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工作坊说明

时间:2019-05-14 01:4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工作坊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工作坊说明》。

第一篇: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工作坊说明

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工作坊说明

十一月 北京

“当我们的交流有助于由衷互助,快乐就取代了暴力和忧伤。”

——马歇尔·卢森堡

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工作坊致力于学习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NVC)。她支持我们与人发展开放、友善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协作性的关系。

工作坊简介:

在考虑参加工作坊前,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疑虑,例如:这对我会有什么用?工作坊会不会很闷?有的人看到“爱”、“非暴力”之类的标题也许还会想:“又是说教的?!”、“参加这样的课程,我会不会对自己更苛刻?”等等。

如果简明地谈工作坊的意义,也许就像一个参加者感叹的:“我们还可以这样交流!”从根本上,我们和他人是相互依存的。不论是想帮助他人,还是实现自己别的愿望,我们常常需要得到配合。然而,当我们即使以最大的善意在一起时,例如父母想关心孩子或孩子想陪伴父母,我们仍然很可能发生冲突。如果我们真的很看重这个关系,真的很看重帮到别人或得到支持,我们的一个选择是,保持(或培育)我们的善意以及想办法促进交流与合作。如果您曾这么去做,也许您会认为,在一些情形中,这是极具挑战性的。如果您现在正面临这样的挑战,希望学习新的交流方法,工作坊则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具体说明:

NVC的精髓在于对其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的觉察。本次工作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NVC的目的、若干基本理论假设、四要素的定义及其实际运用。工作坊主要由一系列的互动活动组成,为参加者提供体验式的学习环境。您将有机会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学习。

我们希望,通过2-3天工作坊的学习,能帮助参加者领会NVC的精神和一些基本原则,并为其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天(11月25日)晚上19:30-21:00

NVC简介、互相了解和凝聚共识。

第二天(11月26日)白天 9:00-12:0014:00-18:00

NVC若干理论假设。

NVC过程简介。

NVC四要素中前三要素“观察”、“感受”、“需要”的定义。

练习(3个):通过互动活动体会在交流中关注以上NVC要素的意义。练习1:在倾听时,区分观察和评论(联想)。

练习2:非语言交流。

练习3:倾听故事(情感)所反映的需要。

第三天(11月27日)白天 9:00-12:0014:00-17:00

NVC第四个要素“请求”的定义。

练习4:借助NVC四要素关注内在的意义。

NVC的实际运用。

(结合一个实例深化对NVC目的和过程的学习。)

回顾以及如何后续学习的交流。

以上时间设置和内容结构供参考。在工作坊中,主持人将结合参加者实际的学习需要和请求做相应调整。

主持人:阮胤华先生

 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认证培训师候选人。

 《非暴力沟通》一书译者。

2008年开始在中国国内、斯里兰卡等地主持非暴力沟通工作坊。

主办单位:北京易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举办地点:北京百善堂会议中心

预计参加人数:20人。

会务安排和报名表请联系:

联系人:百善堂

邮箱:baishantang@163.com

百善堂联系电话:4007076565 010-62810746

报名程序:

1, 发邮件咨询百善堂,百善堂给报名表;

2,接收报名表,并且认真填写报名表;

3,提交报名表给百善堂;

4,百善堂告知会务等事宜。

课程时间:

2011年11月25日-27日(详见上面的具体说明)

课程价格:

基准价格:RMB2000元/人(学员的食宿费用自理。建议学员统一食宿,两人一间,如有特殊需要,请在报名时说明,以便安排)。

本次课程提供若干特惠名额,有暂时经济上周转困难又非常希望参加课程的学员,请与我们联系。另外,如果您的确经济上有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我们可以接受延期付款或分期付款,先参与课程的请求。

费用支付:您的报名申请得到确认后,请于3日内付款到以下账户:

汇款卡号:

请注意:汇款后请及时短信给联系人,告知学员姓名及汇款金额等,以便查收,我们收到您的汇款确认您报名成功(请保留银行汇款收据,以便核对)。

由于您的原因导致您无法参加课程的退款方式如下:

培训课程开始前提出取消申请,退还95%实收培训费。

附 录

NVC简史:

 NVC由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Rosenberg)于1963年提出。

 最早是在1960年代为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学校项目提供纠纷调解和人际交流技巧培

训。

 199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将NVC引入前南斯拉夫的学校中,到1998年,有超过1500名来自40个城镇的老师接受了为期6天的培训。

 接着,欧盟资助NVC培训师将NVC介绍到4所以色列学校、4所巴勒斯坦学校以及北

爱尔兰的学校。

 此后,以色列政府将NVC推广到以色列的学校中;同时,欧盟资助的NVC项目也推广

到其他国家。

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NVC列为全球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领域非

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Best Practices on Non-Violent Conflict Resolution in & out of school-Some examples)。

 除了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外,NVC还被广泛运用到世界各地不同层面不同环境中的冲突

预防和解决,其中包括世界上饱受战争创伤的地区,如卢旺达、布隆迪、尼日利亚、斯里兰卡、中东、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北爱尔兰等。

工作坊参加者反馈:

“我们曾两次邀请阮胤华先生在北师大举办工作坊,主题涉及和谐沟通的策略,以及NVC的核心思想。通过工作坊,一部分师生对NVC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在现实的工作中尝试运用NVC的方法。对我个人而言,NVC带来了很多具体的改变,让我的生活增添了实实在在的成长、快乐和喜悦!NVC给我们个人注入力量,给人际交往带来帮助,学习NVC是一个很有

价值的个人功课。”

——北京师范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莉莉

“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尝试了解自己身体的感受,懂得要体贴自己。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像一面镜子:在混乱与挣扎中,提醒我重新回到‘事实’。我与他人观察到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感受源自於什么样的需要,或者是因为我们看重什么?最后,对方有什么请求,我又可以提出什么样具体的请求。历经这场二天一夜的工作坊,让纷杂的情绪沉淀,仿若重新归零再出发,面对复杂的世界,让人更有信心,迎接挑战!”

