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
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林改档案完整、准确、系统,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根据档案法律法规及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结合我省林改工作实际,指定本办法。
第二条林改档案是指在林改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第三条林权改革工作的客观反映和重要历史见证,是巩固改革成果、保障林地林木权利人合法权益、稳定和完善农村集体林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林改档案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 林改档案工作是集体林权改革的重要内容,应与林改工作同步进行、协调开展,并将林权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林改验收内容,作为评价林改效果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林改档案工作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全省林改档案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省林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
各市、县(市、区)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的林改档案管理工作。
各市、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的林改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各县(市、区)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在做好县(市、区)级林改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与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县(市、区)级林改档案的移交和接收工作。
第二章 工 作 职 责
第六条各级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林改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林改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健全林改档案工作制度,保证林
改档案管理所需的资金,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为林改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七条 各级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专职或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林改档案工作,并确保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八条 林改档案机构应当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档案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负责林改档案管理制度与工作标准的制定;
(三)指导有关部门做好林改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
(四)做好林改档案但是收集、整理、坚定、登记、统计等基础工作,熟悉所保管的档案情况,积极提供利用;
(五)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辖区内的林改档案工作,并组织对林改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
(六)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省政策规定,做好档案的保管和移交工作。
第三章 文件的收集和归档
第九条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乡(镇)、村经办机构,应当将林改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与移交工作作为林改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林改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确保林改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
第十条林改工作人员应当随时收集在林改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载体文件材料,并及时交由林改档案管理人员保管、整理和提供利用。林改工作人员在工作调离前,应将个人手中的林改文件材料移交给林改档案管理人员,不得据为己有。
第十一条 林改文件材料归档按《安徽省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见附件)执行。
第十二条 归档的林改文件材料必须为原件,因特殊原因需要留存复制件的,必须由经办人核准,并注明原件的所在位置。
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当真实有效,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样清晰、签字盖章、日期等具有法律效用的标示完整齐备,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照片和图片应当有文字说明。重要的电子文件应使用不可擦写光盘,并制成一套纸质档案一并保存。
第四章 林改档案的整理和移交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办林权登记发放事宜的林业主管部门、乡村有关单位、林权争议受理机关或单位有对林改文件材料归档保存的义务。
林改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会议材料、文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工作宣传、检查、汇报总结的等材料,由主办单位按文书档案归档保存。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办林权登记发证事宜的林业主管部门可将林改档案独立作为一个门类归档保存,并可根据文件材料性质分别设立综合类、资源调查类、林权登记类、纠纷调处类、电子声像类等类别。
1、综合类、资源调查类、纠纷调处类:
文件材料整理标准执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
2、林权登记类:
(1)林权登记材料,一般以一宗地(一宗一证)或一个林权证书(一证数宗)为一个保管单位,立卷归档,整理标准可参照执行《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9705-88);
(2)林权登记以及林权改革确权(核权)过程中形成的其他文件材料,整理标准执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
3、电子声像类:
(1)照片档案整理标准执行《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
(2)林权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林改电子文件整理标准执行(GB/T11821-2000);
落实产权中形成的各村调查表、清册、实施方案、合同、协议、村民代表大会记录、决议、公示等材料,原则上由乡(镇)、村有关单位归档保存。
林权争议、来信来访、矛盾纠纷调处等文件材料,由受理机关或单位归档保存。
第十四条 林改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中。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本机关、本单位的政策文件;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业务文件;重要问题的请示与批复,重要的报告、总结、统计、汇总材料;重要的合同协议、凭证性文件材料;上级、下级、同级机关关于重要业务问题的往来文件;林权登记文件等,其保管期限定为永久。上级机关办法的需要本机关、本单位执行的文件和一般只能活动形成的一般性、过程性文件等,其保管期限定为定期。
