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1

时间:2019-05-14 01:1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1》。

第一篇: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1

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是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赋予教育的使命。

何为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面且身体和心理和社会完全适应完美状态,也就是说,一个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等四方面健康,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够在社会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应社会生活变化节奏,能与人正常交往,狭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够预防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的出现。

前者从宏观上要求人应该达到的可能状态,后者是指对未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异常行为,进行防御与抵抗,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另人担忧

在现在生活中,当代青年向其他人一样,不仅感受到了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感受到了社会,学校及家庭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新的社会要求下,他们产生了从前青少年不存体会到的压力与紧张,例如:学习成绩的压力,在班级名次,同学之间的关系,等都能使他们情绪波动,使他们感到烦躁、焦虑、沮丧甚至心理失恒,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有心理问题的人约1600万,三分之一是儿童、青少年,据估计,我国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与精神问题,其中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据了解,80年代中期,我国约有10%的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

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忧郁:忧郁是指一年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

(二)狭隘:是指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纳他人,也不能理解他人。

(三)妒忌:妒忌是一种忧虑、愤怒和怨恨他人优于自已的一种自已的复合情绪。

(四)残暴:是指青少年对他人或对自己的一种伤害行为。

(五)恐怖:是指青少年具有一种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物体,人际交往或处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现,从而表现出对环境或事物有恐惧感,如怕针,怕黑暗,怕鬼怪等。

(六)敏感;在学校中有部分学生表现出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说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并为此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七)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

三、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因素

应试教育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这是当前导致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因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和父母的期望过高,使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还有一些中学生表现为厌学,目前,中学生中不仅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

这些稚气未脱的中学生,为什么会有过分自律,内心冲动和压抑,甚至会有突发伤人或自伤行为等不健康的反应呢?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不和谐的生活环境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并造成心理问题,当外部要求过强,以苛刻的外部行为做标准时,焦虑和压力迫使青少年产生强迫行为,以缓解焦虑。社会政治生活事件也或多或少地在孩子心中产生影响,就说社会贫富差距,一

些官员腐败,这些社会热点问题,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同的阴影,从而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他们的内心冲动、压抑突发伤人、自伤等负面情绪或行为,与幼时父母在外务工,孩子缺少亲情,依恋和被关注的感情得不过满足,他们就会变的怀疑和不信任,包括对自己的不信任。

家庭不和,父母的不良行为,带给孩子的厌恶和鄙视,而更是内心的创伤。

要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首先应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当前中学教育的一项专门课程,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充分认识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重要作用,并把日益增多的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四、回应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对策

对解除青少年烦恼走向快乐健康需要教师家长两个因素结合,1、教师应该做到:①自已的心理要健康,②要懂得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不是教师自己的需要,③要尊重学生的特殊需要,与帮助学生摆脱困境,④做有人情味的教师,⑤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2、家长应该做到:①谈家中事,②谈感情事,③谈未来事,(一)解除青春烦恼走向快乐健康,1、家长的性教育观念必更新,2、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

3、学校中的性教育,(二)面对“早恋”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妥善处理

(三)学会挑战自己的潜能,积极应对各类考试

1、提倡家长要接现实的心理:①一颗平常心,②一颗平静心,③一颗平稳心

2、家长善待备考的孩子:①还给考先生自主权,②不要一厢情愿下达指标,③少唠叨还考生一个安稳的心理环境,3、把握好备考的各个环节

4、做好考场上的心理调节对策

5、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校生活进行调整,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适。①教师为学生最后的学校生活再添新内容,②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期待心理鼓励学生,③教会学生主动进行心理调控,④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放松:a、学会注意转移,b学会幽默,c、学会自信。

青少年时期是每一个人漫长生旅程中一个非常值得回忆的驿站,教师将亲手在一张白纸上绘制属于自己也属孩子的又新又美的图画,教育是关爱,需要用情;教育是艺术,需要用心;教育是责任,需要德行;教育是快乐,需要体验,如何解除烦恼,走向快乐健康,孩子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论文题目: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

姓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沭阳县新河初级中学秦树明沭阳县新河中学家属区***

第二篇: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3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读《提问2012中国百姓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有感玉溪第三小学王燕

《提问2012中国百姓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这本书用提问的方式打开百姓心头的民生问号,它最全面、最客观、最深入、最生动地展示了党中央十分关注中国的民生问题,它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为民、爱民、亲民态度,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践行。它是我们广大老百姓都喜爱读的一本好书。

