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点1走进文化生活对点题
走进文化生活
1.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也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这表明()①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 ②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非常重要 ③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
④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 A.①② C.①③ 答案 C 解析 红军战士雕塑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精神,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李某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说明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的共识;而国家旅游局的做法也表明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①③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大众传媒的商业性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2.2014年“十一”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材料表明()A.文化市场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 B.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 C.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D.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 电影票房收入增加,同时主流价值观得到弘扬,这表明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故选D。A与题意不符,B、C观点错误。
3.“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③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公益广告是当代文化的新形式,传统民谣、剪纸、年画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二者的结合,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统一,①符合题意;公益广告不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②与题意不符;材料中的公益广告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错误。
4.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
B.①④ D.②④ B.③④ D.②④
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市民持文化惠民卡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优惠,这有利于降低市民文化消费的成本,从而有利于调动人们的文化消费意愿,①④正确切题;②③与题意不符。故选B。
5.由全国百家网站共同发起的网络关爱青少年倡议活动号召广大网络媒体要坚持正确导向、恪守媒体责任、依法文明办网,在加强网上内容建设的同时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①提高辨识能力,增强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发展先进文化,使主旋律文化在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③维护文化安全,坚持以多元化思想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 ④塑造健全人格,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C.①④ 答案 C 解析 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辨识能力,塑造健全人格,①④正确。②③是针对国家来说的,其主体不是青少年,且③中“以多元化思想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说法错误,故排除。
6.为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国家典籍博物馆几乎在每一间展厅都配备了多媒体互动游戏机和数字化展示手段。甲骨文到简化字是如何逐步演变的„„读者通过展厅内的小游戏可以轻松掌握。由此可见大众传媒能够()①提供强大的生产设备,推动文化产品的规模化 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接受文化影响 ③以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形式传播文化知识 ④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而推动典籍产品的生产
A.①② C.①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了大众传媒能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故②③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本身不能提供生产设备,①错误。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材料中未涉及,故④排除。
7.2015年9月上映的古装戏《琅琊榜》大受好评。该剧不仅有精美的服饰、到位的表演、唯美的光影、严谨的创作态度,更是表达了文人墨客们家国天下、豪气冲天的格调和心胸,治国平天下的志气。《琅琊榜》的热播给我们的启示是()A.文化创作活动要重视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 B.政府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C.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创造出优秀文化 D.繁荣文化市场必须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 D
B.①④ D.③④
B.③④ D.②③
B.③④ D.②③ 解析 A错误,文化创作活动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B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C说法不全面,文艺工作者既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也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琅琊榜》赢得观众好评体现了D。
8.对于当前收视率颇高的真人秀节目中出现的“靠明星博收视率”和“炫富、作秀”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5年7月发出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关注普通群众,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不能助长社会浮躁心态和颓废萎靡之风。这表明()①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应为人民大众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 ③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③ C.②③ 答案 D 解析 ①③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针对当前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以引导与管理,这是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与体现,也说明文化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故②④正确。
9.2015年4月26日,被誉为建国后最受欢迎的诗人汪国真逝世。重读汪国真的诗《山高路远》“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②以正确的舆论净化人 ③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④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A.①③ C.①② 答案 D 解析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是说只要我们肯付诸行动,再难的事都能解决。读这样的诗句能催人奋进,给人以精神力量,③④符合题意。①在材料中未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②说法错误。
10.随处可见的低头族,从或大或小的屏幕触摸着这个既近且远的世界,但据调查,低头族触摸精力大多聚焦在娱乐和养生上,而不是寻找一个“与历史、与艺术、与公民理念相遇”的生命空间。这意在提醒低头族()①塑造健全人格需要作出科学的文化选择 ②应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③远离大众、通俗文化才能提高文化品位 ④要能辩证认识通俗文化带来的不同影响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低头族用手机更多地关注娱乐和养生,这不是最科学的文化选择,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不利,同时低头族也没有认识到过多关注娱乐和养生内容对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①④符合题意;娱乐和养生从文化性质上看不属于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②不选;③明显错误。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从春秋战国的吴越文化到唐宋的文人荟萃,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一个“文化湖州”。最近,该地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形式
B.①④ D.②④
B.②④ D.③④
B.①④ D.③④ 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改传统的“送文化”一元主体线性结构(见图一)为“文化走亲”(以互访形式在不同区域间开展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多元主体网状结构(见图二),开创了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崭新局面。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走亲”活动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
答案 ①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②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要创新文化交流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解答,题型为启示类非选择题。“文化走亲”活动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实际上是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说明在文化建设中应怎么办。“该地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说明文化建设必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形式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说明文化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也说明必须创新文化交流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2.2015年8月25日,上海书展落下帷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从传统典籍《资治通鉴》中汲取政治智慧的《德政之要》等书籍,在2015上海书展上广受欢迎。本届书展紧紧围绕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坚持“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的文化追求,更加注重阅读价值和文化取向的引领,更加注重内容品质和活动品位的提升,更加注重惠民举措和阅读服务的优化。
