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时间:2019-05-14 16:4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篇: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

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臭氧层破坏

C.冰川运动

B.酸雨 D.全球变暖

()。

2.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⑤ D.③④⑤

解析 第1题,冰川消融和冰川断裂入海均是全球变暖导致的结果。第2题,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的措施可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吸收,发展新技术新能源等方面考虑。

答案 1.D 2.B 下面的a图示意某年不同收入国家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情况,b图示意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变化的关系,c图示意气温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5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多为经济收入高的国家 B.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多为经济收入低的国家 C.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升高,海平面也升高 D.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降低,海平面也降低 4.上面三图反映了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危害

D.冰川运动

5.关于上题反映的环境问题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解析 第3题,由a图可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多为经济收入高的国家;由b图和c图可知,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升高,海平面也升高。第4题,由图可知,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带来全球变暖问题。第5题,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温度升高,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答案 3.C 4.B 5.A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C.①②

B.③④

D.②④

7.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B.绿洲萎缩 D.气候变干

解析 第6题,据图中等值线数值的特征可知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与历史时期相比,艾丁湖湖区范围在缩小,所以艾丁湖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第7题,艾丁湖1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湖区萎缩,湖面缩小。如此变迁有人为原因在内,但主要还是自然原因所致,气候变干是主要的自然原因。

答案 6.A 7.D 读下图,回答8~9题。

8.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9.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

解析 图中反映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第8题,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农牧交错地带将南扩;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第9题,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以及森林大量被砍伐。答案 8.C 9.B

雅各布港冰川位于格陵兰岛西部,下图为据2001年的冰川前端卫星影像资料,综合历史测量所绘冰舌位置图。据图判断10~11题。

10.图中所标记的1851~2006年间重要年份该冰川前端(冰舌)位置显示()。

A.该冰川消退了大约50千米 B.该冰川前进了大约50千米

C.该冰川消退速度以2002~2003年间最慢 D.该冰川前进速度以1964~2001年间最慢

11.图中白线为海岸,受冰川侵蚀该岛形成的特殊地形为

()。

A.红树林海岸

C.海蚀岛礁

B.珊瑚礁海岸 D.峡湾

解析 第10题,根据图中比例尺可以计算出在此期间该冰川消退了大约50千米。第11题,受冰川侵蚀作用,海岸形成幽深的峡湾。答案 10.A 11.D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13.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但不改变地表形态 B.维护了全球水的静态平衡,促进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

C.不断溶解和带走岩石、土壤中的矿物质,促使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 D.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解析 第12题,①为火山喷发释放二氧化碳,②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③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④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目前人类影响到的环节主要是植被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以及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第13题,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可以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平衡。并且水循环促进地表化学元素的循环。答案 12.C 13.C 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

A.ab

C.bd

B.ac

D.bc 15.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 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14题,“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面;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第15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增加。答案 14.C 15.A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本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表格中 A.极冰融化

C.沿海低地被淹

B.毁林

D.燃烧矿物燃料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解析 第(1)题,注意前后因果关系自左向右D、B、A、C。第(2)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如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O2排放量大。第(3)题,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波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流以防内涝。第(4)题,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答案(1)(自左向右)DBAC(2)原因: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波大堤;整理疏浚河流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1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

图1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

图2(1)读图1,分别描述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模拟值和观测值的特点并简析原因。(2)读图2,简析B所在地区在世界交通位置中的重要性,并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提升北冰洋海运价值的影响。(3)图2中A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该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解析(1)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观测值呈上升趋势。(2)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航道通航能力增强,其地位越来越重要。(3)全球变暖导致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复种指数提高。答案(1)模拟值:全球气温不断升降和波动。观测值:全球气温波动上升。原因:人类生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植被的破坏。(2)重要性:B所在地区是联系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捷径。影响:浮冰或冰盖融化,利于航行。

(3)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该地复种指数提高和农业结构改变。

第二篇: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1

湘教版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本课的设计中,主要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本课内容的设计特色是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本中的相关资料及设计的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分析,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和图表的技能,学生就可以逐渐掌握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的要求:

基本要求:①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②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③通过对教材中相关统计图表的应用,掌握统计资料的阅读、分析和运用的技能;

④能以科学态度、辨证的观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发展要求:能运用材料、分析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某一活动的具体影响。(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组成成分: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主要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明人类在依赖和改造大自然的同时,又必须顺应和保护大自然,以谋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本课为进一步学习必修2和必修3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比较熟悉,对整个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听说过或从书本上看过,关于冰期的一些内容学生可能在电影中见到过,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地质年代不是很熟悉,对课本中的坐标图不会阅读,还有关于雪线等一些概念不是很清楚。(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针对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学生会通过相互之间交流或者预习时查阅资料等方式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教材中统计图表的分析,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确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让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和图表的技能,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①不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②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课教学难点:根据相关资料归纳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案例分析,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指导读图和分析的方法,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全球气候在漫长的地球演化过程中确实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十分微弱、极其漫长的变化过程,学生是很难感受到的。)

一、全球气候变化

阅读课本第一段和“气候变化史”思考:①什么是气候变化?(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长时间”和“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

②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几个阶段?(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时间轴,然后标出气候变化的阶段)

展示课本上图4-17和图4-18,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冰期和间冰期。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学生活动:读图4-19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在图中找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算其时间; ②地球表面经历的温暖期长还是寒冷期长?