我是一名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三十三年的教育工作者,最近看完了这本书真是感慨万千。也许是一名老教师的缘故吧!我对教育方面的内容更为关注。这本书中的第六章的第2问:“2012,为什么开始重视素质建设?”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我细细品读了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四个关键举措》一文后,我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感觉到了肩上的重任真大呀!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兴与衰,民族的荣也耻,祖国的未来与他们息息相关,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从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始终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教育方针中把德 1

育摆在首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青少年德育提出明确要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培养“四有”新人,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期教育方针重要内容,突出了德育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为青少年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党中央始终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发展处在攻坚期、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期,不同人群利益分化、对立、博弈,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人们的道德意识正显得日渐单薄,许多人的道德意识滑坡了,社会现象不尽如人意:老人摔倒了,没有人去扶;有人落水,没有人去救;捡到钱包,占为己有„„人们的思想道德滑坡了。如果在这样下去,我们中国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吗?我们中国会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吗?我们中国人能生活得更加幸福、体面、有尊严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而我们的青少年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年纪小、思想认识不深、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完善,因此很容易被周围的一些不利因素所影响并牵制,所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

行。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道德建设的爬坡永无止境,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对建设“新德”、“大德”,提出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思想道德建设能培养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在学校教育这块阵地上,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正视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道德问题,实实在在地解决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问题,构建可信、可靠的校园良善秩序,这是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贯穿于实际教学始终。重视德育教育,积极为青少年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青少年祭扫烈士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学校受到全面的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荣辱观教育、劳动观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等,把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放在重中之重,从而教育青少年砥砺品格、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

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次是要把挖掘青少年自身存在的潜力贯穿于实际教学始终。青少年正处于富于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要让他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在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为此我们教

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以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青少年,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青少年,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从小树立为祖国增光添彩的意识。同时,重视因材施教,传授给青少年丰富的知识,使其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使青少年们具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总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义务,而且更应该始终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担负起指引他们走向健康、走向文明、走向成为国家栋梁的责任。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第三篇: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的转折和关键时期,因而中学不仅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的重要保证。如何有效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原因;对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问题。学习问题是目前青少年的主要心理卫生问题。由于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最具普遍性。目前,由于学生课业

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课堂教学过死,亲人要求过高,促使学生精神越来越紧张,心理越来越脆弱。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学习困难,甚至厌学等。据调查中学生群体中学习困难、厌学的学生已超过四分之一,中学生缺乏自信心的情况非常突出。

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产生的结果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从通常的意义上讲,它是指人下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存在形式。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指人与人这间在情感上的寄托,信息沟通和合作共事中的心理距离在这些人际关系中,有的对学生的心身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学生和父母家人,亲朋好友以及老师,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有的作用却无关紧要,如学生和那些偶然相遇的人的人际关系。如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在学习,生活,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功能才能使自己的交往活动更具有自觉性。很多青少年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被心理问题困扰着,他们一方向为自身的心理问题担忧,一方面也因为不能很好地定义是否属于心理异常,盲目地担心患有心理疾病而痛苦着。

3.情感类心理问题。青少年时期,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的成熟,因此情感类心理问题逐渐突出来。进入青春期后,性的意识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异性疏远期。这一时期为性发育的开始阶段;第二阶段:“牛恋”期,这种偶像心理对缓解青少年愉的焦虑有一定的作用;第三阶段:异性接近期。此时的男女青少年往住分不清好感,友情与爱情的区别一方面渴望接近异性,一方面又感到不安和困惑;第四阶段: 两性恋爱期。此时的青少年男女开始以自己的标准即兴趣,爱好,审美观来选择自己理想的恋爱对象。在青春期,青少年的情绪较为敏感且不稳定,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自然添加了许多的情感困惑,甚至出现心理困惑。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变革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

2.社会因素

第一,社会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尊重的主流文化。社会文化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前提和背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都源于他们所在的背景文化。青少年对环境是非常敏感的,可以说,青少年是社会变化的指示器。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消极颓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代青少年的主导心境。从青少年的“集体同一性”中,我们可以推断一个社会的兴奋点。反之,我们也可以说一个社会的兴奋点决定了该社会中青少年的“集体同一性”。

