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凉州区非公有制经济调研报告
凉州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调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通知》,现将凉州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凉州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要求和市委“城乡融合、工业强市、生态立市”战略,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把加快发展非公经济作为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壮大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协调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使全区非公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明显加快、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贡献突出的良好态势,非公经济已撑起凉州经济的“半壁江山”。
一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截止2011年,全区非公企业达2418户,从业人员达1.95万人,实现产值242.28亿元;完成增加值110.9亿元,其中工业企业360户,实现产值171.84亿元;非公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2.95%。非公有制经济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6.22%、79.86%、52.92%。
全区非公有制企业总数6.7 %,同比增长22.4%;第二产业438户,占全区非公有制企业总数16.1%,同比增长26.5 %;第三产业2096户,占全区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77.2%,同比增长8.6%,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发展新格局。
四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我区非公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力日益壮大,经营规模不断扩张。通过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中小企业,消除了机制落后、结构失衡、负担沉重的三大矛盾,活力显现,效益提升。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了全圣集团、德农种业、柏树庄醋业等34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浙江大厦、凉州商厦、新西凉市场等一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非公经济整体规模和质量效益不断攀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五是食品工业集群初步形成。目前,全区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食品工业为主体,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六大产业集群。一是以红太阳、金三角、金穗和张义面粉厂为代表的面粉加工业。二是以顺发麦芽、长城麦芽和新野麦芽为代表的啤酒麦芽加工业。三是以威龙、莫高、武酒、青岛啤酒武威公司和益民公司为代表的酿造业。四是以甘肃达利食品公司为代表的马铃薯加工业。五是以祁连蔬菜公司、发放蔬菜公司和天梯山果蔬公司为代表的果蔬运销业。六是以江苏雨润集团为代表的畜产品加工业。
六是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增强。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企业集中在以商、饮、服、修为主的传统第三产业,并逐步向连锁、综合、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和房地产、现代物流业等为主导的新兴第三产业拓展。目前,从事计算机应用服务、综合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的私营企业163家,约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6.6%,新兴第三产业成为非公经济发展的新领域。
二、主要的做法。
(一)注重立足实际,理清非公经济发展思路。一是确定发展思路。为全面理清非公经济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落实国家有关非公经济发展政策,保护私人财产合法权益的同时,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确定了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扶持非公企业大户为突破口,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放心、放胆、放手地推动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二是加强战略指导。从非公企业的组织、市场、产业等方面,认真做好发展目标定位和蓝图规划,切实强化对其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指导。坚持规划先行的发展战略,按照项目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了武威、黄羊、金太阳、新能源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为非公企业的集群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强化资本整合。按照“一手抓引进项目、一手抓本土企业”的发展思路,科学有序整合民营资本,集聚民企力量,进一步提升了非公企业竞争实力,非公企业整体规模和竞争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四是引导循环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是在舆论环境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多种渠道宣传凉州区在投资环境、历史文化、资源和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凉州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大力宣传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及时报道在发展非公经济工作中涌现出来的非公企业大户,积极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强大声势,在全区上下营造“亲商、安商、扶商、护商、富商”的浓厚发展氛围。
(三)注重园区建设,搭建非公经济发展平台。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区上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集中精力解决武威、黄羊、金太阳、新能源工业园区在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累计投入12.96亿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特别是黄羊、武威、金太阳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吸引力不断增强,“洼地”聚积效应日益明显。截止2011底,武威、黄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先后入驻并开工建设非公有制企业153户;完成工业增加值35.11 亿元,同比增长26.34%,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4.5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2.5亿元,占全区的66.27%,增长66.49%;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2亿元,增长35.97%;上缴税金1.14 亿元,占全区工业上缴税金的36.54%,增长22.23%。工业园区已成为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其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显现。
