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课时检测(三十四)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传统民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传统民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福建土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建筑水平影响 C.四合院反映聚落主要受交通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2.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说法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A.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B.朝南阳光较充足 C.空气清新湿润 D.南面的地形比较平坦
解析:1.D 2.B 第1题,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故A错;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均一,适合窑洞建设,冬暖夏凉的窑洞适合人居,故B错;北方平原,易建宽敞的建筑,该地天气变化大,风大,有相连的四合院可以改善局部的气候,故C错;云南竹楼主要是为适应当地终年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而建,故D正确。第2题,中国地处北半球,阳光大多数时间都是从南边照射过来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以直接获得阳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人们采光的朝向必然是朝南向的。故选B。
(2018·河北唐山五校联考)河北承德市双滦区,一座座工业厂房正拔地而起,以前满目的低丘、缓坡已变身为集中连片、错落有致的“坡地工业”区。近几年,承德市通过山地整治,累计新增建设用地近万亩。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地在打造坡地工业区。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多地发展“坡地工业”的主要原因是()A.山地面积大
C.工业用地不足
B.人均耕地少 D.坡地地下水充足
4.承德双滦区大量发展“坡地工业”,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缓解了坡地的水土流失
C.使城市人口向坡地转移
B.缓解了城区的交通压力 D.提高了企业的集聚效应
解析:3.C 4.D 第3题,坡地利用难度相对于平地大,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面临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在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坡地工业”可以缓解工业用地不足问题。第4题,坡地开发会加重水土流失;坡地工业区所利用的土地大多为低丘、缓坡地,对城区交通影响不大;坡地工业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工业用地,所致人口流动规模较小;企业在空间上聚集于坡地工业区,增强了企业的集聚效应。
秘鲁是传统农矿业园,其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为狭长平原区、山地高原区、山麓与冲积平原区。如图为秘鲁人口、矿产、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秘鲁山麓与冲积平原区人口稀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炎热干燥
C.高寒
B.湿热
D.地质灾害频繁
6.秘鲁山地高原区、狭长平原区和西部沿海适合发展的主要产业依次是()①绿洲农业 ②热带种植园农业 ③渔业 ④有色金属矿开采 A.①②③
C.④①③
B.④①② D.④②③
解析:5.B 6.C 第5题,注意图中分水岭,结合该国地形条件可知,该国人口稀疏的山麓与冲积平原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亚马孙河流域,当地地势低、地形平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故选B项。第6题,由图可知,秘鲁山地高原区矿产资源丰富,所以适合发展有色金属矿开采;由于狭长平原区气候干旱,可以在有水源的地方发展绿洲农业;西部沿海靠近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秘鲁渔场,可以发展渔业,故C项正确。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城镇多分布于中部的自然区位是()A.靠近铁路
C.海拔高
B.海运便利 D.河流多
8.据图分析港口区位最优越的是()A.甲
C.丙
B.乙 D.丁
解析:7.C 8.A 第7题,图中区域属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城镇多分布于中部河流源头处,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适于居住。第8题,甲地处于海湾内,风浪较小,靠近城市,并且有铁路经过,因此港口区位最优越的是甲。
永兴岛(如图)是一座位于西沙群岛的珊瑚岛,地处16.8°N,面积约2.6 km2,平均海拔5 m,是我国三沙市人民政府和众多上级派出机构、市级单位驻地。近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完善了岛上的多种基础设施。据此回答9~11题。
9.能持续保证永兴岛淡水供应的最佳措施是()A.海水淡化
C.开采地下水
B.收集雨水 D.从大陆运输
10.机场跑道建设多与当地盛行风向平行,以利于飞机起降,推测永兴岛机场跑道的走向是()A.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D.东西走向
11.对岛上居民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地面沉降
C.干旱
B.台风 D.地震
解析:9.A 10.C 11.B 第9题,永兴岛面积小,海拔低,存有少量淡水,三沙市组建后,岛内人口不断增加,淡水消耗越来越大,为保证岛内淡水持续供应,国家投入巨资在岛上建立了海水淡化厂等设施,目前淡水供应量可保证岛上军警民正常使用;永兴岛年
降水量约1 800 mm,但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不能保证全年持续供水;永兴岛是珊瑚岛加之海拔较低,地下水储量有限,且岛上地下水受鸟粪污染,作为饮用水还不达标;从大陆运输是从前保障供水的方法,但由于运距较远,且随着人口增加,运量将不断增加、运输成本也将不断上升,综合考量并非最佳措施。第10题,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夏季盛行风向为西南风,机场跑道多与当地盛行风向平行,故永兴岛机场跑道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第11题,永兴岛天然礁盘稳定,填海部分也经过了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加固,不易出现地面沉降;西沙群岛所处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决定了其是我国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每年影响西沙群岛的台风有7~8个,台风雨约占雨量65%左右。永兴岛为大洋包围,不易出现干旱现象;该地远离板块边界,地质稳定,不易地震。
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8·东北三省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9分)尼罗河从新石器时代走来,它用自己的河水哺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因此,古埃及文明总是和尼罗河联系在一起,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阿斯旺大坝是埃及于近代投入巨资修建的一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近年来,当地人们发现大坝的修建对库区及大坝下游地区的环境、水文以及土壤造成较大影响。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不断恶化,大坝以下河段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繁殖蔓延。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人口在增加,化肥厂也在增加(如图)。
