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让爱融入生活是我毕生的追求。
——马歇尔·卢森堡 引言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这样的思考始于童年。大约是1943年的夏季,我家搬到了密西根州的底特律。到达后的第二个星期,公园中一暴力事件引发了种族冲突,接下来几天有四十多人遇害。我家处于冲突的中心地带,整整三天,我们都紧闭家门,不敢出去。冲突结束后,学校复课了。我发现,名字和肤色一样,也可能招来危险。老师点名时,有两个男孩瞪着我,嘘声说:“你是Kike吗?”我从未听过这个词,不知道它是某些人对犹太人的蔑称。放学会,他们在路上拦住我,把我摔在地上,拳打脚踢。从此,上述两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是什么赋予我们力量,使用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关爱生命?给我启发的是像艾提·海勒申(Etty Hillesum)那样的人。即使被关押在德国惨无人道的集中营,她依然充满怜悯之情。在日记中,她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着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
——艾提·海勒申:日记一则我认识到言语及表达方式的巨大影响。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言语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以此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心意相通,乐于互助。我称之为“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称NVC)。这里借用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在一些地区,这种沟通方式被称为“爱的语言”(Compassionate Co mmunication)。人生的抉择非暴力沟通的基础工业是一些沟通方式,使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乐于互助。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攸久的历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藉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非暴力沟通引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照习惯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非暴力沟通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国。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或论断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使暴力的发生降到最低。透过强调深入的倾听——明了自己及他人的言行、感受和需求,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虽然我称非暴力沟通为“沟通方式”,但它不只是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有个故事讲述一个男人在街灯下爬着寻找东西。一位路过的警察问他找什么,那个有些醉意的男人回答道:“找车钥匙。”警察就问:“是在这儿丢的吗?”他说:“哦,在巷子里弄丢的。”看到警察很困惑,他急忙解释:“但这里的光线要亮得多。”让爱融入生活是我毕生的追求——我与他们心意相通、乐于互助。可是,由于主流文化的影响,我迷失了方向。于是,我想藉着非暴力沟通来看清并专注自己的人生选择。我所说的“乐于互助”,在下面这首抒情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达,这首诗出自鲁思·贝本梅尔唱片集《获赠》(1978)中的《获赠》一歌:你取之于我,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当你知道我因施与你而快乐。你明白,我的约给予不是让你欠我的人情,而是因为我想活出对你的爱。欣然的接受,或许是最佳的赏赐。我无法将二者分开。当你施与我,我给你我的接纳。当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赐予。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非暴力沟通的使用,并不需要沟通的对象熟悉非暴力沟通,或对我们心存善意。如果我们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乐于互助,并表明那是唯一的动机,那么,他人也会加入我们,最终形成良好的动。我并不是说这种局面总会很快出现,但我确信,只要信守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友爱之花必将在你我心中怒放。非暴力沟通的要素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单单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支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支,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到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诉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藉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则是藉助它们关切地倾听。我们首先透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并帮助他人也这么做,双方便可持续互动,直至心意相通: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使用非暴力沟通时,表达自己或倾听他们,都是好的开端。但要牢记的是,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作出调整。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将非暴力沟通称为一种沟通的“过程”或“语言”,但有时言语是多余的。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非暴力沟通的运用无论自我对话、与人交谈,还是小组讨论,非暴力沟通都能使我们心存爱意。因此,它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外交和商业谈判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增进与伴侣的感情:“当我运用非暴力沟通与他交流,我不再觉得受伤,也没有退缩,而能倾听和领会他的情感。我发现,这个与我结婚二十八年的男人,内心原来这样痛苦!在我参加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前的那个周末,他甚至提出了离婚。长话短说,幸亏非暴力沟通挽救了我们的婚姻,否则,今天我们不可能一起来到这里„„我试着体会他的感受,说出我的需要,听取不中听的回答。他来这里不是为了讨我欢心,我来也不是为了他的幸福。罗斯福学着成长、接纳和爱,只有这样才能各得所愿。”
