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组织形式调研报告
XX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组织形式
调研报告
XX县工商联(商会)
(2009年6月11日)
按照 [2009]03号《关于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组织形式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县工商联对我县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组织形式发展变化及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XX县工商联(商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基本情况 XX县在商会班子新一届商会执委会委员规模为29名,其中: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22名,占委员总数的76%,党政领导干部(包括工商联机关干部)7名,占委员总数的24%。执委会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10名,其中企业人士兼任副会长7名,占领导职数的70%。这些都表明XX县工商联(商会)坚决贯彻党的统战政策、坚持工商联统战性,逐步建立健全了工商联(商会)班子内党员干部与党外人士、专职干部与兼职企业人士搞好民主协商、合作共事和团结教育的工作机制。截止2008年底,XX县工商联筹建成立的乡镇基层商会7个,行业协会1个,企业会员16家,会员发展到374名。
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
我县约有680多个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他们分别进入我县的采矿业、建筑行业、建材行业、饮食服务行业、农资行业、运输行业,加工等各个行业,有的是个体工商户,有的是企业老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我县解决就业人员3229人。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为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截止2008年底,全县初具规模的企业发展到59家,其中:工业企业16家、服务和流通企业43家。截至目前全县共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达2300户,从业人员3229人,注册资金3679万元;私营企业达59户,从业人员556人,注册资金3491万元。县域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递增趋势,已成为县域经济一支重要的力量。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当选XX县十二届政协委员11人,其中政协常委1人;当选XX县十三届人大代表3名,其中人大常委会常委2名;他们在各自参加的各种会议上,积极建言献策,对我县实践“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等提出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多建富民利民之言,多献发展繁荣之策,多出文明和谐之力,多做鼓劲团结之事,促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XX”各项事业向前发展。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我县的公益事业、社会救灾救济等捐款捐物达数40000元。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向汶川等地震灾区捐款达207385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
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承载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市场经济的开拓者,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2009年以来,没有因金融危机影响而停产、停业和减员、减薪的现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自治区、地区、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攻坚克难,我们就一定能够变挑战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取得和实现富民强县和自身发展的更大胜利!
三、对规范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组织的对策建议
1、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要按照“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教育,激励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培养和造就一支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
2、多培养推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体现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3、经常深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去,与他们谈心交心,交朋结友,了解掌握他们在经营中的经验、问题、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提供法律、政策、信息、咨询等服务。
4、继续坚持一年至少召开2—3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代表座谈会,向他们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县委、县政府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大决策和新思想、新举措、新成就。激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斗志,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
5、加强引导与帮助,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提供现代化的信息渠道,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开发创造拳头产品、名牌产品。
第二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不断扩大,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掌握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状况,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我会对全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宁夏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显著
近年来,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大了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实效。
1、党组织覆盖面逐步扩大
宁夏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工作覆盖面逐步扩大,各地以规模和影响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因地、因企制宜,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和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多种方式加强组建工作,建立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领导的核心作用。截至2005年底,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达到1.2万人;637家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的有591家;30家非公有制工业骨干企业已有26家建立了党组织。同时,工会、共青团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工会组织1338个,团组织320个。比较好的如银川市,260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已全部建立党组织。平罗县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了98%。自治区工商联党总支在管理异地商会党组织活动中,总结出了“参与不干预、配合不迁就、引导不强制、监督不设卡”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2、文化建设受到重视
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抓手”,是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区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多种方式,用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理念引导员工、激励员工。一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娱体育活动寓教于乐;二是把自办报刊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吉运集团报》、《宝塔石化报》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报刊展示了企业自身的社会形象。三是抓企业形象工程,美化环境,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四是把观念文化作为企业文化深层、核心和灵魂。金龙集团实业报国,奉献社会的理念文化,使企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宝塔石化集团共同遵守的制度文化,使企业不断向现代管理迈进。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质量第一的经营文化,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宁夏红,健康的酒”成为宁夏人的骄傲。大荣集团“开拓拼搏,务求高效,争创一流”的创新理念使公司成为国内电石深加工行业重要出口基地、科研基地。
3、公益意识有所增强
