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
扬州市梅岭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初三年级 历史学科
(时间:60分钟;命题人:戴露 程旻蕾;审核人:许秋芸)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他们会使用火,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不是北京人,C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是解题的关键,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比元谋人出现的时间晚。学生要熟练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生活的年代、生活状况等知识。2.下图是江苏镇江出土的青铜器宜侯夨(cè)簋(guǐ)。簋内壁的铭文是迄今所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唯一记载分封制的重要文献。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唯一记载分封制的重要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了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所以,江苏镇江出土的青铜器宜侯夨簋最有可能铸造于西周时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3.宋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仍然是全国经济的重心
B.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宣政院管理海外贸易 C.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南宋的都城东京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答案】C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商业的繁荣
4.《明史》记载某事件目的时写道“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该事件是
A.岳飞抗金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朱棣怀疑明惠帝流亡到海外,想要找到他的踪迹,同时想要向外邦(异国)炫耀国威武力,宣扬明朝(中国)的富强,在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5.“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材料中的“是书”指的是
A.《资政新篇》
B.《天演论》
C.《海国图志》
D.“明定国是”诏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海国图志》的相关知识点。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选C。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海国图志》
6.《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该条款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故选D。
点睛:学生还要知道,《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另外该条约的内容还包括: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7.1890年至1920年三十年,是世界深刻影响中国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巨变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哪些历史事件尝试建立“新制度”并宣传“新思想” A.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1890年至1920年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哪些历史事件尝试建立“新制度”并宣传“新思想”的事件是1898年6月-9月的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体,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后来成立了中华民国,建立了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本题选B。考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发动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主张武装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对这些知识点,同学们要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理解。
8.“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的准确含义是
A.认识到城市中心暴动的错误性
B.武装夺取政权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小题考查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年,毛泽东回到湘赣边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起义军原本进攻长沙城,但遭到了敌人优势力量的抵挡,损失惨重,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改变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后转战来到井冈山,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扎根在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和武装斗争,使红军和革命的力量不断强大,根据地也发展了十几个。毛泽东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论理总结,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逐渐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革命道路得以开辟了。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9.下列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①西安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 ③百团大战 ④中共七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1931—1945年,①项的时间是1936年;②项发生的时间是1937年;③项发生的时间是1940年;④项发生的时间1945年;所以,①②③④项的事件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故选D。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定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②③④项符合题意;①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内容,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①的ABD三项。故选C。
11.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B。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
12.宪法应是“限权(力)之法”,是“众法之法”,也是“根本大法”,宪法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尊严。新中国迈出了宪政法治第一步的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迈出了宪政法治的第一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13.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14.《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让世界进入中国”是解题的关键,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经济特区的建立。
15.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命中处死了国王查理二世
B.几乎经历半个世纪,直到1688年的所谓光荣革命为止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D.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40年,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斗争,直到1688年的所谓光荣革命为止,终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到其他欧洲国家,推动 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所以,A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她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列生活现象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是
A.驾乘汽车购物
B.利用网银购物
C.乘坐火车旅游
D.手机QQ交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汽船、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汽车、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所以答案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7.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地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A.美国和日本
B.英国和德
C.德国和法国
D.美国和德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察学生对华盛顿会议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1921年~1922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B项是一战前夕的帝国主义的主要矛但是华盛顿会议没有彻底解决美日矛盾,因此华盛顿体系也是暂时的,盾,C项一战后欧洲地区的矛盾,D项是二战时期帝国主义的矛盾。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1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成立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雅尔塔会议召开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美国对日宣战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美中苏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C。
19.盛宣怀(1844—1916)是清末洋务派的重要官员,为官期间参加了多次赈灾活动。光绪十七年在治理山东小清河工程时,盛宣怀倡议“以工代赈”,让灾民参加河工建设,一方面兴修了水利,一方面用筹得的赈款以工资形式发给灾民,一举两得,后人多为仿效。下列历史人物的改革与盛宣怀的措施“不谋而合”的是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的新政 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盛宣怀倡议‘以工代赈’,让灾民参加河工建设,一方面兴修了水利,一方面用筹得的赈款以工资形式发给灾民,一举两得,后人多为仿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了新政。危机期间,美国政府拨款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了水上交通,同时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也是“以工代赈”,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所以,罗斯福的新政与盛宣怀的措施“不谋而合”,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悉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找出与盛宣怀的措施“不谋而合”的措施,都是兴修了水利,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是“以工代赈”,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20.今年是2018年,恰逢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整十周年纪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 B.一战结束100周年 C.新中国成立70周年 D.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到2018年正好是69周年,不是整十周年纪念,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到2018年是建校120周年;一战结束的时间是1918年,到2018年正好是100周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时间是1978年,到2018年正好是40周年。由此可知ABD三项都是整十周年的事件,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扬州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家园。扬州这个地名最早出自于
A.《扬州画舫录》
B.《史记》
C.《资治通鉴》
D.《禹贡·尚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扬州历史的准确识记。“扬州”作为地名已很古老,最早出现在大禹时代。大禹将当时的中国划为九州,其中一个州就是扬州。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禹贡·尚书》中就有记载:“淮海惟扬州”。故选D。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禹贡·尚书》·《尚书·禹贡篇第一》(课标外)
22.文成公主远涉千山入藏婚配松赞干布书写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一段佳话,下列古代奇女子中如文成公主般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远嫁边地的扬州姑娘是
A.金城公主
B.细君公主
C.王昭君
D.蔡文姬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细君公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细君公主是中国西汉时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细君公主为西汉和乌孙建立友好的民族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A项是唐朝时候的民族关系,C项是西汉汉元帝时期嫁到匈奴的公主,D项是援朝时期传播纺织技术的 考点:汉武帝时期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细君公主的识记能力,刘细君是丝绸之路历史上第一个远嫁西域的和亲公主,是汉朝和乌孙政治联盟的奠基者。她广泛联络乌孙上层名流,加强了乌孙与汉朝的友好关系,使乌孙与汉朝建立了巩固的军事联盟,初步达到了联合乌孙、遏制匈奴的战略目的。其功绩不亚于“凿通西域”的张骞。细君公主也是中原地区先进文化西传开端的使者,她和随嫁的汉族将士、宫女、工匠等最早进入西域的汉人,将汉文化带入乌孙,推动了乌孙社会经济的发展。
23.扬州廿四景之一的“西园曲水”中有一石坊,名曰“翔凫”,临岸贴水,状似待客游湖,其舱门题联云:“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这句诗是诵颂 美景的千古名句。A.瘦西湖
B.何园
C.个园
D.小盘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瘦西湖的准确识记。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北郊,现有游览区面积100公顷左右,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 历史文化遗产和 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 重点名胜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是描述瘦西湖风光的一幅著名对联,故选A。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中国的文化风景·扬州境内的瘦西湖(课标外)
24.下列哪一学派在经学、小学、校勘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注重经世致用,为晚清经世派之先驱?