根据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本届书展对文化企业的启示。
答案 ①文化企业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寻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②文化企业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践中,奏响主旋律,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③文化企业经营者要提高 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 回答本题,从材料中“紧紧围绕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的文化追求”可以看出,企业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健康有益的产品,企业经营者也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篇: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点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对点题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人们之所以喜欢《校训的故事》,一方面是因为它传播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契合,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是因为校训多样生动,富有吸引力,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故①②正确。③错在“全面”上,校训只是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相一致。④错在“基本途径”上,宣传校训只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途径。
2.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4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答案 C 解析 论文的题目涉及大众传媒和公民素养两个方面,“网络”对应“大众传媒”,“高中生形象”对应“公民素养”,C当选,排除A、B、D。
3.1858年6月,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收到青年科学家华莱士关于物种进化的论文,论文观点与达尔文二十多年的研究不谋而合,但当时达尔文还没有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谦恭和不图私利使达尔文最终战胜了自我,他建议编辑部公开发表华莱士的论文,而华莱士则提议将这一理论称为“达尔文进化论”。这段佳话说明()A.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能够统一 B.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 C.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 D.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A正确切题。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但二者不一定是同步提高的过程,B说法绝对,不选。思想道德修养不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和表现,C、D是对二者关系的错误理解。故选A。
4.明代思想家薛瑄曾将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
B.①④ D.③④
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不妄、不苟、不敢”这一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应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 ②应以传统廉政思想为修廉的根本 ③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④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
A.①② C.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不妄、不苟、不敢”是描述廉者的三个等级,启示我们应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②④均不准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盘继承。
5.“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隐姓埋名几十年”的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的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这些时代楷模值得人们学习、尊敬和传颂,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种震撼人心、无私奉献的精神()①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 ③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 ④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A.①② C.③④ 答案 B 解析 时代楷模的行为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现,他们身上具有的品德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故②③符合题意。增强诚信意识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①错误。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准则,④错误。
6.2015年10月,支付宝推出了一款名为“扶老人险”的险种。“扶老人险”的推出迅速引发网民热议,对于这一为社会道德“投保”的保险产品,有人点赞,也有人拍砖。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点赞,因为推出“扶老人险”推动“扬善”的社会道德建设
②拍砖,因为推出“扶老人险”让道德修养功利化,有害无利 ③点赞,因为推出“扶老人险”解决了现实生活中道德上的“两难选择”问题 ④拍砖,因为推出“扶老人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道德之困”
A.①③ C.①④ 答案 C 解析 支付宝推出了“扶老人险”的险种,有积极意义,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扶”与“不扶”的问题。所以,该做法,有合理性,也有不足之处,①④正确。②③说法错误,排除。
7.2015年9月16日,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明网、光明网主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百位文艺名家讲故事”系列节目正式开播。此节目以网络视频访谈为主要形式,突出“讲故事”特性,邀请百位文艺名家生动讲述各自在艺术道路上的精彩瞬间,展示广大文
B.①③ D.③④
B.②③ D.①④
B.②④ D.②③ 艺工作者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百位文艺名家讲故事”系列节目有利于()①发挥文艺名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②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通俗文化 ③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④全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百位文艺名家生动讲述各自在艺术道路上的故事,有利于发挥先进人物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①③符合题意;对待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②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传承”,④排除。
8.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启动以来,各地群众踊跃参与,推选出一批感人至深的身边模范。他们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的美德善行,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弘扬的精神能量。越来越多的典型人物被推选出来,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明灯、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这体现出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道德模范评选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重视公民道德建设
A.①② C.①④ 答案 C 解析 ②错误,现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通过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使人们接受道德模范事迹的熏陶,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①正确;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符合题意。
9.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此节目开播的积极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弘扬主旋律,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传递正能量,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物质基础 ③解疑释惑,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④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能够解疑释惑,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也有利于弘扬主旋律和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正确切题,选A。②中“物质基础”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10.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B.①③ D.③④
B.②③ D.③④
B.①④ D.③④ 材料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个人应如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答案 ①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上和平文化的熏陶,并立足传统,继承、吸收中外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确立热爱和平的价值观念。
②个人积极组织或参与各种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文化活动,倡导、传播和平文化与理念,抵制军国主义、霸权主义等腐朽落后的思潮。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属措施类非选择题,答题主体是个人。该设问范围较大,应从感受文化的熏陶、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弘扬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传播优秀文化等角度,分别写出具体措施。
11.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
一位借款经营的店主、一个客人遗忘的装有6万多元的皮包,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真没想到,这么多钱还能原封不动地回来。”失主回忆道。他抱着侥幸心理回到那家面馆,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皮包好端端地放在面馆货架上。店主核对信息后,把皮包归还给他。,6万多元现金,相当于全家人辛苦经营面馆一年的收入,更何况家里还有借款。,“那是客人的东西,我们哪能动!”店主这样说,“自己挣的钱花得才踏实,不是我们的钱,可不能拿”。
