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时间:2019-05-14 15:4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一篇: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滚动检测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网络书店、电子书的迅速发展,给实体书店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但南京某书店却以“学术、文化沙龙、艺术画廊、电影、音乐、创意、生活”为主题的文化创意,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经营模式,推动了公民社会的理想构建,创造了社会价值,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和尊重。该书店经营之所以成功在于认识到()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C.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D.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2.随着对里约奥运会运动员傅园慧的采访,“洪荒之力”红遍网络。热心的编辑借机对文学家笔下的“力”进行了梳理,来了个“力之极尽排行榜”。其中既有最小的“吹灰之力”,还有比洪荒之力更大的“回天之力”。每个“力”背后都有渊源的典故,并一直沿用至今。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②每个成语典故都折射出时代背景 ③传统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④文化可以增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③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喜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 C.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D.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4.莫言的小说写的是中国故事,却能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这体现了()A.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文化具有共性 D.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5.桑巴舞、狂欢节、足球是信仰、热情奔放是标签,2016年8月,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首次在南美大陆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开幕式上巴西人用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南美风情、随性自如的表演形式和与时俱进的环保理念,给今后大型赛事的开幕式树起了“巴西样板”,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材料说明了()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只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使文化立于不败之地 ③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②③

6.天津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茶汤、干果、熟梨糕等民间特色小吃。假如天津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文化交流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 C.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文化共享 D.尊重差异,平等协商,文化趋同

7.在传播技术越来越便捷的时代,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不断适应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简短和精练,受众越来越广泛。微博、微信、微电影的出现,使文艺创作进入了微时代。这表明()①现代传媒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②适应现代传媒的文艺形式更容易被传播 ③现代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主要途径 ④现代传媒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8.“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依据是()①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②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

③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①④

9.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要去拜访曲阜“三孔”圣地。这说明传统文化()①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10.为弘扬良风美俗,建设和谐家园,某市开展了“孩童启蒙礼”“重阳敬老礼”等传统民俗活动。这一活动()A.承袭了传统的民俗文化 B.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C.批判了落后的民族文化 D.改造了庸俗的民族文化

11.“最忆是杭州”,2016年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由张艺谋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说,学好古典文学,才能看懂G20上的文艺之美。这说明()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引领世界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②④

1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实现中国梦必须发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习近平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什么不能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从课本中去掉?因为()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必须发扬 A.②④ C.①②

B.②③ D.③④

13.漫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但漫画之意不在于画本身,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简略的笔触对社会上某些人或行为进行批评或讽刺或褒扬,以警示世人。由此可见()A.漫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B.文化创新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C.文化创新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4.近年来,专家们呼吁,我国城市面貌在日新月异的同时,整体规划上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对此,有下列不同看法,你赞成的是()A.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城市建设中要积极保护优秀文化遗产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环境,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 C.每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签,城市的一切遗迹都应该全部保留 D.传统文化都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抱残守缺 15.歌曲《青花瓷》《但愿人长久》等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这说明()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16.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举办冬季奥运会,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④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17.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的“新杂技”,在继承传统杂技的基础上,借鉴歌剧、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融合灯光、激光等高科技元素,从重“难度技巧”转向重“创意”,大大增强了杂技的观赏性与艺术性,从而在欧美迅速兴起并传到中国。“新杂技”的产生过程体现了()①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文化发展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实现文化创新必须融合高新科技④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18.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历史上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族群和文化的共同体,具有“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试,而成其久”的精神特质。这一特质在文化上表现为()①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 ②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③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和推崇 ④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保留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19.中药被证明对某些疾病有效,但仅仅使用传统方法有时难以将其功效发挥到最大。西方医学能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析提炼,确保药物的有效性与一致性。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才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从文化创新角度看,中医学发展应()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20.由作家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讲述了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农村的生活百态,同时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用回归本真的质朴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这告诉我们()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创作的出发点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3题,共50分。)2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比利时时曾指出,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人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欧洲主张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国茶和欧洲酒为什么可以兼容并存。(14分)