A.扬州学派
B.永嘉学派
C.扬州八怪
D.东林学派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扬州学派的前期学者在治学方法上较之吴、皖两派有很大改进,他们把辑佚、校勘、注释等研究手段熟练地加以综合利用,兼顾训诂与义理,解经更具精确性。他们不仅讲究贯通群经,而且追求经学与诸子学及史学的融汇。注重经世致用,为晚清经世派之先驱,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25.出生扬州高邮,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文学家是谁?
A.鲁迅
B.朱自清
C.汪曾祺
D.吴征镒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它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
26.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
(1)材料一中,你能找出哪些结束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3分)材料二:台湾大事记
(2)材料二空白处应填写:①____;②____;③____。
材料三: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也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战争。如果主权完整得不到维护,领土得不到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一统美国天下,工业化就会推迟。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三中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认识。【答案】(1)秦朝、西晋、隋朝(任答两个得分);北魏。(2)郑成功;《马关条约》;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4)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短期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2)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166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间接起到保护作用。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189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4月,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故答案为郑成功;《马关条约》;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爆发前夕,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使南北双方在市场、原料、资金、劳动力和关税方面,矛盾重重,矛盾的焦点在奴隶制的存废上。所以,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是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方和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使其后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4)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强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我们要维护国家的统一等。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需熟悉我国古代的秦、西晋、隋朝统一的过程。美国内战,使南北经济统一,为美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台湾有由于历史问题原因,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正通过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让我们认识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我们要维护国家的统一等。27.纵观中外历史,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19世纪),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全球通史》
材料三: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列宁
材料四:春风拂面,麦浪滚滚。2016年4月25日,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摘编自新华视点《习近平考察小岗村,重温中国改革历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的哪一措施对于秦国确立“新制度”起了关键作用?(2)材料二中日本以“中国知识”和“西方技艺”为口号分别进行了哪两次改革?(3)材料三中的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这一“处方”有何特点?
(4)材料四中的“大包干”是指什么改革尝试?这一政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创新的认识。【答案】(1)承认土地私有。(2)大化改新;明治维新。
(3)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制。
(5)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1)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商鞅变法的法令中,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的规定,就等于国家承认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并十分有利于他们不断去兼并更多的田地,从而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渐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所以,商鞅变法中的承认土地私有,对于秦国确立“新制度”起了关键作用。
(2)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模仿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现在(19世纪),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政府学习西方,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史称“明治维新”。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3)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经历了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是也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如材料一所说“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为解决苏俄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和政治危机,1921年,列宁开出的“处方”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这一“处方”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第一问,依据材料四所给信息“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使得农业获得大丰收。在中央的支持下,这种“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依据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定经济政策应该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应该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要协调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经济政策要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深化改革,鼓励创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党的正确领导等。28.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谋求发展,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材料一: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霸权争夺战”指的是哪一场战争?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21世纪初,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具有更加多元化”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一种趋势?在这种格局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答案】(1)一战;萨拉热窝事件。
(2)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001年,加入WTO。(3)苏联解体;多极化;经济实力。
(4)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教兴国,增强综合国力。(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间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局面越来越严重,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逐渐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意奥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知,推动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初,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是2001年加入WTO,它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进展。(3)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正式的结束,也标志着华约的解体。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新兴力量的崛起,“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整体局势和平稳定,各国都在致力于长期稳定的发展,力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力位置,经济实力在国际竞争中起到决定作用。
(4)依据三则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要想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科教兴国,增强综合国力;走和平崛起道路;加强与各大国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等。
第二篇: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
扬州市梅岭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初三年级 历史学科
(时间:60分钟;命题人:戴露 程旻蕾;审核人:许秋芸)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2.下图是江苏镇江出土的青铜器宜侯夨(cè)簋(guǐ)。簋内壁的铭文是迄今所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唯一记载分封制的重要文献。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宋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仍然是全国经济的重心
B.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宣政院管理海外贸易 C.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南宋的都城东京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4.《明史》记载某事件目的时写道“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该事件是
A.岳飞抗金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材料中的“是书”指的是
A.《资政新篇》 B.《天演论》 C.《海国图志》 D.“明定国是”诏书
6.《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1890年至1920年三十年,是世界深刻影响中国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巨变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哪些历史事件尝试建立“新制度”并宣传“新思想” A.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8.“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的准确含义是
A.认识到城市中心暴动的错误性 B.武装夺取政权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9.下列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①西安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 ③百团大战 ④中共七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定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宪法应是“限权(力)之法”,是“众法之法”,也是“根本大法”,宪法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尊严。新中国迈出了宪政法治第一步的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13.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4.《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5.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命中处死了国王查理二世
B.几乎经历半个世纪,直到1688年的所谓光荣革命为止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D.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她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列生活现象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是
A.驾乘汽车购物 B.利用网银购物 C.乘坐火车旅游 D.手机QQ交友
17.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地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A.美国和日本 B.英国和德 C.德国和法国 D.美国和德国
1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成立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雅尔塔会议召开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美国对日宣战
19.盛宣怀(1844—1916)是清末洋务派的重要官员,为官期间参加了多次赈灾活动。光绪十七年在治理山东小清河工程时,盛宣怀倡议“以工代赈”,让灾民参加河工建设,一方面兴修了水利,一方面用筹得的赈款以工资形式发给灾民,一举两得,后人多为仿效。下列历史人物的改革与盛宣怀的措施“不谋而合”的是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的新政 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赫鲁晓夫改革
20.今年是2018年,恰逢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整十周年纪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 B.一战结束100周年 C.新中国成立70周年 D.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21.扬州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家园。扬州这个地名最早出自于
A.《扬州画舫录》 B.《史记》 C.《资治通鉴》 D.《禹贡·尚书》
22.文成公主远涉千山入藏婚配松赞干布书写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一段佳话,下列古代奇女子中如文成公主般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远嫁边地的扬州姑娘是
A.金城公主 B.细君公主 C.王昭君 D.蔡文姬
23.扬州廿四景之一的“西园曲水”中有一石坊,名曰“翔凫”,临岸贴水,状似待客游湖,其舱门题联云:“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这句诗是诵颂 美景的千古名句。A.瘦西湖 B.何园 C.个园 D.小盘谷
24.下列哪一学派在经学、小学、校勘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注重经世致用,为晚清经世派之先驱?