事情传开后,人们纷纷来面馆吃面,面馆生意越来越红火。
心怀感激的失主、朴实的面馆老板、蜂拥而至的顾客„„简要分析这个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从知行统一的角度,谈谈你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答案(1)结合材料从诚信、友善等角度分析。
(2)知与行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应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更要重视道德实践,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本题分为两小问,解答第一小问,首先应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然后分析材料中面馆老板、失主、顾客的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解答第二小问,从知(认识)、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可。
12.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 读书开启民智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 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该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
答案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辨识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有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进行分析,具体的答案要点可从材料信息中进行推导。由“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信息可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辨识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由“该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信息可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助于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由“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这一信息可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乡贤”是指“乡里德行高尚的人”。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吏治清明,或以道德品行而闻名,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最容易引起当地民众的认同感,增强地方社会的凝聚力。
材料二 被称为“小草皇后”的梁伟就是长沙的当代新乡贤。1999年,她辞掉在北京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创业,当起了一名在田里种草的农民。10多年来,梁伟一直有一个“添绿自然、产业报国”的梦想。2010年,梁伟发起成立农业合作社,农民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和股金分红收入。梁伟还带领公司对贫困户家庭进行支援帮助,解决残疾人员工作问题。现在,梁伟的天泉草业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无土草毯生产、屋顶绿化和生态护坡的综合性环保企业。
材料三 2015年8月14日,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湖州召开。会议强调,建设美丽乡村,要培育新乡贤文化,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
(1)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小草皇后”梁伟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当代“新乡贤”。
(2)综合上述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论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培育新乡贤文化”的正确性。
答案(1)梁伟被称为当代“新乡贤”,是因为:①梁伟帮助他人致富,关爱并资助困难群体,这体现梁伟具有“友善”的品质;②梁伟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将自己的产业做强做大,这是因为梁伟身上具有“真诚”的品质和“敬业”的精神;③梁伟践行“添绿自然、产业报国”的创业理念,体现梁伟具有“爱国”的情怀。
(2)培育新乡贤文化,有利于:①推进乡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②发挥新时代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增强道德模范的感染力,做到学习道德模范的常态化;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对乡村文化的侵蚀;④全面提高乡民的道德素质,提高乡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从其 他角度说明,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通过通读材料全面理解新乡贤及新乡贤文化。材料一解释什么是“新乡贤及新乡贤文化”,材料二以举事例的形式再次帮助考生理解什么是“新乡贤及新乡贤文化”,材料三简要告诉考生培育新乡贤文化的重要性。第(1)问的设问主体是个人,因此就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回答。解答第(2)问,首先要抓住设问的知识界定;然后再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说明观点的正确性。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7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首次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研讨会,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近年来,国资系统和国有企业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和宝贵的发展资源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材料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同爱岗敬业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自觉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结合起来,自觉地用核心价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意义。
(2)请你为企业策划一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①有利于增强企业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③有利于企业员工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规范道德行为,凝聚企业发展共识。
(2)(示例)以思想道德模范的事迹为素材,创作、拍摄影视作品。理由: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主要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等角度阐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企业文化的意义即可;第(2)问属于探究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透视热点之高考预测
时政热点
弘扬道德模范精神,助力中国梦
2015年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授奖仪式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篇章,①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短片、现场讲述、颁授奖章、致敬礼赞等方式,深刻阐发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生动诠释了道德模范的精神价值。本届全国道德模范共评出62名全国道德模范和265名提名奖获得者。这些模范人物事迹突出、深孚众望,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先进性、示范性。评选表彰活动集中展示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 刘云山在座谈会上讲话。他指出,②道德模范是时代的英雄、鲜活的价值观,推进道德建设,要用好道德模范这一“精神富矿”,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更好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③学习道德模范,贵在知行统一、身体力行。要认真学习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良好道德情操体现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潜移默化、久久为功,让道德理念具象化、大众化,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和践行,确保道德建设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考点链接
材料①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颁奖活动阐发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诠释了道德模范的精神价值,对观众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② 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材料③ 学习道德模范,加强自身修养,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新题预测
1.2016年3月4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在南京火车南站候车大厅举行。全国道德模范、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孙茂芳,作题为《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 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的讲座。举行这样的活动有利于()①宣传道德模范,弘扬时代新风 ②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道德模范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发挥优秀文化对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道德模范的观点不符合事实,②排除。①③④均是举办这一活动的积极作用,D正确。
2.评选表彰活动集中展示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思想道德建设,认识正确的是()A.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B.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C.它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D.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 B 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A错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不会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C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不包括思想道德建设,D错误。B是对思想道德建设的正确认识。
