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OO三年上半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场综述
二OO三年上半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综述
2003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承接上年度的调整走势,平稳度过了非典非常时期,并继续保持快速稳健的发展势头,再一次显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容纳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也表明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成熟。今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基本运行情况如下:
一、债券发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发行主体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债券12只,发行总额2860.00 亿元,同比增长92.59%,其中,发行国债1480.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债券1300.00亿元,中国进出口银行金融债券80.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继去年第十五期国债跨市场发行以后,今年第一期国债也采用了跨市场发行的方式,并且在原计划发行350亿元的基础上,追加发行了350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跨市发行债券的需求。
从今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方式看,所有债券的发行均采用市场化招投标方式,但以单一价位荷兰式招标方式占绝对主导地位,只有国家开发银行第四期债券采用多重价位美国式招标方式;从债券的期限来看,以一至十年的中期债券为主,其发行量为2560.00亿元,占总发行量的89.51%;从债券付息方式来看,有固定利率附息债、浮动利率债和贴现债三种,但以固定利率附息债占多数,为1820.00亿元,占总发行量的63.64%。今年上半年,财政部在国债发行上出台了一些新的举措:今年初,财政部首次提前公布了今年部分国债发行时间表,增强了国债发行市场的透明度,便于市场参与者根据公开信息适当安排投资计划,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另外,将承销团成员首次分为甲、乙两类,在享有的权利和需要履行的义务方面,两类会员都有差别,较为有效地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特别是,由于规定了每个甲类成员的基本承销额,从而降低了国债一级市场发行风险。国家开发银行在债券发行市场创新上,也在继续进行积极的探索,今年上半年,继续推出了一期可赎回债券,在第四期债券发行上,采用了多重价位美国式招标方式,并且,就发行美元债券在中国债券信息网上进行问卷调查,拟在发行以外币计价的债券上进行有益的尝试。
二、债券托管情况
截止到今年6月31日,在中央结算公司直接托管债券180只,面值达到28258.24亿元;在中央结算公司开户的结算成员单位已达1663户,比上年的开户数增加了74.87%,其中丙类帐户结算成员数目增长最快,从去年年末的424户增加到1085户,增长率为155.90%,由此说明,随着去年十月份央行结算代理制度的推出,市场各类机构通过结算代理人积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寻找投资机会。
三、债券交易结算情况
今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结算量在去年跃上10万亿元新台阶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上半年现券和回购交易总量为60771.11亿元,同比增长32.66%。上半年的交易结算情况主要特点是:
1.回购交易量稳步增加,回购利率先降后升
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继续稳步增长。回购首期结算量50646.50亿元,同比增加7212.65亿元,增幅为16.61%。
上半年,债券回购利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一月份,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从去年年末的2.364%降为2.314%,降幅为2.12%,从一月份到四月份,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继续延续下行趋势,二月、三月和四月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297%、2.123%和2.030%,降幅分别为0.73%、7.58%和4.38%。从四月下旬开始,回购利率开始回升,五月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升至2.090%,升幅为2.96%,到六月,升至2.208%,升幅达5.65%。债券回购利率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短期资金的松紧变化情况。
2.现券交易量迅猛增加,交易行情相对平稳。
上半年,现券交易空前活跃,截至6月30日,现券交易结算量达10124.61亿元,比去年全年现券交易结算量还多5784.31亿元,现券交易结算量占整个托管量比重为35.82%,占本年度债券交易结算总量的比重为16.66%,这一比重远高于2002年的4.08%,2001年的2.06%和2000年的3.95%的水平。
上半年现券市场的活跃,一方面与今年沿海部分大城市资金实时支付系统开通带来的债券市场结算效率的提高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双边报价商市场报价进一步活跃带动了市场的发展等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带有衍生性质的交易方式,如开放式回购、远期交易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现券交易的放量。这些衍生的交易方式源于市场参与者调节债券资产流动性、调剂收益进行税收安排以及规避市场债券价格波动风险等需求,反映了市场对债券衍生工具的自发性需求,但是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因此,根据市场的发展,引入规范化的债券衍生工具既具备可能性,又具备必要性,宜认真加以研究,适时推出规范化的衍生产品,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现券交易的活跃,现券交易结算量占债券交易结算总量比重的迅速增加,反映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上,债券的投资性进一步显现,这有助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的构建和债券的合理定价,有助于市场债券投资行为的理性化,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
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债券指数显示,上半年,中国债券市场总指数由年初的101.62点升至6月底的101.99点,升幅为0.36%;而银行间国债指数则由年初的101.91点回落至6月底的101.83 点,跌幅为0.075%;政策性银行金融债指数由101.68点升至6月底的103.65点,升幅为1.94%。从指数所显示的回报率而言,金融债券提供的回报率高于国债回报率(不考虑利息免税因素)。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去年年初中国债券市场总指数为100.18点,到6月底,升至104.64点,升幅为4.45%,年底又回调到101.36点,跌幅为3.13%。从指数点位的波动情况可以看出,无论是与去年上半年还是下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债券行情都表现为相对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和起伏。
