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乡镇档案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06: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乡镇档案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乡镇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篇:安徽省乡镇档案管理办法

安徽省乡镇档案管理办法

皖档发〔2009〕19号

第一条 为加强和健全乡镇档案工作,规范乡镇档案管理,科学开发利用乡镇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安徽省档案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乡镇档案是指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及其所属部门(单位)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电子、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乡镇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乡镇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第四条 乡镇党委和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档案工作职责,将乡镇档案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为科学发展乡镇档案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乡镇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第五条 乡镇应设立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主管全乡镇档案工作,集中保管并科学开发利用乡镇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有条件的乡镇宜建立融管理档案、现行文件、图书、资料等于一体的档案信息中心。

第六条 乡镇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档案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经过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业务培训。乡镇所属部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人员负责档案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应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档案工作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乡镇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二)制定乡镇档案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监督、指导乡镇所属部门(包括企事业单位)及村(居)民委员会档案工作;

(四)收集、整理乡镇应归档文件材料;

(五)接收并集中统一管理乡镇档案,按规定移交档案;

(六)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方面利用提供服务;

(七)接受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及时报送乡镇档案工作基本情况及档案事业统计综合年报。

第八条 确保乡镇档案安全。乡镇应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规范统一的档案装具,配备防火、防盗、防霉、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防高温等必要设施设备,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严格执行保密规定,确保乡镇档案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

第九条 乡镇应科学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工作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政府(务)信息公开查阅或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逐步把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建设成为保管乡镇档案的基地,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的中心,政府(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场所,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服务窗口。

第十条 每个乡镇为一个独立的立档单位,所形成的档案为一个全宗,乡镇名称即为全宗名称。

第十一条 县(市、区)主管机关在乡镇设立的直属机构形成的档案,根据档案联系的紧密程度,并经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归乡镇全宗或县(市、区)主管机关全宗,但前后必须保持一致。乡镇所属企业、事业单位能够构成立档单位的,其档案可以独立构成全宗,自行管理;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可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代管或寄存。不能构成立档单位的,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

暂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村(居)民委员会的档案,经规范整理后,可交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代管或寄存。

第十二条 乡镇应根据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乡镇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经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执行。凡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均应归档保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第十三条 乡镇档案应分类整理归档。总体要求是: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乡镇形成的文书档案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整理归档。

乡镇形成的会计、基建、设备、科研、专业(门)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整理(立卷)归档。第十四条 乡镇文件材料应及时归档。其中,文书档案应随办随归,最迟应在下一年度3月底前完成归档任务。其他门类和载体档案的归档时间,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乡镇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当齐全、完整、准确,所使用的载体、书写材料和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

第十六条 乡镇应根据规定,在乡镇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鉴定小组,定期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对到期或过期档案认真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写出鉴定报告。对确无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应登记造册,经乡镇负责人批准后按程序销毁,严禁擅自销毁档案。鉴定报告和销毁清册报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乡镇档案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移交:

(一)乡镇保管的档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二)乡镇职能部门形成且归属乡镇全宗管理的档案,在本部门保管一年后向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移交。上级主管部门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被撤销或合并的乡镇的档案,应当及时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四)乡镇所属的被撤销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应当及时向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五)被撤销或合并的行政村的档案,应当及时向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第十八条 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应积极主动做好档案资源提供利用工作。编制系统、规范的档案检索工具,建立健全档案利用制度,简化利用手续,多形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第十九条 乡镇档案的利用和公布,应当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合法权益;涉及知识产权的,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

第二十条 乡镇应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工作纳入乡镇信息化总体规划,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建设协调发展,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二十一条 乡镇应建立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人员调动时,应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第二十二条 乡镇档案工作中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安徽省档案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行为,造成档案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三条 城市街道办事处的档案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安徽省档案局1997年制发的《安徽省乡(镇)、村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安徽省乡镇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安徽省乡镇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

门类 文

归 档 范 围

1.乡镇党群工作文件材料

1.1 上级党委制发的有关党委工作且需要贯彻执行的指示、决定、纪要、规定、通知

1.2 上级党委关于本乡镇党组织机构设置、领导任免、奖惩、考核的通知、决定、通报

保管期限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永久 1.3 上级党委、领导检查、视察本乡镇工作时形成的讲话、题词及本乡镇的汇报材料 1.4 本乡镇党委会、党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议、党委民主生活会会议记录、纪要

1.5 本乡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总结、记录

1.6 本乡镇党代会、工作会议、专题会议的文件材料

1.6.1 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领导讲话、选举结果、决议、决定、纪要、总结 1.6.2 重要的贺信、贺电、代表发言、交流材料、简报、小组会议记录

