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

时间:2019-05-14 10:2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

第一篇: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命题教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些国家包括()①塞尔维亚

②保加利亚

③比利时

④法国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2.结合下边漫画,对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认识有误的是()

①针对的目标是所有船只 ②只针对前往协约国港口的一切船只 ③“无限制的潜艇战”的实行加速了美国的参战 ④“无限制的潜艇战”在当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德国的状况 A. ①B. ②③C. ①④D. ④

3.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B. 使俄国失去了大片国土 C. 使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D. 苏俄根据该条约制订了《和平法令》

4.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A. 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B. 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C. 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D. 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战场上的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④日德兰海战 A. ①②B. ①②③C. ③④D. ②③④

6.在凡尔赛体系下,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A.巴尔干地区成立民族国家B.奥斯曼帝国瓦解 C.德国丧失了海外殖民地D.奥匈帝国瓦解

7.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因此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B.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 C.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D.日本代表不擅外交辞令

8.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国务卿休斯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这个“条约”是指()

A.《四国条约》B.《五国海军条约》 C.《九国公约》D.《凡尔赛和约》

9.《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罚和削弱包括()

①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削减其领土 ②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③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④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归还给中国 ⑤德国必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10.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是()A.和平谈判B.武力方式 C.经济封锁D.外交孤立

11.“从文明演进角度看,两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根据相关历史事实,下列选项中能为这句话提供有力支撑的是()A.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B.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C.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存在遏止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D.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各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2.“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为此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

A.镇压社会主义革命B.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向边境地区迁移人口D.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13.在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埃塞俄比亚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中,具有共性的是()A.武器装备落后B.内部出现叛乱 C.缺乏国际援助D.大国纵容侵略

14.英美在二战中与苏联结盟的主要原因在于()A.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英美遭到法西斯国家的进攻 C.苏联是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已经无效

15.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③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④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①③B.④⑤C.②③D.①④

16.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

17.二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下列各项条款中,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是()A.“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 B.“霸王战役应……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C.“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所得之结果,……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D.“我们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18.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提出“缓和”战略的实质目的是: A.改变争霸目标B.采取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C.限制和裁减核武器D.苏联的霸权主义发展到高峰 19.下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口处的一座雕塑,这是一支枪杆打结的枪。此图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

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B.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20.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了“和平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是()A.维护世界的稳定与繁荣B.放弃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 C.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D.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21.下列现象与二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没有关系的是()A.人民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B.社会主义国家的号召与组织 C.美国对苏联挑起全面“冷战”D.美、苏战略核力量形成均势 22.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针对伊拉克发动的 ②战争中美国都起到了核心作用 ③两次战争的发起都得到了联合国的授权 ④都带有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3.两伊战争严重损害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边界争端B.宗教教派矛盾 C.经济利益冲突D.意识形态的矛盾

24.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是()A.朝鲜战争

B.海湾战争

C.两伊战争

D.科索沃战争

25.中东地区和南亚次大陆都曾多次发生战争。历次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A.都是由于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 B.都是多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战争 C.都是为了争取独立建国的民族生存权利 D.都是长期存在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产物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征兵海报,防务大臣霍拉肖·赫伯特·基奇纳勋爵动员青年人参军:“同胞们,国家需要你。加入祖国的军队吧!” 材料二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人数

材料三 当时德国可以征发的男子大约在1 500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18岁到55岁之间。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后来在征兵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放宽到17岁到 65岁之间。到了灭亡前一刻,就连12、13岁的小男孩和70岁的老人都被强征去组成国民卫队。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914年,“国家需要你”参加哪一次作战?对英法而言这次作战最大的意义是什么?(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战争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在英国议会中的讲话(1935年)

材料二 我们强烈希望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友好地解决问题,但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霍尔(英国外交大臣)在下院的讲话(1935年)

材料三 双方一致同意,排除实行(对意大利的)军事制裁,不采取任何海上封锁措施…… ——英、法两国1935年9月公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出哪两个国家在进行什么交易?其实质是什么?(2)材料三的观点造成了什么后果?

(3)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问题解决后,英国、法国的“当务之急和首要目的”达到了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

28(1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要独自走过多少的远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息?炮弹还要再呼啸几时,才能真正销声匿迹?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美]鲍勃·迪伦《随风而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说反战者的愿望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反战运动高涨的原因。(3)材料三表明了这场战争的什么特点?它决定了反战运动的什么特点?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看作不共戴天的敌人。

材料二 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纪念拉宾的讲话 请回答:

(1)萨达特认为中东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针对战争的不断发生,萨达特的政策作出怎样的调整?有何意义?

(3)拉宾是以色列的和平使者,他的遇刺说明中东和平的历程不会一帆风顺。请你归纳一下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的侵略,比利时抗击的是德国的侵略,他们所进行的战争是出于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2.【答案】A

【解析】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针对前往协约国港口的一切船只,②③④均是正确的。

3.【答案】D

【解析】《布列斯特和约》使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和平喘息的时间,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整顿了国家经济和扩大了红军,为以后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D项把条约与《和平法令》的因果关系颠倒了。

4.【答案】A

【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但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未退出一战。5.【答案】B

【解析】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均发生在西线战场上,而日德兰海战发生在北海。6.【答案】B

【解析】奥斯曼帝国瓦解属于中东地区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在此地区也产生了新的民族国家。7.【答案】C

【解析】要结合一战后日本的状况仔细分析选项。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并期望获得西方国家的支持。8.【答案】C

【解析】《九国公约》确认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9.【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及归类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选项中①②③⑤符合凡尔赛和约规定,④是错误的表述,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日本。

10.【答案】A

【解析】经过一次大战以后,欧洲和平主义盛行,各国都不愿意轻易采用武力解决问题,往往通过谈判,签订协议的形式,维护安全。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是本世纪以来对国际关系影响深刻的全球性国际组织,这两个组织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在性质上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在宗旨上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故B项正确。从效果和影响来看,国联成员国不及联合国普遍,对成员国的约束力也不及联合国。国联由于受少数大国控制,导致在许多国际事务处理上不公正,制裁侵略软弱无力,国联并没有遏止了“二战”的爆发。联合国在成立初期,由于受美国控制,从而使其宗旨得不到有效发挥,但也发挥过一些有益的作用,如参与推动印度尼西亚独立事务,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有效处理殖民地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A、C、D三项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12.【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德国要对外扩张的意图,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体现了德国要摆脱和约的束缚,再度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13.【答案】D

【解析】在法西斯势力侵略或干涉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过程中,英法等大国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是导致西班牙、埃塞俄比亚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14.【答案】C

【解析】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要取决于其国家利益。就英美来讲,二战期间他们最大的国家利益就是打败法西斯国家,而苏联在抗击法西斯的斗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正好符合英美的需要。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在二战中推行的“中立”外交政策。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实质上是一种绥靖政策。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英、法、美继续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避免影响本国经济以及希望祸水东引,西方列强实行了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是一种西方国家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德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世界局势空前紧张,打破了凡—华体系的限制;美国一战后企图夺取世界霸权,故②③⑤错误。16.【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苏、美、英三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虽在反法西斯的基础上结成了同盟,但都有自己的战后野心。通过对话,依照次序答,下一个国家都在力图掌握一个国家,获得最大的霸权,故答案选择D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合。1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A项属于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之内容;B项属于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范畴,因1944年诺曼底登陆代号为“霸王行动”;C项属于波茨坦会议之内容;只有D项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体现了雅尔塔会议精神。

18.【答案】B

【解析】70年代美苏在欧洲缓和,但在亚非积极进攻。19.【答案】C

【解析】由“一支枪管打结的枪”很明显可以看出它的寓意是反对战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故选C项。

