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合同效力制度(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4 10:5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述合同效力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述合同效力制度》。

第一篇:简述合同效力制度

合同效力制度

合同效力,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合同效力是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约束力。合同的效力可分为四大类,即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规定统称为合同效力制度。

一、合同的有效要件

合同依法成立后,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合同是当事人各方的契约,法律为了保证合同的公正合理,减少其日后有可能产生的纠纷,特此明文规定了合同的生效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一)当事人缔约时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

当事人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是指缔约时,即合同成立之时而非合同履行时,行为人应该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里行为人可分为两大类:

1、自然人。要求自然人在订立合同时具备相关的民事行为能力,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利益,因为这类人往往不具有清晰地判断能力,不能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其实施的超越其行为能力的行为往往会令自己受到损害。另一方面,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对于保障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也是十分必要的。

2、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任务的组织。法人的缔约能力与其经营范围一致,受法人目的范围限制。法人超越其经营范围而未超越其目的范围仍具有相对的缔约能力,不算越权。非法人组织指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非法人组织不具有独立人格,但仍享有缔约能力,具有以自己的名义独立签订合同的资格。

(二)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表意人的表示行为应当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及要求表示行为应当与效果意思相一致。其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论:

1、意思主义。其判断标准应以当事人的内心效果意思为准。

2、表示主义。其判断标准应以当事人外在的表示行为为准。

3、折衷主义。其认为判断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应根据具体情况,既要考虑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也要考虑其外部表示,兼顾表意人和相对人的利益。

(三)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及公序良俗

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及公序良俗,即合同的目的及内容适法性原则。强制性法律规范,不允许当事人违反,否则将导致法律的全然否定性评价。而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活动,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标的须确定和可能

合同的标的是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又称合同的客体。合同标的的确定是指当事人对合同行为性质、当事人权利义务已明确或可以明确。合同标的的可能是指合同标的客观上有实现的可能。

二、效力待定合同

满足所有要件的已成立合同获得了法律效力,但又有一批已成立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效力尚未确定,须经过有权人的追认方能生效的合同,即效力待定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

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对自己的行为接过负责,其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订立的合同就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其法定代理人享有追认权。

(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是指在合同订立时,行为人并没有获得被代理人授予的代理权,而以代理人的名义订立的合同。此种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被代理人有追认权,若承认该代理行为,合同有效;拒绝追认,则合同不发生效力。

(三)无权处分人订立的合同

该合同是指行为人没有处分他人财产的权利而以自己名义与相对人订立的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法律规定无权处分人订立的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权利人可以追认使合同发生效力,也可以拒绝追认使合同不发生效力。

三、无效合同

虽然已经成立,但因严重欠缺生效要件而自始确定地绝对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合同。无效合同之所以无效,在于其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社会公共利益这一根本性要件,有悖公平正义。包括以下五种: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四、可撤销合同

可撤销合同又称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其再未撤销之前为有效合同,只有在被撤销后才归于无效,其撤销与否取决于撤销权人是否行使撤销权。可分为四大类: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二)显失公平的合同

(三)趁人之危的合同

(四)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五、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只是不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即不发生合同履行的效力,而并不意味着不发生任何法律后果。当事人应依法承担如下责任:

(一)返还财产

(二)赔偿损失

(三)收归国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

第二篇:理解合同效力制度

理解合同效力制度

摘要:合同依法成立后,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才能发生法律效力。若合同在主体资格上存在瑕疵,则为效力待定合同,经追认后才有效,否则无效。若违反根本性生效要件的合同,则为无效合同。对于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规定为可撤销合同,撤销权人可行使撤销权使合同归于无效。合同无效后,要依法发生法律后果。

关键字:合同效力要件

合同效力,又称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各方乃至第三人产生的法律后果,或者说是法律约束力。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对某一事件形成合意,产生契约,只是当事人各方乃至第三人的预期,但这一预期能否实现还需要法律来评价衡量。合同效力就是反映了法律对当事人合意的干预。

一、合同的有效要件

合同依法成立后,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合同是当事人各方的契约,法律为了保证合同的公正合理,减少其日后有可能产生的纠纷,特此明文规定了合同的生效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一)当事人缔约时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

当事人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是指缔约时,即合同成立之时而非合同履行时,行为人应该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里行为人可分为两大类:

1、自然人。要求自然人在订立合同时具备相关的民事行为能力,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利益,因为这类人往往不具有清晰地判断能力,不能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其实施的超越其行为能力的行为往往会令自己受到损害。另一方面,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对于保障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也是十分必要的。

