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7·丰城九中、高安二中、宜春一中、万载中学高三联考政治试卷]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之大事。在我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由此可见()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符可以起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否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是受到中华民族的“家”文化的影响,故②③符合题意入选。
2.[2017·六安一中月考] 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订立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是最美丽的语言,当每个人每天笑容洋溢,开心喜乐,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人心洗涤了,心灵冲化了,社会因此而祥和。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当每个人每天笑容洋溢,开心喜乐,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人心洗涤了,心灵冲化了,社会因此而祥和”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符合题意入选;“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是最美丽的语言”体现③;②与题意无关;④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3.[2017·北京高三定位考试]一部题为《我是谁》的宣传短片,让党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从教师到清洁工,从普通医生到交通警察,从离开最晚到开工最早,从想到自己最少到坚守 时间最长,平民视角加上潮流元素,一分多钟的时间里,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是谁,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什么样的人。该宣传片的传播()①有助于宣传党的政策,提升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②有助于影响基层党员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对广大基层党员精神境界的提升有着决定性作用
④说明大众传媒是党的思想、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宣传片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党员的素质,影响他们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也有利于人们对党的政策的理解,提升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决定性作用”说法错误,排除;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途径,排除④。
4.[2016·肇庆统考]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开播以来,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2016年2月1日,在冠军决赛当晚收视率位居全网第一。该节目在央视热播的同时,在互联网上也掀起了成语狂欢。关于成语,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②表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具有独特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感召力
A.①② C.①③ 答案 C 解析 成语是属于文学艺术,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①③选项说法符合题意。②选项夸大了成语的作用,故排除。④选项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2017·六安一中高三月考]对作者而言,诗是“瞬间幸福的记录”“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散发着“成熟的理性”;对读者而言,“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材料告诉我们()①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故①符合题意;因为优秀文化对人有积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排除。
6.[2016·广东实验中学期末]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说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逊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过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了()
B.①④ D.③④
B.②④ D.③④
B.①④ D.③④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②文化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题目中的观点强调的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可以通过他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也说明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由此可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实践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7.[2017·“江淮十校”联考]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法。该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这体现了()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②说法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应该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非文化事业,故排除。①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题组二 高考小题] 8.[2016·浙江高考]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政府和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原因在于看到了企业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④正确切题。②中“直接”一词说法错误,“文化车间”建设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不是直接影响,而是间接的,需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③中“源自”一词说法错误,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故正确答案为B。
9.[2016·江苏高考]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中“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③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排除④。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10.[2015·浙江高考]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 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观点错误,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可以积极主动的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提高对不良文化的辨别能力并远离不良文化的影响,故排除;④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信息并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持续的时间长短问题,故排除。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11.[2015·山东高考]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答案 A 解析 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同时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符合题意,入选;B、D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又保留各自的特色,C说法是不全面的,故本题答案选A。
12.[2015·江苏高考]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③错误;①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体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答案为C。
13.[2014·山东高考]《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 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答案 A 解析 B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商业贸易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而是强调文化对商业贸易的影响,故排除。C观点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而不是推动作用,不能一概而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D观点错误,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全方位展示,故排除。A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14.[2014·北京高考]“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民族文化的保护为前提,故本题选D。
15.[2014·安徽高考]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④后半句话表述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能促进社会发展,②③正确切题,该题正确答案为C。
[题组三 模拟小题] 16.[2017·山西怀仁一中月考]广大劳模以其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难,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说明了劳模精神()①促进人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②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③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④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A.①③ C.②③ 答案 D 解析 “广大劳模以其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寻
B.①④ D.②④ 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难,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话都说明了劳模精神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带来的影响,它能激励着人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故②④符合题意入选;①与题意不符;③说法是错误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强制的,排除。
17.[2017·益阳箴言中学月考]目前,我国农民工流动就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提供有效服务,基层组织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流动就业人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对新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家园观念”。这表明()①文化建设致力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②文化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 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决定了文化观念的形成 ④人的文化观念或文化意识受文化环境影响
A.①③ C.①④ 答案 D 解析 ①说法错误,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影响文化观念的形成,不能起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排除,其他选项符合题意入选。
18.[2017·云南玉溪月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目前,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投入累计已超过150亿元,全国已建成207个专题资源库,其数字文化信息资源达到了海量的92TB(约合2300万册图书),服务基层群众约7亿人次。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使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描述了我国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服务基层群众,这说明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②正确;国家建立专题资源库,推动文化共享这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③错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9.[2017·安阳高三调研]礼仪是交往的产物。“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可在欧洲人看来,“客随主便”却是令人十分困惑的思维方式,他们最怕听中国人对他说“Up to you!(随您的便吧)”。这主要说明了()A.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B.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D.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答案 C 解析 选项A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应该是自从人类产生后,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故排除。选项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
B.②③ D.②④ 除。故本题答案选C。
20.[2017·武汉高三调研]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以“文化墙”为载体,将国家政策、村规民约等内容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让一面面墙壁变成美丽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A.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C.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答案 C 解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广大农村以“文化墙”为载体宣传国家政策、村规民约等文化,为村民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C说法正确;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主动接受的过程,A、B、D三项说法错误。