——圣地牙哥研讨班参与者 还有人用非暴力沟通改进工作。一位教师写道:“在特殊教育的课程中,我使用非暴力沟通大约已有一年。有些学生具有表达困难、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但也能运用非暴力沟通。比如,有位学生在教室中吐痰、咒骂、尖叫,并用铅笔戳走近他课桌的同学。我提醒他:‘请换一种方式表达。使用长颈鹿语言’(在一些研讨班中,使用一长颈鹿布偶,作为解释非暴力沟通的教具)。他立即站起来,看着本想指责的同学,平静地说:‘你靠我这么近,我都要生气了!离我的桌子远点好吗?’另一个学生也许会说:‘没问题!我忘了你不喜欢这样。’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会有挫折感。我想知道,除了和谐与秩序,我还需要什么。我投入大量时间备课,可是为了管理课堂,呒法好好讲课。这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当他再次发作时,我开始告诉他:‘我很看生学习。请认真听讲好吗?’也许,一天中要提醒他一百次,但他一般都会重新开始认真听课。”
——伊利诺州芝加哥市的一位教师 一位医生写道:“在行医时,我经常使用非暴力沟通。一些病人问我是不是心理学家,因为医生通常并不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疾病的态度。非暴力沟通帮助我敏锐地觉察他们的需要,了解特定的时刻他们需要听些什么。这对改善与血友病人和爱滋病人的关系特别有用——此类医患关系常常受到强烈愤怒和痛苦的冲击。在过去的五年,有位患爱滋的妇女接受了我的治疗。最近,她提到,我努力帮她寻找生活的乐趣,是她得到的最大帮助。非暴力沟通功不可没!在过去,一旦得知病人患了致命的疾病,我就心灰意冷,难以真诚地鼓励他们拥抱生活。透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开拓了视野,找到了新的沟通方式。它与医疗活动相辅相成,我真是喜出望外。随着更频繁地投入非暴力沟通之舞,我更加热爱工作,并深得其乐。”
——巴黎的一位医生还有些人把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政治上。法国的一位内阁阁员去看妹妹时,注意到妹妹和妹夫的沟通方式和以前很不一样。听了他们对非暴力沟通的介绍,她深受鼓舞,于是提到下周她必须代表法国,就有关认养程序的一些敏感问题,与阿尔及利亚进行谈判。尽管时间很紧,我们还是请了一位讲法语的培训师去巴黎配合那位内阁部长。后来,她认为,新学习的沟通技巧对谈判的成功有突出的贡献。在耶路撒冷,不同政治立场的以色列人参加了一个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参加者使用非暴力沟通对容易引起争议的西岸问题发表已见。许多已在西岸建立家园的以色列人,相信他们的行为是在履行宗教使命。然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巴勒斯坦人,而且来自那些承认这一地区将属于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间,我和一位培训师示范了如何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倾听,然后请参加者轮流扮演其他人的立场。二十分钟后,一位定居者宣布,如果她的政治对手能像刚才那样倾听她的心声,她愿意考虑放弃在西岸的定居点,并迁到国际认可的以色列领土。在世界上,有些地区面临着激烈的暴力冲突,以及棘手的种族、宗教或政治问题,非暴力沟通为这些地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看到非暴力沟通培训的普及,以及人们使用它来调解以色列、巴勒斯坦、奈及利亚、卢安达(Rwanda)、狮子山(Sierra Leone)以及其他地区的争端,我感到特别的满足。我和工作伙伴曾在贝尔格勒(Belgrade)紧张地工作了三天,培训那里为和平工作的市民——他们的国家正在波士尼亚(Bosnia)和克罗埃西亚(Croatia)进行残酷的战争。我们刚抵达时,学员们看上去十分沮丧。随着培训的进行,我们听到他们咯咯的笑声。他们找到了力量的源泉,并与我们分享他们深深地感激和快乐之情。接下来的两周,我们在克罗埃西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先后开展了培训工作,我们再一次看到,透过运用非暴力沟通,这些处于战乱之中的人们恢复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能有机会到世界各地讲解非暴力沟通,体会它所激发的力量和喜悦,我深感幸运。现在,我很高兴,能够透过本书来与你分享非暴力沟通的丰富内容!小结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心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以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藉此改进工作。在世界各地,非暴力沟通被用来协调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
第二篇:让爱融入生活——非暴力沟通
让爱融入生活——非暴力沟通
我们需要认识到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巨大影响,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言语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一些沟通要素,指导我们改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
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在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与他人,非暴力沟通培养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1、学会观察: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观察。即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2、体会感受: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要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通过表达感受的词汇,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3、探寻需求: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指责、批评、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4、提出请求: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应该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要求。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的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使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最后,提出非暴里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非暴力沟通的另一个方面是借助它们关切地聆听。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需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并帮助他人也这么做,双方便可持续互动,直至情意相通。