A.扬州学派 B.永嘉学派 C.扬州八怪 D.东林学派
25.出生扬州高邮,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文学家是谁?
A.鲁迅 B.朱自清 C.汪曾祺 D.吴征镒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
26.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1)材料一中,你能找出哪些结束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3分)材料二:台湾大事记
(2)材料二空白处应填写:①____;②____;③____。
材料三: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也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战争。如果主权完整得不到维护,领土得不到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一统美国天下,工业化就会推迟。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三中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认识。
27.纵观中外历史,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19世纪),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全球通史》
材料三: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列宁
材料四:春风拂面,麦浪滚滚。2016年4月25日,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摘编自新华视点《习近平考察小岗村,重温中国改革历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的哪一措施对于秦国确立“新制度”起了关键作用?(2)材料二中日本以“中国知识”和“西方技艺”为口号分别进行了哪两次改革?(3)材料三中的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这一“处方”有何特点?
(4)材料四中的“大包干”是指什么改革尝试?这一政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创新的认识。
28.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谋求发展,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材料一: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霸权争夺战”指的是哪一场战争?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21世纪初,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具有更加多元化”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一种趋势?在这种格局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三篇: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
2018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2018.05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汉武帝时期,为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了什么官职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
A.御史大夫
B.太尉
C.司隶校尉
D.刺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相关问题。按照课本所学,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则分区域各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根据题目要求,不难选出正确答案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汉武帝
2.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制度”指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隋唐时期,平民也可以通过考试做官,这和科举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这种制度不问出身,用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使很多出身卑微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入仕做官,他们参与政治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C。
3.《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与中国友好往来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D
4.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A.新式学堂
B.出版机构
C.军事工业
D.民用工业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落后是因为贫穷,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强调兴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先后创办了上海机器织布局等,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也是洋务派兴办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故选D。
5.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共和制 C.推翻封建制度
D.建立君主立宪制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学习西方政治体制的体现,B项建立共和制,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推翻的是清朝的统治;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项是戊戌变法的目标。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抓住信息“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解题的关键,需熟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共和制符合题意。干扰项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它是戊戌变法的目标,需仔细甄别,然后确定答案。
6.某同学在一次红色线路的旅游活动中拍摄了一张照片(下图)。如果为它配上一句话,最符合的是
A.中共七大 灯塔指引 B.南昌起义 军旗升起 C.开国大典 国旗飘扬 D.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答案】D 【解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遵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和图片信息不符。故选D。
点睛:抓住信息“遵义”是解题的关键,先判断此图片和遵义会议有关,然后对四个选项逐项进行分析,确定答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九一八事变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一九三七”、“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采用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对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土兵进行了持续六周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B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C项是在1937年7月,地点是卢沟桥,不符合题意;D项是在1931年9月18日,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C.中华民族实现全民族抗战
D.爱国华侨的援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四个选项所述均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但是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9.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52年我国颁布《土地改革法》 B.受惠农民达8亿多人 C.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D.土地归地主所有 【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这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叙述错误。故选C。
10.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伟大的外交家,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他在出席下列那次会议中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A.万隆会议
B.中共八大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遵义会议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我国政府派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发展,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A。
11.邓小平指出,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基地和窗口„„是市场取向改革的试验场所”。“它”指的是 A.特别行政区
B.经济特区
C.民族自治区
D.自由贸易区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它们是对外开放的基地和窗口,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12.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察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物达·芬奇的认识,根据题目的信息“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判断,那个时代指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伟大人物是指达·芬奇,A是意大利航海家,B牛顿是英国人D莎士比亚是英国人,C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13.下列人物中,领导本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并开创民主政治先河的是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拿破仑
D.明治天皇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赢得民族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由此可知,AC 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和影响,属理解层面,有一定的难度。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经过经过1775年至1783年的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即开创民主政治先河。
14.俄国、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都进行了改革,关于两国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改革前都面临民族危机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D.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15.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推动“历史性变革”的思想因素是
A.文艺复兴