第二,社会中需具备良好的成人模型和成人榜样。青少年对自己未来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是完全凭空臆想的,在他们心中一般会有一个值得效仿的对象。有时他们对心中偶像的向往,大大超出了我们设想的程度。青少年的追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自己喜爱的名星身上,对他们的各种行为进行模仿。如果我们的社会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些他们认为值得效仿的成人榜样,就可以借此去引导青少年去学习,使青少年自发努力成为他们所尊崇的对象。

第三,民主的环境和包容的气氛。我们的社会如何期待青少年的成长,决定了我们所给予青少年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成长气氛。我们应该特别强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立的重大影响,如果社会不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出现成人社会对“垮掉的一代”,对青少年犯罪增多,对“现在的青少年怎么了”的感叹、疑问、指责和“普遍”伤感也就不足为奇了。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可以理解为社会病态的反应,孩子的社会就是成人社会的一面镜子。

3.学校教育

第一,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为中心,无休止地“应试战争”,对学生统一要求和一味追求升学率,再加上作业负担沉重,学生失去思考的时间,个性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也剥夺了青少年自我探索的机会。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理想中,“为创造力而教”也只是口号。对于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塑造人格没有做到有机的统一。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各种新的教育举措能否真正带来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和优化,我们还需拭目以待。而且,由诸如“减负”所带

来的问题以及学生“减负”后的心理空间该如何填充,如何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确立自我,也都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

第二,学校中的归属感。学校是青少年人际交往最主要的途径。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另一个侧面是“一体感”或“连带感”,如果青少年在家庭尤其是在学校集体中找不到这种一体感,或象马斯洛所称的归属感,他们就会向校外寻找这种归属感,结果,很容易选择消极同一性,从而出现问题并给社会带来危害。

4.家庭教育

首先,家庭环境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是在儿童自居的基础上形成的。父母是儿童早期认同的对象,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首先要综合这种早期认同。如果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态度是错误的或混乱的,势必会影响孩子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其次,亲子关系是另一个影响因素。提倡民主,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开放的交流和民主的气氛,会有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对有关自我的发展进行思索,自主地选择自我的发展道路。相反,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或滥用权威,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过于溺爱的父母事事都替子女做出安排,不给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而过于严厉的父母可能会使孩子屈从自己的意愿。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有可能使青少年长期处于早期完成状态或扩散状态。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

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可以从几下几个方面做起:

1.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与身体健康、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一同发展的一个连续过程,而文化科学的教学又是学校的主要渠道。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的融入到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既不脱离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又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最佳选择。

2.在课程计划中设置心理健康课

学校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进程讲授相关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

健康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确对待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困惑。教授给学生调节人际关系和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以促进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有效交流,达到促进学生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而且,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还可以推进“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

3.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人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严谨求实、方法科学的工作,它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惑,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全,甚至是引领学生构建合理的价值观。因此,学校必须配备经过正规心理专业知识教育,受过正规心理辅导技能训练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广大师生提供理论指导、技能训练、心理咨询等服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依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针对学生不同成长阶段所遇到的共性问题,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心理知识讲座,组织心理调节活动。尤其是他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进行科学的测评数据分析,提供严谨的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报告,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并积累原始数据。通过心理测评的数据分析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问题,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依据科学理论的指导,采取1+1的心理咨询模式,有计划地进行发展心理健康调节,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增强自信,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教师还承担培训其它老师的任务,对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渗透课和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指导,以保证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此外,教师因工作压力而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要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以疏导,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课题研究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教育科研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可以收到多重效果。第一,引领教师关注心理健康理论学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复性,使得教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而忽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尤其是缺乏对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了解。在教育科研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使教师有意识地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理论的学习可以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第二,推动教师探索教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 “以生为本,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心育这四个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心理健康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掌握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法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第三,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高水平教师。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优秀教师的拉动,也需要有结构合理、不断进取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作支撑。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可以加快提高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的业务能力,使之尽快熟悉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也为其今后的进一步成长打下基础。可以提升骨感教师的能力,使其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专长,结合其原有的教学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的名优教师。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家庭和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者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适应生活,创造幸福的未来。

参考文献

苏立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2,(3).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东方出版中心,2002.姚本先.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5).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第1版.济南:山东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周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7).

