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测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如图漫画中的“和而不同”告诉我们()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文化应具有包容性,在文化交往中应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 ④在文化交流中需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表明()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3.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于2009年8月18日至8月26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据了解,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以“吉祥草原,祝福亚洲”为主题,目的是向世界展示出全新的、整体的亚洲文化形象,为亚洲各国的不同艺术形式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并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举办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有利于()①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性文化 ②增进亚洲各国对蒙古文化的了解 ③繁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 ④增进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的音乐,须由三人以上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侗族大歌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与侗族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这表明侗族大歌()①是侗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③源于侗族人民的生活实践 ④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在济南奥体中心,中心分东西两部分,总体呈“东荷西柳”布局。东边是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这三个场馆总体呈“荷花”状,西边是“柳叶”状的体育场。柳树是济南的市树,荷花是济南的市花。济南奥体中心可以被称为()A.传统习俗
B.凝固的艺术
C.民族精神的火炬
D.传统思想 6.“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 传统文化时更应该()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D.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7.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民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8.“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和谐理念是对《道德经》主张清净和顺、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的继承。这指的是()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9.被誉为“媒体奥林匹克”的世界媒体峰会于2009年10月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媒体要担当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以下关于世界媒体说法正确的是()A.文化是政治的反映,充当统治阶级的喉舌是媒体的唯一使命 B.媒体企业应该只讲社会效益,不要追求经济效益
C.媒体都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D.媒体应该如实地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担负起社会的历史的责任
10.下表是几届世博会的主题,我们从中即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1998 葡萄牙 里斯本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99 中国 云南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0 2005 2008 2010 德国 汉诺威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日本 爱知县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西班牙 萨拉戈萨 水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 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世博会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新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④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形同村落,不管怎样变化,经济全球化都不可能消除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个性差异,这是因为()A.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B.经济全球化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保证 C.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2.“实事求是”一词源自班固所著的《汉书》,本意是一种治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把它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变成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赋予了新的境界。“实事求是”一词源自《汉书》说明()A.文化继承就是全部承袭
B.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C.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D.我们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3.澳门是一个国际性城市,其主要特点在于它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教堂与牌坊、基督与天地(神),使澳门呈现出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象。澳门文化独具特色说明()A.只有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保存本民族文化 B.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
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D.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果
14.2008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与IBM合作历时3年开发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正式启动。今后,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轻点鼠标就能足不出户免费“游览”虚拟故宫全貌。这一事实说明()①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是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一曲富含现代音乐元素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红遍全国。而这首灵感源自童瑶的歌曲是用中国古代宫、商、角、徵、羽五调式谱写,“歌曲中流淌的全是中国DNA”;这主要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优秀文化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C.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源泉
D.文化创新必须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16.北京奥运期间,羌族刺绣、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厦门漆线雕技艺、苏绣、无锡精微绣、藏族唐卡、泉州提线木偶等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演示。这体现了()①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②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③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④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2009年10月9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不分文化异同、水平高低、规模大小,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主要表明:()A.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世界媒体峰会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D.民族文化无论优劣,都应相互交流借鉴
18.近年来人们从各种新的角度、采用不同风格来描绘西藏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作品有《尘埃落定》、《藏地密码》等。这些作品激起了人们探究西藏历史渊源和神秘文化的极大兴趣。这表明()A.书籍是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B.保护文化历史遗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前提和源泉 C.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要通过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19.眼下网络风行一种称为“火星文”的语言,它杂糅了繁体字、错别字、中文偏旁、符号等,如“囧’,字,可以代表郁闷、悲伤、无奈、无语、很好很强大等等意思。对“火星文”正确的态度是()A.应予以取缔,因为它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不利于文化交流 B.应大力推广,因为它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
C.应正确引导,因为它是在特定区域里与特定对象交流时使用的工具
D.应让其自生自灭,因为文化发展具有条件性和时代性 20.昔日风光无限的“晕”字如今逐渐淡出了网络舞台,“雷”、“躲猫猫”、“打酱油”、“俯卧撑”等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这说的是()A.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
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C.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D.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21.“不知道过去什么情况,就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更没法展翅未来。”从文化的角度,这句话启示我们()①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简单的就是美丽的。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下图为例)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抓住各种体育运动最主要的特征,巧妙运用黑白对比的效果,使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显示出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统一。该图标以篆字结构为基本形式,结合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和体育的活力与激情。诠释了人文奥运的理念。这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②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共荣共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打破常规思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23.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澳门,保存着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这表明()①建筑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④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2009年10月13日,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俄语年”闭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俄建交60年来,中俄加强文化交流,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使两国传统友谊深入人心。从文化的角度看,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是两国()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25.2009年正值建国60周年,一位新闻工作者游长安街时赋诗“长安古道,百里接云霄。李白还魂早,定重赋,清平调。焉醉饱?全聚德、麦当劳。地铁天桥,斜倚谁家女?牛仔旗袍。”这反映了()A.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B.文化生活选择多样化
