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书笔记
一、推荐的书本和博客
《UML基础案例与应用》
Ued.taobao.com
《用户体验的要素》
《设计心理学》
《情感化设计》
UCDchina.CSDN专家博客
《产品经理实战手册》
《美帝奇效应》
《水平营销》——P203例子
《别做正常的傻瓜》
《公司进化论:伟大的企业如何持续创新》
《跨越鸿沟》
白鸦个人博客:uicom.net
《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
《黑天鹅》
《统计数字会说谎》
《excel图表之图:如何制作专业有效的商务图表》
《把时间当作朋友》
二、发现问题——转为需求——任务——完成任务——维护与跟踪
三、互联网产品设计五个层次:战略,范围,结构,框架,表现
四、产品经理应聘问题
谈谈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个产品,它解决了什么问题,要是你来改进打算怎么做看电视,书,电影么?举个例子分析一下他的目标用户
说说你是怎么准备这次面试的五、做
研究几十家公司的产品经理招聘广告,把研究结果做成一份漂亮的调查。
了解excel的一些简单功能
六、用户——用户研究——需求采集,分析,筛选,管理——需求开发
七、需求分析:把用户需求转为产品需求。“尽可能地多放弃”
八、把“会议”看成一个产品
确定目的——资源确定——现场执行——结束之后
九、伟大的需求分析是可以无视用户想要的东西,去探究他内心真正的渴望,在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者说是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
十、陌生名词:
UGC:用户产生内容
Wiki软件
PD
TC
Agile
Dreamweaver
Photoshop
Portal页面---E网打进
SEO
敏捷开发
Flickr.com
Myspace.cn(聚友)
瀑布模式
十一、1、做产品考虑:商业,产品,技术
2、性能影响用户
Google ——技术型
Apple——产品型
阿里——商业型
3、学习华为“任正非”
4、设计三个层次:
本能水平设计——产品要有用,能满足用户的某种需求
行为水平设计——产品的保证,要能用,好用
反思水平设计——需求的情感化,产品要用得爽
5、职位描述:职位的出现降低了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两边的沟通成本
十二、做菜单
分析商业目标和用户目标
针对特定人群细分——情侣(一往情深等菜名,男人一般不太介意价钱)朋
针对事件和事件细分——6月大学生散货饭
十二、如何分析客户内在需求
小明要一个电钻——解决方案
实质小明要一个温馨的家——因此可给他一套实施方案(带上电钻和油画上门安装)
十三、用户需求+产品需求=需求分析
十四、小明要吃火锅(用户需求)
饿了(本质)
给两个馒头(产品需求)
十五、需求满足的三种方式
改变现状(开发某种产品)
降低理想
转移需求
十六、把需求分为“基础、扩展、增值”
如手机的基础功能是打电话发短信,扩展时给电话录音,增值是更结实
十七、如果腾讯成功结合了其他的垂直电商,阿里应该如何面对
第二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书笔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书笔记
看自己的书,终有所学
这本书是很多人推荐我们刚入门的人看的,于是便买了,在读的过程中却经常听到一些负面的言语,这本书讲的都是没用的、就是吹牛逼一类的言辞。但无论是怎么样,我想我至少应该读完它,才有资格去评价。
我感觉这本书是成功的,至少它的定位非常准确,-1到3岁的产品经理,我正处于-1的阶段,完全不懂什么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在工作中都是什么样的,所有的人事关系如何,为什么产品经理是经理却没有人真是属于你?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这本书都有所涉及,虽然主讲的是阿里的工作情况,每个公司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内容。
对于产品经理,在我看来这本书系统的阐述了: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产品经理都做什么,如何做产品经理。给未进门或者刚进门的产品们一个预防针,产品经理虽然看着什么都没做,但确实事事要考虑周全,负责的。
从在生活中抱怨某个东西设计的不合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到有激情做一个产品经理准备从菜鸟开始的勇气,再到对于做不做,做多少有自己的决定,最后能提出需求带领一个团队完成自己的项目,你就完成了一个产品经理的进化过程。需求从何而来,又到哪里去
提出需求并不是凭空瞎想,我们必须明确,我的要做的东西是为了谁做,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用户是需求之源。为了获得用户需求,我们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用户访谈甚至是先模拟好产品样本,让用户做可行性测试。当然,用户需求并不能决定我们要做什么,第一,对于从用户中采集的需求也不是全部需要满足的。第二,用户告诉你的也许只是最后的需求,我们要深入思考用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理解用户也是我们做产品经理的重要素质之一。
在一轮采集与思考之后,如果你的需求经过内部评审,你的BRD足够吸引老板,被看好了,也许会因为经费和时间的问题面临着一些需求要被砍掉。那也只好如同书中所说:“情愿把一半的功能做到尽可能完美也不要把全部功能都做成半吊子”。少做就是多做。我在做项目中也深有体会,要头脑风暴时想的功能点都想加进去,加完之后,发现自己的产品没有了亮点,变成大杂烩了。所以把握住自己的重心才能体现自己产品的价值。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
我很喜欢作者的这个比喻,把一个项目比做是孩子,从需求到立项再到项目最终上市,是母亲十月怀胎,一朝临盆。过程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是你的项目上市之后,并没有完,还需要苦心经营,把它养育成人。其中不免会有早夭的孩子。
Kick off 开始立项首先是组建团队,因为虽然你的名字里有经理二字,但是你手上真的没有可以用的人,项目所需的人要跟不同团队主管去要。团建是很有必要的,为了以后大家沟通更方便。之后可以建一个项目督导会,主要是公司的上级,可以以防不时只需帮你被黑锅。项目计划,开发人员更喜欢有条理的工作,把每件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可以保障进度又能让大家明确目标。BRD、MRD、PRD统统都归你。写完之后一轮一轮的评审该来了,评审改错,再评审再改错。十月怀胎终于结束了,发布过程既欢喜也劳累。
孩子总算是生出来了,短暂的休息之后,又开始制定计划,如何让它生长的更好,最终给公司带来效益。运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产品的背后是团队
一个成熟的产品背后注定有一个伟大的团队,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这个产品。首先是对产品的设计,产品经理的定位,UI、UE的设计,让产品有了样子。其次是技术团队作为坚强的后盾,把一项项功能一一完成。然后是运营团队,通过各种方式让产品被大家知道,回归到用户中。最后还有为整个团队提供资金支持的老板们。一个团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最后别忘了请大家吃饭。