B.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三篇: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承接第二单元,全面回答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一系列问题。从内容上看,本单元是第二单元的深化和展开,又是第四单元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六课—一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六课包括两个框题: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分三目。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和图片入手,提出课堂探究,引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然后表述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第二目从文字和史学典籍角度论证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并从其特有的包容性,论证其原因;第三目分析中华文化的衰微原因和怎样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二框分为三目。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入手,提出课堂探究,然后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角度论证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第二目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与其之间的关系;第三目分析了各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论证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觉学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第七课包括两个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框共有三目。第一目从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并重点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第二目主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讲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形象在中华民族身上的突出表现;第三目以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中的核心地位为切入点,在讲述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二、知识结构:
三、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四、单元导语:
综观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我们不禁会进一步思考:中华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些就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会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前,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
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相关知识】:
(1)回顾以前历史课中所学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部分内容。(2)回顾地理课本中我国不同民族和区域的特点。
五、【方法点津】:
(1)举办讲座或演示一些古代文明的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和我园汉字字体演变过程的资料,来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征。
(2)考察或参观有关的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搜集或演示各民族的不同语言、文字、风俗等资料,深入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反映着各自的历史、地缘因素,深入理解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种文化心理、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的认识,姓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4)撰文:“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六、【课文导语】: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中华各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七:【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新课教学】: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探究提示: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论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发展时期 殷周 春秋战 秦 汉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时期
天命神权思想、“敬文化思想
德保民” 思想 国时期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古代中华
儒家
文化高速
学说
发展,并
确立
以博泛吸
至尊
收外域文
地位
化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课堂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步佐证吗?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课堂练习: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及其每一时期的特点。在中华文化发辰吏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泰朝,它统一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化.相比以前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而言.是时代文化的飞跃。故选B。其他三项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不是题干的所指,故不选。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课堂练习:
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传承的时问不同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是从发展结果看,其他文明从发展结果看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被融合,只有中华文明菥火相传,传承至今,故选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
①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点拨:“相关链接”描述了我回汉字的发展过程。方言、民族的多样化与汉字的统一性,深刻表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
①意义: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记录了中华文字的字体发展演变,传承了中华民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吏书其籍.我固的史书其籍种类多、规模大、存留丰富、影响深远,记戴传承中隼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古也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其中①是从时间历程上证明②是从汉字上证明.③是从史学其籍上证明。④不符题干要求,故选C项.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课堂练习:
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 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客性的相关知识。其中②明显错误.故选D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课堂探究:
(1)忆一亿,17、18世纪的地界发生哪些变化?(2)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3)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父系? ◇探究提示:
(1)①在政治上:欧洲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
②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
③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冲击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④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与,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①清朝统治者极力提供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②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③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④以中因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浙渐稿失。
⑤西学大量传入中田,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发晨,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3)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
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发展。◇课堂练习:
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衰微的原因,故①②正确。③④恰相反,维新运动有助于思想进步,洋务运动有助于国家强大。故选A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本知识点教材从三方面分析论证:第一层论证了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重要因素;第二层论证在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曲折探索中得到的结论;第三层论证了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崭新一页。(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注意:
在近代中国·中国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相勾结,使中固沦为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强之路。事实证明:农民战争不可能赢得反列强、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注定要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也不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才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框题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课程标准】: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二、【新课教学】: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课堂探究:参考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作出描述?
