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4 10:2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新课标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英语课程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小学生由于刚刚开始学习英语,所学知识内容的有限,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的发展,不利于一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阶段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一、小学阶段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是一种领会理解能力,是学生吸取知识,积累词汇,熟悉英语表达习惯的重要途径。英语的阅读能力是指能灵活运用语言知识,以一定的阅读速度来正确理解英语书面材料,掌握一定的信息。它是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吸收丰富的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科技、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的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对小学阶段阅读能力提出了一二级的要求,一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二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二、小学阶段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情感因素

学生朗读往往只注意词的准确,不注意整个思想感情的表达,因而读得不够自然,语音语调也不够正确。因此要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感情地朗读,对于一些陈述性的文字,也要求使用标准的语音语调,注意速度、节奏以及意群的表达。

(二)知识、技能基础的因素 无论是朗读还是阅读,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拼读能力不过关,词汇量不足,基本语言结构不熟悉,基础语法知识不牢固,对英美国家文化缺乏一定量的了解,必然会影响阅读的进行。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应尊重这个客观实际,选取难易适中的材料,并及时查缺补漏,扩充学生的词汇量,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三)方法与策略的因素

很多学生对拼读感到困难,这就是在教学字母的阶段缺乏必要的训练。也有的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唱读现象,这往往是教者过分强调集体朗读要整齐的结果。小学生重模仿,而且对于语音比较敏感,学习起来要比成人容易得多。在朗读训练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并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要坚持让学生听录音磁带,多使用标准的语音语调,要强调准确、自然地朗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猜测生词意义的能力,猜测可以通过句子和上下文,通过题目、图示、构词法等帮助理解。

三、小学阶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依赖于阅读教学的实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堂内与课堂外两个场所。课堂英语教学是整个英语阅读教学的基础,离开了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就寸步难行;课外阅读教学是课堂英语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拓展,有了它,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才会学无止境。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学习英语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势必好学。教师应创建说英语的环境,培养学生用英语去思维:借助实物与形体语言,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出浓郁的英语氛围,让学生习惯地听英语说英语,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轻松投入真切感受,用英语去思考问题(thinking in English),并用英语作出反应。教师要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给予大量的语言素材,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领悟,有效习得”。因此课堂阅读教学正式开始前的“准备操”非常重要,即教师和学生的自由交谈(free talks)或学生之间的对话(free dialogues),它可以很容易地让学生以一种放松的状态进入课文的积极学习中。

(二)精心设计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英语学习入门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比较乏味枯燥的,教师应改革过去的阅读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方法,精心设计阅读教学。现在的小学英语教材都开始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牛津版的教材中,每单元都安排了两篇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一般都是故事型的,而且图文并茂,充满童趣。对于故事型的阅读材料,我一般采用“五步阅读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步阅读教学法”即初读自悟,获取大意——再读故事,质疑解疑——合书静听,再会其意——跟读正音,准备表演——小组合作,上台展示。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Dog and Mouse这一故事时,我先让学生看书默读,配合插图自己了解故事的大意,接着提出疑问,如: Who is crying? Why? 让学生带着疑问再读故事,细细品味,找出答案,同时鼓励学生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如:单词的读法和意思,句子的理解等。接下来让学生合上书,静静地听录音,再会其意;最后让学生跟读,分组进行表演对话。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或插图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或是根据阅读内容加上合适的题目,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有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将阅读内容改编成对话后,进行表演。通过编对话、表演,再回去朗读那篇文章,就更有助于对材料的理解。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多种方式指导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一步提高的。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初 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养成却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如:

1.在识词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记忆、对比记忆等多种方式,扩充词汇量,阅读即是学习的过程。

2.学会抓关键词,如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

3.教学生运用图片和标题等来猜测。

4.大量地范读,积极地背诵,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教师的范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鲜活的榜样。范读时教师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听范读,反复朗读,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另外对于英语的学习,读得越多,背得越好,就越能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当背到滚瓜烂熟时,文章中的短语、句子、表达方法就会很容易被学生消化和吸收,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

5.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正确的阅读:诸如升降调、连读、失爆等朗读技巧。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些集中的阅读技能的训练。