上水平。三是强化安全生产。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非公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体责任和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定期通报和分析安全生产形势,保证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发展非公经济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比起发达地区,全区非公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非公经济中中小企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企业规模看,小企业多,规模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和辐射力不强。在产业结构上,资源开发型、初级加工型产业比重大,加工链条短,新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发展量大而不强。从产品结构看,初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一般产品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绝大多数产品是对原料的初级加工,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不多,产业集中度不高、链条短,没有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是融资难仍是制约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据调查,全区有85%左右的非公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导致已建成的一些市场前景很好的项目因缺乏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不能按时上马和满负荷生产,新上项目因缺建设
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壮大县域经济、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稳定社会,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领域;鼓励非公有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有关部门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
(二)优化发展环境,抓好项目建设。一是要积极营造项目建设的良好环境,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制定规划,突出优势,按照推行一个产业、建立一套班子、制定一个规划、实施一套办法的经验,做好宏观调控和协调服务。二是抓信息服务。要加快建立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拓宽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渠道,同时,政府和企业要通过召开信息发布会、印发信息简报等形式,不定期地发布有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引导投资创业。三是拓宽融资渠道。要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对重点产业和项目的扶持。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组织有特色的优势项目,通过赴外
1有,但求所用,采取临时租赁人才的办法解决。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同时改进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完善非公有制企业职业经理人测评、推荐制度,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非公有制经济人才队伍。
(五)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科技水平。一是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开发新产品,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科技创新和研制开发体系,把引进、消化、创新结合起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要加强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积极开发引进和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努力提高企业装备水平;二是要搞好争创文明企业、科技进步示范企业、诚信守法企业等活动,以提高企业文化为重点树立企业形象。三是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以质量和名牌振兴企业。四是要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准入水平和竞争力,健全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五是要抓好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
第二篇:xx非公有制经济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了解非公制经济发展的状况,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结合市局传真电报调研提纲,我局组织办公室、发展规划股等有关人员于11月17日至11月20日对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非公有制企业现场观摩、企业负责人介绍、汇报等多种方式,详细掌握了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近一年来,我县上下在市中小企业局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工作思路,优化环境,强化服务,狠抓新上项目建设,培植壮大骨干企业,进一步扩张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提高经营质量,增强发展后劲,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止于10月份底,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数达9789个,同比增长12%,完成增加值262925万元,同比增长37.1%,同期增幅高于往年。
按照平时考评、阶段性考评和总结考评相结合的原则,严格对单位新上项目进行认定和考核,并把项目考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业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完成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通报表扬,优先确定为优秀公务员,优先提拔重用,并给予经济上奖励;对项目建设不积极、没有任何进展,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根据考核情况,给予单位目标责任人通报批评、黄牌警告、调整非领导职务。四是实行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由县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分包,把2007年确定的重点项目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领导,投资主体和具体两责任人、承办人,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对项目的立项、认证、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一包到底,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抓招商引资,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三制工作法。各乡镇、各局委组织了招商小分队,分赴各个招商目的地实行挂职学习招商、办事处招商、交友招商、坐地招商,不仅签约了一批项目,结交了一批朋友,同时还储备了信息,学习了经验,宣传了平舆,建立了招商引资关系网和信息网。二是组织招商团、招商队进行团体招商、团队招商。选择同我县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具有较强互补性的发达地