2、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任务的组织。法人的缔约能力与其经营范围一致,受法人目的范围限制。法人超越其经营范围而未超越其目的范围仍具有相对的缔约能力,不算越权。非法人组织指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非法人组织不具有独立人格,但仍享有缔约能力,具有以自己的名义独立签订合同的资格。

(二)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表意人的表示行为应当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及要求表示行为应当与效果意思相一致。其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论:

1、意思主义。其判断标准应以当事人的内心效果意思为准。

2、表示主义。其判断标准应以当事人外在的表示行为为准。

3、折衷主义。其认为判断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应根据具体情况,既要考虑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也要考虑其外部表示,兼顾表意人和相对人的利益。

(三)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及公序良俗

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及公序良俗,即合同的目的及内容适法性原则。强制性法律规范,不允许当事人违反,否则将导致法律的全然否定性评价。而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活动,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标的须确定和可能

合同的标的是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又称合同的客体。合同标的的确定是指当事人对合同行为性质、当事人权利义务已明确或可以明确。合同标的的可能是指合同标的客观上有实现的可能。

二、效力待定合同

满足所有要件的已成立合同获得了法律效力,但又有一批已成立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效力尚未确定,须经过有权人的追认方能生效的合同,即效力待定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

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对自己的行为接过负责,其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订立的合同就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其法定代理人享有追认权。

(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是指在合同订立时,行为人并没有获得被代理人授予的代理权,而以代理人的名义订立的合同。此种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被代理人有追认权,若承认该代理行为,合同有效;拒绝追认,则合同不发生效力。

(三)无权处分人订立的合同

该合同是指行为人没有处分他人财产的权利而以自己名义与相对人订立的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法律规定无权处分人订立的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权利人可以追认使合同发生效力,也可以拒绝追认使合同不发生效力。

三、无效合同

虽然已经成立,但因严重欠缺生效要件而自始确定地绝对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合同。无效合同之所以无效,在于其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社会公共利益这一根本性要件,有悖公平正义。包括以下五种: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四、可撤销合同

可撤销合同又称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其再未撤销之前为有效合同,只有在被撤销后才归于无效,其撤销与否取决于撤销权人是否行使撤销权。可分为四大类: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二)显失公平的合同

(三)趁人之危的合同

(四)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五、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只是不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即不发生合同履行的效力,而并不意味着不发生任何法律后果。当事人应依法承担如下责任:

(一)返还财产

(二)赔偿损失

(三)收归国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

六、合同效力的案例应用

案例介绍:甲服装厂生产一种服装,销量很好。乙毛纺厂为甲厂多年合作伙伴,负责为甲厂提供原料,关系稳定。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由乙厂为甲厂提供原料,每月供应150匹,当月结清账款。某年,甲厂服装销路不畅,造成积压,因此,半年没有和乙厂结账,年底,甲厂接到一笔大订单,所存原料很快用光,紧急致电乙厂,希望其迅速提供原料。而乙厂表示,甲厂拖欠自己货款已有半年,如果能马上还清,将照常供货,否则就拒绝供货,甲厂认为,双方是多年合作伙伴,谁都有效益不好时,希望乙厂能够暂时帮忙照常供货,货款等生意做完一并偿还。乙厂坚决反对,未予供货。甲厂因欠缺原料未及时完成订单而造成经济损失,于是要求乙厂承担未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的责任。

案例浅析:本案涉及到了合同的效力问题,甲乙两厂订立的生效合同中规定,甲乙两厂按月结账,甲厂在半年未偿还原来货款的情况下,没有权利要求乙厂先履行供货部分的合同。因而,乙厂未构成违约,甲服装厂应当自己承担损失。

第三篇:合同效力

合同效力

(一)效力待定的合同的概念

所谓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才能生效。

(二)效力待定的合同的范围

1、限制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

(1)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与其年龄、智力、健康不相适应的行为;

(2)追认权:形成权,不表示的拒绝,不可附条件,到达生效。

《合同法解释二》第十一条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追认的意思表示自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合同自订立时起生效。

2、无权代理

(1)类型: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2)追认权:形成权,不表示的拒绝,不可附条件,到达生效

(3)对相对人的保护:催告权、撤销权

(4)对善意相对人的特殊保护――表见代理

(5)法定代表人的特殊性--代表行为有效

第四十八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法律 敎育网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九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第五十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合同法解释二》第十二条 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合同义务的,视为对合同的追认

