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3年)

时间:2019-05-13 09:4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3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3年)》。

第一篇: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3年)

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3年)

一、选择题

1.(2013·浙江文综·T31)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材料,材料强调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解析】选C。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的作用等知识。题干表明坦桑尼亚观众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的电视剧,这说明不同民族文化尽管有很大不同,但有共通性,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取长补短,A排除;题干也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态度,B不符合题意;题干仅仅说明该电视剧得到坦桑尼亚观众的理解和欣赏,没有体现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D应排除。

2.(2013·重庆文综·T8)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以央视近年来相继推出的“最美”系列节目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是正确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对题干材料进行分析。

【解析】选B。“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①正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不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②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主流媒体传递的是正能量,对文化市场起到的是正确引导作用,③正确。主流媒体不能决定文化发展方向,④错误。

3.(2013·广东文综·T31)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在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本题宜用排除法,①②观点是错误的,直接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2013·广东文综·T32)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1-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一要明确文化发展的根源是实践而非传统文化;二要明确书法对提高道德素养没有直接关系。

5.(2013·北京文综·T24)“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解题指南】本题以绘画艺术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理解。做好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解析】选C。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的关键信息,即“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从中可知是强调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C项“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符合题意。A项是文化独特性的表现,B项反映了文化的包容性,D项说明的是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均不符合题意。

6.(2013·北京文综·T25)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解题指南】本题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素材,考查教育的作用。做好本题重在准确理解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7.(2013·福建文综·T29)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点。

【解析】选A。

8.(2013·安徽文综·T7)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世界,“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说明()

①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

②各国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和谐世界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利环境

④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依托“中国梦”的内涵,综合考查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和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方面的知识。解答本题最好采用干肢结合法,即在读懂题干材料的前提下,对题肢进行分析选择。

【解析】选C。“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世界”指出了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原则,①正确;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错误;“‘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点明了我国创造和谐的国际环境的必要性,③正确;“中国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说明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④符合题意。故选C。

9.(2013·海南单科·T16)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要根据材料选出相关的特点。

【解析】选C。

10.(2013•海南单科•T15)某省举办“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他们考察祖籍地的发展成就,了解祖籍地的发展历史,收集祖籍地的民间故事,体验祖籍地的民风民俗,增加了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②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④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意义。

【解析】选B。从“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内容看,属于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材料不符。故选B项。

11.(2013•江苏单科•T19)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集历史、艺术及经济价值于一身,堪称“藏文化百科全书”。它与堆绣、泥塑等一起以“热贡艺术”的名义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对唐卡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是为了()

A.维护各民族的平等团结B.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

C.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D.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

【解题指南】本题以唐卡为背景,考查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作用。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的主旨,注意区别单纯的民族文化现象与民族关系之间的不同。

【解析】选D。加强对唐卡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是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处理民族关系以及民族文化的交流,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

12.(2013•江苏单科•T23)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以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为视角,考查文化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等知识。解答时抓住中国电视剧走向坦桑尼亚,但在翻译时有些称呼只能简单处理这两点进行分析。

【解析】选C。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②应选。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对中国文化中的有些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体现了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③应选。题干体现了文化差异,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不选。题干没有说明文化交流“以我为主”的原则,④不选。

二、非选择题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39(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

【解题指南】本题以传统文化切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科技创新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进而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展现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解析】第(2)问,首先回答科技的物质特性,然后回答文化传承的作用——交流、发展。

答案:(2)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2.(2013·四川文综·T13(3))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

(3)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8分)

【解题指南】解答第(3)问要紧紧围绕题干的限定性知识——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指出所要回答的措

施。

【解析】第(3)问,要从以下三点回答:遵循文化共性,搭建中国品牌与国外用户的桥梁;尊重其他国家文化,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中国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答案:(3)①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品牌和外国用户的沟通桥梁。②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中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③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3.(2013·安徽文综·T12(3))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展示创新风采

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解题指南】本题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综合考查了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点。第(3)问,需要转换题干设问。

【解析】第(3)问,题干实质是考查如何推动文化发展与创新,回答时要做到“理”从材料中来,即理论与材料的深度链接,切忌空谈。

答案:(3)立足于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刻苦钻研新技术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4.(2013•江苏单科•T34(1))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6分)