——台湾大学兼任讲师 胡全威

“两天又2小时的学习时间真的发生得太快,意犹未尽却已需要挥手告别。我在这个课程里汲取到丰富的养料,在课程结束第二天的公司会议上,我试着用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和态度去参与会议讨论,会议结果令大家感到非常喜悦,大家都觉得这个会议真高效,解决了很久讨论不清楚的问题,当时的我,真的感到高兴,同时对胤华的感激之情又继续加深。”

——厦门 孙琳

“参加工作坊之前读了两遍书,以为自己明白了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只是不知道如何应用。第一次参加工作坊,知道自己不知道了,但非暴力沟通与自己以往的知识体系可以相互参照,很让我兴奋;第二次参加工作坊,结束前,忽然发现以往没有认知到的‘自己’;第三次参加工作坊,开始欣赏以往不太欣赏的人。

工作和生活中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非暴力沟通’改善我与同事、亲人、朋友的关系。感谢‘非暴力沟通’和工作坊给我带来的变化。”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厦门开发中心 李科炜

第二篇:让爱融入生活——非暴力沟通

让爱融入生活——非暴力沟通

我们需要认识到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巨大影响,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言语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一些沟通要素,指导我们改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

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在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与他人,非暴力沟通培养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1、学会观察: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观察。即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2、体会感受: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要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通过表达感受的词汇,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3、探寻需求: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指责、批评、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4、提出请求: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应该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要求。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的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使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最后,提出非暴里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非暴力沟通的另一个方面是借助它们关切地聆听。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需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并帮助他人也这么做,双方便可持续互动,直至情意相通。

第三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

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是心中要有爱,对他人有爱,对自己有爱,非暴力是爱的外在形式。在沟通过程中通过一种结构化的方式解读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体会各自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合理地表达出来,使得双方能够互相理解,最终实现和谐的、充满爱的沟通。非暴力沟通的基本前提是假设人感受的一致性以及同理心,即人的基本感受是相同的,正因为人类的感受相通,所以才能相互理解。

读这本书一方面能够学会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方法,另一方面读书的过程也是对心灵治愈的过程。书中对人心理需要和感受的剖析之精准,时常让人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如果早点知道这些该多好啊。在此,我非常感激本书作者和译者,让我们知道应当多注重自己内心的需求,以及如何合理地表达这些需求使沟通能够愉快地进行,下面列一些令我感触较深的点,谈不上感受,权当杂记吧。

1)外在的驱动力是压力,内在的驱动力才是真正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总是以“应该”做什么来要求自己、命令自己,那他一定会偏离自己的内心,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就像恋人刚开始是出于对对方的喜欢,所以一切关系都很融洽。而当热恋期过了,出于让对方幸福这一责任方面的考虑,爱情往往变得沉重起来。

2)喜欢使用暴力的人,无论是肢体暴力还是语言暴力,是因为他内心的平静遭到了破坏,尤其是被暴力所破坏,所以他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自己内心的和平。但暴力从来无法根本性解决问题,因为暴力不是人内心最终的需求。

3)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需要,故而真诚待人比委屈求全更可靠、更长久。

4)向别人倾诉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像有些东西在你你说出来的时候你才能更客观、更全面地理解它。在痛苦的时候,合理的倾诉能够避免自己被充斥在头脑里的各种想法所束缚。

5)最后,这本书值得时常拿出来看看,当作一碗心灵鸡汤吧,需要的时候治愈一下自己的内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沟通非常常见,人们经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进行评判,一味的比较,威胁他人,以不得不为幌子来回避责任,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痛苦。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书中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教导我们如何避免出口成伤。

第一步是观察,讲事实而非评论。“你根本不照顾这个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反弹,让沟通失控。基于事实的沟通是尊重,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感受,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现在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们感受到生气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此时不该用责备自己或他人的形式来宣泄不满,这对解决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什么帮助。最后说出请求,明确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决问题。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在生气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将错误归结给他人,这种无谓的发泄并不利于解决问题,有时候发泄完还会有自责情绪,让生活更糟糕。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可以试试在今后的沟通中用到“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法,在情绪爆发前给理智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通过对这《非暴力沟通》一书的阅读,我在慢慢改善自己与其人的沟通方式,对于与其他人在沟通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沟通,也能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并且及时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和坚定,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非暴力沟通,需要时间来践行。要把非暴力沟通作为工作、生活中的一项修炼坚持下来,做一个平和的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3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听过让自己不舒服的耳语,也经历过让自己内心痛苦的沟通过程。在我看来,不一定是当面的谩骂以及嘲讽才算得上暴力,虽然那些难听的话语只是一瞬间的冲击,那些隐性的暴力语言,却给心灵带来长久的伤害。

我想这些所谓的“暴力”在孩子心里会种下怎样的种子如果说我们阅读了很多关于暴力的书籍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辞,在交流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己带给对方的舒适以及礼貌的话,但不妨回过头想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孩子因为老师或者家长在他年幼时对他的否定和批评而将他那颗面对世界好奇的心灵扼杀在摇篮里。

很多时候成长只是一瞬间的事。在家庭成长中,我很感激他们,尽管我们曾经用多么令对方痛心的方式去证明我们对对方的爱,但是我从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与表达爱。在阅读完书中前两个章节时,我发现要不使用暴力,也要掌握一些方法的。例如:“你真的懂我吗?”“你不懂我”其实“懂”这个字眼,是需要双方的努力,若只有一方的努力,那么所做的都是无用功。

在东方父母的教育中,大多都是他律他制。父母制定了这个规则,孩子就要符合他们的规律,这叫做让孩子从小围着父母的意志转。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有隔阂,问题大多都是来源于父母本身。他们往往会觉得:“你是我的孩子,你什么事都要听我的,因为我是过来人,不会害你的。”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常常用命令的语气让我们去达到他们心里的那个预期。书中写到,一位母亲对正值青春期的儿子说:“你应该将电视机旁边的脏袜子洗了”若他把那句用命令的语气换成“我希望或者你愿意将电视机旁边的袜子洗了”这样会出乎意料的达到你所期待的有效沟通的结果。

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刚开始以为这本书是讲说话的技巧,读完才意识到,沟通的本质不是在于如何去说,而是语言背后的思维,如何去想,如何去体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简单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换位思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