1.6.3 讨论未通过、没有结论的文件

1.7 本乡镇党委工作计划、总结、统计、调研文件材料

1.7.1 年度和年度以上的工作计划、总结、统计材料及重要汇报材料、专题调研材料

1.7.2 年度以下的工作计划、总结、统计材料及文 一般的汇报材料、专题调研材料

1.8 本乡镇党委有关机构设置、编制、党务干书

部任免、考核、奖惩、党员调动、转档 正、统计的决定、通知、结论、统计

案 表、名册、介绍信及存根

1.9 本乡镇党委有关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管理、教育、党员民主评议、党务公开的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永久

30年

永久

30年 10年

永久

10年

永久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决定、规定、办法、通知等

1.10 本乡镇党委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的决定、规定、办法、通知等

1.11 本乡镇党委有关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计划、决定、意见

1.12 本乡镇党委有关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的计划、报告、总结、通报、规定、责任书、考核结果等

1.13 本乡镇纪检监察案件材料

1.14 本乡镇党委有关统战、侨务、宗教工作及落实政策的报告、规定、通知等

1.15 本乡镇团委会、团代会、工作会议的文件材料

1.16 本乡镇团组织建设、团干部任免、奖惩、批准入团、团员调动、统计的决定、通知、报表、名册、介绍信及存根

1.17 本乡镇团委、工会、妇代会等群团组织成文 立、换届选举、批复、年度工作总结等

1.18 本乡镇关于共青团、妇女儿童、工会、农书

会、农协、计生协会、老龄委、关工委档 等群团组织工作的通知、规定、计划、办法、意见、总结、情况反映、工作简案

报等

1.19 本乡镇有关政协工作的文件材料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永久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10年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10年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10年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10年

永久

永久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重要的30年 1.20 本乡镇各基层组织上报的年度工作计划、总结、重要情况报告、典型材料

2.乡镇人大工作文件材料

2.1 上级机关制发的有关人大工作且需要贯彻执行的决定、规定、办法、意见、通知

2.2 上级人大机关领导、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本乡镇工作时形成的重要讲话、题词及本乡镇的汇报材料

2.3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会议、专题会议的文件材料

2.3.1 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领导人讲话、选举结果、决议、决定、记录、纪要、议案及答复等

2.3.2 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重要的贺信、贺电、选举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小组会议记录等

2.3.3 会议讨论未通过、没有结论的文件 2.4 本乡镇人大主席团年度工作计划、总结、重要报告、汇报材料

文 2.5 本乡镇人大行使职权、执法检查、监督、审议专项工作的报告、意见

3.乡镇行政事务管理综合性文件材料 档

3.1 上级机关制发的有关政府工作且需要贯彻执案 行的决定、意见、办法、规定、纪要、通知

一般的10年

10年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永久

30年

10年 永久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3.2 上级政府机关领导检查、视察本乡镇工作的题词、讲话及本乡镇的汇报材料

3.3 本乡镇乡(镇)长办公会议纪要、记录 3.4 本乡镇政府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专题会议的通知、名单、日程、领导人讲话、报告、总结、决议、纪要、记录、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等文件材料

3.5 本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规划、计划、方案、报告、总结

3.6 本乡镇农业综合统计年报表、经济年报表 3.7 本乡镇各种普查、调查工作中形成的方案、总结、综合成果、表册

3.8 本乡镇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的调查报告、处理意见

3.9 本乡镇关于文秘、档案、信访、保密工作的通知、规定、意见、办法、总结、报告

3.10 本乡镇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责任书 3.11 本乡镇机关电话、值班记录 3.12 本乡镇的大事记、历史沿革、志书

文 3.13 本乡镇出版的刊物、反映本乡镇重要活动

书事件的媒体宣传报道材料

3.14 本乡镇编印的简报、情况反映、工作信档 息、宣传画册等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永久

重要的 永久

30年

永久 永久 永久

永久 一般的 30年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30年 10年 永久

30年 10年

一般的重大的3.15 本乡镇区划调整、地界设置、区域平面图、概况及说明文件

3.16 本乡镇自然资源、房产、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确认、审批文件材料

3.17 本乡镇与有关单位、个人签订的合同、协议、契约、责任状等材料

3.18 本乡镇办公设备及用品、机动车辆等物资采购计划、审批手续、招标投标、购置等文件材料,机动车辆调拨、保险、事故、转让等文件材料

3.19 本乡镇国有资产管理(登记、统计、检查清算、交接、转让、拍卖、评估等)文件材料

3.20 上级机关颁发给本乡镇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审批、管理文件材料

3.21 本乡镇直属单位、各村(居)民委员会上报的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综合统计年报

3.22 本乡镇直属单位、各村(居)民委员会上报的年度和年度以上的计划、总结、单项统计材料

4.乡镇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管理文件材料

4.1 上级机关制发的关于人事、编制、机构、劳动工资管理工作且需要贯彻执行的规定、办法、通知等

永久 永久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10年

30年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有效期20年(含)以上的 永久

有效期20年以下的 30年

或10年

30年

10年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案 4.2 本乡镇机构设置、撤并、更名、职能划分、人员编制、印信启用和作废等文件材料