第十五条 林改档案应当在确权发证结束后1各月内完成整理归档工作,并向本单位档案机构办理移交。
林改档案一般为两套制。县(市、区)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林改工作验收后3个月内,将其中一套原件移交给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并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清册归档保存。另一套由县(市、区)林业行政管理部门保管。
已对林改档案数字化的县(市、区)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同时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一套数字化的电子档案,并分别向各乡(镇)移交一套其所属行政区域内的林改电子档案。
第十六条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森林、林地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变更登记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档案记录与流转后的实际情况相符,并即使移交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
第十七条各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积极创照条件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乡(镇)、村以及村民提供林改档案代为保管业务,确保林改档案完整和安全。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八条 对于在林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信息开发利用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造成林改档案损毁或丢失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安徽省档案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档案局和安徽省林业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分类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分类
一、林改综合类
(一)上级机关的有关材料
1、上级机关召开的会议材料
重要会议材料:通知、名单、议程、报告、讲话、讨论通过的文件、决议、纪要等文件材料。典型材料、代表发言。一般会议材料:纪要、通知、总结、讲话、报告、典型材料、代表发言。
2、上级机关颁发的文件材料。
属于林改政策并要执行的重要文件、属于林改政策并要执行的一般文件。
3、上级机关印发的出版物、简报、情况反映、工作动态等。
(二)、本机关的有关材料
1、本机关召开会议材料。
2、本机关党组(党委)和行政办公会的纪要、会议记录、讨论通过的文件。
3、本机关制发的文件材料。
4、本机关形成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
5、本机关检查下级机关工作、下级机关报送的整改情况、调查。研究形成的文件材料。
6、本机关处理人民来信、来访的文件材料。
7、本机关受到上级机关表彰和先进工作者的文件材料。
(三)集体经济组织有关材料
集体经济组织召开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文件材料。通过并签名的林改方案、会议记录、表决票、签收通知、会议签到记录。
(四)下级机关的有关文件材料
下级机关报送的总结、报告、统计报表、典型材料。
二、确权类
(一)登记材料
1、本机关登记管辖范围内的。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生效的林权登记申请表及其附件,林权登记,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类测量表,毗邻单位(个人)定界意见表,林地平面图或地形图,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承包(流转)等确权合同书,林权登记公示材料等登记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申请登记的权属证明材料。即林源依据,包括林权证(自留山证)、土地证、农业合作化、“四固定”以及林业“三定”时期确定的权属证明,当时有权批准的机关的批准文件、协议、协约或赠与协议等,村民(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明确集体林分配的林改方案;退耕还林工程中退耕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原权源依据遗失的,有逐级组织证明,并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核实认定的材料。
2、登记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非本机关登记管辖范围但林地所有权、使用权属于本辖区国有、集体单位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生效的林权登记申请表及其附图(副本或经该登记机关存档的复印件)。申请登记的权属证明材料(副本或经该登记机关存档的复印件)。登记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副本或经该登记机关存档的复印件)。
(二)本机关登记管辖范围内的林权界限拼图
各集体经济组织和相邻国有单位的林地所有权界限拼图。集体所有林地,该集体所有林地单位内林地使用权界限拼图。
(三)、本机关登记管辖范围内的林权登记台账。
(四)、本机关登记管辖范围内的林权证发放登记表。
(五)、本机关登记管辖范围内的计算机数据资料(光盘)。
(六)、本机关登记发证前公示文本。
(七)、本机关组织的林权现场勘查材料及图册。
(八)、本机关登记管辖范围内的林权登记代码文件材料。
(九)、本机关购林权证数量及其编号材料。
(十)、本机关其他林权登记发证业务管理材料及图表。
(十一)、本机关审核或审批林权流转的文件材料
行政审批、管理工作制度、程序规定。已经审核、审批的批准文件、流转合同副本及要求提交的申请材料。未予审
核、审批的申请材料。
三、纠纷调处类
纠纷调解申请书,双方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书,人民政府依法调解的意见、请示、批复、处理决定,人民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林权界限确认书等。
四、特殊载体类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上级机关领导等视察、检查林权管理工作时形成的重要指示、讲话、题词和有特殊保存价值的照片、声像材料等。
(二)、林改过程中形成的会议、培训、领导讲话、领导题词、操作现场等声像资料。
重要的、一般的。
第三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关政策及工作程序讲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为了在全区范围内统一政策和技术规程,自治区林改领导小组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这是我区林改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林改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两个部分。我们这个讲座主要是对这个《办法》进行学习、理解,掌握《办法》的精神要点,以便在林改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第一部分林改相关政策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对我们在林改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相关政策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共有
1、自留山政策,2、责任山政策,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4、谁种谁有政策,5、林地流转政策,6、生态公益林政策,7、退耕还林政策,8、确权发证主体与对象的政策等八个方面。
