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 高效运行 信息化建设为“三保工程”保驾护航

时间:2019-05-14 10:4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规范管理 高效运行 信息化建设为“三保工程”保驾护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规范管理 高效运行 信息化建设为“三保工程”保驾护航》。

第一篇:规范管理 高效运行 信息化建设为“三保工程”保驾护航

管理规范 运行高效 信息化建设为“三保工程”保驾护航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全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特殊的现实问题,也就是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资源需求持续上升,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好国土资源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方位、承担的职责、发挥的作用和肩负的使命,需要我们每个国土人体现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善治善为的智慧。基于此,市局党委决定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以“保发展、保红线、保队伍”三大工程建设为重点,围绕“着力三保创新,全面提升素质、勇夺全省一流”这一主题,全面开展“三保工程创新年”活动,以“三保创新”引领全局,推动工作。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根本转变和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及政务公开的重要途经。信息技术完全融入国土资源管理各环节,优化和重组管理流程,打通条条分割、板块林立的机构边界瓶颈,构筑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协调顺畅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模式,信息化已然成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国土资源部以数字国土工程和金土工程为主要依托,全面开展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实现国土资源的规范化、高效化管理,我局把信息化系统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盐城市国土资源局亭湖分局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耕耘数载,成绩斐然:2011年初,随着土地规划、国土监察、矿产管理三个业务子系统的全面推广实施应用,我局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以硬件、网络设施为基础,门户网站为窗口,地籍业务、建设用地、土地规划、国土监察、矿产管理、信访、财务、综合事务等业务子系统全覆盖的格局,创新服务形式,规范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为我局顺利开展“三保工程创新年”活动保驾护航,信息化工作在“三保”工程中体现作为。

一、服务发展,信息化成为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基础保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奋斗目标,这需要土地资源强有力的支撑。在土地管理日益严格的情况下,面对迅猛的用地需求,如何节约集约利用好土地资源成为资源保障部门的首要任务。我局信息系统的建设紧紧围绕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构筑国土资源“电子沙盘”。地籍业务系统运行顺畅,基层国土资源所可以直接将审批材料录入到地籍业务系统,通过盐城市国土资源专网报送至分(市)局审批,跨越了地域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国土资源所土地登记发证效率。将辖区内每一宗地的基本信息、权利人信息、法人代表情况、房屋信息、界址信息、注册登记信息等录入地籍信息数据库,并利用图形系统插件,将宗地的图形信息与其他信息实现关联,在BS网页模式下,都可以实现任意画一个区域,由系统自动分析出范围内国有、集体土地面积、分用途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和价格区域,并形成相关报表,为领导的宏观决策奠定有力的数据基础,为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保障。土地规划系统顺利上线,建设项目预审、独立选址申请、点供计划申请成功实现了网上审批,审批流程直达省厅,分局、市局、省厅互联互通,极大缩短了审批业务时限。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在土地规划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局机关与各国土所、执法大队可以随时查询了解土地规划信息,快速地履行土地用途监管职能,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监测,及时把握土地利用趋势,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服务。建设用地系统优化升级,通过有针对性地梳理和规范审批流程,用信息化的方法再造审批流程,使之更加适应网上审批的需要,逐步脱离传统的纸质材料,使之更能发挥网上审批的效率,为更好服务项目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平台。

二、坚守红线,信息化成为综合执法监管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坚守红线,首先需要我们当好宣讲国策的“宣传员”。我局通过改进门户网站栏目设置,开辟“政策法规”栏目并细分子栏目,用于向社会发布中央和地方最新的政策法规,并做到及时更新,使门户网站成为政务公开的平台。在“国土动态”中发布部、厅最新行业动态、政策解读、典型做法,如连续发布国务院2010年第47号文件政策解读系列9篇,使全体干部职工和社会其他人士对新政策理解得更加透彻。坚守红线,还需要我们当好执行国策的“把关者”。国土监察系统的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局初步构建了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对每一块土地的“批、供、用、补、查” 实时全程监管。根据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的基本框架,不断丰富本辖区内数据,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从而逐步实现资源动态监管的目标。通过政策宣传,让群众参与到监管体系中来,通过信访系统及时收集群众关于违法违规使用土地举报,并通过网上流程流传,迅速通知相关科室、所进行跟踪处理,将处理结果登记在系统中,及时将处理信息反馈给上访者。信息化工作在综合执法监管体系中扮演着窗口、纽带、利器的角色,成为了监管体系中的中坚力量。

