快,却视而不见,不于承认。

2、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比如

说他们的成绩是偶然的,运气好等。

3、对成绩好比自己进步快的同学

表现出怨恨。

青少年嫉妒形成的内因为自身知识的浅薄,心胸狭窄,极端自私。外因来自家长,老师的错误的教育观点与方法。嫉妒的危害:

1、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2、有害于身心健康。

第五章 青少年的意志与心理卫生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1、意志的含义: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支配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意志的三大特征:

1、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意志具有调节支配作用。

3、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的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尺度,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4个方面。

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为。分为两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执行阶段。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1、双趋冲突:当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而人们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冲突。

2、双避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所回避的,而人们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产生的冲突。

3、趋避冲突:一个人一方便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时产生的冲突。第二节 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

1、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依赖性依然存在。

2、果断性有所发展,但仍伴有冲动行事和优柔寡断。

3、坚韧性提高,但做事仍易虎头蛇尾。

4、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力仍较薄弱。

第三节 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树立远大的理想。

2、制定合理目标。

3、讲究科学方法。

4、从小事情做起。

5、坚持体育锻炼。

6、塑造良好的个性。7榜样示范。第三节 青少年的挫折的教育

挫折:是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挫折包括3个成次的含义:

1、挫折情境,即干扰或足碍意志行动的情境,也称挫折源。

2、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

3、挫折反应,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挫折产生的原因:形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

便的,大致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社会和教育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青少年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

1、学业失败。

2、人际关系不协调。

3、情感困扰。

4、心理承受能力差。应对挫折的策略:

1、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具有两重性,即能折磨人,也能考验人,锻炼人。

2、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3、调节抱负水平。

4、寻求社会支持。

5、创设挫折情境,培养挫折承受力。

第六章 青少年的学习与心理卫生

第一节

青少年的学习心理概述

学习: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乏指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仅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青少年的学习特点:

1、青少年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

验为主。

2、青少年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青少年的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青少年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影响青少年学习的因素:

1、生理成熟水平。

2、智力因素和非智

力因素。

3、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4、学校因素。

5、家庭因素。第二节

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特征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取的学习成效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

智力:是指顺利完成智慧活动的能力,即人的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

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说,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被分为超常(IQ>130),正常(IQ在70-130之间)和低常(IQ<70)3个等级。

智力正常者又可分为3种:智力偏低(IQ在70-89之间),智力中常(IQ在90-109之间)和智力偏高(IQ在110-129之间)。智力的发展水平呈中间比例小的正态分布。

韦克斯勒的智力分类。。。。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动力。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对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青少年学习动机的理论:

1、归因理论。韦纳的三纬度成败归因

理论。

2、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或判断,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个体的认识,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进而对行为起到调节作用。学习兴趣:也称求知欲。

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发展的特点:参与倾向,情绪体验,兴趣专一,兴趣广乏,兴趣稳定性,兴趣效能。第三节

青少年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困难:指明显智力缺损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上出现障碍,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不良。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

1、神经功能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

2、认知 感觉统合失调。

3、元认知。

4、学习动机。

5、社会性发展。

6、心理健康。厌学:指学生消极的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的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厌学心理一般是指厌学情绪。

厌学的原因:

1、学习目标不明确。

2、心理压力过重。

3、、教师教学水平底下。

4、片面的自我认知。

学习疲劳:指由于连续学习或高强度学习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现象。

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太大,学习方法不当。作息时间凌乱,睡眠时间不足,对学习缺乏兴趣等。考试焦虑:指学生面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为基本特征的心理状态。考试焦虑的形成条件:

1、考试情景的激发性。

2、认知评估的调控性。

3、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4、反馈信息的强化性。考试焦虑对青少年的影响:

1、对考试成绩的影响。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对身体的影响。第四节 青少年的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兴趣的培养:

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情趣点。

4、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5、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七章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概述

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相互认识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际交往的3个基本特征:

1、信息沟通的过程。

2、相互认识的过程。

3、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人际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

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包括:包容,控制和情感需要。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接近性。

2、相似性。

3、互补性。第二节 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有哪些特点:

1、迫切需要融入同龄群体。

2、重视友谊。

3、充满矛盾的异性交往。青少年的亲子交往的特点:

1、青少年对父母的态度发生变化。

2、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发生变化。

3、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新的期望。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问题:

1、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偏差。

2、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问题。

3、人际交往中的人格缺陷。

4、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问题。

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

1、遵循交往原则。

2、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4、掌握交往技巧。

第八章 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卫生

吸烟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的影响:

1、对身体的影响,包括生理影响,易导致疾病。

2、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

1、好奇心理。

2、模仿心理。

3、补偿心理。

4、表现心理。

5、交往心理。

6、解压心理。

青少年吸烟的外部因素:

1、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偏差。

2、家庭的影响。

3、同伴的影响。

4、大众传媒的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1、吸烟危害的教育与宣传。

2、群体规范的约束。

3、矫正吸烟习惯的心理技术。

4、营造良好的反吸烟环境。

过量饮酒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1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过量饮酒产生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

1、民族习俗和家庭的影响。

2、同伴的影响。

3、心理因素包括好胜心理,叛逆心理,交往的需要。

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1、过量饮酒的宣传与教育。

2、矫治过量饮酒行为的心理敢于技术:包括交色扮演,社会影响干预技术。自然控制程序。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的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又称网络成瘾综合征或病理性互连网使用。

网络成瘾的类型:

