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要点
2018年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要点
2018年,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工程质量安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提升管控能力,夯实基础保障,加快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
一、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部署要求,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着力解决工程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部门协作,强化政府监管,推动保障监督机构履行职能所需人员、经费、车辆,确保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下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有序开展。试行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工程质量监督抽测,对全省建筑施工质量开展多轮次暗访督查。督促指导青岛市做好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引入市场手段保障工程质量的机制。
(二)落实主体质量责任。全面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加强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动态监管,严格
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采集、记录、发布、共享质量行为信息,实行全过程质量信息档案管理。将“两书一牌”落实情况和人员到岗履职情况作为日常监管重点,加大行政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工程质量问题反映突出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实施约谈告诫,采取差别化监管。
(三)强化质量监督管理。贯彻落实《山东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基层监督工作调研,加快研究质量监督工作规范,完善见证取样、分户验收等制度。修订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全省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考核工作,研究建立线上培训和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切实提高监督人员业务工作水平。
(四)推行质量管理标准化。开展质量管理标准化调研,制定推进方案、实施细则和评估标准,开展试点、观摩、交流活动,组织创建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以施工现场为中心,大力推广实物样板和可视化交底,加快推行工程质量行为管理标准化和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五)深化常见问题治理。落实鲁政办发„2014‟26号文件要求,继续推进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将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做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从企业公开承诺、单设防治专篇,专项治理方案编制、防治措施落实等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总结专项治理成熟做法,编制防治标准和标准图集,推进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规范化。
(六)规范检测市场秩序。严把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准入和清出关。组织开展检测机构监督检查和能力验证,严厉打击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行为,进一步规范检测市场秩序。继续开展全省检测机构与人员信用评价工作,健全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七)夯实质量工作基础。加强省市县三级质量信息互通,筹建并完善全省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质量监督检测管理系统和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系统。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破解构配件生产制作、节点安装、分段验收等监管难题。组织开展工程总承包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研究制定工程总承包模式质量监管要点。制定推广住宅使用说明书示范文本,方便住户正确使用和维护,有效提高住宅使用寿命和安全耐久性。
(八)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全面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集成应用,强化《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宣贯工作,加快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推广应用,鼓励支持企业及时总结施工工艺成果,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以先进适用施工工法、QC成果创建推动提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夯实质量工作基础。继续组织开展“泰山杯”、优质结构工程评价工作,发挥精品带动作用,以点带面,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人员素质,改进管理机制,实现一次成优,带动全行业发展进步。
二、深化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防范遏制安全事故
(一)统筹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健全厅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机制,密切做好与部、省安委会上传下达和厅安委会成员单位沟通协调,分解落实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和城市安全发展等重点工作任务,统筹协调各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组织与设区市主管部门签订安全生产承诺责任书,完善承诺责任落实监督考核制度,做好迎接国家、省执法检查、巡查、考核等有关工作。组织召开全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对建筑施工安全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定期召开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交流情况,督促工作落实。强化全国两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关键时期、重大节点工作联动,开展包市督导督查,确保和谐稳定。
(二)狠抓主体责任落实。制定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细则,推行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承诺安全生产责任“两承诺一公示”制度,严格落实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主体责任。着力整治无资质承揽、未批先建、无证上岗等非法违法建设行为,完善查处移交、强制封停、断水断电等联合处置机制。严格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考核监管,清出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三)严格施工现场管控。部署持续深化建筑施工安全治理,全面落实住建部集中整治两年行动和省政府安全生产整治大行动部署要求。组织学习宣贯住房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
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制定实施细则,督促参建各方建立健全危大工程安全管控体系,严格执行违规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处罚措施。加快推进建筑施工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制定印发推进工作方案,开展对标贯标培训和考核评估,年内规模以上施工企业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实现全覆盖。编制施工安全标准化图集,制定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导则,将建立双重预防体系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实现紧密衔接、融合推进。
(四)创新完善监管机制。制定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考核办法,开展考核评比,督促提升监管效能。推行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现场公示制度,压实监督管理责任。转变监督检查方式,将重点转向实体防控和安全行为并重,着力解决查而不实、查而不改、查而不罚的问题;转向主体企业安全行为和主管部门监管行为并重,强化层级指导监督,有效改变“保姆式”监管方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第三方辅助巡查,制定省级辅助巡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加快推进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制定安全监管信息化推进工作方案,分步实现部、省、市有关数据共享交换。
(五)持续实施严管重罚。认真执行厅《生产安全事故处置工作规程》,及时掌握指导住建系统事故处置情况,调度督办事故调查处理情况。进一步严格落实隐患倒查追责、事故即行问责、查处挂牌督办制度,做好房屋市政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和移交