B.空想社会主义
C.启蒙运动
D.马克思主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8世纪的启蒙运动倡导理性,启蒙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社会契约论”等学说更是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描绘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宏伟蓝图,推动了欧洲历史的变革。ABD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6.胡适说:“‘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下列哪位科学家的思想影响了这一社会风气? A.达·芬奇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答案】C 【解析】A项达·芬奇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宣扬人的个性,突出人的作用,不符合题意;B项牛顿是英国近代的自然科学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C项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因此题干中胡适的话体现了达尔文的思想,故选C;D项爱因斯坦主要的成就是提出相对论,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但是容易和牛顿记混,记忆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牛顿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得出答案。17.针对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并存这种情况,列宁在《论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为此,1921年苏俄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加速发展战略” B.“新经济政策” C.“门户开放”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在苏俄政府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按经济规律,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符合材料中“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并存”的特征。故选B。
18.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下列选项与该主张最为贴切的是
A.明治维新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了新政,它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罗斯福新政正好与凯恩斯提倡的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主张最为贴切,C项符合题意;A项是日本学习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政治经济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项是列宁在1921年实行的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D项是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悉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与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主张最为贴切。罗斯福新政因采用凯恩斯主义而取得巨大成功,而凯恩斯主义因罗斯福新政的成功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发展经济的基本模式,二者相得益彰。19.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此次军事行动”是指
A.雅尔塔会议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慕尼黑阴谋 D.诺曼底登陆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盟军开始东、西、南围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所以,信中“此次军事行动”是指诺曼底登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C。
20.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社会制度”。这表明:
A.美苏关系由“冷战”转变为“热战”
B.美国谋求建立全球霸权 C.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
D.“冷战”对峙局面已经形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美苏关系由“冷战”转变为“热战”不符合历史史实,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指的是“马歇尔计划“,“冷战”对峙局面已经形成指的是“华约“组织的建立。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说的话,表明美国谋求建立全球霸权,所以此题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21.被称为“汉家和亲第一公主”的刘细君生活的朝代是 A.西汉
B.三国
C.唐朝
D.清朝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细君公主是中国西汉时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细君公主被称为“汉家和亲第一公主”,为西汉和乌孙建立友好的民族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22.扬州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是
A.《尚书·禹贡》
B.《春江花月夜》
C.《说扬州》
D.《扬州的夏日》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B项符合题意;A项是战国时期地理著作;CD两项是朱自清的作品。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3.他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的代表者。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扬州度过,在《我是扬州人》中,他写道:“扬州好也罢,歹也罢,我总该算是扬州人的。”这位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是
A.朱自清
B.汪曾祺
C.吴征镒
D.阮元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著名作家、学者朱自漬在这扬州渡过了他的青少年时光。其实朱自清的原籍是浙江绍兴,因其三代人定居扬州,又说了一口流利的扬州话,故自称“扬州人”。朱自清在《我是扬州人》中,他写道:“扬州好也罢,歹也罢,我总该算是扬州人的”,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24.扬州历史上人文荟萃,清代有“扬州八怪”之说,其中有一位人称“诗书画三绝”,其书法被誉为“乱石铺街”“六分半书”,他是
A.朱自清
B.郑板桥
C.汪曾祺
D.吴征镒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他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堪称“诗、书、画”三绝”;他亦善书法,楷、行、隶三体相兼,以画法入笔,用隶体参入行楷,自成一格,号称“六分半书”,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25.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作家和剧作家。下列作品出自汪曾祺的是 A.《春江花月夜》
B.《说扬州》
C.《晚翠文谈》
D.《扬州的夏日》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作家和剧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晚翠文谈》是汪曾祺的论文集,C项符合题意;A项是张若虚的作品;BD两项是朱自清的作品。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
26.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高屋建瓴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的交往由来历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班固《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然骞凿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此后,历代政府注重加强与西方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出反映该政策的典型史实一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答案】(1)事件:张骞通西域 对外政策:对外开放政策 典型史实:鉴真东渡或玄奘西行(2)新变化:宋代海上贸易发展起来 政策原因: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交易 政策:闭关政策 影响: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4)趋势:从较为开放到闭关锁国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然骞凿空”可知,它的意思是张骞出使西域,使双方都互有了解,打开了双方交流之路。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为联络西域的大月氏人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大月氏已西迁,没有完成任务;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商贸的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税收,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他的经历被编成了《大唐西域记》,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可知,宋代海外贸易的新变化是民间海上贸易发展起来。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郑和七下西洋„„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可知,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是和平交往,公平贸易;由此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自给自足,物产丰富,无需对外交往;害怕沿海居民与外商往来,滋扰生事,对外实行了闭关政策。这种政策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宋朝、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到清朝的闭关政策,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趋势的是从较为开放到闭关锁国的过程。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我国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的对外政策的变化,它是从较为开放到闭关锁国的过程。从上述材料得到的认识是:对外开放促发展,闭关自守致落后;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7.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风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分析》
材料二
“若元……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为加强中央集权,秦朝时设置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西汉汉武帝时期在这一方面有什么创新之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元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次会议通过了这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认识?