20.【答案】C

【解析】肯尼迪的“和平战略”,把矛头指向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口号下,通过援助、贸易、旅行、科技与文化交流,削弱东欧国家与苏联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扩大其霸权,称霸世界的目的。21.【答案】D

【解析】世界和平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社会主义国家反对美国挑起“冷战”、世界人民反战和平意识增强相关,但美、苏战略核力量形成均势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22.【答案】D

【解析】海湾战争是经过联合国授权的,而伊拉克战争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两场战争都是由美国发起的针对伊拉克的现代高科技战争。23.【答案】D

【解析】伊朗和伊拉克都信仰伊斯兰教,但教徒分属伊斯兰教的两个不同派别,所以两伊意识形态相同,但又有教派矛盾冲突。

24.【答案】C

【解析】本题要从题干中提取两个主要信息:一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二是规模和损耗最大的战争。符合要求的只有两伊战争。

25.【答案】D

【解析】 印巴战争的根源在于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而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分别建国则是联合国的决议,据此排除A项;B、C两项是针对中东战争而言。

26.【答案】(1)马恩河战役。意义:打退了德国进攻,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2)规律:战争越来越惨烈,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原因:作战双方都想通过一次战役给对方以致命一击;越来越多的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投放到战场上使用;阵地战和攻坚战的陈旧作战方式。

(3)随着战争的进行,伤亡人数日益增加,国内兵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德国元气大伤,已无力继续厮杀下去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第(1)题,只要结合马恩河战役有关知识即可作答;第(2)题,应首先分析出战役越来越惨烈、伤亡人数越来越多的特点,然后从作战国家、作战指导思想、武器装备、作战形式等方面考虑;回答第(3)题时应结合第(2)题有关信息得出战争伤亡惨重,国内兵源枯竭,已无力再战等内容。

27.【答案】(1)英、意在进行交易,英国以牺牲埃塞俄比亚的方式换取意大利对自己的支持。实质上是英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绥靖政策。(2)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

(3)没有。因为1937年意大利与德、日结成了法西斯同盟,它们要挑起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的战争。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意大利为侵略埃塞俄比亚,在外交上依托德国向英法施压,而英法由于经济实力下降,实施避战自保,从而采取了绥靖政策。第(2)问结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史实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二“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运用法西斯国家结盟的史实说明即可。28.【答案】(1)反对美国发动侵略战争,要求和平。

(2)美国在越南进行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战争持续时间长,并不断升级而且异常残酷,美军在大肆屠杀越南人民的同时,自身伤亡惨重,给美国人民也带来深重的灾难。(3)持续时间长。使反战运动具有时间长的特点。【解析】

29.【答案】(1)未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相互为敌。(2)开始与以色列进行谈判。开启了中东的和谈之门。

(3)彼此间的分歧;大国的插手;地区极端民族主义与恐怖分子的威胁等。

【解析】萨达特和拉宾都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同时两人在不同的时间遇刺身亡,这说明中东的和平进程是异常艰难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第二篇: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 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

高一 历史 命题教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据《中国近代史工业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A. 鸦片战争爆发B. 《马关条约》签订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 《辛丑条约》签订

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内容不能作为直接依据的是()A. 割香港岛给英国B. 赔款2 100万银元

C. 开放五口通商口岸D. 与英国协定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款

3.1990年5月5日开始,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以及苏美英法四国的代表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四个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解散与此规定相关的一切机构。这一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启动东欧剧变的进程B. 是美苏对抗缓和的表现 C. 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D. 为德实现统一奠定基础

4.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改革()A.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B.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 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D.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5.1962年,“在经过几天极度紧张对峙之后,苏联退却了。……肯尼迪对赫鲁晓夫做出让步,调整美国一些驻亚洲的军事基地,同时答应不再进攻古巴。”这次危机反映出()A. 古巴是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B. 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 C. 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D. 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

6.“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下

列观点,最有可能为当今我国史学界所接受的是()A. 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 B. 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

C. 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李承晚发动的内战

D. 是当时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8.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彼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为表征。”该电文表明()A. 正面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B. 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 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D.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9.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 世代相袭B. 考试选拔C. 地方推荐D. 皇帝任命

10.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80年代又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根本原因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D. 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11.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 实现了国家统一 C.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 创立三公九卿制度

12.某历史学家在尼克松当政期间(1968~1974年)写了一本书,叫《帝王总统》,声称美国的总统已经从“宪政总统”变成了“帝王总统”。从该历史学家的视角看,美国总统的这一转变反映出()A. 美国政体趋于完善B. 总统行政权的扩大 C. 西方民主的局限性D. 美国民主的独特性

13.据徐柯《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A. 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B. 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C. 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D. 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14.孙中山说:“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而是由于各邦联合后的进化所成的一个统一国家。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材料表明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A. 建立美国式的联邦共和国B. 反对各省自治和实行联邦制度 C.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 主张民族独立

15.《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 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元,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 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 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 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16.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它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③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它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并对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各领域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17.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B. 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D. 斯大林集权专制

18.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于2013年12月7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会议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其内容涵盖了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从协定内容可以看出世贸组织()①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国市场的开放 ②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③重视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④根除了大小国家之间贸易纷争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19.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A. 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 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 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D. 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20.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实际就是美元“绑架”全球,其基本特征是()A. 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 B. 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C. 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D. 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

21.民国初年出现了戒除鸦、雀、鸨“三鸟”的进德会,提倡“当然进德”、“自然进德”。进德会创办的主要目的是()A. 宣传男女平等思想B. 抵制尊孔复古逆流 C. 注重国计民生改善D. 扭转社会不良风气

22.“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列关于该理论产生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 B. 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C. 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D. 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23.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导致图一到图二贸易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政治文明程度B. 物质利益驱动 C. 经济发展水平D. 交通工具革新

24.清政府在1904年正式颁布《商人通例》与《公司律》。《商人通例》简明扼要地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而《公司律》则首次规定公司的组织形式有合资公司、合资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四种。这反映出()A. 晚清政府制定了完备的经济法规 B. 商人权利和公司制度法律化趋向 C. 清政府放弃抑商政策鼓励其发展 D. 清朝末年商人政治地位明显提高

25.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二战后初期,为实现上述想法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有()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世界银行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④欧盟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26.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保护本国封建经济D. 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27.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念()A. 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B. 人权比利润更重要 C. 反对垄断D. 追求社会和谐

28.《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最早可能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B. 体现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 C. 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 D. 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29.“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材料作者的意图是()A. 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B. 用手工工场代替家庭手工业 C. 用垄断组织代替机器工厂D. 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

30.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A. 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B. 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 民族主义萌发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人使自己拥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自由、平等,不仅在法律面前平等,而且在机会面前平等,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追求幸福的权利。……当英国统治者将本土不征收的税收强加给殖民地时,美国人民对此就越觉得不可忍受,于是他们革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制度,而不仅仅是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茅琦《历史的边际与坐标》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制宪会议取得制宪的任务,不是基于人民的创意或同意……而是由于会议中代表自己的决定。参加

会议的各州代表的产生,不是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定出来的新宪法也未交人民表决。

——《高中历史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是指什么?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用史实说明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美国宪法“将……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3)分析材料三,有人据此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广大人民的意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家宅、财产、营业、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居住、迁徙、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陈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的权利;承担纳税、服兵役等义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明清两代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对“民主”的认识存在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回顾,建国初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凯恩斯说:“古典经济理论所谈其实只是很极端的理想状态,而不是一般的、普遍的、现实的状况。真实的情况是,垄断和工会等制度将妨碍市场自行地向着充分就业的方向调节工资和价格。”凯恩斯的政策结论很清楚:通过操纵总需求,能够有效地解决失业。也就是说,政府运用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和公共开支,人为制造出需求,将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至于因此而大幅度扩大政府权力和规模,凯恩斯并不担心,在凯恩斯看来,这总比市场和自由被彻底摧毁要好。