自我能力的提高
随着产品的上线,我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不要放弃前进的脚步,互联网行业更新速度太快,机会稍纵即逝,把握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方向,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爱生活,爱产品,有梦想,我们才不会变成咸鱼,做一个有价值的产品经理,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第三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悟(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悟
花了一整天时间,终于把苏杰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看完了。说真的,真正为互联网产品经理写的书很少,写得好的更不多,但这一本算是十分不错的。正如书上说的,很适合1-3岁的产品经理看。
本书从需求的收集开始,到项目的管理,文档的写作,团队管理,到自我修养,把产品经理的神秘世界逐层解开。它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颇具指导意义佳作。本书结构清晰明了,语言通俗易懂,彷佛是一个导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你面前生动有趣地给你简述什么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应该怎么做。他时而严肃,时而风趣幽默,时而轻松俏皮,让你乐在其中却受益匪浅。
本书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论点,而这些例子都是十分契合,恰到好处,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读起来很好理解,甚至感觉十分有趣。感谢作者苏杰,把我们带离迷途。
以下为本人在阅读本书时收集的一些重点的,或带给我灵感的让我触动颇深的段落,供大家浏览,想进一步了解本书的精华,请看原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关于产品经理的意识】
是谁?每次K歌都对着点歌面板评头论足。
是谁?逛超市时总在想“这个商品能解决什么需求?”
是谁?会给自己的个人发展做战略规划。
是谁?一定要在自己的婚礼中讲一个ppT。
是谁?会拿用户调研的方法与亲朋好友交流。
是谁?装修房子的时候抢着当项目经理。
是谁?看电视广告总想在几十秒中提炼出三大卖点。
是谁?会给自己的孩子设计各种“功能点”。
是谁?访问任何网站都能一下子挑出好几个Bug。
……
这个人就是产品经理。我做了3年,体会到这种做事方法与思路真的很好用,已经忍不住用它来解决任何问题,并且想告诉每一个人,尝试着用产品经理的视角看世界吧,你可以看得更清楚,走得更顺利。
SNS里的抢车位游戏,曾经很流行,也许你考虑的问题是:应该怎样玩才能赚更多的钱?怎样最快地买到想要的车?怎么玩最爽?……而产品经理的视角则是:为什么每个人是4 个车位?如果车位多了会怎么样?不同档次的车为什么停车费是一样的?如果高档车停车费高了,会有什么优缺点?原来,这些都是和商业目标有关的,车位多了,停车费高了,对好友数量的需求就会降低,这意味着用户互动的减少,与商业目标矛盾;而反过来,如果简单粗暴地试图增加互动,用户又会不高兴,也不行。
【关于用户访谈】
在用户访谈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用户“说”和“做”不一致的问题。用户经常会骗我们,先看一个经典的索尼游戏机的故事。
索尼找了一些用户来,问他们喜欢黄色的还是黑色的游戏机,结果发现说喜欢黄色的用户比较多。之后,索尼告知用户为了感谢他们的配合,将送他们一台游戏机,颜色可以任意挑选,而同样一批用户选择黑色的游戏机带回家的更多。很明显,有部分用户说喜欢黄色却带走了黑色的游戏机。
用户倒不是想故意欺骗我们,而可能是:他们被问了自己也没仔细想过的问题,又不想回答不知道,就在现场编造了一个看似有理有据的理由,或者他们有讨好访谈者的心理,会回答他们觉得你希望听到的答案,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想法。
对我们来说,防止被骗的方法恐怕像索尼一样,尽量在用户可以和产品发生交互的场合下进行,让用户在“说”的同时也“做”。
【关于传统行业产品经理与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区别】
互联网上的产品经理跟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经理不一样。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经理侧重的是对已有产品的管理和营销。而互联网上的产品经理侧重的则是产品的规划、需要分析、用户研究、功能设计和项目管理。
【关于改版】
2007年底豆瓣为了庆祝注册用户过100万的改版、2009年百度贴吧的改版,都因为用户的反对声音太大不得已道歉、改回去,我们真的很幸运。
对于改版,对于升级,我们要把“暴力革命”变成温柔和谐的“和平演变”。在改版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从部分次级页面改起,或新旧版本并存一段时间,或者做小面积试验。
【关于处理用户的需求】
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
在开始需求分析之前,我们先回到2007年7月——我写了一篇里程碑意义的博文,是《产品设计体会》的第一篇,也可以看作是为这本书写的第一笔。2007年6月28日,网店版2.0上线,这是我主导的第一个付费产品,之后的三周我基本天天都会在淘宝论坛上泡不少时间,最大的体会就是:要听用户的意见,但不要照着做。
有的用户很“危险”,在提意见的同时还说你们应该做成什么样子,这时候产品经理一定要头脑清醒了,用户提的解决方案往往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的考虑的。比如对快递单打印”的功能,用户提出要添加一个他经常用的小快递公司的快递单模板,而我们会发现,这家快递公司可能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快递,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做了一个“自定义快递单”的功能。
有时候,用户给出的做法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就算他给出的解决方案合理,也要再深挖用户内心根本的需求,比如用户描述“新建非支付宝交易订单的时候必须要选择用户不合理,希望能自己填写客户”。这里更深层的需求就可能是他需要把线下客户也管理起来,所以我们或许更应该做一个新增线下客户的功能,而不是在新建非支付宝交易的时候让用户自己填写客户姓名。
我们是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师,最终怎么做应该由我们决定。
【关于需求分析】
用户跟福特要一匹更快的马,福特却给了用户一辆车。
对同一个问题,这两套解决方案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用户需求,一个是产品需求。而这中间的转化过程,就是这节的主题——需求分析。
小明又出现了,这次他说要吃猪骨头火锅(用户需求),80块吧,但没想到又碰到了大毛。
“真的想吃?”