【答案】(1)原因:西周疆域广阔,兵单力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秦朝:郡县制 西汉:推恩令
(2)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
(3)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认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可知,西周疆域广阔,兵单力薄,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原来的王国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一后,疆域空前辽阔,超越汉朝和唐朝。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行省制。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依据三则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
28.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评论:“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________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相继出现了……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上)
材料三
请回答(1)请你将材料一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该项发明何时经什么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政府重视教育的举措及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3)材料三中,图一的这项发明促进了哪一种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图二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产物?(4)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问题。面对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指南针 阿拉伯人 南宋(2)举措: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重要影响: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新能源:石油。第几次科技革命产物:第三次科技革命。(4)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和培养人才。(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时,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2)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举措: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的国家,成为亚洲第一强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的一个例外。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中的图一“汽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随着汽车的发明,需要石油作为能源,促进了石油的开发和利用。第二问,依据材料三的图二“电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源于美国的新科技革命,又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航空技术等为代表。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所以,图二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4)依据三则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中国应该坚持改革开放;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和培养人才。
第四篇:2013年盐城市第三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13年盐城市第三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13.5.20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
1.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中国古代也有一些神话传说曲折生动地反映人类的历史信息。下列神话与历史信息的搭配中,最不可信的一项是
A.女娲抟士造人的故事——母系氏族中妇女地位崇高
B.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中华民族起源
C.禅让的传说——部落联盟首领的民主推选
D.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大禹治水
2.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分封制B.封建社会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度
3.权衡轻重经常被人在文章或口语中用到。有关它的典故,《庄子·肱箧》中提
到:“为之权衡以称之”;《淮南子·泰族训》中也提到:“欲知轻重而无以,予
之以权衡……”右上图为一出士的铜权,综合学过的知识,可以判断
A.它是刻有金文的商朝青铜器
B.秦朝统一了重量衡的标准
C.秦朝统一了文字与重量标准
D.它是皇帝权力的象征
4.《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一书说:“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却在汉代”指
A.结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结束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
5.在东南亚有很多以“三宝”命名的地方,如马来西亚的三宝山,泰国的三宝港,印尼的三宝垄等等,这些地名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戚继光抗倭B.鉴真东渡C.麦哲伦环球航行D.郑和七下西洋
6.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的是
A.“因用兵西北,恐漏泄机密”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7.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
A.《南京条约》B.《瑗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曾经采取的措施中,相类似的是
①创办报刊②开办新式学堂③训练新式军队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9.1919年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其直接原因在于
A.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B.前期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五四运动冲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10.右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
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第1页(共5页)
11.2013年清明节前夕,徐州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前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陵园祭拜革命烈士。同学
们看到淮塔东门的两尊雕塑(见下图)之后,对其寓意展开了议论,其中准确的是
A.表示淮海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缴获国民党军队大量衣帽车辆等物资
B.说明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歼灭敌人数量最多的战役
C.证明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战士的浴血奋战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的结果
D.显示淮海战役的胜利意义重大,它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12.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
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13.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右图宣传画应创作于
A.北伐战争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1966-1976年间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2012年12月,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
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
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这一“足迹”给中国带
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A.经济特区开始建立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建立
C.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15.1972年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
A.美国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美国从台湾撤军 C.美国同台湾断交D.美国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
16.在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这表明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
17.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自信进取而日益强大的社会阶层指
A.天主教会B.资产阶级C.地主阶级D.封建君主
18.马克思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说:“资产阶级,由于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材料中提到的能够给人类带来便利的交通工具应包括
①瓦特蒸汽机②火车机车③汽车④飞机
A.②B.①②C.②③D.③④
19.贝多芬的音乐跳动着强烈的时代脉搏。有关“时代脉搏”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在欧洲拓展B.资产阶级革命兴盛
C.国际工人运动发展D.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
20.列宁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下史实与他有关的是
①领导十月革命②建立苏维埃政府③实行新经济政策④领导莫斯科保卫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1.强权政治是指在国际关系上以实力操纵或控制别国的行为。以下文件体现强权政治的是
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③《联合国家宣言》④杜鲁门主义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主旨演讲中提到“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
世界搞乱”。下列国家中,20世纪中期“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的有
①荷兰②两班牙③日本④德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
23.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侧漫画反映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24.康德曾预言:“国际组织发展成为一个有权威的、对所有主权国家都具有约束力的体系。”当今
世界哪一个区域集团组织越来越接近于康德的预言
A.联合国B.北约C.华约D.欧洲联盟
25.2012年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
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C.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D.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二、非选择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26.(8分)2013年3月17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
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中国梦”的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梦想,总的来说:中国的革命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
材料三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正确的道路。
请回答:
(1)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新型工业的梦想“?材料一中“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应该如何理解?
(2)概述材料二中的“两种梦想”分别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什么措施实现了“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梦想?20世纪70年代末,为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举措又是什么?
(3)请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4)有梦想就会有追求。你认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推动力是什么?
27.(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100多年里,人类发明了火车、电子计算机、汽车、轮船、电灯、飞机等。1969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目前全球网上用户数以亿计,计算机网络已经把
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
材料二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恶化。从1990年开始,联合国规定每年的4月22日是人类关爱地球家园的节日——“世界地球日”。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设立“世界地球日”的原因是什么?请你为2013年的“世界地球日”设计一条宣传口号来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28.(9分)活动探究:俄国—苏联—俄罗斯联邦,无论昨天、今天、明天,都是中国最大的近邻,当前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堪称
世界大国关系中的典范。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上
任伊始便出访俄罗斯,与普京总统举行会谈(右图),表明中国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中俄关系。下面请你参与有关
俄国历史及中俄关系的 相关探究活动,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探究一俄国历史发展:崛起与陨落
(1)成为俄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的是什么事件?
(2)苏联“意外陨落”是指何事?这一事件给我国的社会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活动探究二中俄关系历史:抗争与合作
(3)两次雅克萨之战后,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4)21世纪以来,中俄两国共同加入的国际组织有()
活动探究三中俄关系发展:交流与互信
2012—2013中、俄两国互办“旅游年”活动。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伊始便出访俄罗斯。4月23日习近平感谢普京就中国四川芦山地震两次致电慰问:患难见真情。
(5)上述材料反映出中俄两国关系的现状如何?两国举办各项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2013年盐城市第三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5AACCD6—10DCABD11—15CABAD
16—20CBABA21—25ADBDA
二、非选择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26.(8分)
(1)洋务运动;(1分)因为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1分)
(2)一是实现民族独立;(1分)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1分)土地改革;(1分)实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
(4)根本推动力是:改革开放。(1分)
27.(8分)
(1)火车、轮船汽车;电灯飞机;电子计算机。(3分)
(2)如:查阅资料、浏览新闻、网络课程等。(1分)
(3)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持续恶化。(1分)
口号:善待地球,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4)大力发展科技,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2分)
28.(9分)
(1)1861年改革。(1分)
(2)苏联解体。(1分)启示: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民主法制建设,注重社会
公平正义,关注民生,加强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2分)
(3)尼布楚条约。(1分)
(4)上海合作组织(或WTO)。(1分)
(5)和平共处,友好合作。(1分)意义: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友谊,促进两国经
济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分)
第五篇:江苏省徐州市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徐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 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默写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2)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_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宜开张圣听,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7)岁月匆匆,“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声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答案】铜雀春深锁二乔
(2).(2)不畏浮云遮望眼
(3).(3)决眦入归鸟
(4).(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5)浩荡离愁白日斜
(6).(6)以光先帝遗德,(7).恢弘志士之气,(8).不宜妄自菲薄
(9).(7)逝者如斯夫,(10).不舍昼夜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遮,庇。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zèng)恨
荫(yīn)蔽
遍稽群藉(jí)
引颈(jǐng)受戮 A.憎....(chàng)伤
戏谑(xuè)
令人作呕(ōu)
诲(huì)人不倦 B.创....(zèng)亮
强劲(jìng)
迥(jiǒng)乎不同
芸芸(yún)众生 C.锃.....(qiān)
扶掖(yè)
强聒(guō)不舍
苍(cāng)海桑田 D.光纤....【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C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憎”应读zēng,“藉”应改为“籍”。B项中“创”应读chuāng,“呕”应读ǒu。D项中“纤”应读xiān,“苍”应改为“沧”。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阅读求知若一味追求省事的话,大脑沟回会变浅的。因此,给阅读做好加减法,势在必行。
加什么呢?增加深阅读的比例。其实,用什么阅读不是核心,真正的读书人是不在乎书的形式的,不管是印在纸上,还是A()在手机屏幕上,只要它还是《论语》。电子化不一定让阅读变浅,关键是所读文本不浅。抱着纸书看穿越小说,跟捧着手机看人文经典,收获能一样吗?
