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点题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蟠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答案 C 解析 文化继承的核心在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A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B说法错误;故宫博物院借鉴传统文化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体现了C;D说法错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应该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通过市场运作。
2.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C.①④ 答案 C 解析 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被主流媒体接纳,体现了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①正确;网络语言借助互联网得以快速传播并被人们接受,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④正确;②说法不科学,符合语言规律、健康的网络语言才能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③夸大了网络语言的作用,排除。
3.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始终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是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之所以要重视文化的精神传承是因为传统文化内在的精神共性是文化得以传承的因素,材料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共性和规律及其蕴涵的精神的相对稳定性,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文化的创新,②与题意无关。④与材料主旨不符。
4.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B.①④ D.②④ B.③④ D.②③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 B 解析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实践,故A错。题干强调的是推广文化传统教育的原因,C、D与题干不能构成因果联系。B切题,答案选B。
5.数间民居、一湾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 B.必须按照原有的涵义理解 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 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答案 D 解析 传统美德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说明传统美德仍具有时代价值,D正确。丰子恺漫画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出现,是在以新的方式传播,A错误。传统美德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B错误。不同时代传统美德的社会背景不同,C错误。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回答下题。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现在人们对“孝”的观念在变,这说明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D正确切题。A、B、C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总书记在2015年9月3日阅兵仪式上强调:“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据此完成下题。
7.总书记以《诗经·大雅·荡》中的名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告诫人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这表明()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①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②传统文化仍然有现实意义 ③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C.①③ 答案 B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①错误;③与材料无关;古典名句仍给当今社会和人们以警示体现了②④。
8.保证家族和社会的繁衍是孝道的本质之一,所以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孝道的说法。在老龄化加剧的今天,如果将传统的孝道文化转化为现代的价值观念,即保证家庭和社会的繁衍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同时摒弃将“后”限制为男性的陈腐概念,保障男女平等,那么这种孝道文化就能在中国发挥独特的巨大作用。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②传统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正确态度 ④文化继承必须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A.①② C.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随着时代发展,摒弃传统孝道文化中的糟粕,不断丰富孝道文化的内涵,就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故①③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故②不选;④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不选。本题选B。
9.截至2月18日(正月十一),2016年铁路春运共发送旅客2.03亿人次。春节过后,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要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已被现代中国人抛在脑后。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B.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C.文化也必须因时而变 D.传统思想已经成为时代的桎梏 答案 C 解析 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生产方式的变化也使人们的活动空间变大,“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已不适合现代社会,因此传统文化必须因时而变,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地域性,A排除;B、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均排除。
10.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时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才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呢?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必须“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这段话让我们感悟到()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②文化继承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创造新文化 ③创造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④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容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A.①③ C.②④
B.②④ D.③④
B.①③ D.③④
B.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侧重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①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③错误;材料中“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体现了④。
11.借助全新虚拟实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在2015年10月举行的第九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原真记忆·浙大敦煌”的1∶1高精度复制敦煌壁画,让众多观众流连忘返。历经千年风雨的文化遗产也凭借数字技术实现了“青春永驻”。这说明科技进步()①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推动着文化保存和传播方式的变革 ③能极大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A.①② C.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错误,夸大了科技对文化创新发展的作用;借助全新虚拟实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文化遗产得以用数字的方式保存下来,并让人们欣赏到精美的艺术,体现了②③;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说明科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只说明了科技对文化保存、传播的作用。
12.俄国著名剧作家果戈理说:“当诗歌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缩影 ②诗歌和传说都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③建筑作为流动的艺术是时代的展现 ④要加大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力度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缩影,我们要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故①④符合题意,③排除。诗歌和传说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②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
B.②③ D.①④
B.①④ D.③④ 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2)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解析(1)本问属于分析说明类非选择题,考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村落和村落中生动感人的故事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解答本问要紧紧围绕设问中两个关键信息:“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乡愁”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围绕这两个信息,分别清晰地写出知识点即可。(2)本问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记住乡愁”是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本问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等方面写出具体建议。
14.祠堂是崇宗祀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