材料二 1958~1968年这段时期以新发现和新发明为基础的工业部门的平均增长率为85%,但是电子计算机的生产在这段时期增长511%……这些数字表明,仅仅保持加工工业每年平均增长52%的比例,就需要有多少新部门,就需要这些部门有多么高的增长率。

请回答:

(1)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第一次被成功应用是在什么时候?(2)从材料二可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只有在霸权统治下的国际体系才是稳定的,否则就会出现战争或混乱。他认为“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试依据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和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论断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内容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建厂,使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了资本输出,一段时期内外资企业迅速增加,所以选B。鸦片战争主要是商品输出,排除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排除C;《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采取了以华制华政策,D不符合题意。2.【答案】B

【解析】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自主权、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赔款不能说明主权遭到破坏。3.【答案】A

【解析】启动东欧剧变的进程是1989年的波兰,A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4.【答案】A

【解析】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石,所以正确的是A项,B是克利斯提尼时期,C是伯利克里统治时期,D项不是梭伦改革时期的内容。5.【答案】B

【解析】从材料“苏联退却了。……肯尼迪对赫鲁晓夫做出让步”中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相互妥协,两国之间不直接爆发战争,这是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所以答案选B。6.【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给英国,故选A项。7.【答案】D

【解析】从立场上看,要为我国现在史学界所接受,以此分析,朝鲜战争是当时美苏冷战和朝鲜半岛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8.【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台儿庄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台儿庄战役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故选A。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故排除D。9.【答案】D

【解析】秦朝和郡县长官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改变了过去世袭的特点;A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B项是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制;C项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所以答案选D。10.【答案】C

【解析】学生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本在80年代追求政治大国主要得益于日益发展的经济基础,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B项中的“开始”错误;D项不是根本原因;在七八十年代两极格局没有瓦解,排除A项。11.【答案】A

【解析】从材料“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可以看出是“中央集权制度”。故选A。12.【答案】B

【解析】美国总统从“宪政总统”变成了“帝王总统”说明总统的权力扩大了,而在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总统行使行政权,所以权力扩大就是指行政权扩大,故选B。13.【答案】D

【解析】A不符合史实;士绅在革命后维护旧俗,但不代表恢复旧的统治秩序,B项说法错误;不少士绅不代表广大基层民众,C不符合史实。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的曲折性,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的, 势必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材料表明的正是这一点,故选D。14.【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可见孙中山反对各省自治和实行联邦制度。15.【答案】C

【解析】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掀起抵制日货,爱用国货的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就是这种运动的进一步体现。16.【答案】D

【解析】斯大林模式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这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①错误,②③是其进步性,④是其局限性。因此D正确。17.【答案】B

【解析】1918~1921年,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以低价购买农民的余粮。18.【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国市场的开放,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重视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此外,此题易用排除法,④项明显错误。故选A。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共同点的比较分析,限定词:根本相同点。A项并不是两者的共同点,仅是罗斯福新政强化国家干预,排除A项;题干两个政策都涉及工业方面,如罗斯福新政中的工业方面措施是中心措施,B项并不是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新经济政策是小农占据优势的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探索,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都涉及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项正确;D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但不是根本相同点。20.【答案】C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就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21.【答案】C

【解析】戒除鸦、雀、鸨等社会陋习,与宣传男女平等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也与抵制尊孔复古逆流无关,故B项错误;戒除这些社会陋习有助于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故C项正确;戒除鸦、雀、鸨等社会陋习,扭转了社会不良风气,但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22.【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而“货币主义”理论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23.【答案】C

【解析】A、B、C、D都是变化产生的因素,但决定性因素应从经济方面归纳总结,C项正确。24.【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只能体现《商人通例》与《公司律》商人、公司相关,没有体现其是完备的法律,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两部法律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规定了公司的组织形式,说明了商人权利和公司制度的法律化趋向,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具体体现商人有怎样的权利,不能体现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故D项错误。25.【答案】A

【解析】本题可从各国际组织成立的时间及目的角度出发来回答问题。关贸总协定(1947年)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世界银行(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美国在这三大支柱中拥有特殊地位。在此基础上,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欧盟成立于1993年,由欧共体发展而来,是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与材料无关。26.【答案】B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是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维护的是封建专制制度,不是保护本国封建经济,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军事企业是带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工业企业,民用工业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其根本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27.【答案】A

【解析】“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可知西奥多·罗斯福讲的主题是财产与公共福利的问题,本题强调福利和人权应该相适应的问题,A符合题意。28.【答案】C

【解析】井田制下,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作,不存在私有性质的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相结合、自给自足等,不包括材料所述现象,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土地买卖成为合法现象,地主阶级利用政治和经济特权兼并农民土地,失地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充当佃户或雇工,故C项正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来看,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作为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一项产物,租佃现象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2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分析和概念理解。“资本数额的巨大”“消除竞争”“有计划” “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表达了一种新的组织要代替当时的无政府状态。A项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是自由主义,与“有计划的生产”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政权作用,排除D项。所以答案应该是C项。30.【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指的是各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B、C两项符合题意,但B项应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故选C。31.【答案】(1)总统制共和制。1787年宪法。

(2)宪法规定,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同时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3)答案1:同意。立法程序脱离民意,导致出现忽视甚至损害人民权利的结果。如:没有提及人民的基本权利;承认黑人奴隶制等。

答案2:不同意。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如确立联邦原则,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确立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共和政体,防止了独裁和暴政。

【解析】第(1)问由“不仅仅是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看出,“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指美国独立后依据1787年宪法建立起的代议制政体。第(2)问联系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原则进行回答。第(3)问为开放性答案,结合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或局限性加以阐述。

32.【答案】(1)措施: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问题:当时人们没有真正理解“民主”的内涵。原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对西方国家了解不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3)进步性: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意义: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

(4)特点:扩大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着中国民主法制建

设达到新的高度(或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成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1)“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措施,即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联系课本知识从废丞相、设内阁、设军机处等方面来归纳即可。

(2)第一小问问题从材料二中“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的信息可以得出人们没有真正理解“民主”的内涵;第二小问原因可从近代中国的经济、思想特征来分析,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从对民主的认识总是同“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可知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另外还可从对西方的认识不够深入的角度来分析。(3)第一小问进步性可从材料三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民主原则来分析,从“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等信息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提出主权在民,并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第二小问意义直接联系教材知识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即可,主要围绕推动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来展开。(4)新特点直接从材料四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从“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信息可归纳出扩大了基层民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归纳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

33.【答案】(1)核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一次成功应用:罗斯福新政。(2)变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3)变化:出现了“新经济”这一经济增长模式。

【解析】第(1)问,考查凯恩斯主义,政府运用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和公共开支,人为制造出需求,将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第一次成功应用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理论基础就是凯恩斯主义。第(2)问,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注意问题中的限制条件:产业结构。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一、第二产业大大下降,第三产业迅速上升。分析依据:电子计算机的生产在这段时期增长511%。第(3)问,考查“新经济”的出现,材料二反映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结合问题中的时间信息,由知识可知是新经济的出现。

34.【答案】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组织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起了主导作用,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因此,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二战后国际经济体系,欧洲联盟、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组织都是通过国际会议和国际协议的方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迅猛发展,使各国间的利益休戚相关,更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的主导,导致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等,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只有加强协商对话,照顾各方利益,才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作者的观点体现了霸权思维,与世界发展的潮流不符,因而是片面的。【解析】此题为开放型试题,论述合理即可,解题思路是先概括材料观点,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评价,最后进行总结概括即可。

第三篇: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 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随着一股股黄金热的到来,英国殖民者考虑建立海外殖民地,并在殖民地上生产在国内无法生产的东西。”英国的这一历史活动事实上()