这本书由老师推荐的,其实我也只是看了序言和一则故事,但是却觉得格外值得阅读。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写的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说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希望在与他人接触时受到伤害;同时当今的社会关系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常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他人做出评判以此来确认他人是否值得信任;另外出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缺陷,在沟通时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能在沟通中改变甚至缺失。以上的原因导致与人有效的进行沟通常常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非暴力沟通是增加与人沟通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就拿我之前经历的一件事情来说吧:学校组织了研学旅行,要出发时发现名单上并未出现我的名字,我焦急的有点烦躁,负责人让我打电话联系老师,可我联系老师时,语气既不尊重又处处展现着“暴力”,可老师那时的声音听起来明显是被我吵醒,可我依旧得理不饶人,老师也依旧耐心指导我,帮助我。在我终于如愿以偿后,我才反应过来,自己当初的行为多么的不好,我就得老师和我说的一句话:“以后遇事要冷静点。”确实,我是个不太能冷静下来的人,我也后悔了,我为什么不能冷静坦然地去处理问题,为什么要对他人使用“语言暴力”,我很懊悔,倘若当时我可以理智一些,不使用“语言暴力”,那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

《非暴力沟通》确实是一本值得我们仔细阅读的书,用非暴力来让爱融入世界。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5

我已26岁,这样的人生,好像很好,又好像很糟糕。但没有关系越努力越幸运。曾经,这个城市的每一天都让我灰头土脸,所以今后的日子我想遇到一个能让沙漠里开出蔷薇花来的人。三观一致,能谈得来,能为对方着想,能在一起一辈子。祝福你,但我更祝福自己。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世上任何事摊开了讲都透着一股悲凉,就像生离比死别更可怕,就像想你这件事,躲得过昏暗的夜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啤酒瓶,黑眼圈,吐不圆的烟圈,甚至冰冷的半张床,让我无数次泣不成声。但清醒的时候我又质问自己,谁离了谁会过不了?并没有。所以,再见了,不是你不值得留恋,而是余生,我想要让自己活得精致一些,祝福你,但我更祝福自己。

今晚的雨下的很大很大,因为周围静得让人头皮发麻,昏暗的灯光微醺了我的眼,嘴里泛苦的冰啤酒让我更渴望遇到一个能给我打伞的人。摸索着手机放上几首老歌矫情一下,每句似懂非懂的歌词里,总觉得写的是我自己,即使不知道哪里相似,但每句歌词都像在刻画我的过去我好像有些醉,但又特别清醒。醉在小王子拿着玫瑰走向我,又清醒的知道盖世英雄架着七彩祥云远去。但这一次我没有很难过,因为闺蜜告诉我,我的齐天大圣还在后面,你是别人的齐天大圣。经过镜子的时候,给了自己一个由衷的笑,我想,我今晚才真的从心里释怀,你好好陪她,我四海为家,我这么一个开朗又酷酷的人。祝福你,但我更祝福自己。

我爱的人不是我的爱人!后来我知道对的人就是,一个你和他在一起,可以舒舒服服做自己的人。我想遇上这么一个人,所以这次我要自私一点,我要用全部的幸运祝福自己。爱自己,爱生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

在我们的生活里,特别是和亲密的家人,先生之间,普遍存在着,冷暴力和语言暴力。逃避解决问题时采用“冷暴力”,一时气上心头不能自制时就会用狠毒的语言中伤对方。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具体沟通模式。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

1、观察而不评判;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犯的毛病,妄加判断,添油加醋地加入个人主观判断,用自己的主观意识给他人“贴标签”

2、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毕竟我们是有情绪的个人,允许有情绪,但直接表达就好,不必用过分偏激的语言或者行为来提醒对方我很失望、生气、愤怒

3、个人的需要/价值观念;静下来扪心自问,是什么样的个人需求和价值观念导致我会有现在的情绪,不去责怪他人的行为,而是将”矛头“指向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某个需求,而导致会这样看待他人的行为,是自己的需求和观念导致了自己的情绪。

4、请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而非命令),注意语气委婉。女生爱玩”你猜猜猜“的游戏,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请求,至少曾经我是这样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当的,因此会起很多不开心。直接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一种沟通模式,实践下来也会带来思考问题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会再怨气冲天负能量地去抱怨指责他人,而是在自我观察剖析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样,当他人在抱怨指责时,我们平静地去倾听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么争论也能平息。

我想这本书将把我带入一个新的世界,我期待着自己的转变,和影响到别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7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发现一本好书,非常棒,是美国的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看后感觉非常受用。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书里讲述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不舒服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说对方引起的。比方说,每次你看到孩子满地乱丢玩具或者老公不收拾家务,就会叨念他们,结果他们不但不改,屡屡让你忍不住自己收拾,最后惹得一肚子气,他们烦,你也烦。其实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说话方式就可以改变他们这些屡教不改的行为:

第一句:当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乱丢在地上(要述说事实,任何人都不可以反驳的事实。比方说,乱丢,就是一个批判,不是事实,人家觉得玩具本来就该放地上的!)

第二句:我觉得很不舒服(陈述自己的感受,诚实、中肯)

第三句:因为我很不喜欢家里看起来凌乱(把自己不舒服的感受归咎到自己身上,因为我不喜欢凌乱,我才不喜欢你把玩具丢地上,否则我一点也不在乎的,不是吗?)