三、强化队伍,信息化成为反腐倡廉的“防火墙”,提升素质的“助力器”。

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队伍是关键。在土地作为资源、资产、资本在市场调节中作用不断凸现的同时,国土资源部门的岗位风险也日益加大,一方面要求我们增强廉政意识,坚持廉洁自律。我局采用多种信息化载体推行廉政文化。在门户网站上开始“党风廉政”专栏,发布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系统党风廉政工作会议精神,鼓励员工投稿,编写三句半等通俗易懂的信息宣传勤政廉洁。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传达贯彻上级工作会议精神,收看党风廉政专题讲座报告、警示教育片等。每周编写2-3条廉政格言警句,通过内网短信平台发送到全系统干部职工手机上,做到警钟长鸣。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业务逻辑的实现与网上监督功能的完善并重,对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都设计了完善的监管方案,使办件从被受理就进入纪检监察人员视线,处于有效监管之下,从机制上保证了办件的效率和质量,做到过程公开透明,出现问题可追根溯源。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弘扬清风正气,提升队伍素质。以全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我局制作“深入开展学习创先争优活动专题”独立网页模块,并将其嵌入到门户网站,从背景知识、中央精神、活动文件、活动动态、活动总结、心得体会等方面,将活动推向纵深,号召全系统干部职工,按照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国土资源工作的实际,切实抓好各环节工作的落实,增强本能、进位争先,在活动中提升整体素质,以素质的提升推动工作开展。

“三保工程”是一项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以保发展、保红线、保队伍三条线开展具体工作,既利当前,又及长远。对国土资源管理而言,信息化已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成为管理创新和体制改革的重要的推力之一。信息化应当并且完全能够成为解决当前国土资源管理中突出问题和矛盾、有效服务于管理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抓手。让我们立足全局,着眼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发挥技术手段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用,为“三保工程”保驾护航,为构建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 推进审判管理创新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

推进审判管理创新

同志们:

为了充分发挥审判管理规范、保障、促进、服务审判执行工作的作用,提升审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中院党组明确将审判管理工作列为2012年全市法院首要工作任务,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要求、高标准运作,全市法院通过成立管理机构、夯实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开展各项活动等,不断探索和创新审判管理方式,扎实有效推进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工作。今年7月,在全省法院院长会议上,省高院又对全省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定了更详细的审判绩效考核指标,为了实现我院审判管理工作跨越发展,赶超进位的目标,在借鉴经验、结合实际的基础上,中院党组决定把信息化作为审判管理工作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力争形成一套完善的以质效管理为核心、以流程监控为手段、以科技保障为支撑、以绩效考评为导向的“信息化”审判管理新模式。

一、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审判管理创新的推动作用。公正和效率是人民法院的永恒主题,要实现公正与效率,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审判管理机制,通过内部管理和监督,挖掘潜力,弥补不足,达到公正与效率的双重目的。而建立科学审判管理机制的基础就是审判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通过将办案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依靠网络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审判流程管理平台,帮助法院实现案件工作流程的网络化管理;通过对案件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各个流程节点的动态监控和管理,保障司法过程的 严格规范。首先从外部程序上保障了案件的公正性。并通过促进程序的正当化,实现实体裁判的公正。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对案件信息的全面掌握,审判流程的节点管理、案件评查的有效监督、质量效率的准确评估、审判态势的全面分析等等。

信息化促进审判权运行的公开公正。案件流程信息化,就是将案件材料形成电子档案,把每一个案件的流程按节点予以体现,例如,何时立案、何时送达、何时开庭、何时调查及调查了什么证据、何时判决等信息,形成一个简明完整的体系,形成一种无形的监督力量,使得办案人员严格依照规定程序的时间、方法办理案件,减少随意性和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在只有纸质档案的情况下,要做到对案件办理过程的直接监督是一项繁复的工程,案卷材料繁多且掌握在承办人手中,并具有唯一性,如果要实现普遍性监督,监督人员一一查看档案很不现实且会影响案件的办理。而通过信息化建立的电子档案,就能在不影响他人使用的情况下随时提取,很好的实现普遍性监督,使整个案件办理流程处于一个透明的信息系统中,必然能够提高审判权运行的公开度与公正性。

信息化促进审判效率的提升。为了更好的实现监督和保障公正,人民法院每个案件都要经历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分离的审理过程,在环节越多的情况下效率自然会有相应的降低。案件流程信息化能够极大的减少各环节之间的时间、人员等衔接成本,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对于个案而言,审查审批事项实现网络审批,法庭办案做到异地制作法律文书并网络打印盖章,执行中便捷查看诉讼材料,评查时快捷调取案卷资料等等,不再需要一 一等待当面审签,或是必须借出纸质档案,这些都能够极大地提高办案效率。

信息化促进管理模式的科学化。审判管理由于其管理对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监督、指导、协调等方式和目的,依赖于对审判工作的全面了解和建立在了解之上的研究总结,因此要求有高效的信息化操作模式与之适应。随着案件的增加、立法水平的提升以及公众对司法公正期望值的提高,对审判管理工作又提出了越来越精细化的要求。首先,信息化的透明性和直接性减少了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预和很多不必要的环节,简化了很多繁琐的方式,有利于审判管理独立性和专业性的实现。其次,信息化促进案件质效考核的科学化。以往人工考核方法和标准设臵不尽合理,在数据采集上有所欠缺,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能很好体现审判过程是否公平公正,也很少能通过考核全面、便捷的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审判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而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十分全面的采集审判信息,融入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审判工作运行态势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合理的案件质效考核体系,对审判工作起到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二、全市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审判管理信息化首先是审判执行工作实现信息化,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审判执行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因此,审判执行工作中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判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水平。