22.一条条老街、一处处名胜,以及蕴含其中的历史传说、名人轶事等,给一个城市烙上了独特印记,如提起北京就会想起胡同,提起苏州就会想到园林,提起武汉就会想到黄鹤楼„„而成都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一代水利文化宗师李冰,用他的汗水和智慧,灌溉了成都的千里沃野;武侯祠的英雄和智者们,义结金兰,仿佛还在那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金沙遗址,先人们的肉体被风化了不知多少年,但是,却带不去他们的美好梦想;杜甫的草堂虽小,却涌出了盖世的诗章;琴台路上的那架古琴,仿佛仍然在演奏着《凤求凰》„„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城市历史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文化精髓、优良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给人以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必须延续历史文脉。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5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国之大,不仅在于体量庞大、肌肉强健,更在于文明昌盛、垂范万邦。

拥有世界范围的巨大文化影响力,是大国全面崛起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用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奋斗,先后缓减了民族国家的主权焦虑、生产力焦虑,现在到了认真思考和缓减文化焦虑的时候了。相对其他大国、强国而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悠久的文明和庞大的体量以及在世界的角色和责任,决定了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全球文化影响力,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智慧贡献于世界。

有文化专家指出,要建设与中国历史、现状和世界角色相适应的大国文化,形成与欧洲、美国共存的“第三极文化”,需要我们在强大国力基础上,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总结100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宝贵经验,从现实的中国与世界格局出发,在与世界交流和对话过程中,思考并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唯有如此,“和合共赢”的中华新文化影响力才现实可期。

(1)指出材料中“建设‘第三极文化’”的具体要求所体现的文化创新的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假设在政治课上讨论“中华文化影响力与我”的话题,请你以“现状、重要性、责任”为关键词,写一份要点或发言提纲,总字数不超过100字。(9分)

答案精析

1.A [以文化创意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经营模式,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B 3.A 4.B [材料中的“共鸣”,体现了文化具有共性,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5.C 6.C 7.A 8.A [“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说明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①②入选,④与题干无关;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中“相互认同”错误。]

9.C [台胞拜访曲阜“三孔”圣地,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故③错误。答案选C。]

10.B [传统民俗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某市的这一活动弘扬的是传统民俗中的良风美俗,是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进行传承,不是承袭所有传统民俗文化,同时材料也没有涉及对落后文化的批判和对庸俗文化的改造,B正确;A、C、D均与题意不符。]

11.C [《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巧妙的融入了古典诗词,让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峰会,说明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②③入选。答案选C。]

12.C [中国古典诗词属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能起到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①②入选;不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从课本中去掉与文化的世界性无关,③不合题意;应当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④不准确。]

13.B [题干主要强调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对社会上人或事的揭露,以警示世人,体现了其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故选B;A、C不符合题意;D说法不全面,没有体现漫画的作用。] 14.A [“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即城市建设要保护文化遗产,因为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A正确。“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批判继承,C、D说法均过于绝对。]

15.B [《青花瓷》等歌曲将古典情韵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说明对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①符合题意;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反映了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了生机,④符合题意。]

16.C [借助冬季奥运会让世人感知中华文化的底蕴,体现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①当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体现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③当选;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②错误;④与题意不符。故选C。] 17.A [“新杂技”在继承传统杂技的基础上产生说明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②符合题意;“新杂技”大大增强了杂技的观赏性与艺术性,从而在欧美迅速兴起并传到中国,这说明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文化发展,①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18.A [具有“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试,而成其久”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因此,①②说法符合题意,应选。③说法错误,对外来文化不能一味的认同和推崇,我们应该吸收学习优秀的外来文化;④说法错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应该承袭和保留。] 19.C 20.D 21.(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茶与欧洲酒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既有各自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也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两者可以兼容并存。