第四句:可以请你捡起来吗?或是以后你可以玩耍后自己将玩具收进玩具箱里吗?(提出一个可行的要求,对方可以照着做的合理要求)这种沟通方法真的很棒,可以化解很多纠纷,尤其是对付青少年反叛期的孩子,特别管用。

这本书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达感受,与人沟通,它还从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们如何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懂得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学会观察内在的情绪和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等——学会懂得自己,就会懂得别人,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大家初次看到时会觉得沟通怎么会和“暴力”扯上关系呢?初次接触这本书,是我的闺蜜、大学老师隆重推荐给我的。她告诉我能从本书中找到人与人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秘籍。我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而且高考在即,他此时的心理状态,包括和父母的沟通问题以及我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让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我希望能从自身改变,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身心愉悦,让生活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所以我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

本书的作者和创始人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MarshallRosenberg)。他早年生活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充满暴力的生活环境促使他去了解是什么让人们互相伤害,以及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有助于矛盾的和平解决。这个愿望引起他对临床心理学的兴趣。1961年,他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得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卡尔·罗杰斯。1963年,他创立了非暴力沟通模式。非暴力沟通作为一种交流方式,目前已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层面和各种环境中,帮助预防和解决学校、家庭、商业、医院、监狱等环境中的矛盾与冲突。20xx年,卢森堡博士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书中说到的暴力不是我们字面理解的"狭义的概念,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出于对生命的爱而希望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改变,从而有助于生命的健康成长。

本书提到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有爱、表达、感受、倾听、感激等关键词代表了作者对非暴力沟通的精髓,通过诚实地表达自己,读后感。而不批评、指责;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和指责的模式,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的处事方式,让我们的内心逐渐变得平和,积极的行动,重获生活的热情。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9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一直没有一个较为恰当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的描述下来。要成功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但我相信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我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0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告知具体的请求。很多时候我们的话语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十之八九是因为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如果你从说第一句话开始就加上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对你打开心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很有可能获得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比较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需要的。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这类的词。如果谈话偏离主题或者让很多人感到无聊,可以打断讲话人,因为讲话的人可能也感到非常无聊。没有人想自己讲的话被当作负担,比起假装在听直接打断更好。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事使用“应该”这个词,只会加重自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如果感到自责,就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这样我们就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一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

B、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C、体会自己的需要。

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和新手妈妈读,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时,如何控制情绪理性沟通,需要慢慢学习。当然,也很适合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1

在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后,我经常会回忆起我初中阶段的生活,书中讲了有一些懂得“非暴力沟通”说话方式的老师,那些同学是幸运的。非常遗憾,我在初中时遇到的这位老师,他和同学们沟通的方式几乎都是暴力的,不光有语言暴力,还有肢体暴力。

这位男老师脾气很暴躁,尤其喜欢体罚学生,男同学女同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体罚,同学们犯的错,无外乎就是考试没考好或者上学迟到。记得一位男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被他拳打脚踢,口吐白沫,最后休学了。想想那时我们的小心灵得多害怕,得受到多大的摧残啊!记得有些同学大胆的和老师说,能不能体罚时不要让学生们看到,老师说:“不行,要不怎么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在我们小时候,家长都不大管我们的学习,也不会太关心我们在学校的情况,估计家长都想像不到我们在学校就是待宰的羔羊,这位男同学受到如此重的体罚也没见家长找到学校。女生体罚轻一些,考试达不到目标的被打手心是常有的事。

同学中犯最大的错估计就是早恋了,而受到的惩罚就带有侮辱性了。男同学被带到操场揍一顿,女同学被罚在学校跑操时让她站操场边,全校的师生都看见了,每个跑操的人都会问那个女生为什么站在那里,然后就会有人告诉他,因为早恋(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可想而知,最后两位同学双双退学了。

感觉那时候同学们和老师之间是没有沟通的,每天努力学习不是因为爱学习,而是因为害怕老师。后来毕业以后,同学们交流起来,都说恨死了那位老师,那本该美好的少年时光就毁在这位老师的手里。那时我们都巴不得赶紧毕业,脱离魔掌。

看了这本书后,真是浮想联翩。推己及人,希望自己对孩子对他人,都能做到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交流。学习,一直在路上。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2

出于提高沟通技巧的目的拜读了这本书,却发现自己的目的一开始就被它否定了。

作者认为一切的沟通技巧都是为了加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与人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的理解、接纳和爱,而不是强化沟通技巧本身。

作者在书中探索出了自己的“非暴力沟通模式”,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个模式的主要原则有点类似于儒家的推己及人,重视体会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意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源于内心的需要而非外界的干涉,因此,对自己和他人内心声音的倾听是无法替代的,没有做好倾听就无法了解对方或自己的感受,更无法了解对方或自己的需要,以最终达到加深彼此联系、减轻双方痛苦的目的。

我个人觉得文中有两点很值得提起。第一,观察不同于评论,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我们往往对眼前的人或事做出评价而不是单纯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而评价,无论是哪方面的,都会有过于抽象和体现自己价值观的弊病,在与他人交流中,如果首先表达自己的评价,很可能遭到对方在价值上的抗拒,从而增加彼此的隔阂。第二,区分请求和命令是有必要的,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区分,其实不然,区别的关键不在于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而是在对方听到你的问题后你的第二个行为对他的影响,譬如,你想对女朋友说,今天能不能陪我去看电影,她在听到你的请求之后表示很累,想在家里休息,如果你对此的反应是,你对此很失望或者指责她的自私,那明显不属于请求而属于命令了,对方即使答应去看电影,也是出于内疚或者担忧的心情,而不是放松和乐意的心态。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3

第一次捧起这本书是因为参加了后亭、民主、东唐和沙四这四个村委共同主办的读书会。也是因为我在育儿的路上遇到了困难,促使我捧起了这本书。

在我没有读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语言也会存在暴力,由于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肤浅地认为只有行动才是暴力的行为,从来都不知道生活中我们的语言也存在暴力。

捧起书抽空把它完整读完历经了一个月,可能是外国语言翻译过来的,自己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同时也跟着书友们在线上共读,每个参与共读的书友们都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线下课的交流,带读老师的耐心引导,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怎样把非暴力沟通运用到生活中去。

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感受,是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前在教育小孩的时候只会指责、否定、说教甚至打骂,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是自己的感受没有清楚地表达出来,更没有说出具体的请求,让他们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就是一种暴力的行为。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学会使用爱的语言、换位思考和有同理心,让自己平和地跟他们沟通,学会用语言表达我们的爱。

倾听的力量也不可小看,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也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变得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就是观察而非评论,表达自身的感受并善于说出内心最真实的需要,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而非命令。这只是我读后的一点点感想,当然想要将它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还是需要我们刻意地练习和多次细细品读。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书!(梁莲)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4