4.3 本乡镇关于人事、机构、编制、劳动工资管理、财务管理的规定、办法、制度、报告、总结、统计年报

4.4 关于本乡镇人事任免的文件

4.5 本乡镇干部职工录用、转正、调动、考核、职称评聘、调资、定级、停薪留职、辞职、离退休、死亡、抚恤的批文 复、通知、审批表、名册、介绍信及存

书 4.6 本乡镇关于基层政权建设、村(居)民委

档员会换届选举的批复、规定、记录、名

单 案 4.7 本乡镇干部职工及直属单位、各村(居)民委员会班子成员名册、年报、统计表

4.8 本乡镇及其干部职工受到表彰、奖励的文件材料

4.9 本乡镇干部职工的处分文件材料

4.10 本乡镇有关劳动就业、培训、组织劳务外出的通知、规定、计划、名册等

5.乡镇社会事业发展工作文件材料

永久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永久 永久 永久

永久

县级(含)以上的 永

县级以下的 30年警告(不含)以上处分的 永久

警告以下处分的 30年

30年

5.1 上级机关制发的有关文明创建、民政、民族宗教、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工作且需要贯彻执行的规定、办法、意见、计划、通知等

5.2 本乡镇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计划、方案、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5.3 5.4文 5.5书

5.6 档

5.75.85.9总结、报告等

本乡镇关于实施、推进各项民生工程(惠民直达工程)的方案、计划、总结、报告、登记、发放、统计、申报、验收等文件材料

本乡镇关于扶贫、社会福利、社会救济、抗灾救灾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办法、意见

民政部门下拨的救济、优抚资金、物资管理及发放登记文件材料

本乡镇有关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优抚人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的登记、审批、名册、发放补助等文件材料

本乡镇有关安置复退军人、拥军优属、义务兵役费征收、奖励的通知、名册、清册等材料

本乡镇关于移民迁建、拆迁安置、扶持、补偿工作的批复、规定、办法、名册、报表、通知、意见等

本乡镇关于少数民族、宗教、移风易俗、永久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30年 10年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永久 30年

殡葬、婚姻管理的规定、办法、通知等文件材料

5.10 本乡镇关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计划、部署、意见、通知、名册、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材料

5.11 本乡镇关于教育工作、校舍建设、改造等的通知、请示、批复、报表、名册

5.12 本乡镇关于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文化活动、乡镇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民间文艺创作、农村文物及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计划、规定、报告、证书等

5.13 本乡镇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规定、办法、批复、责任书、证书、台帐、统计报表、文

独生子女审批、计划生育保险、奖励等材 书 料

5.14 本乡镇关于体育工作的规划、计划、总档

结、报告等

案 5.15 本乡镇有关广播电视工作、新闻宣传工作的计划、总结、报告等

5.16 本乡镇关于卫生事业管理、防疫工作、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工作的规定、办法、计划、总结等

5.17 本乡镇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程序、规定、计划、方案、协议、总结、报告、批复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培

30年

30年

重要的 永久

30年重要的 永久

30年30年 30年

30年 10年重要的 永久

10年一般的 一般的

重要的 一般的 一般的 训、调查摸底、登记、报销费用审核、考核、统计、报表、公示、医疗保险、救助补助等材料

6.乡镇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工作文件材料

6.1 上级机关制发的有关乡村建设、土地管

6.2 6.3 文

6.4 书

档 7.案 7.1 理、环境保护且需要贯彻执行的规定、办法、通知等

本乡镇乡村建设、环境保护规划、方案、说明、总结、报告

本乡镇关于土地管理、确权、承包、流转、征用、占用、划拨、耕地保护、房产管理、宅基地管理、单位及个人用地审批的报告、请示、批复、办法、证书、图表、协议、合同等

本乡镇有关处理违章搭建、土地占用、土地纠纷的决定、意见、办法等

上级机关制发的有关发展乡镇经济、培育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对外贸易、交通、邮电、通讯、电力、旅游以及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农田水利等工作且需要贯彻执行的规定、办法、通知、计划等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永久

永久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乡镇经济发展及财贸工作文件材料 7.2 本乡镇关于企业、交通、邮电、通讯、电力、旅游、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的规划、计划、规定、办法、意见等

7.3 本乡镇关于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工作的计划、总结、报告、统计表及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调查、污染治理、事故处理、工资劳保的规定、办法、通知、报告等7.4 本乡镇直属企业设立、合并、拍卖、承包及企业负责人任免的批复、规定、意见、清册、合同、协议书