A. 以掠夺黄金作为其根本目的 B. 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 D. 说明英国工业水平先进

2.下表所示是蒋孟引在《英国史》中统计的1835年全英国棉纺织业中从业工人人数及比例,表中统计数字最能说明()

A. 英国的棉纺织业呈现出衰落趋势 B. 资产阶级极力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C. 成年男工独立意识增强觉醒较早 D. 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3.下图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期间,工人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对造成这一运动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生产能力的过剩 B. 工业革命激化了抢占商品市场的竞争 C. 工业革命中工人劳动和生活状况恶化 D.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4.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A. 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B. 推动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 C. 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D. 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5.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A. 清政府大力支特洋务派创办工业 B. 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6.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西班牙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B. 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C. 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 西班牙打败荷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7.公元前1世纪,罗马军队将领凯撒先与庞培和克拉苏结盟对抗贵族元老院,后来凯撒争取平民支持,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并击败了盟友,并被元老院承认为独裁者。可见当时()A. 军队与贵族的政治目的基本相同 B.平民是罗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C. 保护平民利益的法律被独裁者废除

D. 贵族失去了罗马政治生活中的权利

8.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A. 战事立功 B. 门第出身 C. 才学品德 D. 皇亲国戚

9.下图的漫画发表在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笨拙》周刊上,标题为“John Leech”。(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TREATY)向他口中塞去。下列内容符合漫画中条约(TREATY)的是()A.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B.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 C.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D. 攫取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10.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

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 放弃“一边倒”政策

C.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11.1969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71.43%,1970年为17.24%,1971年为3.1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 B. 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 C. 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D. 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

12.“一边倒”其基本释义为比喻某人或某种力量,从相互对立的双方中间,完全倒向一方。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其实质是()

A. 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 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 C. 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D. 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13.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A. 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 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 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 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14.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A. 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 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 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15.对明清两代实行闭关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B. 使中国与世隔绝,落伍于世界潮流 C.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西方国家的侵略 D. 根本上是由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16.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将其理论变为现实的道路问题时,开始侧重于暴力革命,后来也注重和平过渡。十月革命最初也贯穿着暴力起义的主旋律,并兼有和平夺权的考虑,但最终引发阿芙乐尔号“炮声”的是()A. 《四月提纲》的提出 B. 七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 C. 俄军前线战事失利 D. 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

17.下图是一幅讽喻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后时局的漫画。其反映的问题是()

A. 松散的邦联体制使国家面临危机 B. 南北矛盾异常尖锐 C. 英国殖民者的武力威胁

D. 奴隶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

18.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 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D.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19.某纪念徽章上有“中华民国鄂军政府起义纪念”字样,图案是五色旗和十八星旗。该徽章纪念的起义爆发于()

A. 广州 B. 南京 C. 南昌 D. 武昌

2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是()A. 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B. 加紧普法宣传 C. 加紧总结“文革”教训 D. 加紧平反冤案

21.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22.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深化农村改革……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三大改造时期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其相似之处是()A. 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B. 都加速了中国农业的集约化发展

C. 都改变了中国广大农村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D. 都使广大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

23.英国和法国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欧洲,且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但二者在政治制度和政治运行方面有许多区别。有关两国的区别正确的是()A. 英国是多党制而法国是两党制

B.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法国是民主共和制 C. 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理只对总统负责

D. 英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法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24.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 B. 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C. 议会拥有立法大权 D. 议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议员可以世袭

25.1944 年7 月,孔祥熙发给蒋介石密电:“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与这封密电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B. 马歇尔计划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 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召开 26.1978年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A. 城市 B. 农村 C. 广大内地 D. 沿海地区

27.北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它是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的西方国家的主要安全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正式成立于1985 年,包括7个由印度教徒、穆斯林和佛教徒构成的国家,该组织几乎完全失效,甚至连会议都无法召开。这些事实表明()

A. 文化样式影响合作的紧密程度 B. 经济合作根源于文化的共性 C. 国家利益成为国际合作的基础 D. 宗教信仰差异阻碍国际交流

28.“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 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 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 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 实行粮食税制度

29.下图“跟粮票说再见”中,下边有三个时间分别是“1980、1983、1990”,其所示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结束 B. 设立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C. 农村出现大量闲置劳动力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1877年5月,法国议会以多数票赞成政府限制教权派的宣传,共和派的内阁总理西蒙接受这一决议。5月16日,总统麦克马洪以破坏出版法为由迫使总理西蒙辞职,任命君主派首领布罗伊公爵为总理。共和派强烈反对,麦克马洪于5月25日征得参议院同意,解散了众议院。从中可以看出1877年的法国()A. 权力中心是总统 B. 内阁对议会负责 C. 政治斗争仍激烈 D. 共和政体没确立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以菲律宾为中转而进行。万历四年(1576年),西班牙完全控制菲律宾,中菲间的贸易迅速升温。福建、广东海商“将中土丝、绵、缎布、磁、铁贵货到彼番国,不卖货物,止卖金银”。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商品,西班牙人只能从殖民地墨西哥调运白银来交换,然后西班牙将中国商品运往南美。为维持这样一种中国货物-墨西哥白银-菲律宾的物流关系,他们不得不加快墨西哥白银的开采与多条菲律宾海上航道的开辟。其中最重要的是墨西哥西海岸Acapulco港,横越太平洋至菲律宾的航线。——摘编自杨天明《明末清初外国银元内流问题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货物-墨西哥白银-菲律宾的物流关系”形成的历史背景。

3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有何区别?

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后,在“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唤出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新的潘多拉盒子。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的社会弊病也在产生和蔓延。资本主义带给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不是自

由和财富,而是野蛮的掠夺和剥削。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正直的思想家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的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历史观作为理论基础,这种种构想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按照这些构想进行的社会实验也都归于失败。

正是在寻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正确途径的探索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阶级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为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未来指明了惟一正确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一经产生,就很快成为无产阶级战斗的旗帜。建立一个美好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和实践美好理想的历史,封建主义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都把这种理想和追求推向了前进。但是,直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指出一条真正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现实道路。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固有矛盾和弊病的科学理论,也是探索实现人类美好未来的思想结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根本上讲,不是个

人的天才预想,更不是马克思在大不列颠图书馆进行纯粹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社会演进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

——许志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为什么材料中说“直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指出一条真正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现实道路”?

(2)材料中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的天才预想,更不是马克思在大不列颠图书馆进行纯粹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社会演进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34(15分).近代史上,英国社会不断得到改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 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等。1701 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1784 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32 年,英国议会通过选举法案,规定:取消和减少已经衰落的选区的议会代表席位,它们的席位转给新兴的工业城市;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城市选民资格放宽至凡年收入达 10 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农村选民资格则为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达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结果,选民人数由43万增至65万,在增加的22万选民中,城市资产者占18万。(1)根据材料一,近代前期,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重要的环节?(2)材料二表明,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英国近两百年政治体制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英国的这一历史活动,即殖民扩张,其主要目的是建立殖民地,而不是掠夺黄金,故A项错误;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到拓展,故B项正确;英国的殖民扩张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故C项错误;此时,英国尚未进行工业革命,工业水平并不明显比殖民地先进,故D项错误。2.【答案】B

【解析】分析图表内容,18岁以下的童工和女工加起来占全部纺织工人的比例达到97.6%。在同样条件下,雇佣童工和女工可以减少工资的支出,体现了资产阶级极力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体现了资本家贪婪的本性,故选B项。3.【答案】C

【解析】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排斥手工劳动使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4.【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结合“1975 年”这个时间关键点进行排除即可。1972 年中美、中日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排除C项,中苏两党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排除B项;1975 年中国改革开放还未开始,排除A。故选D。5.【答案】B

