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责任书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责任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调动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思想道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法制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1、学校:学校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切实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⑴是按要求上好思想品德课,不得随意减少和更改,确保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⑵是制度完善,领导小组健全,工作职责落实,在校园内建好宣传栏,定期进行张贴、更换;⑶利用班会、集会、“六一”、“三月道德宣传月”等特定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广泛深入地宣传强化思想道德教育;⑷搞好法制宣传,一是办好法制宣传栏,板(墙)报。二是聘请法制课辅导员,适时对
学生进行法制课教育,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每期不少于三次;⑸做好远程教育,让先进的教育思想、规范的校容校貌助推学校发展;⑹办好学校图书馆,让学生课外活动有丰富的第二课堂;⑺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杜绝校园内“黄、赌、毒”等书刊、音像、物品出现,正面引导学生,整治校园外的环境,不得出现网吧、影像店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2、广播电视站:
⑴做好本辖区内广播电视的转播工作,不得出现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节目;⑵适时播放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健康向上的广播电视节目,正面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⑶通过做好广播电视的播放等途径,大力营造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舆论氛围。
3、宣传文化中心:
⑴按文化部、教育部的要求,整治文化娱乐场所,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娱乐营业场所;⑵加强对学校的保护,坚决取缔学校周边的娱乐场所,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⑶加强对社会音像、书刊的管理,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xx乡党委责任人:单位责任人:
(签字盖章)(签字盖章)
xxx年一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打造“德育特色”教育品牌
培养品学兼优人才
张立生 章丘市第二实验中学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发展学校内涵、培养素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自我定位、谋划学校长远发展的平台。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它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为学生创设自主教育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在特色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健康成长。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与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特色,大力挖掘教育特色潜能,把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学校文化资源为依托,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德育特色”教育品牌,为实现建设“齐鲁名校”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创建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创建特色学校、构建学校教学特色,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需要经过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才能逐渐形成,并成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这一工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学校长期坚持才能在教学进程中逐步达成的。
为了建构学校教学特色,我校首先在校行政会研究的基础上,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宣传、发动,使创建教学特色的思想在全体教师中形成共识,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使之形成一股合力,全体教师共同为建构学校的教学特色群策群力。
统一认识的过程是创建教学特色的先期工作、思想基础,还需要加强领导,我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处、室、教研组及部分骨干教师。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领导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步伐。
二、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策略:
(一)指导思想:
学校确立了“学生为本”、“发展为先”、“体验为主”的德育理念,将学校的办学宗旨内化到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去,明确“育人”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并融会贯通于学校的各项课程中去。在德育氛围的营造上,我们追求“提升品位,立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学校的校园特色根基于社会大德育的整体要求,以“立体的、多维的、创造的”的形态,为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氛围,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遵循教育和学生成长的规律,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教育为基点,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用科学的生命观为学生的幸福和未来奠基。
(二)培养目标
1、注重全面发展
把学生培养成为“讲责任、明事理、懂规范、善思考、勤学习、重实践、会合作、有毅力、能创新”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注重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心胸宽广、乐观豁达、进取向上”的品质;有“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作风,逐步使学生达到“知恩图报、知书达理、知文会武、知进能退 ”的发展总目标。
3、注重美德养成
培养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回家讲孝道、社会讲公德”的美德,努力成为现代文明情操与道德行为基本一致的社会人。
三、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做法:
1、立足教学主渠道,在课程中深化德育内涵
我们认为,创建基础扎实、思维灵活的“有效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去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原点,也是建设特色学校的主渠道和起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开展构建“有效课堂”活动,打造特色学科教学,把德育渗透到课堂中去,重视发展学生的品德教育,增进学生智慧,追求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把德育教育内容深入到计划、教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实践校本化教学训练:以“有用有效、科学合理”为导向,坚持德育优先和“优秀+特长=成才”并举的发展目标,按照“章丘市教育局制定的教学常规要求”,探索形成重提高学生品德素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训练特色。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态度、品德、情感、价值观”的表现 和形成。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更强调“情感体验、道德升华、精神感召”。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积累经验,使学生体验成功乐趣的同时,注重了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