第三篇: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工作坊说明
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工作坊说明
十一月 北京
“当我们的交流有助于由衷互助,快乐就取代了暴力和忧伤。”
——马歇尔·卢森堡
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工作坊致力于学习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NVC)。她支持我们与人发展开放、友善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协作性的关系。
工作坊简介:
在考虑参加工作坊前,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疑虑,例如:这对我会有什么用?工作坊会不会很闷?有的人看到“爱”、“非暴力”之类的标题也许还会想:“又是说教的?!”、“参加这样的课程,我会不会对自己更苛刻?”等等。
如果简明地谈工作坊的意义,也许就像一个参加者感叹的:“我们还可以这样交流!”从根本上,我们和他人是相互依存的。不论是想帮助他人,还是实现自己别的愿望,我们常常需要得到配合。然而,当我们即使以最大的善意在一起时,例如父母想关心孩子或孩子想陪伴父母,我们仍然很可能发生冲突。如果我们真的很看重这个关系,真的很看重帮到别人或得到支持,我们的一个选择是,保持(或培育)我们的善意以及想办法促进交流与合作。如果您曾这么去做,也许您会认为,在一些情形中,这是极具挑战性的。如果您现在正面临这样的挑战,希望学习新的交流方法,工作坊则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具体说明:
NVC的精髓在于对其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的觉察。本次工作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NVC的目的、若干基本理论假设、四要素的定义及其实际运用。工作坊主要由一系列的互动活动组成,为参加者提供体验式的学习环境。您将有机会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学习。
我们希望,通过2-3天工作坊的学习,能帮助参加者领会NVC的精神和一些基本原则,并为其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天(11月25日)晚上19:30-21:00
NVC简介、互相了解和凝聚共识。
第二天(11月26日)白天 9:00-12:0014:00-18:00
NVC若干理论假设。
NVC过程简介。
NVC四要素中前三要素“观察”、“感受”、“需要”的定义。
练习(3个):通过互动活动体会在交流中关注以上NVC要素的意义。练习1:在倾听时,区分观察和评论(联想)。
练习2:非语言交流。
练习3:倾听故事(情感)所反映的需要。
第三天(11月27日)白天 9:00-12:0014:00-17:00
NVC第四个要素“请求”的定义。
练习4:借助NVC四要素关注内在的意义。
NVC的实际运用。
(结合一个实例深化对NVC目的和过程的学习。)
回顾以及如何后续学习的交流。
以上时间设置和内容结构供参考。在工作坊中,主持人将结合参加者实际的学习需要和请求做相应调整。
主持人:阮胤华先生
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认证培训师候选人。
《非暴力沟通》一书译者。
2008年开始在中国国内、斯里兰卡等地主持非暴力沟通工作坊。
主办单位:北京易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举办地点:北京百善堂会议中心
预计参加人数:20人。
会务安排和报名表请联系:
联系人:百善堂
邮箱:baishantang@163.com
百善堂联系电话:4007076565 010-62810746
报名程序:
1, 发邮件咨询百善堂,百善堂给报名表;
2,接收报名表,并且认真填写报名表;
3,提交报名表给百善堂;
4,百善堂告知会务等事宜。
课程时间:
2011年11月25日-27日(详见上面的具体说明)
课程价格:
基准价格:RMB2000元/人(学员的食宿费用自理。建议学员统一食宿,两人一间,如有特殊需要,请在报名时说明,以便安排)。
本次课程提供若干特惠名额,有暂时经济上周转困难又非常希望参加课程的学员,请与我们联系。另外,如果您的确经济上有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我们可以接受延期付款或分期付款,先参与课程的请求。
费用支付:您的报名申请得到确认后,请于3日内付款到以下账户:
汇款卡号:
请注意:汇款后请及时短信给联系人,告知学员姓名及汇款金额等,以便查收,我们收到您的汇款确认您报名成功(请保留银行汇款收据,以便核对)。
由于您的原因导致您无法参加课程的退款方式如下:
培训课程开始前提出取消申请,退还95%实收培训费。
附 录
NVC简史:
NVC由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Rosenberg)于1963年提出。
最早是在1960年代为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学校项目提供纠纷调解和人际交流技巧培
训。
199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将NVC引入前南斯拉夫的学校中,到1998年,有超过1500名来自40个城镇的老师接受了为期6天的培训。
接着,欧盟资助NVC培训师将NVC介绍到4所以色列学校、4所巴勒斯坦学校以及北
爱尔兰的学校。
此后,以色列政府将NVC推广到以色列的学校中;同时,欧盟资助的NVC项目也推广
到其他国家。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NVC列为全球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领域非
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Best Practices on Non-Violent Conflict Resolution in & out of school-Some examples)。
除了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外,NVC还被广泛运用到世界各地不同层面不同环境中的冲突
预防和解决,其中包括世界上饱受战争创伤的地区,如卢旺达、布隆迪、尼日利亚、斯里兰卡、中东、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北爱尔兰等。
工作坊参加者反馈:
“我们曾两次邀请阮胤华先生在北师大举办工作坊,主题涉及和谐沟通的策略,以及NVC的核心思想。通过工作坊,一部分师生对NVC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在现实的工作中尝试运用NVC的方法。对我个人而言,NVC带来了很多具体的改变,让我的生活增添了实实在在的成长、快乐和喜悦!NVC给我们个人注入力量,给人际交往带来帮助,学习NVC是一个很有
价值的个人功课。”
——北京师范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莉莉