减什么呢?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虽然不必尽除,但起码别一看《孙子兵法》就想着怎么拿它赚钱。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就是针对我们太奔着实用而去、碎片化B()信息的时弊。多看无用之书,方成大用,这也是辩证法。(1)请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映射
投射
撷取
截取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映射 截取(2)电子化不一定让阅读变浅,关键是所读文本浅不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映射:照射,映照。投射:使光线等射向某一表面上。撷取:采取,选取。截取:从整体中切取一部分。根据上下文意思可选择词语:映射,截取。(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画线句子语病是前后不一致,应改为:关键是所读文本浅不浅。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水》,我们学过她的文章有《荷叶·母亲》A.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有《繁星》《观舞记》《谈生命》。
B.《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孟子,名轲,春秋时期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
“三五步行遍C.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都有它们特殊的韵味。
D.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他的作品《格列佛游记》想象奇异,讽刺辛辣。【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和文化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项表述不正确,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
二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园林。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敧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都邑:都会城镇。俾(bǐ):使。5.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则 宜 逸 民 退 士 之 所 游 处
6.解释加点的词语。
(1)天下独绝(____)(2)互相轩邈(_____)...(3)悉皆怪石(___)(4)彰示来者(_____)..的一项是()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响 ②一鼓作气 B.①故虽有名马 ②不可名状 A.①泠泠作....
②植状
②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D.①亭亭净植松与桂 C.①予观夫巴陵胜....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9.两篇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两位作者怎样相似的情感和志趣?
【答案】5.则 宜/逸 民 退 士/之 所 游 处
6.(1).绝妙
(2).向远处和高处伸展
(3).全、都
(4).彰显、显扬
7.C
8.(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2)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9.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解析】甲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 年代:南朝梁
乙文选自:《右溪记》 作者:元结 年代:唐 甲文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乙文译文: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右溪”。把这篇铭文刻在石头上,让来者看。
5.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
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彰:彰显、显扬。
7.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C项,意思都是“美好”。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发出/振作。C:名贵/说出。D:树立/种植。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9.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的心情。
10.古诗词鉴赏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起一经”指文天祥中进士,四周星即四周的星空。此为自叙生平。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B.颔联,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C.颈联追昔抚今,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
D.尾联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答案】A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三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祥子你等等走!”虎妞心中打了个闪似的,看清楚:自己的计划是没多大用处了,急不如快,得赶紧抓住祥子,别鸡也飞蛋也打了!“咱们俩的事,一条绳拴着两蚂蚱,谁也跑不了!你等等,等我说明白了!”她转过头来,冲着老头子:“干脆说了吧,我已经有了,祥子的!他上哪儿我也上哪儿!你是把我给他呢?还是把我们俩一齐赶出去?听你一句话?” 虎妞没想到事情来得这么快,把最后的一招这么早就拿出来。刘四爷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了这步天地。但是,事已至此,他不能服软,特别是在大家面前。“你真有脸往外说,我这个老脸都替你发烧!”他打了自己个嘴巴。“呸!好不要脸!”;话都说出来,虎妞反倒痛快了:“我不要脸?别教我往外说你的事儿,你什么屎没拉过?我这才是头一回,还都是你的错儿:男大当娶,女大当聘,你六十九了,白活!这不是当着大众,”她向四下里一指,“咱们弄清楚了顶好,心明眼亮!就着这个喜棚,你再办一通儿事得了!” “我?”刘四爷的脸由红而白,把当年的光棍劲儿全拿了出来:“我放把火把棚烧了,也不能给你用!” “好!”虎妞的嘴唇哆嗦上了,声音非常的难听,“我卷起铺盖一走,你给我多少钱?” “钱是我的,我爱给谁才给!”老头子听女儿说要走,心中有些难过,但是为斗这口气,他狠了心。“你的钱?我帮你这些年了!没我,你想想,你的钱要不都填给野娘们才怪,咱们凭良心吧!”她的眼又找到祥子,“你说吧!” 祥子直挺挺的立在那里,没有一句话可说。
11.简要概括选段内容。
12.结合选段内容,分析虎妞的形象。
13.联系整部小说,简要说说选文内容对刘四父女关系的影响。
【答案】11.刘四父女闹翻了。
12.示例:“急不如快,得赶紧抓住祥子,别鸡也飞蛋也打了”,写出了虎妞的聪明果断,下定决心跟祥子走;“我不要脸?别教我往外说你的事儿,你什么屎没拉过”,写出了虎妞的泼辣粗俗等。
13.闹翻后,刘四没有给虎妞钱,虎妞和祥子租房成亲。刘四把车厂转手后消失,断了虎妞的念想。父女俩永远失去联系。【解析】
11.概括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刘四父女闹翻了。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虎妞是一个聪明果断、泼辣粗俗的人。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C919:国产大型客机解密
王思磊
①2015年11月2日,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总装下线。C919的命名颇有深意,“C”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第一个“9”代表“长久”,后面的“19”则代表最大载客可达190座。C919承载着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它将在首飞和通过适航测试之后,进入航线运营,填补航线上没有中国干线喷气式客机的空白。
②科研人员除了考虑大飞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还在努力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飞机的耗油量和升阻比(升力和阻力的比值)有直接的关系,升阻比越高,飞机的气动效率越高,耗油量就越少。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为了保证飞机的座级,避免“油老虎”的出现,在飞机机翼上动脑筋,便成了提高飞机气动效率的关键。
③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了超临界翼型【注】。相对于古典翼型,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巡航速度提高100多千米/小时;如果用同一厚度的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而这可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
④在C919飞机的设计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⑤在中国武术界,有“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 的说法。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也诠释了这一思想。在机体主结构上,设计人员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铝锂合金可以实现结构减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如武学人才内外兼修一样,C919也在“内功”上狠下功夫。在民用飞机产业有个形象的说法: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是“四肢”,EWIS系统是“经络”。就像人一样,一架先进的飞机应该拥有聪敏的大脑、灵活的四肢、通畅的经络。
⑥C919“最强大脑”航电系统的核心——IMA,使用的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这种网络化数据处理方式,较之前一对一的数据传输处理方式,是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比如说,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以前要由大气数据计算机分别建立通路,传输给显示系统、发动机、环境控制等系统;现在,只需“把工作都交给网络”。这些优点,要归功于C919使用的目前最先进的ARINC664网络集成技术。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目前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
⑦C919已顺利下线,并将于2016年迎来首飞。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大型客机的国家。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第1期,有删改)
【注】超临界翼型:是一种高性能的跨音速翼型。
14.结合全文,概括C919国产大型客机具有哪些优异性能?
