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青少年成长环境预警机制项目分析报告书
一、推进理由
1、时代意义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国现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67亿人,他们的成长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今天,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迅速转型,未成年人的成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经受着巨变中的社会环境的不断考验。因此,全面、科学、深刻地认识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针对目前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堪忧的现象,顺应人民群众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强烈呼声,2004年2月2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九个方面强调提出“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李鹏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也着重指出应“依法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在6月18日召开的“武汉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就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提出了要抓好“一净、二创、三育”。“一净”即净化传媒;“二创”即要创建“无毒社区”和“无艾(滋病)社区”;“三育”即紧紧抓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重要环节。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正成为时代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求,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研究也不断提上日程,成为当前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一项迫切需要。
2、现实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青少年犯罪、权利维护、儿童厌学及退学事件表明,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受到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探讨青少年成长环境,将之监督评估的标准和预警机制定量化、操作化,不仅能将营造青少年成长的健康环境落到实处,而且能创造性的形成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和预警机制。
3、前瞻性2000年10月,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的“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受到团中央高度重视,被团中央书记称为“监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晴雨表”,中央和地方媒体就此作了大量报道。通过网上检测,我们的研究在该类研究中,目前还是唯一的。正因为如此,团中央书记于2004年2月下旬专程到武汉了解该成果的应用情况,部分省市的团委领导也前来学习,希望成为全国监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晴雨表。由此可见该项目在全国的影响和价值。
4、开拓性多年来,国内研究青少年健康成长只注重研究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而没有形成全方位研究的一个理论体系和立体模型,使我们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预测总处于被动地位。本项目将突破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单向思维和传统研究方式,不仅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有利因素,同时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良因素,并通过对两者正负影响的对比来反映青少年成长总环境的健康状况,为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使之更加科学化。
二、项目基础支持此项目完成主要基于我们现在已拥有智力基础、组织基础、工作基础。
1、智力基础此项目是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完成。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在此领域具有较强的人才智力优势,主持此次项目研究的周运清教授是国内知名的社会学家,也是2000年“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的主持人。
2、组织基础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市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拥有强大的组织基础和人员优势。有一支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有健全的组织体系。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现在在全市已经形成了市、区、街(乡)、社区四级维权网络体系,有效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组织保证。
3、工作基础2000年10月,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的“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四年来,我们在青少年成长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深入开展“维权岗在行动”活动,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通过行业联动,全市16个行业系统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了青少年成长环境。同时,依托市、区、街青少年维权网络,在全市深入开展了满足服务青少年需求的扶贫济困、问题青少年帮教、青少年法律援助,对青少年开展了自护教育、心理辅导、家庭指导等工作。全国维权现场会在武汉的召开就充分地肯定了武汉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并使武汉经验走向了全国。
三、国内外现状在国外,重视青少年成长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贯例,并在此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智力,形成了理论模型。日本通过五十多年的实践,在中小学建立了一种pTA的教学模式,即家庭和学校合作进行青少年教育,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pTA模式在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日本学者左川久博把电视、广播、书籍、电影等大众传播传媒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并称为“第三环境”。他认为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第三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将日益增大,因此必须净化“第三环境”。在社会工作上,西方一些青年工作者以外展工作的形式,主动寻求服务对象,对那些经常出没于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容易或已经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开展跟踪服务。在国内,2000年共青团武汉市委就“武汉市青少年
第二篇:XX市青少年成长环境预警机制项目分析报告书
一、推进理由
1、时代意义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国现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67亿人,他们的成长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今天,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迅速转型,未成年人的成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
经受着巨变中的社会环境的不断考验。因此,全面、科学、深刻地认识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针对目前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堪忧的现象,顺应人民群众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强烈呼声,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九个方面强调提出“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李鹏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也着重指出应“依法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在6月18日召开的“武汉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就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提出了要抓好“一净、二创、三育”。“一净”即净化传媒;“二创”即要创建“无毒社区”和“无艾(滋病)社区”;“三育”即紧紧抓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重要环节。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正成为时代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求,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研究也不断提上日程,成为当前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一项迫切需要。
2、现实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青少年犯罪、权利维护、儿童厌学及退学事件表明,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受到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探讨青少年成长环境,将之监督评估的标准和预警机制定量化、操作化,不仅能将营造青少年成长的健康环境落到实处,而且能创造性的形成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和预警机制。