“想吃!”
“为什么?”
“我饿了……”(找到了本质!)
“哦,这里是两个馒头(产品需求),请你吃,才1块 钱。”
“……”
小明无比不爽,但没办法,真的饿,还是吃了。
大毛是这样分析的,想吃猪骨头火锅,这个用户需求无非两个原因——饿了或者馋了。如果他真的是馋了,那就吃吧,不过如果是饿了,那我完全可以用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馒头。虽然小明眉头紧锁,但现在经济不景气,毕竟节省了98.75%的成本啊!
第四篇:今日头条产品分析报告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今日头条产品分析报告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没人带,自学慢,不在BAT怎么学产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联合200+BAT资深产品经理带你学 点此查看详情
今日头条个性化的资讯推荐功能精确地满足用户碎片化利用时间的需求,拥有先发优势的今日头条掌握了大量的用户与行为数据,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更要做到商业变现与用户体验两者的平衡,并且要寻求多样化的变现形式。同时要加大对内容的监控力度,创造出一套完整的自媒体用户管理体制,提高内容的质量,增强平台的权威性。
<img class=“size-full wp-image-383978 aligncenter” src=“http://image99.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8/2717/78822588_1.jpg” alt=“jinritoutiao” width=“680” height=“320” srcset=“http://www.xiexieb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6/07/jinritoutiao.jpg 680w, http://www.xiexieb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6/07/jinritoutiao-404x190.jpg 404w” sizes=“(max-width: 680px)100vw, 680px” /></p>
一、行业概述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升至90.1%。而易观智库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9月,中国新闻客户端行业活跃人数达到3.38亿,渗透率为54.3%。
二、市场概况
继PC端的互联网门户之争后,随着宽带基础的设施的完备、智能手机的普及等利好因素,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用户呈现出从PC向移动端大规模转移的趋势,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的暴增,用户时间趋于碎片化,移动新闻资讯行业成为互联网的巨大的流量来源,移动新闻客户端领域竞争激烈。从渗透率看,2015年下半年新闻资讯行业格局稳定,腾讯新闻凭借着庞大的流量入口,以其强大的用户覆盖率,位列第一。今日头条虽是后起之秀,但凭借着数据挖掘与引擎推荐迅速跑马圈地,直逼腾讯新闻。排名前四位的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以及网易新闻,覆盖了近八成的新闻客户端市场。
<img class=“attachment-large aligncenter” src=“http://image99.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8/2717/78822588_2.png” alt=“CZH1” width=“700” height=“375” /></p>
三、产品分析
(一)产品简介
今日头条是一款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挖掘与引擎推荐产品,旨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资讯,实现内容与用户的精准连接。公开数据显示,于2012年8月上线的今日头条,截至2016年5月,累计激活用户数已达4.8亿,日活跃人数超过4700万,成为仅次于腾讯的第二大资讯平台。
(二)核心功能
以技术为壁垒,以海量数据为依托,通过机器学习感知、理解、判断用户的行为特征,例如用户在新闻客户端的滑动、搜索、查询、点击、收藏、评论、分享等动作,综合用户具体的环境特征与社交属性判断用户的兴趣爱好,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新闻资讯,塑造千人千面的阅读场景。
(三)产品特色
今日头条主要两大特色。第一、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机制,根据用户的喜好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媒体信息,让用户在信息过剩的互联网时代迅速获取自己所关心的内容,而不是千人一面。第二、庞大的内容创业者群体。早期的今日头条将自身定位为内容平台,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的搬运工,通过爬虫抓取第三方媒体网站信息,这样的做法让今日头条获取了海量的媒体信息,但也引来了版权之争。而后,今日头条为了减少版权纠纷与加强平台的内容把控能力,创办了头条号,吸引了大量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内容创作者的加入。
(四)产品slogan “你所关心的,才是头条”。传统意义上的头条意指与社会群体密切相关的信息,而今日头条的这句产品slogan则打破了传统,实现了以用户自身为中心,突显了今日头条旨在为用户提供个性资讯的产品定位。
(五)产品商业模式