务不变,工资不变,待遇不变的“三不变”政策,允许机关干部在不影响履行职责前提下,工作日之内也可以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成绩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真正体现以经济贡献论英雄,以项目大小用干部。三是深化国企改革,通过采取股份制改造,外资嫁接,租赁、出售、退二进三等形式,使国企民营化,实现国退民进,引入大量的民间资本,新上一批技术项目迅速融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潮,借项目带来的发展后劲,使企业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四)抓优化环境,增强非公有制企业竞争力 一是改进服务方式,实行服务承诺制、政务公开制,服务限期制、首问负责制、电话预约制、一站式审批制、“零接触”办事制、全程跟踪服务制。二是严格纠正“四乱”行为,严肃查处“四乱”事件。对大部分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和定费制度;三是大力整治企业和项目周边治安环境和社会秩序,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良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四是开展公众评议行风活动。对评议不满意率超过30%且排序在后3名的单位,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直至组织调整。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涉企违法事件的发生,为企业创造一个优良的发
为了确保2007年东西合作会取得圆满成功,我县通过深入宣传,务实工作,切实把行动落实到东西合作会的筹备工作上来,不断推动我县东西合作深入开展,营造非公制经济发展良好氛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成立了东西合作迎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县四大班子领导任成员,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对筹备工作专业组的工作进行了初步安排,确定了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任务,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领导和组织系统。二是加快项目建设。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落实三分之一工作法,外设办事处,外派招商引资专业小分队,出台政策,激活干部招商的热情,掀起新一轮招商热潮。三是广泛深入宣传。先后召开了全县工业项目建设暨东西合作动员大会和各专业组工作会,对今年以来的项目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先进乡镇、局委进行了典型发言,落后乡镇、局委作了表态发言。同时,对第十届东西合作迎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全县干部进行了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了对迎会工作重要性认识,同时,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安排了工作日程。四是广泛邀请客商。继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广泛邀请省内外客商,平舆籍外出务工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水平。四是抓好培训服务。根据企业和市场需要,自主灵活的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抓政策落实。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结合我县实际,草拟相关配套措施,并搞好监督检查,向政府汇报落实情况,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二是培育龙头企业。要重点选择一批骨干和成长型非公有制企业重点扶持,在落实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上予倾斜,促使其做大做强。
(三)积极放宽市场准入机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发展。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和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投资主体参与水利、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的建设与经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全面发展。
2011年11月21日
第三篇:非公有制经济情况调研报告
为把“管理年”活动落到实处,推进工作的开展,更好地服务基层,4月10日至15日,在局长**、副局长**的带领下,地区中小企业局调研组一行4人,深入到漠河、图强、阿木尔、十八站、塔河、呼玛等地进行调研。调研中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等形式重点对各地落实地区“两会”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情况、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端正
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情况、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开展情况,重点企业资金缺口情况、企业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走访了15户企业。每到一处,调研组都认真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各地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在地区“两会”之后,各地都召开了高规格的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向和发展重点,配备了专人主抓落实。漠河县按照地区“两会”和县政府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指标按时完成,并在县(局)“两会”上由县局长与各乡镇长签定了《漠河县2007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指标责任状》。呼玛县在地区“两会”以后,马上召开了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会上王开明县长做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全面推进“生态经济立县、口岸经济兴县、工业经济强县、特色经济富县”的工作部署。还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2007年全县重点督办工作,由主管副县长亲自抓。把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开展情况,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和税金完成情况,做为重点考核指标对各乡镇林场进行考核。对民营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政治上给予荣誉,经济上给予奖励。阿木尔根据全区“两会”及地区中小企业局专业会议精神,重新理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思路,确定以实施生态战略为总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木材精深加工、獭兔特色养殖和黑木耳特色种植和绿色食品开发方面为重点。十八站把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位。
2、各项指标稳中有升,发展势头良好。