3、无权处分

(1)含义: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

(2)无权处分合同的生效方法:权利人追认或处分人取得权利

(3)对善意相对人的特殊保护――善意取得;(合同无效,但可以取得物权)

(三)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的概念

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是基于法定原因,当事人有权诉请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撤销的合同。

(四)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的范围

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单方才可行使

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双方均可撤销

注意:欺诈--错误源自相对人行为;重大误解--错误源自本人疏忽或缺乏经验

(五)撤销权

(1)性质:形成权

(2)限制:除斥期间,一年;(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3)行使:诉讼或仲裁

(4)消灭:合同法55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注意:变更与撤销的关系:如当事人只要求变更,则不得撤销;

当事人要求撤销,则法院可以变更或撤销。

(六)无效合同的范围

1、违反主体要件:

(1)法人:违反国家禁止、特许、限制经营的合同无效;(超经营范围的有效)

(2)自然人:无行为能力人签订的超范围且非获益性合同

2、违反意思表示要件:

(1)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且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

3、违反合法性要件:

(1)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2)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强制性规定的限缩性解释: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才无效(任意性的有效)《合同法解释二》十四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5、强制性规定的层级:

《合同法解释一》第四条 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合同法解释一》第十条 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七)无效、被撤销的后果

①均有溯及力,自始无效:部分无效的不影响其他效力;可能会产生缔约过失责任;

②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恶意串通侵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的,所获财产由国家收缴;

③解决争议的条款具有独立性,继续有效。

第四篇:合同效力

关于合同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的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85条则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对比来看这两个规定并无任何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合同法》把《民法通则》的“民事关系”具体指明为“民事权利义务”而已。根据《民法通则》中对合同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该“协议”一词应包含双重含义:一为合同,二为合意。(1)所以有的学者也认为:合同本质上是一种合意,而合同的成立就意味着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2)。这种理解应当说是比较正确的。那么,当事人各方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来进行交易,怎样才能使合同(也就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被法律认可和保护,不论是在法学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都应着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司法解释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以及司法实践中对合同的效力在理论认识上的不一致甚至是混乱,使得对其进行研究更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基本前提是,《合同法》的一个主要目的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合同法》第1条)。因此,《合同法》应当激励交易而并不是加以限制,其显著的表现就是最大限度地使一个已经存在的合同合法有效而不是把大量的合同都认定为无效。同时,作为私法领域的一类重要民事法律行为,法律应充分保护公民的“自愿”而不必进行过多的限制和干涉。《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都具体规定了对依法成立的合同进行法律保护。因此对合同效力的认定就成了国家对合同的认可、保护与干涉的具体内容之一。根据合同法理论、《合同法》的现行规定及司法实践,我们可以把合同的效力主要分为合同有效、合同无效、效力待定和可撤销的四种效力类型,与此对应产生四种效力类型的合同,本文根据不同的效力状况进行相应的具体研究。

之所以要对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作出前臵式的讨论,乃是因为其直接构成下文相关论述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笔者认为,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应为两个性质不同的法律概念,尽管其二者具有较强的联系,但是其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在合同法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因此有的学者据此认为我国《合同法》主张的是合同成立与生效的统一论(即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同时发

生),而否认采用“分离论”(即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不同)的理论。这些学者认为“分离论”存在三个主要缺陷,其一“是把合同自由交给了当事人,而把合同的依法与生效留给了国家去评价,当成合同的外部因素”,其二便是“误导了当事人,它告诉当事人,只要坚持“合同自由”,合同即可成立,而合同是否依法和生效,则是国家的责任。”其三是“逻辑上错误,合同成立,意味着当事人应当依合同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但它又可能无效,又怎么能约束当事人,让当事人履行合同?”(3)笔者认为这种观点的理由并不充分,首先,根据《合同法》第44条来看,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合同应当“依法”,其二便是指出了合同生效的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依法成立的合同,则其生效的时间就是合同成立的时间。该条款尽管规定了大多数合同成立与生效时间的同一性,但并不表示合同成立与生效是完全统一的,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也可适用。在现实中,很多合同都分为合同签订或成立的时间,而另定一个具体时间才让合同生效,也得到了法律的承认和认可。《合同法》第45条、第46条就对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同时,该条规定也强调了合同成立的“依法”性,只有“依法”成立的合同,才有可能生效。这样会促使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必须“依法”,怎么会误导当事人呢?其次,该书作者对“分离论”的三个缺陷也都无法成立:第一,合同自由与合法并不矛盾,合同的成立本身就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

