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10:0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篇:安徽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

安徽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的管理,准确执行刑罚,做好监督管理、教育和帮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是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形成的接收登记、考核奖惩、监管审批、解除矫正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执法文书。

第三条省及设区的市司法行政机关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确定专人负责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第四条社区矫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档案内容,确保档案实体和内容绝对安全。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第二章档案归档

第五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做到一人一档。

第六条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结案登记表;

假释人员的原判法律文书、假释裁定书、假释证明书、罪犯出监鉴定表、执行通知书;

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的起诉书副本、判决(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表、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具保书;

(二)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三)社区矫正告知书、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四)适用社区矫正社区影响调查评估意见书;

(五)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

(六)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

(七)对社区矫正人员给予警告等决定书;

(八)对社区矫正人员提出治安管理处罚、提出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减刑等建议书和审核表;

(九)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

(十)社区矫正人员死亡的,死亡证明、法医鉴定、社区矫正人员死亡通知书等有关材料;

(十一)其他应当归档的重要材料。

第七条社区矫正人员工作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二)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三)社区矫正宣告书;

(四)社区矫正责任书;

(五)矫正方案;

(六)社区矫正人员日常报告记录;

(七)社区矫正学习教育、社区服务记录;

(八)社区矫正帮困扶助记录;

(九)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申报材料;

(十)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申报材料;

(十一)给予警告决定审核材料、审批表;

(十二)提出治安管理处罚、提出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减刑等审核、审批表;

(十三)社区矫正人员月、季度、年度考察表;

(十四)社区矫正期满鉴定及上报材料;

(十五)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

(十六)与安置帮教衔接记录;

(十七)其他应当归档的重要材料。

第八条社区矫正人员组卷档案的文书印刷格式和纸张使用,应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的要求执行,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对于一式多份且需要加盖骑缝章的文件,采用A3型或A3拼接型,左侧装订。文件标题字体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正文字体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栏目较多的表格式文书,填写时可用小四号仿宋体字。

第三章档案查阅

第九条查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必须履行登记手续。外来人员查阅,须持县级以上政府或政法机关外调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在指定地点阅卷。社区矫正机构内部人员查阅,须经部门领导同意,涉密的须经单位领导批准。

第十条查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时,不得遗失、涂改、拆散、裁剪、钩划、批注。

第十一条归还档案时要当面查清,如发现损坏的情况,应及时追查责任,认真处理。阅卷人摘抄或复印的材料,经档案人员核对无误后,可签署意见,并经领导批准,加盖公章。

第十二条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原则上不外借。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借的,需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借出时要点交清楚,办理外借手续,并限期归还。

第十三条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相关犯罪纪录应当予以封存,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应严格办理相关手续。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纪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第四章档案移交和销毁

第十四条社区矫正人员解除矫正、死亡、被收监执行或被判处监禁刑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及司法所应对其档案进行整理立卷,执行档案与工作档案合并,在1个月内将该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移交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档案部门集中统一保管。

第十五条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撤销缓刑、假释或者收监执行的,矫正档案应移交给侦查机关、监狱或者看守所。档案移交双方应做好交接登记手续。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留存档案副本。

第十六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组织由档案部门、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等部门组成鉴定小组,定期对保管期限已满的档案进行鉴定和销毁。

第十七条销毁的档案应将第六条第(一)项、第(九)项和第七条第(十四)项内容留下,并按年立卷永久保存。其余材料逐卷登记造册,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领导书面审批后,在符合保密的条件下,由二人监销,并报上级主管单位档案部门备案。

第五章档案保管

第十八条社区矫正机构档案室,应具备保密、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基本保管条件,室内应当保持清洁、整齐、通风。应设立独立的档案库房,设置调阅室、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严禁在档案库房内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杂物。

第十九条档案管理人员每年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发现破损、变质、字迹褪色和被虫蛀、鼠咬的档案应当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并进行修补和复制。发现丢失的,应当立即报告,并负责查找。

第二十条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应使用的独立的计算机,且不得与互联网等网络连接。

第二十一条社区矫正人员档案保管期限,从解除社区矫正的当年算起不少于二十年。

第二十二条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配置必要设施设备,确保档案安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在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形成和管理过程中,造成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损毁、丢失等情形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安徽省司法厅、安徽省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省司法厅2006年公布的《安徽省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附件:1.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案卷封面、目录格式样本

第二篇:安徽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安徽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的管理,准确执行刑罚,做好监督管理、教育和帮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是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形成的接收登记、考核奖惩、监管审批、解除矫正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执法文书。

第三条

省及设区的市司法行政机关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确定专人负责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第四条

