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探讨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探讨
-------------------------编辑整理: 会计职称考试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依照国际惯例,衡量一个证券市场成熟程度最主要的标志,是看其市场有效性的强弱,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开性、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其影响的有效性,纵观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状况,其情况却不甚令人满意。具体表现在:
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不规范。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在1993年6月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中,虽对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有所规定,但并没有解决下列诸多问题,譬如:大股东应披露的会计信息包含的具体内容;公众吸收、消化信息的时间段;对公开披露信息的虚假性、严重误导性或重大遗漏方面,以及专业性中介机构公开披露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都没有明确的界定。
2.会计制度的差异。我国会计制度和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无论在公开揭示财务信息方面,还是在合并报表的处理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各股份公司对同一问题的处理往往不尽一致。例如,同一行业的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年度报表的内容、程序、格式、时间和编制方法上往往相差甚远。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也缺乏对上市公司公布的各类会计报表的内容和质量,进行严格监督的规定。因此许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流于形式,对一些重要信息有意识地不提供或少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够。
3.信息披露缺乏有效性。《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规定,中期报告于每个会计年度前6个月结束后的两个月编制完成并披露,年报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编制并披露。这样长的时间间隔,使所披露消息失去时效性,也助长一些小道消息的滋长蔓延。
4.审计水平的制约。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方可对外公布。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还不大健全,独立性原则未能充分贯彻,行业内部的不正当竞争,都使审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证,使得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有的漏洞百出,甚至故意隐瞒重大事项。
5.表外信息质量保证不够。对盈利预测报告、投资价值分析等大多建立在较为乐观的预测基础上,一旦市场状况、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必然会误导投资者,因此对表外信息的披露进行规范十分重要。
为促进我国股市健康发展,为企业改革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应从以下方面予以改进。
一、改进企业报告的信息类型
企业报告应考虑投资大众的广泛信息需求,满足用户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机遇和风险,以及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需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模型应包括以下方面:①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信息和经营状况信息。②企业管理部门对信息的分析说明。主要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现状,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还有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③前瞻性信息,即对未来的预测信息。包括:企业经营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企业的发展、投资开发计划;将实际取得的业绩与以前披露的该项目的机会和风险相比较等。④股东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包括董事、大股东、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酬金,以及关联交易方面的说明。⑤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的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贡献和效益;企业经营业务,资产的范围、内容和规模;产业结构,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等。
二、改进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在企业报告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用户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但经济环境的变--------------------------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化要求财务报表提供更详细的附注和分析说明,以保证财务报表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
1.改进财务状况变动表。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企业面临可用于即时支付的资金紧张的威胁日趋严重,甚至会面临因无支付能力而受到破产清算的危险,因此对表示企业偿债能力的现金不能不予以特别关注。以现金及约当现金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能直接披露现金流入、流出,有利于帮助投资者、债权人有效评估企业偿债、支付股利以及对外投资的能力,弥补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不足。笔者建议编制“现金-营运资金复合流量表”,其结构是:营运资金=流动资金-流动负债,流动资金=现金+非现金流动资金。所以,营运资金=现金+非现金流动资金。所以,营运资金=现金+非现金流动资金-流动负债。
引入现行财会制度中规定的财务报表项目可得:流量增加净额=现金增加额+非现金增加额-流动负债增加额。
现金-营运资金复合流量表基本结构
营运资金流量
金额
现金流量
金额
一、流动资金来源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1.本年利润
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2.其他来源
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流动资金来源合计
四、本期现金总增加量
二、流动资金运用
1.利润分配
五、调整项目
2.其他运用
加:
流动资金运用合计
减:
三、营运资金增加净额
六、营运资金增加净额
2.建立完善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现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过于偏重于政府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财务评价指标过于追求少而精,使得企业财务状况的揭示不充分。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予以改进:
第一,就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来看,可以增设两个指标,即现金流量充足率和现金流量债务保证率。①现金流量充足率=营业所得现金流量÷(长期负债偿付额+固定资产购置额+股利支付额)×100%。该指标可以衡量企业营业所得现金流量偿还债务、固定资产再投资和支付股利的能力。②现金流量债务保证率=营业所得现金流量÷负债总额×100%。该指标可用以反映企业营业所得现金流量对偿还债务的保证程度,其倒数即为以营业所得现金流量偿还全部负债所需的年限。