果,而“生效”则体现出了法律对其认可和保护,这其中包含了法律对其订立合同行为的法律评价。第二个观点的担心也是多余的,因为只有“依法”才有可能“生效”,直接告诉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一定要“依法”,怎么会“误导当事人”?至于第三个观点更是有误,合同成立后未生效前,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不能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所以如果成立后未生效前根本就不必履行,也无法请求予以强制履行或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如果因违法而无效,相对方只能依据缔约过失等责任请求法律予以保护。所以,无效合同以及合同成立后生效前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根本就无法约束当事人,哪来什么“逻辑错误”呢?相反,该文作者在其随后的论述中不仅列举了“统一论”的例外情形,而且指出:“但即是规定了经批准、登记才能生效的合同,如果未经批准、登记,对该合同也不能都确认为无效,对于其中内容合法的合同,审判机关或仲裁机关应当尽量挽救确认其为未生效,让当事人补办登记,批准手续,补办以后仍应确认为生效。”(4)等等。合同既然未成立,那么让当事人补办登记、批准手续的依据何在?这才是真正的自相矛盾。因此笔者认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应当是性质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而且《合同法》第45条、第46条等也规定了附条件和附期限合同才生效的情形,也证实了合同成立与生效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合同成立的制度主要表现了当事人的意志,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而合同生效

制度则体现了国家对合同关系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反映了国家对合同的干预”(5)是不无道理的。

至于合同成立的条件,一般认为应具备以下条件:

1、订约主体应为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2、具备法律规定的要约与承诺这两个阶段或过程;

3、对主要条款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有些情形还需要某种形式作为载体来进行表现)。此外,对于实践性合同来说还应把实际交付物作为成立要件。(6)如果具备以上条件,合同就能成立。至于成立的合同是否有效,还得看其是否“依法”成立。只要是依法成立的合同,都应有效。

第五篇:合同的效力

有效合同 纯获利益,或被免除义务的合同; 法人分支机构,在得到法人书面授权后,可以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

此外,有些合同还要求缔约人具有特殊的缔约能力。例如,在技术开发合同场合,技术开发方须有技术开发能力,若不具备此能力,合同无效。社会公共利益:通常指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凡是我国社-会生活的政治基础、公共秩序、道德准则和风俗习惯等,均可列入其中。无效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1、违法性;

2、当然无效(法院或仲裁机构主动确认,不需要当事人主张);

3、自始无效(具有溯及力)

三、无效合同的认定及法律后果

(一)确认机关

人民法院仲裁机构

依职权认定,不需当事人的申请。

合同无效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二)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1、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2、无效合同不可强制执行;

3、财产处理:

-----返还(单方返还,双方返还,返还集体、第三人)。

-----折价补偿(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

-----损失的处理:有过错一方应当赔偿另一方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追缴财产: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

四、合同部分条款的无效

-----免责条款的无效

第五十三条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工伤概不负责”

-----价格条款的无效

如: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低于订立合同时当地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确定的最低价的,应当认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价格条款无效。

-----利息条款的无效

-----仲裁条款的无效

重大误解

误解 自己的过错合同的内容错误认识

2、判断重大误解的三个指标:

----误解的内容:对合同实质性内容的误解(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 对对方当事人的误解,如把甲公司误认为乙公司而与之订立合同。在信托、委托、保管、信贷等以信用为基础的合同中,在赠与、无偿借贷等以感情及特殊关系为基础的合同中,在演出、承揽等以特定人的技能为基础的合同中,对当事人的误解为重大误解。在现物 买卖等不具有人身性质的合同中,有时对当事人的误解不会给误解人造成较大损失,甚至不会造成损失,不构成重大误解。

----误解与合同订立:误解与合同订立或合同条件具有因果关系;

----误解的后果:误解导致或有可能导致重大损失。一方当事人可因错误而宣告合同无效,此错误在订立合同时如此重大,以至于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处在与犯错误之当事人的相同情况下,如果知道事实真相,就会按实质不同的条款订立合同,或根本不会订立合同,并且(a)另一方当事人犯了相同的错误或造成此错误,或者另一方当事人知道或理应知道该错误,但却有悖于公平交易的合理商业标准使错误方一直处于错误之中;或者(b)在宣告合同无效时另一方当事人尚未依其对合同的信赖行事。但是一方当事人不能宣告合同无效,如果:(a)该当事人由于重大疏忽而犯此错误;或者(b)错误与某事实相关联,而对于该事实发生错误的风险已被设想到,或者考虑到相关情况,该错误的风险应当由错误方承担.(投机合同为典型)在商事交易中对某些错误通常不认为与合同的订立有关,如错误方关于商品或服务的价值、服务、对交易的期望值以及动机方面的错误,对有关当事人身份或个人品质方面的认识错误也是如此,尽管在特定情况下有时也可能认定为相关错误。