C.外来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D.文化发展需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二、非选择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29题各14分,共50分)26.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图案是“和谐中华,活力山东”。该会徽创意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古汉字小篆繁体“中华”的“华”字;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 “同心结”的手法,寓意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华,全民全运”的理念。同时以“运动人形”作为会徽主形态,昭示“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会徽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具有山东文化传统特色的特征元素:其中的几何形构成元素来源于山东济南出土的战国时期“错绿松石铜豆”上的“几何勾连雷”纹饰。色彩将山东传统木版年画中的颜色与奥林匹克五环色彩融合为一体。构图文字应用了中、英文和阿拉伯数字。会徽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新形象。
27.2009年10月4日《文汇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据悉,本次申报的端午节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设计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认识。28.2009年10月1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演讲,他指出:“文化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使我们这个星球的生活日益精彩纷呈、充满生机活力,也才让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等等。推动世界各国文化进一步交流,不但是各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他还指出:“文化的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也需要超越偏见和误解。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坚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一如既往地兼收并蓄,博采世界各种文明之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是什么?
(2)我国在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29、在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二天,奥委会主席罗格欣慰地表示:“自己特别注意到一天前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首先播报的是法语,其次是英语和中文。虽然中国不是一个法语国家,但8日晚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都给予了法语突出的地位。”
有专家指出:现今,全球一体化正使英语语言文化趋于主导,推广语言多样性对于反对单一化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在奥运会上使用多种语言播报对发扬奥林匹克精神有着重大意义,它推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开放与对话,并确保了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从尊重文化多样性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30.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6年来,参与人数从最初的100万跃升到目前的1000万左右。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回答:(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第二单元答案
1—5DABDB 6---10 DADDD 11---15CCDDD 16--20 AADCD 21---25DCDDB
26、(1)立足于社会实践。十一运会徽设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十一运会徽设计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时代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实现了文化创新。(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十一运会徽设计博采众长,在东、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实现了文化创新。(4)积极创新内容和形式。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的新形象。(巧妙融入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合区域文化特色,实施创新,也可适当给分。)
27、(1)表明我国重视保护民族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给予保护。(2)“端午申遗”是我国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民族节日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端午节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3)“端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端午申遗”是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端午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若答:“端午申遗”,有利于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或综合国力,也可。)
28、(1)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要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9、(1)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文化的多样性可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出来。(2分)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在奥运会上使用多种语言播报,既能弘扬本民族文化,也会加深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理解,推动民族间的对话,丰富和繁荣世界文化。(3分)
(3)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保存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材料中北京奥运会的做法既弘扬了中华文化,也是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尊重,共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
30、(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拜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②对待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变化,更要注重其蕴含的文化精华的内容,不断为传统的民族节日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容,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
第二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理解)
(1)世界上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2)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是两种重要的世界文化:
①民族节日:
A.含义:蕴含在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还可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文化遗产:
A.含义: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意义(作用):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C.了解世界主要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分为:一是文化遗产,二是自然遗产,三是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文化遗产,此外还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D.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态度:要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2.透视文化多样性(正确理解文化多样性)(理解)
(1)世界文化的构成: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2)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产生于社会实践、有普遍的规律。
(4)世界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差异(个性):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3.尊重文化多样性(理解)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①认同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④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身的文化价值,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本要求:
①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①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尊重、共同发展。②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考点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识记)
文化传播的途径(识记)
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④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2.大众传媒:现代化的文化传播手段(识记)
(1)传媒的含义:传播媒介
(2)传媒的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
(3)大众传媒:
①含义:现代社会中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进行的文化传播手段。②传媒面向大众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③大众传媒的主要技术: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
④大众传媒的优点: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识记)
(1)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情况:见书P37
(2)怎样搞好文化交流:
①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考点
三、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理解)
(1)传统文化的含义: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传统习俗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文化继承的形式(理解)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A.含义: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B.作用: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C.中国传统习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A.建筑的特点:凝固的艺术。
B.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结构体系独特、艺术造型优美、艺术装饰丰富。
C.中国古代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A.中国传统文艺的代表: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