第二,营运能力的评价指标增设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两个指标,这样能较全面地衡量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程度。
第三,盈运能力的评价指标。应当取消为政府而设的销售利税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另增设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现金流量对总资产的比率。①现金流量对销售比率=营业所得现金流量÷销售收入净额×100%。该指标反映企业每实现一元销售收入所获现金流量。②现金流量对总资产比率=营业所得现金流量÷资产总额×100%。
3.增加分部信息。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垄断优势,越来越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经营业务、分支机构的复杂多样使提供分部信息显得日益重要。分部报告的目标是,就企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提供多种标准的补充信息,如按行业、生产线、产品种类、法律实体、--------------------------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生产或销售地区等最相关决策的标准来划分分部。分部信息的内容可限定在几个关键指标上,如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可控资产、折旧和摊销资本性支出等。
4.揭示新金融工具的有关信息。近几年来,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货、期权、互换等得到迅速发展。由于新金融工具的运用可规避风险,又可用于投机,因此使用是否得当对企业可能产生很大影响。为此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揭示企业运用新金融工具的有关信息,如:运用创新金融工具的目的,是为了保值或是投机;怎样实现保值或投机获利的目的;企业采用了何种金融工具,条件怎样,如何核算;核算方法对财务报表有什么影响;企业转移或承担了哪些风险等。
5.披露不确定性。财务报表的许多项目都是基于对未来事项的假定,如在可能出现坏帐的情况下扣除预计损失后的应收帐款余额,以完工百分比法报告的在建工程收益,以公允价值报告的不可赎回的投资等。因此对于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项目,应在附注中加以说明,披露其计算过程并解释对未来事件的估计和判断的依据。
6.企业自愿提供的非财务信息。管理当局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发展规划、增值表、环境保护报告等,既有对过去经济事项的解释,又有对现在情况的说明,还有对未来结果的预测,越是信息高度公开的证券市场,公司所自愿披露的信息越多,因此,鼓励公司多作这方面的信息披露是有益的。--------------------------精品
文档-------
第二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和进
(中国中信集团成都610041)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已成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关系着社会、企业、投资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然而受宏观和微观层面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基础上,提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进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效的运行和发展。
关键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是检验一国证券市场是否成熟的试金石,是实现证券市场“三公”原则的基础和维护证券投资者利益的基本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会导致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的积极性下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等严重后果,所以解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有利于保障证券市场稳步、健康、快速、高效发展。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披露含有虚假记载或误导性陈述是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问题,由此导致的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加大了市场风险,引发了供需双方大量的非理性投机行为,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常常报喜不报忧,误导投资者,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重要事项、资金投向、利润构成以及关联交易披露不够充分、对财务指标提示不够充分或者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由,故意隐瞒企业重要会计信息。
3、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基本上能及时披露业绩报告,但是对可能导致股价下跌的重大事件往往披露不及时,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相关性,为内幕交易、牟取暴利、操纵市场创造了条件。
4、会计信息披露不主动。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处于强制状态,不少上市公司把会计信息披露看作是额外的负担,而不是一种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股东应该获得的权利。面对负面信息,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往往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宏观方面
(1)法律法规不健全。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主要由《证券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构成。尽管这些法律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作了相应规定,但实践操作中存在困难,使得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时有空可钻。
(2)监管不力。我国政府部门监管体系不健全,相关部门权责界定不清,对二级市场的监督力度不大,而且一些监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另外,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受畸形的委托代理关系影响,缺乏独立性,往往无法客观地评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3)违规成本低。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中有瑕疵的占比非常大,被揭露的概率却非常小。加之,上市公司造假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因失信而得到的收益,一些公司不惜通过隐藏或歪曲某些会计信息来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2、微观方面
(1)公司利益驱动。公司利益驱动是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瑕疵的根本原因。一些公司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达到配股要求等谎报公司业绩、操纵利润。还有的为了免于被处罚或为大股东和高管谋取利益粉饰报表、延迟披露信息或披露错误信息。
(2)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比比较大,流通股比较少,股份相对集中,形成普遍的“一股独大”现象,难以对公司的管理进行控制和约束。部分上市公司缺乏内部审计或者内部审计被弱化,也导致公司财务管理出现混乱,财会信息失去真实性。
(3)投资者能力有限。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以散户为主,一方面绝大多数投资者缺乏基本的投资技巧和信息甄别能力,另一方面大多数投资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盲目投资、甚至投机。此外,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获取上市公司有价值信息的成本也非常高。