各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和税金两项指标均按序时进度完成,同比有所增长。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有以下特点:一是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有所增长。二是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大幅度增长。三是规模企业发展良好,显示出带动作用。四是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截止3月末,漠河县非公有制经济完成税金1155.4万元; 同比增长14.4%;完成增加值5,631万元;同比增长87.4%。塔河县截止三月末,完成增加值5,651万元,同比增长118%;完成税金761.81万元,同比增长78%。
3、结构调整,成多元化产业格局。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和木材采伐量的逐年削减,一些以木材为原料的企业将越来越面临着原料短缺的危机。各地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随之兴起的绿色食品加工业蓬勃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发展迅速,北药开发业方兴未艾;生态旅游业前景广阔,木材加工业走向精深之路,矿产开发业有序发展。逐步摆脱了对资源的依赖,形成以“六大产业”为主流,各业竟相发展的新格局。漠河县在调整企业产业产品结构中,坚持逐步关停以木材消耗为原料的企业,发展壮大以非林非木资源为原料的特色企业的原则,对利用造材剩余物和营林剩余物为原料的宜家木业公司、北极木业、昊晟木业等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对一些以消耗林木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以停止原料供应为手段进行逐步关停,引导他们向以非林非木产品为原料的方向发展,目前,诚信木业等企业已经停产,并进行转型。旅游业已经成为漠河县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今年准备在去年已有20个家庭宾馆的基础上,再扩建10个家庭宾馆,同时使家庭宾馆在设施上上档次,在服务质量上上水平。图强在发展林产工业上按照“引进、淘汰、扶持”的原则,调整林产工业布局,淘汰关停了不符合规定的小型粗加工厂。重点扶持诚誉木业公司和育英木业公司,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呼玛县大力发展矿产开发业。兴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呼玛县金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的兴安桥铁矿,今年预计生产精铁粉12万吨,预计实现产值7200万元,上缴税金630万元。呼玛县东宝硅镁冶炼有限责任公司今年预计生产7000吨工业硅,可创造产值5600万元,增加值可达到2351万元。呼玛绿色食品产业也有长足发展。有代表性的企业就是大豆加工企业酱品公司、面粉加工的香麦食品有限责任、以木耳和香菇种植加工为一体的天兴菌业有限责任公司。尤其是香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强高筋面粉被清华大学确认为专供产品,香麦食品公司的宝山农场被清华大学认证为清华大学的绿色食品基地。酱品公司的“呼悦牌”老醋、酱油产品在稳定生产的基础上每年都有所增长;以木耳为代表的山野产品也在深圳、上海、北京地区进入超市销售。阿木尔大力发展獭兔特色养殖业。为扩大獭兔养殖规模,制定并下发了《阿木尔林业
局獭兔产业发展方案》,细化了獭兔产业发展措施、扶持办法和推进政策,现獭兔存栏50,000多只,形成獭兔繁育基地1处,养殖区2处,獭兔养殖基地3处,从业人员1000余人。同时,将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引进獭兔加工企业落户。在北药开发业上,阿木尔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试种蓝莓等北药种植,逐步形成产业规模。
4、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企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
我局和金融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已下发到各县区局,企业对信用体系建设也有新的认识,诚信意识在逐步提高。漠河准备在近期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让企业充分了解各职业银行的信贷政策,让各金融部门深入各企业掌握信誉情况,架起银行与企业的桥梁,并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参加省第三批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推荐华鹏供热公司参加第三批全省信用等级评价培训班。呼玛县通过有效宣传使一些企业增强了对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的认识,今年准备以酱品有限责任公司为试点进行信用评价。企业越来越重视诚信建设,这项工作正有条不稳地开展起来。
5、重视安全生产,除隐患于未然。
各地安全生产意识有所加强。有以下特点: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二是加大了宣传力度;三是加强了监督检查力度。塔河按照地、县要求,制定了安全生产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和分工,保证工作有序开展;利用电视、网络、简报等形式,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的思想认识;按照《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深入企业指导、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求立即整改。呼玛下发了《2007年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到相关企业,对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具体要求,尤其对县内的木材加工企业,在春季注意防火安全,矿山企业要注意基本的生产安全,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各企业要建立安全组织,建立安全规章制度。近期还要到各企业检查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联合安全检查。十八站组成安全生产安全防火、精神文明建设检查小组,深入到全局镇内的20余家木材加工企业进了全面的检查。向私企职工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条例》、《安全操作规程》和重点技术岗位岗前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检查活动中,共计发放安全防火宣传单300余份,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事故隐患,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6、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
各地以开展行政问责和“管理年”活动为契机,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塔河县按照地、县的要求认真开展“行政问责”、“管理年”、“行风评议”等活动,增强了为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办事效率,经常性深入企业,为企业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呼玛由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有效媒体将本单位为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发展服务等主要措施及目标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十八站按着地区管理年和行政问责的具体要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转变管理职能,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认真解决好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和影响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提高服务理念,为非公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保证。