社区矫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档案内容,确保档案实体和内容绝对安全。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第二章

档案归档

第五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做到一人一档。

第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结案登记表;

假释人员的原判法律文书、假释裁定书、假释证明书、罪犯出监鉴定表、执行通知书;

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的起诉书副本、判决(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表、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具保书;

(二)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三)社区矫正告知书、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四)适用社区矫正社区影响调查评估意见书;

(五)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

(六)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

(七)对社区矫正人员给予警告等决定书;

(八)对社区矫正人员提出治安管理处罚、提出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减刑等建议书和审核表;

(九)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

(十)社区矫正人员死亡的,死亡证明、法医鉴定、社区矫正人员死亡通知书等有关材料;

(十一)其他应当归档的重要材料。

第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工作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二)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三)社区矫正宣告书;

(四)社区矫正责任书;

(五)矫正方案;

(六)社区矫正人员日常报告记录;

(七)社区矫正学习教育、社区服务记录;

(八)社区矫正帮困扶助记录;

(九)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申报材料;

(十)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申报材料;

(十一)给予警告决定审核材料、审批表;

(十二)提出治安管理处罚、提出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减刑等审核、审批表;

(十三)社区矫正人员月、季度、考察表;

(十四)社区矫正期满鉴定及上报材料;

(十五)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

(十六)与安置帮教衔接记录;

(十七)其他应当归档的重要材料。

第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组卷档案的文书印刷格式和纸张使用,应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的要求执行,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对于一式多份且需要加盖骑缝章的文件,采用A3型或A3拼接型,左侧装订。文件标题字体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正文字体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栏目较多的表格式文书,填写时可用小四号仿宋体字。

第三章

档案查阅

第九条

查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必须履行登记手续。外来人员查阅,须持县级以上政府或政法机关外调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在指定地点阅卷。社区矫正机构内部人员查阅,须经部门领导同意,涉密的须经单位领导批准。

第十条

查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时,不得遗失、涂改、拆散、裁剪、钩划、批注。

第十一条

归还档案时要当面查清,如发现损坏的情况,应及时追查责任,认真处理。阅卷人摘抄或复印的材料,经档案人员核对无误后,可签署意见,并经领导批准,加盖公章。

第十二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原则上不外借。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借的,需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借出时要点交清楚,办理外借手续,并限期归还。

第十三条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相关犯罪纪录应当予以封存,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应严格办理相关手续。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纪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第四章

档案移交和销毁

第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解除矫正、死亡、被收监执行或被判处监禁刑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及司法所应对其档案进行整理立卷,执行档案与工作档案合并,在1个月内将该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移交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档案部门集中统一保管。

第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撤销缓刑、假释或者收监执行的,矫正档案应移交给侦查机关、监狱或者看守所。档案移交双方应做好交接登记手续。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留存档案副本。

第十六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组织由档案部门、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等部门组成鉴定小组,定期对保管期限已满的档案进行鉴定和销毁。

第十七条

销毁的档案应将第六条第(一)项、第(九)项和第七条第(十四)项内容留下,并按年立卷永久保存。其余材料逐卷登记造册,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领导书面审批后,在符合保密的条件下,由二人监销,并报上级主管单位档案部门备案。

第五章

档案保管

第十八条

社区矫正机构档案室,应具备保密、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基本保管条件,室内应当保持清洁、整齐、通风。应设立独立的档案库房,设置调阅室、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严禁在档案库房内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杂物。

第十九条

档案管理人员每年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发现破损、变质、字迹褪色和被虫蛀、鼠咬的档案应当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并进行修补和复制。发现丢失的,应当立即报告,并负责查找。

第二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应使用的独立的计算机,且不得与互联网等网络连接。

第二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保管期限,从解除社区矫正的当年算起不少于二十年。

第二十二条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配置必要设施设备,确保档案安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六章

第二十三条

在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形成和管理过程中,造成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损毁、丢失等情形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司法厅、安徽省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省司法厅2006年公布的《安徽省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附件:1.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案卷封面、目录格式样本

2.社区矫正人员案卷封面及案卷目录印制说明

第三篇:山东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

山东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是指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工作过程中所依据和形成的具有查考和凭证作用的文字、声像、电子数据等各种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并接受同级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县(市、区)司法局和司法所具体负责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工作。

第二章

档案内容

第五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建立和保存社区矫正人员的执行档案;司法所应当建立和保存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档案,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执行档案副本和工作档案分别装订,并同盒存放。

第六条 执行档案归档材料范围 1.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2.拟适用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意见书