【解析】解答第(1)问时,首先要从乡村入手,把乡村与乡村中蕴含的文化联系起来,然后从乡村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及乡村文化的作用角度分析,乡村文化的作用可以从展现地域特色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等角度分析。

答案:(1)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②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二篇:高考政治真题分类14 文化传承创新

2011年高考真题政治试题分类汇编:文化传承与创新

1.(2011•北京)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这表明B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材料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积极意义,而不是竞争,更不是强调保持不同文化特色,A、D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

2.(2011•山东)“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下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②说法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②;④说法错误,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而不是主要形式。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意味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从而传播了文化,选③;好客山东贺年会以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三大节点为支撑点,体现出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选①。

3.(2011•北京)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D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解析:选D。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考查学生的准确识记能力,难度较低。①②观点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4.(2011•广东)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B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选B,从“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是已经发生的事,它“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注意主题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而“深圳精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是说明“文化创新将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但这一点并不切合主题,故只能选B而不能选A。此题关键是要扣住“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强调实践对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5.(2011•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清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名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D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D【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物质层面上,保护文化遗产对经济发展的确有着重要意义;在精神层面上,文化遗产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状况,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激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故选D项,排除B项。

6.(2011•安徽)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B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用心

爱心

专心 解析 B。本题考查文化的创新与发展。①说法错误。文化引导着实践,但是文化也受社会实践的制约。②说法正确,茶文化是在茶叶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产生的。③说法正确,茶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④说法与题目无关。本题答案选B。

7.(2011天津)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C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 C。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A说法绝对,不选;传统与现代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差距;B说法错误,具体内涵不能说亘古不变;C说法正确,体现了传统道德对我们的今天价值选择的影响;D说法不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

8.(2011·福建)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B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点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解析】 B。文化融合指外部文化和内部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文化具有民族性,两位大师的作品借鉴了他民族的优秀文化,A项表述不对。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而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用心

爱心

专心 以徐悲鸿和毕加索为代表的东西方文艺作品形式上的互相借鉴,反映了文化源自实践,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选B项。文化具有传承性,不可承袭的观点错误。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也不是不可复制的。9.(2011·海南)“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A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11•全国新课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

【命题立意】

本题以妈祖文化的发展为背景,通过妈祖文化的发展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考查考生文化的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等知识,综合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考查体现了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解析】 第(1)问要求说明妈祖文化对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应将教材中关于文化作用的内容提取出来,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再结合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时要以文化的作用为线索,从文化对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影响,文化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影响,以及促进文化交流作用等方面,把材料和知识结合起来,然后组织出具体答案;第(3)问要注重知识的迁移,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发展文化的具体措施,并将其迁移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中去。

【知识分布】《文化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十课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答案】(1)①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4分)②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4分)③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2分)

(3)①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②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③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④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答出l项得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

11.(2011•浙江)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

⑴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解析:第(1)问,解答本问应从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入手,紧密结合材料,深入论证。回答时,要将重点放在材料分析上,做到有理有据。

用心

爱心

专心 命题立意:本题以动漫大片《田螺遗梦》为材料,考查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以及辩证否定的实质,难度较低。

12.(10分)(2011·海南)辨析题

“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没有表达能力,那他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10分)答案一:人的思想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准确表达,借助传媒加以传播,才能为他人所接受,并产生社会影响。(4分)没有表达能力的人无法准确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就难以为他人所理解并产生影响。(4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观点具有合理性。(2分)答案二:人的思想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准确表达,借助传媒加以传播,才能为他人所接受,并产生社会影响。(4分)但是有思想的人假如没有表达能力、不能准确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思想,并不能表明他没有思想。(4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2分)(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做答,或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所用原理正确,言之成理,表述清楚,可得满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6

第三篇:2016文化传承与创新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 学习目标: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2、为什么要以及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及要求。

4、传统文化的地位、特征。

5、为什么要重视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6、文化创新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7、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题目训练:

1.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15年7月14日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显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阅读率为58.1%,超越传统纸质阅读率。“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方式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5年7月18日,“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式开工,这是自清末以来首次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彩绘部分进行大型修缮。“三孔”古建筑启动最大规模彩绘修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古建筑

A.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具有不可再生性 C.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现代建筑 D.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影响深刻