【解析】由信息“张謇依仗清政府取得垄断权”“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可知,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故B项正确。6.【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商贸中心在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和荷兰,并不在西班牙,所以A不能选;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并没有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B项不正确;打败西班牙,掌握世界殖民霸权的是英国,D项不符合史实。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西班牙人自以为站在了世界的中央,所以选B。7.【答案】B

【解析】由材料“后来凯撒争取平民支持”可知,当时平民是罗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所以答案选B。材料并没涉及到A、C、D,排除。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解答。8.【答案】B

【解析】战事立功是商鞅变法时的选官制度,A项排除;注重才学是隋唐时期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品德是汉朝察举制的选官标准,C项排除;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用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依靠门第出身即可步入仕途,B项正确;皇亲国戚依靠世袭制或裙带关系为官,D项错误。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858年”“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等,所学知识,本题实际上考查

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天津条约》。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分别是《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和《南京条约》附件,不符合题干内容史实,排除。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10.【答案】C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大背景就是因为二战后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例如印度、缅甸等,所以才可能去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C。A、B、D属于新中国刚成立时确立的外交方针,不专门针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故排除。11.【答案】D

【解析】出于中苏关系紧张、处理台湾问题的需要,中国主动调整对美政策,国内反对美国的声音逐渐减少,故D项正确。12.【答案】D

【解析】“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封锁、包围,为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而作出的正确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要求。13.【答案】C

【解析】罗斯福上台前,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罗斯福批注“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政的理念。但是“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干预经济”的新政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不是罗斯福率先提出的,故C正确。14.【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创办工业把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国内,使中国开始了经济工业化,从而启动了近代化进程。15.【答案】A

【解析】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是“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虽然这一政策造成了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潮流并最终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因此B、C、D三项表述均正确,而A项“一概禁绝”的说法错误,因为清朝时仍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1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这是由主张和平夺权到武装起义的转折点。所以答案选B。17.【答案】A

【解析】图中所示,北美独立之初,由于实行邦联体制,各邦不能紧密团结在一起,使国家面临危机。18.【答案】B

【解析】图一和图二体现经济全球化,图三反映区域集团化。A、C、D说法错误;B正确。19.【答案】D

【解析】由文字信息“中华民国鄂军政府”可以判断出这是讲武昌起义的史实。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湖北简称为“鄂”。所以答案为D。20.【答案】A

【解析】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21.【答案】C

【解析】材料不是描述反日情绪,而是描述农村的农民们对辛亥革命、对中华民国不甚了解,不了解中华民国为何物,也就是说材料意在表明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的确是有限的,选项B、D也均不合材料的主旨,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22.【答案】A

【解析】不管是三大改造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对农民的政策,都是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所以答案选A;改革开放时期农民承包土地并没有加速中国农业集约化的发展,而是不利于,所以排除B;改革开放时期农民承包土地并没有改变中国广大农村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有权依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所以排除C;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进行改造,农民并没有获得自主生产的权利,排除D。2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错误,英国不是多党制。C项“法国总理只对总统负责”,错误。D项“英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错误,英国议会还是最高权力机关。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本题正确答案选B。24.【答案】D

【解析】对各国代议制的特点和议会权力掌握不准确是做错的主要原因。代议制的议员(尤其是下院)多由选举产生,不是世袭,而且有任期限制,D项说法错误。25.【答案】A

【解析】本题可根据1944年7月的时间来排除B、C、D三项,B项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提出并实施的;C项北约成立于1949年;D项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一届联大召开于1946年,这三项从时间上都不符合可排除;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故A项正确。26.【答案】B

【解析】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从1984年开始,迟于农村,故A项错误;1978年后,安徽、四川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故B项正确;“广大内地”过于空泛,故C项错误;沿海地区首先开放,故D项错误。27.【答案】A

【解析】题干中“北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它是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由印度教徒、穆斯林和佛教徒构成的国家,该组织几乎完全失效”说明文化样式影响合作的紧密程度,故A项正确;经济合作根源于国家利益的需要,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国家利益对经济合作的影响,故C项错误;宗教信仰差异阻碍国际交流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28.【答案】A

【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发展社会经济,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不全面;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29.【答案】D

【解析】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粮食产量也提高了,这些都归功于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答案选D。四人帮早在1976年被粉碎,排除A;1980年开始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这是对外开放方面,并不是对农业方面,所以排除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助于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会有多余的劳动力出现,因此排除C。30.【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麦克马洪于5月25日征得参议院”说明总统还受制于议会,A项权力中心是总统说法错误;B项内阁对议会负责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从材料中“迫使总理西蒙辞职”“共和派强烈反对”“解散了众议院”可见政治斗争仍然激烈;根据时间“1877年5月”可知此时共和政体已经确立,D项错误。故选C。

31.【答案】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和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加强;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进行早期殖民扩张,抢占殖民地;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肆掠夺和开采黄金白银;明朝(万历年间)政府一度开放海禁。

【解析】该问注意结合材料,从“西班牙完全控制菲律宾,中菲间的贸易迅速升温”,可以看出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从“西班牙人只能从殖民地墨西哥调运白银来交换,然后西班牙将中国商品运往南美。他们不得不加快墨西哥白银的开采与多条菲律宾海上航道的开辟”可以看出该物流关系的形成与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有关;另外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当时整个世界形势与中国明代的经济政策进行回答即可。32.【答案】(1)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

(2)明朝是为了防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解析】本题考查“海禁”与“闭关锁国”。根据材料判断并比较二者不同点。目的要从明清二者统治背景分析。33.【答案】(1)因为以前的理论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没有为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阶级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为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未来指明正确的道路。

(2)经济前提: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基础: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前提。

【解析】(1)据材料“资本主义带给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不是自由和财富,而是野蛮的掠夺和剥削。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正直的思想家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的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为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阶级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为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未来指明了惟一正确的道路”可以归纳得出答案。(2)考生对于原因或者背景类问题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通来考虑;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是1848年,这时候的经济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要是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矛盾加深;思想上主要是借鉴英国法国德国的思想。

34.【答案】(1)从限制王权到责任内阁、司法权从王权中独立、内阁从属于议会到下议院中的多数派组阁。(2)向城市工商业者倾斜;有财产资格限制;选举范围扩大。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参与国家管理。

(3)经济是政治发展的动力;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材料一详细列举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过程。材料二则从选民的财产资格角度反映了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状况。

第四篇: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溪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中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思想解放作用的是()A.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B. 判断改革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C. 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从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下列最能全面代表近代中国人民探索的历史主题的是()A. 救亡图存 B. 工业化 C. 民主化 D.近代化

3.下图是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套纸币中一张(金圆券 500万元)。该套纸币的发行()A. 推动了国统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B. 造成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 C. 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完全解体 D. 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4.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共产党起草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正式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A.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C. 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一致 D. 国共两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5.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6.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所列各项属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原因的是()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7.下图是某同学在笔记中整理的法国大事记(1789~1875年)。对于该笔记反映的法国历史,最合适的主题概括是()

A. 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 B.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D. 欧洲霸主地位逐步丧失

8.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A. 意大利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9.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

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 “商业革命”未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 “商业革命”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商业革命”没有实现生产方式转变 D. “商业革命”对中国社会未能产生任何影响

10.“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 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 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11.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A. 推动了责任制内阁的发展 B. 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C. 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D. 1832年领导议会改革

12.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该宪法赋予“皇帝”大权的主要原因在于()A. 皇帝掌控外交权为德国传统 B. 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 C. 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D. 容克贵族在议会占绝对优势

13.“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 奋斗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制定这一奋斗目标的是()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七届二中全会