这周我们读的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五章到第八章,感受的根源、请求帮助、用全身心的倾听以及倾听的力量。当我看到难以承受的痛苦,感觉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着,特别是针对于我们女性朋友们,往往把照顾他人当做最高职责,却会忽视个人的需要。

在讲解里面的案例时,不由的想到生活中的自己。小时候家里穷,想要的东西只要一开口便会遭到反对或者各种理由搪塞你,渐渐地就不再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包括现在结婚了,也是如此。看到情人节别人收到玫瑰花,回到家只会生闷气,没好气的针对老公,情绪就会波动。看到孩子没有达到自己心里想要的,也会莫名其妙的对孩子吼几声,所以让自己成为“情感的奴隶”。

老公喜欢打游戏,即便孩子写作业,他只会沉浸在游戏中,把游戏声音放大。每次下班回到家看到这个现象,就会有无名火涌上头,不管孩子,不做家务,越想越气之下,便是大发雷霆的对他说:“天天只会打游戏,打游戏。”而他看到我这样,跟没看到一样,继续玩,所以这样的争吵就会变得越来越多。现在我看了《非暴力沟通》以后,说话的语气和情绪慢慢都会缓和一下,边试着表达内心的想法,让他知道我的需要。便会对他说:“我建议你把游戏声音关小点儿,这样宝宝注意力才会集中起来写作业,不容易跑神。”意想不到的是他真的会那样做,现在打游戏都会关掉声音,这真的让我感到意外,回到家后有种愉悦的心情!

这让我明白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是多么的痛苦!直接说出来,还会获得对方的积极回应,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

是一本想要安利给全世界的实用性沟通教科书。

在翻开书之前我从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阅读体验,很有趣啊,是很久没有读过的标准科研文章型指导读物,读起来逻辑通畅条理清晰,实操性这方面怎么说呢,是一种要让人一点一点潜移默化从而达到纯熟运用的方法。

中文是一种含蓄的语言,中国人也是一个含蓄的民族,我们总是更期待别人通过自己的字里行间来感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从而更吝啬于真诚通透地表达,这样反而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及隔阂。(看完书发现其实所有人类都有这种依赖性造成的沟通不畅)

这本书旨在教人更精确理性地表达以及沟通,更或者说,教人更精确理性地认识以及表达自己。观察并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引起情绪的真实需要,从而推己及人地去了解别人,帮助别人,传递“非暴力,爱自己”的精神,以达到沟通的效果。

观点和理论非常实用,阅读的过程中也反思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情况,不时在想“如果运用非暴力的沟通方法应该怎么表达呢”,练习的这种过程其实也很有趣。至于具体实际操作,其实真的挺难,因为这种沟通方式需要顺畅的沟通环境或者说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间,而现实生活中,哪怕自己内心真的非常想要去沟通想要去爱人人,但是当遇到铜墙铁壁一般拒绝沟通的对象,或者说一时之间的情绪波动,(就比如真正在路上开车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还是会很苦恼于难以控制自身情绪,无法熟练运用非暴力技巧啊哈哈。

但还是会尽量去做去练习吧,如果真的能熟练运用感觉还是非常酷的啊。

第四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起初看到这书名,我觉得这是鸡汤文,打算快速过一遍,没想到我读第一遍花了六个小时才读完这本书,而且打算过一段时间再读第二遍。这真的是实操性很强的一本书。

从这本书我学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无论发生什么事,哪怕自己处于暴跳如雷的状况,也要努力让自己静下心观察到底是什么状况,了解并明白自己的感受,再揪出自己的需求,最后做出请求时多用感受语言,少用评价,不指责他人,不怨天尤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这样说:我(感到)……因为…无论如何,自己一定要只考虑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内心才会慢慢地平和,指责别人就等于替别人的父母教育,还给自己添堵。只有爱自己才能去爱别人。

从这本书学到如何倾听别人的诉说,当别人遭遇不幸,自己不急于安慰或分析问题,反而要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去引导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倾听别人的诉说,适当的.给予点头以来表示自己还在听着,用同理心来体会别人当时的感受,适当重复对方说过的问题。要知道没有评论的倾听是很有治愈人心的力量。

和别人发生矛盾千万不要采用冷暴力的手段。我想到了斯通纳和伊迪丝,如果一方尽情地表达感受,另一方静心地倾听,他们的婚烟就不会如此这样。

最后采用一位书友的评论:

一个在用心,一个在用术,心会让我们彼此亲近,术则让我们界限分明。

【《非暴力沟通》精选读后感】相关文章:

1.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范文

2.《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范文

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长篇」

4.《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5.《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范文

6.《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

7.《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8.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的读后感范文

9.《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读后感范文

第五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

在我们的生活里,特别是和亲密的家人,先生之间,普遍存在着,冷暴力和语言暴力。逃避解决问题时采用“冷暴力”,一时气上心头不能自制时就会用狠毒的语言中伤对方。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具体沟通模式。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

1、观察而不评判;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犯的毛病,妄加判断,添油加醋地加入个人主观判断,用自己的主观意识给他人“贴标签”

2、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毕竟我们是有情绪的个人,允许有情绪,但直接表达就好,不必用过分偏激的语言或者行为来提醒对方我很失望、生气、愤怒

3、个人的需要/价值观念;静下来扪心自问,是什么样的个人需求和价值观念导致我会有现在的情绪,不去责怪他人的行为,而是将”矛头“指向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某个需求,而导致会这样看待他人的行为,是自己的需求和观念导致了自己的情绪。

4、请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而非命令),注意语气委婉。女生爱玩”你猜猜猜“的游戏,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请求,至少曾经我是这样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当的,因此会起很多不开心。直接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一种沟通模式,实践下来也会带来思考问题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会再怨气冲天负能量地去抱怨指责他人,而是在自我观察剖析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样,当他人在抱怨指责时,我们平静地去倾听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么争论也能平息。

我想这本书将把我带入一个新的世界,我期待着自己的转变,和影响到别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听过让自己不舒服的耳语,也经历过让自己内心痛苦的沟通过程。在我看来,不一定是当面的谩骂以及嘲讽才算得上暴力,虽然那些难听的话语只是一瞬间的冲击,那些隐性的暴力语言,却给心灵带来长久的伤害。