2、创建“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提高品德修养。
几年来,学校逐步完善了“学生行为规范自我管理模式”,即以“学生自主管理”为载体,以“学校管理制”为媒介,进行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中,让学生养成“尊重个性、善于选择、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品质。其一,学生在政教处牵头下,开展“爱校体验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今天我是小主人,今天我当家,我能做表率,我能担责任。”其职责就是承担校园的学生礼仪展示、环境维护、秩序维护,让学生亲历做一天学校的主人,体验各种真是情况下如何做人做事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让自己在不断增强的自我管理中,找到“我是主人”、“我能行”的自豪感。提升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每天着统一服装,充满自信地履行义务,笑意写在脸上,责任记在心里。开放性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其二,在班主任的带动下,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更多的主体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发动学生寻找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根据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由班委确定班会、演讲、班报的内容,开辟学生论坛或征集班容班貌的设计,校园文明标语等等活动。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自我锻炼的平台。通过活动的开展,从而使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进而走向成功,走向成熟。
3、加强社团文化建设,促进德育特色。
学生社团是文化立校的重要载体,它是道德实践、人格培养、创新能力体现的呈现途径,是学校连接社会、课堂连接生活、知识转为能力的桥梁。从2006年初,学校开始尝试组建学生社团工作,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培养。从“务虚”到“务实”,学校的社团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形成国学启蒙社、清照诗社、第二实验中学民乐社、合唱社、书法绘画社、剪纸制作社、口琴社、摄影社、篮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足球社、田径社、科技社、演讲会社、英语社等20多个贯穿各年级的社团化兴趣小组,促进师生特长发展。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二实验中学数学思维训练教材》、《“集中学习、科学训练”英语教改实验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清风》廉洁教育等校本教材,形成多样化校本课程。在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推广中华传统体育等精品化文体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活动中学生们展示了才干、演绎了风采。
4、以“文化立校、德育养校”为体制,营造德育氛围。
学校的竞争最终是内涵竞争,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态度、细节、精致、品位”为中心,全面构建从静态到动态、从物质到精神、从制度文化到自主文化的立体化校园文化,使校园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促进师生健康成长。学校积极打造一支德育型教师队伍,坚持“成才先成人”的育人观,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从理念、模式、教材、操作、评价等方面强化实践和研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以德育人”教育模式。狠抓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一支敬业爱生、善于照顾、乐于吃苦、适应学校发展和师生满意的职工队伍,积极创建“让师生满意、让家长放心”的优质教育品牌。在教育过程中,学校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宗旨,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文化,形成新的精神文化,用多元化的活动奏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凭借“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德育教育的实施载体,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途径,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民族意识”、逐步培养“文化认同”、渐进塑造“公民人格。将“美德教育、国情教育、时事教育、政策教育、理想教育、责任教育、榜样教育”等落到学生日常教育当中,真正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德育文化氛围。
5、以校园文化为底蕴,打造德育环境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美丽的校园始终展现着愉悦宜人的感染力,树木长青,红花绿草,生机盎然,由学生组织并开展的“ 爱绿护绿”、“环保小卫士”、“弯弯腰”等环保活动,形成了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校园的宣传橱窗,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展现生气勃勃的教育教学动态:有丰富多彩的校园写真、探究拓展课的成果作品、主题教育的纪实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学校的“文化魅力”。同时,学校每学年开展的“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开拓了学校人文建设更宽广的天地。
我们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建筑、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校训、校风、校规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我校新建教学楼后,根据学校文化环境的创建方案,我校对教学楼内外进行了校园文化整体规划,对升旗台、旗杆进行了维修。在校园广场设置了校园文化柱,使学生每天一入校门,就能目睹学校的行为要求,使全校创建工作实现了动态可视化。
为了凸显学校理念,在教学楼入口和每个楼梯口建造了独具特色的,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理念墙,通过象形图案、颜色的有机结合,凸显“文化融合,个性鲜明”的办学主导思想,整体烘托办学理念。在走廊内设置安装了“知恩图报”孝行故事,通过宣传,使黄香、孔融等人的孝心故事深入人心。营造出了浓郁的校园孝心氛围,鼓励同学们从小形成优秀品质、养成良好习惯。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特色品牌的建设是一个较长期的涵养、积淀的过程,我校将以建设“齐鲁名校”为目标,不断丰富“德育特色文化”内涵,形成第二实验中学特色教育品牌,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一流品德学生。为实现建设“齐鲁名校” 的总目标而不懈奋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以学校文化资源为依托,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中,我校将根据实际,继续从挖掘校园文化内在潜能,整体推进学校特色教育建设,一路耕耘,一路收获,办出我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特色,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向社会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三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利桥中心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当前,由于环境的限制,我校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瓶颈。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以班主任、团队为主,关爱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我校目前有502名学生,“留守儿童”有30 人,单亲打工20人,有父母均在外打工 “留守儿童”就有11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暖和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