处理工作,确保逐案闭环处置。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做好监督检查通报案例的闭环整改问责工作。
(六)着力打牢基层基础。组织全省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提高安全监管队伍素质。启动建筑施工安全和装配式施工体验式教育基地试点工作,公布一批试点基地,协调指导试点单位做好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组织住建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营造良好氛围。遴选共享优秀安全教育课件,提升一线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开展建筑施工安全标杆企业、标杆工地培育工作,带动提升全行业安全生产水平。积极稳妥开展建筑施工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试点工作,出台实施方案,引入市场化机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施工项目扬尘防治、现场消防、食堂卫生等职业健康保障机制,改善建筑工人生产生活环境。
第二篇:2015年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要点
2015年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各级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为核心,以落实依法行政、改进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围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和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大执法处罚力度,规范检测市场秩序,积极应对建筑业改革发展新常态,努力开创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全市在建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两书一牌一档案”制度落实率达到100%;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竣工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率达到100%,住宅工程分户验收比对性复核率达到10%以上;工程质量安全投诉处结率达到95%以上,满意率达到90%以上;最大限度的减少一般性生产安全事故,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年计划创“省优质结构工程”12项、“省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示范工程”4项、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20项。
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要点
(一)强化监督检查,提升工程质量水平。一是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建筑质量的意见》(鲁政办发[2014]26号)和《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法定代表人授权书、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永久性标牌和质量责任信息档案“两书一牌一档案”制度。充分调动市、区县两级监督机构积极性,克服监管力量不足困难,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行检查,确保各方项目负责人特别是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自觉在岗履职。二是不定期开展工程质量大检查和专项检查,坚持重点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加强工程质量预控,强化对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工程实体质量和技术资料的监管。三是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监管,开展建筑材料专项整治。严格落实见证取样制度,严厉查处使用“麻钢砂”、“瘦身钢筋”等劣质建材的质量行为。继续开展钢筋、混凝土以及装饰安装等重要原材料的现场抽样检测,对建筑材料检测实行预控管理,要求工程开工前制定检测计划,并严格落实。开展工程使用材料防火性能检测,加大材料现场抽样检查的力度,重点对保障性住房、在建大型公建工程、学校、商场、医院、成片开发的商品住宅进行检查,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杜绝伪劣材料的使用,确保全市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完备、符合节能要求。四是加大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严肃追究质量责任。配合省住建厅、市住建局开展的各类执法检查,对查处的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及时曝光,涉及主体结构安全的工程,一律进行鉴定,消除质量隐患后方可恢复施工,着力形成“不敢违法违规,不想违法违规”的新局面。
(二)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日照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同监管平台,充分利用平台优势,通过将工程建设相关人员信息纳入质量安全协同监管平台,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二是完善建设工程市场诚信体系,与有关部门合作,制定出台《日照市建筑市场主体诚信体系考核管理办法》,规范工程参建各方和有关人员质量行为,推动建立健全法制化监管体系。三是健全完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加强施工现场动态管理,提高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及人员履职履责能力。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配备管理,提高持证上岗率。
(三)继续加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一是严格分户验收复核把关,加强对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比对性复检的管理,对复检结果不真实的责任主体记录不良行为并责令重新组织验收。二是狠抓措施落实。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再治理工作,确定新的常见性质量问题治理目标,严格贯彻落实《日照市建筑工程常见性质量问题专项治理手册(设计篇)》要求,进一步提高全市住宅工程质量水平。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为重点,继续加强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的落实工作,力争防治措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是发挥典型工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结合优质结构、优良工程评选活动,发挥典型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好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示范工程观摩交流会。四是抓好工程质量问题投诉。完善回访保修机制,对投诉中反映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在监督抽查工作中重点检查,逐步减少住宅工程质量投诉数量。规范投诉处理的程序,强化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属地管理规定,避免越级投诉,切实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四)实施精品工程带动战略,充分发挥精品工程、样板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继续推行样板先行制度,着力抓好样板后的执行情况,使样板先行制度真正发挥过程控制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对工程施工重要工序、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有效消除工程质量通病,提高工程的观感质量,完善工程的使用功能。二是引导企业争先创优,发挥各责任主体主观能动性,积极培育精品工程。三是做好市级优质结构、市级优良工程的评选和省级优质结构工程、省级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示范工程的申报初评工作,提高省优工程含金量。四是定期组织样板(精品)工程观摩,展示优质工程做法,引导企业创建精品。
(五)全面推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一是实施工程质量关键岗位实名制,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进展情况,出台施工现场质量关键岗位人员数量配备标准,实名上墙、变更有序,明确责任,落实到岗。二是加强建筑材料取样程序监管,严防试件造假,杜绝虚假检测,推广实施混凝土试件、桩基检测留置二维码或芯片技术。三是强化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监管。严格落实《日照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实施细则》,全面实施《住宅工程使用说明书》制度,充分发挥分户验收对住宅工程使用功能和观感质量的控制把关作用。规范毛坯房标准,加强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分户验收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分户验收工作质量。