21.[2017·枣阳阳光中学质检]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对我们的启示是()A.文化对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民族文化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C.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D.要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答案 C 解析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对人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所以A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去除了文化中的糟粕,才能使人的思想积极向上,这启示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而不是强调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B不符合题意,C正确;D强调的是应该如何发展大众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所以答案选C。
22.[2017·黄石大冶一中入学考试]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美国电视剧有75%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人们接受文化影响有时是强制的、有形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A 解析 植入式广告“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说明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①正确。“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正确。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③说法错误。人们接受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强制的、有形的,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
23.[2017·北京高三定位考试]“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温暖世间真情。”这朗朗上口的公益广告语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变化。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深远持久的特点 B.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C.潜移默化的特点 D.鲜明民族性的特点
B.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D.是一个强制接受的过程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悄然”一词表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非强制的,体现了潜移默化的特点。
24.[2017·杭州联谊学校联考]1928年,国民政府“废除旧历,普用国历”,要求各地将团拜、祀祖、春宴等移至国历新年前后举行,还派警察强迫春节期间停业的商店开门营业。后因人们照旧过自己的春节,国民政府被迫停止废除旧历。国民政府废除旧历的失败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国民政府要求废除旧历,但人们依然按传统习俗过春节,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选①③。②错在“决定”上,④不符合题意。
25.[2016·四川德阳二诊]2015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以自己的行动记录时代前进足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影响越来越广泛,使广大观众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这表明()①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的人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的事迹使广大观众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表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应选②;“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的事迹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应选④;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故①错误;没有文化知识的人也可以具有崇高的道德,故③错误。
[题组一 高考大题]近三年高考材料题没有涉及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6.[2016·金华一中模拟]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长达十五世的繁盛。郑氏家族出仕为官的达173人,但无一人因贪墨而被罢官。当前热播的动漫剧《郑义门》通过提取郑氏家风的精华部分,以治家为基础,以家风为脉络,以廉洁自律为重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孝廉文化的传世价值,引领社会风尚,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家规文化的作用。答案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家规使郑氏族人注重自我修为,出仕为官,无人贪墨。②文化给人以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家规传承潜移默化影响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缔造家族长达十五世的繁盛。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提取家风中的精华部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孝廉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2017·安阳高三调研]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植根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化基因。
在乡村的传统秩序受到冲击、传统社会纽带越来越松驰的情况下,如何让乡土社会更好地粘合起来,让社会转型中的个人和家庭得到社群的关注,让“风筝不断线”,让人走得再远也不至于“失魂落魄”、没有认同感,乡贤就是能起到这种作用的关键人物。
现代乡贤大都对传统和现代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他们扎根本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乡村情况比较熟悉;另一方面,他们具有新知识、新眼界,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有一定把握。因此,现代乡贤成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传统与现代有了“可译性”。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周边的人,用村民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现代知识,让现代的法律和契约精神与传统的价值和伦理得以协调。
可见,结合时代需要建构新乡贤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乡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从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新乡贤文化对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意义。答案 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新乡贤文化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能延续传统乡村文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能教化乡民、反哺乡里、涵养文明乡风,使村民遵循行为规范、价值导向。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营造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氛围,能够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建设乡村共同体,并提高其凝聚力和自治能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28.[2016·吉大附中测试]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纪念抗战胜利,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校准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角度出发,分析弘扬爱国精神对社会的意义。(2)请你为材料中的学校拟定两个具体的活动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
答案(1)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弘扬爱国精神,可以激发着社会向善的力量,培养健全的人格。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弘扬爱国精神,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爱国精神,能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2)①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依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 文化与生活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吉大附中测试]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由此可知,所谓的文化就是指()A.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的总和 B.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人们先天受教育的程度 C.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内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正确。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不一定是文化,也可能是实践,A对文化的理解错误。B、D两项都缩小了文化的范畴,排除。
2.[2017·山东日照期末]猴年春节,肯德基公司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推出的“猴王当道”玩具套餐,成功唤起了已为人父母的70后、80后等群体的集体回忆,形成了“一猴难求”的热销场面。这表明()①人们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④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肯德基公司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推出的“猴王当道”玩具套餐,成功唤起了已为人父母的70后、80后等群体的集体回忆,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符合题意入选;形成了“一猴难求”的热销场面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符合题意入选;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排除③;④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3.[2017·潍坊中学开学考试]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各自的意见。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①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 ②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 ③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 ④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蕨类植物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该归为自然遗产,②④正确,①③排除。故答案选B项。
4.[2017·赣州寻乌中学开学考试]在众多分叉的大路小路中,一些商家被“浮躁”挟裹,急功近利,缺乏静下心好好打磨一件作品的耐心。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怀着敬畏之心去把一个简单的工艺做到精纯,哪怕重复成千上万遍。越是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越是弥足珍贵。下列对工匠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分值:100分
①工匠精神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具有时代印记的精神 ②工匠精神是能够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先进精神 ③工匠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④工匠精神是以锐意创新为核心的优秀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表现,不能代替民族精神的地位,排除③;工匠精神并不强调创新,而是强调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故④说法错误,排除。
5.[2017·江苏省仪征中学摸底]许多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应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中华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体现出②③。①的说法没有错误,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的说法错误。正确的答案是B。
6.[2017·黄山屯溪一中摸底]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说法错误,精神文化能否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看它是否正确反映社会的经济、政治;从悬棺岩画中可以看到各种实践活动的场景,说明了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依赖一定的社会实践,故②正确;③说法错误,文化的价值要因时而变;文化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悬棺文化的魅力是通过考古发现展现出来的,故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7.[2017·枣阳高中入学考试]韩愈在《师说》中讲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可见人们的文化素养()A.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B.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来培养 C.可以是天生的
D.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 答案 B 解析 人非生而知之者,说明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因此B正确,C错误;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即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学校教育和其它形式的社会教育,因此A、D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B。8.[2017·万州二中入学考试]创意点亮生活,文化成就时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原因有()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给予经济发展以巨大的动力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③文化创意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的经济化、经济的文化化的体现,之所以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原因在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④当选;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但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方能推动经济发展,①错误;只有科学的文化创意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③错误。答案为D。