(1)试说明尼罗河对古埃及沿河地区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10分)(2)简述阿斯旺大坝以下河段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繁殖蔓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9分)(3)概括埃及化肥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化肥厂越来越多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题,尼罗河对下游的影响可从河流定期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根据河流泛滥时间,安排农时;利用尼罗河河道发展水运交通;调节沿岸地区气候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植物在环境中作用方面进行回答。植物增多,蒸腾作用增强,河水流量会减少,会堵塞河道灌渠,导致水中缺氧,从而影响水资源的利用、航运和输水水质、河中生物多样性等。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化肥厂分布不均,大多分布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其中尼罗河三角洲数量最多。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在阻止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同时也阻止了大坝下
游地区肥沃土壤的淤积,多年的耕作使土地肥力下降明显,为增加地力、提高农业产量,化肥施用量增多,于是化肥厂越建越多。
答案:(1)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泛滥带来肥沃土壤;发展水运交通;定期泛滥,安排农时;调节(沿岸地区)气候,增加湿度(降水)。
(2)蒸腾大量河水,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堵塞河道灌渠等,影响航运和输水;水质退化;河中生物多样性(鱼类)减少。(三点即可)(3)(分布不均,)大多分布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尼罗河三角洲数量最多。原因:阿斯旺大坝的建设阻止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同时也阻止了大坝下游地区肥沃土壤的淤积,多年的耕作使土地肥力下降明显,为增加地力、提高农业产量,化肥厂越建越多。
13.(2018·广东惠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7分)海椰树原产于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树高20~30 m,树叶呈扇形,宽2 m,长可达7 m,被称为“树中之象”。海椰树约长20年后才会结果,其果实海椰子约需8年才能成熟,重量可达20千克,沉落到海洋里的海椰子只有在腐烂后才会浮出水面。目前,只有普拉兰岛的五月谷还有4 000多棵海椰子树,己被当地政府划为“天然保护地”,私人不得擅自采摘、出售、出口海椰子。
海椰树周身是宝。树叶可用来编织席子、篮筐、帽子等日常用品;椰壳质硬有光泽,可加工成盘、杯等容器,还可雕刻上花纹,加工成精美的手工艺品;果汁香醇可口,是上好的甜食;果肉可做汤料并具有药用功效。如图为普拉兰岛及库瑞岛位置示意图。
(1)推测普拉兰岛的气候特征及降水类型。(6分)(2)试解释普拉兰岛海椰树难以向岛外自然传播的原因。(6分)(3)分析当地海椰子加工业不发达的原因。(6分)(4)有人建议在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扩种海椰树,试说明提出此主张的理由。(9分)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赤道附近,由于常年受赤道低压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属于对流雨。第(2)题,由材料可知,普拉兰岛四周为海洋,海域广阔,距离其他陆地较远,而且由材料可知,沉落到海洋里的海椰子只有在腐烂后才会浮出水面,腐烂的海椰子也不会再生长,因此向岛外自然传播的机会不大。第(3)题,由材料可知,“海椰树约长20年后才会结果,其果实海椰子约需8年才能成熟”,说明海椰树成熟周期长,加工原料不足;由“五月谷还有4 000多棵海椰子树”说明海椰树少;由“已被当地政府划为‘天然保护地’,私人不得擅自采摘、出售、出口海椰子”说
明受政府保护政策,限制出口,因此影响了加工业的发展。第(4)题,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扩种海椰树的理由,可以从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进行分析。两岛是海椰树原产地,生长条件适宜;而且,大量种植有利于保护当地特有、濒危物种,也符合当地相关保护政策;提高海椰树利用价值,发展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1)全年高温多雨;对流雨。
(2)岛屿周围海域广阔,与其他大陆隔离较远;漂浮的海椰子早已腐烂,上岸后不能生长。
(3)海椰树少,成熟周期长,原料不足;政府保护政策,限制出口。
(4)两岛是海椰树原产地,生长条件适宜;有利于保护当地特有、濒危物种(符合当地相关保护政策);提高海椰树利用价值(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篇: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理解人类利用资源对环境产生的影响。2.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不同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3.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不同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类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的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地理环境。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是从对区域环境的某一因素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个区域环境的改变。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案例:山西煤炭资源开采和能源的发展。
意义: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资金保障。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造成区域环境的巨大破坏。
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土地污染。引起土地资源的浪费,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2.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案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
有利影响:缺水区缓解旱情,促进水 气交换,利于水循环,补偿调节河湖水量,缓解生态缺水。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缺水区域的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来可能。(P26“阅读”)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两地会否产生不利的影响? 3.生物资源的利用
生物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资源利用形式。
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既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人类健康。(P27“阅读”)