(六)扎实开展“回访月”、“质量月”等活动。今年3月份,组织对2014竣工工程质量回访工作,督促建设各方落实质量责任和保修义务,在提高工程质量、保证使用安全、创造宜居环境上下工夫。今年9月份,组织开展“质量月”活动,营造“社会重视工程质量、人人关心工程质量”的良好氛围。继续开展“服务进社区,回访到用户”活动,切实做好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工作,争取质量投诉现场处理率达到95%以上,用户满意率达到90%以上。通过组织开展“质量宣传咨询日”、工程质量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七)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及试验室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完善预拌混凝土管理软件程序,通过有效运行“搅拌站试验室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和“预拌混凝土试验室监管系统”,实现对预拌混凝土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的质量追踪与管理。二是突出对预拌混凝土所用材料的管理,明确进场检测把关和留样的具体要求,坚决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确保工程结构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进一步完善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对所有原材料及产品均能做到可追溯,管理过程环环相扣。四是对全市预拌混凝土企业试验室主任及试验人员进行培训,组织企业间的学习与交流。五是争取对两家以上预拌企业的料仓进行全封闭管理。六是规范预拌混凝土企业市场行为,加强对分站的管理,组织预拌混凝土质量现场抽查,强化过程控制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全市预拌混凝土质量水平,确保工程结构安全。
(八)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一是强化检测机构信用管理,实施奖优罚劣、差别化监管,将检测机构信用行为与评先树优挂钩,实现守信得益,失信惩戒。二是大力开展检测市场执法检查,加强检测过程和行为监管,坚决消除检测资料乱、假、无的状态,严厉查处造假、虚假报告,涉及检测机构一律停业整顿,涉及工程一律进行结构安全鉴定。增加飞行检查的频次,每次检查确定不同的侧重点,切实起到规范检测行为和提高检测水平的作用。三是继续开展检测能力验证等活动,及时组织全市检测机构参加2015年全省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定期开展检测过程控制、现场操作、仪器保养等比对验证活动,全面提升检测机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三是组织全市检测人员及时参加2015年全省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检测、专项检测、备案检测人员考前培训及考试工作。组织取得《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管理手册》的检测人员及时参加2015年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四是配合省总站做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与人员信用考核工作,加强对检测机构和人员的动态考核。五是推进检测远程监控工作,通过检测远程监控联网,实现全市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和及时监管,进一步提高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六是建立检测机构定期交流制度,向先进检测机构看齐。继续开展检测技术大比武活动,全面提高我市工程质量检测水平。
(九)加强科技创新工作。一是配合省总站开展的工程质量监管政策研究,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工程为重点,加快我市建筑产业化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标准和程序方面的规范性建设。二是加大建筑产业化工程质量监管力度,加强新建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督查、巡查,加大预制构件生产制备环节的抽查抽测力度,试行监理单位驻厂监造,严格构配件产品进场验收和取样检验,强化连接节点的旁站监理和交叉验收,实施质量责任追溯机制。三是继续抓好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研究,研究分析住宅工程在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出现的质量新问题,及时提出防控措施和处理意见,加强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专项培训,减少并逐步消除新产生的质量问题。四是争取申报一项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四、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工作要点
(一)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一是督促施工企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保障安全生产投入,特别是要改善专职安全员履职环境、提高专职安全员岗位地位,加强以班组建设为重点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二是强化项目管理人员履职管理,要把项目经理、安全员、施工员等个人履行职责和从业行为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监管重点,尤其要加强领导带班值班管理,认真考核到岗到位、履职尽职情况。三是督促监理企业建立安全监理保障体系,重点抓好监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学习,做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和安全隐患的督促整改等工作。四是健全完善施工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施工现场动态管理,继续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提高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及人员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开展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活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一是切实做好春季复工工程检查工作,督促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自觉落实自检、自查、自纠的职责。二是认真开展季节性在建工程安全检查,坚持夏、秋、冬季节性检查,检查工作要“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建立“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检查工作责任制,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及时组织大风天气、高温汛期、冬季防火等专项检查活动,提高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四是继续组织安全生产暗访巡查,按照“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的原则,不定期组织暗查暗访、巡查督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狠抓整改、处罚到位、确保实效。五是继续加强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管控工作,有效防范并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照《山东省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与专家论证办法》,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严格落实专家论证制度。加大对深基坑工程、高大模板工程、脚手架、起重机械、吊篮施工、建筑外墙保温等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力度,排查安全隐患,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落实重大危险源上报制度、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全程监控。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围墙、挡土墙、临建设施的安全管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六是强化“五一”、“十一”、元旦、春节和“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检查,确保特殊时段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运行。
(三)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有效消除事故隐患。一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继续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完善“企业自查自纠、专家现场诊断、执法督促整改”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二是进一步加大高处坠落、施工坍塌、起重伤害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力度,继续强化土方开挖、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撑、起重机械使用、高处作业吊篮使用、施工现场用电和施工现场防火等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监管。三是继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无资质或超越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和转包工程行为,严肃查处不办理安全报监等手续,“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等行为。五是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的动态监管,研究制定《日照市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告知工作规程》、《起重机械安装监督检验工作规程》、《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工作规程》,重点对建筑起重机械检测、使用登记、使用管理进行管控。开展建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重点整治使用超龄或已淘汰的建筑起重机械、塔式起重机司机和司索信号工无证上岗等违法违纪行为,检查结果作为阶段考核、文明工地验收一票否决项。六是加强施工现场防护用品的管理,提高施工安全防护水平。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建筑施工钢管扣件安全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钢管、扣件等安全防护用品专项治理,逐渐淘汰不合格安全防护用品。开展施工现场钢管、扣件、安全网、配电箱等安全防护用品专项治理,加强吊篮、安全网等重点部位的监管,规范管理程序,确保使用安全。