我想这些所谓的“暴力”在孩子心里会种下怎样的种子如果说我们阅读了很多关于暴力的书籍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辞,在交流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己带给对方的舒适以及礼貌的话,但不妨回过头想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孩子因为老师或者家长在他年幼时对他的否定和批评而将他那颗面对世界好奇的心灵扼杀在摇篮里。

很多时候成长只是一瞬间的事。在家庭成长中,我很感激他们,尽管我们曾经用多么令对方痛心的方式去证明我们对对方的爱,但是我从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与表达爱。在阅读完书中前两个章节时,我发现要不使用暴力,也要掌握一些方法的。例如:“你真的懂我吗?”“你不懂我”其实“懂”这个字眼,是需要双方的努力,若只有一方的努力,那么所做的都是无用功。

在东方父母的教育中,大多都是他律他制。父母制定了这个规则,孩子就要符合他们的规律,这叫做让孩子从小围着父母的意志转。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有隔阂,问题大多都是来源于父母本身。他们往往会觉得:“你是我的孩子,你什么事都要听我的,因为我是过来人,不会害你的。”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常常用命令的语气让我们去达到他们心里的那个预期。书中写到,一位母亲对正值青春期的儿子说:“你应该将电视机旁边的脏袜子洗了”若他把那句用命令的语气换成“我希望或者你愿意将电视机旁边的袜子洗了”这样会出乎意料的达到你所期待的有效沟通的结果。

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刚开始以为这本书是讲说话的技巧,读完才意识到,沟通的本质不是在于如何去说,而是语言背后的思维,如何去想,如何去体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简单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换位思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3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告知具体的请求。很多时候我们的话语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十之八九是因为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如果你从说第一句话开始就加上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对你打开心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很有可能获得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比较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需要的。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这类的词。如果谈话偏离主题或者让很多人感到无聊,可以打断讲话人,因为讲话的人可能也感到非常无聊。没有人想自己讲的话被当作负担,比起假装在听直接打断更好。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事使用“应该”这个词,只会加重自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如果感到自责,就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这样我们就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一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

B、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C、体会自己的需要。

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和新手妈妈读,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时,如何控制情绪理性沟通,需要慢慢学习。当然,也很适合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

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是心中要有爱,对他人有爱,对自己有爱,非暴力是爱的外在形式。在沟通过程中通过一种结构化的方式解读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体会各自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合理地表达出来,使得双方能够互相理解,最终实现和谐的、充满爱的沟通。非暴力沟通的基本前提是假设人感受的一致性以及同理心,即人的基本感受是相同的,正因为人类的感受相通,所以才能相互理解。

读这本书一方面能够学会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方法,另一方面读书的过程也是对心灵治愈的过程。书中对人心理需要和感受的剖析之精准,时常让人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如果早点知道这些该多好啊。在此,我非常感激本书作者和译者,让我们知道应当多注重自己内心的需求,以及如何合理地表达这些需求使沟通能够愉快地进行,下面列一些令我感触较深的点,谈不上感受,权当杂记吧。

1)外在的驱动力是压力,内在的驱动力才是真正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总是以“应该”做什么来要求自己、命令自己,那他一定会偏离自己的内心,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就像恋人刚开始是出于对对方的喜欢,所以一切关系都很融洽。而当热恋期过了,出于让对方幸福这一责任方面的考虑,爱情往往变得沉重起来。

2)喜欢使用暴力的人,无论是肢体暴力还是语言暴力,是因为他内心的平静遭到了破坏,尤其是被暴力所破坏,所以他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自己内心的和平。但暴力从来无法根本性解决问题,因为暴力不是人内心最终的需求。

3)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需要,故而真诚待人比委屈求全更可靠、更长久。

4)向别人倾诉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像有些东西在你你说出来的时候你才能更客观、更全面地理解它。在痛苦的时候,合理的倾诉能够避免自己被充斥在头脑里的各种想法所束缚。

5)最后,这本书值得时常拿出来看看,当作一碗心灵鸡汤吧,需要的时候治愈一下自己的内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5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一直没有一个较为恰当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的描述下来。要成功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但我相信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我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沟通非常常见,人们经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进行评判,一味的比较,威胁他人,以不得不为幌子来回避责任,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痛苦。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书中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教导我们如何避免出口成伤。

第一步是观察,讲事实而非评论。“你根本不照顾这个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反弹,让沟通失控。基于事实的沟通是尊重,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感受,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现在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们感受到生气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此时不该用责备自己或他人的形式来宣泄不满,这对解决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什么帮助。最后说出请求,明确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决问题。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在生气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将错误归结给他人,这种无谓的发泄并不利于解决问题,有时候发泄完还会有自责情绪,让生活更糟糕。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可以试试在今后的沟通中用到“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法,在情绪爆发前给理智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通过对这《非暴力沟通》一书的阅读,我在慢慢改善自己与其人的沟通方式,对于与其他人在沟通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沟通,也能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并且及时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和坚定,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非暴力沟通,需要时间来践行。要把非暴力沟通作为工作、生活中的一项修炼坚持下来,做一个平和的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7

第一次捧起这本书是因为参加了后亭、民主、东唐和沙四这四个村委共同主办的读书会。也是因为我在育儿的路上遇到了困难,促使我捧起了这本书。

在我没有读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语言也会存在暴力,由于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肤浅地认为只有行动才是暴力的行为,从来都不知道生活中我们的语言也存在暴力。

捧起书抽空把它完整读完历经了一个月,可能是外国语言翻译过来的,自己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同时也跟着书友们在线上共读,每个参与共读的书友们都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线下课的交流,带读老师的耐心引导,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怎样把非暴力沟通运用到生活中去。

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感受,是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前在教育小孩的时候只会指责、否定、说教甚至打骂,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是自己的感受没有清楚地表达出来,更没有说出具体的请求,让他们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就是一种暴力的行为。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学会使用爱的语言、换位思考和有同理心,让自己平和地跟他们沟通,学会用语言表达我们的爱。