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培育和改良农产品,使其产量和质量提高;人类有目的的植树造林,改善了生态环境。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即广义的工业。一般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第三产业——即广义的服务业。是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部门。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公务、教育和公益事业等。2.区域内转移 劳动力转移: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收入继续提高后,劳动力便会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会遵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规律。
劳动力分布:产业结构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一般来讲,从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3.区域间转移
(讲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发达区域的产业升级,使低级落后的产业向欠发达区域迁徙,形成产业转移。
低级产业迁出带来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产业升级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型 低级产业迁入带来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劳动密集型产业兴起且经济获得发展
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转移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他们代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 4.产业转移的结果:
实现了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主的产业型向以知识、技术、服务为主的产业类型的过渡。不利影响减少
思考: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广东经济:“产粮越多越穷,产粮越少越富”。怎么理解这句话
[课程拓展] 作为本章教学内容的最后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不算多。但牵涉到“案例研究”和学生课后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其总结性的特点要突出。而且,本节内容的出新——“产业转移与区域环境”,是典型的跨学科边缘的内容,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和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援用实际事例,并且尽量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之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实际上是教材对标准内容的延展。同样,教学中也可以借助教材牵涉到的概念、规律、案例等,进一步拓展,将拓展的知识或概念浓缩到一些即兴思考问题上。例如课件中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广东的经济:“产粮越多越穷,产粮越少越富”,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显然,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在学习了产业转移的一些知识后并不难,但通过这种案例设问,就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当然,还有很多很好的事例可以达到同样的功效,关键是教师要时刻注意到这种拓展的重要性。
第三篇:1.3.1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含答案)
高二地理必修3
第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从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通过具体案例理解人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能够辩证的分析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理解产业转移过程中人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为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
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矿产资源的开采
推进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
(1)有利影响 促进以交通运输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供给各地充足的能源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负面影响
(3)应对措施
山建设 排放的工业废渣占据大量农田,浪费,破坏 污染、土地和
造成、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等
合理 矿产资源,提高利用
大力治理,积极推进矿山环境
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推进 矿
合作探究一:
以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为例说明其对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 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材料二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如:2002年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为14亿吨标准煤。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能源缺口扩大。
材料三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邻近北京、天津、郑州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1)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有哪些?
(2)煤炭开采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高二地理必修3
第一章第三节
合作探究一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正面: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等;负面:环境问题,破坏土地资源,污染大气和水资源。
自主学习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大型工程:中国的、引滦入津;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 大利亚的(2)影响:(对调入区而言)
;澳①增加水源,扩大水域,缓解
缺水;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补偿调节
水量。
②利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循环,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
。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充足的。
合作探究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示意图
(1)南水北调工程三个方案,分别是什么?