(四)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日照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同监管平台,充分利用平台优势,通过将工程管理人员、建筑起重机械、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纳入质量安全协同监管平台,促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全面推进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系统,并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联网,提高建筑起重机械科学化管理水平。开发应用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推行建筑工地数字化网络监控,确保安全生产持续平稳运行。完善建设工程市场诚信体系,与有关部门合作,制定出台《日照市建筑市场主体诚信体系考核管理办法》,规范工程参建各方和有关人员建设行为,推动建立健全法制化监管体系。规范管理流程,实现安全监管标准化。进一步细化安全监督工作流程、健全工作标准、完善工作制度,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施工企业自检、自控和主管部门巡查、考核、评优等各环节监控行为,实现工程安全管理规范化。力争出台《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措施费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通过对专项费用的监管,保障施工现场安全投入,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深入开展达标创优活动,全面推动绿色施工。一是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按照《日照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工地评选实施细则》要求,加大对涉及农民工权益的生活食宿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卫生医疗设施、安全作业环境的考核力度,创建一批以“临时设施标准化、安全防护工具化、安全管理人性化、安全技术科学化、施工作业规范化”为标志的文明工地。将临时设施标准化、安全防护工具化、安全管理人性化、施工作业规范化等纳入评审考核指标,丰富安全文明工地内涵,不断提高创建标准。二是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工作,把施工扬尘治理情况列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现场围档建设,强化封闭管理,规范物料堆放,采取绿化、硬化、覆盖、喷淋、冲洗等措施有效降低施工扬尘。三是开展建筑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强化施工企业综合管理,督促企业健全机构、完善制度、配齐专职安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年底我市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先进企业创建率达到20%。四是开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现场观摩活动,指导施工企业创建建筑安全标准化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重点区域监管,突出做好中心商务区、图书馆等重点工程的安全管理,打造亮点、树立标杆。
(六)扎实开展 “安全生产月”活动。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认真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咨询日、安全知识演讲比赛、安全生产现场观摩会、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引导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职工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提升操作技能,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社会氛围。
(七)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抓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中反面典型的管理,抓好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自查工作,有针对性地抽查一批重点企业,全市内抽查企业比例不低于20%。加强颁证后的监管,对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发现其不再具备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加强劳务及专业分包工程施工队伍安全管理,理顺工程发包管理。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外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通知》,严格实施外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备案制度,凡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一律不得进入我市承接工程。
(八)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队伍素质。一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促进职工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提升操作技能。二是认真做好“三类人员”的考核与发证管理等工作,加强对“三类人员”日常持证上岗的监督管理,规范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延期程序,加强对“三类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履职审查,切实提高“三类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三是进一步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加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切实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实操能力。四是改进培训方式,完善教育体系,督促施工单位落实三级安全培训制度。组织编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安全知识读本、安全常识挂图,加大对以农民工为主的一线作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
(九)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健全应急救援机制。健全完善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督导各施工企业、各施工项目部编制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搞好演练。适时组织开展全市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证及时有效救援,减少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篇:2012年全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附件:
2012年全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12年,全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体思路是: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落实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严肃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建立质量安全联动监管工作机制;构建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防范体系,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开展工程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落实工程现场质量安全措施;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广绿色施工管理,全力打造政府放心、百姓满意工程。
一、创新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理念
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大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认真做好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处理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建筑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若干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完善工程安全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推动工程安全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政策法规体系,有计划地出台有关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规定、办法和文件。