9.[2017·衡水中学摸底]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横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答案 A 解析 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A正确;B不选,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实践而非创新思维;C不选,科学与艺术不一定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D不选,材料没有强调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10.[2017·南昌高三摸底]根据中美两国领导人要求,我国将同美国旅游界一起,全力以赴筹办好2016年将举办的“中美旅游年”。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已成为中美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增长极。旅游合作正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亮点。这表明()①文化活动影响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文化的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④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③错误;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旅游合作正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亮点”,表明文化的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选D。
11.[2017·石门一中检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之所以重视工匠精神是因为()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 B 解析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B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说法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排除;C说法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
12.[2017·沧州高三质监]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张超和张楠的先进事迹后,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材料表明()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能决定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张超和张楠的先进事迹后,引起强烈反响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排除②;④中“决定”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③正确,故A项符合题意入选。
13.[2017·益阳箴言中学月考]目前,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但人车争路的现象屡见不鲜。“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④健康文化是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②中的“决定”表述错误,排除;④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人文化 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排除,①③正确,故选A。
14.[2017·杭州五县七校联考]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④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巴金受儿时所背的散文的影响,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符合题意;《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符合题意入选;①④在材料中都未涉及。
15.[2017·湖南师大附中摸底]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心动,让人们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说明()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有益文化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②③符合题意;①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是片面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6.[2017·景德镇二中检测]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③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①④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符合题意;②体现了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的影响,不符合题意;③没有体现潜移默化特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17.[2017·原阳一中入学考试]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德两国人在“面对矛盾”和“排队”时处理方式的差异(左为德国,右为中国)。漫画反映了()5
①中德文化差异影响了实践生活差异 ②中德文化差异决定其生活差异 ③德国文化的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④中国文化在某些方面优于德国文化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中德两国人在“面对矛盾”和“排队”时处理方式的差异受中德文化差异影响,德国文化的优点值得我们借鉴,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夸大了文化的作用;④漫画没有体现。
18.[2017·亳州一中周练]《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句话表明()A.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答案 D 解析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正是智者和仁者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才有乐水与乐山、好动与好静等实践活动、思维方式的不同。D符合题意。A、B、C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19.[2016·济南模拟]回溯过往,从信笺到电话,再到邮件,如今微信更进一步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微信拜年、微信发压岁钱、微信吃团圆饭、微信祭奠亲人„„技术的便利从某种意义上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甚至带来新的消费增长。这说明()①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文化发展水平②微信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④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微信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新手段,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科技影响文化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文化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②表述错误,大众传媒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0.[2017·南京高三调研]《本草中国》将以“中国非物质遗产中药炮制技术及中药传 统制剂方法传承人”为灵魂展开,引导观众走进神秘神奇的中药世界。在探寻道地药材、还原炮制技艺、点拨医药原理的过程中,完成对中医药文化的启蒙和普及。这主要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纪录片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草中国》“在探寻道地药材、还原炮制技艺、点拨医药原理的过程中,完成对中医药文化的启蒙和普及”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说法错误,优秀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排除;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1.[2017·蕉岭中学开学考试]“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从上述观点中可见()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①② C.②③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观点中可见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②正确;①不选,文化影响而非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当选,材料表明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④不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2.[2016·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老人坚守精神家园,扎根贫困老区59年,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书写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长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C.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答案 B 解析 龚全珍老人“扎根贫困老区59年”是受到其坚定信仰的影响,说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故B符合题意入选;材料中老人的行为并不是交往方式,A不符合题意排除;C、D说法都错误,只有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因为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23.[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全民阅读”应该重在培养公民的阅读习惯,从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转变。光靠强制力量不足以达到“全民阅读”期望的成效,营造“书香”社会才是“全民阅读”的根本所在。这是因为()①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人创造和发展文化,又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氛围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A.①③ C.③④ 答案 C 解析 之所以要提倡“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是因为文化氛围每时每刻都在
B.③④ D.①④
B.②④ D.②③ 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③④正确。提倡全民阅读是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②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
24.[2017·贵阳六中入学考试]下图漫画《效仿》说明()
A.文化现象为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素质在于模仿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答案 B 解析 漫画反映的是看见别人干什么,不知不觉就跟着学,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B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D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说法错误,提高文化素养需要自觉接受先进文化,而不是在于模仿,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5.[2016·宜春四校联考]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电视剧有26%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宣传企业品牌和产品的效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我国电视剧有26%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说明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④选项符合题意,入选;“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宣传企业品牌和产品的效果”说明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①符合题意,入选;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而不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排除;③说法错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7·吉林镇赉一中一模]2016年7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M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结合《通知》精神,根据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培育对象。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不盲目贪大。注重挖掘当地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传统,传承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茶叶文化、丝绸文化等,通过文化元素的植入、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品牌的打造,增强特色小镇的文化氛围,提升特色小镇的功能和品质,建成特色文化小镇、特色旅游小镇。在发展现代科技新兴产业的同时,丝绸、茶叶这些带有鲜明M市印记、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产品、传统产业也随着特色小镇一起发展壮大起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使农民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推动了互联网民宿建设,为特色小镇休闲旅游增添了新亮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文化在M市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的作用。(12分)答案 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体现着一种精神价值。M市通过文化提升了特色小镇的功能和品质,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特色小镇的建设。(4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M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发挥科技、文化的作用,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促进了M市经济发展。(4分)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M市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开阔了农民视野,推动了互联网民宿建设,为特色小镇休闲旅游增添了新亮点。(4分)27.[2017·广东“四校”联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12分)答案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良好的家风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正确的处世方法。