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了不忘国家、不忘群众,自觉回报社会,吸纳社会就业,参与国企改革。企业家们以自己的行动,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形象。截止2007年6月,宁夏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光彩事业50万元以上项目73个,参与企业86个,投资额已达7亿多元,到位资金5.2亿元。刘金虎、杨兴义、朱奕龙、郑国祥、陈逢干等众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积极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解决上学难的问题,积极捐建光彩新村、光彩小学、回民中学,捐赠额达1.35亿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刘金虎获“全国扶贫状元”称号,杨兴义、郑国祥获“中国光彩事业奖”。2006年,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全区各级工商联、30多个行业商会组织、1678个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共捐款500多万元,捐赠衣物6000多件,捐献面粉20多万公斤,食用油2000多公斤。
二、工商联在非公有制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商联作为具有统战性的社会团体,肩负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任,在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1、传播党的声音,提高非公有制人士的思想政治水平
工商联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工商联工作全局,抓好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十七大精神的宣传,注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通过执委会、常委会、座谈会、联席会等各种有效形式,及时把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要精神传达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注意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日常联系,教育、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评选“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用“优秀建设者”精神鼓舞广大会员,引导他们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
自治区工商联着重开展以诚信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既发挥法律与制度对企业的规范作用和约束作用,又发挥思想道德对员工的教育和启示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他们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强与全体人民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增强了企业的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2006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区工商联系统把“共铸诚信”作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倡导会员发扬中华民族讲信誉、守信用、重信义、乐善好施、扶贫济困、诚信守法、奉献社会的传统美德。刘金虎、朱振林等12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联合发出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议书》。工商联先后与自治区总工会等部门共同开展“关爱员工、实现双赢”评选活动、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评选活动,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和商会组织参加各种重大纪念活动、拥军优属活动。随着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加强,讲诚信、比贡献成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重要理念,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宝塔石化、银帝集团等26家会员企业被自治区政府授予“百强纳税企业”的荣誉称号;陈庆成等6位民营企业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万胜生物工程公司、浩海房地产等4家民营企业被评为“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红宝集团、宝塔石化被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3、宣传典型事迹,树立非公有制人士的正面形象
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党支部、工会、共青团组织成了责无旁贷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阵地。同时,党工团组织又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规则化、模式化,宁夏工商联创新宣传工作手段,正式创办了《宁夏商会》刊物,起到了宣传政策、提供信息、交流经验、促进工作的作用,并展示了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及企业的良好形象。广泛利用《华兴时报》、全国工商联网络平台等媒介,加强与民营企业内部报刊的协作,大力宣传报道优秀非公有制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典型事迹,想方设法唱响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几年来,刘金虎、杨兴义、朱奕龙、张金山、孙珩超、孙占财、郑国祥、王新生、朱宏魁等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分别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自治区劳动模范等各类荣誉称号,有力地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4、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全区各级工商联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目前,工商联3052个企业会员中,有191个建立了党组织,85个建立了团组织,631个建立了工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逐步扩大。目前自治区工商联机关党总支所属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已达8个,党员达110名。正丰集团党支部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
工商联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吸收优秀分子加入党的组织,扩大党员队伍;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将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群团负责人及生产一线员工,努力做到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纳新一批优秀骨干。通过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对党员思想政治水平和生产技能的教育培训。教育党员提高认识,坚定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对生产一线党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使党员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技术能手、经营行家。同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和依靠职工,关心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特殊性,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集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身份于一人,实行家族式、经验式管理模式,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够大。一些企业中的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开展。二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还有空白点,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三是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团结凝聚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员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作用不够。截止今年7月底,全区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参保数达到13.11万,约占应参保人数的三分之二,增速居全国前列。但仍有部分非公企业参保意识差,表现比较突出的就是业主不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或不按时签订劳动合同,逃避为从业人员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的义务。一些业主利用员工对养老保险政策的不清楚,用变通的办法给员工每月适当补助,让员工自己参保。四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缺乏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知识,其工作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培训提高。五是员工不稳定增加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四、几点意见和建议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通过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在其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方向问题,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方向走偏了,不但企业不能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危害社会。企业要自始至终地坚持正确和健康的经营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经营方向,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不断扩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创新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增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非公有制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非公有制企业进一步发展。