当然,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课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也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小文章。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我们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章兼中,《小学英语教与学》,上海外语出版社,1996 [2] 鲁宗干,唐锡玲,《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禹明,《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龚海平,《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第11期 [5] 茅蓓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第2期 [6] 钱丹凤,《小学英语高年级阅读课例》,《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第3期

第二篇:浅谈新课标下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土门镇茅坪中学范先娥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将新课程的理念切实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新转变,就一定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系统有序地培养学生能说,会说,善说的能力呢?笔者有如下认识:

一、建立语言环境,克服畏惧

针对中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要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就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敢说。语言环境指特定的说话环境,如即席答问、小组争议等。所谓“建立语场”是指充分制造上述形式的说话场地和环境。然而要达到以上的效果,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能说,并在课堂上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自已去思考,去解疑,让学生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把“舞台”让出来给学生,从“大胆”“大声”“大方”这一“敢说”的基本程序出发,创造练胆、练声、练大方的语场,使学生经受锻炼。

说话首先要有胆气。壮胆不能光靠表扬和鼓励,还应有具体的方法。比如进行阅读教学可让学生先说对文章的理解;散文、诗歌教学可让学生先谈对意境的理解和体会;笔头作文可先让学生口述然后再写……例如初一新学期开学初,还没有确定语文科代表的人选,我就举行了一个小范围的班级演讲比赛,以“假如我是语文科代表”为题,让学生全部参加,竞争上岗。起初,学生都很紧张,不敢尝试。后来在我的鼓励之下,学生们跃跃欲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后来的日记中许多学生写到此次演讲让他们勇敢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以后他们会更加踊跃地加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由此可见,学生的胆量是完全可以练出来的,根源在于教师是否给他们创造出练胆量的环境。

除了要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思维背景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及语言来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顾虑增多、怕出丑的心理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调动自身的一切因素去引导学生的表现欲,好胜心,克服害羞心理,将胆壮起来。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几个“斗胆性”的语场,设置创造性思维议题,有意引导争论。因此,“讨论法”是一种值得一试的方法。讨论法主要是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积极引导。每节课都针对学习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在这种气氛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就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如在品读《孔乙己》的时候,课文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有一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大约”表估计,“的确”是肯定的意思,这句话不是有矛盾吗?这个学生的疑问,很有价值。听后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大胆质疑,然后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们在讨论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目前,我们的教师只要能在课堂教学中选准话题,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融入到讨论中来。有了可供锻炼的语场,学生也就在训练中渐渐活跃起来,课堂气氛也就会随之活跃起来。

二、教师示范,声情并茂。

比如“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就是个既经济又有效的好办法。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的演讲,每天一个同学,全班学生按学号逐一上台,轮完以后再从第一个登台的同学开始。演讲的内容可以由易到难,具体的要求可以根据最新的《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方面提出的,逐步提升标准,融入情感、知识、技巧方面的要求,“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和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用应对和辩驳。”每一次演讲都要求学生在登台前做充分的准备,这样到登台时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了。学生在三分钟演讲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说话的胆量,而且还锻炼了积极的思维情势,而教师也能针对学生在演讲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适时点拨。有时,教师也可以就学生演讲的内容做一次即兴演讲,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鲜活的范例。经过这样适时地点拨和示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水平就会有较为明显地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好自己的良好形象,力争做到讲话大方、得体,吐字清晰,同时富于感情,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典范。另一方

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帮助学生掌握一般性的发声技巧,纠正本地方音对读音的误导,使普通话得到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同时,还可以通过听录音、观看录像等方式掌握副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恰当应用。

三、训练思维,提升能力

学生只有说话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说法:“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语言训练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和思维的训练是分不开的。思维训练和说话能力的形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致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步提高的阶段:复述——口头作文——语体训练。