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加快全省工程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平台开发建设, 统一安全质量信用评价标准和安全质量信用体系。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动态监管》内部通讯网,做好企业和个人安全质量信用信息的采集、管理、发布和使用工作。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快报制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大“建筑市场”和
“施工现场”信息共享联动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工程监管体系,全面推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升。
完善优质工程评审体系。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建设工程质量评优评奖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实行目标创建,强化创优质工程的过程监管,引导企业将目标管理融入到工程质量管理全过程,促进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增强质量意识,争创精品工程,充分发挥优质工程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规范优质工程评优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各个工程质量奖项数量,强化申报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项的审核管理,组织各协会开展创优质工程奖示范项目现场会,努力提高我省的质量水平。
推行工程质量报告制度。总结工程质量报告制度试点经验,推动市县深入开展工程质量状况统计分析,在查找问题的基础上,有计划的改进质量管理举措。
建立住宅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建立实施住宅工程质量保证保险预备金制度,运用市场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积极防范化解工程质量风险。开展住宅工程相关主体实施工作目标考核和信誉等级认定,考核认定结果与各方利益挂钩,促进住宅工程参建各方全面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
二、突出抓好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管
突出重大民生工程现场监管。重点监管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轨道交通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研究制定加强城市地铁等重大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意见》。深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巡查制度,强
化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行为监管和工程实体质量检测。全面落实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进一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两场联动。加强安全生动态监管,推进“两场联动”机制。制定《江苏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监管办法》,将落实领导带班制度与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GPS定位试点工作相结合,与推行在建项目视频监控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设上下联动的施工现场动态监督网络平台。将企业和从业人员违反建筑市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列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施工企业负责人、监理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专职安全员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在市县级层面上将打分情况与招标投标相联动。
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继续开展专项治理。贯彻落实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和《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等技术规范,督查施工企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程序、审核和实施,积极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有计划、有重点开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层级检查、监督和指导,督促主管部门、监督机构和参建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现安全生产监管零盲区,努力实现降低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减少一般事故、控制较大事故、杜绝重
特大事故的目标。
全面推动绿色施工管理和建筑工地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效防治工地扬尘。制定出台《江苏省绿色施工管理办法》,全面开展绿色施工工地和建筑工地生产标准化建设创建活动,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研究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实施意见》;有效防治建筑施工工地扬尘,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认真执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台帐》,逐步统一使用质量安全标准化图集,将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与文明工地、绿色施工工地创建活动相结合,在修订完善省级文明工地评审办法的基础上,加大创建文明工地动态化、日常化管理力度,提高各方参建主体创建省级文明工地极积性。
强化重点环节监管。研究制定《施工现场危险源点管理办法》,指导施工企业加强施工现场事故预防工作,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认真排查隐患和加强事故源管理,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严格建筑起重机械管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教育、考核,全面落实建筑机械安装检测规定和使用登记备案制度。
加强建筑材料进场管控。深入研究施工现场建筑材料质量管理现状,出台《进一步加强我省施工现场建筑材料质量管理的意见》,建立影响质量安全重要材料的抽查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原材料采购、进场验收和分类堆放的管理,认真落实原材料进场各环节的质量责任,强化材料的检测管理,加大对进场材料的抽检力度,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加强对预拌砼、预制构件和预拌砂浆的质量管理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我省预拌砼、预制构件和预拌砂浆质量管理的意见》,加大对商品混凝土厂家的质量管理和抽查、抽测力度,强化内部实验室的建立和质量检测管理,督促各预拌混凝土企业和管理部门建立严格登记管理制度,把好质量关。
三、加大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积极推进建筑业施工技术创新。继续开展建筑业十大科技之星、十大科技能手和十大科技标兵活动,激发和调动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实现更多的施工技术创新,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探索试点和推广工程建造专业化、部件标准化、制造工厂化,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
加大施工新技术研究推广力度。进一步开展工程建设工法研究开发工作。大力开展建筑业10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全省工程建设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继续开展施工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积极鼓励施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加快技术革新步伐。指导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探索施工新工艺、新方法,整体推动建筑施工技术进步。
四、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开展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工作,以组织培训和开展技术交流、学术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和水平。建立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技术专家库,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施工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遴选业务骨干入库,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指导。
建立安全生产救援应急队伍。根据国家和省安委会相关文件要求,全面建立安全施工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增强建筑施工领域应对和处置生产安全事故能力。2012年,着重指导省辖市建立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队伍,针对建设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关键工作岗位等事故预防重点,组织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和专项应急演练。