“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尝试了解自己身体的感受,懂得要体贴自己。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像一面镜子:在混乱与挣扎中,提醒我重新回到‘事实’。我与他人观察到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感受源自於什么样的需要,或者是因为我们看重什么?最后,对方有什么请求,我又可以提出什么样具体的请求。历经这场二天一夜的工作坊,让纷杂的情绪沉淀,仿若重新归零再出发,面对复杂的世界,让人更有信心,迎接挑战!”
——台湾大学兼任讲师 胡全威
“两天又2小时的学习时间真的发生得太快,意犹未尽却已需要挥手告别。我在这个课程里汲取到丰富的养料,在课程结束第二天的公司会议上,我试着用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和态度去参与会议讨论,会议结果令大家感到非常喜悦,大家都觉得这个会议真高效,解决了很久讨论不清楚的问题,当时的我,真的感到高兴,同时对胤华的感激之情又继续加深。”
——厦门 孙琳
“参加工作坊之前读了两遍书,以为自己明白了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只是不知道如何应用。第一次参加工作坊,知道自己不知道了,但非暴力沟通与自己以往的知识体系可以相互参照,很让我兴奋;第二次参加工作坊,结束前,忽然发现以往没有认知到的‘自己’;第三次参加工作坊,开始欣赏以往不太欣赏的人。
工作和生活中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非暴力沟通’改善我与同事、亲人、朋友的关系。感谢‘非暴力沟通’和工作坊给我带来的变化。”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厦门开发中心 李科炜
第四篇:让师德师爱融入课堂
时间:6月4日 地点:家中
主题:让师德师爱融入课堂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时代呼唤教师在道德上宏扬献身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行为,让师德师爱在课堂教学中闪光。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在实施“减负”的今天,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实质是在于提高课堂效益。而课堂科学氛围与效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施教之初、贵在指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真正的本领,主要不在于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中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互动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的积极地认识和主动地参与,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再好,教学效益也提高不上去。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环节。而要做到这几点,必须要有崇高的师德师爱作为其必要的保证,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和信心。
一、爱心,让师德拥有不竭的源泉
一个人心中拥有爱,便会产生一股不竭的爱的源泉,而教师心中拥有了爱,那她的心中所涌动的必定是时刻为学生着想的情。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曾对教育工作者发出倡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因为如此,“三颗糖果”的故事才会经久不衰。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爱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也应该看到,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某些诸如教育方法、教育态度等教育问题,而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的不同位置上,但在人格角度上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特殊的地位和权力轻视学生,侮辱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应该充分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就要相信他们的潜力,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与教师缩短心理距离。
课堂上爱的灌输,爱家人爱祖国,爱秀美的山山水水,师爱让师德拥有不竭的源泉。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孩子的应该是爱心与宽容,允许孩子犯错,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孩子的童真、童趣会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流露,但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的话,这恐怕是不公平和扭曲的。课堂上教师应创设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当教师用严正慈祥的目光覆盖全班,总是在鼓励学生时,孩子们就会感到自己是被教师重视的。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下产生情感迁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言,乐其学。”
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师将饱满的激情融入教学中。没有教师的主动教学激情,就不会有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激情。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有对学生无限的爱心,掌握好激情的调控。假若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欲就会烟消云散,课堂如一潭死水。无声无息之后,一无所得,如何谈课堂效益。因此,我觉得教师进入课堂,必须容光焕发、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让学生感觉到你对本学科、对学生的爱,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上进、求知的激情,营造和谐、积极参与的氛围,促使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教师还必须在课前研究好学生、吃透教材,把握知识点的难度,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以调动起学生的激情,即把好备课这一关。课堂教学时,随时让教师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巧妙运用教师的激情、教师的语言、适当的提问及其他辅助手段来调节学生的情绪论。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始终处平和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去学习,探讨每个知识点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和环境下积极地探求新知识。对于难度小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耐心,让师德展现无穷的力量。