3、前瞻性
2000年10月,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的“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受到团中央高度重视,被团中央书记称为“监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晴雨表”,中央和地方媒体就此作了大量报道。通过网上检测,我们的研究在该类研究中,目前还是唯一的。正因为如此,团中央书记于2004年2月下旬专程到武汉了解该成果的应用情况,部分省市的团委领导也前来学习,希望成为全国监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晴雨表。由此可见该项目在全国的影响和价值。
4、开拓性
多年来,国内研究青少年健康成长只注重研究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而没有形成全方位研究的一个理论体系和立体模型,使我们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预测总处于被动地位。本项目将突破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单向思维和传统研究方式,不仅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有利因素,同时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良因素,并通过对两者正负影响的对比来反映青少年成长总环境的健康状况,为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使之更加科学化。
二、项目基础
支持此项目完成主要基于我们现在已拥有智力基础、组织基础、工作基础。
1、智力基础
此项目是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完成。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在此领域具有较强的人才智力优势,主持此次项目研究的周运清教授是国内知名的社会学家,也是2000年“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的主持人。
2、组织基础
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市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拥有强大的组织基础和人员优势。有一支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有健全的组织体系。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现在在全市已经形成了市、区、街(乡)、社区四级维权网络体系,有效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组织保证。
3、工作基础
2000年10月,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的“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四年来,我们在青少年成长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深入开展“维权岗在行动”活动,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通过行业联动,全市16个行业系统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了青少年成长环境。同时,依托市、区、街青少年维权网络,在全市深入开展了满足服务青少年需求的扶贫济困、问题青少年帮教、青少年法律援助,对青少年开展了自护教育、心理辅导、家庭指导等工作。全国维权现场会在武汉的召开就充分地肯定了武汉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并使武汉经验走向了全国。
三、国内外现状
在国外,重视青少年成长环境已经
第三篇:XX市青少年成长环境预警机制项目分析报告书
一、推进理由
1、时代意义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XX市青少年成长环境预警机制项目分析报告书。我国现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67亿人,他们的成长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今天,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迅速转型,未成年人的成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经受着巨变中的社会环境的不断考验。因此,全面、科学、深刻地认识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针对目前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堪忧的现象,顺应人民群众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强烈呼声,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九个方面强调提出“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李鹏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也着重指出应“依法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在6月18日召开的“武汉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就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提出了要抓好“一净、二创、三育”。“一净”即净化传媒;“二创”即要创建“无毒社区”和“无艾(滋病)社区”;“三育”即紧紧抓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重要环节。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正成为时代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求,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研究也不断提上日程,成为当前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一项迫切需要。
2、现实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青少年犯罪、权利维护、儿童厌学及退学事件表明,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受到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探讨青少年成长环境,将之监督评估的标准和预警机制定量化、操作化,不仅能将营造青少年成长的健康环境落到实处,而且能创造性的形成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和预警机制。
3、前瞻性2000年10月,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的“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受到团中央高度重视,被团中央书记称为“监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晴雨表”,中央和地方媒体就此作了大量报道。通过网上检测,我们的研究在该类研究中,目前还是唯一的。正因为如此,团中央书记于2004年2月下旬专程到武汉了解该成果的应用情况,部分省市的团委领导也前来学习,希望成为全国监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晴雨表。由此可见该项目在全国的影响和价值。
4、开拓性多年来,国内研究青少年健康成长只注重研究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而没有形成全方位研究的一个理论体系和立体模型,使我们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预测总处于被动地位。本项目将突破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单向思维和传统研究方式,不仅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有利因素,同时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良因素,并通过对两者正负影响的对比来反映青少年成长总环境的健康状况,为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使之更加科学化。
二、项目基础支持此项目完成主要基于我们现在已拥有智力基础、组织基础、工作基础。
1、智力基础此项目是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完成。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在此领域具有较强的人才智力优势,主持此次项目研究的周运清教授是国内知名的社会学家,也是2000年“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的主持人,调查报告《XX市青少年成长环境预警机制项目分析报告书》。
2、组织基础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市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拥有强大的组织基础和人员优势。有一支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有健全的组织体系。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现在在全市已经形成了市、区、街(乡)、社区四级维权网络体系,有效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组织保证。
3、工作基础2000年10月,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的“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四年来,我们在青少年成长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深入开展“维权岗在行动”活动,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通过行业联动,全市16个行业系统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了青少年成长环境。同时,依托市、区、街青少年维权网络,在全市深入开展了满足服务青少年需求的扶贫济困、问题青少年帮教、青少年法律援助,对青少年开展了自护教育、心理辅导、家庭指导等工作。全国维权现场会在武汉的召开就充分地肯定了武汉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并使武汉经验走向了全国。