第四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正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幼小个体长大成人。着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俊遮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肆意讥讽,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往往造成一些“差”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这种观念和做法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害的。

从一些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如,交往适应障碍、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择业茫然、生理发育烦恼、性生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困难、宗教影响、不良习惯等。这些心理问题也部分地反映了改革开放新形势对儿童少年心理成长的冲击。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创造健康美好的人生。

二、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其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和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

业成功。心理健康维护,它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两个任务层次不同,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使学生能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维护则主要是使学生能正常地生长发展,能适应、成人。

就其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复正常状态。这两中教育也是不同的层次,发展性教育主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基于上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和理解,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其次,要坚持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策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础上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教学中去,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团活动中去;这样就能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育活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心理学原理则是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方法论。青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7、18岁这一时期,大致相当中学阶段。②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度期,是人生中的“疾风怒涛”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快速期,具有矛盾动荡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在青少年时期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变化,自我逐渐形成。但个体身心还很不稳定,容易表现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中学生处于情绪与情感的‘疾风怒涛’时期,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明显。”③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和行为异常问题时期。这是青少年的基本心理特点,把握好这一特点对我们开展团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我们还要把个别与一般相结合,对个别学生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开展好团体和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

(2)要客观、科学地判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对学生心理问题判别上,要坚持把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和客观、科学的心理异常判别手段结合起来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要正确掌握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例如,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能简单地视好动为问题,认为好动就是多动甚至多动症。并且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这是发现、判别及解决学生心

理问题的前提。还有,必须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忌乱贴标签、乱发议论。有的教师轻率地指责学生是“弱智”、“变态”,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宜出现匆匆忙下结论,最好能请心理专家进行诊断。最后,还要防止在判别时出现以下几种偏差。把一般心理障碍视为严重心理障碍;把主要是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视为主要是或全部是生理因素引起的问题;把主要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心理障碍,视为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或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把个性品质不良导致的心理障碍,视为智力因素导致的心理障碍;把心理障碍视为道德品质恶劣等。只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判别,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3)要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教育性。“咨询心理学始终要遵循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模式。咨询对象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存在的能力,或形成更适当的应变能力。”④可见,心理咨询者被认为是正常的人而不是病人。不能把咨询者必然地与病人联系到一起,视之为有心理病的病人。在心理咨询中里要淡化心理学概念,恰倒好处地应用心理学原理,抛弃某种概念的典型“范式”。同时,不能把心理咨询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思想工作”混为一谈。要利用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恰当的心理咨询模式帮助咨询者走出困境。

(4)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档案。学生心理档案有一个特点是系统性和连贯性。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时的需要,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我们实行连贯性的跟踪教育。学生每一阶段的心理状况作为档案保存下来,方便我们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科学的学生心理档案不仅可以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还可以作为评价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教育效果的可靠指标。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尽可能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有利于系统、连贯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也是一项很讲究科学与方法的工作。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在本校可提供的资源上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盲目攀比,制定一些过高或根本就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因校制宜。

第五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翟静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现代人类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这一现象最突出在中小学生及大学群体中。最近我国曾对中小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出现考试焦虑占22.6%、担心发生可怕的事占16.1%、自备占37.4%、性格暴躁占18.7%、想自杀占14.3%。

近期对万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心理脆弱、孤僻、自私、狭隘、冷漠、不合群等心理异常的孩子占32%以上。北京、上海学龄前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占32%以上。我们曾对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4.1%、心理为题占16.2%。最近我国对1.4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17%的学生存在负性情绪,大学生因心理疾病退学的占退学总人数的54.4%,目前中小学生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的未来,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响自身家庭,还会残及后世,对未来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我国的专家曾指出:21世纪的竞争,不是金钱和权力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竞争。作为每个学生,将来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有所作为,不仅取决于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健全的人格。大家都知道目前对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指针是心理健康,在当前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何谓心理健康呢?简单的讲,就是人格健全、智力良好、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能力。具体应具备 以下8条标准:

一、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条件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的心理保证,人的智力划分往往通过智力测验,90以上是正常智力,70以下是弱智,智商并不一定与学习成绩成正比,有的学生智商高,但学习成绩不好,在校的学生90%以上智力水平相等,但是为何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习不好,关键是情商。智商是成才的基础,情商是成才的关键。情商是指: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抗挫折、合作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度。情商低的人表现意志不坚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易冲动、做事不规范、任性、不负责任。

2、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3、心情开朗、情绪乐观、心胸豁达、情绪稳定、热爱生活、对工作和学习不是为负担,应视为乐趣,努力把自己才智在学习中发挥出来。