答案 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剔除与改造带有封建宗法性质的内容。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 首先根据设问中“成功建设”这一指向来把握材料信息,尤其是传统的祠堂文化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将老祠堂变成新礼堂的做法等信息。其次,根据设问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这一知识限定,围绕“成功建设”这一指向梳理知识,对接材料信息。最后,调用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知识,分析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体现出的道理即可。
15.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 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案 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解析 考查传统文化的形式和特点,要紧密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的知识,说明春节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根据春节险遭废止等信息,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理是文献名邦。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化,列入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5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2处,拥有6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不过,和许多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一样,白族文化也面临着濒危与消失的困境,大理的“非遗”保护迫在眉睫。
令人欣慰的是,在各方支持下,“抢救白族文化”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比如,在重点地区建立白族文化传习所,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承,让白族大本曲、吹吹腔、白族对歌、弥渡花灯等代代相传;确定民族重点节日的保护方案,让白族绕三灵、大理三月街、剑川石宝山歌会、彝族二月八打歌会等传统节目重现生机,年年出精品;让白族歌舞、戏剧进入校园社区,用科技手段建立影音资料库、提供数字化平台;让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使“非遗”的保护传承成为“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重要载体。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抢救白族文化”的意义。(2)分析材料中“抢救白族文化”的举措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答案(1)①有利于研究白族文明的演进,展现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有利于培养白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③有利于满足白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维系白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
(2)①建立白族文化传习所,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承,体现了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②确定民族重点节日的保护方案,让白族优秀传统节目重现生机,年年出精品,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用科技手段建立影音资料库、提供数字化平台,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④让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传承与保护离不开物质基础。
解析 第(1)问,考查“抢救白族文化”的意义,考生可从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考查“抢救白族文化”的举措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考生应对材料中的举措进行归纳概括,回答时可从教育的功能、文化创造的主体、科学技术的作用、物质保障和物质载体等四个方面作答。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就此评论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 ①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启示我们,中医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医药文化,对人民的疾病治疗和身体保健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②屠呦呦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这启示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研究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文化创新与发展。③屠呦呦的发现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有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④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屠呦呦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为其注入时代精神,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给我们的启示,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特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创新等角度组织答案。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风既融合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也从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所倡导的自由、平等、理性、法治等精神中汲取过丰富的营养。当今,许多家庭更注重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应如何正确对待家风。
答案 ①批判继承传统家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博采其他文明之所长,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家风。④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成为良好家风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解析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和题型,然后明确设问指向正确对待家风,家风属于传统文化,解答时就应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等方面予以思考和分析。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政府决定开展纪念活动,其中,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阅兵式在天安门组织实施。这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目的是彰显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彰显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观。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答案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理念在新时期的体现。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
第二篇: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滚动检测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网络书店、电子书的迅速发展,给实体书店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但南京某书店却以“学术、文化沙龙、艺术画廊、电影、音乐、创意、生活”为主题的文化创意,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经营模式,推动了公民社会的理想构建,创造了社会价值,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和尊重。该书店经营之所以成功在于认识到()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C.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D.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2.随着对里约奥运会运动员傅园慧的采访,“洪荒之力”红遍网络。热心的编辑借机对文学家笔下的“力”进行了梳理,来了个“力之极尽排行榜”。其中既有最小的“吹灰之力”,还有比洪荒之力更大的“回天之力”。每个“力”背后都有渊源的典故,并一直沿用至今。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②每个成语典故都折射出时代背景 ③传统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④文化可以增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③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喜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 C.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D.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4.莫言的小说写的是中国故事,却能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这体现了()A.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文化具有共性 D.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5.桑巴舞、狂欢节、足球是信仰、热情奔放是标签,2016年8月,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首次在南美大陆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开幕式上巴西人用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南美风情、随性自如的表演形式和与时俱进的环保理念,给今后大型赛事的开幕式树起了“巴西样板”,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材料说明了()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只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使文化立于不败之地 ③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②③
6.天津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茶汤、干果、熟梨糕等民间特色小吃。假如天津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文化交流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 C.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文化共享 D.尊重差异,平等协商,文化趋同
7.在传播技术越来越便捷的时代,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不断适应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简短和精练,受众越来越广泛。微博、微信、微电影的出现,使文艺创作进入了微时代。这表明()①现代传媒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②适应现代传媒的文艺形式更容易被传播 ③现代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主要途径 ④现代传媒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8.“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依据是()①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②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