(2)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中国茶与欧洲酒的兼容并存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茶文化和欧洲酒文化的并存,有利于双方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动双方文化的发展繁荣。

22.(1)文化具有多样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维护不同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不同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2)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增强人们对自己城市的情感,展示城市特有的精神风貌。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城市历史文脉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维系城市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就是保持城市特色。

(4)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继承城市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城市特色文化发展。

(5)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形成特定的文化环境,发展城市特色产业。

23.(1)①“应总结100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经验”建设“第三极文化”,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建设大国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这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③“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在与世界交流中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这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2)①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现状:滞后于经济、政治发展等。②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性:大国全面崛起的重要标志,有助于履行国际责任。③作为公民的我应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文化发展。

第二篇:20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提升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2015年6月13日为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旨在推动大众爱惜和保护文化遗产,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激励公众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回答1~2题。

1.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首发式于2015年6月12日在北京举行,该书对目前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盘点梳理,其问世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成熟。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①文化遗产能从某方面反映当时整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 ②对待文化遗产应坚持以开发为主,以保护为辅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④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了解当时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①④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应坚持以保护为主,以开发为辅, ②错误。③错在了“趋同”。

2.在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为民众带来了“福利”,据统计,山东各地共开展了300多项、3 200多场次的庆祝活动,参与人数达700多万人。通过举办这一系列活动,广大群众近距离接触到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验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这说明()①必须全盘接受中国的文化遗产 ②发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是重中之重 ③文化遗产能够体现时代精神 ④文化遗产能与现今人们的文化追求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文化遗产受到了当代人的喜爱,说明③④正确。①②表述错误。

3.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极重祭祀,祭祀死者,使生者的品德更高尚。《论语》里的一句经典即是此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启示我们()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C.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D.要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答案:B 解析:“祭祀死者,使生者的品德更高尚”说明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A在材料中未体现,C、D说法错误。

4.美国电影市场于2015 年11 月 6 日举行中国研讨会,这是美国电影市场希望能更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的重要举措,来自中国电影业各部门的领袖人物将出席会议,会议将涵盖创作人才和剧组、平台和出口等各方面议题。美国电影市场举办中国研讨会()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说明中国电影文化得到国外观众的一致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文化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说明电影文化决定了我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美国电影市场举办中国研讨会说明我国文化的实力进一步提高,该活动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①③正确。②表述过于绝对。④表述错误。

5.2015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记住乡愁》,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村落世代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传承千年的家风家规,讲述传统村落的文明故事,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这体现了()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现代社会正发生改变 B.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任务 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采众长的特点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通过电视这种文化传播的媒介进行文化传播,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功能。A、B表述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6.为过春节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在过去的岁月,似乎没有放鞭炮的春节,就没有了年味儿。但是2015年的春节和元宵节,当人们面对大气污染,雾霾来袭,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许多的居民自觉地不放烟花爆竹和少放烟花爆竹。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 ④应该摒弃传统习俗,创造新文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过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千百年来人们的习俗,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今天人们出于环境保护,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说明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②③正确。①与材料无关。④表述错误。

7.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文化繁荣需要锐意创新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文化传承方式的丰富和发展,带来了文化市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文化繁荣需要创新,D应选。A、B、C观点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

8.中、日、韩虽然都使用筷子,但材质和形状却有差异。中国筷子多为平头竹筷子,韩国为空心不锈钢筷子,日本则为尖头竹筷子。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在东亚影响十分广泛,被形象地称为“筷子文化圈”。这体现了()①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②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和媒介 ④文化遗产是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和文化成就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1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但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筷子不同,说明文化具有个性和差异,①②正确。9.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如下图),是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剪纸这一艺术创作形式()

A.决定着中华文化发展方向 B.扩大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C.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 D.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与现今的时代精神相融合,说明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D正确。A、C表述错误。B并不是材料的主旨。