图强鼓励投资者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举报、投诉。对举报投诉的“三乱”现象一经查实,林业局对直接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严肃处理。阿木尔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贯彻落实好省、地出台的促进非公有经济发展的优慧政策,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阿木尔实施全方位招商,将感情招商、政策招商、环境招商、责任招商、以商招商等方法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现中密度板厂建设项目已与北京亿元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达成意向性合同,有望今年投入生产。浙江卡森实业有限公司及哈市正阳河木材综合加工厂签署建设刨花板厂的实质性合作合同。投产后可增加产值3,500万元,新增岗位100多个,间接就业1,000多个,大大地拉动该局经济发展。塔河县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已入园企业5户,分别为“大兴安岭呼玛河山特饮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山神木工艺品有限公司”、“大兴安岭超越野生浆果开发有限公司”、“绿野山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森野山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有民族工艺品、野生浆果、山野菜、纯净水等六大类。2007年签定意向型协议企业1户,“台湾阡贸股份有限公司” 30万吨本色纸浆项目,总投资柒亿元人民币。另外“广州白云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吉林通化金恺威药业”、“黑龙江省梅香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达肯集团有限公司”等六大项目正在洽谈中。
8、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发展。
各地加大了对本地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塔河县中小企业局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帮助解决。阿木尔把本地闲置的厂房和设备出让或出租给非公有制企业大户,坚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积极解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问题,在有关政策、法规上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一视同仁,使私有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做优。
二、存在的问题
1、融资难,困扰了企业的发展。
信用担保体系不够健全,加之一些企业信用等级偏低,融资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据初步统计漠河县中小企业共缺少资金约2.5亿元;呼玛县桃园峰水电站,银行贷款1000万元,需要国家在贴息上给予支持。呼玛县天兴菌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呼玛县食用菌实验示范栽培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400万元,需要支持资金40万元。图强诚誉木业有限公司资金缺口在200万元左右。十八站三丰胶合板厂,今年由于市场因素影响,资金周转不畅,造成资金紧缺,不能大量购进原料,生产受到一定的制约,影响其经营和发展。
2、运力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由于铁路运力紧张,往往造成企业产品积压,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正常经营活动。调研中了解到北极木业现在积压成品400立方米。
3、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一些职能部门和执法人员服务意识不浓,有些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4、企业自身素质有待加强。
多数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差,内部管理比较薄弱,经营行为不够规范等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步意见和措施
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多方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
企业融资难、运力紧的问题仍较突出。要加大政府资金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要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加快我区民营担保公司运作,多方解决融资难题。要积极向上争取增加车皮计划,服务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大局,从根本上解决运输对我区经济的制约问题。
2、完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发展。
要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突出贡献的县(区)、局和照章纳税、守法经营、为职工按时交纳保险金且符合“六大产业”的非公有制企业适时进行奖励,不断完善奖励办法,并形成长效机制,鼓舞从业人员干劲,增强发展信心。
3、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借助外力发展。
要不断创新招商形式,优化招商载体,立足招大商、上大项目,着眼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断扩充我区经济总量和企业规模,实现双赢。
4、大力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
继续推行和不断完善地(县)两级领导包扶非公有制企业大户制度,继续实行信息直通车跟踪服务,建立与骨干企业联系的“绿色通道”,掌握骨干企业发展态势。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六大产业”的非公有制企业继续实行公示制度。进一步加大扶持骨干企业政策落实力度,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促其不断发展壮大。
5、积极参与园区建设,加快集群产业的发展步伐
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漠河、塔河、加区、呼玛四个工业园区的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园区建设资金,做好园区项目的引进工作。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6、增强服务意识,精心打造服务平台。一是稳步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抓好大兴安岭中小企业网站建设,拓展网络服务领域。要力争各林业局也建立起网站。要积极发展会员企业,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技术,重点开展信息发布、网上招聘、产品推介、商务交流与合作等服务。二是加强协会建设,架设政府和企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加强对中小企业协会的建设和指导,搭建起行业自律平台。进一步强化专业协会在自我组织和行业自律、协调、服务等多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三是大力推进融资服务平台建设。要加大政府资金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推进企业信用等级建设步伐,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不断探索新的融资途径。借鉴牡丹江等地的成功经验,探索和加快我区民营经济担保公司的运作。多方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四是搭建维权服务平台。办好全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热线电话。五是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组织产学研联合,促成“校企联姻”。