7.5 本乡镇招商引资、外出考察、友好往来、经贸洽谈活动中形成的审批手续、日程、考察报告、备忘录、会议记录、签订的协议等

7.6 本乡镇关于发展第三产业、个体工商业、经济贸易、农贸市场管理的规定、办法、协定、合同、报表等

文 7.7 本乡镇关于粮油棉等农产品征购、购销的计划、办法、通知、报表

书 7.8 本乡镇关于农业工作的计划、总结、意

档 见、办法

7.9 上级机关针对本乡镇农业、林业、畜牧、案 水产、农田水利等的批复、通报、立项项目审批材料 7.10 本乡镇关于农业生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和特色农业、高效生态农业、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等工作的意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永久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永久

永久

30年

见、规定、办法、通知

7.11 本乡镇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保护、农田改造、土地整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作的意见、办法、通知、统计表、图册

7.12 本乡镇关于林业工作、发展林业产业、林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7.137.147.15文 7.16

档 7.17

7.18权改制、森林保护、植树造林、处理滥砍乱伐等的决定、规定、通知、报告、总结、方案、图表、清册、合同、协议、调查、登记、审批材料等

本乡镇关于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库堰塘管理、农村水电建设等工作的意见、办法、通知、统计表

本乡镇关于粮棉油菜等农作物及茶桑果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多种经营的规定、办法、通知

本乡镇关于畜牧业生产、管理、动植物防病防疫、水产养殖工作的规定、意见、办法、通知、报告、总结、统计等

本乡镇所辖各村(居)民委员会、农林场所上报的农业、林业生产的年度计划、总结、报表

上级机关制发的有关财政、税务、审计、保险工作且需要贯彻执行的规定、办法、意见、通知

本乡镇财税工作、农村税费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管理制度、规定、计划、总结、报告、统计表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30年

30年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10年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7.19 本乡镇年度财政收支、预算、决算、报告、报表

7.20 本乡镇向上级申请各项经费的请示及上级批复

7.21 本乡镇关于税收、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保险工作的规定、办法、计划、报表

7.22 本乡镇关于财税审计工作的计划、结论、报表

7.23 本乡镇关于国库券发行、彩票发行的通知、办法

8.乡镇政法保卫、维护稳定工作文件材料 8.1 上级机关制发的关于政法、综合治理、信访、安全保卫等工作的规定、办法、意见、通知等等

8.2 本乡镇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方案、计划、总结、报告、宣传、检查、验收材料

永久

(亦可归入会计档

案类)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30年

30年

10年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8.3 本乡镇关于司法、民事调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法制宣传等工作的计划、总文 书 档 案 结、报告、责任书、登记、统计、记录材料

8.4 本乡镇关于信访工作的处理、登记、记录、批示等文件材料

8.5 本乡镇关于国防教育、民兵、征兵、预备役工作的通知、规定、名册、报告等

科技 档案

重要的 30年 一般的 10年

30年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10年

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产品档案、科研档案按照科技档案管理要求及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归档 会计 档案 按照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安徽省财政厅、档案局《安徽省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收集、整理、归档

司法档案、山林权档案、婚姻登记档案、土地承包档案、专业 宅基地登记档案、计划生育档案、低保档案、新型农村合作医(门)疗档案、各种普查档案、党员档案、村干部档案、村民档案等档案(不包括在这些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材料)按国家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归档

音像 档案 照片、录音、录像、磁盘、光盘等按《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DA/T15-95)、《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等规定收集、整理、归档

实物 档案 电子 档案 印章、锦旗、奖状、奖品、牌匾、荣誉证书、字画、票证、纪念品、礼品、名优产品等参照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并按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归档

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等规定收集、整理、归档

备注:对本表中未能详尽的内容,各乡镇应结合实际及时将新的工作领域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确保乡镇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

第二篇:乡镇档案管理办法

XX县XX乡(镇)行政村

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全面提高本乡(镇)行政村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以更好地为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农民服好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乡(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村档案是指本乡(镇)各村民自治组织在各项工作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属于村民集体所有或涉及村民权益并具有利用和查考价值而需妥善保管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文件材料的总和。

第三条本乡(镇)各行政村的档案工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纳入监管和调整的范围并参照《四川省档案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行政村档案规范化创建工作,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和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档案管理体系和工作模式,按规定程序申报档案管理省级标准的认定并不断巩固和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条本乡(镇)各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村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同时接受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本乡(镇)档案工作人员的监督与指导,统一工作制度和管理模式。本乡(镇)各行政村档案规范化管理省三级标准的认定由本乡(镇)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核,省二级标准由县档案局负责考核,省一级标准市县档案局联合行考核,各行政村应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申报。

第五条市县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等级认定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情况的检查和抽查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乡(镇)分管档案工作的乡(镇)长于每年底对村级文件材料的归档文件目录进行签字并作为对村级文件材料的形成、归档和档案管理情况进行考核的依据。对档案监管不到位、不建立工作机制、有拒不归档行为、有档案丢失损毁等情形的组织和个人将采取通报批评、扣除津补贴等方式予以处罚,构成档案违纪和违法行为的将上报相关主管部门立案查处。