1、网络交际成瘾。

2、网络游戏成瘾。

3、网络色情成瘾。

4、信息搜集成瘾。

网络成瘾的诊断工具:YOUNG

1、专注与网络。

2、上网的时间越来越来长。

3、对上网的忍耐性增高。

4、减少或停止上网后出现戒段症状。

5、时间管理问题。

6、面临着环境的压力。

7、对上网的时间说谎。

8、心境随互联网的使用而改变。符合其中5条才能诊断为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1、互联网的易成瘾性。包括随意,多样,匿名等。

2、易导致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包括内向,底自尊、高人际敏感性、喜欢标新立异等。

3、需要满足解释。

YOUNG关于网络成瘾娇治的策略:

1、改变上网时间。

2、定时提醒,强制执行。

3、设定上网的具体目标。

4、约束和过滤上网内容。

5、家长或老师要经常引导成瘾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改变错误认知。

6、让成瘾青少年列出沉迷于网络而无法参加的其他感兴趣的活动。

7、建立支持群体。

第十一章 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卫生

第一节 家庭与青少年心

理卫生

家庭因素分为客观和主观因素。家庭生活欢迎包括家具空间、家庭气氛、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

父母的教育方式:

1、民主型(高要求,高反应)。

2、专注型(高要求,低反应)。

3、溺爱型(低要求,高反应)。

4、忽视型(低要求,低反应)。

独生子女良好个性特点形成的因素:

1、优越的经济条件。

2、享有充分的爱。

3、教育条件好。

夫妻离异对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

1、产生消极情感。

2、出现性格缺陷。

3、缺乏自信心,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高。

4、心灵创伤难以抚平和恢复。

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途径:

1、营造舒适的家居环境。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第二节 学校与青少年心

理卫生

学校风气:又称校风,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的积聚而形成的师生共同具有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

校风包含2个成面:

1、行为层面。

2、精神层面。

学校风气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塑造功能。

班集体具有凝聚,驱动和同化的效应。创设优良学校环境的途径:

1、完善学校的物资条件。

2、加强精神文化环境建设。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1、客观因素,如家居空间,家庭的社会地位,家庭结构等。

2、主观因素,如父母自身特点,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等。学校的校风,班集体和教师素质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1、社区环境。

2、社会风气。

3、传播媒体。

第十二章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指个体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却无法回避,又无法用以有方法加以解决时产生的严重心理不平衡状态。

心理危机分为成长性危机、外源危机、存在性危机。

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1、冲击期。

2、防御期。

3、解决期

4、绝望期或成长期。心理危机的结局:

1、个体顺利度过危机,并从过程中学会处理危机的新方法。

2、危机虽然度过,个体却留下心理阴影,形成带有偏见的观点或态度。

3、自杀,个体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采取结束生命来解脱自己。

4、个体未能度过危机,引发精神障碍。

青少年心理危机源:

1、学业压力。

2、环境适应不良。

3、人际交往障碍。

4、身心发展不平衡。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

1、情绪反应。

2、认知反应。

3、行为改变。

4、生理反应。危机干预:指及时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

危机干预特别强调 要及时,灵活,方便,强调短期性和创造性。

危机干预的原则:

1、想方设法让当事人自愿接受帮助。

2、帮助当事人正确地面对危机,并采取合适的行为。

3、为当时人提供各种有关的信息。

危机干预基本模式:

1、平衡模式。

2、认知模式。

3、心理社会模式和折中干预模式。

青少年危机敢于的策略:

1、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源的控制。

2、增强青少年的挫折承受能力。

3、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支持系统。

5、建立青少年危机预警机制。

对危机干预的几种错误认识:

1、心理危机干预就是言语劝说。

2、危机发生一段时间后的干预没有价值。

3、危机发生后出现各种反应是正常的。

4、他人的介入和帮助对当事人度过危机意义不大。

危机事件应激解说:

团体干预技术,也称团体语谈。自杀是指主题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1、社会文化因素。

2、生物学因素。

3、心理学因素。青少年自杀的预测:

1、自杀意愿。

2、自杀计划。

3、自杀动机。

4、未来安排。

5、自杀未遂或自杀伤害。

下载《青少年心理卫生》考核知识点索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心理卫生》考核知识点索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心理卫生复习资料(单页)

    第一章概述 1、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维护心理健康. 2、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3、心理卫生的任务是: 维护......

    最新青少年心理卫生自考材料

    第一章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心理卫生的任务是:......

    读《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有感

    读《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 最近,我读了《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咨询》一书,该书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如何防治做了详尽的讲述。书中列举了对杭州的一项调查数据,......

    万川群主关于线路知识点索引

    电线力学计算(线路手册)知识点索引 1.最大风速统计值计算——P169~170 36. 第一个防振锤的安装距离b1及简化式——P230或3-6-142.大跨越工程最大风速统计值计算——P170 及......

    6、青少年心理卫生案例分析(精选5篇)

    六、案例分析: (一)李XX(男,高二)自述: 我平时酷爱体育活动,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区、县等各级别的比赛,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我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

    青少年心理卫生复习试题解读[大全五篇]

    青少年心理卫生复习试题 1.由于脑功能发育不全而导致的自闭症的主要表现? 答:.缺乏解读他人心理和环境的能力;语言损伤;面对环境变化容易产生焦虑、狂躁;听觉损伤;食物的单一;自我......

    “青少年精神心理卫生实施计划方案”卫生工作计划

    为积极响应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

    青少年活动中心考核方案

    青少年活动中心考核方案 为加强我中心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中心工作顺利实施,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根据省、市、县有关精神,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