五、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
组织编制《2011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汇编》。深入开展通过“安全生产宣传周”、“安全生产科技周”、“安全生产咨询日”、“建筑施工和房屋安全咨询日”、“应急预案演练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营造全省建筑施工现场“治理隐患,防范事故”的社会氛围,切实提高建设工程各方安全责任主体的安全生产意识。
第四篇:2015年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工作要点
2015年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深化改革创新,狠抓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推行“三位一体”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模式,坚定不移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执法监督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本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三位一体”执法监督模式“保”、“推”、“教”、“引”、“帮”作用,推进本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2015年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工作目标
(一)严格依法行政,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建设工程五方主体责任落实,坚决杜绝重大质量事故,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确保实现全年安全质量目标。
(二)推行执法监督程序化和标准化,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确保“三位一体”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模式有效落实。
(三)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和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加大执法力度。
(四)围绕现场安全质量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继续完善质量安全状况测评工作模式,提高测评结果在差别化监管、评标及评优评奖中的应用性,有效实现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两场”联动。
三、重点工作
2015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依照法定的质量安全执法监督职责,在全面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执法检查等工作的同时,以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以质量通病治理和安全隐患排查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贯彻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规定》(建质[2014]153号)的要求。
1.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执法监督行为。
一是完善执法监督机构组织体系,明确施工安全监督岗位职责。二是健全施工安全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安全质量状况评估平台等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三是建立建设工程安全执法监督手册,规范安全执法监督程序。四是建设专业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安全执法监督队伍。
2.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执法监督,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抽查建设责任主体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督促各方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二是依托安全质量状况评估平台,以参建单位隐患排查为基础,对企业和项目开展差别化安全执法监督工作。三是对发现安全隐患,责令责任单位整改,对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二)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推行执法监督程序化和标准化。
1.统筹推进执法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工作,提高执法监督效率,形成执法监督合力。
一是完成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管理信息平台、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质量状况评估信息平台、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执法工作平台的系统整合工作。二是完成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一体化体系建设,解决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分离、数据对接困难等难题。三是推动本市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一体化工作平台建设,尽快实现本市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目标。
2.推动区县执法监督机构转变执法监督方式,全面推行程序化和标准化执法监督新模式。
一是组织全市质量监督人员进行新版监督信息系统使用功能的业务培训。二是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以科学制定执法监督抽查计划为核心的标准化执法监督新模式,使执法监督工作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三是以推动执行标准化执法监督为途径,带动区县积极落实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推进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量管控标准化活动,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制度。
3.加强业务指导和考核评价,构建市区两级监督机构有效的长效联动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重点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检测工作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管控优势,充分发挥7天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项目对把控混凝土实体质量的预警作用。二是推动全市执法监督机构落实《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执法监督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本市工程质量执法监督档案工作制度和体系,提高执法监督机构档案管理意识,提升执法监督档案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区县执法监督机构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工作的考核评价工作,逐步完善考核评价相关指标,推动区县执法监督机构不断提高执法监督水平。
(三)进一步规范重点工程、轨道交通工程以及检测管理等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形成部门协同联动监管合力。
1.实现重点工程执法监督标准化、程序化,提高执法监督效能。
一是严格规范执法监督程序,加强与属地安全执法监督部门的协同联动,实现执法监督工作从经验型执法向制度化、程序化执法的转变。二是以日常质量执法监督抽查及质量专项执法检查等方式有效构筑起质量网络化执法监督体系。三是继续坚持执法监督工作程序,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用制度破解重点工程执法监督难题。
2.筑牢长效机制,推进轨道交通工程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规范标准,夯实执法监督基础,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办法》课题研究,做好轨道交通安全质量管理法规规定申报相关工作,组织制定《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管理规程》、《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等地方标准。二是继续开展质量安全状况评估,促进状况评估与执法监督深度融合,提升差别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好评估项目续报和预算申报工作。三是建立轨道交通工程执法监督、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督导、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三位一体执法监督。四是逐步推行落实“四不两直” 执法监督抽查方式,探索建立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抽查和行政执法相对分离、过程质量执法监督和竣工验收执法监督相对分离、“两监”(监理和监督)联动等工作机制。五是督促参建单位做好轨道交通全国迎检、质量安全月、岗位技能竞赛、节假日及重要时点安全保障等活动。
3.多形式多方法有效推进检测管理执法监督工作改革创新。