3.刑事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罪犯执行告知书、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及假释证明书、保外就医审批材料、出监鉴定材料等

4.社区矫正人员报到谈话记录 5.社区矫正人员告知书

6.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情况通知单

7.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

8.社区矫正人员警告审批表、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警告决定书

9.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减刑审核表及建议书

10.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 11.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

12.社区矫正人员死亡通知书、死亡证明等有关材料 13.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病情复查审批表 14.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间再犯罪的,新罪判决书等文书材料

15.其他应当归档的相关材料 第七条 工作档案归档材料范围 1.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2.社区矫正宣告书 3.社区矫正责任书

4.社区矫正人员矫正个案书

5.社区矫正人员报告活动情况登记表

6.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病情复查登记表 7.司法所定期走访、检查核查记录表 8.社区矫正人员参加教育学习情况登记表 9.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情况登记表 10.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汇报材料 11.社区矫正人员教育谈话记录 12.社区矫正人员心理矫治记录 13.社区矫正人员帮困扶助记录 14.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材料 15.社区矫正人员人身危险评估表 16.社区矫正人员阶段矫正效果评估表 17.社区矫正人员总体矫正质量评估表 18.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19.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 20.其他应当归档的相关材料

第三章 档案整理

第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的整理应当本着方便管理和利用的原则。应归档的材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第九条

归档的材料必须字迹清晰、工整,一律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书写或打印机黑色打印,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复写纸书写。同一份材料的内容书写用色应当一致,不得出现混用现象。

第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材料应当完整规范,社区矫正人员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籍贯、住址、罪名、矫正类别、矫正期限等基本信息及主要犯罪事实,应当以决定机关的法律文书为准,人员基本信息不得简写,数字应当统一使用汉字小写或阿拉伯数字。归档材料中引用的法律法规,必须使用全称,并准确无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或社区矫正人员在文书材料上的签字一律使用姓名的全称,不得代签、略写,所有签名均在姓名下方注明时间(年月日),姓名应当签在材料的右下角或适当位臵,不得越出装订线。凡需加盖单位公章或需社区矫正人员按捺手印的,应当使用红色印泥。

第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整理。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材料按照一人一卷、一人一盒的原则进行整理、保存。其卷内材料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顺序排列、编号、编目。

第十二条

档案卷内页码应当用铅笔编写在文字材料右上角(背面编在左上角);卷内材料应当统一采用70克A4型纸张。

第十三条

归档材料应当与卷皮、卷内目录、备考表装订成卷。档案装订时做到右齐、下齐,在案卷左侧采用三孔一线装订方式,按规定用线装订,不得使用订书针、曲别针等金属物品。对新材料应当及时归档,至少每年装订一次。

第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编号(档号)采用八位数字组合,前四位数是社区矫正人员报到的,后四位数是内社区矫正人员到县(市、区)司法局报到的序列号。

每名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的档号和工作档案的档号应当一致。社区矫正人员到县(市、区)司法局报到时,由县(市、区)司法局为其编制档号。

第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盒封面、盒脊、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卷内备考表由省司法厅、省档案局统一设计。

第十六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依托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社区矫正人员电子档案,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时保存并一并归档,归档要求参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第四章

档案管理

第十七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建立收集、整理、归档、保密、借阅、移交、销毁等一系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县(市、区)司法局和司法所应当按规定配备档案装具,以及达到档案管理要求的库房,具备档案基本保管条件。

第十九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漏档案内容,不得丢失、抽取、篡改、销毁有关材料,对损坏的档案要及时进行补救,确保档案真实安全。

第二十条

档案管理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不再从事此项工作的,应当做好档案移交工作,办理交接手续。

社区矫正人员如因居住地变更等因素变更执行机关的,档案应当随社区矫正人员移交新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

第二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不得外借。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需要查阅档案或摘抄、复印材料的,应当持单位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经县(市、区)司法局分管负责人批准。复印的档案材料需加盖县(市、区)司法局档案保管部门的印章方为有效。

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对解除矫正的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予以封存。第二十三条

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人员解除或者终止社区矫正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将整理完毕的工作档案及执行档案副本移送县(市、区)司法局。

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保管期限为100年,保管期限从解除或者终止社区矫正当年算起。

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按照有关鉴定销毁的规定,销毁执行档案副本。

第二十六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向同级国家综合馆移交社区矫正人员档案。

第五章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司法厅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封皮.doc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

矫正人员 姓 名 档 案 编 号 立 档 日 期 矫 正 类 别 矫正起止 时 间

XX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五篇: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办法