我市法院的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上级法院的指导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在院党组和院长某某某同志的高度重视下,加大投入,建设基础,大胆探 索,发挥效应,初步显现了信息化对审判管理的促进作用。

——全市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中院信息化建设始终遵循先打基础,再扩应用,急用先建,稳步推进的原则。2002年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当年完成局域网布点和连通,实现了简单的资源共享。为了打好基础,发挥信息化在审判管理方面的作用,2004年5月安装了《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尝试对案件流程进行网络化管理.制定了《案件流程管理办法》,对各类案件在网络上流转划分了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所有案件由立案庭统一网络立案,填录立案信息、确定案件承办庭室和承办人,排定开庭日期后将案件发送到审判庭,审判庭庭长在接到案件后进入庭长办公系统进行分案确认,经确认的案件进入承办人名下,由承办人在审理时根据案件发生的情况,随时发生随时填录,案件办结后承办人填录结案信息,承办人的工作结束,系统自动把案件发送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归档和借档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审理中需要收集的信息和可能出现的法定事项,同时立案时间、结案时间和审限自动生成,超过审理期限则红灯警示,进行冻结,承办人无法进行更改,还通过审限提示、检查统计、庭长办公、领导决策分析等功能,为院长、庭长和职能部门实现对案件的查询、统计、监控、检查、督办等提供了相应的平台。执行案件不但纳入局域网管理,同时纳入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系统管理,促进了破解“执行难”,提高了执行案件管理水平。安装了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系统,为全省统一实施量刑规范化,提高刑事案件审判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配套安装了公用信息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了解案件审理环节和进展。2010年在省高院的统一布署下,对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实现了区、县法院案件数据的接收和查看,与省高院案件数据的上传和报送。为了确保庭审阳光、文明、规范,完善法庭记录方式,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促进司法公正,2010年11月对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将监控头增加到57个,不但在立案大厅、信访大厅和各个审判庭设有监控头,还设臵了监听头,利用局域网和三级网线路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法院庭审回放点播和实时观看,每一台网内的电脑通过授权,都能连接上庭审画面和声音。今年,又将建成一个标准化数字法庭,进一步提升中院案件庭审信息化水平。2010年10月建成了数字审委会,设臵21个席位,每个席位都安装了可升降的触摸式液晶显示屏。数字审委会利用案件信息系统提供电子数据,把案件信息和审理报告等纸质材料化为电子版本,研究室在电脑上接到经层报院长批准上审委会研究的议题后,进行统一安排,由汇报人提前输入材料,参会人员通过电脑可以收到开会通知。在讨论时,通过议题讨论模块进行讨论,汇报人可以实时调出案件详细情况或庭审录像,利用双向输入输出功能,可以把任何一个席位上播放的音视频画面播放给每一位委员,讨论结束后利用表决模块进行表决,记录人根据会议过程填写好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由审委会委员进行电子签名,所有讨论过程和签名都存储在服务器上,以便查阅。为了方便委员使用,给每个席位都配备了一块手写板,可以对会议材料进行批注或标注,可以输入文字、发表表决意见、进行手写笔体签名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审判管理效能,提升案件监管能力和裁判文书制作水平,中院还采购了办案流程监控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文书校对纠错软件。其中,办案流程监控软件专门针对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案件节点进行全面监管和统计分析,与省高院正在使用的审判管理软件属于同一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上下级监管标准和计算公式的高度一致,现三套软件正在安装实施中。目前来看,中院局域网软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网络办案办公功能基本具备,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处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中。

区法院的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晚,但发展快,安装和利用已经走在全市乃至全省法院的前列。新审判大楼在修建过程中就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同步开展信息化建设,把数据、语音、监控等系统涵盖整个办公大楼。尤其是中心机房以《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标准建设,电子屏蔽、防雷、地线、室温等项目均达到标准要求。建立了连接审判庭、办公室、基层法庭和各种终端的信息服务网络,全院已经基本实现了人手一机,2010年,省高院在调研后,把区法院作为全省法院信息化推广试点单位之一,共投入资金一百二十余万元,购臵了服务器、交换机、查询系统,建设了一个标准化数字法庭、一个数字审委会,安装了法院信息管理系统,法院司法统计系统,物资装备系统,档案管理系统、量刑规范化系统等,主要提供办公以及审判流程管理服务,通过三级网把案件数据、庭审视频上传到中院和省高院。在应用中强化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从院长到书记员均严格按照系统流程录入信息和进行网络审签,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案件管理的融合,审判管理有了质的飞跃。

某县法院2009年建成局域网,计算机达到人均1台,并安装了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在审判管理信息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案件管理水平。

某县法院今年初完成了局域网建设,计算机达到人均1台,安装了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今年6月建成了一个标准化 的数字法庭,由于局域网才建成,案件管理信息化尚在起步阶段。