6.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指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 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7.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8.《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上述材料表明()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 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于2015年10月18日在福州举行,这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 “福之州,青之运”。“福之州”点出中国唯一一个“与幸福同名”的省会,“福之州”也可表述为幸福的神州大地;“青之运”则暗喻年轻一代将在此集聚能量,展示力量,以新的姿势与节奏,领跑中国。这体现了()①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举办运动会可促进文化交流 ③各地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 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活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①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各地中秋节的过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除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①传统习俗世代相传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③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第五媒体”是人们对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它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都是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湖南卫视《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受到观众狂热追捧,这是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这告诉我们

①必须立足于观众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②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③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传统关注生活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庄子·列御寇》载:“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这则寓言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 ①文化传承要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

②提高文化修养要着眼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培养的 ④提高文化修养应当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7.“义”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为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人民幸福追求公平正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辨是非的“侠义” “江湖义气”,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彻底地改造 B.全面地肯定 C.全盘地否定 D.批判地继承 18.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这说明: ①文学创作要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学创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非虚构作品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比较新旧“二十四孝”内容,可以看出

①对“孝”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②对“孝”文化既要克服又要保留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③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④传统思想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开始访英之旅,中英建交4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央视网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创作了《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文化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 ①传统文艺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思想 ④传统道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2014年,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的“画说汉字”的展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激发了参观者对中华文化的强烈兴趣。“画说汉字”的展出表明

A.中华文化正在领导世界文化 B.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4.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中国传统医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助于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应注重继承和保护,进一步发挥中医的作用

④要保护更要开发,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A.语言文字 B.民族习惯 C.民族遗产 D.民族节日 2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形象地说明了 A.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必须要统一文化 C.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7.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使、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这句话强调了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②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③文化因互鉴而丰富 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这样评价道:“在过去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的三四十年间,她一直专注于描写苏联和苏联解体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她的作品并不是关于那些历史事件本身,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的情感历程。”这说明

A.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C.作者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9.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美国一华裔男子因为给10岁的女儿洗澡被剥夺抚养权,最终因抗警被击毙。在此之前,加州圣塔蒙尼卡的一对华人夫妇由于平时爱吃榴莲,做饭时喜欢煎煮炒炸,因而被要求搬出公寓。

纽约华人大妈6月起在日落公园排练节目而被多次投诉,其领队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文化差异虽然会带来一些摩擦,但是其本身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32.材料: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9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33.材料:某出版企业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他们调查发现在飞机、火车上很多人在用电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企业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把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在第一时间传送给读者,而读者阅读的工具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还研发了很多适用于教育方面的数字化产品,比如“寒食帖”,读者既可以欣赏诗词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作者苏东坡的概况以及所涉及的地方的人文、历史背景,还可以对书法进行临摹。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并向10个国家输出版权,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文部科学省提供的《三国演义》漫画本,让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中小学图书馆,第一次有了来自外国的漫画书,目前,该公司资产已达到118亿元,开始在全球范围跨区域、跨行业谋篇布局。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出版企业为什么能实现不断发展(12分)

34.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黎族苗族的歌、舞、服饰是我国灿烂民族文化中绚丽的艺术奇葩,凝聚着黎族苗族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心血。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9月23日,海南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民歌、民舞、民服进校园”活动启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科学地认识民族文化,使学生在了解各民族历史、民情民俗、语言文字、民间工艺等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祖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10分)

35.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材料二 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加快深化为话题之,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我国文化。(10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试卷答案

选择题:DDCBB DCABC BCDDB BDACA BCBCD ABACC

31.(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各种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交流。(2)由于世界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样就使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3)对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契合了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人们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专家学者走出书斋,借助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动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体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促使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每点3分)

33.(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在实践中推动文化创新。3分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立足传统,推陈出新。3分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提供《三国演义》漫画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分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把握了阅读的发展新趋势,创新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3分

34.(1)我们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5分)

(2)面对黎族苗族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和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5分)

(3)我们要把握好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

35.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④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⑤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注:从其他角度回答可以酌情给分

第四篇:【政治】2011年高考试题分类文化生活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绝密★启用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文化的交流

1(2011高考安徽卷8)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3(2011高考北京卷25)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 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的知识。A说法不符合题意,该材料并没有讲文化的竞争;B说法符合题意,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C说法错误,民族文化的融合不能说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说法与题目无关。本题答案选B。