但是仅仅有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会认为为错误推论的情况是重要的这一事实还不够。某一个错误之所以被认为是相关错误,还应满足该条规定的其他的补充条件之一。

(二)显失公平的合同

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

主观:故意利用自己优势或对方轻率等(如格式合同);

客观要件----利益重大不平衡

例 1.剥夺另一方合同利益

2.剥夺另一方获得救济的权利

3.增大另一方不合理的风险

4.价值价格间的巨大差异.程序上的显失公平→实质上的显失公平

显失公平区别于商业风险 别条款不合理地对另一方当事人过分有利,则一方当事人可宣告该合同或个别条款无如果在订立合同时,合同或其他个效。除其他因素外,尙应考虑下列各项:是否另一方当事人不利用了对方当事人的1.依赖

2.经济困境或紧急需要;

3.缺乏远见、无知、无经验;

4.缺乏谈判技巧的事实;

5.以及合同的性质和目的。宣告权基于对方当事人

1.欺诈性的陈述,包括欺诈性的语言、做法,2.依据公平交易的合理商业标准

3.该对方当事人对应予披露的情况欺诈性(故意)地未予披露。

以胁迫方式订立的合同 胁迫(急迫性和严重性)-无其他合理选择 不正当胁迫。

乘人之危

1. 他方陷于危难处境。

2. 一方当事人故意利用该他方的危难处境。在这里,不得有积极的胁迫行为,只是利用他方处于困境的消极行为。

3. 该他方迫于自己的危难处境接受了极为苛刻的条件,不得已地与利用危难处境的一

方订立了合同。

4.该合同显失公平。后果

(1)被代理人追认

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

被代理人不承担履行责任或赔偿责任

(2)被代理人不追认合同无效

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稿)(无权处分于合同订立时)

第一条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如其不能取得所卖标的物的所有权或者处分权并交付于买受人的,出卖人应承担违约责任。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得请求损害赔偿。

第二条 共有人中之一人或数人擅自以自己的名义出卖全部共有物的,并不因此影响共有物买卖合同的效力。

共有人之一人或者数人擅自以全体共有人的名义出卖全部共有物的,应按合同法第48条(无权代理)、第49条(表见代理)的规定处理。

第三条 在前条情形下的合同效力,不受买卖双方的善意或恶意的影响,但是属于合同法第52条第2项规定的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无效。

第四条 即使出卖人对出卖的动产没有处分权,受让动产且已占有该动产的善意买受人,仍可以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

前款所谓善意,是指买受人在受让动产时不知道出卖人无处分权且无重大过失。

在成立买受人善意取得的情形中,标的物的原权利人可以请求出卖人返还由此所取得的价金,并可请求损害赔偿。

第五条 以将来可能取得所有权的财产为标的物的买卖合同,并不因此而无效。出卖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届至时仍未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的,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六条 出卖人就同一标的物成立复数买卖的,不因此影响各个买卖合同的效力。

在前款情形中,各买卖合同均未履行的,出卖人可自由选择履行相对人(买受人)。出卖人对于不能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的买受人,应承担违约责任。该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就因此受到的损失请求赔偿。

下载简述合同效力制度(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述合同效力制度(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同形式及效力

    1、合同的形式 第10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合同效力(合集5篇)

    合同效力(一)合同效力的含义 合同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的约束力。对于合同效力的含义,应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合同效力是合同本身的强制力,表现为对合同的自觉遵守和不履行......

    比较效力未定合同

    比较效力未定合同、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的区别 【摘要】:可撤销合同和合同效力待定制度是合同效力制度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可撤销合同和效力待定合同的不同性质、相互之间......

    阴阳合同效力

    阴阳合同效力1.阴阳合同中的阳合同因不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而不发生法律效力。2.阴合同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而认定为有效合同,阴合同只要内容合法,同样受到法律保护。3.如......

    合同效力待定

    论效力待定合同 摘要: 《新合同法》实施对规范民事流转关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合同法》中规定的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

    合同的效力

    四、合同的效力 已经成立的合同要发生完全的法律效力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当事人在缔约时具有缔约行为能力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4形式必须符合......

    效力待定合同初探

    效力待定合同初探 荔宝明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能否有效地把好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又称为效力未定的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才能生效。 《......