14.“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

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5.某年,中国发生重大事件,引起苏联关切;《消息报》指出该事件将打击中国反日力量的团结;《真理报》更认为该事件将造成中国分裂,使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此一重大事件是()A. 甲午战争,日本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 B. 袁世凯称帝,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作为交换 C. 五四运动,学生认为政府对日软弱,主张抗日 D. 西安事变,张学良要求停止剿共,以共同抗日

16.有学者认为,极盛时代的雅典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下列对这种“新形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形成了主权在民的成熟民主模式 B. 为雅典公民提供了平等的参政机会 C. 创造法制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 D. 通过间接民主的方式实现公民权利

17.“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施,为澳门发展谱写出了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我们坚信,澳门的明天与伟大祖国一样,一定会更加美好;澳门同胞的未来生活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一定会更加幸福。关于澳门的“一国两制”方针特别性与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A. 社会制度 B. 实施目的 C. 设立区域 D. 时间期限

18.“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这是近代有人对轮船招商局评论。对该局作用理解最正确的是()A. 大大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 扭转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改变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出超格局 D. 打破了列强控制中国水运的局面

19.下图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爱国”牌香烟设计的烟画。仔细观察画面,能得到正确的历史信息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要求 ③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讲求营销策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20.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对此分析有误的是()A. 体现了三元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 B. 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 C. 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 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

2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A. 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B. 中国农村人口多 C. 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特征 D. 敌人在农村的力量薄弱

22.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资金主要来源于()A. 国内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 B. 工场手工业的积累

C. 农民的掠夺

D. 英国资本家固有财产

23.2009年是英国“光荣革命”胜利320周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A.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确立

B. 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 C.近代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

D. 以“法治、臣民”为特征的近代社会完全形成

24.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并于1983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从美国搬走。以上材料说明()

①美国准备退出联合国 ②美国不承担任何国际义务 ③联合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④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受到挑战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5.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下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清政府最终成为完全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6.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27.下面哪一句歌谣不能反映图片所描绘的那个时代()

A.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B.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C. “农业科技威力大,脱贫致富好办法,就凭书上一句话,牛马它把双驹下。”

D.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28.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A.平民的权利 B. 商人的权利 C. 教会的权利 D. 国王的权利

29.下图阴影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据此判断,中共在这一局势下()

A. 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 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

30.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 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1.0分,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法律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律规定“盗徒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严禁对

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黥、劓(割鼻)等。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引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法律是化解社会危机的“稳压器”,罗马法正是在一波波社会矛盾斗争中逐渐走向完善的。正如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所说:“罗马法制文明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并评价秦律在历史上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对罗马法具有的即时作用和“永恒价值”你是如何理解的。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等同于“方面”,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2)根据材料

二、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12月以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三个英联邦成员国接连宣布承认新中国,英国迫于形势压力,终于在1950年1月6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郑启荣、孙洁琬《试论1945——1954年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1948年5月,斯大林对即将派往中国解放区的苏联专家小组组长说:“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因此,对于援助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不能吝惜自己的努力。”

——伍修权《在外交部八年的经历》

材料三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中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全部合作,确认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有效期为30年。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英国承认新中国在当时对中英两国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一、二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是否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材料三中,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明新时期我国奉行了什么外交政策?总结中国对外关系史,你认为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哪些历史启示?

34.某同学以“近代中国百年梦”为主题整理出部分资料卡片。要求:参考卡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三张卡片提示,回答卡片中①②③空白处的问题。(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百年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我国思想解放所起到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首先要对市场有正确的认识,谈话指出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遭受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最重要的探索就是反侵略,即救亡图存,故A项正确;工业化、民主化、近代化都不能概括整个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以偏概全,故排除B、C、D三项。3.【答案】D

【解析】材料图片显示的“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套纸币中一张(金圆券 500万元)”的信息说明票证面额巨大,属于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的纸币,导致四大家族掠夺财富,对民族工业进行了沉重打击,故D项正确。4.【答案】A

【解析】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这决定了双方抗战路线不同——中共是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是片面抗战路线,所以排除B、C;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只能说中共的最低民主革命纲领和国民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故排除;依据所学,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的主要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选A。5.【答案】B

【解析】一夫多妻习俗和血缘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强调立嫡以贵不以长,故B项正确;诸子拥有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否定了嫡长子的特殊地位,违背了宗法制,故C项错误;“门当户对”指的是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不是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及题干要求,本题实际上考查对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①②③④⑤五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D项最准确。其余A、B、C三项均不全面。本题正确答案选D。7.【答案】C

【解析】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1789年到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1875年之间,政体的频繁更换,说明了确立共和政体的历程非常艰难。所以应选C。

8.【答案】C

【解析】注意时间“1631年”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荷兰是最大的商业帝国,誉为“海上马车夫”。A项意大利,随着新航路开辟慢慢衰落了;B项西班牙在16世纪也衰落,17世纪的英国实力还不能达到使其“货物无奇不有”。9.【答案】C

【解析】宋代“商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故A项错误;宋代在“商业革命”推动下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故B项错误;“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主要是从长远发展和社会转型而言的,主要是指没有突破原始农业主导的生产力方式,故C项正确;宋代“商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故D项错误。10.【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了70年代的两个重大外交历史事件,即是尼克枪访华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再结合两条语录的含义与对象美国来分析,及其70年代的国内背景,A、B、C项说法与史实相符,排除;D项“权宜之计”说法错误,故D项正确。1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责任制内阁的方向发展。所以答案选A。12.【答案】B

【解析】选B。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重要的邦国,专制色彩浓厚,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材料中《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明显的专制色彩,主要原因就是具有专制色彩的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13.【答案】B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材料提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共“二大”上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14.【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秦大臣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平定天下、统一政令这些功绩的高度赞扬,认为秦始皇功劳超过了上古贤明君主——三皇五帝,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A是在夏朝建立之前实行的社会制度,B、C两项是周朝盛行的社会制度,均与题目中所体现的秦代不相吻合,故答案选D。15.【答案】D 【解析】由材料“打击中国反日力量的团结……造成中国分裂……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等关键信息可知,该事件应该是发生在1936年西安事变。所以答案选D。16.【答案】B

【解析】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只适宜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不是成熟的民主模式,所以A项错误;D项“间接的民主方式”描述错误;雅典的民主不是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的,所以C项错误,故选B项。17.【答案】A

【解析】我国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自治权,但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18.【答案】D

【解析】轮船招商局仅仅涉及到中国航运业的发展,不涉及到对外贸易的发展,故A项错误;扭转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航运业的发展并不能改变贸易的出超入超格局,故C项错误;轮船招商局的设立打破了列强控制中国水运的局面,故D项正确。19.【答案】D

【解析】香烟品牌“爱国”反映了人们爱国热情,故①正确;烟画信息中“中国利权”体现人们要求收回利权,故②正确;从烟画信息看,该公司利用人民爱国热情来宣传烟的销售,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受外国企业的排挤,处境艰难,呼吁人民支持,故③正确;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将烟的销售与爱国结合,反映出民族资本家打出爱国牌,推动公司发展,属于一种好的营销方法,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20.【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即能够体现A。由“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即能够体现B。由“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即能够体现出D。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主旨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不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21.【答案】C

【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使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而革命力量薄弱,农村敌人力量薄弱而革命力量强大。同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加剧了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和相对分散,客观上为革命力量创造发展提供了空间,故答案选C。其它三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22.【答案】C

【解析】市场扩大是工业革命的根源。

23.【答案】B

【解析】“光荣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基本上完成了资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24.【答案】D

【解析】由“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可知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美国已经无法随意操控联合国了。说明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国的强权政治受到挑战,所以③④正确。①说法无法体现,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D。25.【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漫画表明的是清政府成为了列强在华利益的代理的现象,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政府的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故答案选择D项。26.【答案】C