第一阶段:复述。这是初级阶段。利用对所学知识的复述,一方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组织语言、口头说话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时,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深深打动了学生们的心。而细节描写恰是学生在平时作文时被忽略或难以做到传神的一种描写手法。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用课本中的语言或是自己的语言把文中感动自己的细节描绘出来,听的同学也可针对他所讲的不足之处予以评点和修改。这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起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第二阶段:口头作文。口头作文的进行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凡是在有感可发,有话可说的情况下都可适时地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例如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许多竞赛场景都让人回味至深,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上,结合阅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我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趁热打铁,学生有情可发,有感可谈,积极思维,组织语言,踊跃发言。这在复述的基础上,训练的程度又加深了一步。

第三阶段:语体训练。这又将说话的能力提到了另一高度。所谓“语体”,即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反复使用不同的语言材料而形成的各具不同言语特点的有机统一体。口头语体由于外部语境(对象、目的、情境等)的差异,就会有不同的用词、择句、设格的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言语风格。这种风格又大致可归结为三种:通俗语体、正规语体、典雅语体。作为学生就要明

确在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情形之下,对什么样人,应该使用怎么样的语体,不然,很容易闹笑话。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饱读诗书,但他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在鲁镇的一个小酒店里对目不识丁的乡下人说话满口的之乎者也,自然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说话的内容,对学生展开语体训练,让他们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结合具体的学习生活实际,设置一定的场景,对学生进行语体训练。看似简单,可学生们在转述的时候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不注意说话的对象了,人称不会转换了,语气不合说话人的身份等等。针对学生们存在的的问题,我一一予以指出,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经常转换角色加以训练,目前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在课下通过“课本剧表演”加以训练效果也很不错。“课本剧表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容,揣摩人物的身份、性格,使自己的表演能够恰如其分的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课本编的改编过程中,在不同文本的演绎过程中,学生渐渐就会感悟到书面语与口语的不同,不同身份的人与不同性格的人语言的不同,进而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当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文角色的演绎时,谁还会担心他们不会开口说话?因此在教授小说和戏剧单元时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比赛,尤其是在小小说单元的教学时,我不仅鼓励学生学习写作小小说,还让他们把自己的小小说改编成剧本在艺术节上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参预热情。在表演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流畅地表达又使表演更有声有色,何乐而不为呢?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在这项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语文教学注重说话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我们亟需消除偏见,更新观念,确立说话教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它一席之地。同时我们还应从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高度进一步去探索说话训练的规律及其方法,以便更切实地更有效地加强中学语文说话教学。

第三篇: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要树立语文教学观,就要注意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语文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实践生活实际语文教学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捏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的气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使原本的语文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有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超越语文教材,超越语文课堂,让生活进入语文课堂,使学生的生命里充满浓浓的语文情。

一、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融通

“课堂是小天地,天地是大课堂”,语文教学决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教育过程,而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现在的语文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与学生有一定的时空距离,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例如:教学《南泥湾开荒》这篇课文,由于那时侯的背景学生不了解,所以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南泥湾开荒时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课外学唱《南泥湾》这首歌,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刻感受了三五九旅战士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兴趣盎然。又如老舍先生的《猫》一文,猫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可在课前向学生提

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先让学生自己写写关于猫的特点,然后与课文进行对比,这样老师就可以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猫,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通过生活中所见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二、立足文本,积极开展阅读实践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立足课内,注目课外,积极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教师立足课内知识,让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比如学习了《密林怪客》后,激起了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热情,教师就抓住时机布置学生阅读《珍珠鸟》等文章,唤醒学生的爱心。读完文章,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当被送回竹林的猴子们又来了,它们会对战士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表达需求,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又如《老师领进门》一文,是一篇感谢师恩的文章,在教学中,上到学生情感喷发时,课外补充刘绍棠写给老师的诗,让他们有感情地吟诵,这样不仅深化了课文的内容,还调动了学生原有的情感积累,使他们写出的感谢师恩的文章至情至切,这种创造性地拓展延伸,给课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指明学与做的关系时,提出这样的学习原则: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和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产生并发展的。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实验中的难点。学校、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地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