河北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并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是指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或者载体的文件材料,是矫正社区矫正人员过程的真实记录。包括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和工作档案。工作中形成的各种电子文档可以作为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的补充材料。

第三条 司法行政部门对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并接受上级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坚持准确、客观、规范、保密的原则。

第二章 档案管理

第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是指对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保管和查阅工作,具体由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和乡镇(街道)司法所指定专人负责。

县级司法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包括适用社区矫正的法律文书,以及接收、监管审批、处罚、收监执行、解除矫正等有关社区矫正执行活动的法律文书。

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包括司法所和矫正小组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相关材料等。

档案管理人员调离档案岗位时,应做好档案移交工作,社区矫正工作分管领导监督交接,并办理核验、审批等相关手续。

第一节 档案收集与整理

第六条 县(市、区)司法局在收到社区矫正人员原判决(裁定、决定)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之日起,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执行档案,并应以乡镇(街道)司法所为单位,按社区矫正人员矫正类别做好分类登记工作,及时对乡镇(街道)司法所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第七条 乡镇(街道)司法所应当在收到有关部门送达的社区矫正人员相关法律文书、材料之日起,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工作档案。

第八条 社区矫正执行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并按如下顺序排列:

1、社会调查委托函

2、调查评估意见书

3、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4、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情况通知单

5、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被裁定假释人员的假释裁定书、刑事判决书、最后一次减刑的刑事裁定书、罪犯在监所服刑期间的表现材料/罪犯出监(所)鉴定表;被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的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表(限监所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指定医院的病残鉴定书、暂予监外执行保证书、刑事判决书、最后一次减刑的刑事裁定书(限监所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罪犯在监所服刑期间的表现材料/出监(所)鉴定表

6、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

7、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

8、社区矫正人员警告审批表

9、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警告决定书

10、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减刑审核表

11、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减刑建议书

12、撤销缓刑、假释、减刑裁定书,治安管理处罚、收监执行决定书

13、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

14、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

15、社区矫正人员死亡通知书

16、死亡证明、法医鉴定等有关材料

17、社区矫正人员脱管(下落不明)情况登记表

18、其他应当归档的材料

第九条 社区矫正人员工作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包括盖有与正本核对无异公章的复印件)并按如下顺序排列:

1、社会调查委托函

2、调查评估意见书

3、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4、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情况通知单

5、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被裁定假释人员的假释裁定书、刑事判决书、最后一次减刑的刑事裁定书、罪犯在监所服刑期间的表现材料/罪犯出监(所)鉴定表;被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的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表(限监所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指定医院的病残鉴定书、暂予监外执行保证书、刑事判决书、最后一次减刑的刑事裁定书(限监所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罪犯在监所服刑期间的表现材料/出监(所)鉴定表

6、社区矫正宣告书

7、社区矫正责任书

8、矫正方案

9、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监管告知书

10、社区矫正人员接受手机定位监管承诺书

11、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

12、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

13、社区矫正人员关于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汇报

14、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的病情复查情况报告

15、社区矫正人员参加教育学习情况记录

16、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情况记录

17、个别教育或心理辅导记录

18、开展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落实社会保障措施情况

19、定期考核结果

20、社区矫正人员警告审批表

21、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警告决定书

22、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减刑审核表

23、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减刑建议书

24、撤销缓刑、假释、减刑裁定书,治安管理处罚、收监执行决定书

25、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26、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

27、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

28、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

29、社区矫正人员死亡通知书 30、死亡证明、法医鉴定等有关材料

31、社区矫正人员脱管(下落不明)情况登记表

32、其他应当归档的材料

第十条 归档材料书写及打印要求清晰、规范,用色一律为黑色,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复写纸等不耐久书写工具起草和签批文件。

归档材料应逐项如实填写,用词准确,简明,不得空项。凡没有具体内容的,一律填写“无”。

第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的罪名、矫正类别、矫正期限等表述应完整准确。数字统一使用阿拉伯数字。

第十二条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或社区矫正人员签名由本人在材料指定位置完整书写,并注明日期,不得略写或代签。

第十三条 凡盖章或按捺手印处一律使用红色印泥。

第十四条

归档材料中引用的法律法规,必须使用全称,并准确无误。

第十五条 档案文字材料采用A4型纸张,做到左齐、上齐,统一在有文字的页面右上角按顺序编写页码,并在案卷左侧三孔一线装订。所有档案材料必须用线装订,不得使用订书针,曲别针等金属物品装订归档材料。

第十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工作档案归档应遵循下列方法:

(一)坚持一人一档,以县级司法局和乡镇(街道)司法所为单位按社区矫正类别分别编制档案编码,分类存放。档案编码内容包括解除矫正、矫正类别号、所编卷号。

矫正类别号指对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四种社区矫正类别分别以阿拉伯数字1、2、3、4表示,对既属于前四种

社区矫正类别又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者可在前四种社区矫正类别对应的代码后以“/5”表示。

所编卷号指司法局或司法所对每每种社区矫正类别的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的排列顺序号。每每种社区矫正类别分别从阿拉伯数字“1”开始编排。

档案编码格式为“解除矫正—矫正类别号—所编卷号”。

(二)在归档材料首页右上端的空白处加盖归档章(见附件1),并如实填写有关内容。归档章设置归档、司法局或司法所名称、矫正类别号、所编卷号、页数、密级。

页数是指归档材料有文字的页面数。

密级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司法行政工作保密要求,对涉密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按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级别进行的分类。

涉密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在管理和使用上应同时符合保密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档案应列为秘密级。

(四)按一人一档一目录的要求,为每一份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编制目录(见附件2)。

(五)按一人一档的要求,将每一份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按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如实填写档案盒封面,盒脊和备考表。

档案盒盒脊设置档案编码、矫正类别号、盒号、案卷范围、涉密情况、解除/终止矫正、县级档案保管机构名称。(见附件5)

盒号指县(市、区)司法局在一个内对每种社区矫正类

别的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的排列顺序号。每种社区矫正类别分别从阿拉伯数字“1”开始编排。

备考表置于盒内归档材料之后,用于说明本盒内归档材料情况,并如实填写立卷人、检查人。(见附件6)

第二节 档案保管与查阅

第十七条 县(市、区)司法局、司法所应按解除/终止矫正和矫正类别对社区矫正人员档案进行分类保管。

第十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应设专柜存放,并具备保密、防遗失、防火、防潮、防虫、防霉等基本保管条件。

第十九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要求,不得违规泄漏、传播档案内容,确保档案安全。

第二十条 存有涉密社区矫正人员档案信息的计算机不得直接或间接与国际互联网连接。

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司法局、司法所应按解除/终止矫正、社区矫正人员姓名、县(市、区)司法局级档案编码等内容做好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登记索引工作。

第二十二条

禁止无关人员查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

查阅人因工作需要拟查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的,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由查阅人亲自填写《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查阅登记表》(附件7),经批准后在指定地点查阅。不得用电话、信函等方法间接查询社区矫正人员档案。

社区矫正机构内部人员查阅、摘抄或复印档案材料,须经乡

镇(街道)司法所长或县(市、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股)长批准;外调人员查阅、摘抄或复印档案材料,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及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或工作证),并经县(市、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分管领导批准。

第二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发生变动时,其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档案应按规定移交社区矫正人员迁入地县(市、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或被收监执行的,其档案应由原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按程序移交有关部门,移交时,县(市、区)司法局应留存复印件。

第三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保管期限为永久,工作档案保管期限为30年,保管期限从社区矫正人员解除或终止社区矫正当年算起。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司法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下载安徽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办法

    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办法 各镇司法所、开发区司法所: 为规范社区矫正对象的档案资料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市社区矫正对象的档案管理规定如下: 一、社区矫正对象的......

    社区矫正管理办法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社区矫......

    社区矫正档案顺序

    社区矫正档案顺序1.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照片、电话) 2.判决书(法院) 3.起诉书(检察院) 26.结案登记表(法院) 4.执行通知书(法院) 5.社区矫正宣告书(最好有派出所同志参加) 6.接受社区矫......

    社区矫正对象档案

    社区矫正对象档案姓名档案编号矫正单位 建档日期档案目录城北法律援助登记薄二0一一年法律援助登记表刑满释放对象档案姓名档案编号帮教单位建档日期解除劳动教养对象档案姓......

    安徽省乡镇档案管理办法

    安徽省乡镇档案管理办法 皖档发〔2009〕19号 第一条 为加强和健全乡镇档案工作,规范乡镇档案管理,科学开发利用乡镇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服务,根据《中华......

    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汇报

    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汇报 被监管人基本情况:近段工作、生活、学习、活动情况:思想状况报告:被监管人签字: 年月日......

    社区矫正人员责任状

    社区矫正人员责任状为了确保社会稳定,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使他们能顺利回归社会, 特在矫正期间与你签订责任状,具体内容如下: 一、落实责任 1、社区矫正对象应......

    社区矫正人员手册

    社区矫正人员 手册 地王花园社区 目录 前言 1、什么是社区矫正…………………………………… 2、社区矫正的对象有哪些…………………………………… 3、社区矫正的功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