一、在自治区工商联建立非公经济党委。由于非公有制企业队伍庞大、思想松散、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目前对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所采取挂靠机关管理和由街道社区管理的方法均存在管理不顺畅、效果不佳的问题,故应研究探索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党组织建设模式。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工商联如何当好“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把“两个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党建工作是一大抓手,协助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党的建设方面的工作,是工商联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党的工作,可以与企业保持经常性的紧密联系,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党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状况和意见要求,以及企业员工与企业主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政策建议,更好地参政议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可以及时有效地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服务,向党委、政府及时反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见和要求;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合法经营、照章纳税和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建议在自治区工商联建立非公经济党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自治区、市、县(区)工商联党委,分别负责各自的直属会员企业党建工作,并会同同级工会、共青团等组织指导私营企业群众团体工作。非各级工商联会员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与就近直属会员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企业中从业的流动党员,依托所在地的工商联党组织进行领导和管理。
二、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这是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做好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石嘴山市、县(区)党委采取一名县级领导定点联系,一个部门结对帮扶、一个党建指导员驻点指导的措施,共确定和选派了40余名县级领导、100余个部门单位、135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赴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指导建立党组织和规范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174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已全面完成。可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选派的原则,采取专兼职结合的形式,通过内选、外聘、公开选拔、组织推荐等方式,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保证“派得进、站得住,切实发挥作用”。
三、切实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的群团工作。在党员少或没有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先帮助他们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建立起来,通过他们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及群团组织优势,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根据非公有制企业职工队伍特点,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及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群团组织“推优”、发展党员预审、公示等工作,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发展党员的数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影响一片,带动一批”。
四、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宣传、统战、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税务、环保、质监、社保、招商局参加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形成党政共抓、群团配合、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具体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对那些思想政治工作突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进行大力宣传,将其成功经验推广出来,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二是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为企业创造一个交流的园地。通过定期召开通气会、通报会、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倾听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呼声,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状况、思想动态及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实为他们搞好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观念上彻底解决私营业主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三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明确专门人员,收集沟通和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信息,为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也为企业主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
五、培养先进,发挥典型导向作用。各部门可联合重点培养在当地拥有一定经济实力,有良好的企业信誉、社会影响和参政议政能力,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和光彩事业的企业家,树立楷模。一要进行表彰奖励,这几年,自治区也表彰了一些代表人士,对激发广大非公有制人士的热情,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道路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这些活动还未完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覆盖面较窄,缺乏连续性。为使这些活动深入有效,可以制定严密规范的评价体系,确定量化指标,分行业、分层次、全方位地进行,动员全社会参与,把如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表彰活动做成品牌,提高含金量。二要跟踪采访,宣传报道,加强与各种媒体的联系和协作,大力宣传报道优秀非公有制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典型事迹,以提高他们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全社会形成发展非公经济有功、做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光荣的社会氛围。三要做好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在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教育不够、引导不力、政策不完善、工作不深入、举荐程序不规范和安排人数比例相对较少等。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推荐工作要进行动态调整,滚动安排,增强优秀代表人士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以上措施,充分发挥典型的作用,使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真正起到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成就感和责任感,通过一个成功的榜样造就更多的榜样,通过一个榜样的成功,激发更大的成功,有力地带动和影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第三篇: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调研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时代赋予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为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一步发挥他们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今年8月,我带领县政府经研室有关人员,采取个别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
县具有代表性的300余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邵东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因势利导,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先后确立了“兴商建县”、“以工转商、工商联动”、“兴工强县”、“兴工旺商”等战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完成产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月份,其综合效益指数比1月份提高了44个百分点。主要成效表现在:
一是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全县形成了年产值过亿元的支柱产业11个,打火机、小五金、机械配件、铝制品、中药材等5个传统产业年产值均超过10亿元,注塑打火机年销售量50多亿只,居全国之最;小五金加工企业达1500家,年纳税3000余万元,扳手系列产品占全国三分之一;皮具、服装、鞋类、注塑等10个新兴产业正在向优势产业转变,年产值均已过亿元,皮具加工企业1300多家,销售总量居全国第二;牛仔服加工厂900多家,年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上半年,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税收达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70%以上,主体地位日益突出。
二是外向度逐步增强。我县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敢为人先”的邵东人通过各专业市场把全国各地的产品转销到俄罗斯、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邵东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世界各地。打火机、小五金、皮具自营出口企业分别达26家、11家、3家,海关在我县设立了12个免税监管库,今年1-8月,加工贸易出口总额3600多万美元,同比增加1040万美元,居全省第二。
三是园区结构逐步形成。全县已形成形成了以县城工业园为龙头、六个乡镇工业基地为主体的“一园六基地”工业
布局。园区和基地内集聚了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100多个,占全县规模企业的80%。其中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有廉桥造纸、明珠集团,投资5000万—1亿元的有伟特家具、东海五金、金丹集团等。
四是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全县注册商标总数达875件,现有创新型产品67项,拥有自主专利技术企业1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分别是精华农产品有限公司和金土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曾氏铝业、伟特家具、邵东齿轮等9个省名牌产品,东海五金的“海王”、星月颜料的“星月”等8个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均居全市首位。
五是民营领域不断拓宽。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提高、实力的增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领域不断拓宽,除少数国家明令禁止进入的产业和行业外,非公有制经济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各条战线上大显身手。我县民营资本参与的产业主要
有房地产、建材、医药、机械、化工、石油、交通运输等。近几年,民营资本更是向教育、卫生、邮电、通讯、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公益性事业进军,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县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 来越大的作用。
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基本特点
截止底,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其中个体工商户为60200户,投资人113206人,注册资金亿元;私营企业达3000余家,投资人2730人,注册资本17亿元;行业性中介组织、公证性中介组织以及服务性中介组织114个,从业人员1968人。
随着其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个人财富的积累和思想素质的成熟提高,较之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倾向、道德取向、价值观念有了新的明显的变化,其基本特点是:
一是成员构成的多样性。主要以农
民、城镇居民和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其中以农民居多,约占50%以上。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且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从年龄阶段划分,30—50岁的约占60%,50岁以上的约占30%,30岁以下的约占10%;从文化结构上讲,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20%,高中的约占60%,初中以下的约占20%。
二是思想观念的开放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普遍较新,敢闯、敢冒、敢试,更加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动态和各项政策信息的变化,自觉地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起来,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意识,环保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诚信度等均有较大提高,不再象企业发展初期那样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普遍认为只有认真遵守市场经济规律,才能真正将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经营管理的先进性。表现为非
公有制经济人士正在摆脱家族型、经验型、粗放型的落后管理模式,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如: 在县打火机行业协会组织下,全行业建立起质量监管委员会,统一质量价格标准,集中申报了一批商标和条形码,促进行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10家骨干企业整合资源,组建了一个打火机集团公司,并投资500万元建立研发中心,主攻中高档市场,产品从原来4个系列20多个品种增加到6个系列50多个品种,大大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五金行业引进了全自动热处理生产线和大型先进数控摩擦压力机,开展热处理和加热装置的技术改造,节约了能源,也提升了产品质量。
四是政治参与的迫切性。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参政意识逐步增强。调查中发现,95%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希望得到组织关心,提高自己的政治社会地位,赢得更多的政治话语权。希望进入人大、政协、工商联等组织的约占82%以上,有加入共产党愿望的约占
63%。
五是价值取向的公益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能够“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等活动,特别是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级地震灾害后,更是牵动着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心,他们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共计捐款捐物800多万元,其中捐款5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6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影响和作用正变得越来越大。
我县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开展学习培训。我们充分发挥统战部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作用,采取自办、联办、选送学习、知识讲座、党校培训等形式,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我们多次组织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学习取经。据统计,从年以来,全县共组织16次余人次到江、浙、广东等地参观考察,其中财政出资的就有6次,非公有
制经济人士通过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办法,认真寻找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增强了激励创业的信心和热情。
二是加强党建工作。出台了《邵东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建立了以统战部为主的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和“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构筑合力”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县39个具备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有21个建立了党组织,党组织的组建率超过50%,同时,加强工商联分会创建工作,全县26个乡镇有21个建立了乡镇工商联分会,组建率达到80%,有效地扩大和增强了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影响和带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三是典型引导带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舆论传媒力量,通过开辟“邵东人在天涯”电视专栏、主办“光彩事业之星”评选活动等形式,对典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宣传和造势。,县政府对刘珍如等4名“光彩之星”进行了表彰。
四是解决政治待遇。我们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出突出贡献和政治上比较成熟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仅给予物质上的重奖,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信任,不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在县人大、县政协换届时,有5人当选市人大代表;有人担任市政协委员;19人当选县人大代表,22人当选县政协委员。有效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五是强化服务意识。统战部把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服务中引导,在服务中管理。经常深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集中的单位和部门进行调研,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反映的