3、结算代理业务正在启动。自去年十月份央行结算代理制度推出后,一些非金融机构纷纷通过结算代理方式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今年上半年,通过结算代理办理的债券交易结算达868.49亿元,比去年全年还多187.61亿元,说明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代理业务正在启动,且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结算代理业务中,回购交易结算代理仍为主流方式,回购首期结算量为630.70亿元,现券交易结算量为237.70亿元,回购交易结算代理量与现券交易结算代理量之比为2.65:1。
今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显示出,经过多年的铺垫和准备工作,银行间债券市场正经历着质的飞跃,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场交易主体迅速扩大并且多元化,市场交易工具不断创新,各个市场间的联动性日益加强,市场交易量,尤其是困扰市场多年的现券交易量迅猛增加。但是,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市场发展的环节和需要完善的方面: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债券柜台交易业务,仍然处于交易比较清淡的状况,上半年总交易结算量仅为12.35亿元,这与柜台交易券种比较单一(目前在柜台交易的债券只有两只国债)、试点银行和城市范围较为有限及债券收益率相对同类债券偏低等有关系,为活跃柜台市场,使之成为普通投资者投资债券的一个重要渠道,应适当增加柜台交易券种、扩大承办机构范围,并采取一定措施引导债券的合理定价。另外,虽然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从每日平均发生交易的债券数量占可流通债券总数量的比例来看,仍然偏低,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可流通债券数量为140只左右,而每日发生交易的债券数量不到30只,只占可流通债券总数的21.43%。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双边报价商参与市场报价有力地促进了债券的市场流动性,但目前仅有的九家报价商报价集中在二十只左右收益相对较好、市场认可度较高的券种上。如果从一级交易商中挑选符合条件的机构,增加双边报价商的家数,并且加大与公开市场操作和债券承销业务挂钩的一些鼓励措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报价商报价的积极性,扩大报价商报价券种范围,从而增进整个现券市场的流动性,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篇: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规则
附件2 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规则
第一章 总则
1.1 为规范债券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交易成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2号)、《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4]第1号)、《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15号)、《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1号)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1.2 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交易系统进行的债券交易行为,适用本规则;本规则未作规定的,适用交易中心其他有关规则。
前款所称债券,包括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的政府债券、央行票据、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境外机构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以及其他具备还本付息特征的有价证券。
资产支持证券的交易适用本规则。
1.3 本规则所称债券交易,包括现券买卖、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和债券借贷。
1.4 交易中心为交易成员提供报价、成交、风险管理、清算提示以及信息等服务,履行市场日常监测和统计职责,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与交易中心联网的机构应通过交易中心交易系统进行债券交易。
1.5 交易成员在债券交易中应遵循公平、诚信、自律的原则。
第二章 定义与基本规则
2.1 交易系统
交易系统是指由交易中心管理运作的,向交易成员提供报价成交及其他交易辅助服务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和数据通讯网络。
2.2 交易成员
2.2.1 交易成员是指依照交易中心有关联网管理办法与交易中心联网的机构投资者。依照交易中心有关规则在交易系统开设交易账号,并委托其他交易成员使用其交易账号代为达成交易的机构,视为交易成员。
2.2.2 交易成员应在交易系统中建立系统用户并为其设定相应权限。交易成员通过其建立的系统用户在交易系统中进行债券交易。
2.2.3 交易成员在交易系统中的所有操作以交易系统数据库记录为准。
2.3系统用户
2.3.1 系统用户是指由交易成员建立并支配的,用以在交易系统中进行债券交易及相关操作的系统帐号,包括首席用户和普通用户。
2.3.2 交易成员应授权具备交易中心本币交易员资格的人员通过操作系统用户代表其进行债券交易。
2.3.3 任何通过系统用户在交易系统中进行的操作,交易系统均视为是该系统用户所归属的交易成员的行为,由该交易成员承担行为后果。
2.4 交易方式
交易方式是指债券交易的成交报价方式,包括询价交易方式和点击成交交易方式。交易系统提供其他交易方式的,由交易中心另行规定。
2.5 交易要素
交易要素是指债券交易报价和成交的具体条款,由交易系统赋予固定的名称及相关参数。
2.6 交易合同
2.6.1成交单、相关主协议(若有)及补充协议(若有)构成交易双方之间完整的交易合同。
2.6.2 成交单
2.6.2.1 成交单是交易系统确认成交后,根据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就交易要素达成一致的约定,和交易成员在交易系统中提交的成员资料自动生成的格式化的书面合同。
2.6.2.2交易双方可于成交前在补充条款内约定其他未尽事宜。交易达成后,补充条款的内容列示于成交单上。补充条款不得与成交单上的其他要素相冲突。
2.6.3 成交单一经达成,对交易双方具有最终法律约束力。2.7 交易基本参数
2.7.1 收益率、利率、价格保留小数点后4位,交易金额、结算金额精确到分。
2.7.2 结算日适用下一工作日的营业日准则,融资/融券价格的日计数基准为实际天数/365,即计息/计费天数按实际天数计算(算头不算尾),一年按365天计算。债券收益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计算公式和参数计算。
2.8 结算方式
结算方式是指债券交易中资金收付和债券交割及设定/解除质押的方式。
2.9 上市交易日与摘牌日 交易中心根据债券交易流通文件在交易系统中设定债券的上市交易日(交易流通起始日)和摘牌日(交易流通终止日)。
2.10交易日与交易时间
交易日为每周一至周五,遇法定节假日调整除外,交易时间为每交易日9:00-12:00、13:30-16:30;如遇变更,交易中心将提前发布市场公告。
第三章 交易方式和一般流程
3.1 询价交易方式
3.1.1 询价交易方式是指交易双方自行协商确定交易价格以及其他交易要素的交易方式,包括报价、格式化询价和确认成交三个步骤。
3.1.2 询价交易方式下,最低交易量为券面总额10万元,交易量最小变动单位为券面总额10万元。
3.1.3 报价
询价交易方式下,报价包括意向报价、双向报价和对话报价三种报价方式。意向报价和双向报价不可直接确认成交;对话报价经对手方确认即可成交,属于要约报价。交易系统按债券交易子市场设臵相应报价方式。
3.1.3.1 意向报价是指交易成员向全市场、特定交易成员和/或系统用户发出的,表明其交易意向的报价。受价方可以根据意向报价向报价方发送对话报价,进行格式化询价。
3.1.3.2 双向报价是指交易成员向全市场发出的,同时表明其买入/卖出或融入/融出意向的报价。交易成员可就双向报价产品和资产支持证券发出双向报价。
双向报价产品是交易系统事先设定部分交易要素的标准化报价品种。3.1.3.3 对话报价是指交易成员为达成交易,向特定系统用户发出的交易要素具体明确的报价,受价方可以直接确认成交。
3.1.4 格式化询价
格式化询价是指交易成员与对手方相互发送的一系列对话报价所组成的交易磋商过程。交易成员可在交易系统允许的轮次内询价。超过允许轮次而仍未确认成交的,格式化询价结束。
3.1.5 成交