③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①④
9.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要去拜访曲阜“三孔”圣地。这说明传统文化()①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10.为弘扬良风美俗,建设和谐家园,某市开展了“孩童启蒙礼”“重阳敬老礼”等传统民俗活动。这一活动()A.承袭了传统的民俗文化 B.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C.批判了落后的民族文化 D.改造了庸俗的民族文化
11.“最忆是杭州”,2016年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由张艺谋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说,学好古典文学,才能看懂G20上的文艺之美。这说明()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引领世界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②④
1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实现中国梦必须发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习近平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什么不能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从课本中去掉?因为()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必须发扬 A.②④ C.①②
B.②③ D.③④
13.漫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但漫画之意不在于画本身,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简略的笔触对社会上某些人或行为进行批评或讽刺或褒扬,以警示世人。由此可见()A.漫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B.文化创新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C.文化创新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4.近年来,专家们呼吁,我国城市面貌在日新月异的同时,整体规划上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对此,有下列不同看法,你赞成的是()A.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城市建设中要积极保护优秀文化遗产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环境,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 C.每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签,城市的一切遗迹都应该全部保留 D.传统文化都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抱残守缺 15.歌曲《青花瓷》《但愿人长久》等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这说明()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16.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举办冬季奥运会,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④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17.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的“新杂技”,在继承传统杂技的基础上,借鉴歌剧、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融合灯光、激光等高科技元素,从重“难度技巧”转向重“创意”,大大增强了杂技的观赏性与艺术性,从而在欧美迅速兴起并传到中国。“新杂技”的产生过程体现了()①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文化发展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实现文化创新必须融合高新科技④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18.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历史上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族群和文化的共同体,具有“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试,而成其久”的精神特质。这一特质在文化上表现为()①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 ②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③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和推崇 ④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保留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19.中药被证明对某些疾病有效,但仅仅使用传统方法有时难以将其功效发挥到最大。西方医学能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析提炼,确保药物的有效性与一致性。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才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从文化创新角度看,中医学发展应()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20.由作家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讲述了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农村的生活百态,同时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用回归本真的质朴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这告诉我们()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创作的出发点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3题,共50分。)2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比利时时曾指出,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人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欧洲主张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国茶和欧洲酒为什么可以兼容并存。(14分)
22.一条条老街、一处处名胜,以及蕴含其中的历史传说、名人轶事等,给一个城市烙上了独特印记,如提起北京就会想起胡同,提起苏州就会想到园林,提起武汉就会想到黄鹤楼„„而成都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一代水利文化宗师李冰,用他的汗水和智慧,灌溉了成都的千里沃野;武侯祠的英雄和智者们,义结金兰,仿佛还在那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金沙遗址,先人们的肉体被风化了不知多少年,但是,却带不去他们的美好梦想;杜甫的草堂虽小,却涌出了盖世的诗章;琴台路上的那架古琴,仿佛仍然在演奏着《凤求凰》„„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城市历史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文化精髓、优良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给人以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必须延续历史文脉。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5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国之大,不仅在于体量庞大、肌肉强健,更在于文明昌盛、垂范万邦。
拥有世界范围的巨大文化影响力,是大国全面崛起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用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奋斗,先后缓减了民族国家的主权焦虑、生产力焦虑,现在到了认真思考和缓减文化焦虑的时候了。相对其他大国、强国而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悠久的文明和庞大的体量以及在世界的角色和责任,决定了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全球文化影响力,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智慧贡献于世界。
有文化专家指出,要建设与中国历史、现状和世界角色相适应的大国文化,形成与欧洲、美国共存的“第三极文化”,需要我们在强大国力基础上,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总结100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宝贵经验,从现实的中国与世界格局出发,在与世界交流和对话过程中,思考并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唯有如此,“和合共赢”的中华新文化影响力才现实可期。
(1)指出材料中“建设‘第三极文化’”的具体要求所体现的文化创新的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假设在政治课上讨论“中华文化影响力与我”的话题,请你以“现状、重要性、责任”为关键词,写一份要点或发言提纲,总字数不超过100字。(9分)
答案精析
1.A [以文化创意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经营模式,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B 3.A 4.B [材料中的“共鸣”,体现了文化具有共性,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5.C 6.C 7.A 8.A [“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说明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①②入选,④与题干无关;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中“相互认同”错误。]
9.C [台胞拜访曲阜“三孔”圣地,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故③错误。答案选C。]
10.B [传统民俗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某市的这一活动弘扬的是传统民俗中的良风美俗,是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进行传承,不是承袭所有传统民俗文化,同时材料也没有涉及对落后文化的批判和对庸俗文化的改造,B正确;A、C、D均与题意不符。]
11.C [《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巧妙的融入了古典诗词,让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峰会,说明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②③入选。答案选C。]
12.C [中国古典诗词属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能起到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①②入选;不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从课本中去掉与文化的世界性无关,③不合题意;应当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④不准确。]