三、防范信息披露瑕疵的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相关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中的盲点,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并且增强有关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此外,为了保障投资者权益,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民事责任赔偿法,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手段来细化证券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
2、完善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我国应将政府监管、行业监管和市场监管进行有机结合。政府部门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提高执法者素质。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要保持独立性,客观真实的评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社会各界也应积极主动地发挥监管职能,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3、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上市公司要确立董事会的核心地位,规范和完善董事会的运作,优化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强化监事会的作用,保证其独立。上市公司还要完善经理人市场,利用经理人市场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经营者从长远利益出发。此外,建立对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对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重要意义。
4、加大处罚力度。有关部门要严厉惩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故意隐瞒或歪曲重要信息的上市公司,以及与这些上市公司合谋或无法公正履行职责的会计中介机构,还要构建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当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被揭发后,应该把相关的肇事者驱逐出其所处的行业。
四、结语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永恒的话题, 是证券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建立高质量,高透明度和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既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还要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加大惩罚力度,只有这样,证券市场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伟.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制分析[J].证券时报,2011(2).[2] 吉祖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金融纵横,2010(7).[3] 王东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思考[J].经济师,2010(4).[4] 卢学英.《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9(12).
第三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披露内容不真实
这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⑴招股说明书过度包装造成盈利预测偏差严重。如1997年在全国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足 7% 的情况下,新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前三年资产收益率普遍达到40% 以上,有的公司竟然达到100%,很显然新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中有不少水分。
⑵模糊收入概念,人为操纵利润。有的公司将含税收入放入会计报表对外报出,导致对外报出利润与真实利润相差甚远;有的公司根据使用对象来公布收入。如青岛双星旗下的华青轮胎2002年经营数据有四个版本,真假难辩。
⑶伪造资产、虚构利润,以达到吸引投资者的目的。如国内 银广夏”、“东方电子”、“蓝天股份”的造假事件使得会计报表不再是公司经营状况的成绩单,而是一小撮人在那里玩的“数字游戏”。
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重大信息均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要求做到内容充分、完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披露有关信息时措辞含糊模棱两可。第二,规避不利事实,对有利于本公司的信息过分披露。第三,分部信息的披露不充分。
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乏时效性。
任何一家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连续的,因而有关公司的信息的产生也是连续的。由于受到技术手段、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限制,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呈现周期性。另一方面,根据有关规定,当发生可能对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应立即编制重大事件公告及时向社会披露。但仍有一些公司违反这一规定,不按法定时间正式披露会计信息。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4.信息披露具有随意性
作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本应慎之又慎,但一些上市公司却不顾损害公司形象,披露信息时极为随意。有的上市公司在公布定期报告时不严肃,公布之后不断地打“补丁”。2005年就有百余家公司就各自的中报发布了补充报告,个别公司的 补丁”使公司的盈利出现“缩水”,甚至盈转亏。如大唐电信。
5.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把信息披露看成是一种额外负担,对信息披露总是抱着能少则少、能不披露就不披露的心态,而不是主动、自愿地去披露有关信息。这说明上市公司在其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不愿让社会公众知道的阴暗面。
二、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自身的内在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公司利益的推动。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在当前证券市场中树立其良好形象,并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得利用会计造假、操纵利润的各种利益冲动一直有增无减。
第二,公司股东的产权约束弱化。当前一些上市公司的现代产权制度还不能通过改革一步到位,其中由于国有股产权主体缺位,很难强化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产权约束和控制,而社会公众股数量较少,股东分散,也难以强化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产权约束和控制,从而造成这些公司的管理权失控,以致给利润操作者以可乘之机。
第三,公司内部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目前某些上市公司正是由于缺乏应有的内部审计及管理控制,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管理体制不顺,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被削弱。
(二)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外在原因