【解析】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27.【答案】C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现象。A、B、D三项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们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经济规律的体现。C项注重依靠科技抓生产来致富,是新时代的歌谣。28.【答案】D

【解析】《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使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因此选D。29.【答案】C

【解析】上图阴影部分是东北一带,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统辖区,而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30.【答案】B

【解析】通过“1957年”的时间判断,当时是三大改造后初期,由此可知当时是农业生产合作社,C项开始于1958年。

31.【答案】(1)秦律的职能: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规范社会经济行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

作用: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具有历史进步性;但过于严苛,激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成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2)即时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罗马的统治。“永恒价值”: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1)题意要求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来概括,秦律的职能之一在政治上表现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经济上的职能:规范社会经济行动;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关于对秦律的评价可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来评价。积极作用可从对国家、对个人、对法律三个角度来说明消极作用可根据其中的不平等、和严酷性来说明。(2)所谓即时作用指的是对当时罗马帝国所产生的直接性的影响,所谓永恒价值指的是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法律是化解社会危机的 ‘稳压器’”和“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可以得出其即时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罗马的统治。根据“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并结合近代以来法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可知其“永恒价值”: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32.【答案】(1)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辛亥革命的影响:器物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原因: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及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3)直接结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积极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4)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解析】(1)结合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回答。(2)第一小问,从两则材料中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可从内外方面考虑。

(3)第一小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即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积极成果;第二小问即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4)结合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经验教训与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33.【答案】(1)原因:国内舆论的压力;英国在华利益的驱使;英联邦出现分裂趋势的威胁。影响:对中国:有利于利用香港这一对外窗口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有利于发展与民族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对英国: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试图挑拨中苏关系,分裂社会主义阵营。(2)态度:对中国革命采取支持态度。

原因:美苏冷战开始,蒋介石采取亲美政策,中共取得革命胜利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3)不相同。

说明:苏联承认即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英国只是法理上承认了新中国的实际控制权,不等于承认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英国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追随美国就是明证。(4)政策:表明我国奉行了对外关系中的不结盟政策。

启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以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为亲疏标准等。

【解析】(1)材料一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应该包括英国在华利益的驱使、英联邦出现分裂趋势的威胁和国内舆论的压力,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而对当时对中国的影响是指有利于利用香港这一对外窗口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而对当时对英国的影响则是指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稳定与发展。(2)材料中的“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所以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只能是支持态度。而主要原因则包括美苏冷战开始,蒋介石采取亲美政策和中共取得革命胜利反而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回答此题一定要从美苏冷战的大背景、大格局来考虑。

(3)材料一、二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当然是不相同的。苏联承认新中国是完全意义上的承认,所以,立即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还都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中国也对苏联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两个国家还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英国承认新中国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承认,只是法理上承认了新中国的实际控制权,不等于承认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英国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追随美国就是直接的证明。

(4)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明新时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不结盟

政策。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一个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国,不能再实行结盟政策了。所以,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的历史启示是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以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为亲疏标准,从国际背景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制定合理的外交政策,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34.【答案】(1)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②五四运动。

③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的分裂,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没有实现。(2)核心内容:反对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

【解析】(1)卡片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根据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等方面来分析概括①的答案。材料“青年学生和新兴的无产阶级”可以得出卡片二是五四运动。卡片三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因此从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方面来分析得出③的答案。

(2)从卡片一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到卡片二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再到卡片三的国民大革命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百年梦就是要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35.【答案】(1)政治制度:分封制。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关系:诸侯为周王臣下,服从周王命令。义务: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周天子,向周天子述职。

(3)变化: 周天子由“天下共主”到逐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力。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分封制下诸侯独立性强,制度本身弊端大;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出答案;第(2)问从材料二的“述职”“贬其爵”“削其地”“六师移之”加以概括。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第(3)问从材料三“郑伯不朝”“射王中肩”可知天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力。原因应从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本身的弊端及周王室的衰落三方面回答。

第五篇: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C.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D. 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2.“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

A. 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 B. 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 C. 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 D. 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

3.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影响是()A. 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 有利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C. 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 D. 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

4.《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 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 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D. 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5.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特点不包括()

A. 路德把德意志君主和贵族当作教会的天然保护者 B. 提出教会和国家政权分离

C. 引发了社会政治领域里的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6.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这反映出彼得一世()A. 强迫农民服役 B. 强制农奴劳动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推进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7.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蒙昧时代,主要是因为()A. 社会经济凋敝 B. 政治四分五裂 C. 教会神权统治 D. 王权极度衰弱

8.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9.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其中所说的“本”是指()A. 农耕经济 B. 法家思想 C. 中央集权 D. 轻罪重罚

10.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的实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 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 ④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有促进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12.在纪念梭伦的邮票上面有他的名言“避免极端”。其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 颁布“解负令” B. 鼓励发展工商业 C. 建立“五百人会议” D.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13.梭伦改革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这主要是为了()A. 满足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 B. 实现雅典社会的稳定 C. 彻底解决平民面临的问题 D. 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14.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是为了()A. 提高自身的素质 B. 减少与汉族地主大冲突 C. 适应农耕文化需要 D.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

15.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 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6.19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长州进京,还不好吗?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应当是()A. 日本门户打开了 B. 改革时代到来了 C. 民主政治建立了 D. 扩张战争开始了

17.在工业革命大潮直接有力地冲击之下,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进行彻底改造,能体现这一改造的措施是()A. 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B. 消灭盗匪

C. 坚决打击马木路克割据势力 D. 创办第一批近代工厂

18.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A. 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 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 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 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19.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0.从16世纪开始,埃及就处于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之下。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埃及进行政治统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把埃及作为帝国的行省 ②彻底消除了马木路克的势力 ③帕夏代表素丹统治埃及 ④实行包税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1.1868年,日本睦仁天皇取《易经》中的“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为年号“明治”,其改革统称“维新”,则来自《诗经·大雅·文王》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表明他决心()A. 振兴国家 B. 加强皇权 C. 学习中国 D. 学习西方

22.从1811年开始,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了持续近三十年的对外扩张战争,关于战争结果及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埃及在事实上获得了独立 B. 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C. 巩固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 D.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3.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因为()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②农奴得到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广大农奴不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④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4.当日本幕府统治陷入危机,而又出现了西方侵略的时候,尊王论和排外论相结合,形成了“尊王攘夷”的思潮。“尊王攘夷”运动在政治上主张()A. 协助幕府抵制外国侵略 B. 推翻幕府统治,还政天皇 C. 尊崇天皇,抵御外国侵略

D. 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25.虽然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使埃及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最终结果是失败的,其决定性的原因是()

A. 穆罕默德·阿里只进行了局部性的变革,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的结构变革 B. 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缺乏群众基础,没得到社会成员的有力支持 C. 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对现代化的改革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 D.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26.“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日本武士对此做出的反应不包括()A. 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B. 改革幕府,实现富国强兵 C. 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 D. 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

27.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其中“外部因素”指()

A. 中下级武士破产 B. 西南大名强大 C. 民族危机加剧 D. 倒幕运动胜利

28.为纪念俄罗斯农奴制改革150周年,2011年2月1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了一枚精制金币。金币的下方图案除了“1861”字样外,还有一条断裂的锁链。“断裂的锁链”象征着()A. 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 1861年改革并不完美 C. 广大农奴从此获得解放 D. 农民对改革并不满意

29.在发展近代工业的过程中,埃及举措,其中不包括()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 积极发展军事工业

阿里王朝和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一些相似的C. 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D. 开办学校培养人才

30.下图反映的是明治维新的哪一项改革的成果()

A. 实行“四民平等” B. 倡导“文明开化” C. 推行“殖产兴业” D. 改革教育体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对各族人民的统治,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约他出兵决战。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8分)(2)依据材料三,文献反映了孝文帝哪方面的造诣?这对以后他推行改革有什么影响?(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2)对材料四应怎样认识?