13.B [题干主要强调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对社会上人或事的揭露,以警示世人,体现了其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故选B;A、C不符合题意;D说法不全面,没有体现漫画的作用。] 14.A [“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即城市建设要保护文化遗产,因为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A正确。“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批判继承,C、D说法均过于绝对。]
15.B [《青花瓷》等歌曲将古典情韵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说明对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①符合题意;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反映了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了生机,④符合题意。]
16.C [借助冬季奥运会让世人感知中华文化的底蕴,体现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①当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体现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③当选;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②错误;④与题意不符。故选C。] 17.A [“新杂技”在继承传统杂技的基础上产生说明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②符合题意;“新杂技”大大增强了杂技的观赏性与艺术性,从而在欧美迅速兴起并传到中国,这说明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文化发展,①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18.A [具有“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试,而成其久”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因此,①②说法符合题意,应选。③说法错误,对外来文化不能一味的认同和推崇,我们应该吸收学习优秀的外来文化;④说法错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应该承袭和保留。] 19.C 20.D 21.(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茶与欧洲酒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既有各自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也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两者可以兼容并存。
(2)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中国茶与欧洲酒的兼容并存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茶文化和欧洲酒文化的并存,有利于双方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动双方文化的发展繁荣。
22.(1)文化具有多样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维护不同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不同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2)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增强人们对自己城市的情感,展示城市特有的精神风貌。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城市历史文脉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维系城市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就是保持城市特色。
(4)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继承城市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城市特色文化发展。
(5)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形成特定的文化环境,发展城市特色产业。
23.(1)①“应总结100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经验”建设“第三极文化”,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建设大国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这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③“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在与世界交流中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这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2)①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现状:滞后于经济、政治发展等。②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性:大国全面崛起的重要标志,有助于履行国际责任。③作为公民的我应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文化发展。
第三篇: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点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对点题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人们之所以喜欢《校训的故事》,一方面是因为它传播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契合,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是因为校训多样生动,富有吸引力,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故①②正确。③错在“全面”上,校训只是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相一致。④错在“基本途径”上,宣传校训只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途径。
2.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4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答案 C 解析 论文的题目涉及大众传媒和公民素养两个方面,“网络”对应“大众传媒”,“高中生形象”对应“公民素养”,C当选,排除A、B、D。
3.1858年6月,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收到青年科学家华莱士关于物种进化的论文,论文观点与达尔文二十多年的研究不谋而合,但当时达尔文还没有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谦恭和不图私利使达尔文最终战胜了自我,他建议编辑部公开发表华莱士的论文,而华莱士则提议将这一理论称为“达尔文进化论”。这段佳话说明()A.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能够统一 B.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 C.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 D.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A正确切题。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但二者不一定是同步提高的过程,B说法绝对,不选。思想道德修养不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和表现,C、D是对二者关系的错误理解。故选A。
4.明代思想家薛瑄曾将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
B.①④ D.③④
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不妄、不苟、不敢”这一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应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 ②应以传统廉政思想为修廉的根本 ③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④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
A.①② C.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不妄、不苟、不敢”是描述廉者的三个等级,启示我们应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②④均不准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盘继承。
5.“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隐姓埋名几十年”的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的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这些时代楷模值得人们学习、尊敬和传颂,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种震撼人心、无私奉献的精神()①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 ③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 ④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A.①② C.③④ 答案 B 解析 时代楷模的行为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现,他们身上具有的品德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故②③符合题意。增强诚信意识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①错误。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准则,④错误。
6.2015年10月,支付宝推出了一款名为“扶老人险”的险种。“扶老人险”的推出迅速引发网民热议,对于这一为社会道德“投保”的保险产品,有人点赞,也有人拍砖。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点赞,因为推出“扶老人险”推动“扬善”的社会道德建设
②拍砖,因为推出“扶老人险”让道德修养功利化,有害无利 ③点赞,因为推出“扶老人险”解决了现实生活中道德上的“两难选择”问题 ④拍砖,因为推出“扶老人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道德之困”
A.①③ C.①④ 答案 C 解析 支付宝推出了“扶老人险”的险种,有积极意义,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扶”与“不扶”的问题。所以,该做法,有合理性,也有不足之处,①④正确。②③说法错误,排除。
7.2015年9月16日,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明网、光明网主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百位文艺名家讲故事”系列节目正式开播。此节目以网络视频访谈为主要形式,突出“讲故事”特性,邀请百位文艺名家生动讲述各自在艺术道路上的精彩瞬间,展示广大文
B.①③ D.③④
B.②③ D.①④