互联网产品变现的方式总体上有三种,广告、电商以及游戏。今日头条选择了广告变现和电商变现。由于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使得今日头条能够根据用户的具体画像来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但是平台无法给用户提供相应的消费场景,电商只能作为今日头条次要的变现方式而存在,包括与京东合作的商品导购和互联网理财产品。与格瓦拉合作的今日电影,此外今日头条还为手机游戏导流。
四、用户需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 关注社会热点与行业资讯,及时了解时事新闻,保持与外界的信息沟通。
通过轻松有趣的内容满足自身休闲娱乐的需求。
从海量的信息中得到解放,减少筛选信息的成本,能够快速获取自己的喜闻乐见的内容。
(二)用户分析
1、用户画像
性别:今日头条的主要以男性用户为主,男女比例大致为3:2,这符合在整个移动新闻资讯行业中,男性是主要的用户群体。年龄: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比例为77.3%。其中3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为59.7%,用户群体趋向于年轻化。
<img class=“attachment-large aligncenter” src=“http://image99.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8/2717/78822588_3.png” alt=“CZH2” width=“708” height=“288” /></p>地理位置:用户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其他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市,占比68.2%。学历:41.3%的用户学历在大专及以上,其中本科生占比最高。58.7%的用户学历在高中及以下,其中高中/职校/技校/占比最高。
<img class=“attachment-large aligncenter” src=“http://image99.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8/2717/78822588_4.png” alt=“CZH3” width=“691” height=“287” /></p>职业与收入:自由职业者/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成为最大的用户群体,达到37.8%的比重,用户收入主要集中在4000元以下,低收入群体占大部分。
<img class=“attachment-large aligncenter” src=“http://image99.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8/2717/78822588_5.jpg” alt=“CZH4” width=“709” height=“299” /></p>
2、用户使用场景
<img class=“attachment-large aligncenter” src=“http://image99.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8/2717/78822588_6.png” alt=“CZH5” width=“617” height=“311” /></p>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时间越来越趋于碎片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用户提供了利用碎片化的渠道,人们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依赖性也逐渐上升。碎片化时间的特点在于时间长度较短,场景具有不稳定性,用户所能够吸纳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今日头条通过数据挖掘与引擎推荐,实现内容与用户的精准连接,极大减少用户的信息筛选时间与隐性成本,使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其有限的碎片化时间。与其他传统新闻客户端相比,今日头条增加了用户的可利用的闲暇时间。假设一个使用场景,某天早上,一个白领在等待交通工具的过程中,当他打开某个传统新闻客户端后,却不知道自己该看哪一条,在快速滑动的过程中,他在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而他旁边使用着今日头条的用户,当他一打开客户端,系统就根据他的喜好向他推荐了相关新闻,他的筛选时间在理想情况下接近于零,用户体验将远远优于前者。
五、竞品分析
(一)、产品对比
渗透率:从渗透率看,2015年下半年新闻资讯行业格局稳定,腾讯新闻(31.8%)、今日头条(23.2%)、搜狐新闻(22.5%)网易新闻(17.1%)分别占据移动新闻资讯行业用户规模的前四位。
活跃度:(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对于2015年手机新闻客户端活跃用户占比,凭借腾讯在社交产品积累庞大用户的优势,腾讯新闻在活跃用户占比上排名第一,占比38.2%;网易新闻客户端以及今日头条以较小差距分列二三位,分别占比33.1%和32.1%。搜狐新闻占比28.9%,位列第四。
<img class=“attachment-large size-large aligncenter” src=“http://image99.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8/2717/78822588_7.jpg” alt=“CZH6” width=“553” height=“316” /></p>
(二)、用户画像对比
腾讯新闻:用户群体性别最均衡,年轻已婚的女性相对较多。大部分用户集中于30岁以下的年龄段,用户群年轻化程度仅次于网易新闻。用户学历水平大部分在大专以下,低学历用户占比最高,收入大部分在4000元以下。今日头条:以30以下的低收入年轻群体为主。