4、与人为善、乐于人交往、和同学和睦相处、对同学充满热情、能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同学尊重、信任、不产生嫉妒、憎恨。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6、控制能力好,没有不良行为、不良习惯和嗜好。不良行为包括:说谎、逃学、不守纪律、顶撞父母和老师、离家出走、痴迷游戏机、网吧等。不良习惯:咬指甲、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抽动症。不良嗜好:吸烟、喝酒。

7、、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时注意力集中、休息时善于放松、睡眠好。

8、人格完整:行为举止符合一贯的行为模式,有稳定兴趣。

二、常见的心理问题

1、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表现情绪不稳定、情绪脆弱,受到挫折易出现情绪问题,表现如下:(1)抑郁情绪:主要表现情绪低、自卑、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并有轻生之念。(2)情绪不稳定: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不良性格,从小娇惯、任性、以我为中心、稍不如意而发脾气,此外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造成性格苦闷、孤独、猜疑等。(3)强迫症:由于平素性格

胆小、拘谨、呆板、对任何事思虑过重,易出现强迫行为,表现反复关门、煤气、电灯、反复洗手、强迫性怀疑,如怀疑患艾滋病、性病等。

2、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主要表现:说谎、逃学、不守纪律、打架动殴、痴迷电子游戏机、网吧,通宵不归。据我们调查初中生行为问题占16.1%,最近报道,武汉有12万中小学生几乎天天玩游戏机,南京报道,17岁的中专生猝死在游戏机室。

电子游戏成瘾带来的后果:

(1)、心里总惦记如何通关,为此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2)、长期沉缅游戏机室,造成视力下降、生活节律紊乱,造成睡眠障碍。

(3)、情绪低、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全身不适。

(4)、产生人格改变,变得自私、自卑、失去朋友和家人的信任,想吸毒一样,不择手段拿家中的钱,借钱贷款打游戏机,甚至犯罪。

成瘾的孩子与自身心理因素有关:(1)、受过挫折的孩子。(2)、家庭不和睦。(3)、没有特长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突出,心情压抑。(3)、环境变化,对环境不适应。

三、早恋问题

由于青少年期处于性机能发育期,有的同学往往流露出爱的倾向,而产生早恋现象,但是这种早恋绝不是性机能的发育,往往是一种个体与社会交往的尝试,心理学的观点说,是因为青少年期社会意识增强,所以在寻找自己生活的价值,探索人生的意义,当发现异性之间的联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富有的情感联系时,便不顾一切地企图亲自构建它,有的男女同学之间虽然表达了爱慕之情,但随时间的推移,一方对另一方逐渐疏远、冷淡,又与另一同学要好,这样就感到失恋、被抛弃感、沮丧、苦闷、怨恨,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可产生自杀行为。如何对待早恋问题:

1、对自己的生理变化有充分认识。

2、你们正处在发展智力和情感的关键时期,要认识到对异性的情感寄托,将随年龄的增长,认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每个同学都面临多次选择,过早的把情感寄托在一个特定的人身上,不合乎实际,不利于心身健康发展。我国曾做过统计,中学生早恋的失败率高达90%以上,所以同学们应把精力用在学习上,男女同学可以正常交往、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消除对性的神秘感,树立理想、奋发向上,把精力用在学习和发展智力上。

四、如何讲究心理卫生

1、掌握心理学知识,培养自己坚定、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调节自己的情绪。

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热爱生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3、注意保护大脑,有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用脑,造成大脑疲劳

4、经常锻炼身体。

5、去掉不良嗜好。

6、多与老师、家长沟通、与同学团结。

7、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8、迂到心理困惑,应及时找心里医师倾诉。

下载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钟怡萍 (湛江师范学院信息学院09电本2班·湛江·52404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质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市场经济不断的取代了计划经济最终成为我国......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材料

    2011年度 重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材料 在社会转型的今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学校和家庭,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已经......

    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 识 讲 座 和 咨 询 活 动 后 总 结为全面维护青少年权益,促进青少年与心理健康的同步发展,10月12日上午我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教义诊小......

    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五篇)

    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要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必须进行适当的脑力劳动训练,合理的营养和睡眠。 青少年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和其它器官器官一......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试

    青少年青春期为什么叛逆?怎样处理叛逆? 3.3.1 心理需求不被理解 在认知心理过程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动机而采取行动的,而需要、动机和愿望首先反应在人的情感......

    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与生理成长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于在这一时期......

    当代军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初稿)

    当代军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初稿) 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陈汉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青年军人作为部队的主体,其心理健康素质,是影响军队战斗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