B.②④ D.②③ 艺工作者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百位文艺名家讲故事”系列节目有利于()①发挥文艺名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②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通俗文化 ③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④全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百位文艺名家生动讲述各自在艺术道路上的故事,有利于发挥先进人物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①③符合题意;对待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②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传承”,④排除。
8.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启动以来,各地群众踊跃参与,推选出一批感人至深的身边模范。他们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的美德善行,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弘扬的精神能量。越来越多的典型人物被推选出来,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明灯、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这体现出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道德模范评选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重视公民道德建设
A.①② C.①④ 答案 C 解析 ②错误,现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通过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使人们接受道德模范事迹的熏陶,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①正确;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符合题意。
9.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此节目开播的积极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弘扬主旋律,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传递正能量,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物质基础 ③解疑释惑,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④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能够解疑释惑,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也有利于弘扬主旋律和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正确切题,选A。②中“物质基础”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10.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B.①③ D.③④
B.②③ D.③④
B.①④ D.③④ 材料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个人应如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答案 ①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上和平文化的熏陶,并立足传统,继承、吸收中外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确立热爱和平的价值观念。
②个人积极组织或参与各种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文化活动,倡导、传播和平文化与理念,抵制军国主义、霸权主义等腐朽落后的思潮。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属措施类非选择题,答题主体是个人。该设问范围较大,应从感受文化的熏陶、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弘扬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传播优秀文化等角度,分别写出具体措施。
11.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
一位借款经营的店主、一个客人遗忘的装有6万多元的皮包,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真没想到,这么多钱还能原封不动地回来。”失主回忆道。他抱着侥幸心理回到那家面馆,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皮包好端端地放在面馆货架上。店主核对信息后,把皮包归还给他。,6万多元现金,相当于全家人辛苦经营面馆一年的收入,更何况家里还有借款。,“那是客人的东西,我们哪能动!”店主这样说,“自己挣的钱花得才踏实,不是我们的钱,可不能拿”。
事情传开后,人们纷纷来面馆吃面,面馆生意越来越红火。
心怀感激的失主、朴实的面馆老板、蜂拥而至的顾客„„简要分析这个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从知行统一的角度,谈谈你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答案(1)结合材料从诚信、友善等角度分析。
(2)知与行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应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更要重视道德实践,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本题分为两小问,解答第一小问,首先应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然后分析材料中面馆老板、失主、顾客的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解答第二小问,从知(认识)、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可。
12.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 读书开启民智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 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该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
答案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辨识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有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进行分析,具体的答案要点可从材料信息中进行推导。由“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信息可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辨识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由“该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信息可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助于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由“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这一信息可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乡贤”是指“乡里德行高尚的人”。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吏治清明,或以道德品行而闻名,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最容易引起当地民众的认同感,增强地方社会的凝聚力。
材料二 被称为“小草皇后”的梁伟就是长沙的当代新乡贤。1999年,她辞掉在北京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创业,当起了一名在田里种草的农民。10多年来,梁伟一直有一个“添绿自然、产业报国”的梦想。2010年,梁伟发起成立农业合作社,农民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和股金分红收入。梁伟还带领公司对贫困户家庭进行支援帮助,解决残疾人员工作问题。现在,梁伟的天泉草业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无土草毯生产、屋顶绿化和生态护坡的综合性环保企业。
材料三 2015年8月14日,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湖州召开。会议强调,建设美丽乡村,要培育新乡贤文化,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
(1)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小草皇后”梁伟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当代“新乡贤”。
(2)综合上述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论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培育新乡贤文化”的正确性。
答案(1)梁伟被称为当代“新乡贤”,是因为:①梁伟帮助他人致富,关爱并资助困难群体,这体现梁伟具有“友善”的品质;②梁伟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将自己的产业做强做大,这是因为梁伟身上具有“真诚”的品质和“敬业”的精神;③梁伟践行“添绿自然、产业报国”的创业理念,体现梁伟具有“爱国”的情怀。
(2)培育新乡贤文化,有利于:①推进乡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②发挥新时代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增强道德模范的感染力,做到学习道德模范的常态化;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对乡村文化的侵蚀;④全面提高乡民的道德素质,提高乡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从其 他角度说明,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通过通读材料全面理解新乡贤及新乡贤文化。材料一解释什么是“新乡贤及新乡贤文化”,材料二以举事例的形式再次帮助考生理解什么是“新乡贤及新乡贤文化”,材料三简要告诉考生培育新乡贤文化的重要性。第(1)问的设问主体是个人,因此就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回答。解答第(2)问,首先要抓住设问的知识界定;然后再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说明观点的正确性。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7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首次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研讨会,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近年来,国资系统和国有企业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和宝贵的发展资源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材料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同爱岗敬业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自觉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结合起来,自觉地用核心价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意义。
(2)请你为企业策划一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①有利于增强企业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③有利于企业员工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规范道德行为,凝聚企业发展共识。