4(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 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① 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2011高考山东卷20)“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目消费。关于图7“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

①民族节目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点。①说法正确,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说法符合题意;④说法与题意无关。本题答案选B。

7(2011高考天津卷5)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A说法绝对,不选;传统与现代毕竟还有一定的距

离和差距;B说法错误,具体内涵不能说亘古不变;C说法正确,体现了传统道德对我们的今天价值选择的影响;D说法不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

8(2011高考海南卷14)“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俗节日,就是考察传统文化的特点。③④说法不合题意。

9(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19)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②④说法不合题意。

10(2011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

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9

分)

(1)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杨;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11(2011高考江苏卷35)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6分)

答案:(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

博采众长、交融发展。

12(2011高考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解析】本题是文化生活的表格题,根据材料分析,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①主要是文化对

人的作用;②很明显是文化遗产的作用;③文化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13(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

【答案】(1)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

精神需要,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解析】本题是综合考察《文化生活》的主观题。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卷没有了文化生

活的选择题,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生活材料题。这也吻合文化生活的学科性质。第一问,让我们分析妈祖文化的作用,其实就是文化的作用,我们要结合材料;

14(2011高考浙江卷40)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

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面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有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

理。(10分)

15(2011高考上海文综政治卷39)材料一:海南省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个项目,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5个项目,省政府公布的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有80个项目。

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凋研考察团团长孙家正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海南一定要对自己独特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

(1)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保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意义。(8分)

第五篇:全国2018-2019届高考政治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达标33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课时达标33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浙江浦江“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是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之一,其创建并倡导“以德正心、以礼修身、以法齐家、以义济世”的传统文化儒学伦理,是古代廉政文化先进家庭之典范。曾居住于此的郑氏家庭,是从南宋初年延续至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家庭,历经四个朝代,先后有173人为官,官位最高的至礼部尚书,却无一人因贪污而被罢官。今天我们继续强调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但又赋予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容。这说明(B)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思想对当代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 ④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 “今天我们继续强调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但又赋予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容”,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思想对当代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①③当选;②与材料无关;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④错误。故选B项。

2.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在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D)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稳定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 材料中“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故选D项;A项与题意不符;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B项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项错误。

3.(2018·江苏盐城中学模拟)下面漫画真实记录了北京的习俗风貌和已经消失的生活场景,并成为人们追忆老北京的精神寄托。该漫画(A)

漫画风俗——我的老北京

①体现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老北京文化 ②说明了习俗风貌是老北京文化的物质载

体 ③体现文化传承通过生动幽默的方式焕发生机 ④作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解析 很多习俗风貌属于非物质的东西,不能作为物质载体,②错误;建筑是凝固的艺术,④错误。故选A项。

4.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人们认为插艾叶能够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A)①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②端午插艾的习俗能够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 ③传统民间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④端午节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端午插艾这一传统习俗既有科学依据,也带有迷信色彩,②④说法片面。故选A项。

5.坠马髻是古代女子发髻的一种,因其式样如同骑马发髻坠落而得名。某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就是根据“坠马髻”设计的,这种纪念品一开始销售就引发了许多人探究的兴趣。这启示我们要(C)A.保留习俗,复制那些“压箱底儿”的物品 B.继承传统,展陈艺术水平高的藏品 C.推陈出新,推出馆藏文物的衍生品 D.因时而变,设计融入时尚元素的服饰

解析 某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是根据“坠马髻”设计的,这种纪念品一开始销售就引发了许多人探究的兴趣。这启示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推陈出新,推出馆藏文物的衍生品,C项正确;A项中的“复制”不符合材料主旨内容,B、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6.(2018·云南昆明一中联考)2017年7月,重庆市公布首批“重庆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此举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不断提升特色村寨的品质,更好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能(A)①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③有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各国文化传播交流 ④保持民族特色,使之成为展现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③中“促进各国文化传播交流”的说法与题意无关;④夸大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选A项。