第六条本乡(镇)各行政村应当根据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结合实情逐步采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村级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主动建立和形成照片、音像、电子等新门类档案,加快积累并丰富室藏档案的数量。

第七条本乡(镇)各行政村应按照新农村村部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建立综合档案室、配置必须的档案柜架集中管理村级档案,明确村支书分管、村文书(或大学生村官)主管的档案工作机制,建立村级档案管理制度、村级档案借阅与归还登记表、村级档案利用效果登记表、村级档案数量统计表等制度和台帐,完善归档、监交、移交工作手续,确保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八条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

各行政村文书档案中涉及本村工作和村民权益的文件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其它有查考价值的上级文件定为“30年”;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和定期,电子、照片、实物等档案保管期限定为“永久”。

(一)上级机关颁发的需要本村贯彻执行的文件(30年);

(二)上级对本村工作的批复、通报等材料(永久);

(三)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及群团组织的工作材料(永久);

(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记录、决定及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材料(永久);

(五)本村的建设规划、权属登记、户籍管理、计划生育、民事调解、治安保卫、文教卫生、社会保障、救灾抚恤、公益活动、惠农政策等材料(永久);

(六)行政区域管理及村志、村史等历史沿革材料(永久);

(七)农、林、畜、牧、水、养业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重要材料(永久);

(八)集体财产、招商、经贸洽谈、外出考察、友好往来等材料(永久);

(九)各级领导或上级机关视察、督导本村工作中形成的讲话、指示、题字(词)、字画、录音、录像、照片等材料(永久);

(十)工作中获得的奖旗、奖状、奖杯、题词、印章像章等实物材料(永久)。

(十一)记帐凭证及附件、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核算材料(永久、定期)其中:会计凭证15年、日记账25年、分类账15年、固定资产明细于资产报废后备查5年,决算报表为永久、月季报装订成册备查3年。

(十二)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30年)。

第九条归档时间:

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属于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应当在办理完毕后按规定的时间移交给档案村村文书(或大学生村官)归档并填制格式文本的“归档文件统计表”或“档案交接文据”明确权责。

(一)文书材料在形成后的次年3月底前移交归档;

(二)基本建设文件材料在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个月内移交归档;

(三)会计材料在会计终了后的次年3月底前移交归档;

(四)照片档案由拍摄者在拍摄、洗印完毕后连同底片(电子照片)、说明3个月内一并移交归档;

(五)电子、实物等门类和载体材料,按有关规定在3个月内归档。

第十条档案整理和编目:本乡(镇)各行政村的档案以“卷”或“件”为单位整理编目,编制案卷或归档文件的检索目录,检索目录应当检索到文件级。

(一)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不分类别,可以分别采用“卷”或“件”进行整理。以案卷方式整理按“—保管期限—问题—案卷号”编号,每卷编制“卷内文件目录”后再分别编制30年和永久卷的“案卷目录”;以“件”为单位整理按“—保管期限—件号”编号,每盒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后再分别按30年和永久汇集“归档文件目录”成册。

(二)会计档案先按凭证、账簿、报表等分类,再按“类别----保管期限—案卷号”整理后分别编制凭证、账簿、报表档案的“案卷目录”;

(三)照片档案按“照片—永久—照片号(件)”整理后编制照片文件级检索目录。

(四)电子档案按“电子光盘—永久--件号”编制档号和文件级检索目录。

(五)实物档案按“实物—永久--件号”编制档号和文件级检索目录。第十一条各行政村应当加强档案安全保管工作,积极采取防火、防盗、防高温、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光等措施,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掌握档案数量,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十二条各行政村应完善借阅和利用手续,最大限度的为工作查考和维护村民权益提供利用服务并办理相关证明文件。借阅利用者不得涂改和损毁档案,借阅和利用档案应由村文书或大学生村官进行登记和催还并检查归还档案的完整情况。凡涉及个人隐私、纠纷、上访、民族或家族矛盾、集体或国家利益的档

案应经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签字同意并适当控制利用,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难以把握的重大事项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请示后办理,未经同意不得擅自抄录、复制档案或办理相关证明文件。

第十三条各行政村应建立档案数量统计台帐,适时掌握档案的数量。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写村志、村史、组织沿革和大事记等编研材料并提供利用,逐步编制和完善全宗指南、档案利用效果、会议简介、专题概要、利用分析等材料。

第十四条村民委员会对保管期满的档案,应当按规定开展价值鉴定。对经鉴定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应当编制销毁清册后销毁,会计档案在销毁时应由乡(镇)人民政府会计机构和档案机构派员监销。当发生档案丢失或者损毁的,应当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相关人员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及时做好村级档案的移交工作:

(一)村民委员会换届移交;

(二)以村为单位整体进行合并的,由被合并的村移交给合并后的村;

(三)一个村撤并到几个村的,由被合并的村移交给乡(镇)人民政府。

(四)向档案馆或乡(镇)移交档案。

第十六条本乡(镇)各行政村档案的移交要按照档案的去向分别编制移交目录,办理移交手续。村志、村史、组织沿革、大事记等编研资料随同档案一并移交。基本建设档案、设备档案随物权的转移随同移交。

第十七条本乡(镇)各行政村应当宣传、鼓励村民将其所持有的家史、家谱及名人手迹、手稿、像章图章等珍贵历史资料向县档案馆捐赠或者寄存。行政村可以保存复制件并在征求档案所有人同意下控制利用和展览。

第十八条本乡(镇)各行政村应结合实际征集和挖掘风土民情、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实物等反映国家和民族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烙印的重要档案,利用固定场所长期陈列或展示村级荣誉、风土民情、特色照片、历史实物等服务村级经济和文化建设,加快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

第十九条本乡(镇)各行政村应当对以下行为给予表彰或奖励,或逐级上报县乡(镇)两级人民政府予表彰或奖励。

(一)在档案的管理、提供利用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

(二)将重要或者珍贵的档案资料捐赠给国家的;

(三)同违反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村委会工作人员、村民有义务报告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一)涂改、伪造档案的;

(二)偷窃、损毁档案的;

(三)不按归档范围、归档时间等有关规定交接文件归档的;

(四)对在档案管理中发生事故隐瞒不报的;

(五)擅自销毁档案的;

(六)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保护措施而造成档案损失的。第二十一条档案违法案件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对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档案违法案件当事人对档案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核或提出申诉。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XX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2010年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安徽省乡镇敬老院管理办法

安徽省乡镇敬老院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30号1992年2月16日发布1997年12月19日省人民政府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

第一条为进一步办好乡镇敬老院(以下简称敬老院),促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敬老院是乡镇人民政府举办的集体福利事业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应把敬老院的建设列入乡镇发展规划。

第三条敬老院由乡镇人民政府领导,县(市)民政部门负责业务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市)民政部门应定期检查敬老院的工作,帮助、督促敬老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四条敬老院贯彻依靠集体、勤俭办院、民主管理、以养为主的原则。

第五条 兴办、合并或撤销敬老院,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市)民政部门批准。

第六条兴办敬老院的经费,包括敬老院的兴建费、房屋维修费、管理费以及院民的生活费、医疗费,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筹集。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向敬老院捐赠款物。

第七条敬老院主要供养五保老人。符合五保条件的残疾人、未成年人,也可以由敬老院供养。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以及危急病人不得入院。

第八条有条件的敬老院,在做好五保对象供养的同时,可以向社会开展有偿代养业务。

第九条敬老院实行入院自愿的原则。要求入院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同意,与敬老院签订供养协议后,方可入院。

院民入院后,应当遵守敬老院的规章制度,支持、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

第十条敬老院的主要任务是:

(一)安排院民的物质生活,供给院民生活必需品;

(二)搞好院民的医疗、保健和卫生护理工作,及时治疗患病院民;(三)开展适合院民特点的文娱体育活动;(四)对院民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五)组织院民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

(六)建立五保服务网络,定期走访分散供养的五保户,检查供养情况,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反映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条敬老院院民的生活标准,应不低于当地群众的中等生活水平,并随着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作相应调整。第十二条乡镇可以成立敬老院民主管理小组,由分管乡镇长、民政助理员、院长、院民代表等组成,其中院民代表应占三分之一以上。民主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讨论和决定敬老院生活、生产和财务等方面的事项;(二)决定聘用、辞退敬老院的工作人员;

(三)监督敬老院的工作,对院务工作作出评价。

第十三条 敬老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敬老院的日常工作。

院长应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热心敬老院工作,办事公道,身体健康。院长的工资福利待遇,参照当地集体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标准,由乡镇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四条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其总数不得超过院民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工作人员应热爱敬老院工作,热心为院民服务,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身体健康。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参照当地集体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标准,由乡镇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五条敬老院应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财务收支帐目要日结月清,定期张榜公布,物资进出要登记、验收。

第十六条敬老院可根据实际,开展种植、饲养、加工、服务、商业等生产经营活动,搞好院办经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院民生活。

有条件的敬老院可以兴办福利企业,税务部门应当给予减免税照顾。

第十七条敬老院的财产及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

第十八条 敬老院工作人员成绩显著的,乡镇人民政府或县(市)民政部门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失职渎职、虐待院民、贪污挪用敬老院经费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村办或其他形式的敬老院,可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各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规定。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安徽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

安徽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的管理,准确执行刑罚,做好监督管理、教育和帮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是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形成的接收登记、考核奖惩、监管审批、解除矫正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执法文书。