7、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一要坚持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生命力。
继续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走“校企联姻”之路。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品牌培育步伐,同时继续加大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创建工作。二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点抓好“四级”培训,尤其是办好“龙江巡回大讲堂”活动。同时,要重视对人才的引进,通过组织企业参加网上人才招聘和人才招聘洽谈会等活动,引进各类人才为我所用。三要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开展“诚信在兴安”活动,做好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试点推进工作。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以创建文明单位为载体的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文明程度。
8、积极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一是要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对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严格控制各类专项检查、限制重复检查,配合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三乱”等违纪行为。二要继续办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热线电话。受理企业举报和投诉,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和工作简报,广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群体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篇:非公有制经济调研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调研报告
(商务局)
**县商务局充分利用职能,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我县商贸业发展现状
全县共有各类市场186个,商业网点2.8万个,商品充裕,物价平稳,日交易额985万元,年人流量61万人次。500万元规模以上商贸型企业35家,其中大部分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4600-4800人,从业人员主要为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201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
二、主要措施
1、制定完善制度规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县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国家、省、市关于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起草了《**县对外贸易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大了对出口企业的奖励,提供免费的开业指导及相关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依法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引资争项,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拓展渠道,创新方式,注重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培育和壮大外贸出口龙头企业。在客商接待、办理行政许可手续、进出口经营权申报等方面,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无偿提供服务,为客商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服务,营造了一个亲商安商富商交流合作平台。目前,全县获进出口经营权的非公有企业93家,比2007年增加82家。
3、努力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企业开拓市场。**县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及濮范台扶贫开发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政策和资金支持。2012年,仅电光源出口专项帮扶资金一项就争取了161万元。
4、规范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县商务局通过媒体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由局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走进行风热线直播间,通过“行风评议”栏目,热心倾听耐心解答听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转变作风,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由局领导带队经常深入企业调研,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存在问题
1、消费价格水平上涨过快影响消费持续增长。从短期看,消费品价格上涨能够促进零售额的增长,使得名义上的消费增长较快。但从长期看,消费品价格特别是直接关系民生的食品类价格上涨过快,会直接影响到部分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担。在收入预期没有增强的情况下,一些低收入家庭会以减少开支来应对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我县的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消费品市场流通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以劣充优、价格偏高等非诚信现象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进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居民消费的信心和购买力的顺利实现。
3、缺乏外经贸专业人才。我县企业还缺乏外经贸专业人才,对外贸相关知识及操作方法不了解,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较为落后,个别企业甚至不了解出口退税的基本操作模式。
四、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快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消费品市场发展。现阶段加快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全县经济的总体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才能最终刺激消费需求的扩大。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帮助引导城乡居民增加就业机会,积极落实各项社保政策,努力提高各方面人员的收入水平,增加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
2、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今年以来快速上涨的食品类和农资类价格,要加强市场检查和监控,维护市场的稳定。严格打击缺斤少两,假冒伪劣等行为,加大对不实宣传和误导消费的惩治力度,保障饮食和食品安全,加强商业诚信建设,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3、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更需要复合型外贸专门人才。县委、县政府应为企业人才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拨付专项资金,通过自主举办培训、进修等多种途径提高我县企业出口创汇业务能力。同时,要通过出台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千方百计引进外贸人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五篇:汉滨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调研报告