一是加强对检测过程的执法监督,从委托、试验、检测报告以及不合格结果上报等方面加强对7天试块见证检测的监督执法。二是对检测机构进行能力验证工作,采取检测结果核查和集中比对的方式考核检测机构试验能力,确保检测数据真实有效。三是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有效差别化监管。四是建立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驻厂监理动态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驻厂监理的质量行为和主体责任落实的执法监督。五是加大对《北京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预拌混凝土承包商推荐名录》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六是逐步建立取消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资质管理新常态下对其质量行为的执法监督方式。七是对生产轨道交通工程盾构管片,尤其是市政预制大梁的企业进行有重点、多频次、全覆盖的执法检查。八是组织针对住宅产业化预制构件企业的专项执法检查,促进产业化住宅健康发展。
(四)明确执法定位,加强执法监督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加大执法力度。
1.明确执法定位,突出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核心工作。
一是以落实新《安全法》和《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地方立法为契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为机遇,有效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和做法,在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改革的大形势下,充分利用市区两级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力量,整合行政执法资源,统一执法监督人员身份,明确行政执法定位,建立执法监督长效机制。二是在我委牵头制定的《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市、区(县)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执法部门的定位。
2.建立健全各项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和机制。
一是严格案卷审查制度,提高案卷审查质量,保证执法案卷合法合规。二是继续完善专题执法会、执法培训等制度,提高执法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执法案件部门间移送工作制度。四是完善定期职责梳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修订及部门职能变化及时梳理,使执法行为依法有据、适用法律准确。
3.进一步严格履行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严格遵守执法程序,重点在双人执法、权利告知、回避等方面规范执法行为。二是继续坚持并规范录像监控约谈制度,确保执法行为具有可追溯性。三是要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及时告知当事人。四是合理行使处罚裁量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危害程度等,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内,做出适当的行政处罚。五是进一步严格要求市区两级行政执法机构统一登录执法信息平台完成行政处罚行为。
4.全面实现差别化监管,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有效提升执法效能。
一是继续完善以测评为基础、以抽查为主要方式、以执法为基本特征,通过测评覆盖住面,通过测评基础上的差别化执法突出点的网格化执法模式。二是定期组织开展深基坑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高大脚手架、临时用电工程及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专项执法抽查。三是落实市区两级执法监督机构联动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市区两级联合执法检查。四是加大对伪造检测数据的处罚力度,对伪造检测数据行为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公示一起。五是加大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偷工减料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六是积极采取第三方检测、实体回弹等检查手段,加大现场施工养护防护不到位执法力度。七是完善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通报会制度,加大执法公示力度,有效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八是加大执法监督相关公共服务购买力度,运用社会资源弥补CBD区域中国尊、北京新机场工程、通州新城核心区市政隧道工程等重点工程执法监督专业力量的不足,加强质量安全共同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五)深入推行“三位一体”执法监督模式,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
1.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状况测评工作,进一步发挥测评工作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督促各参建主体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促进参建各方提高自评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落实质量安全状况测评工作。二是不断完成测评工作改革创新,夯实测评数据基础,强化数据统计分析,提高测评结果的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三是完善质量安全状况测评信息平台功能,改进工程执法检查、测评检查抽选原则,及时更新细化测评指标。
2.带动区县深入推进质量安全状况测评工作,形成市区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合力。
一是尝试建立市区联合执法检查、测评检查工作机制,统筹质量安全监督及网格执法检查、测评检查各项工作,加大检查力度。二是完善全市质量安全状况测评工作季度通报制度,形成本市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良性竞争局面。三是研究制定区县质量安全状况测评工作考核指标,督促区县全面开展测评工作,有效应用测评结果开展差别化执法监督。
3.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大对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的执法检查,将企业法人授权委托书、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竣工后永久性标牌上传等要求纳入测评工作。二是结合本市建筑业企业资质及人员资格动态管理办法及记分标准,研究制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安全质量责任十项规定具体实施细则。三是深入统计分析全市质量安全状况测评数据,为建立本市建筑市场监管及诚信信息系统提供基础。
4.全面落实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求。
一是对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参建各方及时完成隐患排查并及时进行消除。二是完善质量安全状况测评信息平台功能,更加注重隐患排查及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实现闭合管理。三是申请专项课题研究,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化与测评工作的有效对接。四是加大对漏、裂、沉等质量通病和现场多发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
5.探索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状况测评与评标、评优评奖对接机制与施工现场、建筑市场“两场”联动工作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全市工程质量安全状况测评结果的作用,为行业协会组织安全文明工地、长城杯等评优评奖提供参考。二是利用全市工程质量安全状况测评排名结果,为市区两级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机构进行差别化监管提供依据。三是通过完善质量安全状况测评工作,努力实现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状况与建筑市场的有效联动,真正构建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第五篇:2014年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要点
三、工作重点
(一)开拓创新,努力提升各级监督机构的监管效能。
(二)推进“三化”工作,不断夯实质量安全监管基础。
(三)“打非治违”,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突出重点,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五)强化监管,规范工程监理、检验检测市场和企业行为。
(六)加强党风廉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争创文明监督机构,大力促进队伍建设。
四、工作措施
(一)开拓创新,努力提升各级监督机构的监管效能。