10.《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化创新。材料中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是文化创新的体现,因此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C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B说法错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是经济的发展;D说法错误。故选C。

11.“活”文化,在历史中如同一方泉眼,不停地喷涌出新鲜的清泉,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中()①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②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③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④要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答案:C 解析:“喷涌出新鲜的清泉”体现了对于传统文化要勇于创新,要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容,体现时代精神,选C。②错误,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错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要反对守旧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12.下列关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 ②只有抛弃传统的东西,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③要实现文化创新关键是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对于传统的东西要“扬弃”,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①④正确。②③表述错误,也没有体现二者的关系,故应排除。

1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华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既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特点,又让外国人欣赏和领悟了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融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①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②符合题意,应选。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④符合题意,应选。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14.总书记说过,他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中小学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西方的东西,这样做容易导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去中国化”之所以很悲哀,是因为它()①忽视对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学习借鉴,缺乏海纳百川的胸怀 ②不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容易忽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③容易导致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的丧失,抹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④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容易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反对“去中国化”实际上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③④正确。

15.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民水君舟”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思想素材。这表明()①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我国社会发展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推动社会发展,①说法错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说法错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吸取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②③说法正确。该题选B。

二、非选择题(2个大题,共4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冒着炊烟,邻家大伯的笑脸透着和善„„”这是文人笔下对故乡的思念和儿时美好的回忆。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山东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怎样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8分)

(2)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请你为动员人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拟一条宣传标语,并简要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8分)

解析:第(1)问解答要注意限制要求,“文化传承与创新”,依据材料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深挖”“延续”“打造农民精神家园”等信息,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等方面阐释措施。第(2)问为开放型试题,拟定标语要紧扣“人人参与”, 符合美丽乡村建设内容。

答案:(1)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设有历史记忆和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②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美丽乡村。

(2)标语示例:美丽乡村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美丽乡村大家创,文明成果大家享;美丽乡村你我共创,和谐家园人人共享;我以我心爱乡村,我以我行创文明。依据: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或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宣传标语要符合“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人人参与”这一主题,文化生活依据要与所拟标语相对应)

17.2013年8月6日至14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进行公示,共915个村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

材料二:乡土中国的蜕变并非牧歌,而是艰难重重。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如果大面积陨落,城镇的繁荣也将失去根基。我们不能看到乡村文明的衰落无力,看到宁静生活的破灭,看到“寻根文化”无处寄托。历史的保护与现代化的发展本不矛盾,只有让乡村仍可触摸,文化可以感知,才算得上是真正具备了现代文明的气质,也只有尊重历史的现代化,才不会自毁根基、自废武功。(1)结合材料一说明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12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注重乡村文明发展的原因。(12分)

解析:本题以传统村落的保护为背景考查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以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的有关知识。第(1)问属于意义类试题,可以结合材料中“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等关键句,联系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遗产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知识,分析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第(2)问是原因类试题。乡村文明是城镇繁荣的根基,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展开分析。答案:(1)①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②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完整多样,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传统 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2)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维护乡村文明就是维护现代文明的根基。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我们保护乡村文明,尊重历史,才会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离开对传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要发展现代文明,必须继承和发展乡村文明。

第三篇: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评估检测

(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修3 第二单元)(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村落保护第一人”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冯骥才表示,要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这告诉我们

①要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 ②传统村落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村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多样性 ④要优先开发传统村落,带动农村产业不断升级转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①③符合题意,“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表明传统村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多样性,因此,我们要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提及传统村落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不符合题意,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随意开发。

2.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这告诉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 ①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 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其特有的建筑风格 ③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 ④优先开发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①符合题意,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这启示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表述错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③符合题意,城市和人一样,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这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保护而不是优先开发文化遗产。