15.简要说明“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的思想如何在C919客机上体现的。16.第⑥段画线句用“最强大脑”来说明航电系统的核心有什么好处? 17.文中第⑤⑥两段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案】14.经济性、安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15.(1)“外练筋骨皮”:C919在机体主结构上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可以实现结构减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
(2)“内练一身气”:C919航电系统的核心——IMA采用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
16.(1)把“航电系统的核心”比作“最强大脑”,(2)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航电系统”的重要功能、作用和先进程度。
17.不能,这里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C919,这样安排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解析】
14.试题分析:“外练筋骨皮”是指外形硬件方面说的,“内练一身气”是指内部的软件技术说的。可分别从⑤⑥段找寻并概括答案。
15.试题分析:此句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航电系统的核心”比作“最强大脑”,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航电系统”的重要功能、作用和先进程度。
16.试题分析:考查说明顺序。顺序得当,读者读起来也容易。答案:不能,这里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C919,这样安排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1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通读全文,分清层次,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苦菜花开 于永军
①春风拂过,苦菜花开。那一株株可爱的小精灵,穿着绿裙,挺着脖颈,扬着金黄色的笑脸,尽情地炫耀着自己的快乐。清香弥漫,那似乎带着苦味的感觉顿时让我想起家乡漫山遍野满沟满坡的苦菜,想起那剜到母亲篓子里的或择洗干净放在菜板上的叶绿根白的苦菜。那是远远近近的记忆,那是深深浅浅的记忆。
②我生长在“瓜菜代”的年代,野菜、草根、树皮、树叶、酒糟渣、观音土,凡是能充饥的东西,都“勇敢”地作过“穿肠过”的实验。至今我依然记得:树皮类只有榆树皮能吃,甜丝丝、黏糊糊的像地瓜枣;草根类只有茅草根能吃,可“进口”容易“出口”难,排泄时能憋死人;树叶类只有洋槐叶能吃,但会使人浮肿,那时我们村二百户人家,一百多人得了浮肿病,我四岁的三弟,脸肿得像个皮球。那几年天灾加人祸,粮食没甚收成,野菜却疯长,饿极了的人们便扑向了野菜,什么麦蒿、七七菜、猫耳朵、疯狗草……只要能吃、药不死人,剜到篮里便是菜。苦菜让我记忆深刻,不只是因为它生命力顽强,有土的地方就能生长;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完美奉献,根叶茎都能吃;更可贵的是,别的野菜过了季节就成了草,它却一枝独秀,过了春茬还有秋茬,鲜嫩时晒干,冬天用水一泡照样能吃。
③1962年的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五口人吃不起饺子,父母只能用干苦菜插渣(做菜豆腐,老家方言叫“插渣”)。除夕早上,娘泡上了半锅干苦菜,又泡了半碗留待春作种子的黄豆。傍晚,当家家户户响起刀剁案板声,娘剁苦菜、爹磨豆,做了一锅苦菜渣。那飘着清香的尤物,馋得我们兄弟几个口水直流。大年夜,一家人围坐土炕上,每人盛了一大碗。那渣吃到嘴里,苦中有香,香中稍苦,对长年肚子里罕见油水的孩子来说,那感觉着实美不可言。
④这样的记忆留存了好些年。1974年秋,人民公社社员仍在温饱线上挣扎,我参军了,就要离开父母了。娘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最想吃苦菜渣。可惜,这个时候苦菜太少了。无心的一句话,娘却上了心。第二天,晚饭时分,炕上放着一小盆苦菜渣。原来,头天夜里,娘就泡上了黄豆,翌日一大清早便拎着篓子出了门,满山坡里寻苦菜。弟弟告诉我,为了这顿苦菜渣,娘整整在坡里找了一大上午,沟沟坎坎寻遍了,两只小裹脚都磨起了泡。那天娘催促我趁热吃、多吃点,而我,筷子还没有动,泪水便盈满了眼眶。
⑤军旅生涯三十多载,一年两度黄花开。妹妹告诉我,打我参军之后,每当苦菜花开,娘都要上坡去剜苦菜,泡豆子插渣。年年如此。有好几次,老家有人到济南,娘还专门央人给我带一瓷钵呢。
⑥有一年三月,又是苦菜花开时,领导特批让我回家看看,我想给娘一个惊喜,事先没有打电话。不承想,一到村口,大老远看见娘站在那儿张望。我不解地问娘,您在这儿等谁?娘说,在等你。我说,您怎么知道我今日回?娘说,这两天我左眼一直跳,寻思着你该回了,好几天都上这儿望望,没想到你还真的回了,夜(方言:昨天)还让你嫂子插了苦菜渣呢!