某县法院局域网初步建成并应用,计算机没有达到人均1台,没有安装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开展审判管理信息化工作,由于新大楼即将建成,天祝法院不想在旧楼上投资过大,也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

——全市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应用尚不完善。目前来看,我们离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全市各院之间有差距,院内各庭室之间有差距。首先在重视程度上有差距;其次在在软硬件建设上有差距;第三在信息平台应用上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审判管理软件建设滞后,应用功能发挥程度不高。办案流程管理软件是审判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由最高院与紫光公司合作开发,全省统一使用的就是这套系统。目前有的法院尚未安装和启用该软件,已经启用的在应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审判人员使用信息系统的积极性不高。在信息系统实际运行中,有些法院审判人员对使用信息系统有畏难情绪,虽经组织培训和会议强调,但效果不大,信息系统使用率仍然不高,对审判工作的支持作用不明显;二是信息填录不符合要求。有些法院案件的主要信息不全,填录时也没有按实际情况做到随时发生随时录入,而是集中一次性填录,所填内容与实际案卷材料不符,既不能体现案件审理的时间节点,又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案件情况。三是监督考核不到位。有些法院对信息填录情况没有检查和考核,绩效考核中也没有设臵相应的分值项,无法将信息系统使用情况对比反映在考核中,不能形成主动和自觉使用信息系统的良好氛围。四是领导关注程度不高。有些法院分管领导由于日常 事务繁忙,对信息系统使用参与程度不高,有些没有在职责分工上对网络审批、督办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导致案件流转环节的缺失,有些虽然作了规定但未能有效执行,不利于案件信息系统的完整应用。

(二)审理管理信息平台分支应用软件缺乏。审判管理信息平台除了案件管理外,还包括流程监控、办公自动化、绩效考评、数字审委会、数字法庭、法律法规查询、文书纠错、公用查询、电子档案等一系列各有侧重的应用软件,它们提供不同的应用功能,合起来则构成审判管理信息化平台,涵盖了整个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想实现审判管理信息化,就必须建好和用好这些辅助软件,目前上述应用功能中各院也只是进行了部分建设。

(三)区域发展不均衡,重点不明确。全市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除中院和凉州区在软硬件应用上发挥了一些作用外,其他各县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过程中,部分县区法院没有抓住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对什么先建,什么后建,按什么标准建,建好了怎么用没有准确的认识,抓不住重点,突出不了亮点。

三、强化管理模式创新,提升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建立完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覆盖全国法院的审判管理网络,形成全国法院案件信息数据库和案件信息查询系统。由此可见,要推进审判管理工作的建设,信息化建设步伐必须跟进,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保障审判管理机制的建立,实现审判质量管理、效率管理、流 程管理、绩效管理、态势分析等管理和监督职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责任。实践表明,一件事情是否推动有力,是否取得成效,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必须坚持“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全体干警密切配合的整体联动格局。全市法院各级领导必须树立“一盘棋”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目标上精准定位,在行动上狠抓落实,在推进中体现效果,切实把加强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的大事来抓。

二要明确目标任务,建立信息化审判管理新模式。全市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四全”管理模式,即对审判管理主体、过程、内容和时段做到全面、全员、全程、全时管理。全面管理就是明确对案件流程、案件质量、审判绩效、网络办公等软件运行情况以及同步录入情况进行管理,对审判运行态势进行分析,对审判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确保审判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全员管理就是明确合理地界定审判管理各主体间的地位、职责,实行审判委员会宏观管理、审判管理办公室专门管理、院长、庭长点线管理、审判法官自主管理。全程管理就是明确对立案审查、审批立案、案件分配、排期开庭、相关保全措施、开庭审理、案件评议、案件审批、宣判结案、文书送达、归档管理等重点环节流程实行全程监控、节点警示。全时管理就是明确对法官办案情况、案件运行情况、各业务庭办案均衡度情况等实现随时监控,定期反馈数据给责任部门,确保统筹部署、合理安排。

三要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审判管理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无论在硬件还 是软件上,都是一项需要大量投资的系统工程。全市法院一要保证局域网设备必须达到审判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配臵要求,已经建成的法院,要争取向纵深发展,没有建成的,舍得投入,尽快建设。争取在年内实现案件管理网络化,并达到全市法院案件信息互联。在抓紧建设案件管理信息化的同时,把审判管理信息平台辅助软件的建设和应用提到日程上来,尤其是数字审委会和数字法庭的建设,是全省法院信息化的亮点,深受省院主要领导重视。二要按照全市法院三年规划的目标,优先按质完成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任务,中院要加大指导的力度和深度,县区法院要自觉和主动向中院、省院征求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计划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寻求技术指导,在计划制定中突出重点、紧抓亮点。有明确标准要求的,要严格按照上级法院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制定采购计划和技术参数,绝不能出现各行其是、有禁不止的现象。