3.《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其原因是

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承袭传统文化,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A。①符合题意,对于中医药基础知识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要传承并发挥其积极作用;②符合题意,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现了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特有的作用;③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④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不仅要批判继承,还要体现时代要求并加以发展,要在实践中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4.“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古城徽州改名“黄山市”以来,恢复原名的呼声一直不断,有人坚持“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也有人说“新地名也用习惯了,再改回去劳民伤财,没必要”。对这场“复名”之争的正确认识是

()①考虑到时间短的地名不具有文化意义,应恢复旧名 ②既要关心文化价值,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本 ③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 ④应让地名设置为经济发展让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①不符合题意,面对传统文化,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因此认为应恢复旧名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②符合题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因此地名是否变化既要关心文化价值,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本;③符合题意,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历史虚无主义,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④不符合题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不应当只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文化建设。5.“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如今的春节,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A.对数字化生活方式冲淡年味的担忧 B.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 C.对传统年俗的固守与坚持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小西最近参加了被称为“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网络学习。他通过在线学堂选修了名校的三门课程,其中两门是计算机相关的、一门是现代西方艺术。在完成在线听课、讨论互动、完成作业等环节后,通过线上考试获取了学分和相关证书。关于“互联网+教育”,说法不正确的是()A.网络传媒超越时空局限,推动了文化的沟通、传递和共享 B.反映了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C.增加了教育供给,提高了顶尖大学的门槛 D.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公平

【解析】选C。A符合题意,小西参加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使得他在网上完成在线听课、讨论互动、完成作业等环节,体现了网络传媒超越时空局限,推动了文化的沟通、传递和共享;B符合题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设立基于科技进步,说明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顶尖大学提高了门槛;D符合题意,通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网络学习,小西得以通过线上考试获取了学分和相关证书,说明了“互联网+教育”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公平。

9.《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B.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解析】选B。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B符合题意,《中国诗词大会》“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0.某社区通过组织开展“感恩奋进”“和谐邻里”“社区道德楷模评选”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居民内心;通过搭建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合唱团等文化舞台,让居民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这些举措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①符合题意,“饶舌的中英文歌词,类似欧美乡村音乐的民谣曲风,四个肤色各异摇头晃脑的卡通人物”,表明《十三五之歌》借鉴和融合了民谣、卡通等多样的文化元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符合题意,《十三五之歌》“通过新华社的社交网络账号发布后迅速走红,点击率不断上升,引起了海内外广泛的关注”,表明《十三五之歌》的成功在于其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网络这一现代技术手段;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国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形成的精神基础,也是民族认同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萌芽于尧舜时代,形成于西周,后经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和普通百姓所尊崇。自汉代开始走向政治化,宋以后出现了极端化倾向。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体系,孝文化在维系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文革”期间,传统孝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金钱至上观念的泛滥,出现了人情冷漠,尽孝意识淡薄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和谐。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传统美德重要代表的孝文化又得以发扬光大。重庆市万州区的李传梅用孱弱的肩膀背着婆婆到深圳打工,十三年不离不弃;河南工人谢延信赡养亡妻家人,几十年无怨无悔,普通百姓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

(1)在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上,人们的观点不尽相同。甲认为:传统孝文化在维系家庭社会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应该尊崇传统孝道。乙认为:传统孝文化的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必须重建现代中国的孝文化,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18分)(2)请就弘扬孝文化写两句宣传标语。(8分)【解析】第(1)问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赞同甲和乙哪种观点。赞同甲的观点的理由:“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赞同乙的观点的理由:愚孝是文化糟粕、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现代孝文化更适合社会实践。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赞同甲的观点。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核心思想仍然符合现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价值。②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传统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现代文化提供丰富的历史养料。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传统孝文化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行孝的社会氛围,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赞同乙的观点。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的愚孝是文化糟粕,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②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建立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现代孝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③现代孝文化更易于为人民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2)答案示例:①要想子女好,自己先敬老;②饮水要思源,为人不忘亲。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健康中国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走向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材料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要立足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在维护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的同时,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逐步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链。要坚持中医与西医的取长补短,促进中西医结合,在开放中发展中医药。要依托现有中医药教育资源,培养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领域的领军(后备)人才、骨干人才和师资;还要加强舆论引导,让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