(2)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不利)
高二地理必修3
第一章第三节
合作探究二
答案(2)有利:水量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不利:东线:土地次生盐渍化;中线:移民问题;西线:正在规划,引发生态问题
自主学习
3.生物资源
(1)负面影响: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 减少。
(2)正面影响: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提高了土地的 和改良弄产品,使其 ; 产品提高了饲养的。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属于()A.西水东调 B.南水北调
C.东水西调 D.北水南调
2.洛杉矶所处的农业带是()
A.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B.小麦和林牧业区 C.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D.亚热带作物区
3.影响上题所述农业带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光热 B.水源 C.土壤 D.地形
4.煤炭资源开采对区域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①扰动地表,造成水土流失
②采矿易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
③排放的废渣占据大量土地,同时还污染大气、水和土壤 ④阻碍了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下列两地区图”,回答5~6题。高二地理必修3
第一章第三节
5.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A.淡水资源 B.渔业资源 C.石油、天然气 D.煤炭、铁矿
6.该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若不慎会导致当地()A.水体富营养化 B.水体放射性污染
C.外来物种入侵 D.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7.下列关于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B.在风浪较大的沿海地区植树造林,主要可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C.导致秘鲁渔场鯷鱼资源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D.人类可以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帮助下,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因而不用担心生物资源的灭绝
二、综合题
8.读“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和“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
材料二 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高二地理必修3
第一章第三节
(1)材料一图中A地区的地形区名称是
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此处经过,其自然地理原因是
A.河套平原 路程最短 B.宁夏平原 气候适宜 C.河西走廊 地形平坦 D.柴达木盆地 物产丰富,西气东输工程、古丝绸之路及
()
(2)西气东输工程的中段B处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的虚线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原因是 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 B.加快陕、晋两省的能源外运 C.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鄂尔多斯气区 D.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
(3)结合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分析西部输出了资源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4)在西气东输工程进行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简要分析原因。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D
解析 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和消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的特点,从而使得很多国家都建设了调水工程,将水资源充足地区的水调至缺水严重的地区。由图中可以看出,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而许多城市、人口则集中在南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所以该地应进行北水南调。2 答案 C
解析 根据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可知,美国的中部平原为小麦带和玉米带,东北部为乳畜带,东南部为棉花带和亚热带作物区,西部的高山、高原发展了大牧场放牧业,而洛杉矶所在的沿海地区则发展了水果和灌溉农业。3.答案 B
解析 该地处于亚热带大陆的西岸,尤其是炎热的夏季降水较少,因此在这里发展水果和灌溉农业需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条件。4.答案 A
解析 煤炭开采会破坏地表造成水土流失,采矿后易导致地面塌陷,废渣会污染环境。的危害。5.答案 C
解析 根据经纬度、河流及区域轮廓可判断,甲图位于里海沿岸,乙图位于两河流域,两区域附近共有的自然资源是石油、天然气。6.答案 D 高二地理必修3
第一章第三节
解析 在两水域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的过程中若不慎会导致水体污染,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7.答案 A
解析 B项在沿海地区植树造林主要起到防风防潮的作用。
二、综合题
8.(1)C(2)C
(3)西部地区通过资源的输出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扩大了就业,提高了收入。
(4)保护生态环境。因为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
第四篇: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选择题
(2012·深圳二模)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C.GIS
2.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A.大型垃圾处理场
C.汽车加油站
B.大型仓储式超市 D.水源保护区 B.GPS D.数字地球
3.每天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会经常看到沙尘、台风、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得益于()A.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据此回答4~5题。
4.工程技术人员指挥无人遥控直升飞机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RS ②GP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5.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新疆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 ②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 ③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 ④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6.图1是“某城市规划部门运用GIS技术对城市用地进行功能分区后的局部规划图”。图2中四幅图城市用地局部图中规划后成为图1的是()
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M表示()A.制作GPS接收机
C.生成电子地图
B.分析交通状况 D.计算三维坐标
8.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 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 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
2012年2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据此回答9~10题。
9.以下服务主要依赖于北斗卫星服务的是()A.为抗震救灾提供必要的位置信息 B.预测温室效应对我国沿海海岸影响 C.为110出警快速设计最佳路线 D.为监测太湖水污染提供信息
10.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大成果。关于该监测系统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为渔民预测捕鱼量、补偿损失 B.成为远洋渔船安全捕捞的“保护神” C.为捕捞渔船提供导航、航海通告 D.为渔民提供海况、渔讯等信息服务 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上图反映的“数字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来查阅获取黄河的有关信息 B.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调度 C.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 D.“数字黄河”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12.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 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地球
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