⑦娘活了八十又四岁,找早逝的父亲去了。⑧苦菜花又开了。娘啊,您在哪里?
18.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对苦菜“远远近近、深深浅浅”的记忆。19.请从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①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0.请分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1.阅读全文,请探究本文通过“苦菜花”想要表达的情感意蕴。
【答案】18.“瓜菜代”时期吃野菜特别是苦菜的深刻记忆;年夜饭一家人吃苦菜渣的美好记忆;参军离家吃苦菜渣的感动记忆;军旅期间回家探亲吃苦菜渣的惊喜记忆。
19.从嗅觉描写和虚写,写出了苦菜花的清香,形象生动写出了苦菜的可爱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苦菜花的喜爱之情。
20.内容:暗示又是一年苦菜花开,可母亲已不在了,由花及人,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升华了对母亲的挚爱和缅怀之情。结构:照应题目,收束全文。
21.①苦菜“有土就能生长”,人在饥荒年代,凡能充饥的都“穿肠过”:表现生命力顽强;②苦菜、麦蒿等野菜救人命,母亲做苦菜渣:表现感恩;③过年、送别、探亲吃苦菜渣:表现亲情、和睦;④缅怀逝去亲 人、回味艰苦岁月:表现人不应忘记过去 【解析】
18.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文章主体部分写了有关苦菜花的四个深刻记忆:①“瓜菜代”时期吃苦菜的深刻记忆。②年夜饭一家人吃苦菜渣的美好记忆。③参军离家吃苦菜渣的感动记忆。④军旅期间回家探亲,娘做好苦菜盼我回家的惊喜记忆。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19.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从嗅觉描写和虚写,写出了苦菜花的清香,形象生动写出了苦菜的可爱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苦菜花的喜爱之情。
20.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第⑧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内容上由花及人,暗示又是一年苦菜花开,可母亲已不在了,表达对母亲的缅怀之情。结构上照应题目。
21.本题是对文章语言和作者感情的考查。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①苦菜“有土就能生长”,表达对苦菜生命力顽强的赞美;②苦菜在饥荒年代救人命,表达了作者的感谢之情;③对逝去亲人缅怀之情;④对艰苦岁月怀念之情,表现人不应忘记过去。
四 作文
22.题目:遇见最美的自己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答案】遇见最美的自己
眼泪,有时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微笑,有时候是一种没有说出口的伤痛。信任,有时候并不是相信每一个人。当别人说你变了,是因为你没有按照他的想法活罢了。别人怎么看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自己,别人喜不喜欢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讨厌自己,活得安心活得快乐,做真实的自己就好。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生活中值得高兴的事情太多,别把目光都盯在那些让你不愉快的事情上。
生活总是喜欢逗弄我们。在你绝望的时候,闪一点希望的火花给你看,让你不能死心;在你平静时,又会冷不丁地颠你一下,让你不太顺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幸福没有一百分,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一次拥有那么多,又何苦要求那么多。顺其自然地生活吧,该得到的总会得到。永远要记住,无论我们做什么,人生从来都没有失败,唯一的失败就是自己放弃。要相信,无论多么艰难,生命中总有一盏灯在前方照亮。胜利——那一天,会到来。人的一生总要疯狂一次,无论是为一个人,一段情,一段旅途,或一个梦想。每个人都渴望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不是吗?
曾经的自己,一直想做一个无忧的人,拥有一份白首不离的爱情,以岁月做笺,在时光的隧道中播种美好,欣然观赏每一个日出,用心感悟每一个日落,静静聆听自然的声音,抖落岁月的尘埃,以一颗纯净的心还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可经历了一些挫折,痴笑过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有多没心没肺。其实孩子气,也没什么不好。人总有一天会长大,何必成熟太早,失去太早。昨天的痛苦,明天想来,不过是笑话。别让磨砺去收走了笑容。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的坚强!我们都正在拥抱或曾经拥抱过青春,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就急着对生命下判断。
不知道是因为越来越独立。还是越来越心虚。走了这么久。发现唯一靠的住的还是自己。偶尔也会想念童年时光,儿时的自己,不知愁滋味,不用担责备,不会为别人伤心,也不知人间苦累。生活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要懂得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当你背着沉重的包袱走在深深的泥路上时,脚步一定很重,重得迈不开步子。与其深一脚浅一脚,何不扔下包袱轻松上路?放不下就少扔一些,忘不了就先记着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有些人有些事,在念念不忘中已经遗忘。在这个世界上,人总是违背着自己的意愿,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懂得感恩,是非分明的人,才会睿智豁达,好运常在。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最难过的,莫过于你看清了别人,却看不清自己。
一转眼,已经挥霍了最美的青春,现实在一点一点的消磨我们的棱角,侵蚀我们的梦想。世间没有哪里是不存在烦恼的,不要念念感伤,一些人的离开,多年以后当我又开始回忆那些失去的人或事时,一定会抿着嘴微笑。微笑着回忆一切,包括曾经迷失过的自己。不管我有多差,在这个世界上,就一个我。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者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要替别人着想,但也要为自己而活。世界上最痛苦的就是做你不喜欢的事,与其在别人的生活里跑龙套,不如精彩做自己。五月的风轻轻吹,倾听花落的声音,遇见最美的自己。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成长是一首歌”运用了暗喻的修辞,将“成长”比作了“歌”,是一个富有诗意的题目。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人的成长之歌都不会唱出一样的曲调,一样的音色、一样有感情……当收获成功和幸福时,曲调优美、欢快;当失意和落寞时,曲调哀伤、忧愁;当懂得得失时,曲调又会舒缓动听。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用“歌”做背景写出成长中的故事即可。
点睛:命题作文,审题是关键。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炼,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命题作文,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