三、国内外现状在国外,重视青少年成长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贯例,并在此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智力,形成了理论模型。日本通过五十多年的实践,在中小学建立了一种pTA的教学模式,即家庭和学校合作进行青少年教育,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pTA模式在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日本学者左川久博把电视、广播、书籍、电影等大众传播传媒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并称为“第三环境”。他认为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第三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将日益增大,因此必须净化“第三环境”。在社会工作上,西方一些青年工作者以外展工作的形式,主动寻求服务对象,对那些经常出没于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容易或已经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开展跟踪服务。在国内,2000年共青团武汉市委就“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所展开的调查发现,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交际群体四大因素,其中以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社区环境,交际群体的作用最小。2001年北京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与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员会合作,就“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问题所展开的调查发现,未成年人面临的社会文化环境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校外教育环境、文化市场环境、传媒环境和社区环境,这些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王金玲则对家庭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她认为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首要环境,其中家庭抚养教育模式、家长角色行为、代际关系等的作用尤为关键。对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正负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临界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预警机制等诸多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理论和实际课题,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尚未起步。本课题将突破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单向思维的研究方式,同时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有利因素与不良因素,并通过对两者正负影响的对比来反映青少年成长总环境的健康状况,为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使之更加科学化和可操作化。
四、推进方式
(一)组织机构本项目由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与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完成。
(二)主要任务主要完成以下五项任务:
1、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指标体系论证与调查问卷设计(出指标体系与调查问卷);
2、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第二次调查(出研究数据报告);
3、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指标及其功能研究(出版研究报告);
4、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和预警机制研究(出监测评估系统与评估操作方法);
5、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督、整治和维护研究(出政策与实施办法)。
(三)项目实施时间安排2004年5——6月: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指标体系论证与调查问卷设计;2004年7——8月: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第二次调查;2004年9——12月:青少年成长环境指标及其功能研究;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督、整治和维护研究;2005年1——6月: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和预警机制研究。
第四篇:如何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浙江林学院2009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如何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思考
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许多调查研究都表明,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少年的个人心理、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及生理机制等主观因素,还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风气等外部因素在起作用。特别是不良的社会影响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效果的抵消是严重的。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为末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本文浅析了以上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 成长环境 原因 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青少年成长环境日益复杂。随着社会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人际关系随之剧变,青少年一时难以适应已转型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必然导致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加,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犯罪形式多元化趋势越益明显。
一、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家庭中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利益观、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为人处世的方法,对未成年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教育素质低下而导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不良与缺陷,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外部条件。父母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忽视,是孩子走上邪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家庭的教育也出现了倾斜:有些家长忙于官场上的烦琐事务、或忙于商场上赚钱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还有些家长整天沉迷于麻将桌,酒桌,舞厅等娱乐活动中,对孩子的情况不闻不问,连学生按时吃饭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对孩子的悉心教育;而多数家庭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致使独生子女怕苦、怕累、任性、不受约束等不良习惯越来越突出;还有一些家长对教育孩子不讲方法,把自己没有成为大官、大款、大才都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家庭命运的改变寄托在孩子身上,因而恨铁不成钢„„这无形中对孩子产生了极大影响。家庭的不完整、教育的不全面、社会的偏见也极易造成某些青少年对社会的仇视、对人类的怀疑。
2、学校原因:
教育是一门施之于人的艺术,其实效性体现的重要环节就在于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身心需求的一致。长期以来,我国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做法,习惯于宣传空洞的口号,超越了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忽视了对青少年“做人”的基本道德教育和培养。而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 1
现代化,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素质的青少年的思想状态、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而传统的注重从宏观上进行宣传,进行自上而下灌输的单调封闭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的要求。另一个方面,就是有些领导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每况愈下:教师不懂得教学,不能身正为范,姓“武”不姓“文”,在学生面前粗话连篇,甚至殴打学生,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在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考试是老师的法宝”这一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学校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提高升学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文化知识成了考评教师的“硬件”,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则成了考评教师的“软件”。
3、社会原因:
网络也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网上冲浪,已成为青少年追逐的热潮。网上的暴力信息逐渐模糊了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形成了以致人伤亡为快、以行使暴力为乐的思想和行为。电视上法制栏目也报道过网吧的杀人案,就实实在在地证明了这一点。网上的色情信息严重危害着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网上游戏对自控能力较弱的青少年而言,过多的沉溺其中,就会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学等危害,严重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但那些只求牟利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想方设法诱惑未成年人,已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可怕的“陷阱”。
二、对策及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家庭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成才观”,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才。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改掉放任自流,过分溺爱,训斥加棍棒等毛病,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和子女进行心里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品德健康的孩子。同时,家长与学习相互配合,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率先为范,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做诚实的人。还要强化预防意识,经常掌握孩子的消费来源,留意孩子结交的朋友,警惕孩子的谎言。对出现的一些违法苗头,应及早加以纠正,将其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家长碰到的共性问题,请家教专家、心理学专家为家长讲课;利用学校与家长联系的群发短信平台,给家长发送家庭教育知识短信,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走出教育误区,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2、重视学校教育,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教师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开设心理课堂,为学生提供心里咨询,广泛开展积极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释放学习压力,多提供平台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还可以应运现代媒体如短信、博客、Emai、小纸条等形式进行交流。加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通过专家授课、录像观摩、模拟训练、咨询答疑,为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防灾避险知识和交通安全常识,传授意外伤害自救互救技能及临界防卫实用技能。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工作还要和“中国少年雏鹰行动”争章活动结合起来,使少年儿童在争取自护类奖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
3、政府积极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环境。设立未成年人办公室,开通青少年服务平台,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维权服务、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着眼于控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发因素,针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问题,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保障中小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相关执法机关对社会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继续进行整顿,坚决封杀有害于青少年健康的不良网站和“黑网吧” 非法报刊书籍、音像制品,特别是近年来的电子网络中的暴力、恐怖、色情等内容,使其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将其变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阵地。还要加大力度整顿学校周边环境,工商部门要加大查处“三无”食品力度,交警部门要规范车辆乱停乱放乱行、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等。
4、关注“留守儿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针对一些不健全单亲家庭、“留守学生”家庭和贫困家庭子女得不到应有的父母之爱和管教,应专门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学生”、以及贫困学生档案,成立了帮扶小组,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注重日常的教育管理,通过个别谈心、集体座谈、现身说法、生活关心、广辟途径引资助学等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努力学习,从而消除他们不良的心理倾向。同时,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分企业对贫困大学生实施结对帮扶,与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孩子们也结对子帮扶,使孩子们能够高兴地学习生活。
5、正确对待网络,引导青少年健康文明上网。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我们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将其负面影响尽可能的拒之门外,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堵则废,疏则立,网络也同样如此。通过课堂网络教育、校园网络文化和校外网络文明宣传等活动,让青少年学会上网、上好网.在课堂网络教育中,开办网络特色班,各科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积极引导孩子从网络中吸收有益的知识,使之无暇理会也不愿去理会网络中无益的东西,网络是工具,而工具本身是中性,其利害完全取决于工具适用者自己,因此我们要反思的是对工具的科学认识,即如何对网吧建设趋利避害,而不是丢掉工具本身。因此,单纯的禁止、批评、限制是无济于事的,关键是如何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构建真正的网络文明,营造文化氛围浓郁的新时代网吧。这就要靠我们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充当防火墙的重担,净化网吧环境,优化网络资源。为我们的青少年提供丰富健康益智的信息空间。
总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后代的工作。要真正抓好抓实这项工作,我们必须构建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思想道德建设立体网络模式,齐抓共管,共同营造青少年成长环境,为建设和谐永和提供服务。
第五篇:市卫生局党风廉政预警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建立党风廉政预警机制,是惩治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事前防范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预警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加强全市卫生系统党风廉政预警机制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职能定位
党风廉政预警机制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建立预警信息网络,形成简约、有效的党风廉政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并通过对预警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处理反馈,准确把握党风政风的现实状况、变化态势以及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特点、规律,为反腐倡廉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到防范在先、关口前移,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二、信息网络设置及其职责
采取上下联通、点面结合的方法,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形成覆盖面广、渠道畅通的信息网络,广泛征集预警信息,及时掌握卫生系统党风廉政情况和干部职工意见,每季度进行一次预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市卫生局设立党风廉政预警信息中心(设在局监察室),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局机关各科室应设立党风廉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政预警信息监测点,有针对性地收集、分析并提供卫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作风、医德医风、卫生项目审批、卫生执法、卫生发展环境等方面的预警信息。
市卫生局纪检组、监察室将根据需要,对监测点进行调查和个案访谈,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汇总。
三、工作制度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市卫生局纪检组长分管全市卫生系统的预警机制建设工作,监察室工作人员为预警信息专报员,具体负责联络市纪委和上网报预警信息。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以及局机关各科室要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本单位或本科室预警信息的收集和报送。
(二)抓实信息报送,确保网络畅通。各预警信息监测点在每季度第三个月的10日至15日期间,向市卫生局预警信息中心报送信息,重要信息和短时间内形成气候的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报送。预警信息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或派人送交,以防泄密。(电子信箱:gzswsjjjz@126.com)
(三)抓实信息质量,注重信息运用。各监测点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采集预警信息,注重信息的有效性,重点采集能反映和说明问题的信息。信息的表述要指向明确,文字简练,事实清楚,根据准确。尤其要注重预警信息的运用,针对问题向单位及所涉人员及时示警并督促整改,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未形成之前,充分发挥预警机制的事前防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