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如实汇报,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为县委、县政府制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重要依据,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坚持“立足发展抓服务,抓好服务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业创造条件。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协商、化解,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政治上做他们的向导,经营中做他们的帮手,生活中做他们的参谋。
二、存在问题
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多个相关部门、多个领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我县在这方面尚有不足,各部门各行其是、各搞一套,缺乏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和群团组织建设工作尚有薄弱之处,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基本上已建立了党和群团组织,但工会等群团组织的组建在中小
型企业仍有一定阻力,部分企业主对此持抵触情绪。
思想工作缺乏深度。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众多,工商联往往对上规模的企业以及担任工商联常委、执委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联系较多,思想政治工作做得较为深入,而对其它小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等思想政治工作相对就比较薄弱,力不从心,工作还不够深入。
思想素质参差不一。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员这个群体的成员来源于不同社会阶层,政治思想素质参差不一,心态可以概括为“三有两不”。“三有”即有为国家富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的良好愿望,有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信心,在政治地位上有所要求。“两不”即对现状不满足,对目前市场不公平和1 2 下一页
第四篇: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时代赋予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为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一步发挥他们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今年8月,我带领县政府经研室有关人员,采取个别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具有代表性的300余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邵东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因势利导,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先后确立了“兴商建县”、“以工转商、工商联动”、“兴工强县”、“兴工旺商”等战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完成产值55.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4.3%、30.2%。6月份,其综合效益指数比1月份提高了44个百分点。主要成效表现在:
一是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全县形成了年产值过亿元的支柱产业11个,打火机、小五金、机械配件、铝制品、中药材等5个传统产业年产值均超过10亿元,注塑打火机年销售量50多亿只,居全国之最;小五金加工企业达1500家,年纳税3000余万元,扳手系列产品占全国三分之一;皮具、服装、鞋类、注塑等10个新兴产业正在向优势产业转变,年产值均已过亿元,皮具加工企业1300多家,销售总量居全国第二;牛仔服加工厂900多家,年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上半年,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税收达1.83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70%以上,主体地位日益突出。
二是外向度逐步增强。我县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敢为人先”的邵东人通过各专业市场把全国各地的产品转销到俄罗斯、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邵东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世界各地。打火机、小五金、皮具自营出口企业分别达26家、11家、3家,海关在我县设立了12个免税监管库,今年1-8月,加工贸易出口总额3600多万美元,同比增加1040万美元,居全省第二。
三是园区结构逐步形成。全县已形成形成了以县城工业园为龙头、六个乡镇工业基地为主体的“一园六基地”工业布局。园区和基地内集聚了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100多个,占全县规模企业的80%。其中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有廉桥造纸、明珠集团,投资5000万—1亿元的有伟特家具、东海五金、金丹集团等。
四是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全县注册商标总数达875件,现有创新型产品67项,拥有自主专利技术企业1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分别是精华农产品有限公司和金土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曾氏铝业、伟特家具、邵东齿轮等9个省名牌产品(全市42个),东海五金的“海王”、星月颜料的“星月”等8个省著名商标(全市22个),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均居全市首位。
五是民营领域不断拓宽。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提高、实力的增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领域不断拓宽,除少数国家明令禁止进入的产业和行业外,非公有制经济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各条战线上大显身手。我县民营资本参与的产业主要有房地产、建材、医药、机械、化工、石油、交通运输等。近几年,民营资本更是向教育、卫生、邮电、通讯、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公益性事业进军,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县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基本特点
截止2010年底,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其中个体工商户为60200户,投资人113206人,注册资金12.4亿元;私营企业达3000余家,投资人2730人,注册资本17亿元;行业性中介组织、公证性中介组织以及服务性中介组织114个,从业人员1968人。
随着其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个人财富的积累和思想素质的成熟提高,较之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倾向、道德取向、价值观念有了新的明显的变化,其基本特点是:
一是成员构成的多样性。主要以农民、城镇居民和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其中以农民居多,约占50%以上。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且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从年龄阶段划分,30—50岁的约占60%,50岁以上的约占30%,30岁以下的约占10%;从文化结构上讲,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20%,高中(含中专)的约占60%,初中以下的约占20%。
二是思想观念的开放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普遍较新,敢闯、敢冒、敢试,更加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动态和各项政策信息的变化,自觉地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起来,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意识,环保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诚信度等均有较大提高,不再象企业发展初期那样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普遍认为只有认真遵守市场经济规律,才能真正将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经营管理的先进性。表现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正在摆脱家族型、经验型、粗放型的落后管理模式,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如: 在县打火机行业协会组织下,全行业建立起质量监管委员会,统一质量价格标准,集中申报了一批商标和条形码,促进行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10家骨干企业整合资源,组建了一个打火机集团公司,并投资500万元建立研发中心,主攻中高档市场,产品从原来4个系列20多个品种增加到6个系列50多个品种,大大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五金行业引进了全自动热处理生产线和大型先进数控摩擦压力机,开展热处理和加热装置的技术改造,节约了能源,也提升了产品质量。
四是政治参与的迫切性。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参政意识逐步增强。调查中发现,95%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希望得到组织关心,提高自己的政治社会地位,赢得更多的政治话语权。希望进入人大、政协、工商联等组织的约占82%以上,有加入共产党愿望的约占63%。
五是价值取向的公益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能够“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等活动, 特别是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灾害后,更是牵动着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心,他们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共计捐款捐物800多万元,其中捐款5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6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影响和作用正变得越来越大。
