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18学年四川省眉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高2019届第四期半期测试
地
理 命题:
审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1.一艘海轮从中国上海开往英国伦敦,按先后经过位置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据海峡的轮廓可知,①为直布罗陀海峡,②为马六甲海峡,③为曼德海峡,④为英吉利海峡。一艘海轮从中国上海开往英国伦敦,按先后经过位置排序是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英吉利海峡-英国伦敦,即②→③→①→④。故选B。
以下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多洪涝灾害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对。B、C、D错。
5.根据经纬度,该地区是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不利于作物成熟。英国是发达国家,乳畜业发达,人们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草地面积大于耕地面积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C对。河流、地形、交通运输不是主要因素,A、B、D错。
6.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不利于作物成熟。东部地形平坦,位于背风坡,光照较多,耕地多。西部是山地迎风坡,阴雨天多,草地多。耕地和草地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日照,A对。东部、西部气温差异不大,B错。植被决定土壤类型,C错。水源充足,河流不是主要因素,D错。
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 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 D.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 【答案】7.D 8.A 【解析】
7.据图可知,M地处澳大利亚东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故选D。
8.据材料可知,滨藜是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种植滨藜可以吸收大量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因此可降低土壤盐分。故选A。
【点睛】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呈半环状分布,领土三分之一位于南回归线以北,该线附近为广
湖,面积达1.34万平方千米。湖水北浅南深,盐度较低,但北咸南淡。石油资源丰富,有石油湖之称,日产原油 200 万桶以上,大型油轮通过拓宽后的水道将原油输送出口,其原油出口占委内瑞拉原油出口一半以上。
材料二 委内瑞拉人口3200多万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其经济严重依赖于原油出口。受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影响,经济遭受重挫,国内通胀严重,粮食等物资短缺。
材料三 下图为马拉开波湖位置示意图
(1)结合材料分析马拉开波湖湖水北咸南淡的原因。
(2)政府计划将马拉开波市建成大型石油化工中心,试评价马拉开波市建成石化中心的条件。(3)针对粮食短缺,有人建议委内瑞拉与中国加强合作,在马拉开波湖周围种植水稻,以缓解粮食不足的问题,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南部(降水量大)入湖河流多,有大量淡水注入;北部与加勒比海有水道连接,湖水受海水混合不断变咸;人工拓宽入海水道加剧了海水倒灌,增加了北部湖水盐度。(2)利:原油产量丰富,石化工业原料充足;油轮可直接入海,海运便利;石化产品国际市场广阔;石油相关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较足。
弊: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发展石化工业资金不足;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本国市场需求量小。
(3)赞同:纬度低,热带草原气候,雨热同期;多条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劳动力较充足;水稻单产相对较高;有中国的援助,获得中国的技术支持。
反对:湖区周围平原面积相对较小,沼泽广布,不利于大规模种植;种植经验不足,对中国技术依赖严重;水稻用水量大,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加剧湖水咸化;大米(水稻)不是主食。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马拉开波湖南部,降水量大,入湖河流多,有大量淡水注 入。北部与加勒比海有水道连接,湖水受海水混合不断变咸。人工拓宽入海水道加剧了海水倒灌,增加了北部湖水盐度。
(2)根据材料,马拉开波市原油产量丰富,石油化工原料充足,靠近原料产地。该地海运便利,油轮可以直接入海。靠近美国等发达国家,国际市场广阔。相关产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利于建石化中心。但是受油价下跌影响,该国建设资金不足,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国内市场小,不利于石化中心建设。
(3)农业发展的条件,除了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还有劳动力、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从解决粮食问题角度分析,该地纬度低,热量充足。有多条河流流经,水源充足。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该国劳动力较充足。水稻单产相对较高,利于缓解粮食问题。有中国的援助,获得中国的技术支持。所以赞同发展水稻种植业。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湖区周围平原面积相对较小,沼泽广布,不利于大规模种植。水稻种植经验不足,对中国技术依赖严重。水稻用水量大,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加剧湖水咸化。大米(水稻)不是主食。所以反对。【考点定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
【名师点睛】根据湖泊位置及水系特点,分析湖泊咸淡的原因。河流汇入多,水量大,湖水淡。与海水相连,易受海水影响,湖水咸。区域石化工业发展条件,可以从原料、市场、交通、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利弊。了解区域种植业发展条件,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智利是世界重要的鲜果出口国,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使智利鲜果不易受外来病虫害影响,品种多,质地优。车厘子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等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种植,一般在6月上市,但产量较少,需要进口满足国内需求。近年来,智利车厘子在我国大陆市场所占份额已超过美国成为第一。智利车厘子出口运输方式以海运为主,空运为辅。下图为智利地理位置图。
⑴ 分析智利水果品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⑵简述智利鲜果种植不易受外来病虫害影响的自然原因。⑶分析与美国相比智利车厘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⑷说出智利车厘子出口采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
【答案】(1)跨纬度大,热量、水分差异大;东部为高大山脉,气候垂直差异大,所以适宜多种水果生长。
(2)北部为干旱的沙漠,东部为高大山脉,西部、南部为海洋(或西临太平洋,南部多冰川),环境相对封闭(或成为外来病虫害的天然屏障),不易受外来病虫害影响。
(3)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低;位于南半球,产品在我国冬季上市,竞争力强;少病虫害影响,农药使用少,品质好。
(4)海运运量大,成本低,有价格优势;空运速度快,水果新鲜度高
【解析】(1)影响作物种类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降水。智利南北狭长,跨纬度多,热量、水分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智利东部为高大山脉,气候垂直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样,所以适宜多种水果生长。
(2)不易受外来病虫害影响,说明自然条件与外界联系不易。智利北部为干旱的沙漠,东部为高大山脉,西临太平洋,南部多冰川,成为外来病虫害的天然屏障,环境相对封闭,所以不易受外来病虫害影响。
(4)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不同,海运运量大,成本低,有价格优势。空运速度快,水果新鲜度高,便于及时占领市场。但是海运速度慢,空运的运输量小,运输成本高。所以智利车厘子出口采用不同运输方式。
第二篇:四川省眉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20届高一下期期中考试
地 理
命题人: 审题人:
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化进程曲线的两幅图,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A.主要向第一、第二产业转移
B.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C.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
D.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
4.我国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类型中最主要的类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A.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 B.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读我国某省2012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表。完成5-6题。
5.目前该省人口增长模式为()A.高-高-极低
B.高-高-较低
C.高-低-高
D.低-低-低 6.该省城镇和乡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差异显著,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环境污染程度
B.医疗卫生条件
C.人口迁移数量
D.人口生育政策
右图中甲乙丙三曲线代表城市商业、住宅、工业用地付租能力。读图完成7-9题。7.按甲乙丙顺序,对应的用地类型正确的是()A.商业、住宅、工业 B.住宅、商业、工业 C.住宅、工业、商业 D.工业、住宅、商业