“十个手指有长短”,课堂上既有思维敏捷的学生,也有启而不发的学困生,教师应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单纯为赶课而忽略了这一点,往往会让课堂成为“尖子生”的课堂,一问一答似乎专为“尖子生”而设计,而学困生而被冷落在一边。教师要始终坚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而从欣赏的角度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因材施教。教学中的耐心启迪,还有赖于教师丰厚的文化低底蕴。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探索思维过程本身,使自己能够更好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现有学习能力出发去理解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接受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主动发展。
课堂上的耐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语言上,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的程序上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参与程度。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没有活力,则学生就会昏昏沉沉,课堂也会变的死板、沉闷,这样的氛围效果可见一斑。相反,教师的语言流畅自然、绘声绘色、形象直观则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和热情,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求知和学习过程当中来。可见提高课堂效益,教师的教学语言也不失为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但是,流畅自然、富于激情、组织严密的教学语言并不是脱口而出的,它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极大的细心和耐心,仔细斟酌,反复酝酿,同时它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行为的语言评价都应该是理解、鼓励与表扬,而不是高高在上、讽刺挖苦。可以这样说,课堂上教师优美的语言是课下教师认真努力的结晶,也是一个教师崇高师德水平的写照,从激励学生参与、调控课堂气氛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直观形象、简洁明了、鼓励成功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鼓励成功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实际师德水平的重要标准。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好形式,是增强他们自信心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动脑、开发思维的好方法。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的充分肯定,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语言不应太刻薄、不应该有挖苦性,否则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他们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教师课上要多说“再试一试、再想一想、不要紧张等”鼓励性语言。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以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信心,令师德闪现耀眼的光芒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对自己有信心,把时间交给学生,这样才能把自信传给学生,让学生都能主动、自信、心情愉悦的学习。有了自信心,教师还应注重启发学生对课文产生质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能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上。
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教学氛围,不仅只追求形式的热烈。活跃与参与更应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为主。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问的恰当,能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达到课堂最终的和谐高效。若问的突兀,学生则不知所问;若问的过难,学生则懒于思考,导致老师自问自答;若问的过于简单,学生冲口而出,不假思索,则问题设置失败。因此问的恰当好处,是创设师生融洽氛围的关键,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面对全体发问,不要剥夺后进生锻炼能力的实践机会,阻断他们自信心形成和发展的通道。要使课堂活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信心,增强学生持续参与的自觉性。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而创设最佳课堂教学氛围是根本,而创设最佳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需要有崇高的师德和浓浓的师爱。因此,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在充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同时,必须要大力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建设水平。让学生在浓烈师爱包围的快乐课堂上轻松而敏捷地理解知识,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五篇:-用爱沟通
用爱沟通,用心架桥
导语
“现在这孩子越来越不好管,说什么都不听”;“老师,没关系,他要是不听话你就打”,自打作为班主任以来,经常有家长打电话和我这样说,可以看出,还是有很多父母和孩子难以沟通,或是已经尽力去和孩子沟通,但亲子关系还是不太融洽。其实,孩子和大人的沟通方式有所不同,只有父母用心去学习,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特点智慧的面对孩子的问题才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
典型案例
忧伤的阳阳