搜狐新闻:以35岁以上的成熟商业界男士为主,男性用户所占比重最高。
网易新闻:以30岁以下的用户为主,用户群更加年轻化,主要集中在地级市以上城市,大专及以上的高学历用户所占比重较大。公务员以及白领用户比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中高收入占比亦更高。
(三)、内容对比
腾讯新闻、搜狐新闻和网易新闻客户端凭借着早期的门户网站的原始积累,已然形成了系统化的内容布局与培育出了一批更为专业的内容生产者,有足够的能力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原创内容,不存在所谓的版权之争。而不做内容,只做平台的今日头条没有自身的内容编辑者,通过爬虫抓取媒体网站的内容,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内容。并且创立头条号,吸引了众多的自媒体创业者,在内容的量上远远超过其他新闻客户端,并且能够做到多样化,个性化,大众化,但是存在侵权的风险。
六、产品功能体验
(一)产品结构图
<img class=“attachment-large aligncenter” src=“http://image99.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8/2717/78822588_8.jpg” alt=“CZH7” width=“613” height=“605” /></p>
(二)产品体验
1、交互体验
页面展示:首页界面只展示用户关注的六个频道,其余频道隐藏在栏目右侧,用户可通过横向滑动来浏览自己关注的频道。另外,将系统所有频道通过折叠的方式隐藏于另一界面,用户可通过点击”+”来编辑频道。这样的设计有两个好处,第一、展示的频道数量适中,能够集中用户的注意力,使用户能够快速选择。第二、保证页面的统一与美观。今日头条基于用户的订阅来展现相关频道,因此频道的数量具有不确定性,如果采用列表式,不仅会占据大量页面空间,而且在排列上将无法做到整齐划一。
动作设计:与新浪微博客户端一样,今日头条采用下拉界面以刷新内容。由于存在不同的频道,用户可以通过左右滑动来切换频道,不用将手移动到上面的频道栏逐个点击,使用起来也颇为方便。在首页界面,每条内容的右下方均有×号,点击后用户既可直接选择不感兴趣,也可以选择相应的标签,以减少同类内容,实现精准推送。但是同样的功能在视频界面却消失了,用户需要点击右下角的“.….”,选择“不感兴趣”,贴上具体的兴趣标签或者直接选择“不感兴趣”,前后经过三次点击才能将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屏蔽,中间环节过多,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今日头条既然主张以用户的兴趣爱好为内容推送的出发点,却没有做到让用户方便快速地做出是否感兴趣的选择,我想这点需要改进。
<img class=“size-full wp-image-383972 aligncenter” src=“http://image99.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8/2717/78822588_9.png” alt=“20160801155211” width=“632” height=“499” srcset=“http://www.xiexieb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6/07/20160801155211.png 632w, http://www.xiexieb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6/07/20160801155211-380x300.png 380w” sizes=“(max-width: 632px)100vw, 632px” /></a></p>
2、内容体验 个性化推荐特点明显
张一鸣认为今日头条的机器学习能够基于用户的兴趣满足个性化的推荐需求,用户用得越久,就会觉得越好用。笔者在体验今日头条的两个星期以来发现平台首页上的内容大部分是我关注的领域,比如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支付宝与微信,内容多样化,每一次的下拉更新都会出现新内容,而系统自动更新的速度也比较快,有个不好的地方在于,自己喜欢而未来得及的内容容易被覆盖,难以找到。而在视频界面,这一个性化推荐的特点也尤其明显,以演员、电影题材类型为基准点,系统推荐的视频短片基本符合我的兴趣爱好,但是这些视频短片基本没有注明电影的名称,所以当我看到某部电影的有趣片段,想上视频网站看全集时,却不知道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而在评论中我发现,里面有许多误导人的评论,故意说一些奇奇怪怪的电影名字,给我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平台内容质量把控力度仍然有待提高
广告是今日头条目标主要的变现方式,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今日头条上的广告偏多,主要以游戏为主,也曾经出现过教育、金融贷款的推广。头条号的创立吸引力了大量的内容创业者,但是内容质量也有高低之分,部分内容以夺人眼球的标题吸引人,但是内容质量低下,容易误导用户,可见平台对内容的审核仍然有待加强。
(三)用户负面反馈
苹果APP Store上通过观察用户的评论总结出以下几点用户对今日头条的负面反馈
内容推荐质量差,甚至低俗,屏蔽后仍然出现类似的内容。标题党夺人眼球,内容没有看点,影响读者对头条的信任感。平台不加筛选的新闻搬运,没有官方判断,无法区分权威与非权威的文章,容易误导读者。不实报道不经审核。
内容变化太快,难以继续阅读之前感兴趣的新闻。旧新闻滥竽充数。新闻评论都是水军。
系统卡顿,闪退,操作不流畅。广告太多。
从以上反馈可以看出,用户对今日头条的不满之处主要有两个三个方面:内容质量有待提高,真实性与权威性有待加强;广告投放过多,影响用户体验;系统不够完善,流畅性有待提高。
七、SWOT分析 S:优势
1、数据挖掘、推荐引擎、智能算法的技术创新,抢占庞大的个性化资讯市场,实现内容与用户精准性连接。
2、相对个性化的产品形式,让今日头条受到内容创作者、用户、广告主的一定青睐,顺势成为个性资讯市场的独角兽。