1.会计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制度仍然是不完全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准则制度与会计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由于会计实践和经济创新行为的层出不穷,实践中经常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情况。第二,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第三,有关规定政出多门。由于会计准则由财政部颁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则由证监会制定,相关规定之间有时并不十分和谐统一,这也给信息披露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
脱胎于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上市公司大都由国有企业通过剥离、并购和包装上市等方式转制而来,这种以剥离、拼凑资产、乱作账,以符合上市标准的非规范上市操作导致这一时期的上市公司质量普遍较差。那些质量不达标,靠披露虚假信息蒙混上市的公司,上市以后为了保住“壳”资源或达到更进一步的目的,迫不得已还要继续披露虚假信息,从而进入作假的恶性循环。
3.利益诱惑
这是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根本原因。首先,是上市的诱惑。为了获得更广阔的融资渠道,有些公司或者利用各种手段虚增利润,或者制造虚假证明文件,或者进行虚假陈述,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发布不实信息,以此获得上市资格。其次,是配股的吸引。为了获得配股资格以满足对资金的持续需求,有些公司往往粉饰会计数据,进而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
4.监管不力、处罚不重
这是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重要原因。首先,职业审计界的审计监督有效性不足。造成有大量的未经严格把关的不实信息得以对外披露。其次,信息披露违规的法律责任体系存在缺陷。对违法违规行为一般都采用行政处罚,责任人较少因其违法行为而受到处罚或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与信息披露违规所带来的收益相比,违规成本仅是“沧海一粟”。因此,行政处罚对上市公司信息违规披露的遏制作用效果并不明显。
三、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策
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以从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入手。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第一,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的素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绝对作用,对企业产生深
远影响,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全管理人员的聘用、评估、升迁、淘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培训教育等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科学管理企业的能力和强化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此外,外部经理人才市场的建立也将为企业选择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创造出有力条件。在提
高管理者素质的同时也应该提高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使公司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只有公司全员上下共同参与,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要强化披露财务信息内部监督机制,保持监督人员在企业中行使职权时高度的独立--------------------------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性。
第二,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内部审计,设置内审机构,归属监事会领导,对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监督。
第三,明确财务人员的信息供给主体的地位,强化披露财务信息的内部监督。
第四,监督人员在企业中行使其职权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第五,必须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目前必须将上市公顷司的会计部门和财力管理部门分立,分属不同领导,分担不同职能。避免管理人员舞弊。
(二)建立外部约束机制。
第一,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 《会计法》、《证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规范制度所构成。但是目前我国有关现行法规制度中仍存在漏洞和不足,如财务信息披露中对重大事件披露的规定显得不够明确和完整,商业秘密和必须披露的财务信息间的界限不够明朗等,这些地方都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二,加大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改革多头管理的体制。证券监管部门的设置应集中到两个层次:一是中央级的证券监管部门。负责对全国上市公司进行客观监管,统一制定证券市场政策和上市信息披露规范;二是证券交易所,它就遵循中央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对上市公司的日常活动和财务信息披露进行具体的详细的监管。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察员制度,由中国证监会及其驻各地派出机构委派信息监察员到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申报、年报、股利分配等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监督,防止外界各相关利益集团对会计部门的信息供给横加干涉。证券监管部门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办法,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坚决杜绝不规范行为。
第三,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改善执业环境,制定相应的执业自律准则,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完善审计准则修改审计假设及审计方法和程序,以适合我国证券市场不够规范的现实。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资本市场诉讼和民事赔偿制度。这样,可以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成为--------------------------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和披露的可靠保证,才能保护投资者利润,促进证券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精品
文档-------
第四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主要是指公众公司以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形式,把公司及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
1993年3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下达《关于股票公开发行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指定报刊按规定刊登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