这些“留守儿童”90%是各班的差生。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我校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在学校少年儿童成长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花名册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我校在开展“留守儿童”(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中主要做法是:
1、安全上关心。留守未成年人大多自己租房居住,个别有爷爷奶奶等老人陪伴,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我校组织教职工加强巡逻检查,多次开展“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活动,与孩子、家长(爷爷、奶奶等老年监护人)、房东联系,印发安全提示,签订安全协议,聘请有关人员到校开展安全讲座,有效避免了煤气中毒、游水、伤害等案件的发生。
2、心理上辅导,关爱留守儿童。留守未成年人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感情缺失,内心孤独、冷漠、逆反心理尤为明显,针对此种情况,该校设立了悄悄话信箱、心理咨询室,直接与那些心理负担较重的同学沟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体育比赛、电影开放周、办报比赛等,使留守未成年人通过活动丰富了内心世界,心灵得到了充实。
3、舆论上引导。由学校团委牵头开设校园“小喇叭”宣传学校好人好事,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学生中积极分子
4、学习上帮助。留守未成年人家长不在身边,有个别监护人年纪较大,针对知识水平低,学习上缺少辅导,成绩普遍较差等情况,该校开展了扶差补缺、课外辅导,使他们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辅导,让他们能跟上全班同学共同学习的步伐。
5、学校里吸引。我校利用课余时间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校本课程。坚持“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长了知识,又使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展,还使学生的价值观、成就感得到了满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6、经济上帮扶。针对个别经济上较为困难的留守儿童,该校尽量争取上级的扶贫捐助资金,领导班子“一对一”帮扶,使困难留守未成年人不致辍学,生活得以渡过难关。
7、全社会关心。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关键环节,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净化社会环境。开展了 “手拉手”、“心连心”等体验教育活动及志愿者服务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伤害。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对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得到社会理解和支持度较小;二是对新的形势下深化、创新程度不足;三是学生校外居住分散,管理不便;四是有些家庭非常贫困,只靠学校单方面救助切实有限。
针对存在问题,今后我们决心加强:一是在未成年人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二是进一步强化村组、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使村组、学校、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三是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四是不断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抓主题、抓热点、抓载体、抓典型,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四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引导未成年人动起来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010-12-09 05:44:55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彭怡霏 跟帖: 0 条
今年,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全国测评中得分名列全国之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议昨召开,李春城代表成都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今年,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得分名列全国117个城市之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议昨日在京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代表成都市作了题为《知行统一 重在实践 扎实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的经验交流发言。
李春城在发言中说,近年来,成都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文明城市建设的始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秉承知行统一、实践育人,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有效衔接,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李春城介绍,近年来我市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是健全机制,引导未成年人在学校品德教育中动起来。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把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品德教育,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网上签名寄语等活动,不断拓宽品德教育实践平台,加强品德塑造和行为养成教育,着力形成中小学生实现价值观养成和道德成长的长效机制。二是创新载体,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动起来。坚持把握规律、分段施教,以感恩教育和构建和谐家庭为着力点,充分运用抗震救灾生动典型,普及爱国爱家教育,提升自理自立自强能力,引导未成年人感恩父母、回馈社会、珍惜生活。关爱未成年人特殊群体,让城乡未成年人都在亲情沐浴下健康成长。三是强化实践,引导未成年人在社会公德活动中动起来。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引导未成年人在社会公德实践中成长进步,争做“文明小公民”。
李春城表示,一代又一代未成年人茁壮成长,是一座城市永葆时代精神的基础所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先进经验,按照这次会议要求,遵循未成年人成长成才规律,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实践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华章出席会议。
关于组织开展2008“多彩年华 快乐假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的通知
为持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丰富广大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以优异成绩迎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工作,根据省文明委《关于开展2008“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的通知》(苏文明委[2008]5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2008“多彩年华 快乐假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抗震救灾、迎接和举办北京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等为契机,以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为主线,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深受未成年人喜爱的暑期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暑期活动中拓宽视野、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快乐成长,努力培养富有理想、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徐州人。