3.1.5.1 交易成员通过格式化询价就交易要素达成一致后可向交易系统提交确认成交的请求。
3.1.5.2 请求确认成交的交易符合交易规则规定及其他风险控制指标的,交易系统予以确认成交。
3.2 点击成交交易方式
3.2.1 点击成交交易方式是指报价方发出具名或匿名的要约报价,受价方点击该报价后成交或由限价报价直接与之匹配成交的交易方式。
3.2.2点击成交交易方式下,最低交易量为券面总额100万元,交易量最小变动单位为券面总额10万元。
3.2.3 报价
3.2.3.1在点击成交交易方式下,报价方式包括做市报价(双边报价)和点击成交报价(单边报价)。
3.2.3.2做市报价是指报价方就某一券种同时报出买入和卖出价格及数量的报价。做市商和尝试做市机构可对其设定的做市券种进行双边报价。点击成交报价是指报价方就某一券种报出买入或卖出价格及数量的报价。
3.2.4 限价报价是指报价方发出的单边买入或卖出报价,该报价不向市场公开,可自动与符合成交条件的点击成交报价成交。
3.2.5 成交 3.2.5.1 点击成交
受价方应输入买入/卖出数量并选择结算方式,交易按报价方所报价格、在报价方设定的金额及结算方式范围内成交。
受价方输入的交易量小于等于点击成交剩余报价量的,按受价方输入量成交;受价方输入的交易量大于点击成交剩余报价量的,按点击成交剩余报价量成交。
3.2.5.2 限价报价成交
交易系统自动将限价报价与符合其报价条件的点击成交报价匹配成交,成交价格以点击成交报价价格为准。
限价报价量小于等于点击成交剩余报价量的,按限价报价量成交;限价报价量大于点击成交剩余报价量的,若限价报价方允许报价量拆分成交,则限价报价可与多个点击成交报价成交,直至限价报价量成交完毕,若限价报价方不允许报价量拆分成交,则交易不能达成。
3.3 成交单
3.3.1 成交单上载有交易双方就交易要素达成一致的约定和其他必要内容。
3.3.2 根据交易成员在交易系统中提交的成员资料,成交单自动显示交易双方的机构信息和账户信息。机构信息包括交易成员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公司住所、达成交易的系统用户名及联系电话、传真;账户信息包括资金账户户名、资金开户行、资金帐号、支付系统行号、债券托管账户户名、债券托管机构、债券托管账号。
交易成员机构信息和账户信息发生变动的,应向交易中心提交变更说明材料(加盖公章)并同时向交易系统提交变更后的信息。交易中心将向交易成员公告变更信息。交易成员对其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及完整性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
3.4 成交修改或撤销
3.4.1 交易双方应根据成交单履行合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3.4.2 若交易双方确需变更或解除已达成的交易,应依交易中心本币交易应急服务规则向交易中心申请修改或撤销成交单。
3.5 交易成员应依据交易合同进行清算和结算。
第四章 现券买卖
4.1 现券买卖是指交易成员约定以某一价格转让其持有债券的交易行为。
4.2 现券买卖主要交易要素含义如下:
(1)净价:不含应计利息的债券价格,单位为元/百元面值。(2)应计利息:上一付息日(或起息日)至结算日之间累计的按百元面值计算的债券发行人应付给债券持有人的利息,单位为元/百元面值。
(3)全价:全价=净价+应计利息,单位为元/百元面值。(4)待偿期:成交日至债券到期日的期间。(5)券面总额:交易债券的总面额,单位为万元。(6)交易金额:交易金额=净价/100×券面总额×10000,单位为元。
(7)应计利息总额:应计利息总额=应计利息/100×券面总额×10000,单位为元。
(8)结算金额:结算金额=交易金额+应计利息总额,单位为元。(9)清算速度:成交日(T)与结算日之间的工作日天数(N),有T+0和T+1两种。
(10)结算日:债券交割和资金支付的日期。结算日=成交日+清算速度。
(11)结算方式:包括券款对付、见款付券和见券付款。(12)每百元本金额:每百元待清偿的本金金额,单位为元/每百元面值(仅适用资产支持证券)。
(13)本金额:本金额=每百元本金额/100×券面总额×10000(仅适用资产支持证券)。
4.3 现券买卖按净价交易,全价结算;资产支持证券按每百元面额对应的本金进行报价。
4.4 现券买卖可采用询价交易方式和点击成交交易方式。询价交易方式下可用意向报价、双向报价(仅适用资产支持证券)和对话报价,点击成交交易方式下可用做市报价、点击成交报价和限价报价。
4.5 做市业务和尝试做市业务
4.5.1 做市商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做市业务,享有规定权利并承担提供流动性义务的金融机构。
4.5.2 做市业务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做市商在现券买卖中对做市券种向全市场发出双边报价并履行成交义务的行为。
4.5.3 做市商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其做市券种向市场提供连续双边报价,报价价差应处于市场合理范围内。以下情形交易系统向做市商进行提示:
(1)双边报价中单边或双边报价的券面总额少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最小做市报价量的;
(2)做市券种双边报价空白时间接近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时间且做市商未更新报价的;
(3)做市券种双边报价空白时间达到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时间且做市商未更新报价的。
4.5.4 交易系统向做市商提供以下便利:
(1)做市商可就各做市券种设定做市限额,该做市券种交易超过做市限额的,交易系统对做市商预警;
(2)做市商可就做市报价显示和成交设定券面总额参数;(3)展示本方及市场做市报价信息。
做市商在交易系统享有的便利若有增加或变更,交易中心将另行公告。
4.5.5 拟开展尝试做市业务的金融机构应以书面形式向交易中心提交尝试做市申请书。交易中心收到申请书两个工作日内为其开通做市报价功能并予以公告。尝试做市机构应积极进行做市报价,连续20个工作日未进行做市报价的,交易中心可书面通知该机构停止其做市报价功能,并在三个月内不再接受其尝试做市申请。
4.5.6 做市商和尝试做市机构应通过交易系统提交并及时维护做市券种。
4.6 现券买卖成交单载有以下内容:成交日期、成交编号、交易双方机构信息、债券代码、债券名称、净价、券面总额、收益率、交易金额、应计利息、应计利息总额、全价、结算日、结算金额、结算方式、补充条款(若有)、成交序列号、交易双方账户信息等。
资产支持证券买卖成交单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每百元本金额和本金额,不包含收益率。
第五章 质押式回购
5.1 质押式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解除在出质债券上的质权的融资行为。
5.2 交易成员通过交易系统进行质押式回购的,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签署相关回购主协议。
5.3 质押式回购的主要交易要素定义如下:(1)回购利率:以年利率形式表示的资金成本。(2)回购期限:交易双方约定的资金使用期限。质押式回购期限最短为1天,最长为365天。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回购期限限制的,交易系统将相应做出调整。
(3)质押债券:正回购方向逆回购方出质的债券,在成交单中以债券代码和债券简称标识。
(4)券面总额:质押债券的总面额,单位为万元。(5)折算比例:每只质押债券可融入金额占质押债券券面总额的百分比。
(6)交易金额(首次结算金额):融入/融出资金金额,单位为元。交易金额≤质押债券1券面总额×折算比例1+质押债券2券面总额×折算比例2+……+质押债券N券面总额×折算比例N。
(7)到期结算金额:到期结算金额=首次结算金额+应计利息,单位为元。
(8)清算速度:成交日(T)与首次结算日之间的工作日天数(N),有T+0和T+1两种。
(9)首次结算日: 办理债券质押登记和逆回购方将资金划至正回购方指定账户的日期。首次结算日=成交日+清算速度。
(10)到期结算日:正回购方将资金划至逆回购方指定账户并解除债券质押关系的日期。到期结算日=首次结算日+回购期限(遇到节假日顺延至下一工作日)。
(11)实际占款天数:实际占款天数=到期结算日-首次结算日。
(12)应计利息:正回购方对融入资金支付的利息总额。应计利息=交易金额×回购利率×实际占款天数/365。
(13)交易品种:交易系统定义的期限品种。
5.4 质押式回购采用询价交易方式,可用意向报价、对话报价和双向报价。
5.5 正回购方应在首期结算日提供足额质押债券,质押债券的折算比例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
5.6 回购期间,交易双方不得动用质押的债券。回购到期后,正回购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额返还到期回购项下的资金,并解除质押关系,且不得以任何方式展期。