8.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9.近年,该市环城路附近出现了大型批发市场以及超市,主要原因是()①市中心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人口向郊区迁移
③环城路交通便利
④一、二、三环交通拥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读图完成10~11题。10.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A.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B.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C.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D.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11.城市通风廊道应
A.远离主要道路 B.靠近下风地带 C.限制汽车通行 D.降低建筑密度
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中央政府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将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读下图,据此完成12~14题。12.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比,雄安新区()①基础设施完善
②人口密度较大
③土地价格较低
④发展潜力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A.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 B.服务北京市民的大型商场 C.大型企业及配套部门 D.服务全国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14.雄安新区的发展将会使北京()
A.生态环境压力减轻
B.城市用地规模减少 C.第二产业比重增大
D.城市化的水平下降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15~16题。
城市化水平(%)
15.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16.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泰国是全球稻谷和天然橡胶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农业是泰国传统经济产业。橡胶树不耐寒,喜高温、高湿,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酸性沙壤土中。读图,完成17~18题。
17.泰国水稻的二季稻一般在12月下旬播种,次年3~4月 收割。其生长期间,主要限制条件是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光照不足
D.风力大
18.推测图中橡胶树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高原夏菜又称冷凉蔬菜或错季蔬菜,“家族”里有大白菜、西兰花、娃娃菜等成员,多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兰州市榆中县是我国著名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当地将蔬菜基地设在远离城市的高原上,依据海拔高度,梯次播种多类蔬菜,从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持续采收上市,并迅速销往东南沿海。完成19~20题。19.兰州发展高原夏菜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夏季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
B.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 C.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D.海拔高,气候温凉 20.高原夏菜能迅速占领南方市场,主要得益于
①生产成本低
②产品质量优良
③具有良好的上市档期 ④邻近消费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图所示。据此回答21-22题。
21.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减少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22.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不利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交通拥堵指数是指城市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2016年4月20日,高德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其中2016 年一季度与2015 年四季度相比较,各大城市拥堵情况变化显著。回答23-24题。
23.天津、上海等超一线城市拥堵情况较上一季度下降显著的原因最可能是()A.社会文化因素
B.城市基础设施改善 C.产业转移
D.卫星城市的建立
24.城市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顽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 B.GIS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C.城市拥堵会使城市的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D.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可有效降低城区的拥堵状况
“钟摆族”是指工作在城市中,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下图为潮汐车道景观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关于我国“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A. 郊区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多 B. 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城市房价高 C. 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 D. 通过建卫星城缓解城市压力 26.关于“潮汐车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中左侧汽车向郊区行驶 B. 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C. 通过增加道路面积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D. 0~18:00时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增加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27-28题。
27.基塘生产特色的形成是充分利用了下列哪个区位因素()A.水热丰富
B.地势低洼
C.广阔市场
D.政府政策 28.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烤烟是云贵高原种植历史悠久的经济作物。烤烟的生长习性是喜光、喜热、不耐寒、土壤要求红壤最好,黄壤次之,黔中高原一带分布黄壤,而滇中高原一带则为红壤。读黔中高原贵阳和滇中高原玉溪的气候图(下图),回答29-30题。
29.下列不属于云贵高原发展烤烟种植业的区位优势是()A.气温适中,降水适量 B.劳力丰富,质优廉价 C.土层深厚,多有机质
D.技术成熟,经验丰富
30.滇中玉溪香烟久负盛名,玉溪香烟质量优于贵阳的主要因素是()①市场
②土壤
③科技
④光照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客观题。(共40分)
31.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图,阅读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北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远大于拉萨。说出北京环境人口容量更大的主要原因。(6分)(2)图中箭头表示北京周边省区农村人口流向北京。这种人口流动对周边省区农村有何影响?(6分)
32.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1)。
材料二 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2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1)说明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和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
(2)说明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3)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
3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中国历史上曾有7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2008年中国又评选出了十大“新天府”。
(1)东北三江平原被评为“新天府”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其所产粮食品质高,绿色生态,请说出原因?(4分)
(2)成都平原和太湖平原作为“老天府”,与呼伦贝尔和伊犁河谷这两个“新天府”相比,突出的自然优势条件是什么?(4分)
(3)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垦湿地,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现又被评为“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6分)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答案
1-5 DCBDD 6-10 CDCBB 11-15 DDCAC 16-20 CBDDB 21-25 DBABB 26-30 CBACB 31.(共12分)
(1)北京经济、科学技术更发达;北京对外交通更便利,对外开放程度更高;北京人口受教..................育水平更高。(每点2分,共6分)...(2)有利:缓解农村人地矛盾;利于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与外界的文化、技术联系。(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
不利:造成劳动力流失,阻碍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老年人赡养以及留守儿童等问题。(任答1点,2分。未明确写出“有利”、“不利”两个词的,不给分!).......................