7.无论身在何方,家乡是始终牵着你的那根红线,每个人都会希望家乡变得越来越好。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谁不说俺家乡好”特别节目,记者们用话筒记录着人们对家乡巨大变化和幸福生活的话语,也同时勾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中央电视台国庆期间推出“谁不说俺家乡好”特别节目(D)①有利于彰显节目文化内涵,打造国人共享的精神家园 ②能够让特别节目完全适应现代生活,滋养人们的心灵 ③实现了与时俱进,确立了国庆节日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④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

A.①② C.③④

B.②④ D.①④

解析 记者们用话筒记录着人们对家乡巨大变化和幸福生活的话语,也同时勾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无限眷恋。这说明中央电视台国庆期间推出“谁不说俺家乡好”特别节目,有利于彰显节目文化内涵,打造国人共享的精神家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①④当选;②中“完全适应现代生活”、③中“确立了国庆节日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的说法错误。故选D项。

8.影像的数字化使文化产品的载体越来越轻盈,精神产品的传播也越来越迅捷。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让文字、视频、音乐可以在瞬间传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这说明(C)A.新传媒已取代旧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科技进步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C.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教育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作用日渐重要

解析 A项与实际不符;B项夸大了科技进步的作用;材料未涉及教育,排除D项。9.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D)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前提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实质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变革,这说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②当选;学习者可以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说明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④当选;①中“前提”的说法错误;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③错误。故选D项。

10.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分界的标志,是中国思想界向先进方向转变的关键。这说明(D)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教育在影响着文化的传播

D.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解析 材料中“五四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思想界向先进方向转换的关键”体现了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D项当选;其余三项与题意无关。

11.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了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鞋履,认真研究“张良跪履”“谢公屐”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蕴含着(B)A.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解析 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A项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糟粕要剔除,不能根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态度,排除C项;D项将文化发展归结于文化形态的变化,没有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排除D项。

12.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材料的文化生活依据有(B)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发展是继承的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会繁荣 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并不是继承的结果,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错误;材料通过习近平的话强调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①④是其依据。故选B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到传统节日,总有一些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有对于家人与故乡的眷恋,还有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珍视。“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很久的年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年俗文化正逐渐形成:在网上采购年货,在群里拜年、抢红包、晒晒年夜饭,看看网络春晚……

针对传统年俗的变化,有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会迸发出新的生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解析 解题时,认为“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可从民族节日是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的特点等角度,说明互联网会使人们远离现实、会使传统节日渐失民族性;认为“传统节日会迸发出新的生机”,可从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具体说明。

答案 观点一: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

理由:①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互联网时代,人们在虚拟空间上的联系更紧密,但在现实空间中的关系日渐疏远。每到节日时,人们总是感觉味儿淡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节日需要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传统节日习俗中最宝贵的仪式感与虔诚度渐渐淡化,在互联网漂亮的外衣下,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

观点二:传统节日会迸发出新的生机。

理由: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应因时而变。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应不断发展,拥有新的时代内涵。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节日文化的有效传承。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传统节日有了更广阔的共享空间。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发展,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

14.(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外的金字塔、古希腊神庙、古罗马斗兽场、故宫、白塔寺、黄鹤楼……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与中华民族生息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多森林而少顽石相关,所以中国传统建筑被称为“土木的史书”。

中国传统建筑常用“斗拱”这种世界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结构形式。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这种建筑技术的长期利用,创造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结构特征、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将灵巧的木构架推向了极致,长久持续,一直流传到今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秦佑国教授面向非建筑专业学生开设了《建筑的文化理解》一课,希望同学们通过了解中外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及其社会文化,培育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品位,提高建筑文化的修养。课程座无虚席,网络点击率居高不下,受到师生广泛欢迎。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大学开设建筑文化课程为什么能促进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

(2)目前,我国众多传统古建筑面临年久失修和城市改造的局面,请你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保护中国传统古建筑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大学开设建筑文化课程能够形成重视建筑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传承建筑文化的热情。②古建筑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建筑课程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传承建筑文化。③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大学开设建筑文化课程,可以很好地了解建筑文化,促进建筑文化的传承。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开设建筑文化课程,有利于增强保护古建筑的意识,促进中外传统建筑文化的交流。⑤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开设建筑文化课程,可以通过对建筑文化的继承,促进现代建筑文化的创新。

(2)示例:利用现代技术,保护传统建筑;增强保护意识,全民参与保护;修旧如旧,保持风格;科学分类,有效保护。

下载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3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3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