四要强化系统应用,发挥审判管理信息化软件功能。案件信息管理软件是审判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中心和基础,没有它提供数据资料就无法实现审判管理信息化,流程监督、节点管理、案件评查、质效评估、审判态势分析等等都不能落到实处,将只能停留在以往的人工操作阶段,审判管理方式创新就是一句空话。首先要建立健全审判流程管理制度,运用案件信息管理软件对案件的立案、分案、排期开庭、审理、送达、执行、归档、移送上诉等各个流程节点进行严格的监控管理,跟踪检查和监督,重点加强对审限延长、中止、中断、审限扣除、评估鉴定等情况的监控和管理,对临近审限的案件进行督办和催办,严格控制审限延长,实行结案定期通报制度,其次要切实抓好制度落实,强调及时、全面、准确录入案件信息,通过评查和考核,杜绝后补、篡 改等情形的发生。再次要充分发挥审判管理信息化平台分支软件的应用,如案件流程监控、数字审委会、数字法庭、绩效考评等,使审判管理信息化平台构成一个整体,渗透案件审理的每个环节,囊括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方面。

五要注重信息安全,确保审判管理信息化有序开展。信息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系统中数据存储安全,一个是涉密案件信息保密安全。在审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既要把平台建设与数据存储安全同步计划和实施,又要严格执行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建设要求,同时要加强安全保密意识,严防泄密事件发生,给国家、集体或个人造成安全威胁,还要注重网络舆情控制,牢牢把握舆论阵地,掌握正面宣传的主动权,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破坏我们党和国家的形象,给我们工作造成被动。

古人云:“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止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顺时而动,智者因机而发”。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这次推进全市法院审判管理会议为契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全市法院审判管理的跨越式发展,为我们的审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以内控制度建设为抓手 推进公司经营管理规范运行

以内控制度建设为抓手 推进公司经营管理规范运行

旅服公司下设四个分公司、七个直属车站经营部和一个高铁配餐中心,所经营的业务为济南局客运站内的商业开发、高铁餐售、大宗商品集采集供和保洁洗涤业务。作为一个新成立一年多的单位,面临资源优、业务新、风险多等问题,如何紧紧围绕公司经营发展目标,以内控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事前防范、过程管控和全过程监督,实现了公司资源价值最大化和经营管理健康发展双赢的目标,是公司财务决策与管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研判经营风险,为内控制度建设提供方向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拥有优质资源就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如果这些优质资源不按程序和标准进行开发和利用,就容易出现各种经营风险,影响企业健康发展。为此,从企业内控风险防控角度,认真分析、排查资源风险源点,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

(一)外部商家想方设法追逐公司拥有的资源优势,是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的外部动力

1.车站商业开发成为商家竞争的焦点。

车站商铺招商和大宗商品集采集供是旅服公司主要的经营项目。招商工作开展初期,商铺招商和大宗商品采购信息发布后,立即吸引了众多商家前来洽谈租赁业务,有限的商铺资源出租和在旅客列车上销售近百种商品的信息,顿时成为上百家客户竞相竞争的目标;一时间,托关系、找熟人、给扣点、送赠品的客户纷至沓来、挤破门槛,这种众多商家“抢商机”的景象让公司感到,资源优势既能带来较大商机,同时又能带来较大的廉政风险与危机。如何加强风险管控,按制度和流程进行规范操作,把好招商关、用好优势资源,成为摆在公司面前首要的议事决策工作。

2.集采集供项目成为商家竞相追逐的热点。

旅服公司负责局管内35.5对高铁动车餐饮和62对普速旅客列车商品销售,采购商品涉及上百个品类,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在商家眼里车站就是“顾客最多的超市”,旅客列车就是“移动的商场”。为了打进铁路客运销售市场,商家们纷纷亮出“绝活”、拿出“杀手锏”,大企业以著名商标和信誉为软实力,以畅销商品为硬实力,想在车站和旅客列车商品供应方面抢占较大份额;食品原材料供应商直接带着新鲜果蔬在招商信息发布会上进行促销宣传、推荐食材;连小商品生产企业都涌进了招商信息会现场,想把上百种旅游商品推荐到列车上销售。公司在招商信息发布会上既看到大繁荣带来大商机,又看到大商机背后可能隐藏的大风险,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必须从源头把控,将权力放在内控制度的“笼子”的决心。

(二)公司内部管理面临的挑战,是公司强化内控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

公司成立初,面临着经营业务、人员队伍、市场形势和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熟的商业开发和商品集采集供等制度、模式、标准、流程可以遵循,为公司经营管理和内控建设增加了难度。公司在经营业务开发之初,就要坚定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实现规范管理、依法管理的决心和信心,所有的业务要先立标准和流程,在标准和流程的指导下进行。

二、整章建制,为公司经营管理提供坚实保障

根据公司经营特点,公司边建章立制,边探索实践,边修改完善,根据经营形势和风险管理需要,从制定规范管理、促进经营发展的细则、办法入手,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行为,编好内控约束的“笼子”,让权力在制度的控制下运行。