(2)(示例)以思想道德模范的事迹为素材,创作、拍摄影视作品。理由: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主要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等角度阐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企业文化的意义即可;第(2)问属于探究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透视热点之高考预测
时政热点
弘扬道德模范精神,助力中国梦
2015年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授奖仪式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篇章,①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短片、现场讲述、颁授奖章、致敬礼赞等方式,深刻阐发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生动诠释了道德模范的精神价值。本届全国道德模范共评出62名全国道德模范和265名提名奖获得者。这些模范人物事迹突出、深孚众望,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先进性、示范性。评选表彰活动集中展示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 刘云山在座谈会上讲话。他指出,②道德模范是时代的英雄、鲜活的价值观,推进道德建设,要用好道德模范这一“精神富矿”,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更好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③学习道德模范,贵在知行统一、身体力行。要认真学习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良好道德情操体现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潜移默化、久久为功,让道德理念具象化、大众化,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和践行,确保道德建设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考点链接
材料①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颁奖活动阐发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诠释了道德模范的精神价值,对观众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② 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材料③ 学习道德模范,加强自身修养,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新题预测
1.2016年3月4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在南京火车南站候车大厅举行。全国道德模范、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孙茂芳,作题为《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 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的讲座。举行这样的活动有利于()①宣传道德模范,弘扬时代新风 ②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道德模范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发挥优秀文化对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道德模范的观点不符合事实,②排除。①③④均是举办这一活动的积极作用,D正确。
2.评选表彰活动集中展示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思想道德建设,认识正确的是()A.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B.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C.它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D.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 B 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A错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不会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C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不包括思想道德建设,D错误。B是对思想道德建设的正确认识。
B.①②④ D.①③④
第四篇: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点1走进文化生活对点题
走进文化生活
1.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也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这表明()①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 ②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非常重要 ③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
④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 A.①② C.①③ 答案 C 解析 红军战士雕塑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精神,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李某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说明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的共识;而国家旅游局的做法也表明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①③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大众传媒的商业性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2.2014年“十一”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材料表明()A.文化市场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 B.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 C.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D.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 电影票房收入增加,同时主流价值观得到弘扬,这表明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故选D。A与题意不符,B、C观点错误。
3.“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③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公益广告是当代文化的新形式,传统民谣、剪纸、年画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二者的结合,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统一,①符合题意;公益广告不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②与题意不符;材料中的公益广告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错误。
4.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
B.①④ D.②④ B.③④ D.②④
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市民持文化惠民卡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优惠,这有利于降低市民文化消费的成本,从而有利于调动人们的文化消费意愿,①④正确切题;②③与题意不符。故选B。
5.由全国百家网站共同发起的网络关爱青少年倡议活动号召广大网络媒体要坚持正确导向、恪守媒体责任、依法文明办网,在加强网上内容建设的同时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①提高辨识能力,增强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发展先进文化,使主旋律文化在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③维护文化安全,坚持以多元化思想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 ④塑造健全人格,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C.①④ 答案 C 解析 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辨识能力,塑造健全人格,①④正确。②③是针对国家来说的,其主体不是青少年,且③中“以多元化思想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说法错误,故排除。
6.为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国家典籍博物馆几乎在每一间展厅都配备了多媒体互动游戏机和数字化展示手段。甲骨文到简化字是如何逐步演变的„„读者通过展厅内的小游戏可以轻松掌握。由此可见大众传媒能够()①提供强大的生产设备,推动文化产品的规模化 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接受文化影响 ③以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形式传播文化知识 ④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而推动典籍产品的生产
A.①② C.①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了大众传媒能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故②③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本身不能提供生产设备,①错误。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材料中未涉及,故④排除。
7.2015年9月上映的古装戏《琅琊榜》大受好评。该剧不仅有精美的服饰、到位的表演、唯美的光影、严谨的创作态度,更是表达了文人墨客们家国天下、豪气冲天的格调和心胸,治国平天下的志气。《琅琊榜》的热播给我们的启示是()A.文化创作活动要重视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 B.政府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C.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创造出优秀文化 D.繁荣文化市场必须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 D
B.①④ D.③④
B.③④ D.②③
B.③④ D.②③ 解析 A错误,文化创作活动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B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C说法不全面,文艺工作者既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也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琅琊榜》赢得观众好评体现了D。
8.对于当前收视率颇高的真人秀节目中出现的“靠明星博收视率”和“炫富、作秀”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5年7月发出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关注普通群众,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不能助长社会浮躁心态和颓废萎靡之风。这表明()①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应为人民大众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 ③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③ C.②③ 答案 D 解析 ①③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针对当前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以引导与管理,这是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与体现,也说明文化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故②④正确。