(三)我县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开展学习培训。我们充分发挥统战部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作用,采取自办、联办、选送学习、知识讲座、党校培训等形式,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我们多次组织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取经。据统计,从XX年以来,全县共组织16次 XX余人次到江、浙、广东等地参观考察,其中财政出资的就有6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办法,认真寻找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增强了激励创业的信心和热情。
二是加强党建工作。出台了《邵东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建立了以统战部为主的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和“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构筑合力”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县39个具备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有21个建立了党组织,党组织的组建率超过50%,同时,加强工商联分会创建工作,全县26个乡镇有21个建立了乡镇工商联分会,组建率达到80%,有效地扩大和增强了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影响和带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三是典型引导带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舆论传媒力量,通过开辟“邵东人在天涯”电视专栏、主办“光彩事业之星”评选活动等形式,对典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多渠道四是解决政治待遇。我们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出突出贡献和政治上比较成熟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仅给予物质上的重奖,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信任,不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在2010年县人大、县政协换届时,有5人当选市人大代表;有8人担任市政协委员;19人当选县人大代表,22人当选县政协委员。有效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五是强化服务意识。统战部把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服务中引导,在服务中管理。经常深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集中的单位和部门进行调研,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反映的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如实汇报,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为县委、县政府制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重要依据,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坚持“立足发展抓服务,抓好服务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业创造条件。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协商、化解,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政治上做他们的向导,经营中做他们的帮手,生活中做他们的参谋。
二、存在问题
(一)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多个相关部门、多个领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我县在这方面尚有不足,各部门各行其是、各搞一套,缺乏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和群团组织建设工作尚有薄弱之处,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基本上已建立了党和群团组织,但工会等群团组织的组建在中小型企业仍有一定阻力,部分企业主对此持抵触情绪。
(二)思想工作缺乏深度。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众多,工商联往往对上规模的企业以及担任工商联常委、执委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联系较多,思想政治工作做得较为深入,而对其它小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等思想政治工作相对就比较薄弱,力不从心,工作还不够深入。
(三)思想素质参差不一。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员这个群体的成员来源于不同社会阶层,政治思想素质参差不一,心态可以概括为“三有两不”。“三有”即有为国家富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的良好愿望,有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信心,在政治地位上有所要求。“两不”即对现状不满足,对目前市场不公平和社会歧视不服气。一方面,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受益者,拥护党和政府,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少数人又因某些利益得不到满足而对党和政府产生不满情绪;一方面,他们在经营活动中,需要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少数人又有钻法律空子的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少数人又思想保守、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客观上增加了工作难度。
(四)工作方法不够规范。由于统战部门可利用的工作资源有限,工作中的协调意识和协调力度欠缺,尚未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加之,部分干部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手段陈旧,对工作对象的实际需求考虑不周,不善于借鉴社会化的工作方法,开展的一些活动未能形成很好的社会效应。非公有制人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中的重要群体,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积极探索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方法,掌握其特点,把握其规律,主动性的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引导他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做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一)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其发展壮大。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越强大,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越需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注重企业发展质量,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壮大自身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素质,把企业做大做强。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配合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新的发展方向,为探索和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促进国有企业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多作贡献。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为非公有制经济开展国际贸易、海外投融资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拓宽海外发展空间。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抓住机遇“走出去”,通过境外投资建厂、合作开发、境外加工、工程承包等活动,促进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努力把企业做好做强做久,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二)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扶持其创建品牌。把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政策服务、重点扶持、典型引路等方式,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涌现更多知名品牌的发展之路,真正成为我县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三)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公益事业中的作用,引导其扶贫济困。饮水思源、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先富起来的一批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应传承这些美德,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将公益当作一项事业,把共同富裕看做一种责任,继续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致富,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参与光彩事业“温暖工程”和社会慈善事业等,做到财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努力成为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参与者。