3、头条号的创立吸引了大批量的内容创业者与传统媒体,强化了平台生产内容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内容的多样化,为个性推荐提供强大的内容保障。
4、引入社交基因,多样的社交渠道。用户可选择微信、腾讯QQ、新浪微博和人人网登录,使得今日头条能够获取迅速获取用户的社交关系链以及以往的社交信息,描绘出更为精准的用户画像,判断用户的喜好。同时多样化的社交渠道也增强了平台自身的内容分发能力,起到引流的作用。
5、用户粘性居于行业前列。截止2015年10月28日,今日头条用户平均每日使用时长是腾讯新闻的两倍;新用户转化为忠实用户的比例是腾讯新闻的2.25倍。今日头条用户平均每日打开时长超过40分钟(据张一鸣的演讲,该数字今年3月已经上升到57分钟),该数据位于全网首位,远抛离其他新闻客户端。正是凭借这样的差距,即便今日头条在月度覆盖率上远不如腾讯新闻,但用户使用总时长占比却排名第一。W:劣势
1、用户变现形式单一,尚未形成完整的产品生态。以广告为主要变现形式的今日头条,正面临着广告投放与用户体验之间应该如何平衡的难题。不少用户认为今日平台上的广告推送过多,影响了用户体验,给今日头条带来了用户流失的风险。而电商作为今日头条次要的变现形式,则与产品本身所提供的场景吻合度不高,并未给今日头条带来太多的变现空间。以BAT为首的巨头在移动资讯的战略路线上均为生态化发展,打造内容的多元化流量入口,进而让内容创作成为长期行为,今日头条的生态建设仍然有待突破。
2、传统新闻客户端有着多年的内容沉淀以及专业化的内容编辑,针对客户端的主流用户各自形成了自身的用户与内容壁垒,在权威性上远高于头条号上的自媒体创业者,如何管理平台上的内容创业者,提升内容的真实性与权威性,是今日头条需要考虑的问题。
3、在BTA与传统门户的强势介入之后,今日头条在个性化资讯市场的技术优势变得相对单薄,地位受到巨头的强势挑战。O:机会
1、用户时间趋于碎片化,个性化资讯市场庞大。
2、作为较早的个性化资讯产品,今日头条已然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在这一点上远远超越了后知后觉的新闻客户端,有着先发优势。
3、自媒体创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趋势,头条号能够让自媒体创业者的内容精准地向用户推荐,减少了创业者寻找用户的成本,对自媒体人有强大的吸引力。T:威胁
1、BAT与传统门户介入资讯市场。腾讯新闻借助微信与QQ两大流量入口,拥有大量的用户基础,在用户规模上居于首位。同时微信平台背后拥有超过2000万公众号,并聚集大量内容创作者,并且推出微信热文推荐,其原理与今日头条的数据挖掘与引擎推荐相一致。针对今日头条千人万元计划推出芒种计划,旨在扶持优质内容,并为内容创业者提供一键分发的权利。天天快报对标今日头条,与腾讯新闻客户端形成资讯产品双矩阵,显示了其争夺个性化资讯市场的决心。阿里巴巴以UC浏览器进行市场围攻,启动内容资讯的UC头条模式。百度形成百度号、百度新闻、百度贴吧产品矩阵。传统门户加大对个性化资讯的投入,有望绝地反击。个性资讯客户端号外将目标用户定位于90后,并将战线聚焦于三四线城市,大有一种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味道。一点资讯与手机厂商OPPO合作,选择在手机端上游采用预装的方式获取用户。各种迹象表明,个性化资讯市场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2、今日头条通过爬虫获取媒体网站的内容存在侵犯版权的风险,受到外界的质疑。
八、总结 张一鸣公开发言不愿意做腾讯的员工,今日头条与腾讯的联姻也宣布告吹,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步步为营的市场围攻。有人说未来是互联网的世界,也是BAT的世界,但其中也不乏像今日头条这样的独角兽企业能够在BAT的围攻下坚强的生存下来并茁壮成长。张一鸣想要的不是BAT的光环,而是中国第一内容创作平台。总体而言,今日头条个性化的资讯推荐功能精确地满足用户碎片化利用时间的需求,拥有先发优势的今日头条掌握了大量的用户与行为数据,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更要做到商业变现与用户体验两者的平衡,并且要寻求多样化的变现形式。同时要加大对内容的监控力度,创造出一套完整的自媒体用户管理体制,提高内容的质量,增强平台的权威性。当然,今日头条是否能够真正独立于BAT体系之外呢?我们拭目以待。
陈镇鸿(czh987404699)产品热衷者
在校大四学生,正准备秋招,希望从事互联网产品/运营。
本文由 @陈镇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赞 15 收藏
第五篇:唯品会产品体验报告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唯品会产品体验报告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前言
在我的上篇文章里,分析的是互联网界的以慢著称的大象——豆瓣,这次的App唯品会,我认为是以速度著称的猎食者——猎豹。猎豹虽然在食物链中不处于顶端(顶端是阿里,腾讯这样的狮子),但是凭借其风驰电掣的速度和树上进食的习惯,在竞争残酷的非洲草原上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唯品会也是一样,以极快的发展速度和独特的商业模式在竞争惨烈的电商世界坐稳地盘,并持续盈利。
与豆瓣相比,唯品会作为互联网界的猎豹,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品牌理念中的快速,库存的快速周转等等,无不体现着其追求速度的调性。豆瓣的慢还体现在他一直不断的在探索,而唯品会却目标明确,避开对手,逼近猎物,然后动用全身能量迅速出击,扑到敌人(这个从其版本更新记录可以看出,后面会展开讲)。从产品风格来看,豆瓣是典型的理想主义App,会大刀阔斧的推进一个项目(比如阿尔法城)然后再推到重来,而唯品会则是保守主义,每一步都是在上一步基础上的细调,改头换面几乎没有。这两种风格我都很喜欢,我喜欢豆瓣以用户为本的理想主义和不断探索的谦逊态度,敢于推倒重来的勇气,也欣赏唯品会头脑清醒,动作迅速且优雅的跨过电商世界一个个高低不平的梅花桩。体验环境