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作业和语文实践作

业。如:自己搜集、整理成语、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积累型的作业;在校园内、班级教室、自己家及房间的适当位置书写、粘贴警示语或标牌;常给远方的父母、朋友写信,编发短信息,在虚拟的环境中与人交流等语言运用作业;开展调查、访问、研究,鼓励学生写调查报告、写访谈录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语文的快乐,感到语文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如在教学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课外去寻找类似的送别诗,有能力的还可以仿照着诗的内容课外写成小短文,更甚者模仿着写写送别诗,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赵州桥》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找找自己家乡的古桥,对古桥的文化进行调查研究,整理成文,这样类似的实践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调查访问的能力,而且还锻炼各自的胆识,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使语文真正回归到生活中去。

语文教学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的特殊教学内容而形成的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生活处处皆学问,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习语文,不为生活而学习语文,语文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巧,让生活进入课堂,使课堂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教学月刊》2005.122、《小学教学设计》2006.123、《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64、中国语文网《浅谈小学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第四篇: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学实验能力培养

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学实验能

力培养熊少兵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实验能力 初中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33.9

1文献标识码B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生物学实验课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通过生物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生物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3大能力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求知欲望,在生物的实验教学中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谈几点个人看法。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能力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地关键,也是一个实验安全进行的保证。我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以规范的操作让学生模仿。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实验的操作还不太熟练、不太规范,此时特别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进行示范操作,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在“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实验中,我就取镜和安放、对光、调焦、观察等一系列的操作进行规范的实验示范,做到每讲一点就规范地做一步,学生模仿地操作一步。就拿取镜和安放来说,我一边讲道:“左手托住镜座右手握住镜臂”,一边进行示范操作,学生跟着我进行实验。这样,容易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

又如观察物象时,我在屏幕上投影:“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应该密切注视物镜;当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见物像为止;最后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见的物像更加清晰。”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能够保证学生安全、快速地观察到物像。

(2)提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显微镜相关的实验常常因为操作能力较差而直接影响到观察实验的效果,为此,我在生物实验课教学时,常常采取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训练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比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之前提出:“在显微镜下只能看清楚一层植物细胞,如果叶的横切片切的太厚,你能不能看清叶片的构造?如果看不清楚该怎么办?”利用这个问题很自然地引发学生用双面刀片在观察之前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而且学生也很用心地挑选最薄的切片。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徒手切片的技能,上实验课时学生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叶片的内部结构。生物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3大能力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重要手段。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求知欲望,在生物的实验教学中从细微处着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实验之前提出:“气泡的有无将是影响这个观察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才能避免气泡的产生呢?”利用这个问题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在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玻片标本时就会严格地效仿教师的规范操作进行实验,如规范地取、放盖玻片,用镊子轻轻地压一下盖玻片。因此观察效果就一定很好,就能够很清晰地观察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或标本的观察往往带有盲目性,教师应该细致而明确地告诉学生“看”(观察)什么、怎样“看”。教师只有这样正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观察效果才会好。

例如在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自己带来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各个器官;然后在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带来的果实时,要求学生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观察其组成情况。这样,就会大大地缩短了观察时间,其观察效果也很好。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讲一些比较容易掌握而且非常有效、实用的观察方法,包括以下2个部分。

(1)植物的观察解剖实验要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比如解剖和观察花的各部分结构时,如果先解剖和观察花蕊(雄蕊和雌蕊),那么,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就会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不利于观察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的形态。所以,解剖和观察花的各部分结构时应该按照从下到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即先看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将花托上的萼片和花瓣摘下,再看内部的雄蕊和雌蕊,最后将雌蕊的子房剖开,观察子房内胚珠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看清花的每一部分的形态和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制作花的剪贴图。

(2)运用比较的方法。

比如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小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处理后的绿叶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在滴加碘液后颜色的变化,简要说明原因,并且提出:“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什么?”。这样便于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发现生物学规律:绿叶的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又如在进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分别装有新鲜蔬菜和烫熟的蔬菜的塑料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现象的不同,简要地分析原因,并提出:“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什么?”这样便于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发现生物学规律: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好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所谓实验中的表达能力,是指运用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学习,无论是人教版的初中生物学课本还是苏教版的初中生物学课本都加大了探究实验。探究实验的关键就是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必须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例如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中,先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分别配制体积分数为5%、10%、15%和20%的酒精,再将水蚤放人体积分数为5%、10%、15%和20%的酒