9.2015年4月26日,被誉为建国后最受欢迎的诗人汪国真逝世。重读汪国真的诗《山高路远》“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②以正确的舆论净化人 ③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④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A.①③ C.①② 答案 D 解析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是说只要我们肯付诸行动,再难的事都能解决。读这样的诗句能催人奋进,给人以精神力量,③④符合题意。①在材料中未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②说法错误。
10.随处可见的低头族,从或大或小的屏幕触摸着这个既近且远的世界,但据调查,低头族触摸精力大多聚焦在娱乐和养生上,而不是寻找一个“与历史、与艺术、与公民理念相遇”的生命空间。这意在提醒低头族()①塑造健全人格需要作出科学的文化选择 ②应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③远离大众、通俗文化才能提高文化品位 ④要能辩证认识通俗文化带来的不同影响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低头族用手机更多地关注娱乐和养生,这不是最科学的文化选择,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不利,同时低头族也没有认识到过多关注娱乐和养生内容对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①④符合题意;娱乐和养生从文化性质上看不属于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②不选;③明显错误。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从春秋战国的吴越文化到唐宋的文人荟萃,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一个“文化湖州”。最近,该地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形式
B.①④ D.②④
B.②④ D.③④
B.①④ D.③④ 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改传统的“送文化”一元主体线性结构(见图一)为“文化走亲”(以互访形式在不同区域间开展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多元主体网状结构(见图二),开创了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崭新局面。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走亲”活动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
答案 ①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②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要创新文化交流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解答,题型为启示类非选择题。“文化走亲”活动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实际上是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说明在文化建设中应怎么办。“该地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说明文化建设必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形式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说明文化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也说明必须创新文化交流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2.2015年8月25日,上海书展落下帷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从传统典籍《资治通鉴》中汲取政治智慧的《德政之要》等书籍,在2015上海书展上广受欢迎。本届书展紧紧围绕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坚持“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的文化追求,更加注重阅读价值和文化取向的引领,更加注重内容品质和活动品位的提升,更加注重惠民举措和阅读服务的优化。
根据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本届书展对文化企业的启示。
答案 ①文化企业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寻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②文化企业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践中,奏响主旋律,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③文化企业经营者要提高 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 回答本题,从材料中“紧紧围绕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的文化追求”可以看出,企业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健康有益的产品,企业经营者也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第五篇:20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提升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2015年6月13日为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旨在推动大众爱惜和保护文化遗产,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激励公众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回答1~2题。
1.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首发式于2015年6月12日在北京举行,该书对目前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盘点梳理,其问世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成熟。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①文化遗产能从某方面反映当时整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 ②对待文化遗产应坚持以开发为主,以保护为辅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④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了解当时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①④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应坚持以保护为主,以开发为辅, ②错误。③错在了“趋同”。
2.在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为民众带来了“福利”,据统计,山东各地共开展了300多项、3 200多场次的庆祝活动,参与人数达700多万人。通过举办这一系列活动,广大群众近距离接触到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验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这说明()①必须全盘接受中国的文化遗产 ②发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是重中之重 ③文化遗产能够体现时代精神 ④文化遗产能与现今人们的文化追求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文化遗产受到了当代人的喜爱,说明③④正确。①②表述错误。
3.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极重祭祀,祭祀死者,使生者的品德更高尚。《论语》里的一句经典即是此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启示我们()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C.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D.要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答案:B 解析:“祭祀死者,使生者的品德更高尚”说明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A在材料中未体现,C、D说法错误。
4.美国电影市场于2015 年11 月 6 日举行中国研讨会,这是美国电影市场希望能更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的重要举措,来自中国电影业各部门的领袖人物将出席会议,会议将涵盖创作人才和剧组、平台和出口等各方面议题。美国电影市场举办中国研讨会()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说明中国电影文化得到国外观众的一致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文化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说明电影文化决定了我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美国电影市场举办中国研讨会说明我国文化的实力进一步提高,该活动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①③正确。②表述过于绝对。④表述错误。
5.2015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记住乡愁》,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村落世代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传承千年的家风家规,讲述传统村落的文明故事,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这体现了()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现代社会正发生改变 B.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任务 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采众长的特点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通过电视这种文化传播的媒介进行文化传播,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功能。A、B表述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6.为过春节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在过去的岁月,似乎没有放鞭炮的春节,就没有了年味儿。但是2015年的春节和元宵节,当人们面对大气污染,雾霾来袭,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许多的居民自觉地不放烟花爆竹和少放烟花爆竹。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 ④应该摒弃传统习俗,创造新文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过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千百年来人们的习俗,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今天人们出于环境保护,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说明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②③正确。①与材料无关。④表述错误。