32.(1)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化发展缓慢(有下降、停滞等),城市化水平低;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4分)
(2)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严重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4分)
(3)①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②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④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⑤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⑥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6分)
33.(1)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周期长,作物品质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少;黑土土壤肥沃;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任答2点,4分)
(2)纬度低,热量充足,农作物产量高;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4分)
(3)解放后,随着我国人口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开垦了“北大荒”,“北大荒”变“北大仓”(2分);由于过度开垦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因而国家又做出了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的政策,湿地面积缩小趋势得到了遏制。(2分)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这里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且区域内环境优美、污染减少,因此当选“新天府”。(2分)
第三篇:四川省仁寿县联谊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联谊学校2011年下学期半期检测 八 年级 地理 试
题
一、选择题:30分
1、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是:()
A、黑河——腾冲—线;B、秦岭——淮河一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D、长江
2、“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地理区域的景观:()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下列城市平均温最低的是:()
A、拉萨;B、成都;C、兰州;D、乌鲁木齐
4、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暖温带大陆性气候5、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
A、东京;B、北京;C、南京;D、纽约
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以盆地、高原为主的是:()
A、青藏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南方地区
7、我国四大地区域中,太阳能丰富且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的是:()
A、西北地区;B、南方地区;C、北方地区;D、青藏地区
8、下列属于北京面临的城市问题是:()
A、沙尘暴天气加剧;B、水资源匮乏;
C、住房紧张;D、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9、北京的地区位置与()有关: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成都平原
10、我国最长的内河是:()
A、长江;B、塔里木河;C、淮河;D、黄河。
11、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A、准葛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2、下列河流中流经三大地理区域的是:()
A、珠江;B、长江;C、淮河;D、黄河。
13、下列山脉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天然分界线的是:()
A、长白山;B、阴山;C、巫山;D、秦岭。
14、与北京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A、津、冀;B、鲁、冀;C、鲁、津;D、晋、津
15、我国规模最大的机场是:()
A、成都双流国际机场;B、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C、北京首都国际机场;D、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第四篇:四川省眉山中学2018届高二文综下学期半期试题
眉山中学高二半期考试文综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
“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长达数月的林火引发烟霾严重影响本国和邻国的空气质量。图1 示意印度尼西亚及其周边国家,图2 为印度尼西亚烧芭新闻截图。据此完成1~2 题。
1.“印尼烧荒,‘呛伤’新加坡”、“印尼烧芭,霾锁南洋”这样的新闻头条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12 月~次年2 月 B.6~7 月 C.4~5 月 D.10~11 月 2.下列关于印度尼西亚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锋面雨最多的地区之一 B.主要经济作物为亚麻
C.该国河流众多而短小 D.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北半球
东非大裂谷(图3)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宽约几十至200 公里,深达1000 至2000 米。据此完成3~4 题。3.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到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B.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C.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D.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4.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图4 示意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图5 示意该国等高线和油井分布。读图,完成5~6 题。
5.关于该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镇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的关系密切 B.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大部分为热带稀树草原,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D.产生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6.关于影响甲、乙两地降水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是()
A.甲-纬度因素 B.乙-洋流因素 C.甲-地形因素 D.乙-人类活动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影响A地区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冰川作用 C.岩浆活动 D.风力作用 8.关于图中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火山口处的淡水湖 B.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
C.湖盆的形成与外力作用有关 D.河流水和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 图4为赤道附近某地区年降水量与蒸发量随地形变化状况,据此完成9~11题。
9.推断40~90千米处地形应为()A.峡谷 B.山脉
C.盆地 D.丘陵 10.据图示信息推测,0~40千米处的自然景观最可能是()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热带荒漠 D.落叶阔叶林 11.区域农业生产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A.干旱 B.洪涝 C.水土流失 D.低温冻害
12.双胞胎的哥哥在地球一端遭到不幸,而处在地球另一端的弟弟同时产生了不祥的预感。随着现代物理学中“量子纠缠”理论被证实,类似这些过去被视为“迷信”的神秘心灵感应,将会被得到科学的解释。这说明()
①科学实验是人类不断获得正确认识的重要源泉 ②科学的发展使得人类遇到的难解问题越来越少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背后都有科学的理论支撑 ④任何神秘现象都应该能够被科学的发展所破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得出了“芒种不种,种了无用”等具体经验。从中可以看出()
①我国劳动人民将节气经验智慧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我国劳动人民形成节气的认识是对生产和生活的反映
④我国劳动人民掌握了节气智慧,形成了对生产实践的最终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2017年3月15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就雾霾问题答记者问,指出我国雾霾的成因有燃煤和尾气排放。除此之外,我国科学家还发现,中国北方冬天的雾霾对全世界来讲都是特殊的,有其特殊因素,国家将不惜重金公关这个未知因素。据此可知()
①由于世界是变化发展的,真理的自我呈现需要漫长的过程 ②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现实的世界
④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的形成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 2017年3月,美国‘萨德’开始部署在韩国企业——乐天的高尔夫球场。“乐天”在中国的商店“乐天玛特”受民众消费抵制,已关闭了50多家,由原来的99家剩下至目前的30余家,营业额和利润直线下降。这反映了()
①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②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是客观的 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7年4月4日,又到了“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据此回答16-17题 16.人们纷纷想起唐朝诗人杜牧的诗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今,许多人巧用标点,将这首诗加以解构并改编为三言诗、短剧等。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事物内部的联系以具体条件为前提 ②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认识的反复性 ③部分的改变会引起整体功能的变化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7.在祭祀时人们从最初的烧纸钱,到如今的烧“房子”,烧“轿车”,烧“美女”,甚至烧纸币。究其原因,有人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思,有人为了显示自己如今“有钱了”,有人为了“赶时髦”等,这说明了()