倾听的力量也不可小看,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也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变得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就是观察而非评论,表达自身的感受并善于说出内心最真实的需要,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而非命令。这只是我读后的一点点感想,当然想要将它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还是需要我们刻意地练习和多次细细品读。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书!(梁莲)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

我已26岁,这样的人生,好像很好,又好像很糟糕。但没有关系越努力越幸运。曾经,这个城市的每一天都让我灰头土脸,所以今后的日子我想遇到一个能让沙漠里开出蔷薇花来的人。三观一致,能谈得来,能为对方着想,能在一起一辈子。祝福你,但我更祝福自己。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世上任何事摊开了讲都透着一股悲凉,就像生离比死别更可怕,就像想你这件事,躲得过昏暗的夜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啤酒瓶,黑眼圈,吐不圆的烟圈,甚至冰冷的半张床,让我无数次泣不成声。但清醒的时候我又质问自己,谁离了谁会过不了?并没有。所以,再见了,不是你不值得留恋,而是余生,我想要让自己活得精致一些,祝福你,但我更祝福自己。

今晚的雨下的很大很大,因为周围静得让人头皮发麻,昏暗的灯光微醺了我的眼,嘴里泛苦的冰啤酒让我更渴望遇到一个能给我打伞的人。摸索着手机放上几首老歌矫情一下,每句似懂非懂的歌词里,总觉得写的是我自己,即使不知道哪里相似,但每句歌词都像在刻画我的过去我好像有些醉,但又特别清醒。醉在小王子拿着玫瑰走向我,又清醒的知道盖世英雄架着七彩祥云远去。但这一次我没有很难过,因为闺蜜告诉我,我的齐天大圣还在后面,你是别人的齐天大圣。经过镜子的时候,给了自己一个由衷的笑,我想,我今晚才真的从心里释怀,你好好陪她,我四海为家,我这么一个开朗又酷酷的人。祝福你,但我更祝福自己。

我爱的人不是我的爱人!后来我知道对的人就是,一个你和他在一起,可以舒舒服服做自己的人。我想遇上这么一个人,所以这次我要自私一点,我要用全部的幸运祝福自己。爱自己,爱生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9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句话一语中的,说到了点子上。

我们人类有很多感受,伤心呀,高兴啊,失望啊等等,这些感受通常都是由一件事,或者是一句话而引发,通常我们习惯把这种感受归结于那些行为或者是言语带来的,往往忽略了是自身的'需要,造成了我们有这种感受的。例如有时候孩子不好好吃饭,我就很着急,就想上火。其实我的这种感受,来源于我自身的需要(我做为孩子的母亲,我希望他们健健康康的)!这是我深挖之后发现的,这个真的需要练习长期的练习,形成一个习惯,一旦发现自己的感受及时去挖掘内心的需求,否则的话,我们还是非常容易把别人的一些言行当成我们这些感受的根源!

另外一个心得就是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目前,我应该是处于第二个阶段,面目可憎阶段。有时候觉得日子过的就特别憋屈,特别委屈,原来自己是在牺牲自己,迎合别人,光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总想着让别人满意了,快活了自己可能就会好过一些。但是这样做的后果,自己非但没有更好过,而且确实很委屈自己。

我就像是作者的女儿似的,不想让任何人失望,那么就只能委屈自己了。当别人一不高兴,我通常会自责或者心虚。成长的第三个阶段,生活的主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达到的一个阶段,那个时候我们有爱有力量,我们乐于分享,乐于贡献,乐在其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要的就是那个香,我乐意要那个香!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0

这周我们读的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五章到第八章,感受的根源、请求帮助、用全身心的倾听以及倾听的力量。当我看到难以承受的痛苦,感觉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着,特别是针对于我们女性朋友们,往往把照顾他人当做最高职责,却会忽视个人的需要。

在讲解里面的案例时,不由的想到生活中的自己。小时候家里穷,想要的东西只要一开口便会遭到反对或者各种理由搪塞你,渐渐地就不再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包括现在结婚了,也是如此。看到情人节别人收到玫瑰花,回到家只会生闷气,没好气的针对老公,情绪就会波动。看到孩子没有达到自己心里想要的,也会莫名其妙的对孩子吼几声,所以让自己成为“情感的奴隶”。

老公喜欢打游戏,即便孩子写作业,他只会沉浸在游戏中,把游戏声音放大。每次下班回到家看到这个现象,就会有无名火涌上头,不管孩子,不做家务,越想越气之下,便是大发雷霆的对他说:“天天只会打游戏,打游戏。”而他看到我这样,跟没看到一样,继续玩,所以这样的争吵就会变得越来越多。现在我看了《非暴力沟通》以后,说话的语气和情绪慢慢都会缓和一下,边试着表达内心的想法,让他知道我的需要。便会对他说:“我建议你把游戏声音关小点儿,这样宝宝注意力才会集中起来写作业,不容易跑神。”意想不到的是他真的会那样做,现在打游戏都会关掉声音,这真的让我感到意外,回到家后有种愉悦的心情!

这让我明白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是多么的痛苦!直接说出来,还会获得对方的积极回应,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1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著作。他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这种方式来谈话和倾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非暴力沟通则能够治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以及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它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平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本书分十三章深入的阐述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通过对这本书的精读和书中的一些练习,我在慢慢改善自己与人的沟通方式,对于与其他人在沟通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沟通,也能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并且及时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和坚定。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非暴力沟通,需要时间来践行。要把非暴力沟通作为工作、生活中的一项修炼坚持下来,做一个平和的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2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大家初次看到时会觉得沟通怎么会和“暴力”扯上关系呢?初次接触这本书,是我的闺蜜、大学老师隆重推荐给我的。她告诉我能从本书中找到人与人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秘籍。我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而且高考在即,他此时的心理状态,包括和父母的沟通问题以及我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让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我希望能从自身改变,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身心愉悦,让生活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所以我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

本书的作者和创始人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MarshallRosenberg)。他早年生活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充满暴力的生活环境促使他去了解是什么让人们互相伤害,以及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有助于矛盾的和平解决。这个愿望引起他对临床心理学的兴趣。1961年,他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得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卡尔·罗杰斯。1963年,他创立了非暴力沟通模式。非暴力沟通作为一种交流方式,目前已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层面和各种环境中,帮助预防和解决学校、家庭、商业、医院、监狱等环境中的矛盾与冲突。20xx年,卢森堡博士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书中说到的暴力不是我们字面理解的"狭义的概念,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出于对生命的爱而希望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改变,从而有助于生命的健康成长。