信息披露作用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公众公司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全面沟通信息的桥梁。目前,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阅读各类临时公告和定期报告。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在获取这些信息后,可以作为投资抉择的主要依据。真实、全面、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披露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对那些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真正有帮助。
近年来,个别公司的信息披露出现了不够全面、及时和充分的情况。但最终,信息披露还是要以事实为依据的。因此,那些不够全面、及时和充分的信息披露,是不能长期维持的。虚假信息只能瞒一时,无法瞒一世。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上市公司的信息,也能对少数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有所发现,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投资失误。
尽管不少人认为我们的市场存在较大的投机成分,但股价的排序依旧有其合理的成分。我们常见媒体上有“年报行情”甚至“前年报行情”、“后年报行情”等提法。实际上,这些都属于由信息披露产生的客观影响。
基本义务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履行以下信息披露的基本义务:
1.及时披露所有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
2.确保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而且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3.上市公司董事会全体成员必须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其保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披露信息
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信息包括:
1.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
2.上市公告书
3.定期报告:包括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
4.临时报告。
具体而言: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主要分为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两类:定期报告包括报告和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分为前半个会计的半报告和季度报告。季度报告分为一季度(春季度)报告和三季度(秋季度)报告。
临时报告包括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广泛。较为常见的有股东大会决议公告、董事会决议公告、监事会决议公告。其他重大事项也会由一些中介机构同时发布信息,如回访报告、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律师见证报告,等等。
内容与格式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内容和格式上有一系列的要求。1993年6月10日,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出台。这是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的第一个部门规章。此后,有关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报告、中期报告等文件的内容与格式的规定相继发布。今后,还将陆续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
目前,相关的规章名称中通常有“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XX号”字样。发行证券公司包括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
披露媒体
目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平面媒体主要是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一些专业报刊,如《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等证券类报刊。
1999年起,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全文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cn)和巨潮资讯网(.cn)发布。目前,上市公司的临时报告也可以在这两个网站找到。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指定报刊和网站,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公告审核
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实行事后审核,对临时报告实行事前审核。
定期报告
报告
公告时间:上市公司在每个会计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编制完成报告。
公告媒体:在指定报纸披露报告摘要,同时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网站上披露其全文。交易所在规定的期限内安排各上市公司披露的时间顺序。
审计要求:报告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报告。
公告形式:
报告应当制成正本和摘要两种形式,其格式和内容按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的规定编制。规定如有修订,按修订后的规定执行。审核:交易所所对上市公司报告实行事前登记、事后审核。
上市公司的报告在至少一种指定报纸上刊登报告摘要并在指定网站上披露报告全文。中期报告
公告时间:于每个会计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二个月内编制完成中期报告并公告。
公告媒体:在指定报纸披露。
公告要求:中期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按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三号<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及有关通知的规定编制。规定如有修订,按修订后的规定执行。审计要求:可以不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1.拟在下半年进行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的;
2.中国证监会或交易所认为应当审计的其他情形。
季度报告
公告时间:公司在会计前三个月、九个月结束后的三十日内编制季度报告。
公告媒体:,并将季度报告正文刊载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纸上,将季度报告全文(包括正文及附录)刊载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互联网网站上。
公告要求:
1.季度报告是中期报告的一种。根据季度报告的特点,季度报告注重披露公司新发生的重大事项,一般不重复已披露过的信息。对已在前一定期报告或临时报告中披露过的重大事项,只需注明该报告刊载的报刊、互联网网站的名称与刊载日期。
2.公司编制季度报告中的财务资料部分时,无需披露财务数据与指标;无需披露完整的财务报表,但应披露简要的合并利润表与合并资产负债表。
3.公司管理层编制季度报告中的经营情况阐述与分析部分时,应遵循有关规定。
4.公司无需披露《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中其他有关经营情况回顾与展望以及重要事项部分所要求披露的内容。
5.公司无需编制季度报告摘要。
审计要求:公司季度报告中的财务资料无需经审计,但中国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拟在下半年进行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的。
临时报告
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关注要点:
(一)股东大会公告
召开股东大会公告应关注:
1.会议召开时间2.会议召开地点3.会议方式4.重大提案
(二)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应关注:
1.会议召开和出席情况
股东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出席会议的股东及股东授权委托代表人数,代表股份数量,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比例,是否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大会主持情况等。