①意识来源于祭祀者的自我体验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6.7%,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争取保持在6.5%左右。从2017年前一个季度来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长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于平衡,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体现了()
①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②在一定条件下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中和相对静止中 ③发展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和过程
④规律是客观的,想问题办事情必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强调,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至2016年近三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共减少9950万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2388万人,成为世界一致称赞的中国故事。这充分表明()
①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④事物总是处在渐进的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主要说明()
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④真理是有条件的,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1.浙江省人大代表、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明明在2016年举行的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新形势下利用“互联网+”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他认为,如今的“互联网+”,已发展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方方面面,政府要进一步建立支持“互联网+”的产业政策导向,以此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②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③人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漫画“定论太早”,在哲学上告诉()
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④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3.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联合国宪章》的主权平等原则,在此基础上,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材料表明()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 ④矛盾着的事物各有其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公元前七世纪末,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这一现象说明 A.分封制渐趋衰落
B.民众普遍攀附王亲贵戚 C.宗族凝聚力强化
D.宗法制下庶子后裔平民化
25.近年考古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3/92年—前59年)墓,出土有两枚印章(见右图),还有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印章沿用了秦统一文字的字体 B.精美器皿大多出自田庄手工业 C.竹简木牍可能记载有佛教经典 D.王国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26.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27.1849年,思想家徐继畲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曾说:“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创立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焉。”这说明徐继畲意在
A.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 B.推崇夏商周的社会制度
C.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 D.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
28.1920年,上海政府发布布告,禁止“一切所穿衣服或故为短小袒臂露胫或摹仿异式不伦不类”,并称其“招摇过市恬不为怪,时髦争夸,成何体统。”“故意奇装异服以致袒臂、露胫者,准其立即逮案,照章惩办。”该布告表明
A.自由开放之风已渐入民间 B.五四运动促成国人思想解放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逐步消除 D.政府公开反对西方生活方式
29.1949年6月,美国驻中华国民政府大使司徒雷登希望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物资能运到中国,以缓减华北因旱灾造成的粮棉供应困难,同时提出向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提供大批借款。中共外交人员告诉他,美国在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上没有正式表示,这些事情暂时无法实现。由此可知 A.美国改变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新中国对美交往的基本原则确定 C.中国已确立“一边倒”方针 D.美国企图用经济手段要挟新中国
30.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 31.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32.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 A.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 B.启蒙运动的深化 C.两人主张的政体不同 D.人文主义的兴起 3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 俄罗斯有关组织民调显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的2011年为42%,2013年为31%。这说明
A.阶级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B.全球史观能客观公正评价历史 C.史学家专著更接近历史真实
D.认识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34.肯尼迪任总统期间,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支持。据此可知美国 A.冷战思维影响到政府决策 B.分权制衡受到冲击 C.缩减福利促进了科技发展 D.国家垄断深入发展
35.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秋拍中,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落槌,加上佣金拍价合计为人民币3.77亿元。这幅画堪称其短暂绚丽的艺术生活中巅峰之作。对这幅画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B.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 C.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D.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
第Ⅱ卷
二、解答题
36.(26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9 示意世界某区域图
形成了一些大城市。
(1)根据材料二,简述与B 城相比,A 城降水的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其成因。(12 分)
(2)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多瑙河在C 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8 分)
(3)简述多瑙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下游地区工业生产的积极影响。(6 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上图为贝加尔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湖中生活着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贝加尔湖周围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但只有图中R河流出。
材料二 上图中甲城是西伯利亚的大城市,工业以‘机械制造(重型机械、机床、电缆)为主,市内有多所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投资。(1)说出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价值。(6分)
(2)简述R河的水文特征。(8分)
(3)如果从贝加尔湖引水到乙地,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哪些?(8分)
(4)简析甲城近年来成为投资热土的主要原因。(8分)
38、(32分)
材料一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3月6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网络营运商立即作出回应:今年10月1日起将全面实施,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同时,将根据各营运商4G网络覆盖水平的基本状况,围绕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网络提速降费的要求,结合市场运行变化规律,有计划、分步骤、科学的更新4G网络运营基础设施,持续打造新的精品,保证提速降费取得成效。
材料二 2017年春季开学以来,眉山各个学校纷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和体验为核心,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性活动形态,截止2017年3月,已经有近万名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获得了合格的学时学分。