体验产品:唯品会ipad版 产品版本:5.2 设备型号:ipad mini2 操作系统:IOS 8.1.1 体验时间:2015-06-08 需求定位分析 消费人群定位
二三四线城市,年龄为20-40岁的中高等收入女性 供应商定位 二三线品牌 需求分析
二三四线城市有消费实力的人群因为地域原因,没有购买时尚品牌的渠道;
传统大而全电商平台的商品质量问题(次品,假货); 价格敏感度高的人群对于品牌质量的追求;
二三线品牌因竞争激烈,库存压力大,需要快速去库存渠道。产品定位
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每天 100 个品牌授权特卖、确保正品、确保特价、限量抢购。垂直型女性时尚电商。核心竞争力:品牌 价格 产品特色
专业买手团队和商业数据统计系统——确保挑选出符合潮流的品牌和大众审美的商品;
独立的仓储物流——完成电商闭环生态,全面快速覆盖到各城市乡村,实现快速库存周转,节约物流成本; 强大供应链和独家合作品牌——保证品牌多样性和和在此细分市场的垄断优势 市场分析
唯品会自上市以后一直保持着令业界惊叹的高增长速度,在网购交易的市场份额和移动购物交易规模市场占比中都位居天猫,京东之后,且重复购买率达到80%,粘性很高。在垂直类女性时尚电商领域和限时特卖市场唯品会已经成为领导者。唯品会极快的发展速度一直引发业界争议,后面我会从产品和定位角度针对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就市场竞争而言,唯品会虽然在此细分市场上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但是淘宝聚划算,当当尾品汇,返利网,聚美优品等等都与唯品会的发展模式以及用户群体有很大的重合,这里选择聚划算,返利网,聚美优品作为竞品与唯品会对比分析。指标性数据
PC端网站访问量(来自Alexa)iOS端排名及权重(来自appduu)
安卓端下载量 竞品数据分析
从PC端看,唯品会每天的访问用户数要少于返利网,但是页面浏览量却多于返利网,说明用户在唯品会网站的停留时间更长,可以认为内容而言唯品会的吸引力更大。从iOS端看,唯品会的排名遥遥领先,其次是聚美优品,返利第三,聚划算最后。
从安卓端看,唯品会依然是下载量最大的,返利网排最后。总结来看,唯品会和聚美优品都属于移动端表现强劲的,这符合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大潮,返利网则相反。竞品差异化分析
唯品会定位在女性相关时尚品牌的限时特卖,内容以服装为主,从页面的排版来看内容的时尚度,美观性及品味俱佳,这也与其目标用户的需求相符。
聚划算则是团购模式,内容基于大淘宝,故而品类覆盖面很广,从与唯品会类似的女装频道风格来看,其时尚度,品味均不如唯品会。
聚美优品定位是化妆品限时特卖商城,内容以化妆品为主,服装为辅。页面排版简约,主次分明。但是聚美优品的口碑欠佳,消费者对其卖假货的印象较深。
返利网则是商家资源的整合平台,其特色的超级返模式类似唯品会,每日上新,强调品牌,但品类不限于女性时尚品牌,界面的美观度及单个品牌的商品数均不如唯品会。
小结
唯品会垂直女性时尚电商 品牌限时特卖的模式把握住了市场的节奏和目标用户的需求,且在此细分市场上目前还没有直接竞争对手,且唯品会众多的合作品牌和独家合作品牌使之在此市场上接近垄断地位,潜在竞争对手很难正面突围。在内容上与唯品会有一定重合的竞品中,在对共同目标用户需求把控上,唯品会显然更精准到位,故而市场表现在类似竞品中遥遥领先。且移动端的表现高于PC端,长远来看前景良好。产品结构 功能结构
从图中看出,唯品会的产品经理是个思路非常清晰的人,对于这个中国排名第三的电商App,拥有众多用户和海量内容,应用却十分轻量化,功能结构非常的简单明了,各层级数不超过3个,且分类合理清楚。各个分类间结合用户习惯设置快捷按钮方便用户跳转,同时不影响浏览时的沉浸式体验。设置里面的功能直击用户需求点且非常人性化。整体说来就是干净利落,简单大方,从时尚角度打个比方,就好像是一个很有钱,却不会在自己身上累加各种东西,而是结合自身优势,打扮得简约大方的名媛。
另外,唯品会的晚8点特卖,移动专享功能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措施,能够很自然的将用户引流到移动端。相比而言,很多电商网站比如当当则采用的是PC端与移动端的差价将用户引流,这种方式其实强迫的意味更浓,结合使用场景分析,往往用户是在PC端挑好准备下单的时候发现移动端更便宜,只得关掉网页,拿出手机,下载相关应用,打开注册,找到目标产品,填写收货地址,下单。用户为了几毛钱的便宜却要花掉不少时间成本,但是PC端购买又感觉吃了亏,所以这种引流方式用户不会觉得自己移动端购买占了便宜而开心,反而PC端购买吃亏的感觉和移动端花掉的时间成本造成的不爽感更胜。(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同样的东西得到的欢喜程度要远小于失去时的悲伤程度)
UI结构
唯品会的主题色是女性化的枚红色,但是在App内容里面主题色使用的较少,只在需要强调的文字和图标交互时使用枚红色加亮。其页面的主要颜色由黑白灰撑起,黑白灰主要用来区分层次,使得页面显得层次分明,更好的衬托起主体内容,这也与其简单明了的功能结构风格统一。而时尚电商所需的情感化部分以及美观性则由内容撑起来,卡片式设计贯穿整个App(参拜一下产品经理严谨清晰的全局把控能力),给予用户沉浸式浏览体验,也提高了整个App的使用阅读体验。卡片内容由专业设计团队设计,品味、时尚度、吸引力都很高,把握住了目标用户对品味,价格,质量,时尚度的潜在需求。
再来看一下产品经理强大的归纳及页面布局能力和清晰明确的思路,这个是唯品客服子类目,分为自助客服和问题查询两类,自助客服内容加亮显示,引导用户匹配相关内容并尽量使用自助客服从而节省人力。人工客服也做了十分严谨的分类,覆盖到了用户使用购物下单收货过程的方方面面,针对专门的问题配备相应的客服也极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和双方的时间。