第三条省及设区的市司法行政机关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确定专人负责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第四条社区矫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档案内容,确保档案实体和内容绝对安全。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第二章档案归档

第五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做到一人一档。

第六条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结案登记表;

假释人员的原判法律文书、假释裁定书、假释证明书、罪犯出监鉴定表、执行通知书;

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的起诉书副本、判决(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表、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具保书;

(二)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三)社区矫正告知书、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四)适用社区矫正社区影响调查评估意见书;

(五)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

(六)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

(七)对社区矫正人员给予警告等决定书;

(八)对社区矫正人员提出治安管理处罚、提出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减刑等建议书和审核表;

(九)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

(十)社区矫正人员死亡的,死亡证明、法医鉴定、社区矫正人员死亡通知书等有关材料;

(十一)其他应当归档的重要材料。

第七条社区矫正人员工作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二)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三)社区矫正宣告书;

(四)社区矫正责任书;

(五)矫正方案;

(六)社区矫正人员日常报告记录;

(七)社区矫正学习教育、社区服务记录;

(八)社区矫正帮困扶助记录;

(九)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申报材料;

(十)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申报材料;

(十一)给予警告决定审核材料、审批表;

(十二)提出治安管理处罚、提出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减刑等审核、审批表;

(十三)社区矫正人员月、季度、考察表;

(十四)社区矫正期满鉴定及上报材料;

(十五)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

(十六)与安置帮教衔接记录;

(十七)其他应当归档的重要材料。

第八条社区矫正人员组卷档案的文书印刷格式和纸张使用,应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的要求执行,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对于一式多份且需要加盖骑缝章的文件,采用A3型或A3拼接型,左侧装订。文件标题字体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正文字体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栏目较多的表格式文书,填写时可用小四号仿宋体字。

第三章档案查阅

第九条查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必须履行登记手续。外来人员查阅,须持县级以上政府或政法机关外调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在指定地点阅卷。社区矫正机构内部人员查阅,须经部门领导同意,涉密的须经单位领导批准。

第十条查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时,不得遗失、涂改、拆散、裁剪、钩划、批注。

第十一条归还档案时要当面查清,如发现损坏的情况,应及时追查责任,认真处理。阅卷人摘抄或复印的材料,经档案人员核对无误后,可签署意见,并经领导批准,加盖公章。

第十二条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原则上不外借。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借的,需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借出时要点交清楚,办理外借手续,并限期归还。

第十三条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相关犯罪纪录应当予以封存,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应严格办理相关手续。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纪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第四章档案移交和销毁

第十四条社区矫正人员解除矫正、死亡、被收监执行或被判处监禁刑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及司法所应对其档案进行整理立卷,执行档案与工作档案合并,在1个月内将该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移交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档案部门集中统一保管。

第十五条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撤销缓刑、假释或者收监执行的,矫正档案应移交给侦查机关、监狱或者看守所。档案移交双方应做好交接登记手续。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留存档案副本。

第十六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组织由档案部门、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等部门组成鉴定小组,定期对保管期限已满的档案进行鉴定和销毁。

第十七条销毁的档案应将第六条第(一)项、第(九)项和第七条第(十四)项内容留下,并按年立卷永久保存。其余材料逐卷登记造册,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领导书面审批后,在符合保密的条件下,由二人监销,并报上级主管单位档案部门备案。

第五章档案保管

第十八条社区矫正机构档案室,应具备保密、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基本保管条件,室内应当保持清洁、整齐、通风。应设立独立的档案库房,设置调阅室、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严禁在档案库房内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杂物。

第十九条档案管理人员每年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发现破损、变质、字迹褪色和被虫蛀、鼠咬的档案应当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并进行修补和复制。发现丢失的,应当立即报告,并负责查找。

第二十条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应使用的独立的计算机,且不得与互联网等网络连接。

第二十一条社区矫正人员档案保管期限,从解除社区矫正的当年算起不少于二十年。

第二十二条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配置必要设施设备,确保档案安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在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形成和管理过程中,造成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损毁、丢失等情形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安徽省司法厅、安徽省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省司法厅2006年公布的《安徽省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附件:1.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案卷封面、目录格式样本

第五篇:安徽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安徽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的管理,准确执行刑罚,做好监督管理、教育和帮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是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形成的接收登记、考核奖惩、监管审批、解除矫正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执法文书。

第三条

省及设区的市司法行政机关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确定专人负责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第四条

社区矫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档案内容,确保档案实体和内容绝对安全。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第二章

档案归档

第五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做到一人一档。

第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结案登记表;

假释人员的原判法律文书、假释裁定书、假释证明书、罪犯出监鉴定表、执行通知书;

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的起诉书副本、判决(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表、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具保书;

(二)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三)社区矫正告知书、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四)适用社区矫正社区影响调查评估意见书;