2.提案审议情况
(1)每项提案的表决情况,包括同意、反对和弃权的具体情况以及占出席股东大会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比例。涉及逐项表决的提案,披露逐项表决的结果。
(2)股东大会就关联交易进行表决的,扣除关联股东所持表决权后介绍提案的表决情况。
(3)对股东提案做出决议的,注意提案股东的姓名或名称,持股比例和提案内容。
(4)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公司,注意内资股股东和外资股股东的表决情况。
3.公证或者律师见证情况
注意股东大会见证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名称,出具的结论性意见。
注意事项:
1.本次会议是否有否决或修改提案的情况;
2.本次会议是否有新提案提交表决。
3.提出新提案的股东名称、持股数量与比例、提出的时间(若有)
4.新提案主要内容(若有)
(三)公告时间
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在会后两个工作日内在指定报纸上公布。
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在会议结束当日报送交易所,经审核后在指定报纸上刊登。
(四)公告形式
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写明出席会议的股东人数、所持股份及占上市公司有表决权总股本的比例,以及每项议案的表决方式和表决统计结果。对股东提案做出决议的,列明提案股东的名称或姓名、持股比例和提案内容。
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还在公告中说明股东会议通知情况、上市公司A股股东和B股股东出席会议及表决情况。
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涉及须经股东大会表决的事项的,必须公告。
对外(含委托)投资公告
(一)关注要点
1.对方名称(合作投资的其他有关各方、受委托方)
2.投资数量
3.投资期限(起始日和结束日)
4.投资项目名称
5.投资收益率
6.其他需提示的重要事项
(二)公告内容
1.对外(委托)投资概述
2.投资协议主体
3.投资标的的基本情况
4.对外(委托)投资合同的主要内容
5.对外(委托)投资的目的和对公司的影响
(三)注意事项
1.对外(委托)投资概述中注意投资是否构成关联交易等。董事会审议投资议案的表决情况;交易生效所必需的审批程序,诸如是否需经过股东大会批准或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等。
2.投资协议主体介绍中关注除上市公司本身以外的投资协议(委托协议)主体的基本情况。如属于关联交易,留意关联关系。
3.留意出资方式。
留意主要投资人或股东出资的方式;涉及用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出资的内容;涉及用股权出资的内容。如果是投资具体项目,项目的具体内容,投资进度,可行性分析和市场前景。
4.合同主要条款内容。
包括投资金额、支付方式、合同的生效条件、生效时间,合同的履行期限,投资回收期限,收益率,收益分配方式,以及合同中的其他重要条款。
如涉及非现金方式出资,阅读定价政策。定价政策主要说明制定成交价格的依据。
5.对外(委托)投资的目的和对公司的影响
关注公司对外(委托)投资的意图,投资的资金来源,该项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如投资项目因市场、技术、环保、财务等因素引致的风险,股权投资及与他人合作的风险,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的风险等,对上市公司本期和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第五篇: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再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再研究
摘要:本文在对《首届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客观评价了本次报告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 环境信息 评价报告
一、报告出台背景
(一)股市背景
为了刺激低迷的股市和规范新股发行的市场化,中国证监会于2013年6月7日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中特别强调了上市公司应大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满足信息使用者更高层次的要求,进而促进股市朝着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2013年11月29日,环境保护部发布首届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随着股市的反弹和日益规范化,连续关闭了14个月的IPO于2014年1月再次重启。沉寂了一年多的中国股市再次复苏,各大企业争先递交新股发行的申请材料,而上市公司的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状况则成为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现实背景
2013年,雾霾天气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霾是一种有害物质,在进入人的呼吸道后会严重危害机体,更有甚者可能导致中毒死亡,故它又形象地被人们被誉为“健康杀手”。雾霾产生的三大来源之一就是企业制造出的二次污染,这使社会各界特别是监管部门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上,加之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污染事件,从紫金矿业污染汀江,到哈药集团 “污染门”事件以及青岛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e重大事故,这些威胁民生、涉及上市公司的污染事件开始受到了主流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
(三)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新要求,早自2011年11月,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就联合团中央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开展了由民间第三方独立组织的首届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评价活动,这次活动是落实国家政策的具体表现。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一个趋于国际标准的报告指标体系,指导中国企业发布更多更高质量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旨在激励广大企业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以实际行动更好更自觉地履行各自的环境责任。
二、报告启示
通过对首届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的分析和对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的剖析,可以看到:
(一)《评价报告》评价门槛高
此次《评价报告》的一个重大特色就是采取较严格的评价门槛,对评价期间出现负面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采取“一票否决”的态度。这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信息需求增加且态度严谨,我们在褒奖履行环境责任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的同时,也绝不纵容威胁民生、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不道德行为的出现,可见社会公众对企业在环保措施方面做出的努力提出了严要求。
(二)分散的披露模式逐步趋于独立报告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补充报告的模式;另一种是独立报告的模式。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大都选择发布环境报告书来披露环境信息。企业环境报告书是承载企业环境信息的独立载体。企业公开向社会公众报告其环境信息是为了利用公共压力建立积极的环境保护行为,最终形成完整有效的公众监督机制体系。独立报告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形式,也将是今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模式。
(三)评价指标体系――中西合璧