汉滨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区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为经济工作服务的新途径,近期,我们通过分层次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区注册个体工商户3.5万户,非公有制企业550 家,从业人员近6万多人,年创税金700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8.7%。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壮大,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开辟了新的领域。早在1985年,汉滨区第一个个体劳动者党支部成立,有党员8名,到2002年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党员1923人,其中个体户党员450人,私营企业职工党员380人,私营企业主党员35人,改制后股份制企业中党员850 人,外商来安务工经商党员60余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委3个,建立党支部59个。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1、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区委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文件,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党组织的设置原则、地位、作用、任务、工作方法、活动方式以及党员教育、管理、发展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又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列入乡镇工作目标进行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年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终奖励挂钩。建立健全了定期汇报、检查、考核制度,区委组织部每年初到镇、厂检查企业党建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每半年召开企业党建工作例会,在了解情况摸清底子的基础上,提出阶段性工作重点,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整体推进,2002年,我们 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座谈会,总结推广了泸康酒业公司、南方商场等一批典型,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2、夯实基础,不断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分布面广的特点,区委首先从建立个私协党组织入手,先后在6个乡(镇)的个协分会成立了党支部,使这些新的领域有了党的组织机构。在企业规模比较大、党员人数多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组建支部班子。同时,区委本着“支部建在企业、支部建在市场”的原则,对党员在3人以上的企业和集贸市场委托个私协分会组建党支部。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把这部分党员的关系挂在村(居)党支部。加强管理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充分发挥作用。为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今年8月份,我们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以农贸市场为依托先后在秦巴市场、安运司批发市场成立了流动党员活动站,建立了相关制度,要求他们每两个月过一次组织生活,每半年向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同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使辖区内做工的外地流动党员有了“归属感”,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3、开展活动,发挥党组织作用。区委和各级党组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为企业所需要,企业主所理解,受党员所欢迎的灵活多样的组织活动,注意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文化建设、群众工作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区委先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中开展了“评优创先”、“评选先进”、“光彩之星”等活动,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对党建工作的活动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党支部坚持利用班前班后的时间进行学习,利用各种节假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的党支部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党员中开展技术攻关和各种劳动竞赛。各级党组织在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发展优秀青年和员工入党的工作,对经培养考察符合入党条件的员工,及时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据统计,近年来,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00多名,发展党员45名。
4、加强教育,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员的思维方式、认识水平、生产目的、价值观念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党员来源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心态各不相同,使党的思想建设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区委高度重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思想建党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仅近几年来,先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支部中开展党的基本路线、群众观点和党员标准、组织纪律、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着重解决非公有制企业特殊环境下党员组织观念淡薄、雇佣思想和拜金主义严重等问题,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思想觉悟,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钓坚定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同时,各级党组织根据企业任务,党员思想和党员从业多样、人员分散、流动性大等特点,有的放矢地组织教育活动,坚持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使党的活动真正为党员和广大员工所欢迎,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所支持。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区虽然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具体操作中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相比,思想认识还明显滞后。思想认识的滞后主要突出在三个层次:一是部分党委和主要领导对在非公经济开展党的工作的认识还未真正到位。