公司结合招商和集采集供招投标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办法》、《车站商业开发管理办法》、《商品集采集供管理办法》、《物资设备采购及招商管理办法》和《物资设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办法》,《济铁旅服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2014年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同时新建立了《供应商评价管理指导意见》、《商品评价管理指导意见》、《高铁动车及既有列车新商品试销制度》和《多彩旅程驿站直营店(超市)经营管理指导意见》等制度办法。上述制度办法的出台,为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过程管控,让经营管理行为在“阳光”下运行

1.加强流程梳理,明晰内控环节

在每一项重点工作的推进上,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为经营管理的运行提供清晰的遵循。如在集采集供业务的组织实施过程,每一次集采集供项目的实施都要遵循方案制定、项目审批、计划制定、评委组成、项目实施、合同签订等既定的流程运作。

一是方案制定。在对集采集供大宗商品采购、高铁备品采购等进行公开竞标前,要根据《集采集供管理办法》和《路局招投标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必须由公司集采集供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

二是严格评委组成。在商品集采集供招标评委会的组成上,依据商品采购范围、使用单位的不同,公司分别邀请铁路局有关专家、济南、青岛两客运段以及使用单位一线职工为代表参加的谈判评标,每一次评审委员临时组成时间一般仅提前一天通知,评委成员随机组成,最大限度减少投标商家与评委了解和沟通。

三是科学设定评分标准。根据商品性质和特点不同设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和权重,对于包装食品,由于供应商对渠道的占领和销售业绩的双重诉求,公司在设定评分标准是“费用、价格、质量”并重,对餐料类和百货类商品,则以注重质量和价格为主。

四是综合评定,现场公布结果。公司招标结果的确定完全通过评委会决定,根据评委会现场打分结果确定中标商家,现场签订中标意向书,有效减少了外界因素对招投标结果的干扰,树立了旅服公司集采集供工作完全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运行的良好形象,广大商家也逐步认识到旅服公司严格按照制度运行的经营特点,是真正的阳光透明。

广大商家因此放弃了以往找关系、拉人情等想法,而是集中精力研究市场、研究竞争对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好铁路的市场资源,因此铁路站车资源价值得到重估,这也是旅服公司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大幅增长的根本因素。

2.实施“谈”“招”分离,建立分权制约机制

在公开招标过程中要实施日常接洽和公开招标不相容原则,即在日常工作中与供应商接触最多、联系较多的分管领导和部门不参与公开招标的评审,招标组织和评审人员则不参与供应商的日常接洽,实行“谈”、“招”分离,实现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目标,确保了招标程序的公开、公正与公平。

3.强化对评委专家库的建设

分项目建立评委专家库,要根据商业开发、集采集供范围、商品不同临时组成由公司领导小组成员、路局有关处室领导、站段及经营方面的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评委会,成立由旅服公司纪委、法律顾问组成的监委会。在招标前由公司负责招标的负责人临时选择参与招标的评委,减少了招标项目的人为干预。

4.实施供应商源头防控机制

要对中标供应商实施实地考察的程序,特别是采购量大、金额大、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冷链食品、肉类、奶类等食品企业,由路局卫生监督所、济南客运段、青岛客运段等专家、领导和使用单位到重点的供应商实地考察,确保进入铁路的食品企业实力强、信誉优,安全有保障。对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反馈意见,对个别不符合质量和卫生要求的供应商暂停采购。同时,公司将源头防控机制纳入与供应商评定机制中,为今后优化供应商结构,提高合同履行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强化监督机制,为公司经营管理保驾护航

制定文件、管理办法仅仅是规范运行的基础,在日常的工作中,公司要做到按照既定的制度运行,让经营管理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将各项工作按照制度的规定留下运行的轨迹。公司要在抓经营促发展和促进规范管理上形成了“两手抓、双促进”的氛围,形成上级包下级,分管抓部门,部门抓系统的层层包保、责任到人的内控监管体系。

1.做好事前防控,严格风险源点管控

一是根据实际,制定方案。公司要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结合经营活动实际,制定不同的风险防范卡控措施。在制定商品集采集供、物资设备采购及招商管理等制度办法的基础上,严格履行“招、投标、竞标、评标实施细则”和“竞争性谈判程序”,认真制定商品集采集供实施方案,详细制定推进计划,经公司审批后由集采集供工作小组严格执行。二是警示谈话。公司纪委要定期对集采集供工作小组、评委会组成人员进行廉政谈话,对相关风险和廉政要求进行预警或提示。

2.强化监督,严格环节监控。一是要落实“三公开、一承诺”制度。公司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党风廉政监督员,随时了解各分公司经营活动情况;纪委为全面监督风险卡控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落实了“三公开、一承诺”制度,即:公开纪委办公电话、网址、举报信箱,如有举报立即查处、及时反馈查办信息。做到过程有控制、监督有渠道,查处有落实。

二是签订廉政协议。在中标后、签合同之前,纪委还要与商家进行约谈告知公司廉政制度和相关要求,如发现违规行为,一经调查属实,将按照违反合同条约处理,同时终止合同。与此同时,与商家签订《廉政协议书》,用于约束双方的经营行为。

三是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对党员干部和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廉政规定的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教育案例片,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强化行为准则,从思想深处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条件机制,从而彰显制度对权力的约束力。