③中生代和新生代分别以干旱期还是以湿润期为主?

④恐龙繁盛的时期在哪个代哪个纪?当时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⑤用自己的话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坐标图的读图方法,然后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板书:(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阅读材料“雪线、冰盖”,结合雪线、冰盖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为接下去的读图做好充足的准备。

读图4-20 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教师点拨:“距平”的含义,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思考:①在图上指出全球气候近5000年来两次较大的波动,并说出大致时间段和与现在平均气温的差值;

②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吗?这说明雪线高度和气温存在什么关系呢?

③结合书本知识,说出这两次气候波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在投影上指出气候波动的时间段)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阅读图4-21 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思考以下问题: ①1861年以来,全球的气温变化趋势如何?原因是什么? ②找出20世纪气温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③全球陆地降水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读图4-22,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变化情况)④气温上升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阅读图4-24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让学生谈一下对自然资源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加剧、生态系统的改变、对主要生产领域的影响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这五个方面的认识。

七、板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1、概念

2、不同阶段的气候变化

①地质时期

②历史时期 ③近现代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对地理环境 ②对人类生产生活

第三篇:地理:1.4.3《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精品教案(鲁教版必修一)

学校 临清一中 学科 地理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教案: 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一、教材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3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以全球气候变化为案例,说明自然界外部条件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及生存的影响都已初露端倪,是当今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的重点是要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学会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特别是近一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原因,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图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地质时期、人类历史时期、近现代仪器观测时期三个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2.使学生明白目前地球正处于一个温暖的间冰期内,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只是起到了加剧作用。

3.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地球气候变暖的事实。

2.利用事实材料,分析地球气候变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3.以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的人文关怀精神。2.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起到了加剧作用。

2.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并探讨这一问题的办法。难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信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表和材料中提取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探究二思考题:

(1)你知道全球变暖的原因有哪些吗?

(2)通过图4-3-3,你对未来全球气温变化有怎样的认识?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找学生进行解答和讲解,学生总结。(课堂实录)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较为掌握,学生可独立完成。探究三: 探究三全球变暖的影响?

(1)你能找出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生态系统哪些调整吗?(2)你认为全球海平面上升有哪些影响?(3)列举全球变暖还有哪些影响?

(4)面对全球变暖,你认为人类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先用多媒体播放全球变暖后带来的影响视频,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补充1.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作物产量影响。①导致积温增加,从而使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使高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增加。②导致蒸发量变化,中低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降低。2.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原因。一是升温导致冰川融化,二是温度升高,海洋本身的热膨胀。学生分析图4-3-4,说说每一个影响的具体原因。如:土地盐碱化---原因-海水倒灌入侵使地下水盐度升高。引导学生向当前热点问题低碳经济、低碳生活靠拢,倡导低碳生活

设计意图:该部分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先借助视频帮学生对全球变暖以具体形象的认识,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教师点拔、补充,可突破重难点。联系当今热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构建本节知识网络。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在下一节课我们学习遥感技术。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四篇: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

1.下列事实能证明地球气候变化的是()①南极洲发现煤层 ②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分布的痕迹 ③银杏、水杉被称为“活化石” ④北美五大湖湖盆是冰蚀作用形成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9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表面和近地表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出现在全球或半球范围内,而不是某一区域,所以称为全球变暖。据此回答2~4题。

2.下列关于雪线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连线,正确的是()A.雪线升高——气候变冷 B.雪线升高——气候变湿 C.雪线升高——气候变暖 D.雪线降低——气候变干

3.全球变暖对于工业的影响表现为()①增加高纬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 ②明显增加低纬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③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减少 ④节水节能技术将获得广阔市场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4.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为()A.南半球农作物的分布向北移

B.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生长得更加旺盛

C.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病虫害危害的范围会明显减小 D.全球各地小麦的生产都会出现明显的增收现象 5.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地近几十年气候的变化是()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7.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D.海平面下降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8~9题。

8.对全球变暖的环境效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9.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双选)()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11.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双选)()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①太阳辐射的变化 ②海陆分布的变化 ③地形的变化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读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A处为末次温暖期 B.图中C处为现代温暖期 C.图中B处为末次寒冷期

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温暖期

二、综合题

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______和______。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将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亚寒带某些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目前,我国西部严重缺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室效应”是否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缺粮问题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可怕的全球变暖”

材料二 根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解冻。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一旦能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数百年来,征服西北航道一直是西方航海家的梦想。

(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峻后果有哪些?