材料三 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严治党,事关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双百愿景”的实现。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使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当前影响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要害是作风问题,要以“四反”为突破口,突出改进作风这个主题,从细处着手,向实处着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常抓不懈,促进全党更好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与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三大网络营运商如何保证网络提速降费取得成效?(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各校为什么要积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9分)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习近平同志讲话体现的方法论原则。(12分)
39、(20分)
材料一 中国梦,是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其中蕴含着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蕴含着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 “幸福特征”;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蕴含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材料二 为顺应全球传播时代的潮流,总书记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确立了以下思路:一是处理好主观认知与客观实际的关系。我国形象的塑造既取决于国情国力实际,同时也取决于自身的塑造能力,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二是处理好国内公众与国外公众的关系。由于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和文化差异,国内外公众对中国的认知会有差别,需要正确引导国内外社会舆论的互动。三是国家形象的判定标准与传播之间的关系。传媒对国家形象的判定有双重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需要加强对国际主流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1)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指导我们实现“中国梦”。(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塑造国家形象的。(8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限制君权的思想因先秦儒家的发挥,特别是经过后人的改造和发展,虽演变很多而仍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相与”及其“灾异谴告”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直到今天看来仍闪耀着进步光芒的思想越到后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1996年)
材料二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第三十二条 帝国议会议员,就其议员职位而论,不得领取任何薪俸或报酬。
第六十一条 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摘自《德意志帝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儒家限制君权的思想,并对其作简要评价。(1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综上分析近代德国和古代中国在限制君权上有何不同?(12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它们是: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世界格局将取决于八大文明的相互作用。“未来世界政治的轴心”将是西方和非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尽管西方文明目前还掌握着主导权,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正在缩小,西方文明要受到所有其他文明的挑战。
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一但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又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析户分居,各立户头,以防包容隐庇。这次检括户口的结果,“计账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又一次“貌阅”,结果“诸郡计账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二百”。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开皇五年(585年),文帝还采用高颖的建议,行“输籍定样”法(或称“输籍法”)。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所定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浮客)的剥削为轻,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史称“高颖设轻税之法,浮客悉自归于编户,隋代之盛,实由于斯”。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1)根据材料,概括“大索貌阅”、“输籍定样”政策内容的共同点与主要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推行“大索貌阅”、“输籍定样”政策的作用。(9分)地理试题以及答案
“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
为“天然”肥料。长达数月的林火引发烟霾严重影响本国和邻国的空气质量。图1 示意印度尼西亚及其周边国家,图2 为印度尼西亚烧芭新闻截图。据此完成1~2 题。
1.“印尼烧荒,‘呛伤’新加坡”、“印尼烧芭,霾锁南洋”这样的新闻头条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12 月~次年2 月 B.6~7 月 C.4~5 月D.10~11 月 2.下列关于印度尼西亚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锋面雨最多的地区之一 B.主要经济作物为亚麻
C.该国河流众多而短小 D.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北半球
东非大裂谷(图3)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宽约几十至200 公里,深达1000 至2000 米。据此完成3~4 题。
3.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到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B.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C.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D.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4.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A)
图4 示意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图5 示意该国等高线和油井分布。读图,完成5~6 题。
5.关于该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镇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的关系密切 B.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大部分为热带稀树草原,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D.产生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6.关于影响甲、乙两地降水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是()
A.甲-纬度因素 B.乙-洋流因素 C.甲-地形因素 D.乙-人类活动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影响A地区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冰川作用 C.岩浆活动 D.风力作用 8.关于图中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火山口处的淡水湖 B.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
C.湖盆的形成与外力作用有关 D.河流水和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 9.推断40~90千米处地形应为
A.峡谷 B.山脉 C.盆地 .D.丘陵 10.据图示信息推测,0~40千米处的自然景观最可能是
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热带荒漠 D11.区域农业生产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
A.干旱 B.洪涝 C.水土流失 D.低温冻害
13.(26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9 示意世界某区域图
.落叶阔叶林
形成了一些大城市。
(1)根据材料二,简述与B 城相比,A 城降水的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其成因。(12 分)
(2)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多瑙河在C 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8 分)
(3)简述多瑙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下游地区工业生产的积极影响。(6 分)
13.(1)(12分)特点:降水总量较大(2分);降水季节变化较大(2分),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2分)。
成因:位于沿海地区,冬季西风带来了丰富水汽(2分);受地形阻挡,水汽抬升,多地形雨(2分);夏季受副高控制,多下沉气流,降水少(2分)。
(2)(8分)特点:逐渐变多(2分)
原因:冬季以降雪为主,气温低,流量小(2分);冬季至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水增多(2分);降水量有所增加(2分)。
(3)(6分)提供较稳定的水源(2分);提供廉价的税点(2分);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工业产品运输(2分)
(4)简析甲城近年来成为投资热土的主要原因。(8分)
(1)①调节气候,湖区周围气温日、年较差减小,大气湿度增大,降水增多。②调节河流径流,径流季节变化减小。③维护生物多样性。④净化水质
(2)①流量大②径流季节变化小③冰期长④含沙量小⑤有凌汛
(3)①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②线路长,工程量大,投资大;③纬度高,气温低,冰期长;④跨越国界调水,协调难度大;
(4)①矿产资源、水资源丰富;②有铁路和机场,交通便捷;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科技力量雄厚;④工业基础好,生产协作条件好;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8分)DACDA BCBBD A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40.(25分)(1)思想:先秦孔子主张德政、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和荀子主张君舟民水,从道德