(四)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教育其善待员工。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和切实维护员工权益,是非公有制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获得员工认同、支持和激发劳动热情的前提。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尊重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改善劳动条件,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支持企业建立健全党、团和工会组织,形成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企业内部关系,以企业内部和谐促进社会阶层关系和谐,努力成为和谐劳动关系的自觉构建者。
(五)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支持其积极参与。引导好、激发好、保护好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干劲,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活动,不断探索服务新农村的新思路、新方式,在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继续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捐资助学、铺路修桥、赈灾济困、拥军优属等多种形式,积极塑造关爱社会的良好形象,增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其他社会阶层特别是农民朋友的相互认同,实现互惠双赢,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六)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尊重其建言献策。非公有经济人士要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组织要把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切实做好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工作,在各级人大、政协特别是工商联组织中积极而稳妥地安排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把他们的政治诉求引导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轨道上来。精心打造“凝聚力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积极作用。
第五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走科学发展之路的调研报告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走科学发展之路的
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发挥统战部门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走科学发展之路。近期,我们按照市委统战部要求,采取个别走访、谈心交流、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走科学发展之路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唐河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县共有注册民营企业和工商户39000户,其中私营企业33400户,个体工商户6700人,从业人员达到5.6万余人,民营企业继续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累计完成增加值4.49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5.7%,同比增长21.9%,增速高出国有控股企业29.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了我县的经济实力;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社会稳定;提高了城乡人民收入水平;方便了人民群众生活,繁荣了市场。
目前,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中,共有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2人、县人大代表9人;市政协委员2人、县政协委员36人;市工商联常委4人、执委4人、县级工商联副主席10人,常委38人,执委27人。
二、我县近年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科学发展工作情况近年来,唐河县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搞好各项服务,促其壮大,使非公有制经济从“补充”走向唱主角,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县委统战部、工商联按照县委政府的指示做好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积极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才走科学发展之路。千方百计扶助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的发展壮大,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好理顺关系,搞好服务工作,把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才走科学发展之路放在全县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支持各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人士,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开展工作,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2、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非公有制经营业主走科学发展之路。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制定政策在农村培育扶持了一大批种养殖大户。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村个体私营企业与农户实行多种形式的优化组合,形成产销一体经营格局,组织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进行专业化生产,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对无固定经营场所,走村串户从事商品零售、小宗农副产品贩运,简单加工、修理、服务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以及非机动车运输和较小规模的经营者引导他们诚信经营,科学管理,并免除工商登记,免收各项工商行政管理费。多渠道培养企业人才、提高企业人员素质,组织新老私营企业管理人员学习有关法规和外面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科学发展观理论,打破家族式管理,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民间资金向资本的转化相结合,引导外来投资者与本地投资者联姻、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参股共办企业,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并依托会东丰富的矿产资源,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建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优化服务,打开绿色通道,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制定了“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开展职能部门与企业帮联活动,引导他们走科学发展之路,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县委统战部、工商联和相关部门的干部经常深入到联系的企业中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用政策规范其行为,用信息引导其发展,用诚心帮助困难企业查找根源,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措施。其次是优化法制环境和治安环境,工商、税务、公安等职能部门改坐场院式管理为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效力,制止“三乱”,减轻企业负担;对外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纪委监察和有关单位设立了投诉电话,对向企业“吃、拿、卡、要”的行为,一经投诉,立即严肃查处。三是优化税收环境,建立公开、公正、透明、合理的税收征管体系,做到公平竞争,阳光作业,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一视同仁,本地投资者与外来投资者一个样,从根本上杜绝了人情因素在税收征管中的不良现象;对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给予政策上的优惠,鼓励和帮助他们开办企业。
三、存在主要问题
1、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陈旧。
目前,我县多数非公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价值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投入;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多数只有高中以下学历,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占不到3%。
2、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发展领域不宽。
我县非公企业起点比较低,企业产品多为初级产品,这种粗放型的投资发展方式制约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全县非公企业大多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原材料、能源、资金等低端生产要素投入大,人才、科研、信息等要素投入少,非公经济发展还没有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总体来说,我县非公经济在发展领域上,主要局限于传统产业,集中在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商贸、建筑和房地产业、批发零售、餐饮和休闲娱乐服务业等领域,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比重低。
3、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含量不高。