3.做好事后督察,定期开展廉政座谈会。

公司要坚持做好对商家的事后回访制度,开展供应商廉政座谈会,组织开展“廉政倡议书”活动,了解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经营管理者是否有违规、违纪现象,倡导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从而确保公司经营活动健康发展。

旅服公司一年多的经营启示说明,内控制度建设工作只有做到事前充分预防、警示,完善制度;事中强化监督,过程监控;事后跟踪督查,源头检查,才能贴紧中心并在公司经营发展和廉政建设中有效发挥作用;只有抓好源头防范,搞好制度卡控,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才能确保公司经营管理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王永强,山东济铁旅行服务有限公司总会计师,1978年11月2日,工商管理硕士,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

第四篇: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 实现现代化工程管理

以标准化建设为载体 实现现代化工程管理-----参加《全国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现场会》交流汇报材料 6月28至29日,全国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现场会在陕西召开。新疆交通运输厅主管公路建设工作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按照会议安排,参会领导和人员对西商、西铜、铜黄高速公路项目施工标准化现场进行了考察。陕西、福建、新疆、贵州交通运输厅,辽宁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河北省承德路桥建设总公司、江西省九江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办、湖北省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中铁十二局广东广乐高速公路T4标项目经理部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现就各省在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

自2010年8月交通运输部在福建厦门召开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以来,施工标准化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全国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成为推进现代工程管理的有效载体、提升行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凝聚行业共识的良好平台、推进公路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以施工标准化活动为载体,制度建设渐趋完善,工程质量稳步提升,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工地形象明显改观,建设市场秩序日趋规范。从各地的成功经验来看,各省交通运输部门高度重视施工标准化建设活动,成立了施工标准化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安排部署,把深入开展施工标准化活动作为公路建设管理的重点工作。在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在不断学习、充分调研、广泛交流,立足施工一线,反复研究实践,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成熟的、涵盖公路施工主要作业过程的工法以及工艺流程,有效提升了工程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一方面,有些省份的做法成效显著。这些省份将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工地标准化、交通安全设施、安全生产等七个方面的公路施工标准化的成功经验集结成册,在地方作为指导性文件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进行推广,同时在工程招投标时将标准化的要求写入了合同条款,为标准化在项目组得以实施提供了依据。同时,一些施工企业结合地方制定的标准化指导意见,组织编写了企业内部的标准化施工技术文件,涉及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等多项内容,几乎贯穿了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为企业内部施工管理实现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重点,着重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虽然各个省份在公路施工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做法各具特色,不尽相同。但是基本着力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管理制度标准化,工地建设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的前提就是首先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项目管理的通用制度体系,这其中包括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规范各方行为的管理制度,涵盖了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进度控制、计量支付、廉政建设、检查评价等各个方面。在项目建设的初期,还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制定出该项目的总体要求和阶段目标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项目的实施。通过制度标准化建设,打牢了项目参建各方管理行为的规范化的基础。工地建设标准化主要有项目驻地标准化、施工场站标准化、物资管理标准化、施工便道标准化几个方面。施工工艺标准化包括路基、路面、桥梁、隧道、防护工程、临时用电等施工中的工艺、工法、流程、布设的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标准化,二是安全设施的标准化,三是安全行为的标准化。但是,也有些省份把安全管理标准化融入到了前三个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工地建设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之中。

三、借助现代网络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标准化建设的水平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管理高效、快捷的优势日益凸显。一是通过网络办公,可以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审批时间,规范办事流程;二是日益完善的网上银行支付管理系统可以对项目资金的审批和支付进行有效的监管;三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对各类资料进行更好的有效管理;四是立足无线网络技术还可以对拌合站、实验仪器、施工机

械的工作状态实现实时数据监控,对一些高危施工现场如:隧道施工进行现场可以实现实时视频监控。目前,在一些省份已经开始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网络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应用,使管理的变得更加直接、有效。网络信息技术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首先,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管理软件;其次信息化管理还要基于强大的网络支撑才能实现数据的交换,采集、整理。有些项目受施工环境和地域限制,网络信息化管理实施起来可能存在很大困难;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的要求较高,要所有人熟练应用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四是网络的维护和使用成本较高,也是制约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全面应用的障碍之一。但是从各地方的经验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标准化建设领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四、勘察设计标准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由于近年来一些工程存在勘察设计周期不合理、地质勘察工作量不足、地质勘察与设计脱节、项目总体协调不力等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增多,有的甚至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安全。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控制工程造价,切实提高公路勘察设计水平,全国各省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要大力推行设计标准化。对桥梁上下部结构、路基路面、交通工程设施等成熟的技术、成功的经验和典型结构”,各地都在进行认真的总结,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适应地方建设需要的设计标准图和勘察设计指导意见,对促进设计施工标准化,提高设计施工质量和效率、减少工程变更、有效控制工程投资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也使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的密切配合衔接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五、解决好标准化活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具体做法 从全国各地的经验来看,解决好标准化活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具体做法主要做法是制定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并且实行动态管。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标准与文件、考核与评价等几个方面。通过加强管理,加大学习、交流宣传和培训的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标准化工作,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以适应行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视角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全面推行高速公路施工的现代工程管理以及“公路建设人本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的“五化”管理,是作为转变公路发展方式、促进公路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的重大举措。随着新疆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此项工作必将会成为推动新疆公路建设事业的强大动力。