和民心角度限制君权;汉代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灾异谴告说,借天的神秘和权威限制君权;南宋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限制君权;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倡“君臣共治、地方分治”,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8分)
评价:儒家思想在皇权至上和法自君出的前提下,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客观上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并为近代思想家接受、改造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5分)
(2)特点:确立君主立宪制;赋予帝国皇帝外交、行政、立法、军事等大权;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带有军国主义色彩;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6分,3点即可)
不同:古代中国——通过相权(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约君权,目的是巩固君主统治,本质上仍是封建专制。(3分)
近代德国——通过议会立宪,以明确的法律制约君权,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和容克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右为贝加尔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湖中生活着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贝加尔湖周围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但只有图中R河流出。
材料二 右图中甲城是西伯利亚的大城市,工业以‘机械制造(重型机械、机床、电缆)为主,市内有多所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投资。
(1)说出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价值。
(6分)
(2)简述R河的水文特征。(8分)
(3)如果从贝加尔湖引水到乙地,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哪些?(8分)贵族的新政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3分)
41.(12分)观点一:世界格局取决于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西方文明受到其他文明挑战。(2分)
评析:人类文明发展史说明,世界上很早就已经形成了西方文明圈,伊斯兰文明圈,美洲印第安文明圈,东方儒家文明圈等。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国家通过炮舰、商品、资本和技术向全世界扩展,逐渐把世界绝大部分地区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同时在世界不同文明的冲突过程中也逐渐确立了西方文明主导世界的地位。(4分)二战后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上逐渐形成了基于各大文明圈而崛起的几大力量中心,他们是美国、西欧、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等,西方文明在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大为缩小,越来越受到其他文明的挑战。(4分)
亨廷顿站在文明的角度,认可不同类型的文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西方优越论”的观点,为分析国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2分)
观点二:世界政治格局是由大国力量对比决定的。(2分)论证:(略)(10分)
观点三:世界格局取决于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冲突。(2分)论证:(略)(10分)
观点四:西方文明受到其他文明挑战。(2分)论证:(略)(10分)
(观点二、三、四的论证参照观点一相应部分论述,论证充分即可。)44.(15分)(1)共同点:清查隐瞒人口,防止徇私舞弊。(4分)主要目的:增加政府赋税收入。(2分)
(2)作用:①查实户口,检举不实,惩处舞弊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隐瞒人丁户口、偷税漏税的不法行为,有助于澄清吏治;(2分)②析户分居和定户等级,编制“定簿”等措施,有利于国家掌握较准确的人口数目,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力役来源;(2分)③从轻定税,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2分)④打击了豪强世族与国争利的行为;(2分)⑤推动了隋朝走向繁荣。(1分)
半期考试政治答案 一:12—16:BBCBA 17—21:DCBAC 22-23:CB 二:38:(1)11分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和尊重客观实际情况。三大运营商要根据各自4G网络基础设施和市场运行变化的情况,有效推出精品保证实施。②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三大网络运营商要正确认识并发挥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作用。
③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三大网络运营商要结合市场运行变化规律,科学地更新基础设施。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三大网络运营商要努力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有计划,分步骤,科学的更新设施,新的精品。
(2)9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掌握和运用书本知识,有利于学生真正获得知识获得新认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新认识,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3)12分
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严治党,事关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党“双百愿景”的实现;(3分)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3分)
③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作风建设要从细处着手,向实处着手,积小胜为大胜;(3分)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作风建设要抓住要害,以反“四风”为突破口,突出改进作风这个主题。(3分)
39:(1)12分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中国梦”的实现要从国家、民族、人民、社会全局着眼;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中国梦”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各有其特点和侧重点;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国家、民族、人民、社会各司其职又紧密相连;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对“中国梦”的实现要有大局观,正确处理好国家、民族、人民、社会之间的关系。(每点3分)(2)8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在注意我国国情国力实际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增强塑造自身形象的能力,做到了既注重客观条件,又恰当地运用主观条件。
③在注重国内公众的反响和国家的自我认知的同时,也注意国外公众的感受和认知,做到了既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④在发挥传媒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独特优势的同时,又注意克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到了既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每点2分)
第五篇: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C.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D. 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2.“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
A. 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 B. 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 C. 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 D. 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
3.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影响是()A. 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 有利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C. 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 D. 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
4.《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 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 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D. 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5.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特点不包括()
A. 路德把德意志君主和贵族当作教会的天然保护者 B. 提出教会和国家政权分离
C. 引发了社会政治领域里的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6.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这反映出彼得一世()A. 强迫农民服役 B. 强制农奴劳动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推进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7.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蒙昧时代,主要是因为()A. 社会经济凋敝 B. 政治四分五裂 C. 教会神权统治 D. 王权极度衰弱
8.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9.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其中所说的“本”是指()A. 农耕经济 B. 法家思想 C. 中央集权 D. 轻罪重罚