二、主要活动
今年全市开展“多彩年华 快乐假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主要围绕“红领巾与道德模范同行”等“8项活动”展开(见附件),各地各单位要根据8项活动的总体安排和工作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推动各项活动有序地进行,取得应有的成效。
三、工作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暑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1、加强宣传,吸引参与。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要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宣传集中开展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单位在组织开展暑期未成年人系列活动中涌现的新鲜经验、特色做法、先进典型和实际成效。市广电局要组织各级广播电视特别是县级电视台面向农村开设丰富多彩、适于未成年人收听、收看的广播电视节目。同时,要组织开展舆论监督,对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及时予以揭露批评,推动改进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暑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
2、创新创优,务求实效。在暑期集中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实践系列活动,是持续推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动员全社会力量为未成年人办实事,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平台。各地、各部门都要以创新创优的精神,策划安排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立足基层,努力使活动贴近未成年人暑期生活的实际,贴近家长、社会的需求,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受到孩子们欢迎,赢得广大群众支持。
3、以人为本,确保安全。各级各类社会实践、体验等活动的主办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参加活动的未成年人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围绕交通出行安全、户外活动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以及暑期未成年人易见易发的疾病等各个环节,周密细致地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参加活动孩子的安全,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警示教育,扎实开展好假前假中的安全教育。公安、消防、安全监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部门应把未成年人暑期安全纳入监管范围,对末成年人暑期可能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要加大安全查处力度,堵塞漏洞,杜绝安全隐患。要坚持不懈地做好社会文化环境整治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努力为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创造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
4、精心组织,落实到位。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通知要求,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上加以保障;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充分调动教师、少先队辅导员、社会志愿者、城乡“五老”人员、科普和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活动阵地的应有作用,为未成年人暑期活动拓展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各县(市)区文明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专项活动的责任部门要明确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制,推进活动顺利开展。要注意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上报活动信息,并提供相关新闻线索,以便组织采访报道活动。市文明委将适时组织对未成年人暑期活动进行检查督导,对积极参与、工作成效明显、社会反响良好的部门和单位给予表彰。
徐州市“多彩年华 快乐假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计划
徐州市“多彩年华 快乐假日
――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计划
根据各县(市)区文明办、市有关单位上报的活动计划,2008未成年人暑期活动主要围绕八个方面开展,各项活动责任单位,要认真加以落实。其他单位也可参照计划组织实施。
一、红领巾与道德模范同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活动宗旨:
学习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主题实践活动,使自强上进、助人为乐、热心公益、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成为广大未成年人的自觉追求。
活动安排:
1、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红领巾小楼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行红领巾社区实践记录卡。(责任单位:云龙区文明办)
2、开展“社区小义工”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到社区参与社区卫生、环境保护、植绿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责任单位:泉山区文明办)
3、开展做“爱心小天使”活动,组织未成年人走进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老龄家庭,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一件好事、帮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谈心、读书读报。(责任单位:鼓楼区文明办)
4、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我做爸妈小帮手”体验、担任“一日小家长”、为父母制作“一个小礼物”。(责任单位:市妇联)
5、开展“红领巾小社团行动日”。(责任单位:团市委)
二、开展“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未成年人体育健身活动。
活动宗旨:
围绕迎接和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暑期体育健身活动。积极动员学校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工作者、高校青年志愿者等深入城乡社区,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走进运动场馆,走向大自然,掀起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潮。
活动安排:
1、开展未成年人健身游戏推广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亲子健身、欢乐家庭、社区同乐小游戏、小竞赛。(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2、开展“文明小使者”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到社区宣传奥运知识,宣传礼仪知识,文明出行,文明观赛,文明上网,礼貌待人。(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明办)
3、举办“奥运大游园”活动,组织2008名小记者开展健身游戏竞赛活动。(责任单位:徐州日报社)
4、举办迎奥运儿童绘画比赛。(责任单位:团市委 徐州市青少年宫)
三、“爱心飞越---情系灾区儿童”书信传递、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活动
活动宗旨:
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先进事迹和优秀品德活动,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通过书信交流,传递爱心。活动安排:
1、给灾区少年儿童写一封结识慰问信。(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2、开展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致敬”征文比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徐州日报社)
3、把心爱的学习用品、学习资料寄给灾区的小朋友。(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团市委)
四、“书韵墨香飘彭城”---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活动宗旨:
培养未成年人崇尚阅读、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大力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尚,鼓励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诵读读书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感受快乐。
活动安排:
1、举办“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2、举办“诵读经典,陶冶心灵”古诗文欣赏活动,开展“少儿朗读会”快乐阅读活动。(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徐州市少儿图书馆)
3、开展“文化共享奥运行”活动,举办奥运知识专题讲座、播放相关影视专题片、设立奥运图书专柜,开展奥运知识问答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市广播电视台 徐州市少儿图书馆 徐州新华书店)
五、开展“城乡未成年人手拉手结对”活动
活动宗旨: “倡导文明关爱,共沐和谐春风”,通过结对活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助学和关爱活动,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使广大未成年人“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
活动安排:
1、举办文明单位(行业)与乡村学校、千名城乡未成年人结对仪式。(责任单位:市文明办 市教育局)
2、组织“幸福快车---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同乐夏令营”。(责任单位:市妇联)
3、开展“科学家教乡村行”活动。(责任单位:市妇联)
六、“我学、我做、我行”民间艺术小制作培训班
活动宗旨: 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的作用,让未成年人学习制作、艺术培训,丰富未成年人暑期生活,传承民间艺术。
活动安排:
举办四期民间艺术培训班。邀请“面塑、布艺、彩带编织、刺绣、剪纸、石膏绘画”等方面民间艺术家,免费传授民间艺术。(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徐州民俗博物馆)
七、童眼看徐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徐州解放60周年活动
活动宗旨:
改革开放三十年、徐州解放六十年,徐州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未成年人眼中的徐州更为可爱,组织未成年人利用手中笔、相机记录美好新徐州新形象,并走进社会大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安排:
1、开展“红领巾与改革开放同行”千名小记者采访行动。(责任单位:徐州日报社)
2、“童眼看徐州”社会实践调查。(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团市委)
八、暑期德育骨干培训班---未成年人教育者素质提升活动
活动宗旨:
推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增强工作实效性。
活动安排:
举办全市未成年人德育骨干培训班。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德育工作者,对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示范点负责人进行培训。(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2005―2010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结合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实际,特制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2005-2010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以培养符合“四有”新人标准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要求;以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具有基础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新时代首都青少年为目标;以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工作出发点,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目标:落实首都教育发展战略,构建与首都教育相匹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其标志为: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增强;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家庭、社区教育功能,广泛吸收国内外有益教育经验,德育资源实现有效整合;依法管理,立足建设,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要努力打造五个平台,搞好四个结合,构建三个体系,坚持四重一突出。五个平台是:学科课程德育平台;德育课程教学平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行为规范教育平台;社会综合环境育人平台。四个结合是:教育与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管理、服务相结合。三个体系是:相互衔接的学校德育工作和评价体系;以广大教师、德育工作者队伍和领导体制为重点的组织领导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投入和保障体系。四重一突出是:重在建设;重在基础;重在创新;重在实效;突出特色。
一、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
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规则、志愿服务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把“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构建北京“首善之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为营造奥运会良好的人文环境做出贡献。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落实“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在中小学校唱响国歌,把升旗仪式、唱响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2.培养中小学生十个文明形象
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围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每年选择一个专题和重点内容作为突破口,力求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年年有突破,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年年有进步。经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让唱响国歌;尊敬师长;主动问好;不随地吐痰;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行礼让;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十个文明习惯伴随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实施学校课程的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
全体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部教学活动都是德育的实施过程。充分发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是落实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的关键环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5.落实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做到全员育人