1、加强内部考核与层级监管,形成监督效能闭合机制。各级监督机构对一线监督员进行每月不少于一次的规范化绩效考核,市质安处要加强对各区县监督构及队伍的层级监管考核,结合省厅的季度督查和监督规范化考核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回头看”和再监督;同时从监管底数、企业自律、监督规范项目质量安全受控情况等几个方面对所辖区县考核评价,形成闭合机制,切实提高区县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2、全面开展新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住建部《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和省住建厅相关要求,各级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工程质量科学管理水平,落实参建单位质量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全市住宅工程常见性质量问题预防与治理机制,建立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企业实施、监理单位管控、监督机构把关的防治体系;9月底前,要创建以预防开裂、渗漏为主的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样板示范工程5项,其中市直两项,区县各一项;力争通过3年努力,新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预防和治理覆盖率达100%,住宅性能明显改善,住宅质量投诉明显减少,住户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严格推行省厅出台的主体结构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通过样板引路,治理主体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4、建立住宅工程分户验收抽查制度,落实责任质量监督工程师按不低于5%的比例且不少于3户对单位工程分户验收进行抽查,对抽查存在问题多、整改不力项目,一律不予通过竣工验收,并记录相关责任主体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将有可能出现的住宅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在监督一线,把关在竣工验收前。
5、建立健全工程质量阶段性达标验收制度,针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工期长,工程质量不容易掌控等特点,坚持按照每十层进行一次阶段性达标验收工作,确保对主体结构和隐蔽工程存在的质量隐患早发现,早整改。
(二)推进“三化”工作,不断夯实质量安全监管基础。
1、充分发挥监督规范的导向作用,根据季度规范化考核和督查发现的薄弱环节,强化监督规范与省厅考核的联动,加强落实整改,夯实质量安全监督基础。严格按照《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规范化绩效考核暂行规定》(湘建建[2013]83号)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绩效考核机制,继续实行常态的月度、季度监督考核,结合施工现场进行比对考核和讲评点评,抓好项目整改与教育培训相结合。
2、充分发挥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示范激励作用,优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工程(工地)评选,做好评选结果市场激励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创优主体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监管信息的促进作用,各地要将已纳入监管(含非正常)的全部项目100%按监管规范化要求每月不少于一次录入信息平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工作落实到位,尤其是对项目关键岗位人员重复押证、押假证等明显违法违规情况要及时核实查处。
(三)、“打非治违”,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1、加大对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工矿企业厂区建设项目手续不齐擅自开工建设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彻底消除监管“盲区”、“特区”。
2、重点清理整顿预拌商品混凝土市场,一是对使用无资质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和允许无资质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的监理单位进行严厉查处,及时上报不良行为记录并提出行政处罚建议;二是加大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出厂质量的监督抽查和延伸监理的工作力度,限制企业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不合格混凝土流入施工现场。
3、建立健全建筑机械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租赁、安装、顶升加节、附着、检验检测、运行使用、维修保养、拆除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按不低于10%的比例对检验检测结果合格的起重机械设备进行监督抽查,确保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安全。
4、加强架管,扣件、支模架、脚手架专项整治力度,严格现场的风证取样送检和联合验收监督,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员落实材料称重、测厚和分色标示、分类使用的履职情况检查,加大对脚手架、支模架专项方案是否按规定编审现场反搭设是否按方案实施的检查力度。
5、全面推行建筑工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充分发挥保险费率价格杠杆作用,实行与被保险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生产评先奖励及上事故发生情况等相结合的费率浮动机制和奖励机制,促进参进参保企业提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
(四)突出重点,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1、着重抓好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
一、大型公共建筑的质量安全监督,督促相关责任主体严把设计、施工、验收关,强化责任制度的落实,重点查处保障性住房分户验收走过场和弄虚作假行为,确保分户验收覆盖率和合格率达到100%
2、着重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质量案值专项监督工作,加强监督抽查力度,严格工程建设各项法定程序,落实质量安全监督各项措施。
3、着重抓好深基坑、高切坡、高支模、大跨度、复杂转换结构和高层建筑施工等重大危险源的监管,严格开工安全条件审查、专项施工方案编审和专家论证的程序监督,严格按审批方案组织施工、检查和验收的过程监督,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4、着重抓好节假日复工和“两会”、雨期、高温、冬季施工安全监督工作,督促相关责任文体做好应急预案和技术衔接,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5、着重抓好建筑节能监管工作。以日常监管为抓手,重点加强对进场节能材料见证取样监管和检测抽检;同时,都督检查时发现相关责任单位不按规定设置公示牌、违反规范规程中“强制性条文”的,没有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不按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施工的、建筑节能设计重大变更未通过原施工图审查单位复审的,没有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方案的,一律不得允许继续施工并责令立即改正。
(五)强化监管,规范工程监理、检测市场和企业行为。
1、结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的修订出台,进一步完善监理市场监管措施,加大对建设工程现场监理部关键岗位人员持证到岗、履职情况的监督管理 力度,促进全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理工作规范化。
2、切实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完善培训管理制度,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培训考试与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六)加强党风廉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争创文明监督机构,大力促进队伍建设。
1、认真贯彻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狠抓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市委十项措施等有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规定,切实做好廉政风险防控环节的工作,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公开办事程序和服务过程中,公开发放廉洁自律“十不准”承诺书和廉洁执法情况公开反馈卡,进一步树立阳光监督、规范监督的形象。
2、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重点狠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大会动员、分步骤抓实、强力推进等措施,力争通过半年多时间,让活动取得实效。同时,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与日常监督工作结合起来,把改进作风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基层,注重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真正让群众受益。
3、深化文明行业创建为,争创高级文明单位。通过文明行业创建 外树形象、内聚活力,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监督机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一线监督人员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监督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提高监督人员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同时,以文明行业创建为抓手,以争创“文明监督机构”、“文明监督工程师”为载体,为全市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组织保证。
4、积极组织监督人员技术培训,着重提高监督人员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重大危险的识别监控能力、质量安全监督实情的处置能力。深化监督人员的考核,量化细则,进一步提高监督人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的主动作为意识。
二○一四年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