10.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的实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 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 ④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有促进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12.在纪念梭伦的邮票上面有他的名言“避免极端”。其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 颁布“解负令” B. 鼓励发展工商业 C. 建立“五百人会议” D.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13.梭伦改革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这主要是为了()A. 满足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 B. 实现雅典社会的稳定 C. 彻底解决平民面临的问题 D. 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14.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是为了()A. 提高自身的素质 B. 减少与汉族地主大冲突 C. 适应农耕文化需要 D.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
15.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 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6.19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长州进京,还不好吗?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应当是()A. 日本门户打开了 B. 改革时代到来了 C. 民主政治建立了 D. 扩张战争开始了
17.在工业革命大潮直接有力地冲击之下,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进行彻底改造,能体现这一改造的措施是()A. 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B. 消灭盗匪
C. 坚决打击马木路克割据势力 D. 创办第一批近代工厂
18.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A. 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 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 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 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19.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0.从16世纪开始,埃及就处于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之下。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埃及进行政治统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把埃及作为帝国的行省 ②彻底消除了马木路克的势力 ③帕夏代表素丹统治埃及 ④实行包税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1.1868年,日本睦仁天皇取《易经》中的“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为年号“明治”,其改革统称“维新”,则来自《诗经·大雅·文王》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表明他决心()A. 振兴国家 B. 加强皇权 C. 学习中国 D. 学习西方
22.从1811年开始,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了持续近三十年的对外扩张战争,关于战争结果及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埃及在事实上获得了独立 B. 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C. 巩固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 D.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3.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因为()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②农奴得到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广大农奴不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④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4.当日本幕府统治陷入危机,而又出现了西方侵略的时候,尊王论和排外论相结合,形成了“尊王攘夷”的思潮。“尊王攘夷”运动在政治上主张()A. 协助幕府抵制外国侵略 B. 推翻幕府统治,还政天皇 C. 尊崇天皇,抵御外国侵略
D. 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25.虽然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使埃及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最终结果是失败的,其决定性的原因是()
A. 穆罕默德·阿里只进行了局部性的变革,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的结构变革 B. 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缺乏群众基础,没得到社会成员的有力支持 C. 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对现代化的改革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 D.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26.“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日本武士对此做出的反应不包括()A. 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B. 改革幕府,实现富国强兵 C. 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 D. 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
27.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其中“外部因素”指()
A. 中下级武士破产 B. 西南大名强大 C. 民族危机加剧 D. 倒幕运动胜利
28.为纪念俄罗斯农奴制改革150周年,2011年2月1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了一枚精制金币。金币的下方图案除了“1861”字样外,还有一条断裂的锁链。“断裂的锁链”象征着()A. 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 1861年改革并不完美 C. 广大农奴从此获得解放 D. 农民对改革并不满意
29.在发展近代工业的过程中,埃及举措,其中不包括()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 积极发展军事工业
阿里王朝和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一些相似的C. 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D. 开办学校培养人才
30.下图反映的是明治维新的哪一项改革的成果()
A. 实行“四民平等” B. 倡导“文明开化” C. 推行“殖产兴业” D. 改革教育体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对各族人民的统治,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约他出兵决战。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8分)(2)依据材料三,文献反映了孝文帝哪方面的造诣?这对以后他推行改革有什么影响?(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2)对材料四应怎样认识?
(3)以上材料在表明天主教会面临怎样的形势?
33.有学者认为:历史上强国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虽特征不同、手法各异,但其兴盛颇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寻:①鼎新革故,变法图强;②发展经济,壮大国力;③创新科技,崇文重教;④对外拓展,取长补短;⑤发展军事,富国强兵等等。
(1)针对上述说法,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和日本各有什么措施使其走上近代化道路? 材料:
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数年间刊印的各种版本达22种之多,被誉为“田武夫必读之书”。然而,《海国图志》在中国却不被重视,仅有三个版本。1862年,日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到上海考察,发现该书竟然绝版。
(日本)福泽谕吉被誉为“东方的伏尔泰”,著述颇丰,影响巨大。他每出一本书,“天下少年就群起遵从”,“父不能制子,兄不能禁弟”。他所著的《劝学篇》总机销售了340册,平均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读过这本书,一直有人尊称福泽谕吉是所有日本人的老师。
(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的角度,评述材料中的现象与改革的关系,并据此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在这方面的差异。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17世纪初
荷兰和英国也同日本建立了贸易联系,同时,天主教也传入日本,信徒一度达到十几万之众。德川幕府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在17世纪30年代连续五次颁布了锁国令,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材料二
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商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德川幕府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地方要绝对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国家高度集权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就不可以采用,美国联邦制度就是借鉴了的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被后来的朝代所采用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一个有一个的高度,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故B项错误;西周的分封制度虽然有集权趋势,但是过于松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权力并不是很大,所以才会造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战乱故应该排除D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2.【答案】C
【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3.【答案】D