5.7 质押式回购成交单载有以下内容:成交日期、成交编号、交易双方机构信息、回购利率、回购期限、债券代码、债券名称、券面总额、折算比例、券面总额合计、交易金额、回购期限、应计利息、到期结算金额、首次结算方式、到期结算方式、首次结算日、到期结算日、实际占款天数、补充条款(若有)、交易品种、成交序列号、交易双方账户信息等。
第六章 买断式回购
6.1 买断式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的同时,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正回购方再以约定价格从逆回购方买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
6.2 交易成员通过交易中心交易系统进行买断式回购的,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签署相关回购主协议。
6.3 买断式回购交易的主要交易要素定义如下:
(1)回购利率:根据首次结算金额、到期结算金额和回购期限等要素计算的参考利率,回购利率不可为负。
(2)回购期限:买断式回购期限最短为1天,最长为91天。交易双方可在此区间内决定期限。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回购期限限制的,交易系统将做相应调整。
(3)回购债券:买断式回购的标的债券,在成交单中以债券代码和债券简称标识。
(4)首次净价:正回购方向逆回购方卖出债券的净价,单位为元/百元面值。
(5)到期净价:正回购方向逆回购方买回债券的净价,单位为元/百元面值。
(6)券面总额:交易债券的总面额,单位为万元。(7)交易金额:交易金额=净价/100×券面总额×10000,单位为元。
(8)首次应计利息:上一付息日(或起息日)至首次结算日之间累计的按百元面值计算的债券发行人应付给债券持有人的利息,单位为元/每百元面值。
(9)首次全价:首次全价=首次净价+首次应计利息,单位为元/每百元面值。
(10)到期应计利息:上一付息日(或起息日)至到期结算日之间累计的按百元面值计算的债券发行人应付给债券持有人的利息,单位为元/每百元面值。
(11)到期全价:到期全价=到期净价+到期应付利息,单位为元/每百元面值。到期净价加上债券在回购期间的新增应计利息应大于首次净价。
(12)清算速度:成交日(T)与首次结算日之间的工作日天数(N),有T+0和T+1两种。
(13)首次结算日:正回购方向逆回购方卖出债券且融入资金的日期。首次结算日=成交日+清算速度。
(14)到期结算日:正回购方向逆回购方买回债券且归还融入资金的日期。到期结算日=首次结算日+回购期限(遇到节假日顺延至下一工作日)。
(15)实际占款天数:实际占款天数=到期结算日-首次结算日。
(16)首次应付利息总额:首次应计利息总额=首次应计利息/100×券面总额×10000,单位为元。
(17)到期应付利息总额:到期应计利息总额=到期应计利息/100×券面总额×10000,单位为元。
(18)首次结算金额:首次结算金额=首次净价/100×券面总额×10000+首次应计利息总额,单位为元。
(19)到期结算金额:到期结算金额=到期净价/100×券面总额×10000+ 到期应计利息总额,单位为元。
(20)交易品种:交易系统定义的期限品种。6.4 买断式回购实行净价交易,全价结算。
6.5 买断式回购采用询价交易方式,可用意向报价和对话报价。6.6 交易达成后,交易双方不得展期和提前赎回。6.7 买断式回购期间及到期后,交易双方不得换券和现金交割。
6.8交易系统对买断式回购交易的下列风险控制指标设臵成交前判断与控制,不符合以下条件的,交易系统不予确认成交。
(1)交易一方单只券种待回购债券余额应小于该只债券流通量的20%;
(2)交易一方待回购债券总余额应小于其托管的自营债券总量的200%。
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上述余额限制的,交易系统将做出相应调整。
6.9 买断式回购成交单载有以下内容:成交日期、成交编号、交易双方机构信息、债券代码、债券名称、首次净价、到期净价、回购期限、券面总额、折算比例、交易金额、回购利率、回购期限、首次应计利息、到期应计利息、首次收益率、到期收益率、首次全价、到期全价、到期结算金额、首次结算方式、到期结算方式、首次结算日、到期结算日、实际占款天数、补充条款(若有)、保证金/券变动标识、交易双方账户信息、成交序列号、交易双方保证品信息等。
第七章 债券借贷
7.1 债券借贷是指债券融入方以一定数量的债券为质物,从债券融出方借入标的债券并向其支付债券借贷费用,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归还所借入标的债券,并由债券融出方解除在出质债券上的质权的债券融通行为。
7.2 债券借贷的主要交易要素定义如下:
(1)借贷费率:以年利率形式表示的债券借贷成本,债券借贷交易以借贷费率报价。
(2)借贷期限:交易双方约定的债券借贷期限。借贷期限最短为1天,最长为365天。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借贷期限限制的,交易系统将相应做出调整。
(3)标的债券:债券融出方向债券融入方借出的债券,成交单中以债券代码和债券简称标识。
(4)券面总额:借贷债券的总面额,单位为万元。(5)借贷费用:到期时债券融入方向融出方支付的费用。借贷费用=借贷费率×券面总额×10000×实际占券天数/365,单位为元。
(6)质押债券:债券融入方出质给债券融出方以担保其到期归还标的债券的债券。
(7)清算速度:成交日(T)与首次结算日之间的工作日天数(N),有T+0和T+1两种。
(8)首次结算日:标的债券从债券融出方向债券融入方过户、质押债券登记的日期。首次结算日=成交日+清算速度。
(9)到期结算日:标的债券从债券融入方向债券融出方过户、债券融入方向债券融出方支付借贷费用且质押债券解押的日期。到期结算日=首次结算日+借贷期限(遇到节假日顺延至下一工作日)。
(10)实际占券天数:债券融入方实际持有标的债券天数。实际占券天数=到期结算日-首次结算日。
(11)首次结算方式:券券对付。
(12)到期结算方式:返券付款解券、券券对付或券费对付。(13)交易品种:交易系统根据回购期限归类形成的统计品种。7.3 债券借贷采用询价交易方式,可用意向报价和对话报价。
7.4 债券融入方应向债券融出方提供足额质押债券,质押债券应为债券融入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登记托管的自有债券。
7.5 债券借贷期间如发生标的债券付息的,债券融入方须在付息日当日将标的债券应计利息足额划至债券融出方资金账户。交易系统在每个付息日下一工作日即自动计算融入方下一付息日应计利息总额,并在原成交单上增加显示下一应计利息总额。成交双方可再次打印成交单。
7.6 单个交易成员自债券借贷的融入余额超过其自有债券托管总量的30%(含30%)或单只债券融入余额超过该只债券发行量15%(含15%)起,每增加5个百分点,该交易成员应向交易中心书面报告并说明原因。
7.7 债券借贷期间,经交易双方协商同意后,可对质押债券进行臵换。交易双方进行质押债券臵换应通过系统修改借贷合同。
7.8 债券借贷期间交易双方协商一致提前终止合同或到期现金交割的,应通过系统修改借贷合同达成附加协议。
7.9 债券借贷成交单载有以下内容:成交日期、成交编号、交易双方信息、标的债券代码、标的债券名称、标的债券券面总额、借贷期限、借贷费率、借贷费用、争议解决方式、补充条款(若有)、首次结算日、到期结算日、首次结算方式、到期结算方式、交易品种、付息信息、质押品明细、交易双方账户信息、成交序列号等。
第八章 市场监测
8.1交易中心负责银行间债券交易的日常监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向其报告债券交易有关情况。
8.2 交易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限额和期限限制,在交易系统中预先进行设定,债券交易超过限额或期限限制的,交易系统将向用户提示或不予确认成交。
8.3交易成员认为有违约违规行为的,可向交易中心举报。交易中心可根据需要向交易双方了解、核实有关情况。交易成员应配合交易中心调查,向交易中心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明。
8.4 交易中心认为发生异常交易的,可以向相关交易成员了解情况,交易成员应根据交易中心的要求提供相应说明,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报告。
8.5 交易中心发现交易成员有违规行为的,可要求其立即停止相关行为,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暂停交易和终止联网的处理,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
8.6本规则认定的违规行为包括:
(1)违反中国人民银行相关管理办法的行为;
(2)频繁报出不反映其真实交易意向的价格,或者报价严重偏离报价时的市场成交价格,对其他交易成员造成误导的;
(3)擅自变更或解除成交单的;
(4)重要资料或信息发生变更但未及时向交易系统提交变更后的资料或信息,从而对交易造成不良影响的;
(5)指使、默许或因疏忽而造成没有交易资格的人员进行报价和成交的;