我县非公企业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是制约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少,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技术装备投入不足,与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存在很大的矛盾,导致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资源消耗大,导致大量企业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产品类同,结构调整应变能力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4、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素质亟待提升。
我县有些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吸引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并不是由于对人才不重视的因素,只是受限于现实条件制约,企业无法或没有能力对人才采取诸如提供高薪酬、提供诱人的职业发展机会、给予重金奖励等有成效的激励手段。技术管理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创新体系建设的软肋。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原来靠“胆识”、靠“关系”将企业做大的机遇越来越少,许多企业经营者决策失误导致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的现象也不少见,从管理上看,非公企业家的管理理念、风格和方式过于粗放。在履行具体政策中,不少非公企业缺乏科学的监管体系措施和具体可行并可量化的管理政策。
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抓好政策的落实。
近年来,从中央、省、市、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的关键是抓好落实,用足用好相关政策。一是要善于研究国家政策,了解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掌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规律,观察市场动态,以便更好地更新思路、调整资源,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二是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强化“工业强县”观念,坚持实施大产业、大企业、大品牌、大项目、大园区、大乡镇战略,三是坚持膨胀经济总量和提高发展质量并重,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
(二)加强整体规划和产业引导。
围绕县委提出的产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强整体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抓好一批运行质量好,扩张能力强的企业,积极推进资产重组、集团企业组建,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抓好一批爆发力强、成长性好的新兴产业企业,扶持他们迅速崛起,成为我县新兴产业的排头兵;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优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前景广阔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采取更为灵活的动态管理机制,进行重点引导和扶持,提升产业层次与扩大产业规模,真正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要科学规划园区,以县工业园区为重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产业兴园”的原则,积极争取银行资金支持,加快现有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大园区、小社会的安家置业格局。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加速向园区集中,发展园区经济,使之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增强工业园区辐射带动能力,逐步把园区建设成为我县经济的增长点和非公经济的主战场。依托区位优势,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以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对产业支撑带动作用大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的重大项目、外资项目、配套项目、优势项目进入园区,提升产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扩大产业规模,以产业集聚带动企业集群的发展,提升园区聚集承载的平台效应。树立“招大商”、“选优商”的大胆气魄,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招商,要把好入园项目立项关、协议关、用地关、环评节能关和项目签约关,集中力量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项目,不断向园区周围延伸,以此提升园区竞争力。
(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树立“大项目促大发展”的思想,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支撑;树立“大项目推动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思想,通过上大项目,有效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树立“以战略思维谋大发展”的思想,坚持高位起步选大项目。坚持高位起步,突出特色,抓住重点,选择一些能够对全局有牵动作用的大项目,抓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新项目,帮助他们高起点进入我县经济发展的后续梯队。要以科学态度,对大项目进行深入论证、勘测、设计,把好咨询关,项目业主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项目业主或筹建机构要认真研究提出重大建设项目方案,负责组织完成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编制、评估论证和申报等工作。五是落实建设条件,确保大项目如期实施。
(五)加快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步伐。
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与价格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实力的较量,而最能凸显企业实力的则是技术和人才。一是在企业内部挖掘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培养和发现人才,促进他们尽快成长,推向管理岗位。二是面向市场,大胆引进一批专家型、技术性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加强培训。培训,是技术管理人才更新知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要组织一大批企业厂长(经理)、技术管理人才参加学习培训,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四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通过适当数量持股、技术入股、培训、提高薪酬、重奖突出贡献者等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人才,形成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五是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促进产、学、研结合,积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六是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企业科学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结合本企业实际,把握好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策略等要素,才能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七是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科技、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跨省、跨国经营,逐步发展成为跨国公司。
(六)要引导非公经济集约化发展。
集约化发展有利于非公经济壮大规模、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加快我区非公经济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决不能削弱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坚持走消耗低、效益好、污染少的科学发展路子。要在进一步放宽非公经济准入领域的同时,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市场准入门槛,关闭一批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避免新上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高起点发展提高非公经济。要鼓励非公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优化资源配置,集约利用各类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我区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七)引导非公企业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和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特有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统战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引导非公企业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其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企业生存的基石、发展的动力、成功的关键,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文化,使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唐河县委统战部 2008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