D.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从1985年开始对南极进行首次科考活动以来,我国已成功建立了四座科学考察站(南极3座,北极1座)。极地科学考察通过调查、试验、研究等活动掌握了大量的极地环境数据信息、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材料2:目前全世界一共有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除了美国已经在成熟商业化运行的GPS系统外,中国的北斗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还都在建设中。
(1)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近30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管理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对这一技术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南极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2)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
(3)全球定位系统(GPS)除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技术外,还能够提供的服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环境进行研究,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例说明。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央气象台2012年8月22日10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14号强台风“天秤”于8月22日07时在我国台湾省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减弱为台风,10时其中心位于我国台湾省鹅銮鼻以东大约390公里的洋面上,就是北纬22.2度,东经124.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材料2:“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
(1)要获取台风“天秤”的图像信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8月22日,渔民要想预估未来一天自己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除了借助下图外,还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若该渔船在遭受十级以上大风袭击后,渔民发出求救信号,广东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和________。
(3)要完成台风“天秤”未来48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有
和。
(4)试举出(3)题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
答
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1.C 2.D 第1题,叠图分析需要把多种平面图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这正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内容。第2题,由远离交通线、植被保护好等要求并结合四个备选项就可判断,该选址是水源保护地的适宜地。大型仓储式超市和汽车加油站都需要接近主要道路,大型垃圾处理场一般不会建在植被条件好的区域。
3.选A 获得信息的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及时反映灾害性天气。4.A 5.C 第4题,遥控直升飞机的位置使用GPS,进行遥控作业需使用遥感技术。第5题,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
6.选B 依据图例,可看出图2中B图的商业、居住、工业用地分布与图1一致。7.C 8.B 第7题,纸质地图信息数字化后录入地名坐标信息,即生成电子地图,将该电子地图输入车载GPS,则可进行路线规划和导航。第8题,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反映其所在位置,即当地地理坐标。
9.A 10.A 第9题,北斗卫星主要功能为定位和导航。第10题,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为渔船提供的服务有定位和导航、提供海况和渔讯信息,不能为渔民预测捕鱼量、补偿损失。
11.C 12.D 数字地球是在“3S”技术的基础上,把大量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动态地显示,便于应用和研究。“数字黄河”是数字地球区域性的体现。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1)题,对大量数据的管理,可利用GIS技术。第(2)题,对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第(3)题,全球定位系统(GPS)除进行精确的定位外,还能够提供测速、授时、导航等服务。第(4)题,可从“3S”技术的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答案:(1)GIS C(2)遥感技术(3)测速 授时 导航(4)进行资源的普查和城市环境管理等。
14.解析:利用遥感获取卫星云图,渔民想利用图判断风力,需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用全球定位系统。海事局组织救助,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路线和救助方式,对台风未来的路径预测要在遥感获取的实时资料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
答案:(1)遥感技术
(2)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3)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4)如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并为防灾救灾提供决策支持。
第五篇: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文化对人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文化对人的影响
[基础全面练]
1.由贵阳开往北京西的Z150次列车,根据寒暑假期返校大学生乘客居多的特点,利用餐车夜间空闲时间开设“列车书屋”,同时提供免费咖啡、茶水,为旅客提供温馨的阅读空间,让书香在列车上飘散。这体现了()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传播发展 B.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的集中体现 C.文化影响人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D.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解析:选C 开设“列车书屋”,为旅客提供温馨的阅读空间,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答案为C项;A项不为材料所反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B项错误;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但文化源自实践,D项错误。
2.《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作为春节期间播出的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拯救了无数玩手机的低头族,使得更多的普通观众走进瑰丽精妙的古诗词,与之产生共鸣。《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表明()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④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表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②③当选;①不符合题意;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错误。
3.乡贤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在建设乡村、改善民生、谋利桑梓等方面的群体追求和故乡情怀。这说明乡贤文化()①能够直接改变乡村社会的面貌 ②能够为乡村建设提供精神支持 ③是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④能影响人们的目标确定和行为选择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 乡贤文化集中体现在建设乡村等方面的群体追求和故乡情怀,这表明文化的作用,②④正确;文化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实践,①错误;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
德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③不当选。
4.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音乐家创作了《富强之路》《民主之风》《文明之花》等13首歌曲,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故事中、在诗歌中、在音乐中,将24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充分说明()①人的文化素养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出来 ②适当的载体是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之根本 ③不同形式的文化是人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常发生于潜移默化之中
A.①④
C.①③
B.②④
D.②③
解析:选A 通过故事、诗歌、音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表明文化素养需要相应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④正确;②错在“根本”;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③错误。
5.(2018·自贡二模)一些学校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入了孩子们的血液。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一些学校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②错误;④与材料主旨无关。