此次《评价报告》指标体系的设计在参照联合国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上市企业现阶段信息发布的实际状况。既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又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努力的下一步是逐步向国际靠拢,但在此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过渡,切忌不能生搬硬套急于求成,一定要在参考国际和国内标准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完善满足各类信息使用者实际需要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环境信息披露地区差异明显
在《评价报告》中,综合得分和排名靠前的都是明确提出环境文化的企业。首都北京作为一线城市,上市公司云集,该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自然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位于北京的上市公司比起其他地区更多的进行了环境信息披露。在此次参与评比的617家上市公司中,北京市有82家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信息,成为披露环境信息企业最多的城市,广东省以微弱差距排在第二位。相比之下,位于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份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数量仅为个位数。由此可见,东南沿海地区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数目明显多于内陆地区。
(五)具体披露指标仍有不足
对各一级指标进行分解可以看出,在具体资源利用方面,企业披露的详细指标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对于第一、二产业,很多企业忽视了碳核算指标,该项指标得分只有0.17(满分2.78);第三产业在“气候变化”和“行业影响”这两个二级指标的得分率都不到4%。这些数据说明目前整体上企业都能够把环保理念添加到企业文化中,公布的环境报告能够大致反映企业的环境信息,但所做的工作还不够细致,对具体指标的涉及还不够,披露还不够明确。另外企业在具体参与和支持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方面所做的努力仍亟待加强。
(六)环境信息披露主动性仍不够
《评价报告》显示,此次参与评比的617家上市公司中发布《环境责任报告书》的仅有18家。在过去的三年里,虽然上市公司发布《环境责任报告书》的企业数量从7家上升到18家,但可以看到上升趋势相当缓慢,与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书》相比,企业发布《环境责任报告书》的比例很小,企业积极性不高。国家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已然上升到了法律层面,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不仅是遵守国家法律的表现,同时也满足公众以及社会舆论对企业环保方面的关注,有助于整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七)真实性无法测量
《评价报告》是针对各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做出的整体评价,但现阶段对于企业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却无法验证。企业是否存在“报喜不报忧”或对负面消息“闪烁其词”?这就要求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客观公正地鉴证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同时企业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以道德为准绳,同时具备自我监督的意识。但更重要的是加大相关评估细则的审查力度,用道德和制度双重保障共同约束企业环保行为。
(八)政府措施强制力不够
到2010年,我国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项环境标准,可以说基本形成了环境法律。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约束规定却迟迟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这是导致现阶段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不重视或披露不规范、不全面等问题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应完善环境法律制度,用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更多更具强制力的法律法规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能迫使更多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另一方面,完善的法律体系还能降低环境污染犯罪率。
(九)环境信息披露的财务会计制度有待健全
环境会计是一门交叉学科,但有关环境保护、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之间却几乎没有相互涉及,单纯性的依靠环境法律法规或会计法规都无法起到强制作用。因此,需要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建立专门的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财政部和国家环保部门应通力配合,制定出的准则需要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内容、模式做出统一的规定。并且,需要在技术性规定中规定具体指标的数据,进一步细化环境会计的指标,量化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使得公众、舆论和执法监管部门有据可依。
三、报告评价
现实意义:由独立的民间第三方组织的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社会责任评价报告,旨在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评级体系,向全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的舆论监督和信息反馈,以提高企业在环境、供应链、员工、公益等方面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虽然此次《评价报告》对企业披露出的环境信息的真实性无法考量,但值得我们肯定的是,首届《评价报告》是一个探索和创新性的尝试,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评价体系已基本形成,下一步就是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扩大《评价报告》的适用范围,从上市公司逐步延伸到拟上市公司和规模型企业,最后推广至所有企业。《评价报告》扮演着一个激励物的角色,实事求是的公开评比结果,得分高的企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这样就能激励得分较低的企业提高环境责任意识,更好履行环境责任,争取迎头赶上。最终让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渗透到企业的竞争中,成为评价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更多的企业主动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让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建设走进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为一个透明的中国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J
参考文献:
1.刘建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0,(10下).2.中国新闻网.http://edu.ifeng.com/gaoxiao/detail_2014_01/09/32875431_0.shtml.3.解放网.http://data.jfdaily.com/a/7358776.htm.4.沈洪涛,冯杰.舆论监督、政府监管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12,(2).5.李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作者简介:
李青,女,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