每位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身言行的道德影响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交流及跨学科研究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等专业水平,促进学科德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体现各学科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等教育内容。
每位教师都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抓住学生成长中的入学、升学、青春期、成人期等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幼儿要注重道德启蒙教育;对小学生要注重基本言行的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中学生要注重爱祖国、爱首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他们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坐标;职业学校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6.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全过程育人
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美育、体育、科技、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年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参加一次社会公益劳动。落实每个中学生在中学毕业前累计完成一个月的社会公益服务的要求。
7.加快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进和建设
加强对德育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开发资源,研究解决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课程之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按照国家颁布的德育课程标准,加强德育课程建设,鼓励区县和学校立足校本研究与实践,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总结推广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首都特色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8.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创设条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选修课。
9.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育人优势,支持共青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统筹安排好共青团活动时间。通过共青团组织活动、中学生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等途径,培养共青团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10.建立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的研究与评价机制
积极开展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方式的研究,逐步建立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的评价、监控、激励、反馈机制。力争每年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和案例交流活动。
三、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对学生品行、素质的形成具有深层次影响和教育意义。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体验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功能的影响。
11.培育先进的学校文化理念
校长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以师生为主体,通过理念铸造、行为反思,逐步形成学校团结向上的核心价值观。重视校训、校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凝聚作用,加强校风建设和班集体建设。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学校的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及历史发展为基础,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校风。
12.创造具有学习型组织特征的学校氛围
创造师生主动学习、共同发展、有创新精神为特征的学校氛围。校长努力成为师生相互沟通和思想交流的促进者,使学校的干部教师通过行为反思、问题发现等方法不断改善学校的和谐关系。
13.加强学校环境建设与文化资源建设
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绿色校园环境。利用铭言、人物、故事、文物和景观布局、建筑装饰等,形成学校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态景观。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爱国主义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
运用网络、动漫资源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把网络、动漫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增加交流、培养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手段,提高对网络、动漫信息的是非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创建学校社区新型协作体制
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在充分发挥学校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建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积极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体制。
14.开展家长教师协会试点
逐步试点建立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由家长自荐或选举、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组成的新型家长教师协会,增进家长间的团结互助,促进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交流,让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的教育管理,协助班级开展教育活动。
继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校长信箱、家访、联系簿、网络等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家庭教育研究会和其他有关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研究与咨询活动,为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提供服务。
15.创建学校社区协作机制
结合区域和学校、幼儿园特点,把学校教育、幼儿教育延伸到社区。鼓励区县建立多种形式的学校、幼儿园与社区共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机制,形成教育合力。提倡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学校教师资源,选派教师走进社区担任辅导员,沟通学校、幼儿园与社区教育的联系。
16.关爱特殊背景的学生
学校和社区共同开展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以及失学失管少年、流浪乞讨儿童情况的调研,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保障他们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权利,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
17.完善学校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体系