◇探究提示:(1)中华文化的特色是辉煌灿烂。博大精深,文化内容既反映上层人们生活,也贴近百姓;园林设计上呈现地域差异,南方园林多体现居者闲适心境,北方园林多呈现皇权的尊荣显青;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居世界前列,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实现科技划时代的发展.
(2)对世界的贡献: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三大发明先后西传,对近代西方费产阶级改造旧社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2)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注意: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它源于社会,折射人类共同情感又承戴独特民族传统。
◇点拨:相关健接说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内容博大,语言雅俗共赏,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皮影戏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反映中华民族丰富创造力。
◇课堂练习:
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
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 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
答案:D 解析:题干限制性词是“不正确”。A、B、C项都体现了中华文学艺术的特点。故正确。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以其独特风格占有重要位王,但不是首位。故D项错误。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材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科学技术这一知识点。第一层从科学技术与民族文明的关系分析;第二层分析了巾国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和意义。证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我国科学技术在古代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和富
有创造力的民族。
◇课堂探究: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学们交流共享。
◇探究提示: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它们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创造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巨变的成果。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故A、B项不选。题干强调的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故C项不选,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这里讲述了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绚烂多彩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1、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
教材从三个方面分析,首先分析了区域文化的成因,其次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最后分析其具体表现。(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具体表现: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点拨:“相关链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不同,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条件和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影响较大。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的特征。
◇课堂探究:
(1)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2)如果把这些文化与你的家乡文化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新的特点吗? ◇探究提示:
(1)说明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
(2)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
◇课堂练习:
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答案:A 解析:A项是从形成原因角度,体现了区域不同.文化特征不同。B项不符合题意,没有体现“精深”。C项是题干的一方面的具体表现.没有全面概括题干主旨,D项本身错误,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我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例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鲜卑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例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为三大英雄史诗。◇注意: 民族文化深深地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面貌,通过一定的物质展现,可以表现在建筑、民族文学、舞蹈、习俗、信仰、衣着等方方面面。
◇点拨:“相关链接”中提到的《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郝英雄史诗。史诗的篇幸结构、故事情节、语言风格等具有蒙古族说唱艺术的特点。从民族文学角度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绚丽色彩。
◇课堂探究:
(1)你还知道哪蝗少数民族舞蹈?它们务有什么特点?(2)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及演奏的乐器吗? ◇探究提示:
(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北疆以伊犁为代表,它的赛乃姆舞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利落,不时出
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东疆以哈密为代表,这里的赛乃姆音乐比较缓陧,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赛乃姆风格特点不同,所以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手鼓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
(2)蒙古族音乐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Ⅺ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此知识点教材从四个方面分析:第一,分析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第二,分析了民族文化的地位;第兰,分析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第四,总结其意义。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义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儿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点拨:“教材插图”说明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既有本民族的色彩,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我国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博大、深厚。
◇课堂练习: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义化底蕴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尤认同感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义有中华文化共性 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c、D项都正确表达了民族文化的意义、特点,只有B项错误,民族文化虽是本民族特点的深刻表现,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强大的表现。
◇本课小结:
1.本课宏观把握捷径:本课主要讲解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首先分析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具体原因、表现;然后分析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如古代的文学艺术、科技和不同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从而深层次地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全貌。
2.把握本课主干知识,构建知识大树,系统掌握全课内容,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四篇: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_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承接第二单元,全面回答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一系列问题。从内容上看,本单元是第二单元的深化和展开,又是第四单元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六课—一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六课包括两个框题: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分三目。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和图片入手,提出课堂探究,引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然后表述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第二目从文字和史学典籍角度论证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并从其特有的包容性,论证其原因;第三目分析中华文化的衰微原因和怎样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二框分为三目。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入手,提出课堂探究,然后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角度论证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第二目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与其之间的关系;第三目分析了各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论证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觉学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第七课包括两个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框共有三目。第一目从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并重点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第二目主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讲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形象在中华民族身上的突出表现;第三目以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中的核心地位为切入点,在讲述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二、知识结构:
三、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四、单元导语:
综观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我们不禁会进一步思考:中华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些就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会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前,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相关知识】:
(1)回顾以前历史课中所学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部分内容。(2)回顾地理课本中我国不同民族和区域的特点。
五、【方法点津】:
(1)举办讲座或演示一些古代文明的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和我园汉字字体演变过程的资料,来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征。(2)考察或参观有关的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搜集或演示各民族的不同语言、文字、风俗等资料,深入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反映着各自的历史、地缘因素,深入理解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种文化心理、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的认识,姓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4)撰文:“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六、【课文导语】: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中华各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
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七:【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新课教学】: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探究提示: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论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殷周 春秋战
发展时期 秦 汉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时期 国时期
延续隋唐文天命神古代中华促进了儒家化的辉煌、并权思文化高速统一的学说在史学、文学近代西想、“敬诸子蜂起 发展,并文化思想 民族文确立艺术、科学等方文化德保百家争鸣 以博泛吸化的发至尊方面成就巨传入
民” 思收外域文展 地位
大,并产生宋想 化
明理学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课堂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步佐证吗?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课堂练习: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及其每一时期的特点。在中华文化发辰吏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泰朝,它统一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化.相比以前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而言.是时代文化的飞跃。故选B。其他三项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不是题干的所指,故不选。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课堂练习:
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传承的时问不同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是从发展结果看,其他文明从发展结果看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被融合,只有中华文明菥火相传,传承至今,故选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
①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点拨:“相关链接”描述了我回汉字的发展过程。方言、民族的多样化与汉字的统一性,深刻表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
①意义: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记录了中华文字的字体发展演变,传承了中华民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吏书其籍.我固的史书其籍种类多、规模大、存留丰富、影响深远,记戴传承中隼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古也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其中①是从时间历程上证明②是从汉字上证明.③是从史学其籍上证明。④不符题干要求,故选C项.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课堂练习:
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 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客性的相关知识。其中②明显错误.故选D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课堂探究:
(1)忆一亿,17、18世纪的地界发生哪些变化?(2)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3)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父系? ◇探究提示:
(1)①在政治上:欧洲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
②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
③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冲击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④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与,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①清朝统治者极力提供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②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③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④以中因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浙渐稿失。
⑤西学大量传入中田,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发晨,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3)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发展。◇课堂练习:
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衰微的原因,故①②正确。③④恰相反,维新运动有助于思想进步,洋务运动有助于国家强大。故选A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本知识点教材从三方面分析论证:第一层论证了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重要因素;第二层论证在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曲折探索中得到的结论;第三层论证了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崭新一页。(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注意:
在近代中国·中国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相勾结,使中固沦为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强之路。事实证明:农民战争不可能赢得反列强、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注定要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也不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才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框题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课程标准】: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二、【新课教学】: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课堂探究:参考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作出描述? ◇探究提示:(1)中华文化的特色是辉煌灿烂。博大精深,文化内容既反映上层人们生活,也贴近百姓;园林设计上呈现地域差异,南方园林多体现居者闲适心境,北方园林多呈现皇权的尊荣显青;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居世界前列,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实现科技划时代的发展.