(4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通过家庭教育的良好的氛围,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4分)③传承良好的家风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使人们牢牢树立道德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28.[2017·惠州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落后、地广人稀、战争需要以及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人们相信人多力量大。建国后,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每年增长22‟以上,如此发展下去,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1971年7月,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2年9月,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成就巨大,“少生 优生”观念深入人心,“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但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速、用工荒、男女比例失调加剧,家庭养老结构失衡等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单独二孩”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面对这一政策,有的家庭犹如久旱逢甘霖,欢欣鼓舞;但有的家庭却因为抚养和教育成本的增加、少生优生观念的形成、家庭成员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观念的差异等原因犹豫不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犹豫不决的原因。(14分)答案 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二孩抚养和教育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一部分人对二孩政策心存犹豫。(3分)②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少生优生”观念深入人心,“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使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产生犹豫。(4分)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会影响一部分人对二孩政策的看法和选择。(3分)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基本特征不会改变,但内涵却因时而变。家庭成员中存在着“养儿防老、人多力量大”和“优生优育”两种观念的冲突,也导致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产生犹豫。(4分)29.2016年1月召开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再次将“齐鲁文化”提升到一定高度,称之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齐鲁文化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并包含有丰富的天下为公、以人为本、德法互济等政治主张。齐鲁文化中崇尚气节、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兼爱非攻、求同存异、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齐鲁儿女为国家民族而奋斗。要大力弘扬齐鲁文化,对齐鲁文化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挖掘和阐发。
说明材料主要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12分)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提高文化软实力,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4分)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要积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爱好和平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4分)③对传统文化要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态度。(4分)
第三篇: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石家庄高三摸底]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自行车手的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华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拔火罐”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一个个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会各个场馆。这启示我们()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手段 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
A.①② C.②④ 答案 B 解析 “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说明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①入选;一个个“拔火罐”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说明③符合题意入选;②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2.[2017·河南百校联盟质监]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于2016年9月20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敦煌文博会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也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机制性创新平台。举办敦煌文博会的意义有()①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④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①② C.①④ 答案 C 解析 敦煌文博会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有利于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①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入选;②③在材料中未体现。
3.[2017·“江淮十校”联考]2015年12月16~18日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倡,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以文化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携手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各美其美要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美人之美要求推动文化继承焕发新的生命力 ③美美与共需求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推动文化成果的共享 ④携手推动需要发挥大众传媒传递、共享、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A.①② C.②④ 答案 D 解析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表明要尊重他国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美美与共表明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成果的共享,①③正确,②④表述错误,故D项符
分值:100分
B.①③ D.③④
B.②③ D.③④
B.②③ D.①③ 合题意入选。
4.[2017·河南百校联盟质监]巴西狂欢节起源于15世纪葡萄牙的“忏悔节”。今天的巴西狂欢节充满历史的积淀,每一个巴西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宿。这说明()①文化传播促进多样性文化的发展 ②民族文化有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巴西狂欢节起源于15世纪葡萄牙的“忏悔节”说明文化传播促进多样性文化的发展;“每一个巴西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宿”表明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故B项入选;②③在材料中未体现。
5.[2017·曲靖一中月考]央视“一带一路”的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通过讲述贸易、投资、中国制造、基础设施、饮食文化、人员往来等,呈现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图景。该节目通过最新视频技术,使主持人“走出”演播室,在不同国家之间“穿越”,和观众一起认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方面情况。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世界各地,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A.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感召的强大功能 B.大众传媒是古今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答案 C 解析 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故排除选项D。故本题答案选C。
6.[2017·广东“四校”联考]中国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大加推广的。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 ②文化创新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成语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说明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①入选;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让人们对成语有了更多深入的理解,④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排除③;②与题意无关。
7.[2017·保定、唐山高三摸底]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16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就是要在确保文化遗产安全和保护前提下,使得文化遗产的作用和价值得到
B.①④ D.③④ 充分发挥。这利于()①丰富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③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 ④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实践,排除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各族人民拥有对共同的中华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排除②。
8.[2017·扬州中学高三检测]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以深受全世界孩子喜爱的中国国宝“熊猫”和捷克卡通形象“小鼹鼠”为主角,为全世界的孩子们呈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动画世界,必将加深中国与捷克两国友谊、助力文化交流。这表明()①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文化交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错误,排除①;只有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排除④。
9.[2017·六安一中月考]如何才能打开思想之门?梁启超告诫人们,“勿为古人之奴隶。”就是不要迷信古人、前人。他说:“非古人之法言不敢道,非古人之法行不敢行,此奴隶根性之言也,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以。占人之脑筋为脑筋,不过一有机无灵之土木偶。”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A.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 B.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
C.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梁启超先生的观点意在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对糟粕必须剔除,移风易俗,对其精华部分,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故A错误,B正确。C本身表述错误,排除;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同时本题材料侧重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而且本身表述错误,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排除D。本题答案为B。
10.[2017·河南高三摸底]《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结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我们未来的道路必然越走越宽。这是基于()①文物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文物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④文物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③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排除②;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
B.①④ D.③④ 要见证,排除④。