(6)恶意破坏交易系统或者未按交易中心系统使用规范操作系统从而影响交易系统正常运行的;(7)不按规定缴纳费用的;(8)其他违反本规则的行为。
第九章 交易相关服务
9.1交易中心通过交易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中国货币网及授权信息服务机构向交易成员提供信息服务。交易中心可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或市场发展需要,调整信息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9.2 交易中心向交易成员提供信息服务的,或者授权信息服务机构向交易成员提供信息服务的,交易成员及信息服务机构应与交易中心签订信息服务或许可协议,并应遵守交易中心信息管理相关规定。
9.3 未经交易中心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发布、使用、传播或经营交易中心所有的信息。经交易中心许可使用信息的机构或个人,未经交易中心同意,不得将信息提供给其他机构和个人使用或予以传播。
9.4 交易中心为交易成员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交易系统根据交易成员设定额度进行成交前检验或成交预警。交易金额超过其所设额度的,交易系统向系统用户提示或不予确认成交。
9.5交易成员无法使用交易系统报价、成交或打印成交单功能时,可依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本币交易应急服务规则》向交易中心申请应急服务。
第十章 费用
10.1 交易成员使用交易中心服务的,应当向交易中心缴纳相关费用。
10.2 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按照交易中心颁布的相关文件和与交易成员签署的相关协议执行。
第十一章 附则
11.1 如遇不可抗力,交易中心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可宣布暂停全部或部分交易。上述因素消除后,交易中心恢复交易。
11.2 本规则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交易中心。
11.3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规则》、《债券借贷交易规则》、《资产支持证券交易操作规则》、《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操作规程(暂行)》同时废止。
第三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规则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规则
(2002年2月19日起实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间债券交易行为,维护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以下简称“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下列名词在本规则中具有以下含义:
(一)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用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债券等记账式债券。
(二)参与者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债券交易的以下各类机构:
1、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行;
2、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3、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4、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金融机构。
(三)债券交易包括债券买卖和债券回购两种。
债券买卖是指参与者以商定的价格转让债券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债券回购是参与者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正回购方(资金融入方)在将债券出质给逆回购方(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指定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
正回购方是指在债券回购交易中融入资金、出质债券的一方,逆回购方是指在债券回购交易中融出资金、享有债券质权的一方。
(四)交易系统是指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同业中心”)管理运作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和数据通讯网络。
(五)信息系统是指由同业中心管理运作的信息采集、编辑和发布系统与网络。
第三条 参与者在债券交易中要遵循公平、诚信、自律的原则,参与者自主报价、自选对手、自行清算、自担风险。
第四条 同业中心为参与者的债券报价、交易提供中介及信息服务,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
第二章 交易基本规则
第五条 交易系统的工作日为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如遇变更,同业中心应发布市场公告。交易系统工作日的营业时间为9:00-11:00、14:00-16:30。
第六条 回购期限最短为1天,最长为1年。参与者可在此区间内自由选择回购期限,不得展期。
第七条 同业中心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提供的交易券种要素公告交易券种的挂牌日、摘牌日和交易的起止日期。
第八条 债券交易数额最小为债券面额十万元,交易单位为债券面额一万元。
第三章 参与者管理
第九条 参与者应指派人员参加同业中心举办的业务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经培训并考试合格后,获得同业中心颁发的《交易员证书》,取得交易员资格。
第十条 具备交易员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债券交易。参与者应对其交易员的交易行为负责。交易员对其交易密码承担保密义务。
第十一条 参与者应在已具备同业中心交易员资格的人员内指定专人担任首席交易员,负责下属交易员的交易管理。
第十二条 参与者应在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的交易限额范围内进行交易。
第十三条 参与者不得买空或卖空债券。
第四章 交易程序
第十四条 参与者利用交易系统进行债券交易。债券交易采用询价交易方式,包括自主报价、格式化询价、确认成交三个交易步骤。
第十五条 参与者的自主报价分为两类:公开报价和对话报价。
公开报价是指参与者为表明自身交易意向而面向市场作出的、不可直接确认成交的报价。对话报价是指参与者为达成交易而直接向交易对手方作出的、对手方确认即可成交的报价。
第十六条 公开报价分为单边报价和双边报价两类。
单边报价是指参与者为表明自身对资金或债券的供给或需求而面向市场作出的公开报价。
双边报价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双边报价业务的参与者在进行现券买卖公开报价时,在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的债券买卖价差范围内连续报出该券种的买卖实价,并可同时报出该券种的买卖数量、清算速度等交易要素。进行双边报价的参与者有义务在报价或合理范围内与对手方达成交易。
第十七条 格式化询价是指参与者必须按照交易系统规定的格式内容填报自己的交易意向。未按规定所作的报价为无效报价。
第十八条 确认成交须经过“对话报价——确认”的过程,即一方发送的对话报价,由对手方确认后成交,交易系统及时反馈成交。
第十九条 交易成交前,进入对话报价的双方可在规定的次数内轮替向对手方报价。超过规定的次数仍未成交的对话,须进入另一次询价过程。
第二十条 参与者在确认交易成交前可对报价内容进行修改或撤销。交易一经确认成交,则参与者不得擅自进行修改或撤销。
第二十一条 债券交易成交确认后,由成交双方根据交易系统的成交回报各自打印成交通知单,并据此办理资金清算和债券结算。
债券买卖成交通知单的内容包括:成交日期、成交编号、交易员代码、交易双方名称及交易方向、债券种类、债券代码、成交价格、应计利息、结算价格、券面总额、成交金额、结算金额、应计利息总额、清算日、结算方式、对手方人民币资金账户户名、开户行、帐号、债券托管账号、手续费等。