(2)对世界的贡献: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三大发明先后西传,对近代西方费产阶级改造旧社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2)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注意: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它源于社会,折射人类共同情感又承戴独特民族传统。
◇点拨:相关健接说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内容博大,语言雅俗共赏,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皮影戏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反映中华民族丰富创造力。
◇课堂练习:
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
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 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
答案:D 解析:题干限制性词是“不正确”。A、B、C项都体现了中华文学艺术的特点。故正确。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以其独特风格占有重要位王,但不是首位。故D项错误。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材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科学技术这一知识点。第一层从科学技术与民族文明的关系分析;第二层分析了巾国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和意义。证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我国科学技术在古代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民族。
◇课堂探究: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学们交流共享。
◇探究提示: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它们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创造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巨变的成果。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故A、B项不选。题干强调的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故C项不选,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这里讲述了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绚烂多彩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1、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
教材从三个方面分析,首先分析了区域文化的成因,其次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最后分析其具体表现。(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具体表现: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点拨:“相关链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不同,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条件和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影响较大。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的特征。
◇课堂探究:
(1)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2)如果把这些文化与你的家乡文化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新的特点吗? ◇探究提示:
(1)说明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
(2)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课堂练习:
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答案:A 解析:A项是从形成原因角度,体现了区域不同.文化特征不同。B项不符合题意,没有体现“精深”。C项是题干的一方面的具体表现.没有全面概括题干主旨,D项本身错误,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我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例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鲜卑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例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为三大英雄史诗。
◇注意: 民族文化深深地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面貌,通过一定的物质展现,可以表现在建筑、民族文学、舞蹈、习俗、信仰、衣着等方方面面。
◇点拨:“相关链接”中提到的《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郝英雄史诗。史诗的篇幸结构、故事情节、语言风格等具有蒙古族说唱艺术的特点。从民族文学角度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绚丽色彩。
◇课堂探究:
(1)你还知道哪蝗少数民族舞蹈?它们务有什么特点?(2)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及演奏的乐器吗? ◇探究提示:
(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北疆以伊犁为代表,它的赛乃姆舞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利落,不时出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东疆以哈密为代表,这里的赛乃姆音乐比较缓陧,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赛乃姆风格特点不同,所以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手鼓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
(2)蒙古族音乐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Ⅺ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此知识点教材从四个方面分析:第一,分析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第二,分析了民族文化的地位;第兰,分析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第四,总结其意义。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义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儿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点拨:“教材插图”说明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既有本民族的色彩,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我国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博大、深厚。
◇课堂练习: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义化底蕴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尤认同感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义有中华文化共性 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c、D项都正确表达了民族文化的意义、特点,只有B项错误,民族文化虽是本民族特点的深刻表现,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强大的表现。
◇本课小结:
1.本课宏观把握捷径:本课主要讲解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首先分析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具体原因、表现;然后分析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如古代的文学艺术、科技和不同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从而深层次地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全貌。
2.把握本课主干知识,构建知识大树,系统掌握全课内容,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五篇:高二政治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学案
一、考点整合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一)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的影响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斑斓色彩,多种选择
2、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喜:4点 忧:3点)
3、文化市场越活跃,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例
1、目前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②有的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③有些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 ④有些媒体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的传播“绊闻轶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例
2、对待大众传媒的发展我们应该()
A.因为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所以应限制其发展
B.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可看看电视、玩玩电脑游戏,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应任其发展 C.国家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黄色报刊、影碟、不健康的网站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因此应取缔
(二)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什么是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发展大众文化?
拓展(人们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引导和促进作用)3.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针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先进的、健康有益的)。
(2)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例
4、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① 面向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面向世界各国的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判断:
1、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2、我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法轮功”,体现了我们严厉打击落后文化的决心。
(三)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P91
1、落后文化: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态度与对策:通过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注意:传统习俗不等于落后文化)
2、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发论工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态度与对策:应该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比较:不同点:含义与态度;相同点:产生原因与危害
例
5、淫秽色情文化属于()A.落后文化 B.腐朽文化 C.本土文化 D.外来文化 例
6、在经济转型时期,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传播的根源是()
A.法律制度不健全 B.执法打击力度不大 C.市场经济的自发性 D.社会缺乏舆论监督
(四)怎样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2)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主旋律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点、作用、地位)(3)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支持„„努力改造„„坚决抵制„„
例7.人民网曾载文指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文化生活匮乏、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为此,我们应该()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腐朽文化 B.以发展时尚的流行的文化产品为主,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C.尊重文化产品 D.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第9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当代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以„„为指导,以培育„„为目标,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重要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地位、重要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基本内容:4点;(3)要求:4点
3、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必须坚持„„,用„„引领社会思潮,既„„,又„„,不断增强„„
4、在当代中国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
5、在新世纪新阶段最根本的是要用 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它包括„„(3点)