加强法制教育,认真贯彻《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落实《北京市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提高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利用法律手段自我保护的能力。
做好不良行为特别是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和转化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情况报告制度。根据新形势、新特点,继续办好工读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五、推进德育信息化建设
提高德育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是改进德育管理方式、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抓住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契机,提高德育工作应用信息化的能力,创造中小学健康、安全、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和尊重的网络虚拟环境。
18.建设中小学网络德育平台
逐步建成集德育管理、信息资源、德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以为学生服务为主的网络德育平台。通过网上教育活动、游戏竞赛、名师指点、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德育辅导,创新德育方式。
增强信息技术课程在提高学生信息基本素养和网络道德意识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19.组织开发高质量德育软件
通过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开发一批德育软件资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和学校开展数字德育实验,逐步建立德育工作网站或网页,丰富网上德育内容。
六、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新时期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改进和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高为范的教育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完善人格,提高境界,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20.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全员育人能力
修订《北京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设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等内容并记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大力表彰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弘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良好风尚。
21.实施德育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德育骨干队伍的培养、培训、选拔、提高工作。将德育管理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等纳入干训、师训系列。在评特级教师、表彰优秀人民教师、学科带头人奖项中,德育教师、班主任要占有一定比例。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在全市培养十名左右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德育工作专家、百名左右市级德育带头人、千名德育工作骨干。
制定班主任工作规程,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中改善班主任待遇。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在有条件的区县组织班主任职级制试点,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
加强校外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22.完善教师实施德育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考核其教学能力,还要考核其育人能力、考核完成德育任务的情况。将教师的师德表现、做学生德育工作的情况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发现先进思想、优秀典型,学习和宣传优秀教师的师德精神和育人经验。23.发挥首都历史文化地域资源优势
将首都丰富的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纪念馆及其他文化场所,首都的历史、地理、文物,大自然的山川、草木等,现实社会中的人物、事件、机构等纳入德育资源的视野,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北京、爱祖国的教育。
24.发挥首都科技人文媒体资源优势
发挥北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科技信息、高科技企业密集的人文资源优势,促进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的创新。发挥大学团委、学生会、社团的优势,组织优秀的大学生进入中小学,开展“学长式”、“同伴式”教育活动等。
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离退休老教育工作者的优势,支持关工委组织“五老”报告团,聘请老同志担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校外(社区)辅导员、失足青少年帮教员、学生社团指导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等。
积极争取新闻单位、广播影视和出版等部门的合作与支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综合治理、公安、司法等部门的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八、完善德育创新与保障体系
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德育领导体制、研究体系、管理制度的创新,是落实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制度保障。要建设和完善有效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25.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型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
市、区县教委都要成立一把手负总责、主管主任专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教育系统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德育工作的重大问题,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的德育工作。
中小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长负责,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德育管理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为主体力量,家长、社区代表参加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
选派思想素质好、奉献精神强、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优秀教师从事德育管理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26.建设市、区县、学校三级德育研究网络
加强德育研究机构建设,配备具有较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制定德育研究计划,加大对德育热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力度。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进,学术交流与经验传播同行,不断提高德育研究质量与水平。
积极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把德育列为重要研究内容,开发校本德育资源。
加强国内、国际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广泛交流,适时举办研讨活动,开阔视野,拓展思 27.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德育工作的保障条件