(3)以上材料在表明天主教会面临怎样的形势?

33.有学者认为:历史上强国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虽特征不同、手法各异,但其兴盛颇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寻:①鼎新革故,变法图强;②发展经济,壮大国力;③创新科技,崇文重教;④对外拓展,取长补短;⑤发展军事,富国强兵等等。

(1)针对上述说法,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和日本各有什么措施使其走上近代化道路? 材料:

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数年间刊印的各种版本达22种之多,被誉为“田武夫必读之书”。然而,《海国图志》在中国却不被重视,仅有三个版本。1862年,日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到上海考察,发现该书竟然绝版。

(日本)福泽谕吉被誉为“东方的伏尔泰”,著述颇丰,影响巨大。他每出一本书,“天下少年就群起遵从”,“父不能制子,兄不能禁弟”。他所著的《劝学篇》总机销售了340册,平均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读过这本书,一直有人尊称福泽谕吉是所有日本人的老师。

(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的角度,评述材料中的现象与改革的关系,并据此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在这方面的差异。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17世纪初

荷兰和英国也同日本建立了贸易联系,同时,天主教也传入日本,信徒一度达到十几万之众。德川幕府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在17世纪30年代连续五次颁布了锁国令,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材料二

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商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德川幕府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地方要绝对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国家高度集权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就不可以采用,美国联邦制度就是借鉴了的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被后来的朝代所采用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一个有一个的高度,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故B项错误;西周的分封制度虽然有集权趋势,但是过于松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权力并不是很大,所以才会造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战乱故应该排除D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2.【答案】C

【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3.【答案】D

【解析】本题可结合时代特点即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4.【答案】D

【解析】宋朝设置转运使的目的是削弱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应该选D。转运使的主要作用是将地方财税运送到中央,不是去管理地方财政和维护地方经济的发展。5.【答案】B

【解析】马丁·路德的主张迎合了一些封建统治者摆脱罗马教廷束缚的要求,得到了当地诸侯的支持,其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人民应当服从政府的主张体现了他的教权服从于政权并受政权保护的思想,但并没有提出教权和国家政权相分离。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题干的核心是指沙皇的专制,D项与材料不符;A、B两项是C项的具体表现;C项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专制,符合题意。7.【答案】C

【解析】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实行神权大一统的统治,它垄断文化教育,控制社会生活,欧洲社会处于黑暗和蒙昧的状态。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考查宗教改革的实质。材料中“因为他(教皇)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故本题选D项。宗教改革表面上看是反教皇的宗教斗争,实质上是在反天主教教皇名义下的反封建斗争,所以A项不对,B项反君主说法不对。这场运动主要是反对天主教教会,主张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教会的政治运动,所以C项说法不正确。9.【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提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为本,工商为末。因此这里的“本”应是指农业。10.【答案】D

【解析】“赋役征银”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大进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即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11.【答案】B

【解析】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试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分析各选项,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本题选B项。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梭伦改革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反映了梭伦“避免极端”的主张。13.【答案】A

【解析】首先可用排除法,③④在时间上均与题干要求不符,故可排除。其次可用理论分析法,可从“国家”这一概念入手分析得出结论。14.【答案】C

【解析】中原地区发达的农业文化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调整政策的动因,故正确选项是C。15.【答案】C

【解析】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虽反对正统的基督教,但对神依然显示出无比的尊敬,他们判定事物均以神为绝对权威。“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说明马丁·路德仍从神学角度论证问题。“人人都可以”体现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选C。16.【答案】B

【解析】从引文“长洲”“萨摩”这两处地名可知所述是1868年日本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倒幕派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长洲、萨摩、土佐、肥前等地。在倒幕成功后开始了明治维新。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门户,不符合提干19世纪后期的时间。日本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引进、制定、改造的。引文中没有反映日本对外战争开始的线索。17.【答案】D

【解析】创办近代工厂,引进机器生产,改变了传统的、落后的手工生产,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18.【答案】C

【解析】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也借深圳的发展来带动内地的发展。19.【答案】选项中涉及的四种状况都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新变化。【解析】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仔细审题的能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借助马木路克实现对埃及统治的,包税制属于经济统治方面的内容,故排除②④。2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向明而治”和“其命维新”可知,明治天皇把振兴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故A符合题意。2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战争持续了近三十年,长年的穷兵黩武最终动摇了其政权的根基,故C说法错误。23.【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原来少,不足以维持生计,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因此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尊王攘夷”,即要求尊奉天皇,进行改革,以抵御外国侵略,实现富国强兵,但并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25.【答案】A

【解析】上述表述都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并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统治基础,而是对封建统治加以修缮和维护,继续加强封建统治,这在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是世界潮流的形势下,是违背潮流的。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背景。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末期,列强开始入侵,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根据所学,A,B,C正确,当时推翻的是幕府将军,不包括D。2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A,B,C,D中属于外部原因的只有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加剧了日本的民族危机,促成了日本的明治维新。28.【答案】C

【解析】农奴制是套在农奴身上的“锁链”,也是束缚俄国进一步发展的锁链。砸断“锁链”,象征着农奴从此获得解放。2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在阿里改革时,并没有大力扶植私人企业,A,B,D都是它们的相同点。故选C。30.【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了在“脱亚入欧”理论下,日本达官显贵学习西方生活方式,举行化装舞会,彻夜狂欢的情景,是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影响的产物。

31.【答案】(1)由于宗主督护制和“纵富督贫”的赋税制度,阶级矛盾尖锐,由于鲜卑族实行压迫和歧视的不平等民族政策,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不断。

(2)反映的是孝文帝在掌握汉族先进文化方面的造诣。孝文帝较好地掌握了汉族先进文化,深刻地认识了汉族文化深邃丰富的内涵,对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和政策进行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所给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第(1)题能从两则材料中知道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所致,然后结合教材去分析这两个矛盾产生的原因。第(2)题主要是孝文帝接受汉文化的经历以及对他以后推行汉化政策所起的作用。

32.【答案】(1)原因:①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天主教会的腐败。③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2)认识:①教会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地位。②教会采取的手段卑劣野蛮。③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已经开始。

(3)天主教会逐渐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遭遇各方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解析】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阻碍社会发展。

33.【答案】(1)俄国废除农奴制,保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由劳动力,开辟了国内市场;日本政治上“废藩置县”和废除封建等级制度,经济上改革币制、土地制度和“殖产兴业”,社会生活上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制度和大力推进西化),军事上建立现代军队。两国的上述措施促进了他们走上近代化道路。

(2)改革与思想宣传、思想解放息息相关,思想解放的广泛性和力度强能促使改革成功,否则影响改革进程、甚至使改革夭折;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和维新之时,国人所接受新思想具有广泛性和一定深度,而中国虽然有西学渐进,但不够广也不够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俄国农奴制改制、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能力要求是从特定的角度探讨、论证相关历史问题。第一问主要从题干给定的五个角度论证俄国和日本是如何走上现代化道路。第二问首先要概述思想解放和改革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差异来论证这种关系。试题设计蕴含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考查。

34.【答案】(1)①西方列强采取经济和宗教形式开始渗透到日本社会;②幕府统治者害怕西方势力危及自身统治。(2)西方商船把大量商品运进日本,在日本大量倾销商品,实质上反映了日本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影响:日本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破产;国内市场物价暴涨,导致经济混乱;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材料一从经济和宗教两方面说明了西方对日本的影响,但闭关锁国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日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第(2)问图片反映了西方大量商品运进日本,反映的实质是日本成为与西方相联系的市场,其影响则是对日本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下载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