1、自留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三条 规定,自留山长期稳定不变。继续实行“生不补,死不收”、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的政策。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其成员只有使用权,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林业生产用途。自留山长期归农户使用,其经营权受国家保护。
自留山划定后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的应当退还农户或者划定新的自留山给农户,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其自留山在林改前已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协议收回的,不予退还;尚未收回的,维持不变。
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户自留山统一组织造林的,不得改变自留山的使用权,所造林木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协商确定分成比例和采伐时间,也可由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收取营林费用后将所造林木归农户所有。
林业“三定”后,自留山、责任山合并,实行“两山并一山”管理,农户要求区分自留山、责任山的,应当按照农户的要求分别确权发证;农户不要求区分的,可按责任山的形式予以确权发证。
有自留山但无证的,要查看“三定”时的档案。当时已经过县级人民政府造册登记的,应认定为自留山,并及时发放林权证;未经造册登记,但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可以确认为自留山。
自留山位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的,由集体经济组织、自留山使用权;人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共同协商处理。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等量置换;也可以由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与自留山使用权人签订合同,明确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归属、利益分成、使用期限。集体经济组织的山林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或者森
林公园的,应将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补偿落实给自留山使用权人。
自留山使用权人死亡后没有继承人的,其自留山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原存在的承包经营等法律关系不变。
2、责任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四条 规定,责任山在承包期内保持稳定不变。承包方必须与发包方签订全区统一规范的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承包期限为70年,承包期内承包方依法享有责任山的使用、收益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力,并允许继承。
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已签订有承包合同,但没有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期限的,要完善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承包期满后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责任山已落实到农户但没有签订承包合同的,要补签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擅自收回和调整承包的林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外迁,其要求保留承包经营权的,应当予以保留。承包合同生效后,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承包期内,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继续承包。
承包的林地,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开发、经营和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改变林地用途,不得将承包的林地用于非林业建设。
责任山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统一经营,承包方要求归还的,应当归还。
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五条 规定,林业“三定”时未承包到户,目前仍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凡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按本次林改时确定的人数承包到户;不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可以按下列办法之一处理:
(一)通过招标、拍卖、出租、公开协商等承包方式确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经营主体经营,所得收入按规定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分配;
(二)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继续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但要将现有的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等持有,收益按股分配。
农户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种植的林木,由该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木处置后,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并按照本条前款的规定落实经营主体。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者通过流转获得的收益,应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或公益事业,其中70%以上应当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分配方案应经村民会议
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4、谁种谁有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 第六条规定,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种植的林木,坚持“谁造谁有,可以继承,可以作价转让,林木依法采伐,产品自主处理”的政策。集体经济组织未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的,应补签承包合同,确定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第十七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本经济组织所有且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上种植的林木,由林木所有人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落实经营主体后登记发证。
5、林地流转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七条 承规定,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给第三方,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剩余的承包期限。
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林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已经实行流转的集体林地,符合法律规定、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