11.[2017·沧州高三质监]山东临沭民间流行着“种植杞柳喜洋洋,一亩能抵三亩粮”“学会柳编这一行,三到五年盖楼房”的谚语。今天临沭柳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而是作为集历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闻名天下。200余种产品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去年出口额1.7亿美元,已有2万多农户依靠它脱贫致富。材料表明()①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键在于发挥其经济价值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传统文化可以顺应社会变迁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说法错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键在于创新;②说法错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12.[2017·沧州高三质监]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在里约奥运会上续写传奇的同时,也为古老的中国“拔罐”技艺做了一次推广。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着去了解和接受这种古老的中国医疗技艺。“拔罐”技艺在国外流行得益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 ③明星代言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说法错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排除;④说法错误,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3.[2017·莆田哲理中学月考]2015年7月4日,中国土司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所以要重视对中国土司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 ②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4.[2017·新余一中摸底]2016年3月15日下午,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定格。根据报道,“人机大战”后,西方更多的人认识到围棋的奥妙,有更多的西方人开始学习围棋并乐在其中,全球掀起新一轮的围棋热。这说明()①科学技术影响文化传播 ②中西文化在交流中兼收并蓄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发展 ④各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趋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电脑、互联网技术等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说明了科学技术影响文化传播,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发展,故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不是中西文化在交流中 兼收并蓄,故②说法错误且不符合题意;④中“趋同”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5.[2017·武汉高三调研]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的安排,一般是家长住正房,晚辈住厢房或者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按规矩来。四合院的房屋布局合乎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A.传统建筑思想隐藏于社会地理环境之中 B.传统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 C.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 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答案 C 解析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承载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说明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而不是强调传统文化与社会地理环境的关系,故A与题意不符。B错误,优秀的传统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传统建筑不仅仅是精神财富,材料中强调的是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故D与题意不符。
16.[2017·扬州中学检测]2016年5月,拉美及加勒比艺术节系列展览在北京举办,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触摸拉美及加勒比文化的入口与平台。这体现()A.文化在相互渗透中融合 B.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 C.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 D.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 答案 D 解析 “拉美及加勒比艺术节系列展览在北京举办”这是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与题意无关,排除。
17.[2017·湖南师大附中摸底]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主场城市活动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我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它()①展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集中表达了本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说法错误,因为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故排除;④表述错误,因为庆祝民族节日集中表达了本民族情感,而不是文化遗产,故排除。①③均是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
18.[2017·浙江三市十二校联考]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种主张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了()①中华文化应加强和其他文化的交流 ②西方文化是外来文化的代表 ③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应批判地继承 ④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答案 D
D.①③
解析 “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体现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应加强交流,①符合题意入选;“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要批判地继承,故③符合题意入选;②④与题意不符。
19.[2016·许昌五校联考]目前中日动漫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某漫画家表示,中国动漫作品应更多从中国元素出发,描写中国的生活,画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单纯地去模仿日本的动漫,这样才能做出中国人的动漫。这说明,发展中国动漫必须()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 ③克服“民族虚无主义” ④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旨在强调中国动漫应该更多从中国元素出发,描写中国的生活,画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这就要求中国动漫创作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克服“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②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均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
20.[2017·益阳箴言中学月考]南京青奥会期间青奥村共建了205个文化小屋,展示了五大洲的多元文化。在中国文化小屋,外国运动员们可以拿着毛笔体验中国书法;在瑞士小屋,你可以设计“世界名表”;在俄罗斯小屋,你可以领略伏尔加河“流过”一屋的灿烂。文化小屋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也促进了世界各国青少年间的交流和沟通。这表明()①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塑造人 ④特定的文化活动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C.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中“根本途径”说法错误,排除;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文化小屋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也促进了世界各国青少年间的交流和沟通”体现了③④,故本题答案选D。
21.[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近年来,专家们呼吁,我国城市面貌在日新月异的同时,整体规划上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对此,下列不同看法,你赞成的是()A.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城市建设中要积极保护优秀文化遗产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环境,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 C.每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签,城市的一切遗迹都应该全部保留 D.传统文化都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抱残守缺 答案 A 解析 “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即城市建设要保护文化遗产,因为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A正确。“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
B.②③ D.③④ 糟粕,应批判继承,C、D说法均过于绝对。
22.[2017·成都七中月考]互联网已成为驱动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全人类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国际社会日益形成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互联网发展的意义在于()①为促进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提供载体 ②增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特有功能 ③让全世界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 ④让文化不再受制于经济和政治成为可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③符合题意;消除文化差异说法错误,排除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23.[2017·惠州高三调研]2016年新年伊始,总书记在新闻媒体人员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新闻传媒必须坚持社会主流价值的方向 ②关注百姓需求就是文化的主旋律 ③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新闻媒体的责任 ④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必须坚持正面报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说明新闻传媒必须坚持社会主流价值的方向,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新闻媒体的责任,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24.[2017·衡水中学二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陕西博物馆利用藏品资源优势,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自助导览,使观众享受博物馆服务;启动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通过文创产品把博物馆的影响力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对我们开展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启示是()①要努力实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要发挥新传媒在联系文物保护利用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③要立足于实践,大胆创新,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文物创新利用之间的关系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和根本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没有涉及不同民族文化,①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错误;陕西博物馆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自助导览,使观众享受博物馆服务,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新传媒在联系文物保护利用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②符合题意;启动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通过文创产品把博物馆的影响力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加强文化创新,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文物创新利用之间的关系,③符合题意。
25.[2017·万州二中入学考试]7月9日,金砖五国领导人小范围会谈,在专门设计的毡 房里进行。毡房是巴什基尔数代人智慧的结晶,毡房装饰着鲜亮的民族图案,四壁上的红色花纹毡子颇见功底。下列对毡房认识正确的是()①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凝固的艺术 ②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③毡房是巴什基尔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毡房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作为巴什基尔数代人智慧的结晶,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凝固的艺术,①当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不选;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③不选;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具有鲜明巴什基尔民族特色的毡房是对世界文化的丰富,④当选。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2016年端午节前,中国内地微信朋友圈却传开一则消息: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送安康”,这则消息是以“普及知识”名义开始的。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所以某非遗传家说:“不是所有节日都适宜互助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但也有不少专家指出,端午节和清明节确实有约定俗成的主题,但这些传统节日的设立还和民间注重时令节气相关,并在千年演变进程中衍生出许多娱乐性活动,被赋予了更多喜庆色彩。在纪念先人之余,终究还是要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祝快乐又有什么不可以?
(1)结合材料和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探究材料中两种观点的合理性。(10分)(2)某地组织以纪念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座谈会,请就挖掘清明节和端午节文化内涵拟出发言提纲。(两条,每条10~30个字。)(4分)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分)端午节和清明节“互祝快乐”,在一定意义上曲解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风土人情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2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既保留了基本特征,其基本内涵又可以因时而变。(3分)传统文化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应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2分)(2)岁岁清明,缅怀先人,寄托哀思。(2分)年年端午,纪念先贤,莫忘报国。(2分)(围绕清明节和端午节文化内涵回答即可)27.[2017·“江淮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016年1月26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供给、需求是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之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的创新性理论概括、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进行文化创作提出几条建议。(12分)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面对我国经济当下的困局,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央提出要着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文化创作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3分)(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要求文化创作必须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3分)(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启示文化创作要继承传统,革故鼎新。(3分)(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的创新性理论概括。这要求文化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分)28.[2016·蚌埠二模]由中共中央明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用了7千多字的篇幅。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指明方向,使得足球这项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此前足球改革几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过,给中国足球带来了春风。