债券回购成交通知单的内容包括:成交日期、成交编号、交易员代码、交易双方名称及交易方向、债券种类、债券代码、回购利率、回购期限、券面总额、折算比例、成交金额、到期划款金额、首次结算方式、到期结算方式、首次划付日、到期划付日、对手方人民币资金账户户名、开户行、帐号、债券托管账号、手续费等。
第二十二条 债券买卖成交通知单是确认债券买卖交易确立的合同文件。债券回购成交通知单与参与者签署的《银行间债券回购主协议》是确认债券回购交易确立的合同文件。若参与者对成交通知单的内容有疑问或歧义,则以交易系统的成交记录为准。
第二十三条 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的时间采用“T+0”或“T+1”的方式,参与者双方自行决定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的时间。
银行间债券交易中“T+0”指参与者于债券交易成交日进行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T+1”指参与者于债券交易成交日之后的第一个营业日进行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
债券交易的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必须在同一日进行。债券结算按《银行间债券交易结算规则》(试行)办理,资金清算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交易信息
第二十四条 同业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向参与者发布市场信息。
第二十五条 同业中心向参与者发布以下市场交易信息:
(一)按券种公布前一交易日债券买卖的收盘价、加权平均价、当日交易的开盘价、最高、最低、最新成交价、加权平均价、成交量和成交金额;
(二)按各期限公布前一交易日债券回购的加权平均利率、收盘利率、当天债券回购的开盘利率、最高、最低、最新成交利率、加权平均利率以及成交量和成交金额;
(三)按期限品种公布现券买卖和债券回购的即时成交明细(包括成交时间、价位和成交量);
(四)债券交易系统日评、周评、月评、季评、半年报、年报;
(五)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公布的其他市场信息。
第二十六条 同业中心向市场提供以下市场参考和交易辅助信息:
(一)债券分析系统及其他技术分析手段;
(二)统计信息;
(三)参与者授权公开的资信信息;
(四)政策法规;
(五)金融财经统计、相关金融市场行情信息;
(六)市场公告与通知、交易排名、培训园地、通讯录等在线服务信息;
(七)电子杂志、专家论坛;
(八)成员论坛、信息反馈等在线交流信息与交流手段;
(九)其他信息。
第二十七条 同业中心向参与者提供如下市场应用功能和信息:
(一)现券买卖、债券回购的报价和查询统计功能;
(二)债券分销的报价和查询统计功能;
(三)业务权限设置;
(四)其他信息。
第二十八条 同业中心有权在不事先通知信息用户的前提下对信息系统进行修改。
第二十九条 参与者应按期通过同业中心信息系统披露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有关资信信息。参与者应将帐户信息、联络方式等背景资料及其变更情况及时通知同业中心。参与者应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六章 违规处罚
第三十条 本规则认定的参与者违规行为有:
(一)成交单生成后,参与者要求同业中心修改交易方向、交易或质押券种、价格或利率、金额、期限、清算速度、结算方式、折算比例等成交要素,或要求撤销成交;
(二)未将帐户信息、联络方式等重要资料及其变更信息及时通知同业中心,从而对交易产生不良影响的;
(三)指派未经同业中心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上岗交易的;
(四)泄露交易密码,并造成一定不良后果的;
(五)回购交易所融资金金额与回购质押债券的比例超过人民银行有关规定的;
(六)由于参与者内部管理原因,超过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的限额进行交易的;
(七)买空或卖空债券的;
(八)不按照成交单规定执行合同的;
(九)未按规定报送有关资信信息或报送的资料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
(十)恶意破坏交易系统的;
(十一)不按规定缴纳服务费用的;
(十二)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或同业中心认定的违规行为。
第三十一条 参与者有第三十条第一款所述行为,且累计达三次以上(含三次)的,同业中心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告处理。
第三十二条 参与者有第三十条除第一款以外的其他行为的,同业中心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告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同业中心可给予其暂停或取消交易系统使用权的处罚,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参与者应对由其违规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
第三十三条 对参与者发生第三十条所述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且情节严重的交易员,同业中心有权给予暂停直至取消交易员资格的处罚。
受到暂停交易员资格处罚的交易员必须经同业中心再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受到取消交易员资格处罚的交易员自处罚之日起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交易员资格。对由于交易员违规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由该交易员所在机构承担。
第三十四条 同业中心实行参与者违规举报制度。违规参与者的对手方可主动将参与者违规情况向同业中心举报,由同业中心对违规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理。
第三十五条 凡参与者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的行为,同业中心应及时上报中国人民银行。
第三十六条 参与者行为触犯国家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参与者应按规定缴纳服务费用,具体方式和标准由同业中心公布后执行。
第三十八条 如遇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参与者须依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银行间债券交易应急规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九条 本规则解释权与修改权属同业中心。
第四十条 同业中心将根据本规则制定有关具体操作规程。
第四十一条 本规则自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行为,防范交易风险,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以下称债券交易)是指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的机构投资者之间以询价方式进行的债券交易行为。
第三条债券交易品种包括回购和现券买卖两种。
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
现券买卖是指交易双方以约定的价格转让债券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用于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和金融债券等记账式债券。
第五条债券交易应遵循公平、诚信、自律的原则。
第六条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为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办理债券的登记、托管与结算机构。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对辖内金融机构的债券交易活动进行日常监督。
第二章参与者与中介服务机构
第八条下列机构可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从事债券交易业务:
(一)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支机构;