(五)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

(六)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

(七)对社区矫正人员给予警告等决定书;

(八)对社区矫正人员提出治安管理处罚、提出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减刑等建议书和审核表;

(九)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

(十)社区矫正人员死亡的,死亡证明、法医鉴定、社区矫正人员死亡通知书等有关材料;

(十一)其他应当归档的重要材料。

第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工作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二)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三)社区矫正宣告书;

(四)社区矫正责任书;

(五)矫正方案;

(六)社区矫正人员日常报告记录;

(七)社区矫正学习教育、社区服务记录;

(八)社区矫正帮困扶助记录;

(九)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申报材料;

(十)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申报材料;

(十一)给予警告决定审核材料、审批表;

(十二)提出治安管理处罚、提出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减刑等审核、审批表;

(十三)社区矫正人员月、季度、考察表;

(十四)社区矫正期满鉴定及上报材料;

(十五)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

(十六)与安置帮教衔接记录;

(十七)其他应当归档的重要材料。

第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组卷档案的文书印刷格式和纸张使用,应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的要求执行,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对于一式多份且需要加盖骑缝章的文件,采用A3型或A3拼接型,左侧装订。文件标题字体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正文字体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栏目较多的表格式文书,填写时可用小四号仿宋体字。

第三章

档案查阅

第九条

查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必须履行登记手续。外来人员查阅,须持县级以上政府或政法机关外调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在指定地点阅卷。社区矫正机构内部人员查阅,须经部门领导同意,涉密的须经单位领导批准。

第十条

查阅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时,不得遗失、涂改、拆散、裁剪、钩划、批注。

第十一条

归还档案时要当面查清,如发现损坏的情况,应及时追查责任,认真处理。阅卷人摘抄或复印的材料,经档案人员核对无误后,可签署意见,并经领导批准,加盖公章。

第十二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原则上不外借。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借的,需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借出时要点交清楚,办理外借手续,并限期归还。

第十三条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相关犯罪纪录应当予以封存,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应严格办理相关手续。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纪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第四章

档案移交和销毁

第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解除矫正、死亡、被收监执行或被判处监禁刑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及司法所应对其档案进行整理立卷,执行档案与工作档案合并,在1个月内将该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移交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档案部门集中统一保管。

第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撤销缓刑、假释或者收监执行的,矫正档案应移交给侦查机关、监狱或者看守所。档案移交双方应做好交接登记手续。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留存档案副本。

第十六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组织由档案部门、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等部门组成鉴定小组,定期对保管期限已满的档案进行鉴定和销毁。

第十七条

销毁的档案应将第六条第(一)项、第(九)项和第七条第(十四)项内容留下,并按年立卷永久保存。其余材料逐卷登记造册,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领导书面审批后,在符合保密的条件下,由二人监销,并报上级主管单位档案部门备案。

第五章

档案保管

第十八条

社区矫正机构档案室,应具备保密、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基本保管条件,室内应当保持清洁、整齐、通风。应设立独立的档案库房,设置调阅室、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严禁在档案库房内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杂物。

第十九条

档案管理人员每年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发现破损、变质、字迹褪色和被虫蛀、鼠咬的档案应当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并进行修补和复制。发现丢失的,应当立即报告,并负责查找。

第二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应使用的独立的计算机,且不得与互联网等网络连接。

第二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保管期限,从解除社区矫正的当年算起不少于二十年。

第二十二条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配置必要设施设备,确保档案安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六章

第二十三条

在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形成和管理过程中,造成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损毁、丢失等情形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司法厅、安徽省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省司法厅2006年公布的《安徽省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附件:1.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案卷封面、目录格式样本

2.社区矫正人员案卷封面及案卷目录印制说明

下载安徽省乡镇档案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乡镇档案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徽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

    《安徽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以下简称低保档案)管理,维护低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充分发挥低保档案在居民......

    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5篇模版)

    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林改档案完整、准确、系统,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档案管理办法

    会签日期:2016-8-12 第 0 次修改 东营市俊源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节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东营市俊源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充......

    档案管理办法

    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xx公司及所属公司档案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企业档案......

    档案管理办法

    档 案 管 理 办 法 1 目 的 为了规范国网*******公司负责管理建设的电力基建工程的档案管理,本着有利于工程建设、明确职责、规范工作程序、明确服务范围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档案管理办法

    关于公路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立卷归档 整理要求 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省交通厅下发了豫交办【2011】39号关于下发《河南省公路建......

    档案管理办法

    档案管理办法 为了全面、真实、客观反映公司建立发展的历史全貌,收集整理、保存各类有价值的文件资料,以发挥其参考和利用价值。为规范公司各类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保......

    档案管理办法

    档案管理办法 一、总则 1、根据国家档案法和公司经营管理工作需要,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本办法所指的档案,是公司及各职能部门的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凭证作用和历史作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