本书提到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有爱、表达、感受、倾听、感激等关键词代表了作者对非暴力沟通的精髓,通过诚实地表达自己,读后感。而不批评、指责;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和指责的模式,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的处事方式,让我们的内心逐渐变得平和,积极的行动,重获生活的热情。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3

【梗概】

“非暴力”一次来源于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提到暴力,人们往往只联系到身体暴力,很少有人意识到精神暴力的存在 ,比如对一个人的指责,或是冷漠。相比而言,精神暴力往往更加隐蔽,而且后果也更加严重,因为身体暴力往往源自精神暴力。

非暴力沟通认为作为人,我们具有的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发生冲突时,要学会倾听,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进而建立一种彼此理解,互助友爱的关系。这种沟通方式不仅可以用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改善我们的自我关系,我们总以为是他人的行为引发了我们内心的感受,其实真正的原因源自自身。我们产生情绪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可以静下心来静静体会自己内心的需求,负面情绪就会逐渐得到缓解,自我了解了解也会更加深入。

总而言之,非暴力沟通促使我们出于爱的目的发生改变,进一步体会生命的美好与力量。

【评价】

练习本书所讲的重点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达到有效沟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与自我的对话,进一步了解自身,减少负面情绪,缓解压力。

【重点】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1.观察:描述真实发生的事,不掺杂任何个人情绪(区别于评论)

她没有给我回消息(评论:她真是太不尊重我)

2.感受: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开心,难过,还是忧郁(区别于想法:我觉得……)

我感到有点难过(想法:我觉得她应该及时回复我)

3.需求:我们需要什么

我需要得到对方的尊重

4.请求:你想让对方做什么

以后看到我发消息有空时及时回复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4

出于提高沟通技巧的目的拜读了这本书,却发现自己的目的一开始就被它否定了。

作者认为一切的沟通技巧都是为了加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与人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的理解、接纳和爱,而不是强化沟通技巧本身。

作者在书中探索出了自己的“非暴力沟通模式”,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个模式的主要原则有点类似于儒家的推己及人,重视体会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意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源于内心的需要而非外界的干涉,因此,对自己和他人内心声音的倾听是无法替代的,没有做好倾听就无法了解对方或自己的感受,更无法了解对方或自己的需要,以最终达到加深彼此联系、减轻双方痛苦的目的。

我个人觉得文中有两点很值得提起。第一,观察不同于评论,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我们往往对眼前的人或事做出评价而不是单纯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而评价,无论是哪方面的,都会有过于抽象和体现自己价值观的弊病,在与他人交流中,如果首先表达自己的评价,很可能遭到对方在价值上的抗拒,从而增加彼此的隔阂。第二,区分请求和命令是有必要的,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区分,其实不然,区别的关键不在于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而是在对方听到你的问题后你的第二个行为对他的影响,譬如,你想对女朋友说,今天能不能陪我去看电影,她在听到你的请求之后表示很累,想在家里休息,如果你对此的反应是,你对此很失望或者指责她的自私,那明显不属于请求而属于命令了,对方即使答应去看电影,也是出于内疚或者担忧的心情,而不是放松和乐意的心态。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

在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后,我经常会回忆起我初中阶段的生活,书中讲了有一些懂得“非暴力沟通”说话方式的老师,那些同学是幸运的。非常遗憾,我在初中时遇到的这位老师,他和同学们沟通的方式几乎都是暴力的,不光有语言暴力,还有肢体暴力。

这位男老师脾气很暴躁,尤其喜欢体罚学生,男同学女同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体罚,同学们犯的错,无外乎就是考试没考好或者上学迟到。记得一位男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被他拳打脚踢,口吐白沫,最后休学了。想想那时我们的小心灵得多害怕,得受到多大的摧残啊!记得有些同学大胆的和老师说,能不能体罚时不要让学生们看到,老师说:“不行,要不怎么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在我们小时候,家长都不大管我们的学习,也不会太关心我们在学校的情况,估计家长都想像不到我们在学校就是待宰的羔羊,这位男同学受到如此重的体罚也没见家长找到学校。女生体罚轻一些,考试达不到目标的被打手心是常有的事。

同学中犯最大的错估计就是早恋了,而受到的惩罚就带有侮辱性了。男同学被带到操场揍一顿,女同学被罚在学校跑操时让她站操场边,全校的师生都看见了,每个跑操的人都会问那个女生为什么站在那里,然后就会有人告诉他,因为早恋(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可想而知,最后两位同学双双退学了。

感觉那时候同学们和老师之间是没有沟通的,每天努力学习不是因为爱学习,而是因为害怕老师。后来毕业以后,同学们交流起来,都说恨死了那位老师,那本该美好的少年时光就毁在这位老师的手里。那时我们都巴不得赶紧毕业,脱离魔掌。

看了这本书后,真是浮想联翩。推己及人,希望自己对孩子对他人,都能做到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交流。学习,一直在路上。

下载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工作坊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工作坊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1)观察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

    非暴力沟通-强烈推荐

    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写NVC)一词的中译,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NVC相信,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后天习得的。NVC还认为,我们所有人有......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这些无心或......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句话一语中的,说到了点子上。我们......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 在20xx年寒假拿到的书,终于在20xx年8月份看好了,其实不是觉得厚了,也不是因为没时间,就是因为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应该是大众心理学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 ——结束对自己的恐怖主义 之前有一段时间,任性使气、桀骜不驯、任意妄为、精神恍惚,生活一团糟。不停地寻求答案,想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以及如何解决。但是一直无解。......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爱罗妈我们大部分人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习惯于直接进行评论,或者习惯于通过指责别人来让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可是当我们对别人进行指责......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 这本书第一次听说是在樊登读书会上听过,印象一般,当时对此类书抱有自然抵触。这次在微信读书上听下来还是有所收获的。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