第五篇:强化管理保工程安全运行、科学发展创泵站“四化”新貌(闸口泵站)

强化管理保工程安全运行 科学发展创泵站“四化”新貌

----闸口泵站管理处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全面加强更新改造后泵站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确保泵站工程安全运行,努力争创“四化”泵站,是局党委近年来对我们泵站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也是我处为之努力的方向。现就我处如何贯彻落实局党委的工作部署,全面、扎实推进泵站工程管理工作向大家做简要汇报:

一、完善改造工程各项煞尾工作,确保验收顺利通过

闸口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于2007年12月动工后,在各级政府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工程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已如期受益。在主体工程完工后,我们抓紧完善工程后期煞尾工作,主要是进行了场区及环境绿化建设,抓好工程完工结算及工程参建单位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2011年9月,省水利厅组织了闸口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机组启动验收工作并顺利通过。目前我们正在着手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始终坚持强化内部管理,努力争创“四化”泵站 按照省厅及县水利局党委关于实施泵站“四化”建设与管理的有关精神,实现工程设施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人员结构合理化、工程环境园林化成为我们建设和管理泵站新的目标和努

力方向,我们在坚持强化内部管理,努力争创“四化”泵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公安县泵站“四化管理”实施细则》,推进泵站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在县农排总站的具体指导下,全县泵站系统全面开展了泵站“四化”管理达标创建工作。我们切实按照《公安县泵站“四化”管理实施细则》和《泵站“四化”管理考核验收办法》的具体要求,努力推进规范化管理。认真抓好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按照量化管理要求逐项落实,在今年泵站系统进行的检查评比中,我们的成绩名列前茅。通过与兄弟单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切实找差距、找问题,及时整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

2、抓工程设施设备的常年管养,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泵站工程集水工、机械、电气等多种设施于一身,专业要求高,对于现代效能式的泵站更需要精细化的管理,众所周知,闸口泵站承担的排涝抗灾任务艰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对工程设备设施的管理上,我们不仅仅停留在一年一度的冬季维修工作上,更注重平时的日常管养,对工程设施、设备我们坚持月月检查、常修常管、常查常整、常备不懈,采取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奖罚分明的办法,确保机电设备的完好率。今年我们切实服从上级调度,适时开停机,两站共安全运行3197台时,排水15735

万方,使受益区因渍灾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充分发挥了泵站的抗灾、减灾效益,没有辜负荆江分洪区千百万农民的期望。

3、努力加强职工管理,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在对职工的管理上,我们注重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及业务素质。按照《局系统干部职工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强化管理,并认真落实。我们注重培养干部职工的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中大力倡导做实事、顾大局、讲奉献的新风尚。今年春夏之交,我县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严重旱情,大灾面前,我们闸口泵站管理处积极响应上级党委号召,抽调了一批技术骨干力量,全力支援了全县各地的抗旱救灾工作,涌现了一批敢于吃苦、不畏困难的先进个人,充分体现了我们水利人听从指挥、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为适应更新改造泵站对人员素质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加大了对运行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力度,在排涝抗灾的空闲阶段(即汛前讯后),由机电科牵头,制作了幻灯教材,有针对性地组织运行人员开展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学习,并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对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励磁保护系统的操作维护知识进行授课,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操作、考试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大力加强环境绿化建设与管理力度,打造泵站环境新貌。闸口泵站辖区范围广,近年来,我们按照专业的园林规划设计单位的设计要求,通过整治修复场区道路,对花草树木进行移

栽、补栽,特别是对一站进水渠道坡面的植草植树,既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更美化了环境;在环境面貌的管理上,我们按照《绿化、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采取划分责任区进行管理,每月底对各责任区的环境卫生及绿化管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实行有奖有罚,切实整改提高。当前闸口泵站面貌焕然一新,工程环境园林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2011年,我们除圆满完成以上工作外,还积极响应局党委号召,认真开展“三万”活动。我们驻村工作组在对口帮扶村认真调查、深入田间地头,完成了两处小型泵站维修及500米田间沟渠的整治清淤工作,并走访慰问了十户特殊困难农户,切实为村里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过去的一年,在局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全处上下团结一心、干群合力,各项工作才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被省水利厅授予“全省水库湖泊管理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这是上级水利部门对我处泵站工程管理工作的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取得的成绩离上级党委的要求和实现泵站“四化”管理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深感责任重、压力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不懈的加强泵站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不负各级领导厚望,切实维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泵站工程,使我处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祝各位领导和同仁身体健康 谢谢!

下载规范管理 高效运行 信息化建设为“三保工程”保驾护航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规范管理 高效运行 信息化建设为“三保工程”保驾护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