6.(2018·安庆质检)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文化总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材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①②正确;文化具有先进健康与落后糟粕之分,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错误,④与题意无关。
7.(2018·茂名测试)2017年2月18日,继《中国诗词大会》火遍荧屏后,《朗读者》火热登场,让观众可更多地沉醉于文学艺术之美。阅读的乐趣就在于,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你知道你的渺小,知道在历史长河中,很多东西是不必在意的,它让我们能变得更聪明一点。这说明()
①优秀作品是心灵的营养品,读书能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充盈 ②文学陶冶性情,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人全面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文化影响人生,读书决定了我们思维的活力和人生的高度 ④朗读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继《中国诗词大会》火遍荧屏后,《朗读者》火热登场,让观众可更多地沉醉于文学艺术之美,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积极主动感悟先进健康文化,丰富精神世界,①④符合题意;②错在“主导力量”;③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8.2017年9月22日,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京揭晓。这些作品以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角度,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绚丽的想象、崇高的情怀向孩子们展示了真善美的魅力与力量。由此可见,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①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增强儿童的精神力量 ②承载丰富的科学知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③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中华文化主旋律 ④以强大的感染力,对儿童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儿童文学作品向孩子们展示了真善美的魅力与力量,体现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增强儿童的精神力量,①入选;“作品以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角度,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主旋律,③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科学知识,②排除;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不体现深远持久,④不符合题意。
[热点迁移练]
热点一 《人工智能》亮相荧屏 潜移默化影响生活
2017年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公益广告《人工智能篇》亮相荧屏。该公益广告传达“用中国智造,领航世界”核心理念,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将高精尖科学技术通俗易懂地展现出来。据此回答9~10题。
9.“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人工智能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省钱、省时、省力,还能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一做法体现的道理是()A.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大众传媒完全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选B 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人工智能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省钱、省时、省力,还能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答案为B项;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A项错误,不选;C、D两项与材料无关。
10.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为主题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广场上、小区宣传栏里,一幅幅设计精美、文化气息浓厚的公益广告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这体现了()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用宣传而自然而然地实现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公益广告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也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④当选;人也可能会受到腐朽文化、落后文化的影响,①不选;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错误。
热点二 南国书香飘落 阅读永不离场
8月10日至14日,为期5天的2017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拉开帷幕。本届书香节以“阅读,让花城更美好”,将春华、夏梦、秋实、冬韵的“花城”四季意蕴与阅读紧密结合,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让广大市民和读者尽享阅读的快乐,推动全民阅读活动走向高潮。据此回答11~12题。
11.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这表明读书()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 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解析:选B 材料旨在强调读书对人的重要性,答案为B项;A、C、D三项均与材料中心不符。
12.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②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的最佳途径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B 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文化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①④正确;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的重要途径但非最佳途径,②错误;③不为材料所反映。
[大题规范练]
13.(2018·海南中学、文昌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古诗词中的名句佳篇浩如烟海,不可胜数。那些动人的诗词,运用优美的语言、意境、艺术将人生哲理、高尚情操与正能量表现出来,那些被诗歌史列入并大力传扬的诗人、词人,通常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如此,他们才留下了诸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句。《中国诗词大会》从《诗经》开始,到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中国古诗词通过央视等媒体播出,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的意义。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相关理论的整体把握。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和优秀文化的作用,将这几个方面与材料信息对接即可确定答案要点,答案的组织要落脚到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的意义上。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国诗词大会》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营造了重温古诗词、学习古诗词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传统美德,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行为方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让人们在无形中受到古诗词和作者人格魅力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让人们在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中,激发正能量,提高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
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解析:本题以某中学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解析试题,考生要解答意义类问题,首先要学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考生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表现以及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几个角度进行展开即可。
答案: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查、自纠,提高道德认识,转变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从而促进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