(2)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是________面积最小。一般情况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分布的海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为什么被许多国家称为“黄金航道”?

(4)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答案

1.C [南极洲有煤层说明该地曾经温暖湿润;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说明该地曾经寒冷;银杏、水杉曾经广泛分布是由于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说明第四纪曾经出现过气温较低的大冰期;北美五大湖由冰川侵蚀形成,说明北美在冰期时冰川面积较大。] 2.C [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做雪线。雪线的高低变化,主要是在气温和降水的作用下形成的。雪线升高,表示气候变暖,冰雪的消融量增加,多年积雪的体积减少,多年积雪区的面积减少;或者是降水量减少,多年积雪融化后得不到足够的补给,出现多年积雪的体积减少,多年积雪区的面积减少。雪线降低,情况相反。相对比而言,气温对雪线变化的影响大于降水的影响。] 3.B [全球变暖对工业的影响在不同纬度的地区和不同的工业生产部门有不同的表现。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降低;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增加;全球变暖会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增加;而节水节能等技术获得广阔的市场。] 4.B [世界农业受气温的影响很大。全球变暖会使北半球温度带向北移,南半球温度带向南移。同时会使高纬度地区变得温暖,降水增加,利于森林的生长。气候变暖有助于病虫害的迅速爆发,使农业病虫害的范围扩大。气候变暖,会使热带半干旱地区的小麦产量下降,如印度北部。] 5.D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与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和毁林有关。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减缓变暖趋势。] 6.A [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厚。由图可知,内部和外侧年轮较厚,中间薄,可知A项正确。] 7.D [M时期处于寒冷期冰川增多,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 8.B [全球变暖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许多地区的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但对洋流影响不大,许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全球变暖,对非洲等热带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中国自然带因为温度的上升也会相应北移。] 9.A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公众参与的含义,全球温度升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 10.AC [根据题目条件,海平面若升高40~50厘米,则据图分析,农田地下水位会上升,加上海水盐度高,会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由于海平面上升,滩涂面积会减少。从图上看,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不会淹没农田,但对港口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大。] 11.BC [全球变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CO2增多是最重要的原因,导致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人类目前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能燃料,燃烧时排放出大量CO2;另一方面,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导致吸收、固定CO2能力减弱。] 12.D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原因,如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等;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13.A [从曲线波状变化可以看出,A处为温暖时期,C处气温较低为寒冷期,B处为现代温暖时期,而D处为下一次寒冷时期。] 14.(1)CO2 水汽(甲烷)①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变化之中,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②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多,CO2强烈吸收红外线辐射,使大气增温

(2)①气候更加干旱 ②退化成草场 ③将会适宜某些温带作物的生长(3)气候干旱 会加剧 温室效应会使该地区更加干旱,影响农业生产

解析 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解答时需结合图例,充分利用图中信息。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落后,只有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发展了灌溉农业,粮食不足。“温室效应”会导致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使得西部地区的水资源更加缺乏,农业减产。

15.(1)①山地冰川融化加快;②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③世界粮食产量减少,出现“粮荒”;④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⑤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

(2)夏季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3)西北航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最短海上运输航线,经济价值非常高。

(4)①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②植树造林,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③加强技术研究,如培育耐旱新品种,工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④通过经济、行政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实施;⑤加强工程建设和防御机制建设以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解析 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题,从图中提取信息即可。第(2)题,结合影响海冰形成的温度条件加以分析。第(3)题,西北航线可缩短航程,节省时间、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第(4)题,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通过技术措施增强人类的适应性及对不利影响的有效应对等方面分析。

第五篇:重庆市江津五中高中地理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变化: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时期

2、各个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地质时期,地球表面历经了三次大冰期: 震旦纪 大冰期,石炭-二叠纪 大冰期,第四纪 大冰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 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 较长,寒冷期 偏短; 湿润期 与 干旱期 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 湿润期 为主。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变化,一次是公元前 5000 年到前 1500 年的温暖期 期;另一次是 十五世纪 以来的 寒冷 期。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 上升 趋势,近现代全球陆地 降水量 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 雪线:长年积雪的下界,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降水量和地形等条件——温度、坡度与雪线高度正相关,降水量与雪线高度负相关。冰盖:覆盖在各种地形上的巨厚冰体,气温越高,冰盖面积越小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全球变暖)的影响:①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②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③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改变,大量物种灭绝。④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生产的稳定性等都产生影响⑤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下载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