(二)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三)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第九条上述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应签署债券回购主协议。
第十条金融机构可直接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也可委托结算代理人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非金融机构应委托结算代理人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
第十一条结算代理人系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代理其他参与者办理债券交易、结算等业务的金融机构。其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双边报价商系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在进行债券交易时同时连续报出现券买、卖双边价格,承担维持市场流动性等有关义务的金融机构,双边报价商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同业中心)为参与者的报价、交易提供中介及信息服务,中央结算公司为参与者提供托管、结算和信息服务。
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可披露市场有关信息。
第十四条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银行为参与者提供资金清算服务。
第三章债券交易
第十五条债券交易以询价方式进行,自主谈判,逐笔成交。
第十六条进行债券交易,应订立书面形式的合同。合同应对交易日期、交易方向、债券品种、债券数量、交易价格或利率、账户与结算方式、交割金额和交割时间等要素作出明确的约定,其书面形式包括同业中心交易系统生成的成交单、电报、电传、传真、合同书和信件等。
债券回购主协议和上述书面形式的回购合同构成回购交易的完整合同。
第十七条以债券为质押进行回购交易,应办理登记;回购合同在办理质押登记后生效。
第十八条合同一经成立,交易双方应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第十九条债券交易现券买卖价格或回购利率由交易双方自行确定。
第二十条参与者进行债券交易不得在合同约定的价款或利息之外收取未经批准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一条回购期间,交易双方不得动用质押的债券。
第二十二条回购期限最长为365天。回购到期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额返还回购项下的资金,并解除质押关系,不得以任何方式展期。
第二十三条参与者不得从事借券、租券等融券业务。
第二十四条金融机构应每季定期以书面形式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报告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活动情况。
第二十五条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应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债券交易、交割有关情况。
第四章托管与结算
第二十六条参与者应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债券托管账户,并将持有的债券托管于其账户。
第二十七条债券托管账户按功能实行分类管理,其管理规定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债券交易的债券结算通过中央结算公司的中央债券簿记系统进行。
第二十九条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以转账方式进行。
商业银行应通过其准备金存款账户和人民银行资金划拨清算系统进行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商业银行与其他参与者、其他参与者之间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途径由双方自行商定。
第三十条债券交易结算方式包括券款对付、见款付券、见券付款和纯券过户四种。具体方式由交易双方协商选择。
第三十一条交易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及时发送债券和资金的交割指令,在约定交割日有用于交割的足额债券和资金,不得买空或卖空。
第三十二条中央结算公司应按照交易双方发送的诸要素相匹配的指令按时办理债券交割。
资金清算银行应及时为参与者办理债券交易的资金划拨和转账。
第三十三条中央结算公司应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债券托管、结算有关情况,及时为参与者提供债券托管、债券结算、本息兑付和账务查询等服务;应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对债券账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为账户所有人保密。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四条参与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并可处三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可暂停或取消其债券交易业务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纪律处分;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的,按其规定处理。
(一)擅自从事借券、租券等融券业务;
(二)擅自交易未经批准上市债券;
(三)制造并提供虚假资料和交易信息;
(四)恶意操纵债券交易价格,或制造债券虚假价格;
(五)不遵守有关规则或协议并造成严重后果;
(六)违规操作对交易系统和债券簿记系统造成破坏;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结算代理人和双边报价商违反规定的,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并可处三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纪律处分。
(一)工作失职,给参与者造成严重损失;
(二)发布虚假信息或泄露非公开信息;
(三)欺诈或误导参与者,并造成损失;
(四)为参与者恶意操纵市场和融券等违规行为提供便利;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银行不及时为参与者划拨资金和转账,给参与者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应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业务规则和实施细则,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或备案,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施行前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条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 [2000]第2号
为推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规范债券交易行为,防范市场风险,保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现予发布施行。
行长 戴相龙
二000年四月三十日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行为,防范交易风险,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以下称债券交易)是指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的机构投资者之间以询价方式进行的债券交易行为。
第三条 债券交易品种包括回购和现券买卖两种。
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1-
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