在抓基层组织建设中“重农村轻企业”,“重公有轻私有”,没有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二是非公企业主认识上还有偏差。很多非公企业主由于各自经历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对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识偏差。他们有的担心企业建了党组织后,自己权力会有所分散;有的担心会不会又来一次“公私合营”;也有的认为企业就是搞生产经营,企业主就是为了赚钱,没必要成立党组织。以上错误认识导致某些非公企业对党组建组织采取了消极、漠视甚至抵制的态度。三是企业党员的意识还没有真正到位。在非公有制企业里的党员,认为自己不过是打工仔,受雇于人必然受制于人,发挥先锋摸范作用,为企业多作贡献其结果只能为“老板”多创造财富,因而只顾挣钱,不问政治,没能把自己的个人目标同党的整体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非公有制企业里的党员流动性比较大,很多党员认为自己是临时的,因此出现了许多宁愿把党组织关系放在村里或其他单位而不迁入企业的“隐性”党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础,也不利于各级党组织抓好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更不利于党员自身行使党员的权利和承担党员的义务,失去了党员应有的作用。
2、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近几年,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虽然从数量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总体的比重和质量都不是很高。一是组织设置空白点仍较多。到今年9月底,全区550家非公企业共有建立62家建立了党组织,只占企业总数的 11.3%。二是党员数偏少,且分布不平衡。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现有在册党员1923 人,在550家非公企业中,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还有 200多家。三是党务工作人员难配备。目前我区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多数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兼任,而在非企业主要负责人兼任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中,也多多少少与企业“老板”有一些亲缘、师生、朋友关系,总体上往往依附于“老板”,缺少从事党务工作的独立性。而从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队伍总体素质来看,年龄偏大、文化偏低。
3、非公企业党组织难以发挥作用。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一些乡镇、部门领导仅把工作停留在组建上,认为任务已经完成,出现了松劲歇气现象。对新建党组织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而不是积极地帮助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开展活动,从而导致了企业党组织难以发挥作用,有的企业党组织刚组建就陷入了瘫痪状态。一些企业党组织虽然开展了活动,但也仅仅停留在“开开会、看看报、聊聊天”的程度上。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企业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必然受制于市场经济规律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制约和影响。一般来说,企业规模大,发展稳定,经济效益好,党组织开展工作较为容易,发挥作用也较好;反之,则相反。因此,如何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等自身特点开展一些卓有成效的活动,还值得进一步探索。
四、对策和建议
1、明确目标、提高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为前提,坚持”小型、灵活、务实、业余“的方法,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达到”企业需要、业主理解、职工欢迎、党员拥护、组织满意“。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与改进党的活动方式,提高党的工作有效性之间的关系;二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与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营造非公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三是增强党的工作影响力、渗透力与先配合适的党务工作者,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之间的关系;四是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与工会等群团组织之间的关系。
2、选好配强支部书记。非公经济组织党的支部书记要由政治素质较高,具备一定党务工作知识和经验,处于企业管理层的党员或党员工会主席担任。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以由上级党组织指派。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训。党组织建立时,支部书记可先任命,具备条件后再进行选举。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交流、讲座等形式,加深企业主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注意培育典型,树立典型,用典型引路,进而影响、带动周围的企业经济主动地开展党建工作。同时加感情投入,特别是企业有了难处、遇到问题时,应及时为他们答疑解难,通过热情、高质、有效的服务,从感情上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消除他们对党组织的偏见的顾虑,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党工作扫清认识上的障碍,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
4、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协助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按照区委”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和领导讲话精神,要不断加大在非公经济组织建立群团组织工作的力度,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主张,为党建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会建会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团工作也将启动并逐步展开。
5、建立党建工作联谊会和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党建工作联谊会,加强与非公企业的联系和交流,从认识上扭转企业主的偏见和抵触情绪。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机关党员干部做党建工作联络员,定期深入到没有党员、不具备建党务件的企业和员工中了解情况,开展活动,指导工作,并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此来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
6、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探索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把好”入口“,在企业注册或入驻时,同步下发”新建企业党建工作调查表“,调查了解企业党组织、党员数量、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把住”出口"。利用年审或平时调查,及时核对掌握有关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对策,采取新办法,不断提高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