第四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我乡林改工作严格按照市委、政府《关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在市林改办的统一安排布署和林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协助下,深入扎实稳妥地开展,圆满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任务,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改基本情况
我乡总幅员面积128682公顷,涉及7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共1543户,5318人。本次林改总面积亩,其中农户自留山面积亩,责任山面积375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山林面积亩,其它承包形式500亩。公益林亩,商品林17652亩。林改确权宗地2289块,发证1161户,共1174本。确权到户率为%,发证面积亩,占应发证面积100%。签定林地承包合同1161份,签定率为100%。
二、集体林权改革工作情况
加强林改工作领导,组建机构,落实责任
我乡林改工作启动后,立即成立了以政府乡长王官宇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党政办、林业、国土、财政、综治等部门为成员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了林改工作小组,各村民小组以会议形式推出了林改理事会、理事长及理事会成员,配合乡两级林改人员及林业专业技术员现场堪界、确权及勾绘宗地图,以行政区域属地划分,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鉴定责任书,纳入考核。增强了各级林改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确保了林改工作质量和进度,有力地推进了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林改中,全乡
共调处林权争议纠纷7件,调处率90%。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林改舆论氛围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召开乡、村、组林改人员培训会6次,多次邀请市林改办及市林业局领导和技术人员指导工作,大大提高了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林改期间共印发林改宣传资料1500余份,制作条幅5幅,张贴标语125份,办林改专栏15期,提高了林农对林改政策的知晓率,激发了农户参与林改的积极性。
严格林改操作程序,规范林改工作方法
我乡林改工作人员依据林业“三定”时期的林权基本情况。首先摸清家底和现状,依据摸底表入户公示本组自留山、责任山、未落实权属的集体山林面积、分布状况,拟定村、组林改方案,村、组多次召开林改会议,按照“四签”和“两个2/3”的要求表决通过,然后报乡政府审核、批准实施。
我乡林改堪界确权调查,坚持“五
到场”,对申请表、堪界表、林改宗地面积勾绘现场认定、签字,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二榜公示表,并再次以会议形式进行公示。
林改外业工作经林改办验收后,转入电子录入。
各村与农户签定林地承包合同,抽调业务精、素质高的人员审核申请材料和填写林权证。
依据1:10000的外业工作图分村将每块宗地号转绘gis地理信息系统,按照规定模式出图,粘贴上证。
我乡严格按照《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验收管理办法》对照检查,完善档案。按乡两级分类归档,全乡共装卷归档150盒,只待有关部门验收。
三、林改取得的成效
1、经过林改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激发了林农爱林、护林、养林的热情。
2、通过确权发证,解决林权争议,明确林地、林木产权,增强了群众保护
森林的自觉性、积极性。乱占林地、乱砍滥伐现象明显减少。
3、生态区位优势和生态效益得到体现,公益林补偿得已兑现。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外出打工人员多年未归,当事人一方无法到场,我乡个别历史遗留林权纠纷,无法终结调解。造成宗地无法确权,暂缓发证。
五、扫尾工作安排
对个别存在的林权纠纷和争议,依照林改政策原则,积极稳妥做好调处工作,尽快确权颁证。
第五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乡镇林业工作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手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协助乡、村、组干部组织林农对宗地使用权界限、所有权界限临山逐宗核实登记,做到“三有”(有草图、有估算面积、有明显四界)、“三无”(无纠纷山、无重证山、无漏登山),有关做法和要求参考《临山踏界规范要求》。
2、林业产权改革的范围包括:林地的使用权,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不包括
林地的所有权。
3、对面积小、地形地物不明显、地形图上难以区划,每户林农都要一本证的,可采用
“联户勾图分户发证”,并附以万分之一比例地形图放大后作地图的宗地平面示意图,有条
件时可实测联户各分块面积。
二、判断题:
1、由县林业局指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村(组)级林改工作小组(错误)
三、选择题: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C)
A.放活经营权 B.落实处臵权 C.明晰产权 D.保障收益权
2、召开村(组)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林改方案进行讨论、完善后进行票决通过。
召开会议特别是召开村(组)林改方案票决会议时,要严格做到与会人员数和同意林改方案
人员数应超过与会人数的(B)
A.五分之四B.三分之二C.二分之一D.六分之五
3、四至勾绘界限与实地一致,有明显地物标的,界限误差图上不能超过正确界限0.3mm;
没有明显地物标的,界限误差图上不能超过正确界限(C),超过误差的,宗地为不合格。
A.0.3B.0.4C.0.5D.0.6
四、简答题:
1、请列举出林业站协助、指导乡、村(组),实施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工作的操作步骤。
答:摸底造册—第一榜公示—制定林改方案—勘察—第二榜公示—签订合同—林权权利
人申请发证—审核—输机—发证前第三榜公示—办证—建档十二个操作步骤实施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工作。
2、林权纠纷调处中应把握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答:林权纠纷调处工作应把握如下原则: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二是坚持尊重
历史的原则;三是坚持依靠群众的原则;四是坚持稳定性的原则;五是坚持政策连续性的原
则;六是坚持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七是坚持不越级解决的原则。
纠纷调处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在山林权属争议未妥善解决之前,暂缓确权发证,任何一方不得进入有争议的山林
从事除森林防火以外一切林事活动。
二是山林纠纷一经调处,应及时签署协议,明确原争议范围,确定协议界限,原争议双
方及证明人签字。对经调解达成口头协议且当事人在林权登记申请表签字认可,但未形成协
议的要求补签协议,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补签协议书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下达调解书。
三是对尚未调处解决的纠纷情况进行登记。
五、综合题: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五大原则
答:一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二要坚持统
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收保护;三要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
权、参与权、决策权;四要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五要坚持分类指导,确保改
革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