B.中国传统文艺的特点: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C.传统文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A.中国传统思想的主要内容: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B.中国传统思想的作用: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在今天(理解)
(1)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
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顺应社会生活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传统文化,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解)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从民族和国家角度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从个人角度讲: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怎样继承传统文化: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析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A.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
B.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考点
四、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传承过程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理解)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有过程中继承。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①
(3)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理解)
(1)教育的含义: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的活动。
(2)教育的功能: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3)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①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②教育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考点
五、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必背)
1.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理解)
(1)什么是创新:自己创作,从来未出现过的、有意义的、有用的,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方法或手段来解决问题就是创新。
(2)什么是文化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承基础上得到了发展,都是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3)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更充足的条件。
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理解)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①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呼唤文化创新时代(理解)
(1)繁荣文化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人民群众必须根据时代要求创造文化: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根据时代要求创造文化的基本要求:
A.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B.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D.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E.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吸取营养。F.刻苦钻研,锐意创新。考点
六、文化创新的途径(必背)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
①这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②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①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体现时代精神,发展先进文化。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的原因: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特点:
①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③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文化创新怎样做到博采众长:
①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有益成果。要有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创新。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综合应用)
(1)文化创新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必须反对几个主义: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3)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②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④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第三篇:复习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复习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学习目标
1.识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2.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的途径
3.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二、重难点提示:
1.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及态度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和途径
三、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设计“知识整合”
2.完成知识运用,自我检测:
3.按考纲要求背诵“知识整合”,并以小组为单位,督促过关;
4.在“反思与小结”处填写你的收获或存在的不足。
四、学习过程:
1.自主设计知识图表
2.【知识运用】
(1).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赌徒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为了成功举办这次世博会,上海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开展“世博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计划落实工作会议,其中服务世博会方面的项目就有7件。上海市政府各部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花大力气解决困扰上海城市多年的疑难顽症。上海市民认同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百万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上海各界齐心协力,创作了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注: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回答历届世博会主题的确立反映了哪些道理?
(3).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进人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大众传媒手段带来了哪些变化?(4分)
②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怎样做?(6分)
(4).材料: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
1、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只有当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时,她才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千篇一律的建设手法和规划方案不仅使地方丢失了应有的特色,根本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对城市建设的要求,而且也破坏了历史文化的价值,永远地丧失掉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说明()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保护文化遗产有历史文化价值
C.保护文化遗产有旅游价值
D.独特的城市有独特的 魅力
2、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下列对文化多样性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D.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3、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今天当你用手机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信息时,意味着传播媒介进人到阶段。()
A.口语B.文字C.印刷D.电子和网络
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经济生活D.共同文化心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中华民族的6、《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共增收词语6000余条,如“体认”“愿景”“和谐社会”“丁克家庭”等,涉及语文、政治、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诸方面。这一事实说明()
A.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文化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D.文化先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的特质。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据此回答19~21题。
7、文化创新是()
A.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B.文化进步的根本标志
C.文化发展的实质D.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8、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表现在之中。()
A.社会实践B.为传统文化注人时代精神的努力
C.博采众长D.文化创作者的加工
9、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
A.社会实践B.客观事物本身
C.文化创作者的头脑D.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
1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1、(2008山东高考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 ①③④
五、提升训练
1、冯骥才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大声疾呼,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但在城镇化大潮中,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百态的古村落正迅速消亡,保护刻不容缓。从文化角度看,保护古村落是因为()
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
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⑨、D.③④
3.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5.“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图7“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7.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ADDDDBCBABDB1、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历届世博会的主题,都是在举办世博会的活动中确立并随之不断发展的。
②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历届 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关注自然这一主题,又不断注入新的内涵。③由于世界各民族的 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历届世博会的主题虽然各个不同,但都共同关注自然。