7.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文化繁荣需要锐意创新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文化传承方式的丰富和发展,带来了文化市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文化繁荣需要创新,D应选。A、B、C观点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
8.中、日、韩虽然都使用筷子,但材质和形状却有差异。中国筷子多为平头竹筷子,韩国为空心不锈钢筷子,日本则为尖头竹筷子。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在东亚影响十分广泛,被形象地称为“筷子文化圈”。这体现了()①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②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和媒介 ④文化遗产是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和文化成就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1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但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筷子不同,说明文化具有个性和差异,①②正确。9.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如下图),是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剪纸这一艺术创作形式()
A.决定着中华文化发展方向 B.扩大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C.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 D.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与现今的时代精神相融合,说明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D正确。A、C表述错误。B并不是材料的主旨。
10.《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化创新。材料中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是文化创新的体现,因此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C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B说法错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是经济的发展;D说法错误。故选C。
11.“活”文化,在历史中如同一方泉眼,不停地喷涌出新鲜的清泉,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中()①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②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③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④要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答案:C 解析:“喷涌出新鲜的清泉”体现了对于传统文化要勇于创新,要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容,体现时代精神,选C。②错误,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错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要反对守旧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12.下列关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 ②只有抛弃传统的东西,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③要实现文化创新关键是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对于传统的东西要“扬弃”,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①④正确。②③表述错误,也没有体现二者的关系,故应排除。
1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华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既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特点,又让外国人欣赏和领悟了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融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①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②符合题意,应选。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④符合题意,应选。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14.总书记说过,他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中小学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西方的东西,这样做容易导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去中国化”之所以很悲哀,是因为它()①忽视对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学习借鉴,缺乏海纳百川的胸怀 ②不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容易忽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③容易导致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的丧失,抹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④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容易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反对“去中国化”实际上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③④正确。
15.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民水君舟”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思想素材。这表明()①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我国社会发展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推动社会发展,①说法错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说法错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吸取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②③说法正确。该题选B。
二、非选择题(2个大题,共4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冒着炊烟,邻家大伯的笑脸透着和善„„”这是文人笔下对故乡的思念和儿时美好的回忆。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山东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怎样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8分)
(2)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请你为动员人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拟一条宣传标语,并简要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8分)
解析:第(1)问解答要注意限制要求,“文化传承与创新”,依据材料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深挖”“延续”“打造农民精神家园”等信息,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等方面阐释措施。第(2)问为开放型试题,拟定标语要紧扣“人人参与”, 符合美丽乡村建设内容。
答案:(1)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设有历史记忆和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②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美丽乡村。
(2)标语示例:美丽乡村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美丽乡村大家创,文明成果大家享;美丽乡村你我共创,和谐家园人人共享;我以我心爱乡村,我以我行创文明。依据: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或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宣传标语要符合“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人人参与”这一主题,文化生活依据要与所拟标语相对应)
17.2013年8月6日至14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进行公示,共915个村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
材料二:乡土中国的蜕变并非牧歌,而是艰难重重。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如果大面积陨落,城镇的繁荣也将失去根基。我们不能看到乡村文明的衰落无力,看到宁静生活的破灭,看到“寻根文化”无处寄托。历史的保护与现代化的发展本不矛盾,只有让乡村仍可触摸,文化可以感知,才算得上是真正具备了现代文明的气质,也只有尊重历史的现代化,才不会自毁根基、自废武功。(1)结合材料一说明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12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注重乡村文明发展的原因。(12分)
解析:本题以传统村落的保护为背景考查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以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的有关知识。第(1)问属于意义类试题,可以结合材料中“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等关键句,联系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遗产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知识,分析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第(2)问是原因类试题。乡村文明是城镇繁荣的根基,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展开分析。答案:(1)①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②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完整多样,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传统 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2)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维护乡村文明就是维护现代文明的根基。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我们保护乡村文明,尊重历史,才会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离开对传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要发展现代文明,必须继承和发展乡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