改革方案中提到“要让校园足球、新型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社会足球等各种培养途径衔接贯通”,上学还是踢球,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从此不再意味着是一道单选题。“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这意味着对足球社会功能的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掘,而更广泛的参与也能让足球以及体育的教育功能被更多人感知。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根植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理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身心统一、内外协调、动静结合,以“健”和“寿”为目的。有人认为:足球是竞技体育,中国不具备这种文化产生的土壤。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15分)答案 答案一:不赞同。(2分)①文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经济、政治方面的决定因素,也有文化自身方面的因素如:科技、思想运动、教育等。(4分)②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文化与时代相结合。(4分)③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培养和建设。国家足球战略的推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此观点只单方面强调文化产生的土壤是片面的。(5分)答案二:赞同。(2分)①文化具有多样性,足球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6分)②文化传承有其遵循的规律,文化有其相对独立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我们可以走出自己的体育强国之路,不一定非得靠足球。(7分)29.[2017·苏州高三调研]金榜题名,是人生一大幸事,很多高校的高考录取通知书都采用传统喜庆的红色。从过去的“一纸通知”,到现在越来越多样化,如附有校长寄语、致新生一封信、赠送学生书籍等,小小一张高考录取通知书也折射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纸质或者是文艺苑的毛笔手写板,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升级到二维码、手机软件等科技派,有的学校还开通了入学APP,借助高科技的力量完成入学通知,纸质通知书将逐渐被环保的电子通知书取代。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简析我国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变迁。(9分)答案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高考录取通知书主打传统喜庆的红色,并保留纸质或毛笔手写。(3分)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通过二维码、手机软件、APP,促进文化发展。(3分)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 重要途径。随着时代变迁,逐渐用电子录取通知书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纸质,附赠书籍等方式体现了这一点。(3分)
第四篇: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7·福建连城二中暑期验收]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亲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目前,为了避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家书悄然消亡,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A.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答案 B 解析 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A说法错误,排除;传统家书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要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B项说法正确;C、D与题意不符。
2.[2017·温州高三模拟]“迎接G20,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倡导全省公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带宾客”的文明风尚。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人民群众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排除②,其他选项都符合题意。
3.[2017·山西重点中学一联]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语文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这体现了国家对规范汉字的高度重视。国家重视规范汉字()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②有利于提高我国学生的母语水平③加重学习负担,不利于文化继承 ④有利于人们思想文化的正常交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汉语是我国的国语,规范汉字提高人们的汉字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同时,汉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书写错误,不利于人们思想文化的正常交流,故②④符合题意;①创新说法不妥;③加重学生负担说法不妥,排除。
4.[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中英教育孰优孰劣?》——一部BBC纪录片引发的业界深思,该片旨在通过研究和借鉴中国基础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为英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中英两国教育的未来,可能更多是融合平衡”。这一纪录片的推出体现了()1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发展文化产业,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通过教育传播途径,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②材料未涉及,④“文化渗透”的说法错误,题意强调的是文化交流不是文化渗透。
5.[2016·常德一中月考]“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英国的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中国的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都曾发出韶华易逝的感叹。在两位戏剧巨匠逝世4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广受好评。在这一活动中()①中英戏剧文化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②要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 ③应通过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证明经典文化的价值远高于流行文化的价值
A.①③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戏曲与英国歌剧的独特魅力,中英戏剧文化应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增强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①③正确。②强调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不符合题意。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各有各的价值,不能笼统比较大小,且材料没有涉及流行文化,④判断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
6.[2016·浙江高考最后一卷]2016年1月至2月,北京市延庆区冬奥文化科普巡展持续在石京龙滑雪场、部分延庆区小学等地方进行。这一巡展将推动延庆冰雪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冬奥文化和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的 ②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C.①④ 答案 A 解析 开展延庆冬奥文化科普巡展有利于推动延庆冰雪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的,巡展在部分延庆区小学进行、向市民和游客传递冬奥文化和知识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①②正确。③④虽然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7.[2017·原阳一中入学考试]“正能量”一词本为物理学术语,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但经过一些人通过微博将其赋予新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流行语。这一现象说明()A.微博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网络是文化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①④ D.②④
B.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商业贸易、人口迁移、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A项说法错误;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是文化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项说法错误;C项和题意无关;题中“正能量”一词通过微博将其赋予新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体现了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项正确。
[题组二 高考小题] 8.[2016·北京高考]
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认识正确的有()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成功案例 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来表现,属于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而不是文化传播途径的创新,排除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④错误,应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9.[2016·天津高考]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答案 B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由于4D电影技术的应用,人们对甲骨文的认识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这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B正确。经济决定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故A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 入文明时代,故C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D与题干无关。
10.[2016·江苏高考]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 D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内容极为丰富,A排除;中国古代文化长期走在世界前列,B错误;社会实践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C错误;美国建筑大师从中国先哲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正确。故答案选D。
11.[2015·福建高考]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4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把握关键词“大众传媒”对“现代民众素养”,A、B、D只谈到了大众传媒,没有涉及对现代公民素养的作用,不符合题意;C既谈到大众传媒,又指向公民素养,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珠算成功申遗()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③④符合题意入选;题意没涉及创新中华文化,也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精神,故排除①②。
13.[2015·天津高考]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被主流媒体所采用,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的内容,①符合题意入选;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题意没涉及网络语言和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网络语言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但并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③表述错误,排除;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说明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入选。故答案选C。
14.[2015·北京高考]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答案 C 解析 文化继承的核心主要是保存其文化价值,A说法不准确;本题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而不是保持稳定,B说法不妥,应排除;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而不能市场运作,D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15.[2015·安徽高考]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说法错误,乡愁是人们对故乡思念的体现,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故排除。④夸大了乡愁的作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6.[2014·全国卷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展现中 国饮食文化的魅力,提升其竞争力,故①③正确。材料讲的是餐饮文化,没涉及民族精神,②排除;大众传媒并没有扩展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故④排除。
17.[2014·浙江高考]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保护好古村落的原因,在于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错误,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并没有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故排除。
18.[2014·福建高考]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 “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这种说法应该反对,故排除B、D;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要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故排除A;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故C项入选。