建立德育创新成果奖评选制度,建立20个左右德育实验研究基地。总结教育成功案例,做好成功经验的传播工作,鼓励和支持富有实效的德育创新。
建立每三年一次的全市德育工作会议制度、表彰制度,每年一次的德育工作交流制度、工作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优秀学生的奖励和问题学生的教育、矫治、转化制度;逐步建立学生道德发展状态和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状况监控评估制度。成立北京市中小学德育专家指导组,逐步形成专家指导、政府督导、制度完善的德育工作保障体系。各区县也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制度。
市、区县、学校要在调整学校布局、规划学校建设、实施新的办学条件标准过程中,统筹考虑学校德育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建设市、区县学生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已有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的作用。要在事业发展经费中安排德育专项经费,用于德育基本建设、德育活动、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德育研究、队伍培训、专题教育等项目需求。
第五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三闸镇瓦窑小学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的意见》和《甘州区教育系统组织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的方案》精神,着力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不断开创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拓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平台,引导未成年人传承先进文化,践行道德规范,传播现代文明,提升道德素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在寓教于乐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播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坚持以教育引导实践,广泛开展涵养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24字”渗透到未成年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内化为未成年人的自觉追求,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理念。利用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手抄报、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认知认同、熟读熟记“24字”。
2.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手抄报、主题班队会等形式,采取主题演讲、经典诵读等形式,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未成年人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他们从小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3.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继续抓好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和向国旗敬礼等集中性活动,教育未成年人坚持从洒扫应对做起,引导未成年人学会待人接物;从认星争优做起,引导未成年人自我提升。
4.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集中开展学习雷锋精神、英雄英烈和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励未成年人做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好品质,争当热爱祖国的好少年。5.开展“做文明有礼甘州人”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时时、处处、事事讲文明、树新风、释美丑,传承民族优秀伦理和行为风尚。
6.开展“孝老、敬老、长孝心”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深化和谐家庭,传承文明家风”、“孝道我先行”等主题活动,通过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家庭成员”,评选身边“最美孝心少年”、“和谐家庭”,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孝道文化普及、传授、展示,引导未成年人传播孝道文化,在家庭孝敬老人,在社会尊敬师长。
7.开展勤劳节俭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节约一粒粮食、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从小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8.开展诚实友爱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诚心、爱心、善心、同情心;
9.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以母亲节、教师节系列活动为契机,开展“浓情五月,感恩母亲”、“学会感恩、尊敬师长”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学会知恩、懂得感恩,树立感恩亲情、感恩社会、感恩伟大祖国的道德情操。
10.开展中华道德文化传习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学校和道德讲堂等阵地宣传教育职能,组织“最美家庭”、“最美家庭成员”等先进代表到未成年人中传播中华优秀道德文化,增强未成年人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三)开展爱心关爱活动,播撒爱心奉献的“金种子” 11.开展“爱心传递、关心关爱特殊未成年人群体”活动。开展未成年人互帮互助、奉献爱心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献爱心、送温暖,关心关爱留守流动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和特困单亲家庭孩子,帮助她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融入集体。
(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播撒民族团结的 “金种子” 12.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斗争教育,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增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五)加强“金种子”工程的阵地建设
13.加强学校道德讲堂建设,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道德传承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深入参与中“问自己、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悟字理、发善心、行善事、敬道德、送吉祥”,在庄重仪式中洗涤心灵、净化思想,在实践养成中增强道德自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管好用好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实施方案,细化任务,责任到人,狠抓落实。把实施“金种子”工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摆到重要位置,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强化舆论宣传。硬化阵地,强化措施,丰富载体,拓展平台,创新形式,向社会深入宣传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工作举措,把“金种子”工程做大做强,营造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三)创新活动载体。开动思维,创新载体,贴近未成年人需要,打造特色品牌,精心设计适宜于未成年人参与、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提炼展示活动内涵,突出人人参与的原则和活动凝聚人、教育人、引导人的目的,针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开展不同类型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闸镇瓦窑小学 2014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