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发现班里有一个小女孩总是默默的待在离大家很远的地方,眼中充满了忧伤,特意查找了她的资料,得知她在六年级的时候曾生病在家休学半年,于是,我找到班级的负责人,让她带动班里的其他女孩平时多和她接触,可是得到的反馈却是“她不和我们玩儿,也不爱和我们在一起”,这更增加了我的困惑,于是,主动去接近她,可是每次都是以她的沉默而结束,更让我不解的是,一周后,她竟然不来上学了。打电话给她的父母,得到的结果是,孩子不想念了。问其原因,家长开始只是说不想念了,在我的再三询问下,家长才道出了原因:原来,在六年级的时候,她得了肺结核(经医院证明为非传染期),对于农村人来说,这个病是个可怕的病,只要听说是肺结核就认为是传染的,在村子里,孩子们都拒绝和她玩儿,即使家长一再的去解释,可也没有哪的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接近她,从那时候起,她就变的越来越不爱说话,有时候家长说多了,她还会和家长发脾气。得知这一情况后,我马上在网上查找了关于肺结核的相关资料,将班级和穆阳一个村子的几名同学以考背诵的方式叫到办公室,巧妙的将话题转移到“肺结核”这种病上,一开始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不安,但通过网上的各种资料的介绍慢慢大家的情绪缓和了下来,并有人自告奋勇的要求去给她送我想要给她的纸条,我在纸条上写到:“老师最爱看你可爱的笑脸,最爱听你灿烂的笑声。老师愿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也愿意痛苦着你的痛苦,忧愁着你的忧愁。孩子,快把你的烦恼告诉老师,老师愿意分担你的忧伤,给你以安慰。”令我欣慰的是,第二天早上,她又回到了她的座位上,我又看到了那张熟悉的脸,她把那张心形纸条贴在了班级后面的“教师寄语”专栏中,并在旁边附了一个笑脸,对于初当班主任的我来说,心中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但我知道,现在的她还是非常敏感的,所以我没有主动去找她,还是以寄语的方式与她沟通,从学习到生活,并不时的对她进行鼓励,例如:今天数学老师夸你非常聪明,做题又快又准!;你笑起来真漂亮!;同学们越来越喜欢你了等等,慢慢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会主动与我沟通,在上次月考中,英语取得班级第七名的好成绩。
思考与分析
创新是新世纪一代人的发展道路,不是只让少数尖子去创新。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还要培养千千万万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也就是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获得成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博爱心理是很重要的。
教师要想做到更好的沟通,唯有先做到博爱,首先要具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心理,承认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各种能力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水平以及在创新思维中所反映出的差异程度。要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特点,针对不同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竞争的机会。人的创造性思维有强有弱,创新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教师要做到不以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的优劣,不以智商高低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小。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同样的口吻,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者一个消极的词语,都有极大的“杀伤力”和“摧毁力”;而教师一个肯定的目光或者一句鼓励的言语,又有着使学生充满自信并获得成功的巨大能量。
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评价。只有将“有教无类”的博爱精神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获得尊重、获得信任、获得成功,各得其所,各成其才。在本例中,我采用以教师寄语的形式与学生沟通,打破了原有的古板的“谈话”方式,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是一种艺术,它可以比作是演员在台上表演,只有对此投入,讲究技巧,抓住观众的口味,所演的戏才会感人。这种投入集中表现在对学生的爱,真正做到“学生在我心中”。只有不断摸索、研究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掌握这一艺术,才可能在班主任舞台上演出一台台精彩的“戏”来。
指导建议
教师在和孩子交流时要尽可能的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事情,而不要动不动就以权势去压人,你该怎样,你要怎样,你必须怎样。。,教师应该有一种正确认识教师权威的自醒心理。要发展学生个性,即让学生在气质、情感、兴趣、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心灵获得自由,让学生的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让学生思想中的创造因素得到鼓励。
相关链接
中国教育泰斗霍懋征曾作过这样的论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觉得对于班主任而言尤其如此。对于自己所管理和教育的班级必须有爱,对于班级里的学生同样必须有爱。这是师德对教师,对班主任的首要要求。“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教育的一切不作为都是与爱不相称的行为。当我们带着爱的心理去教育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沟通时,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管理也就成了有源之水有根之木了。
中学生,已经步入了人生最美丽、最灿烂的季节——青春期。在他们蓬勃的生命里,一种美好的情感在悄悄地生长。他们喜欢在异性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渴望与异性交往,尤其是女孩子,会更注重修饰自己、欣赏自己,甚至会因一句动情的歌词,一串落地的树叶而“感时花溅泪”。作为班主任,应该尊重他们的这份情感,但不能放纵。我们有时会遇到班级的某位男生和女生,相互产生了好感,甚至一起吃饭,一起去阅览室,后来发展到一起逃课,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不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可以悄悄的写给他们字条“船舶要远行,就不能让它过早地靠岸;雄鹰要搏击长空,怎能总在低空盘旋。品尝未成熟的果子,只是尝了个新鲜,秋后成熟的果子,才真正的甘甜。今天做的事,不要为明天留下遗憾和悔恨。”或者“漫漫人生路,我们不能背负的太多,应选择最有价值的东西上路,到达终点时,打开行囊,即使不能璀璨奇目,但也不至于黯然无光”。
用爱沟通,用心架桥
留龙沟学校
郑丹 20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