精中,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的跳动,并记录心率,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分析全班的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什么是溶液的体积分数就不会配制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什么是心率就不会记录。当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其次,教师不断地给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平时的交流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为此,我在每一个探究实验中都安排了小组间进行表达与交流这一环节。

平时教师应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鼓励他们利用橱窗、黑板报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极大地调动学生撰写的激情和欲望。这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另外,我在放暑假或寒假前还可结合“爱鸟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专题,指导学生在假期里撰写相关的生物学小论文、出专题手抄报、绘制各种官传画。

第五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桑植县陈家河中学廖云

对于“语文”,张志公先生为其作过精辟、科学的解释,他说:“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则谓之文,合起来称语文。”可见,要学好语文,口头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这门功课应当教给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中学生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训练,全面掌握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交更加频繁和扩大,口语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善听、能说、会读、擅写的新一代。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相成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均穿插安排一些听说知识的训练在各单元中,如提问、讨论、朗读、背诵、复述、演讲、辩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等,新教材更把口语交际作为单列内容从阅读和写作中突现出来。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自我介绍与提问,要求用普通话,做到清楚,连贯;第二单元是:采访任课老师,要求口齿清楚,说话提问围绕中心„„教师应当对语文课本中有关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加以介绍,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1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课内的口语训练具有典型示范的意义,但大量的口语实践则是在课外。因此,要保证口语训练的效果,除了在课内进行有计划的听说训练外,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要启发、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内训练之所得,广泛应用于课外学习活动的口语表达之中。如:组织学生举行诗文朗读会、背书比赛、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经验交流会、轮流主持班会等,鼓励学生通过听广播、看电视、听报告来强化口语训练,纠正口语表达缺陷。

二、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两者兼顾

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往往把精力和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尖子生身上,而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教育,口语能力的培养应当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即使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口语能力差别也可能很大,因此,口语能力的培养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时,一些思想性格比较活跃的学生往往跳跃举手发言,表达完整而有文采;一些学生课间也能说会道,但真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意见却又没有勇气,即使回答提问也是言不尽意,甚至顾左右而言他;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就寡言少语,疏于表达,课堂上更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举手发言了。因此,教师一方面注意提问那些积极举手的学生,发挥他们的长处,带动周边的学生,另一方面要鼓励那些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大胆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讲,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肯定的评价。对口语能力不理想的学生,更要多给他们几次机会。

三、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双管齐下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读、写、听、说四项训练。”读写通过书面语言进行,听说通过口头语言进行。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发展的基础,读写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阅读和写作课教学的。

四、专门指导与阶段测试互相配合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自身必须有这方面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作支撑。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要鼓励说、训练说、灵活说、强化说,使学生能够说响、说通、说美,并且敢说、想说、会说。通过教师的研究指导和示范,学生的口语能力一定会有飞速发展,教师可适时采用计分、竞赛等相应的方法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测试,重点考察语音是否标准、语汇语法是否规范、言语是否自然流畅、说话心态是否平定从容等,通过测试,尽量给学生以肯定、褒扬和鼓励,让学生信心十足地学好口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教材,除了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可用外,亦可尝试把普通话考级用书作为参考。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测试,可参照普通话考级测试方式进行,或组织单项竞赛进行,如:讲故事、背书、演讲、辩论等。

口语教学是一项古老而又崭新的事业,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活泼、规范、有序地对中学生进行口

语训练势在必行,广大教师在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工作中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开辟这一新的教育和科研领域。

下载新课标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合集)

    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培养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

    新课标下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课标下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认真地准备和积极地参与。有了......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 博兴县吕艺二中 牟庆修 博兴县吕艺二中英语教师牟庆修主持的《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 数学与信息学院 学科教学(数学)唐涛 312045104005 摘要:教学策略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空间想象能力作为中学数学“三大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法语教学为例 作者:刘春莹 浅谈新课标下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法语教学为例 (宁波外事学校,宁波) 摘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际最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际最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地图学习能力的培养1

    《高中地理培养地图能力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地理课题组执笔:邓亮红 一、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 邓亮红 成员:梁祖田、蓝昭强、吴亚钦、李霞、李春红、朱芬春、蒙聪、刘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