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正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同时,要按照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4、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明清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10分
第四篇: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总结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主观题背诵知识总结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什么怎么做
是什么传统文化为什么怎么做
1、如何理解文化多样性?(1)是什么: 含义p31、集中表现(民族节日:地位、作用;文化遗产:地位,意义,如何保护)(2)为什么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尊重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3)怎样做: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态度可展开);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要理解两个错误倾向)
2、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有利于加深了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构建和谐世界。
3、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融合的原因 必要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重要性: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利于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4、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1)尊重和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4)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必须吸收、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6)既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
国际影响力。(7)充分利用文化交流的途经和手段(尤其是大众传)注意:理解区分途经、手段(媒介)、大众传媒作用。
5、为什么保护文化遗产?如何保护? 为什么:(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2)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怎么做:(1)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处理好旅游开发和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
(2)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让人们真正懂得和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公约意识。
(3)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
6、有关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越来越重要):含义、继承性表现、特点(区分)、双重作用、原因(为什么要继承)、对待 为什么要继承?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传统文
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2)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
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
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
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7、为什么进行文化创新?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为什么: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源泉、动力),是文化自身的发展内在动力。(2)意义: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怎样创新:
(1)根本途径(实践):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立足于社践,是文化创新的基
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纵向)注意:取、去、推、革、不能离开„空谈 体现时代精神(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横向)注意:吸收„有益 海纳„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纵向与横向)(5)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方面创新。
8、教育的重要作用。
(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角色。发展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4)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立德树人
(5)发展教育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
9、易错易混点、知识联系点
1、民族节日的地位作用和文化遗产的低位作用(准确)
2、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的世界性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民族文化的作用p32,联系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p42,联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p72。
3、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唯一手段。
4、区别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5、文化创新的根基和文化创新的基础不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6、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不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第五篇:第二单元 学案 学生版 文化传承创新
第二单元
学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 基础知识
(一)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二)文化多样性【表现 重要意义 正确态度 原则】
(三)文化的传播【途径 手段 文化交流的意义】
(四)传统文化【含义 特点 影响 正确的态度】
(五)文化发展【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六)文化创新【源泉与动力 意义 主体 根本途径 基本途径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 融合的关系(创新中如何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正确方向】
二 重点知识
(一)一个核心:文化创新
(二)两个关系: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 专项练习
★选择题 1.(2011•北京)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2.(2011•山东)“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下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1•北京)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1•广东)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第1页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1•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清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名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6.(2011•安徽)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1天津)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8.(2011·福建)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点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9.(2011·海南)“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第2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0年高考·安徽卷9)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2010高考·福建卷31)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客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12、(2010高考·北京卷24)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来源:学科网]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0高考·浙江卷27)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14、(2010年高考·江苏卷20)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15、(2010年高考·江苏卷21)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6、(2010年高考·江苏卷22)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2009广东单科19)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就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18.(2009江苏单科19)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第3页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19.(2008广东文基10)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而不是人类共同财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008广东文基11)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英语在亚洲各国日渐流行。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这表明
A.亚洲文化与世界文化日渐隔合B.亚洲各国注重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步亦趋
D.亚洲各国用本民族语言消解英语的影响 ★非选择题 例一:【文化的作用】
知识整合:文化的作用为线索,从文化——对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影响——精神生活的影响——交流作用等方面
【知识分布】 《文化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十课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011•全国新课标)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例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2011•浙江)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
例三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知识整合: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的原因
各民族文化存在共性的原因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2010年高考·山东卷28)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第4页
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例四 文化的传承
【知识整合:传统文化的特点; 民族精神具有创新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包容性】
9、(2010年高考·山东卷29)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例五:答案来源于材料
(2010年高考·天津卷14)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10分)
例六 文化创新的途径【面对传统文化
面对其他民族文化】
(2010年高考·广东卷37)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