(1)中医药是健康中国建设的独特资源。结合材料并根据《文化生活》的知识,就如何挖掘这一资源谈谈你的看法。(16分)(2)在当代,健康的内容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等。请你就如何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提两条建议。(10分)【解析】第(1)问为措施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并根据《文化生活》的知识,就如何挖掘中医药资源谈谈看法。“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要立足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在维护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的同时,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逐步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链”,这说明我们要坚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并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坚持中医与西医的取长补短,促进中西医结合,在开放中发展中医药”,这说明要在实践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创新;“要依托现有中医药教育资源,培养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领域的领军(后备)人才、骨干人才和师资”,这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的特定功能;“还要加强舆论引导,让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这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要发挥中医药的作用,需要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宣传,让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形成重视健康的社会风气。第(2)问为建议类试题,要求就如何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提两条建议。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设问“健康的内容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等”中找切入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第四篇: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拔高教师用书!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知识构建 专题纵横 审题突破 ■特级教师 赵永

知识构建

[复习点睛]本单元围绕文化的发展,把握好如下内容:1.一个实质:要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2.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纵向积累即文化继承。3.三大措施: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4.四对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专题纵横

1.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2)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34-

第五篇:复习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复习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学习目标

1.识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2.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的途径

3.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二、重难点提示:

1.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及态度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和途径

三、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设计“知识整合”

2.完成知识运用,自我检测:

3.按考纲要求背诵“知识整合”,并以小组为单位,督促过关;

4.在“反思与小结”处填写你的收获或存在的不足。

四、学习过程:

1.自主设计知识图表

2.【知识运用】

(1).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赌徒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为了成功举办这次世博会,上海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开展“世博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计划落实工作会议,其中服务世博会方面的项目就有7件。上海市政府各部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花大力气解决困扰上海城市多年的疑难顽症。上海市民认同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百万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上海各界齐心协力,创作了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注: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回答历届世博会主题的确立反映了哪些道理?

(3).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进人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大众传媒手段带来了哪些变化?(4分)

②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怎样做?(6分)

(4).材料: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

1、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只有当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时,她才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千篇一律的建设手法和规划方案不仅使地方丢失了应有的特色,根本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对城市建设的要求,而且也破坏了历史文化的价值,永远地丧失掉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说明()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保护文化遗产有历史文化价值

C.保护文化遗产有旅游价值

D.独特的城市有独特的 魅力

2、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下列对文化多样性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D.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3、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今天当你用手机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信息时,意味着传播媒介进人到阶段。()

A.口语B.文字C.印刷D.电子和网络

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经济生活D.共同文化心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中华民族的6、《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共增收词语6000余条,如“体认”“愿景”“和谐社会”“丁克家庭”等,涉及语文、政治、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诸方面。这一事实说明()

A.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文化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D.文化先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的特质。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据此回答19~21题。

7、文化创新是()

A.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B.文化进步的根本标志

C.文化发展的实质D.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8、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表现在之中。()

A.社会实践B.为传统文化注人时代精神的努力

C.博采众长D.文化创作者的加工

9、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

A.社会实践B.客观事物本身

C.文化创作者的头脑D.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

1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1、(2008山东高考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 ①③④

五、提升训练

1、冯骥才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大声疾呼,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但在城镇化大潮中,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百态的古村落正迅速消亡,保护刻不容缓。从文化角度看,保护古村落是因为()

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

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⑨、D.③④

3.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5.“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图7“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7.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ADDDDBCBABDB1、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历届世博会的主题,都是在举办世博会的活动中确立并随之不断发展的。

②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历届 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关注自然这一主题,又不断注入新的内涵。③由于世界各民族的 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历届世博会的主题虽然各个不同,但都共同关注自然。

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正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同时,要按照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4、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明清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10分

下载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