从商品详情页看,价钱和折扣加亮显示,符合价格敏感度高的人群的浏览习惯和想贪便宜的心理,卡片背景为白色突出商品内容,页面尾部放置已被抢光的商品,一是考虑用户移动端耐心较低,很多情况下不会浏览到最底部,将已抢光的商品放在最底部既可以节省用户的浏览成本,也增加可购买商品的购买几率。二是已抢光的强调营造一种饥饿营销的效果,激发用户的非理性消费。这里再说一点,一般商品详情页面最后面会有推荐感兴趣品牌,而唯品会却没有,这里面一个是上述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我认为是唯品会的商品周转极快,可能刚推荐原有商品就已被抢光或者品牌下线了,这样想要正常运营成本就会极大。产品交互
关于交互想说的是唯品会的快速理念,这个理念也是深入到产品的方方面面:
1:快速库存周转,品牌仅能上线三天,对应商品很丰富(这点给予用户很大的选择空间和很好的浏览体验,丰富的选择还不会产生买的是尾货的自卑心理),倒计时的设置激发用户的快速购买欲从而产生计划外消费,上线到期将剩余物品退还品牌供应商还缓解了自己的库存压力。
2:购物车仅能放置15分钟,有效避免购物车放很多东西却并不下单的现象,倒计时的提醒促使用户赶快购买,并且我本人的观察发现,商品放在购物车的时间越长,用户的消费会更加理性,购买的可能性越小。所以这么做还能提高商品购买率。另外还有效区分了购物车和喜欢两个功能,帮助用户有效归纳自己心仪的商品。(再次参拜下产品经理,我的淘宝购物车和收藏里面的商品就很混乱,需要定期手动整理)
3:快速的页面切换速度,首页广告栏页面的切换速度就很快,从视觉上给人急促的感受。而且不同功能的切换也是采取左右移动的方式,彰显页面切换的速度感。4:快速转动的缓存图标
唯品会通过细节上的各种设计体现自己的快速理念,刺激消费者的快速购买欲,从而最大化商品的实际购买率。产品运营
唯品会版本更新记录
早期的重点是增加功能和修复bug,优化体验
中期的重点是造势,各种折扣活动吸引用户,打造影响力
后期是细节的优化,体验的优化,新增的唯品币和皇冠会员优先购都是为了增强老客户的粘性
从版本记录来看,整个产品的进化过程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前期因为产品不够完善,重点是增加功能,优化体验。到中期唯品会开始发力,各种特卖折扣吸引潜在用户,塑造购物习惯,抓住了唯品会用户价格敏感度高的心理,强化价格刺激。后期侧重于增强留存率,将中期吸引到的大量用户留下来,给予老用户一定的优惠,增强其忠诚度。用户评论
用户口碑良好,优点侧重于其价格优惠及品牌质量保证,缺点侧重于产品分类粗略,没有产品搜索框,没有评价功能 针对产品分类粗糙和没有直接产品搜索功能,我认为产品经理是希望人们在价格刺激的浏览中产生计划外消费,而并非目的导向型消费,前者往往会促成更多的商品购买。而唯品会自身的浏览导向是十分明确的,价格加品牌,所以App搜索和引导的侧重点都是这两点,这在无形中形成了筛选机制,将唯品会精准定位的目标用户留下来,同时有取有舍的做法,也使唯品会在不断的发展中保持轻量化。而针对没有用户评价功能,我认为是特殊的促销方式导致产品周转十分迅速,因为库存周转十分迅速的特点,用户评价功能也不适合唯品会。假如我是PM 1:对于即将上线品牌的免费提醒,很多用户因为在第一次打开App时往往会关掉接受提醒通知,所以在后来的使用中会困惑为什么明明收藏了也不提醒(虽然设置里面有这一项,但用户很难发现),使用户错过了10点绝佳的抢购期。解决方案:在用户点击收藏按钮时,如果系统监测到用户没有打开接收提醒通知,则弹出一个短暂(3秒钟左右)的提醒框,引导用户打开设置里面的开售提醒开关。
2:品牌搜索功能局限,用户仅能搜索到在售品牌,且按字母排布搜索成本大。
解决方案:结合唯品会品牌导向的特点,在售品牌下面加上自定义搜索框,搜索的数据库是所有与唯品会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品牌,对于非在售品牌,可提供开售提醒功能,除加强某些品牌重度用户的粘性,还因为用户在使用唯品会的过程中对品牌的认知度是会提高的,时间长了对某些品牌会形成喜好。
3:商品详情里面的筛选功能尺码选择只能选全部尺码,形同虚设。结合商品周转快的特点,可能不少衣服的某些尺码被抢光,导致尺码不全,没有尺码筛选会浪费用户的浏览成本。
解决方案:加入不同尺码的筛选功能,并且可结合显示有货功能进一步筛选。
4:分享功能仅能分享到新浪微博,而活跃度和互动性更强的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QQ好友分享都没有,不利于产品传播。
解决方案:加入上述多种平台的分享功能。总结
正如我在前言中提到的,唯品会是互联网界的猎豹,速度迅猛、体态轻盈、目标明确、头脑清醒,这四个特点贯穿到产品的方方面面。而也正是对这些特点的完美贯彻执行使得唯品会能在短时间内取得骄人的战果。并且唯品会对自身的定位,风格,节奏的把握是十分符合时代的:
1:二三四线城市人群有着强劲的购买需求,这种需求是长期持续的(而一线城市则向长尾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影响折扣电商与品牌商的议价能力,利润空间低,相应的消费者口味预测以及库存管理都会是一个难题,只适合小众电商的发展),近年来中高端品牌都纷纷重视这类城市,比如无印良品将其最大的零售店开在成都。
2:快速理念与互联网,时尚界都深度契合,互联网且不说,时尚界现在的状况是快时尚一马当先,奢侈品市场低迷。而快时尚界最具典型性的Zara就是利用快速库存周转压低成本实现盈利的。所以唯品会现在就处在风口上,且在此细分市场中唯品会是一家独大,(其本身也是选择在此市场精耕细作,而不是像阿里等电商那样东吞西并)此风口领域的红利基本都流入唯品会口中,相应的,唯品会凭借其行业龙头的地位在此市场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
3:对于新兴线上服装品牌,唯品会的口碑效应能促进其销售,从而形成双赢局面。这样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唯品会将不止局限在买卖尾货,也成为新品首发平台,进一步提高其影响力和品质。
所以长远来看唯品会的前景良好,在细分领域也很难产生直接的竞争对手,但也需防范资源大户闯进市场恶性竞争,还需警惕另辟蹊径的电商竞争者,毕竟电商业如今是一片红海,时尚媒体也因为时代变迁纷纷转型时尚电商,竞争会更加的白热化。从事这个领域感觉像是刀尖上起舞,万分警惕还有万分美丽!
部分资料参考于知乎,百度百科,联商网等。作者:夏素秋
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p/6bd01889a8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