【解析】本题可结合时代特点即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4.【答案】D
【解析】宋朝设置转运使的目的是削弱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应该选D。转运使的主要作用是将地方财税运送到中央,不是去管理地方财政和维护地方经济的发展。5.【答案】B
【解析】马丁·路德的主张迎合了一些封建统治者摆脱罗马教廷束缚的要求,得到了当地诸侯的支持,其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人民应当服从政府的主张体现了他的教权服从于政权并受政权保护的思想,但并没有提出教权和国家政权相分离。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题干的核心是指沙皇的专制,D项与材料不符;A、B两项是C项的具体表现;C项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专制,符合题意。7.【答案】C
【解析】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实行神权大一统的统治,它垄断文化教育,控制社会生活,欧洲社会处于黑暗和蒙昧的状态。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考查宗教改革的实质。材料中“因为他(教皇)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故本题选D项。宗教改革表面上看是反教皇的宗教斗争,实质上是在反天主教教皇名义下的反封建斗争,所以A项不对,B项反君主说法不对。这场运动主要是反对天主教教会,主张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教会的政治运动,所以C项说法不正确。9.【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提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为本,工商为末。因此这里的“本”应是指农业。10.【答案】D
【解析】“赋役征银”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大进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即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11.【答案】B
【解析】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试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分析各选项,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本题选B项。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梭伦改革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反映了梭伦“避免极端”的主张。13.【答案】A
【解析】首先可用排除法,③④在时间上均与题干要求不符,故可排除。其次可用理论分析法,可从“国家”这一概念入手分析得出结论。14.【答案】C
【解析】中原地区发达的农业文化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调整政策的动因,故正确选项是C。15.【答案】C
【解析】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虽反对正统的基督教,但对神依然显示出无比的尊敬,他们判定事物均以神为绝对权威。“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说明马丁·路德仍从神学角度论证问题。“人人都可以”体现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选C。16.【答案】B
【解析】从引文“长洲”“萨摩”这两处地名可知所述是1868年日本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倒幕派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长洲、萨摩、土佐、肥前等地。在倒幕成功后开始了明治维新。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门户,不符合提干19世纪后期的时间。日本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引进、制定、改造的。引文中没有反映日本对外战争开始的线索。17.【答案】D
【解析】创办近代工厂,引进机器生产,改变了传统的、落后的手工生产,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18.【答案】C
【解析】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也借深圳的发展来带动内地的发展。19.【答案】选项中涉及的四种状况都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新变化。【解析】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仔细审题的能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借助马木路克实现对埃及统治的,包税制属于经济统治方面的内容,故排除②④。2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向明而治”和“其命维新”可知,明治天皇把振兴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故A符合题意。2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战争持续了近三十年,长年的穷兵黩武最终动摇了其政权的根基,故C说法错误。23.【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原来少,不足以维持生计,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因此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尊王攘夷”,即要求尊奉天皇,进行改革,以抵御外国侵略,实现富国强兵,但并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25.【答案】A
【解析】上述表述都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并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统治基础,而是对封建统治加以修缮和维护,继续加强封建统治,这在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是世界潮流的形势下,是违背潮流的。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背景。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末期,列强开始入侵,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根据所学,A,B,C正确,当时推翻的是幕府将军,不包括D。2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A,B,C,D中属于外部原因的只有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加剧了日本的民族危机,促成了日本的明治维新。28.【答案】C
【解析】农奴制是套在农奴身上的“锁链”,也是束缚俄国进一步发展的锁链。砸断“锁链”,象征着农奴从此获得解放。2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在阿里改革时,并没有大力扶植私人企业,A,B,D都是它们的相同点。故选C。30.【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了在“脱亚入欧”理论下,日本达官显贵学习西方生活方式,举行化装舞会,彻夜狂欢的情景,是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影响的产物。
31.【答案】(1)由于宗主督护制和“纵富督贫”的赋税制度,阶级矛盾尖锐,由于鲜卑族实行压迫和歧视的不平等民族政策,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不断。
(2)反映的是孝文帝在掌握汉族先进文化方面的造诣。孝文帝较好地掌握了汉族先进文化,深刻地认识了汉族文化深邃丰富的内涵,对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和政策进行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所给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第(1)题能从两则材料中知道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所致,然后结合教材去分析这两个矛盾产生的原因。第(2)题主要是孝文帝接受汉文化的经历以及对他以后推行汉化政策所起的作用。
32.【答案】(1)原因:①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天主教会的腐败。③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2)认识:①教会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地位。②教会采取的手段卑劣野蛮。③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已经开始。
(3)天主教会逐渐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遭遇各方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解析】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阻碍社会发展。
33.【答案】(1)俄国废除农奴制,保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由劳动力,开辟了国内市场;日本政治上“废藩置县”和废除封建等级制度,经济上改革币制、土地制度和“殖产兴业”,社会生活上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制度和大力推进西化),军事上建立现代军队。两国的上述措施促进了他们走上近代化道路。
(2)改革与思想宣传、思想解放息息相关,思想解放的广泛性和力度强能促使改革成功,否则影响改革进程、甚至使改革夭折;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和维新之时,国人所接受新思想具有广泛性和一定深度,而中国虽然有西学渐进,但不够广也不够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俄国农奴制改制、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能力要求是从特定的角度探讨、论证相关历史问题。第一问主要从题干给定的五个角度论证俄国和日本是如何走上现代化道路。第二问首先要概述思想解放和改革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差异来论证这种关系。试题设计蕴含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考查。
34.【答案】(1)①西方列强采取经济和宗教形式开始渗透到日本社会;②幕府统治者害怕西方势力危及自身统治。(2)西方商船把大量商品运进日本,在日本大量倾销商品,实质上反映了日本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影响:日本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破产;国内市场物价暴涨,导致经济混乱;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材料一从经济和宗教两方面说明了西方对日本的影响,但闭关锁国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日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第(2)问图片反映了西方大量商品运进日本,反映的实质是日本成为与西方相联系的市场,其影响则是对日本经济造成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