例
1、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引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其根本原因是()A、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保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发展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例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①有利于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②能够为我国经济基础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是发展先进文化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 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例3.电影《生死抉择》公映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反腐倡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说明()A.先进文化在大众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 B.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 C.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在当代中国,发展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即培育„„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以适应„„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1)发展教育事业的地位、要求;(2)发展科学技术原因、要求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原因、要求;(4)建设和谐文化的原因、要求
4、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的伟大实践,为„„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的必然选择。
例3: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 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④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例
4、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文化意义是()①提高人民素质,抵御文化侵略 ②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需要 ④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①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它规定着文化建设的 和。是文化建设的。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3点)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主要内容:“八荣八耻”;(2)意义(作用):是„„的集中体现,是„„的基础(3)要求:3点(全面表达了„„,„„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充分反映了„„;是„„必然要求)
例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的有()A.健全法制,依法治国 B.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C.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不用背)
2、两种修养的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2、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自觉接受„„使自己„„不断升华„„不断提高,成为„„的人。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要求:(1)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2)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三观”,坚定共同理想,树立远大理想;(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例
2、道德冲突()①是经济生活日益发展的反映 ②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③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 ④是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二、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化现象属于腐朽文化的是()①电脑算命②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 ③宣传暴力色情的文化 ④婚事大操大办 ⑤讲排场、挥霍性消费 ⑥“法轮功”邪教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娱乐、音像、演出、艺术品市场和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①优化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 ②弘扬传统文化,提倡超前消费③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需要 ④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互联网是影响力极大的新媒体,它的存在和发展利弊同在,我们不应因看到网上有许多负面内容而“关闭网络”。要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的不利影响,除了要从改变内容传播人手外,最主要的还应该()A.排除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 B.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利用网络,自觉趋利避害 C.为未成年人寻找心灵寄托的替代场所 D.举报违法信息,拦截和抵御“黑信息”
2006年1越26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在北京召集网络春节联欢会主承办单位座谈,了解网络春晚的筹备情况和节目内容,并就如何引导网络春晚活动的健康康发展进行了讨论。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产业中极富发展潜力的新兴领域,这是因为()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以政府为主导是推动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要发展网络文化,必须()①毫不限制地全面发展 ②使先进文化在网络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③使先进文化发挥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今天,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倡导通过“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这样做,是因为()
A.不得已而为之 B.我们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C.外来文化的生命力强 D.这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7、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下列属于这一活动的选项有()① 创建文明社区 ②开设道德银行 ③“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 ④“心连心”艺术团下乡演出 ⑤“光明列车”行动⑥实施村务公开制度⑦发展扶贫开发为主题的光彩事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⑤⑥
8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郑重地把马列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十五大和十六大又分别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伟大旗帜 B.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变真理
D.必须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发展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请回答第9~10题。
9.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叶笃正、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胡锦涛主席出席大会,亲自为获奖科学家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上述事实充分说明()A.经济、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B.自然科学是真正的科学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科学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0、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是因为()①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④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⑤科学技术是一切工作的中心⑥国家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A.①②⑥ B.①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11.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大力发展文化 4
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 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以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 B.发展先进文化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
C.发展先进文化要排除一切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D.离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文化创造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13.2006年4月2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必然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
A.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独立性 C.道德总要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D.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变化发展无规律可循 14.2006年5月2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书有高下优劣之分。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传递博大精神、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突出表明()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B.自省、自律是提高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径 C.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凡是书籍都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15.2006年4月10日《黑龙江日报》载文强调,要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这充分说明()A.加强自身修养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B.加强道德修养主要在于观念的更新
C.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了人们世界观的不同 D.加强道德修养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二)非选择题
1.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过:青年素有开风气之先的光荣传统,在道德修养上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道德修养重在自觉,贵在坚持。只要注意从自身做起,从一时一事做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逐步达到一个高尚的精神境界。
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青少年在加强自身修养过程中,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徐州三模)探究题:本题18分。要求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目前,手机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消费和生活的必需,而这一影响也到达了中学校园。在中学校园里,经常见到中学生们打手机谈笑风生,“有事打我手机”几乎成了部分中学生的口头禅。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本校学生的手机拥有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手机广泛使用对中学生的影响。例题:DCABC DBBCA ACC 巩固练习:BCBAB DACDA DCCCA 1(1)在遵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1分)(2)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2分)
(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3分)(4)树立崇高的理想,加入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中来。(3分)
2.手机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中学生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落后、腐朽文化的肆意扩散,也会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喜”:与“忧”:4分。)中学生必须增强文化辨别能力,学会选择,拒绝污染。(选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