19.[2014·江苏高考]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符合题意;“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体现了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化传播中的功能,④说法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以及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问题,①③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
[题组三 模拟小题] 20.[2017·江西高三调研]当重庆市川剧亮相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在多瑙河畔的匈牙利国家剧院登台演出时,从未观看过中国川剧的匈牙利观众被川剧经典《李亚仙》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高亢激越的川剧声腔深深迷住了。这反映了()①川剧艺术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中华戏曲文化在交流中向世界传播 ③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实现了创新融合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川剧受到匈牙利观众的喜欢,说明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①正确;川剧走出国门到国外演出,受到国外观众的欢迎,这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表现,②正确;③④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21.[2017·温州高三模拟]微电影《红色气质》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代代传承。这显示出大众传媒()①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使文化传播的手段产生根本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教育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排除③;印刷术的出现使文化传播的手段产生根本变革,排除④。
22.[2016·郑州一中联考]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和平尊”以景泰蓝工艺制成。尊体以中国传统吉祥纹饰,辅以丝绸之路等元素,这一工艺源于古代西域文化,在中国得到完善发展。这体现了()A.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中逐渐趋同 B.不同文化可以交流互鉴、兼容并蓄 C.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D.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 答案 B 解析 不同文化各具特色,在相互交流中可以借鉴、融合,兼容并蓄,但不会趋同,A说法错误,B正确。材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因吸收外来文化而更加精彩,并没有强调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也没有体现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关系,C、D不符合题意。
23.[2017·武汉高三调研]2016年5月24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戴维森学院两位音乐家的音乐分享交流会在贵阳某校成功举行。此次音乐交流会的成功举行可以看作是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中美建交以来,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这是因为两国文化()①都蕴含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②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正是中英文化各自有自己的独特性,又有文化的 共同特征,所以才需要交流,才能在交流中促进共同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②达到了“相互融合”说法不妥;④“都源远流长”说法不妥。
24.[2017·信宜中学月考]2016年4月23日,中英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文豪逝世400周年。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剧中虽有着不同的创作结构和形式,但都包含着对梦的阐述、对人生的追求。两国文化巨人跨越数百年的“邂逅”,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又一佳话,透过这扇窗口,人们看到中英人文互鉴的累累硕果和巨大潜力。这说明()①中英人文互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差异也存在共性 ③中英人文互鉴增进了两国的相互理解 ④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A.①② C.②③ 答案 C 解析 材料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差异也存在共性,②当选;①错误,实践而非中英人文互鉴,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当选,材料表明中英人文互鉴增进了两国的相互理解;④不选,文化交流不一定要认同、但必须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25.[2017·桂林中学月考]有学者认为,今天,面对现代性的问题,要提倡东西方思想的多元互补,要珍视多元文明的价值,增加人类解决困境的路径选择。该观点意在强调()A.文化多样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C.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 D.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说的是多元文化对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所起的作用,A符合题意。B、C、D表述均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B.①④ D.③④
[题组一 高考大题] 26.[2015·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答案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 流的物质基础;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7.[2017·汕头金山中学摸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比利时时曾指出,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人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欧洲主张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国茶和欧洲酒为什么可以兼容并存。答案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茶与欧洲酒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既有各自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也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两者可以兼容并存。②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中国茶与欧洲酒的兼容并存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茶文化和欧洲酒文化的并存,有利于双方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动双方文化的发展繁荣。
28.[2017·成都七中月考]贫困地区是我国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汇聚的地区。随着扶贫搬迁、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化改造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不足,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据统计,贫困地区1.8万个乡镇,绝大多数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重视发现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大力营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做好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答案 ①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有利于增进贫困地区居民的自身文化认同感,巩固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有利于贫困地区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④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融合,挖掘其经济价值,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第五篇: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新人教)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的影响
(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分析:
(1)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
(1)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2)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而发展
二、【课程标准】: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感受不同文化对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以及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理解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从而感悟到不断丰富自己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四、【相关知识】:
(1)回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2)第一课中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五、【方法点津】:
(1)调查。通过调查本村、本社区以及当地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的状况,了解文化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人们生活的影响。
(2)尝试体验。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或文化方式,如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影电视、文化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等,用优秀的文化塑造自己,丰富精神世界。(3)资料演示。搜寻、积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材料,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六、【课文导语】: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
【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
感受文化影响
一、【课程标准】: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课堂探究:(1)你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那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2)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 ◇探究提示:
(1)第一幅画是指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第二幅画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反映出了东西方不同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等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例如,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国家传统节日的区别。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相同知识水平的人对事物有着相似的看法或认识,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的人,对事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因此,面对祖先创造的精关文化产品,美术家、将军、冶金学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精美产品认识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有那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课堂探究:
(1)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2)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 ◇探究提示:(1)献“哈达”是我国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在西藏,大凡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迭,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当泰国人互相打招呼时,不会采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双手合十,状似祷告。一般来说,年幼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而年长的随后回礼。在一般的泰国人交往中,告别和见面时不是行握手礼,而是以双手合十于鼻前,略躬上身互相致礼。此礼可表示问好、告别、致敬、感谢、原谅等意思,同时互说“沙瓦迪卡”(泰语“您好”)。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
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2)朝鲜族历来重视礼节,以敬老爱幼为风尚。社会交往中对长辈必用敬语,平辈初次见面,也互致问候。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为先,晚辈不与长辈同桌而饮,不并肩而行。尊敬师长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称教师为先生,视教师为尊贵宾客。新疆少数民族有尊老爱幼的礼节。少数民族特别尊重长辈,在家里或毡房里做客,要让长辈和贵宾坐在首席,不可越位乱坐。随身带些糖果,分给主人家的小孩,主人会很满意的。
衣着:少数民族很注重衣着,男子讲究戴帽子,不管天气多热,他们不会穿着背心、裤衩上街或做客。我们到少数民族家做客,也要注意衣着整洁。
饮食:在城市里做客,比较容易讲究礼貌,在毡房里做客就有点特殊了。没有凳子,只能在毡子上席地而坐,这就要盘腿,不能把脚对着别人。没有餐桌,铺在地上的餐布就代表桌子,不可以从上面跨越。大块的饼子、大块的熟肉,要用刀子切成小块,不可整块用嘴啃。◇课堂练习: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A.文化创造
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C.人民群众 D.社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项符合题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课堂探究:上述现象,有的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有的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
◇探究提示: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看法。
◇课堂练习:
1.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了()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答案:C 解析:通过题意可以看出,封建伦理制度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A、B、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该选C。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②说法不够恰当,风俗习惯、文化程度本身属于文化,④不符合题意,用排除法排除A、B、D项,答案应选C。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的启示或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课堂探究:(1)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
◇探究提示:
(1)游览泰山是一种文化体验。泰山是一座人文景观丰富、历史蕴涵深远的五岳名山之一,有丰富的崖刻、寺庙、古迹文物、诗人墨客遗迹、历史名人趣事等。游览泰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让人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
(2)结合阅读的一本好书、观赏的一场好电影、参加的一次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等,谈谈对自己有那些影响,是积极健康的还是消极被动的影响。◇课堂练习:
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不够确切,文化影响人的思想应该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含④的用排除法排除,答案选A。
(三)、深远持久的影响----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1.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足深远而持久的。例如,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课堂探究:
(1)你能补充一两个定居海外的华裔在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表现出受我们民族文化影响的事例吗?(2)能否谈谈你阅读这段话时的感悟,并用自己的理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力? ◇探究提示:
(1)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了解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海外华侨的生活方式受中华民族文
(2)通过阅读这段话,可以感受到,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会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
丰富的人生经历、令人心动的情感、远大的理想、催人奋进的力量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是激烈深刻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课堂练习:
1.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 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 答案:B 解析:“乡音无改”,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难以抹去的。A、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A.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D.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答案:D 解析:A、B、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选D。
第二框题 文化塑造人生
一、【课程标准】: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丰富精神世界----文化塑造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课堂探究:
(1)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2)你怎样看待这次评选的结果?你读过其中的作品吗?可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3)你认为哪些书曾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能就此提供自己的说明或例证吗? ◇探究提示:
(1)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杜甫、范仲淹的诗表现了诗人具有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正气凛然的气质。诗词中忧国爱民、正气凛然的情操感染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因此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得以代代相传。(2)同学之间讨论这次评选结果,请看过此书的同学谈一下读后感,叙述精彩的段落或者对自己启发、影响深刻的故事、语句、诗词等,谈谈自己受到了哪些影响。(3)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进行交流共享。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2.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课堂探究:
(1)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谈谈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的体验。
(2)有人认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
(1)启发同学们进行口头表达,培养思维和交际能力。
(2)启发同学们进行讨论或辩论。如,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可以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课堂练习:
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靼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曹禺、雷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答案应该选B。A项说法不恰当,C、D项不符合题意。
(二)、增强精神力量
◇课堂探究:
(1)你知道《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背景吗?(2)你怎样理解列宁和毛泽东的上述言谈? ◇探究提示:
(1)①《国际歌》是巴黎公社战士、诗人欧仁·鲍狄埃于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写的,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号召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起来为真理而斗争的壮丽篇章。但是,这首诗整整经过16个年头,才出现在由朋友集资出版的鲍狄埃的《革命诗歌集》中。第二年,工人业余音乐家狄盖特用了3天时间为它谱曲。《国际歌》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战士们不屈的气节;中段旋律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
②1935年,中国大地上乌云翻滚。在四年以前的193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一举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接着,日军又于1933年侵占了我热河省,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我国华北的土地,为大规模侵略中国铺平了道路。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一方面是日本侵略者的剑拔弩张,步步紧逼;另一方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田汉这时正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由于敌人的疯狂搜捕,他只好搬到上海的法租界居住。当时,音乐界有一些人,竟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滥写靡靡之音,以什么《妹妹我爱你》《桃花江》《毛毛雨》一类歌曲,腐蚀人民的革命意志;有一些人专门写与现实斗争无关的所谓“艺术歌曲”来粉饰太平。虽然也有人写了一些救亡歌曲,但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些歌曲只能在小范围唱唱,无法流行。针对这种情形,田汉同志想要写一些能唤起民众、鼓舞人民革命斗志的歌曲。
恰在这时,上海一家影业公司在拍影片《风云儿女》。这是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反映国民党统治区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剧本着重描写了从东北流亡到上海的两个男青年的遭遇。一个男青年投身抗日斗争,英勇牺牲了;一个男青年虽一度沉沦,但在穷苦女朋友的帮助以及男友牺牲精神的激励下,终于翻然猛醒,走上抗战前线。
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原是田汉所写,他按照电影情节的设计,为影片主人公、诗人辛白华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拟写了最后一节诗稿,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后来它被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就是这样在敌人的刀丛中,以满腔的激情写就了这战斗的诗篇。曲作者聂耳的处境与田汉一样,也正面临着反动派的威胁和迫害。聂耳当时在上海另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华联公司搞音乐。而他已得到敌人即将逮捕他的警告。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决定要聂耳出国暂避,他本人也考虑可趁此机会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以求在音乐上得以深造,同时,他抓紧出国前短暂的时间,尽力多做一些工作。《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这个时候作曲的。
(2)①130多年来,《国际歌》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在俄国冬宫,在西班牙前线,在中国的渣滓洞集中营,在亚非拉的反帝反殖战场上„„一切曾有被压迫者反抗的地方,都能听到《国际歌》的激昂声音。鲍狄埃也因此被称为“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这首歌还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响遍全世界,永唱不息。《国际歌》是一首格调高昂的政治抒情诗。抒情主人公是整个无产阶级,是完全觉醒了的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它已经进行过推翻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由无产阶级自己夺取政权、掌握政权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它已经认识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国际歌》展现了日益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画面,深刻地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立场、愿望和理想,整个诗篇回荡着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感情,充溢着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②人民在胜利中不忘记过去的斗争,《义勇军进行曲》能鼓舞人们永远以昂扬的精神继续前进。它歌唱了人民的意志,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支歌曲很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节奏鲜明。但也有人认为,新中国已经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首歌当中还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歌词是不是有些过时了。这首歌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要居安思危。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正是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立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对于中国人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全国各族人民同唱这一首国歌,将不断激发出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课堂探究:联系当时的背景,从“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中,你能感受到精神的 力量吗? ◇探究提示:建国之初我国石油工业落后,后来我国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1960年,面对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全国各地的几万名职工和3万名转业官兵,来到了大庆,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会战之初,几万人马一下子涌到萨尔图草原,生活和生产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面对“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恶劣环境,在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大庆人正是依靠“铁人”精神,取得了会战的伟大胜利,当年6月份就实现首车原油外运,到年底生产原油97万吨,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经过3年半时间,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庆油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贫油的面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其主要方面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40多年来,“铁人”精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大庆人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铁人”精神是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铁人”精神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尤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町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伞面发展起着不町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文化活动、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课堂探究:你能对这个回答作}¨进一步的解释吗? ◇探究提示:新娘的回答说明:随着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富起来后,科学技术、精神享受是青年追求的时尚,优秀文化对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课堂练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A.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科学技术是新追求
B.人越全面发展,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C.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D.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答案:D 解析:A项说法错误,B、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选D。
本课小结:
1.本课以文化的影响为切入点,分别阐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即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接着,解释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要求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本课知识的落脚点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