现券买卖是指交易双方以约定的价格转让债券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用于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和金融债券等记帐式债券。
第五条 债券交易应遵循公平、诚信、自律的原则。
第六条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为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办理债券的登记、托管与结算机构。
第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对辖内金融机构的债券交易活动进行日常监督。
第二章 参与者与中介服务机构
第八条 下列机构可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从事债券交易业务:
(一)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支机构;
(二)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三)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第九条 上述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应签署债券回购主协议。
第十条 金融机构可直接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也可委托结算代理人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非金融机构应委托结算代理人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
第十一条 结算代理人系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代理其他参与者办
理债券交易、结算等业务的金融机构。其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双边报价商系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在进行债券交易时同时连续报出现券买、卖双边价格,承担维持市场流动性等有关义务的金融机构。双边报价商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同业中心)为参与者的报价、交易提供中介及信息服务,中央结算公司为参与者提供托管、结算和信息服务。
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可披露市场有关信息。
第十四条 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银行为参与者提供资金清算服务。
第三章 债券交易
第十五条 债券交易以询价方式进行,自主谈判,逐笔成交。第十六条 进行债券交易,应订立书面形式的合同。合同应对交易日期、交易方向、债券品种、债券数量、交易价格或利率、帐户与结算方式、交割金额和交割时间等要素作出明确的约定,其书面形式包括同业中心交易系统生成的成交单、电报、电传、传真、合同书和信件等。债券回购主协议和上述书面形式的回购合同构成回购交易的完整合同。
第十七条 以债券为质押进行回购交易,应办理登记;回购合同在办理质押登记后生效。
第十八条 合同一经成立,交易双方应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第十九条 债券交易现券买卖价格或回购利率由交易双方自行确定。
第二十条 参与者进行债券交易不得在合同约定的价款或利息之外收取未经批准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一条 回购期间,交易双方不得动用质押的债券。
第二十二条 回购期限最长为365天。回购到期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额返还回购项下的资金,并解除质押关系,不得以任何方式展期。第二十三条 参与者不得从事借券、租券等融券业务。
第二十四条 金融机构应每季定期以书面形式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报告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活动情况。
第二十五条 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应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债券交易、交割有关情况。
第四章 托管与结算
第二十六条 参与者应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债券托管帐户,并将持有的债券托管于其帐户。
第二十七条 债券托管帐户按功能实行分类管理,其管理规定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 债券交易的债券结算通过中央结算公司的中央债券簿记系统进行。
第二十九条 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以转帐方式进行。
商业银行应通过其准备金存款帐户和人民银行资金划拨清算系统进行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商业银行与其他参与者、其他参与者之间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途径由双方自行商定。
第三十条 债券交易结算方式包括券款对付、见款付券、见券付款和纯券过户四种。具体方式由交易双方协商选择。
第三十一条 交易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及时发送债券和资金的交割指令,在约定交割日有用于交割的足额债券和资金,不得买空或卖空。第三十二条 中央结算公司应按照交易双方发送的诸要素相匹配的指令按时办理债券交割。
资金清算银行应及时为参与者办理债券交易的资金划拨和转帐。第三十三条 中央结算公司应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债券托管、结算有关情况,及时为参与者提供债券托管、债券结算、本息兑付和帐务查询等服务;应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对债券帐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为帐户所有人保密。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四条 参与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并可处三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可暂停或取消其债券交易业务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纪律处分;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的,按其规定处理。
(一)擅自从事借券、租券等融券业务;
(二)擅自交易未经批准上市债券;
(三)制造并提供虚假资料和交易信息;
(四)恶意操纵债券交易价格,或制造债券虚假价格;
(五)不遵守有关规则或协议并造成严重后果;
(六)违规操作对交易系统和债券簿记系统造成破坏;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结算代理人和双边报价商违反规定的,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 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并可处三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纪律处分。
(一)工作失职,给参与者造成严重损失;
(二)发布虚假信息或泄露非公开信息;
(三)欺诈或误导参与者,并造成损失;
(四)为参与者恶意操纵市场和融券等违规行为提供便利;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 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银行不及时为参与者划拨资金和转帐,给参与者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应依据本办法制订相应的业务规则和实施细则,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或备案,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施行前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